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了什麼做播客?


短版:給在音樂口味上臭味相投的人分享點興趣愛好。

長版:

最早的「dj"經歷應該是20年前,給妹子做過mixtape,真的是卡帶。

做網站編輯時候,音樂頻道最自由,因為沒有油水,沒人care你,但一個門戶網站又不能缺這麼一頻道。所以不管是當編輯還是做leader,都沒有複雜人際關係,聽音樂寫推薦文字也是工作一部分,而且是複製粘貼發布資訊之外最有意義的一部分。(這活兒一干就是7年,攢下幾大箱子的CD和CD-R、DVD+R)

但是文字推薦有兩個問題,一是效用有限,用文字詮釋音樂實在是隔靴搔癢,很多我的撰稿人為克服這一難題變成了標題黨。二是主題選擇受限,尤其是給別的媒體寫稿,有些熱門唱片你怎麼去評價它?說假話吧不值得,就那點稿費;說真話吧也不值得,得罪人,而且是毫無意義的得罪人,因為你說一個東西不好也不能給別人帶來有用的推薦讓他們聽到感興趣的音樂。

後來到另一個網站做在線音樂,貌似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但同樣存在跟第二個問題類似的困境,在一個全部花錢買正版授權的高成本網站,你更不能著重去推行編輯意志,而是更需要揣摩市場需求。

又過了幾年,以前同事做起了「三角龍」電台,偶爾客串過幾次。不過我並不適合脫口秀也沒有興趣,反而是有朋友來玩,一起翻出最近發現的好音樂,一邊聽著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小酌幾杯,隻言片語,才是最自然愜意的時候。有一次三角龍的王璐過來聽東西,順便說起不如你自己做一個播客電台,正好那麼多值得推薦的音樂。

於是就在12年,我做了一個音樂播客,剛開始挺緊張,畢竟感覺像是大學時候聽有待節目時的一個「心愿」實現了。那些技術問題都不是個事兒,只要你願意做。

畢竟這是一種最恰當的個人愛好的實現方式:無目的無約束的曲目選擇、純粹個人化的複合混雜的審美口味、自由隨意的編輯方式。而且它是內在世界之外的一個少有的個人領地,你不需要照顧他人口味,不需要維護虛偽的人際關係,喜歡的人你盡量幫助他,不喜歡的人可以屏蔽,老死不相往來。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1998年,天津熱線為了解決互聯網業務剛剛起步,網路上沒有內容的問題,免費開放了數據中心——只要你願意,就可以放進去一台電腦當伺服器提供網路服務,是的,完全免費。於是我們一群早期網蟲就攢了台伺服器放了進去,然後開始琢磨要做點啥。

當時,大家想聽音樂還是要通過磁帶和CD,MP3格式的音樂文件已經有了,但是網路上的資源是非常少的,想找熱門音樂的MP3基本是不可能的。加上當時大家也沒有啥版權意識,所以就決定做一個MP3下載站,並且起了一個非常小清新的名字——夏日心帝音樂網,還請了一位非常小清新的編輯來負責音樂的更新。

內容來源非常簡單——辦公地點樓下就是一個租CD的店,每天的任務就是租來各種CD轉換成MP3並上傳到伺服器上。當年的電腦速度很慢,上傳速度也很慢,記憶中完全弄好一盤CD並上傳完成要一整天的時間。但積累下來,半年過後居然也成了幾乎最大的音樂網站了。這時就開始嘗試做一些好玩的東西,比如開始讓編輯轉型成為「NJ」(Net DJ)來錄製一些音樂推薦之類的音頻節目,然後居然在下載速度平均是56kbps的年代出乎意料的火起來了。

這個網站的結局大家早已經猜到了,隨著版權問題的到來不得不轉型了。但卻是第一次讓我們體會到聲音也是一種不錯的傳播媒介。另外一個副作用就是可能當年聽的音樂實在太多了(算起來可能要有上千張CD),後來的十幾年裡面只要帶上耳機就要有生理反應 ... 所以直到今天老婆也以為我對音樂一竅不通,囧。

2012年由於創業的關係,總是要往返津京,為了打發路上時間,開始重度的聽播客,當時糖蒜、友的聊、壞蛋調頻等幾個播客節目的質量確實還不錯,比聽音樂要解乏的多。聽多了之後,當年鼓搗音樂網站的興頭就又來了,躍躍欲試想要也做一個播客試試,但一來因為創業實在太忙,二來仔細考慮下,發現持續提供有意思的話題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所以就暫時擱置了。

從2009年開始,我們在天津有一個小的飯局群,每周六約飯是每周的保留節目,因為大家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所以話題非常廣泛豐富,當時就開玩笑說每次飯局在桌上放個錄音筆就直接能當播客上線。但說說簡單,想要做還得看大家的時間和興趣,終於在今年春節期間,大家覺得實在需要一個好玩的事情來一起搞搞,那麼播客這件事就順理成章的搞了起來。

大家一起湊了幾千塊錢,買設備找場地錄片頭一氣呵成,一周時間第一期節目就上線了,給周圍朋友聽了聽,反響居然還不錯,所以就一直幹了下來,到今天剛剛上線四期正式節目,看大家的熱情,這件事情應該會一直堅持下去。

聲音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傳播方式,可以佔用很多碎片化的時間,比如開車時、做飯時、睡前、發獃時,所有不適合佔用眼睛、雙手而又覺得少點啥的時間,都可以用聲音來填充。最近幾年播客有了一些發展,聽眾數量在慢慢提升,但如果從整體來看,播客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東西,不過好在這件事沒啥成本,唯一的門檻恐怕就是能不能持續提供有意思的內容給聽眾。所以我們的心態比較平淡——就當成玩兒來做吧,起碼飯局上又能聊很多事情了。

最後,無恥廣告下我們的節目:津津樂道,大家可以在播客客戶端上搜索這個名字來訂閱我們。我們在荔枝FM上也有更新,網址是:【津津樂道播客】2015最新津津樂道播客mp3下載

聽過我們的節目,請一定多提建議,多吐槽,剛開始做,必定很多地方都不到位。

說完了。


-

這個問題正好是我近幾個月在想的,剛好可以聊聊。

第一,做一個遊戲/科技領域的愛好者和從業者都愛聽的節目。

我喜歡玩遊戲,也在科技領域摸爬滾打了幾年。所以在做播客之初,我曾糾結過是做一個科技內容的播客,還是遊戲主題的播客。對於遊戲來說,我是個資深玩家,也是個從業者(但還不資深);對於科技領域,我是個全棧創業者,做過兩家公司,從服務端開發、iOS/Android 開發、UI 設計,到融資、組建團隊、公司管理,雖不成功,但都有所涉獵,如果要是聊還是能聊一些的。

後來索性隨了自己的性子,畢竟做個跟玩有關的節目更輕鬆、更有趣,同時自己的幾個好哥們也都是資深遊戲玩家(一般叫高玩,但我總覺得這個詞兒聽起來怪怪的)。而身在科技領域,聊起創業、資本、管理、產品、技術、設計這些話題,總不由自主地進入很嚴肅、深刻的狀態,就沒那麼好玩了。

我自己就很喜歡音頻這種形式,它可以與人們日常大部分工作/生活並行,而不是獨佔式的。而遊戲/科技領域的愛好者/從業者,他們的視覺一般也都要被工作所佔用,所以播客這種音頻媒介形式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我平日里喜歡聽一些科技和遊戲類的播客,自認為收聽量很大,總是喂不飽,經常沒得聽。另外關於互聯網與高科技領域主題的節目,曾經只有《IT 公論》一個值得聽,現在一個也沒有了;關於遊戲的播客,大都是僅僅做給玩家聽的,缺少玩家和從業者都值得聽的節目。

第二,是想表達,尋找共鳴。

說起來自己也是一個老網民,從 blog 到 myspace,從 51、QQ 空間到開心網、校內網,從微博到微信公眾賬號…… 這期間大部分時間以一個 nobody 的狀態閑散、混亂地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媒體形態,而主要原因還是一直都在上學,各領域知識、見識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個獨立的表達空間。

而音頻,是一個很有溫度的媒介。在抽離掉影像的干擾、文字的粉飾之後,經過對主題內容的精心準備,一個人的話語可以用一種比隨意說話更精緻的方式記錄下來,經過後期的剪輯加工,最終定型自己的表達 …… 這是對受眾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終究,我是想有一個表達的空間,而這個空間不僅能夠表達自我,還能夠與其他人一起表達,並與更多的聽眾產生共鳴。我希望從遊戲開始,以後可能會加入科技、設計、技術、生活等方面的內容,但我一直很在乎內容的獨特性,所以不會為了湊數後者其他什麼原因,去做別人已經做爛、聽眾已經懶得聽的內容。

最後來個硬廣,大家可以到荔枝、蜻蜓、考拉、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這些平台上搜索「船長電台」(荔枝 FM 地址:http://www.lizhi.fm/1820083/ )就可以找到我的節目了。歡迎訂閱收聽。另外有與創業、科技、設計、產品等方面相關的話題想與我探討,也可以在知乎上給我發私信,或者加我的微信。


謝 @王笑笑 邀。

做播客的主要原因是,我沒聽到過哪個播客節目達到了我理想中的那種模樣,既然市面上找不到,那我就自給自足好了……(那些萌冷CP冷到只能互割腿肉的小夥伴們,你們一定能懂我這種忍不住動手DIY的心情。)


因為內向的宅男也需要一種表達的方式,因為想說點真實的想法,就開始了。

然後剛剛一看,自己一個人,花了3年零6個月,已經做了快200期節目,挺好的。

到300期時,再來挖出這個問題回復一遍:)


根源是大學時候有一個廣播夢,持續做下去是因為好玩兒。


作為一個被尊稱為「聲優」的老男人,不開個播客似乎有點浪費上天的恩賜。


爲了創造一種新的中文論說方式。


我從來沒有想過能走這麼遠。

其實要說和「播客」的緣分,應該起源於2005年,當時作為一個MP3的下載狂魔,我在電腦里積累了幾十G的搖滾樂(老網民會知道這有多可怕,我那時候都是從各種FTP上面沒日沒夜地用小水管拖歌)。

而我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吉林大學牡丹園BBS站的搖滾天堂(RockHeaven)版面版主,結識了一堆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所以我當年做了兩件事:

一是開通了一個內網的搖滾樂FTP(yangisyangFTP),提供所有MP3下載,同時也給搖滾天堂版面的網友提供一個上傳文件夾。

二是開通了一個內網的流媒體電台,基於SHOUTcast,每周六播出半天,偶爾我也會插一兩段錄好的話進去,但大部分時候還是純放歌的。最多的時候也會有幾十人在線吧。(當年硬碟都是80g為主流,網速也很慢,在吉林大學那種好幾萬人的大學,內網基本上就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SHOUTcast大概長這樣:

此外,當年我在搖滾天堂版面堅持點評每年的中國搖滾十大專輯(從2005年一直到現在,堅持了11年了),以及其他的幾個文字專欄。

2010年我從吉林大學畢業,第二年因為BBS整體的凋零,牡丹園的搖滾天堂版關版了,所以當我寫好了2011年的國搖十大,卻發現自己都不知道應該發到哪裡了。

這個時候剛好趕上我開始用iPhone,並且習慣於在Podcast裡面聽《鏘鏘三人行》,此外也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國內的其他播客,但是當我在iTunes裡面搜索關鍵詞「搖滾」,卻發現iTunes上居然一個專做搖滾的播客都沒有。

既然大家都不做,那我就來當第一個吃螃蟹的吧,內容也現成,就是我寫的2011年國內搖滾十大專輯的文字專欄。就抱著這樣的心態我試錄了兩期節目,錄完才知道原來iTunes是不支持音頻上傳的,我需要找一個託管方。

幾番百度之下,我找到了52Podcast網站,找到了「Podcast Club」這個群,找到了愛聽網(現已被考拉FM收購)。

通過愛聽網託管,最終搖滾天堂的前兩期節目是在2012年3月28日上架,一般我會把這一天定位新搖滾天堂電台的創立日。

在那之後,我從一個人,慢慢拉起來現在這個30多人的團隊,陸陸續續走了四年的時間。而現在我們這個團隊,已經不僅限於播客了。因為播客本來也只是一個途徑,而我們想做的是,是一個像真正的天堂的一樣的理想主義者的樂園。

現在的搖滾天堂大概是這個狀態:

音樂不停,吐槽不止!

國內首個搖滾類獨立電台,無節操的搖滾吐槽時間。

成立於2012年3月的《搖滾天堂》是國內首個搖滾類獨立電台,擁有三十多人的製作和運營團隊,我們也歡迎所有熱愛搖滾的年輕人加入我們!


出平台包括:荔枝FM,蘋果播客,啪啪、愛聽FM、微博FM、喜馬拉雅、蜻蜓FM、百度樂播、抬杠、酷狗音樂、蝦米音樂人、豆瓣小站、小蟲FM,網易雲音
樂、鳳凰FM、考拉FM、天天FM、優聽FM、企鵝FM、懶人聽書、聽聽FM、多聽FM、酷FM等二十多個平台,是中文播客中登錄平台最多的。

媒體平台包括:微信公號、新浪微博、今日頭條、天天快報、QQ訂閱號。

另外也可通過QQ群、百度貼吧等方式與我們互動交流。

我為了什麼做播客呢:

第一,當年國內沒有搖滾播客,我來開個頭。

第二,作為搖滾天堂版面的借屍還魂。

第三,作為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在一起的大家庭。

第四,我愛搖滾。


內心 OS:曾經的一個原因是以為做播客會比寫博客簡單,準備時間少點,所以就開始幹了。

...

...

...

...

可做到現在發現尼瑪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好在成就感也比寫博客大很多,大家的互動和參與度大大 di 高~


完全是因為好玩。

我第一次接觸播客大概是很多年以前了。那時候 iPhone 才出到 4s 的樣子,但是 iPod 已經流行了好些年了,使用 iTunes 往 iPod 裡面拖歌的時候發現了「播客」,我以為「播客」就是所謂的「廣播」(因為當時的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通常都會有調頻廣播),仔細了解一下才發現原來「播客」可以說是「廣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當時的中文播客節目還不像現在這樣百花齊放,除了蘋果本身提供的 Podcast 之外恐怕也找不到其他的播客平台了。已經記不清楚聽的第一檔播客節目是「友的聊」還是「糖蒜廣播」了,總之感覺還是蠻有意思的,斷斷續續聽了幾期,後來因為有時候下載挺麻煩就慢慢擱置掉了。

之後的幾年裡,播客一直不慍不火,許多科技潮流人士都嘗試做了自己的播客。然後突然有一天,「荔枝 FM」、「喜馬拉雅」等播客平台像雨後春筍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這下可為許多聲音表演愛好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那段時間,人人還可以和微博平分秋色,在我有限的刷人人的日子裡,「荔枝 FM」可是在我面前刷夠了存在感。每次打開人人,時間線上總是可以看到有他家的廣告亦或者某個好友用此 app 錄製的自己的節目。而在許多播音愛好者圈兒里,大家也紛紛試水來錄製一檔自己的節目。總之,不管是專業還是非專業的,「荔枝 FM」可以讓他們輕鬆發布自己的節目,入門門檻之低可見一斑,那麼其質量只差更是不在話下。雖然如此,也不能否認它為中國播客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據我所知,不少人都是由此入門的。

當然,我喜歡上「播客」又是過了很長時間以後了。那時候知乎的人還不像現在這麼多,時間線上幾乎都是高質量的回答。慢慢知乎把時間線顯示機制更換為了跟隨關注人動態來排序顯示,由此我就通過別人關注了當時知乎名字還是「李如一」的李如一。這個李如一後來就搞了一個叫「 IT 公論」的播客,一開始我也沒太關注,前幾期都沒聽,感覺時間有點長,都一個小時了,多耽誤我玩兒的時間啊。然後我一天,我特別無聊,就在電腦前刷知乎,又刷到了關於「IT 公論」的內容,心想反正也是閑著沒事兒干,作為一個 IT 人去聽一下消遣消遣也無妨。

便一發不可收拾,說心裡話,「IT 公論」在那個時候做播客的中文自媒體中的質量的確是首屈一指的,內容對我胃口,主持人的聲音聽起來也很舒服,而且錄音質量很好,與之前聽到的很多相比簡直是鶴立雞群。我開始感覺「播客」這個東西十分有意思啊,在坐城市交通、做家務、散步的時候用來打發時間都是極好的,就這樣聽播客便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因為「知乎」這個平台在各個領域都顯露了很多有乾貨的專業人士,IPN 播客網路也多到了 10 檔左右的欄目,作為一個知乎用戶的角度去看播客節目一片大好。於此同時,其他平台也可以到處看到播客節目的消息,各個領域都出現了相應類型的節目。各個音頻網站也相應地推出了電台平台,播客空前繁榮。

就這樣,我身邊的許多小夥伴也開始做自己的播客節目或者受邀做客某檔節目。那時候我就有了錄製一檔自己的播客的想法,畢竟我也是經常被誇聲音好聽的男人,不出手體驗一次豈不是浪費了這塊聲音界的黃花梨木。(好不要臉的理由)

這個想法也就一直停留在想想階段,由於時間關係環境關係,也沒有付諸行動。然而就在前一段時間快過年的時候,恰好我在家也閑來無事一直在找一些事情做做,突然一個「張小龍飯否日記」在網上火了,也就是「太空飯否」的開發者著名飯友 @太空小孩 所寫的那篇專欄。本來安穩平靜的飯否村一下子熱鬧了起來,門檻兒都快被觀光者給踏平了。大規模的來訪,伺服器都給拖的不行了,好幾天時間線刷不出來消息發不出去,可把飯友們氣壞了。現在的維護者們又去增加帶寬又是去換 CDN 一連忙活了好幾天。

因為「張小龍」效應,許多人也想起來自己多年註冊躺屍依舊的飯否賬號來,紛紛表示感慨,感慨當年的舊時光,感慨那年春花秋月的東莞。我心想,每個在飯否村裡訴說自己心事,記錄自己生活的飯友們與飯否之間的故事想必也會有很多。而作為一個不大的社區,大家關係也都十分有趣,互黑的飯戀的結婚的賣 Kindle 的,即便沒有互 fo,用戶名看起來也很眼熟。每年的飯否(回歸)幾年的紀念收到飯友們的反饋也都不錯,再加上之前因為微博抄襲和這次張小龍也足夠有話題來為我們所討論一下了,而且這樣一個節目也完全不拘泥於風格和形式,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

我就腦門兒一熱,所做就做就把這事兒給定了下來,跟眾多飯友們一說這事兒紛紛表示支持(到找人來錄音的時候都跑了),就各種穀歌啊,問朋友們啊,找音樂啊,不停的試音啊,學習剪輯啊,註冊域名啊,搭建網站啊。一番折騰就決定用 rMBP 和 iPhone 自帶麥克來收音,直接用 OS X 內置的 GarageBand 做後期剪輯,試錄了幾遍感覺還不錯就匆匆忙忙剪輯一下傳上去做一下預熱。沒多久這「荔枝 FM」和「網易雲音樂」就給通過了審核,而過審那一天恰好是我的生日,也算是給自己的一件生日禮物。

試錄期好多飯友們就紛紛過來支持觀光,其實也挺羞愧的,因為這一期的效果並不好,聲音處理上完全不理想, iTunes 後面讓我發成了 s,而且許多地方咬字也不清晰。

等做正式第一期的時候就有很大的改觀了,畢竟有了前面的經驗也找到了自己相應的痛點,然後拉了一個聲音條件不錯的妹子過來幫忙,最後的效果著實比前一期高出許多了,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在妹子讀文的時候 BGM 聲音大了一些,一些飯友紛紛表示幾個地方沒有聽清。隨著正式一起的推出,我的播客也在 iTunes 提交通過了,飯友們也可以在除了「荔枝 FM」、「網易雲音樂」以及官網之外的泛用型播客客戶端上訂閱收聽了。

到目前為止,也只發了我說的這兩期節目,因為過年的原因大家都有點忙,找不出合適的時間來做。同時也沒挖掘出下一期節目的形式和主題,總之就是時間的問題。

以上就是一個播客門外漢做播客的原因和歷程。

當然,做播客真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當你產出的內容能夠為人所喜歡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就更不用說那些可以創造商業價值的播客了。


大學時候在圖書館看書,看到那些「與我心有戚戚焉」的段落,我會輕摺紙腳,後來者有緣也翻到,雖不認識,但有一見知己的感覺。

我做了四年播客,就是折了四年紙腳。


老家的本地話。

快滅絕了。


也算半路出家的主播,推薦一下自家的電台——《朋友的捎帶 - 主播電台 - 網易雲音樂》。

  • 泛用型播客客戶端 RSS 訂閱鏈接
  • Apple iTunes 訂閱鏈接

簡單列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成績:

  1. 開播一個月,登錄 iTunes 中國區播客首頁新品推薦

  2. 開播一個多月,迎來第一位非熟人聽眾的郵件反饋

  3. 開播兩個月,日播聽眾突破 500

說理由前,反問一句,聽播客(Podcast)/電台,究竟想聽什麼?

聽聲音

這是基本訴求,畢竟是聽電台,只有聲音這個媒介。立馬關掉一個電台的原因多半是主播的聲音不對。聲音過得去,才能聽下去,之後再去判斷內容是否合口味。

不是我吹,是聽眾們捧。

《朋友的捎帶》電台有兩個主播,一個是 @davidfnck ,不少聽眾反饋說此人聲音不錯,早該做電台,甚至有人說聲音像王凱,你看看這瘋狂的粉絲,激動起來連事實都不管了,往死里誇。實事求是,這人是我,自我評價,聲音有些發悶,有些鼻音,甚至在收尾的時候,喜歡抖音,都是些小毛病,需要改正,但聽起來還湊合。

而另一個主播 @九升 ,電台拉主 key,換成樂隊就是主唱,聲音清晰,渾厚有魅力,還夾帶著一些南方口音,讓人聽起來一本正「緊」,喜歡他聲音的聽眾也不少,開場就是他。

對聲音有要求的聽眾朋友,可以試試,每個人的聲音都有喜歡它的人,或許你會喜歡。

聽內容

內容一向是最難的,什麼是好的標準?取決於主播的水平,自認水平有限,只能堅守原則。正如電台的介紹:

《朋友的捎帶》電台是由九升和 davidfnck 主持的中文脫口秀類播客。兩人多年好友卻三觀不合,喜好各有不一,對談必有分歧,用這樣的狀態做一台播客,滿是針刺,讓大家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觀點可以錯,但不可以不表達,說出我們的想法,也算是「朋友的捎帶」,而你是我最好的禮物。

「朋友的捎帶」出發點就是「三觀不合」。我們聊天的原則就是「我就是不同意你」。邏輯可以愚蠢,但不可以不有趣。觀點可以錯誤,但不可以不表達。

我們會拿出日常生活接觸到的內容開始一頓海聊,有時候深了,有時候淺了,有時候錯了,有時候對了,哪裡有對錯,都是扯淡。

除了原則一,還有另一個點,就是新鮮。我過著我的生活,你過著你的生活,因為我的生活能夠給你的生活帶來一些新鮮點和刺激點,就挺好。

2017.02.27,新增點:與聽眾對著干,聽眾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偏偏不做什麼。

關於內容,還在不斷升級,尤其是聽的人越多,我們獲得更多的反饋,內容升級的更快。

未完待續


做一檔自己真正想做的不受限制的「理想節目」。


為了想改變點什麼。


沒有能夠什麼比老了後聽自己播客更能覺得自己年輕過的事情了。

讀書類播客,錄了1年,38期,停了1年半了,偶爾聽聽,覺得自己那年發生的事情,讀過的書,歷歷在目。記日記也快2年了,看文字比不上聽自己告訴自己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想法。

看到大狗熊,王掌柜了,我可是聽了他們的播客才做起播客來的,贊一個。


你不覺得一個人對著話筒,一個人自說自話,一個人同那群陌生的聽眾交流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嗎?我做播客的原因很簡單,我就是喜歡這種寂寞還能被人聽到的感覺


因為閑的蛋疼


當年初三,聽著王掌柜、友藏、大狗熊的播客…

我認為,他們總會老的…

於是…

已經高三的我…

這是高一的時候…


推薦閱讀:

Marco Arment 新作 Overcast for iOS 的使用體驗如何?
適合長期英語學習的電視、電台、Podcast 節目的有哪些?
廣播節目路在何方?
播客 (Podcast) 為什麼又紅了?

TAG:媒體 | 互聯網 | 廣播 | 播客Podcast | Podcast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