320kbps和無損連金耳朵都聽不出來 為啥燒友們還執著於無損?

如題 無損占空間 雖然我自己也用的無損……


金耳朵聽不出無損和320的區別?

你開心就好

我能聽出來區別,受不了mp3惡劣的音質。

補充:我說的聽得出區別是有條件的,在不太嘈雜的環境下+有一定還原能力的設備+不太差的身心狀態下才成立。

換了哪天剛熬夜剪完片子腦子嗡嗡響讓我在大馬路邊戴著個側b聽320kmp3和無損音樂的區別我會跟你一起狗帶,就這樣。

認真的更新:當我們聽聲音的時候我們在聽什麼

前方涉及搬運乾貨和夾帶私貨!

老司機常說兩句話:

回放是一個系統。

每一個環節都很關鍵。

首先,聲音回放涉及信息的採樣和還原,俗稱錄音和放音,這過程中還會涉及到製作者對聲音的加工。我們先要搞清楚我們要聽的是高還原的現場錄音還是創作者做出來的音樂。有些音樂像交響樂直接在錄音棚精心擺好話筒錄下來後期調EQ混成雙聲道就完事,有些音樂如多數的流行音樂會和電影聲音製作會對聲音進行壓限、延遲等處理,還會刻意降低或突出某頻段的聲音等等……(這裡可以去看音頻幫在優酷出品的混音全揭秘)

這裡我們默認我們聽到的聲音作品在錄音和製作上已經符合製作者的意圖與要求,我們聽音的追求是

還原製作者想讓我們聽到的聲音

舉個例子:我想表現清淡的風格,我製作的時候刻意把250Hz的低頻衰減了6dB,結果我用側b重放的時候低音又回來了,這就是失真的還原。

下面我們來看兩張圖

這是兩張聲音的頻譜圖,第一張是沒經過壓縮的音頻頻譜,第二張是經過壓縮的,來源

【看圖說話】mp3究竟損失了多少音質

我就直接拿別人造好的輪子來解釋吧。從圖中可以看出有損文件的信息最明顯損失在高頻段,15kHz以上的聲音信息被硬生生切掉了。為什麼要切這個?因為切了不容易被發現差異,又能省儲存空間。利用遮蔽效應等手段的確能掩蓋聲音的缺陷。具體原理見以下答案。

無損格式和MP3(320kbps)兩種格式的差別,如何才能聽出來? - NicDino 的回答

但這不意味著在聽覺上完全察覺不出來。

我的聽覺感受是聽mp3的時候聲音粗糙,小提琴旋律上揚的的時候聲音明顯變雜,小號吹高音的時候直接破音

而無損音頻在這方面表現好過mp3。

因為無損音頻承載了更多的信息量啊!

至於評論中說的假無損的問題,我認為不是問題。網路上的確存在許多用有損文件轉換成無損文件的現象,但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信息量的差異是存在的。至於假無損本身的信息,增重的文件信息全是無效的信息,本質上不會恢復切掉的高頻信息。(也許有人被假無損騙到了,自己買只正版碟用EAC抓軌聽聽就好了。)

ps:我相信腦放理論,畢竟人的感覺是很主觀的,

那麼問題來了:我還是聽不出來區別

回放是一個系統!硬體呢?

「千元以下聽個響,側b聽個咚,回放是一個系統。」

很不幸,這句話可能是對的。排除音源、聽音環境、個人狀態的影響,回放設備優劣直接影響聽音效果。

看圖

來源以DT880/K701/HD600為參考看耳機頻響曲線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

這些耳機頻響曲線能保證從20-20kHz頻段覆蓋,低端的耳機可能到15kHz就是極限了(正好是被切掉的頻段),耳機還原不出來,音源質量再好也是白搭

(實際上耳機的量化參數並不只有頻響曲線,還有響應速度等等,題外話不表。)

環境因素

因為遮蔽效應,這些這些本來就不容易察覺的聲音細節很容易被大的環境噪音掩蓋。

剩下的就是跟人有關的因素了

一是沒有建立起音質概念,分辨不出什麼是什麼是不好的。

二是聽力有障礙,聽不到高頻聲音或者高頻衰減太厲害……

前者沒什麼好羞恥的,我入坑前連音高概念都沒有,多聽真樂器,升級器材等等方法很容易就能獲得提升。若問題是後者……我只能說,接受人與人在接受外界信息上的差異吧。

以上,僅僅從mp3切掉高頻的現象進行的討論,實際上mp3和無損音頻的差異可能不止這些,歡迎討論!


歸根結底:

發燒友追求的是音頻「還原度」,而非「是否能聽出來差別」

註:(裝X的發燒友除外)

  1. 如今機械硬碟白菜價,幾十張無損CD才能佔多大空間?
  2. 無損轉有損必然有損耗,尤其是1M和320Kbps的對比,何況人耳是存在聽感差別的,而且還取決於播放設備的差異,有些失真問題是可以被暴露出來的,比如一些高頻樂器的音色與低頻飽滿度;
  3. 有損音頻的損耗不僅僅是音質,還包含了音量和長度信息被修改,導致了音頻之間的差異。比如周杰倫的一些網路MP3時長有很多版本,也有的歌曲因為截取不規範導致聲音沒走完就咔嚓掉了。

如果你聽不出差異,多半是三個原因:

1(播放設備不夠好)2(音量過低掩蓋瑕疵)3(人耳聽感和解析能力較差)

個人建議

在存儲空間不足的時候(比如手機用戶),聽有損無傷大雅,一般人也不會較這個真。

如果存儲空間足夠,建議把買來的CD都轉錄了,然後用比較靠譜的播放設備去聽無損,320Kbps和無損可以聽辨出兩者樂器音色的差異,如果你想進一步抓取歌曲細節,那麼聽無損是非常有必要的。


雖然50塊錢的耳塞都能聽出無損和320的區別,但是我真的不糾結,音樂優先,音質這種東西,差這麼一點點真的影響不大


聽出無損和320k在金耳朵測試里好像是最基本的一關


一耳朵的事聽不出來還敢叫金耳朵,誰給他的勇氣。

跟我扯皮說音樂表達性感染力大於音源素質的一概拉黑,就事論事有那麼難嘛。


聽不出來也分幾種情況。

一種是完全沒區別,沒感覺。

假如在設備沒有瓶頸,搭配合適的情況下,這種絕對是原始森林野生大木耳。

另一種是能聽得出來,但是說不上來哪裡有區別,也說不清楚哪種好哪種壞。

這種屬於聽的比較多的普通人。

還有一種能聽得出來,如果他聽過現場的話還能指出哪一種更加接近現場,信息量更大。

這種是稍微內行一些的,聽的也比較多的。

但是後兩種人,雖然能聽出來,也未必就能立刻指出「哪種好,哪種不好」。因為(製作規範的)320碼率的mp3,已足夠表達一首音樂的內容,它和無損之間的區別更多的是信息量的區別,放在播放器上會因為解碼等因素有些許聽感的差異罷了。在設備一般的情況下,甚至連這點差異都聽不出來。就算能指出來,也未必就是無損好聽哦。

所以你確實可以說然並卵,無損和320既然聽不出來,何必去糾結是不是無損呢?

然而玩hifi其實是玩一整套系統。各個環節的狀態,搭配都需達到最佳,才算「玩的合格」。最最起碼的,是要把各方面的不好的影響降至最低,從這一點看,使用無損格式的音樂,除了自己的存儲卡難過一點,似乎也沒有別的影響。

知乎上流行一句話「在自己預算範圍內選擇最好的」,所以在近乎0預算的情況下選擇無損,有什麼值得奇怪呢(黑膠cd黨請饒命),即使人家用小米去做播放器,最起碼在格式這一方面不用再操心了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713381

嗯 順便說一下個人用的設備是K3 ZX2 PHA3 ED8 不知道在各位眼裡算不算高端 飛利浦金耳測試我也通過了 然而還是聽不出 至今無解……


聽還是聽的出的

如果你走在大街上聽 那肯定覺得沒啥差別

聽無損的話,試著在安靜的環境下就可以了聽出來差別,耳機選得的好壞也會聽起來更明顯的!


聽不出來是修鍊/設備沒到位,亦或是錄音本身差/信息量少/高頻極高頻少。


恩,手機屏幕ppi已經超過人眼可辨識範圍,但是手機廠商依然執著追求著更高的ppi……即使這屏幕成本高,耗電大,但我們買手機不還是喜歡ppi高的么~( ̄▽ ̄~)~。都是一個道理的……【尊重科學,你真的看不出來】

----------

有人偏跟我鏘鏘能不能聽出來

能!區別還是有的,但是我不告訴你哪個是mp3你自己也不會聽出來的,覺得能聽出來且能區分出來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來店裡試試看你有幾分本事嘛


a.盲聽無損和高碼率有損分類正確率大於0.9

b.號稱能聽出差別的人的年齡

c.確認自己在不誇張地增大音量的情況下可以聽到20kHz以上的正弦波

if(!a||b&>=25||!c){cout&<&<"Stop Lying";}


剛才很蛋疼的做了一下頻譜分析,20-20KHz的掃頻信號,比較了wav和320kbps MP3。

我就不解釋下圖的線是什麼意思了,金耳朵歡迎來噴,你可以噴這兩根線明顯不一樣啊...

當然了,現在mp3 和這麼多其他codec比起來, 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壓縮codec,比如 aac vorbis wma之類。但是最高碼率的情況下,人耳是絕對聽不出來差別的。我也用過幾千的耳機,用過幾萬的音效卡,以及家用級,專用級的一些功放(非便攜功放可比),以前公司的AP上面,現在好像還貼著我的名字。。。

當然,我覺得保存lossless的音頻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一個發燒友,肯定非常鄙視有損,落後的音頻格式嘛,必須用lossless的音頻,否則都對不起K3K3的耳機和磚頭大的耳放。

用320k的音頻也會導致夜曲中的那一絲絲高音失去了韻味,那鼓點失去力量。

作為專業人士,我當然都是保存的pcm的數據,mp3這種低端的格式也是遠遠不夠的。

我作為一個普通的音樂愛好者,作為一個強迫症患者,也是優先保存的無損的音頻,然後才是320kbps...直接導致我的32G的手機,600多首歌曲,都要裝不下了,這是病,得治。


至今還在用CD隨身聽聽歌的飄過~

320kbps跟無損1000kbps左右的音頻碼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你聽不出來我猜可能原因有三:

1、你的耳機或音響設備不夠好。

2、你播放的聲音比較小。

3、你平時聽歌的時間比較少。

其中最普遍原因是選擇播放的聲音小(我發現身邊大部分人都不喜歡放太大聲,可能怕傷耳吧)。聲音大了音質不夠好的會破音嚴重,尖銳刺耳,讓人產生煩躁的情緒,即使再喜歡的歌曲~而無損卻不影響,聲音放大反而比低音時更加自然圓潤舒服,而且音質純凈得讓人覺得特別感動,即使不喜歡的歌也能聽出好聽感來。


Neil Young,別說320k的MP3,就連256k的itunes版AAC,人家都嫌音質損失大

自己去搞了個能播無損播hires播dsd播sacd的pono播放器了

按理說,音樂人搞發燒,在兩個圈子裡影響也都不可謂不大,好歹也算個「專業人士」了

可惜到了知乎,也就是混個玄學家的頭銜罷了。


分分鐘聽出來。和器材關係很大。你指望用480的屏幕分清720p和1080p的視頻嗎?

不過hres和sacd倒分不太清


大多是腦放 心理因素在作怪

歌手或製作人的水平 錄音器材的優劣 混音師的水平 母帶工程師的把關 都是與作品質量息息相關的

一些由於歌手製作人水平的問題 比如龐麥郎 給你320k和2000k又有什麼區別?

一些在製作階段就有缺陷的作品 像早期的coldplay 給你聽320k和2000k又如何了?

其次混音過程中 主動形成的失真 混響處理 給你聽320k和2000k又怎麼樣了?

而且出街的話 320k已經完全夠用 有無數的細節會被環境噪音干擾而使你忽略掉 有更高的追求可以上aac

但是 高碼率文件的確有其優點 在對歌曲熟知的情況下 環境安靜的情況下 某些細節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這還要基於歌曲本身製作水平不差 你的回放設備到位的前提條件下

說句題外話 cd再往母帶甚至更高的採樣率和位數(hires)上走時 可以說沒有區別了 有些人還能在這個區間聽出幾朵花的 我都是笑笑 咱還是去做盲聽吧 腦放該關關了


320和無損的問題一出來,我就知道會有很多人跳出來裝著我能聽出來或者你這渣渣設備的逼了。

題主懂了嗎,回答倆字:裝逼。


發燒友執著的是音頻質量,跟聽不聽得出來沒什麼關係。音樂除了可以聽,本身還有收藏價值。

再者,mp3和無損的差別還是可以聽出來的。

比普通無損更具收藏價值的目前就是Hi-res了(就數字音樂而言)。不過Hi-res跟普通無損在聽感上的差別?真的能聽出來?

儘管如此,如果要收藏的話還是首選Hi-res。


我一般用無損音樂來逗貓,他很開心。


320和cd轉錄無損還是蠻有區別。。。木耳都聽得出,很多樂器都聽不清楚。如果你只關心人聲。。。那就算了。。當你會聽了無損,哇!原來還有木吉他伴奏!其實還有很多區別。。


推薦閱讀:

為什麼鄭智化後來忽然就不紅了?
Justin Timberlake 的歌為什麼那麼火?

TAG:音樂 | 耳機 | Hi-F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