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生理性別為男,自我認同為Lesbian的人?
同樣,有沒有生理性別為女,自我認同為Gay的人呢?
感覺這種比一般的同性戀和跨性別者、變性者要複雜,身邊有兩個朋友偶爾會用開玩笑的語氣這樣「表明」自己的身份。拋開他們是否是在開玩笑不說,這樣的情況真的存在嘛?如果有,那麼這種情況叫什麼呢?
有啊。上資源:
VICE 面會 | 和梁詠恩談談跨性別的問題梁之前是男人,通過變性手術變成了女人。但她喜歡的仍然是女生,只不過是以同性戀的方式。
這個視頻當時也算小小刷新了我的三觀吧,從此在支持LGBT的平權路上越走越遠。
網摘:
經歷了四十多年的身份掙扎,終於在2009年進行了變性手術。這一切並非為了尋找男性伴侶,她仍堅持自己愛女人的性傾向。手術之後,她成立跨性別資源中心並任主席至今,致力於在香港推動跨性別運動。其實很多動物的性別都有fluidity,人類何必如何執著呢。接受自己,開心就好。
第一次看到這個視頻,其實我的內心是拒絕的。怎麼說呢,有一種生理不適感。但是理性和尊重,教我們去克服這種生理不適,因為不是所有本能都是應該被鼓勵的。vice是個好媒體,有時候有點兒嘩眾取寵的小癖好,但不可否認,這些「邊緣」群體值得一個發聲的機會。越多的人看到他們,至少可以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刷存在感這事兒,一天兩天可不行,得隔三差五、堅持不懈的刷下去,直到所有人都見怪不怪為止。有啊。 我就是。
性別問題應該分清楚三個層次。
首先是生理性別,有男,有女,還有居於中間狀態的生理上性別不明的陰陽人或間性人(intersex)群體。
然後是心理性別,就是內心自我認同的性別。
多數人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是一致的,叫順生性別,但是也有少數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並不一致。 不一致又有多種情況, trans群體,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是反著的,分為生理性別男心理性別女(男身女心,跨性別女生,Male to Female,簡稱MTF)以及生理性別女心理性別男(女身男心,跨性別男生,Female to Male,簡稱FTM)。 性別酷兒(genderqueer)~~性別酷兒又有多種情況,如流動性別,忽男忽女(genderfluid),雙性別認同,又男又女的(bigender),無性別認同,不男不女(agender)等等。 。 。。。。。。最後才要說到的是性取向的問題。
性取向關涉喜歡的人的性別,和前兩個層面相關,但是又相對獨立。 順生性別群體中有喜歡異性的直人,喜歡同性的homo(包括gay和les)以及雙性性取向的bi,當然也還有一些什麼都不喜歡的無性戀之類的。和順生性別一樣,trans群體也會有多樣的性取向。但是這種性取向是就心理性別而言的。就是說以心理性別為準來看的話trans群體也有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之分。心理性別女的mtf喜歡男、女、雙性的分別稱為trans直女,transles,transbi;心理性別男的ftm喜歡男,女,雙性的分別稱為transgay,trans直男,transbi。
所以說題主提到的那種情況是完全存在的,生理性別男但是心理性別女卻喜歡女生,就是跨性別中的les了,又叫transles;而相反的情況就會宣稱自己是gay,即transgay。只是本來transgender群體就是少數中的少數,所以這些情況對一般人來說並不常見。題主只是注意到對方的生理性別,所以會有疑問吧,從心理性別來看的話就很好理解啦。MtF,取向為雙的路過……
補充一下,也有從厭惡男性身體到厭惡所有男性的。
我這這種身為直男,心是姑娘,性取向是雙的算什麼=_=
我遇到過生理為男,自我認同為女,正在做變性手術,同時也是女同性戀,有個女朋友的……
我喜歡女孩子,喜歡女孩子到了想要做一個女孩子。不過在我還沒成女孩子前我仍然是個直男。我覺得就這麼簡單。
有。性別認同和性向並不是同一概念。
生理性別為男,如果自我認同為女,受到女性性吸引,他們的自我認同通常就是同性戀。如果性別認同的問題造成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給他們本人帶來困擾(這是前提,請千萬不要漏掉與無視),在臨床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性別煩躁。
這種痛苦屬於一種疾病。因為它是一種疾病,為了更好地關心它,所以這方面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這些公共衛生調查發現,性別認同和性向的關係有規律可循:- 從兒童期開始發現自己有成為另一個性別的願望的個體,幾乎總是被自己生理性別的個體性吸引。如果這些人成為另一個性別的願望沒有持續,他們的自我認同就是同性戀者。比如出生性別男,想成為女性,則性向是喜歡男性。此時,這些個體變性後就是異性戀者;如果變性願望消失,則自我認同為同性戀。
- 青春期和成年後發現自己想要成為另一個性別(父母通常報告非常驚訝)的個體,通常會被與自己生理性別相反的個體性吸引;他們也有可能受到其他青春期或成年後才想要變性的生理上的同性性、變性後的異性,在變性後性吸引。比如出生性別男,想成為女性,則性向是喜歡女性或者經過變性後成為的女性。此時,這些個體變性後,自我認同就是同性戀。
- 青春期和成年後想要成為另一性別個體的男性,通常會和生理上的異性結婚,在變性後,他們的自我認同是同性戀。
- 青春期和成年後想要成為另一性別個體的個體,通常在變性的願望上更為波動,對性別再分配手術態度更矛盾,手術滿意度更低。
- 總結出來的規律就是,不論是否變性,如果自我認同性別在兒童期開始和生理性別不一致,那麼這些個體就會喜歡自己生理性別的個體。不論是否變性,如果自我認同性別在青春期或成年期才與生理性別不一致,那麼這些個體就會喜歡與自己生理性別不一致的個體。在變性後,喜歡和自己變性後性別不一致的伴侶的個體,自我認同就是異性戀,反之就是同性戀。
=========================拓展閱讀=========================
以下內容引自DSM-5中文版。雖然它是關於疾病痛苦的討論,不過其中的規律,在沒有困擾與痛苦、亦即不會進入臨床醫療系統的人群當中也同樣適用:發展與病程由於性別煩躁的表現隨年齡變化而變化,因而為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分別制定了診斷標準。與青少年和成年人相比,兒童的診斷標準以更具體和行為性的方式來定義。核心診斷標準中的許多條目來自於有充分記錄的、典型發育中的男孩和女孩之間行為上的不同。與年齡較大的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相比,幼兒似乎更少表達極端而持續的解剖結構的煩躁。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所體驗到的性別與軀體性別的不一致是該診斷的核心特徵。與痛苦和損害相關的因素也隨年齡而變化。當父母告訴兒童他或她「真的」不是其他性別的一員,而只是「渴望」成為其他性別的一員時,年齡非常小的兒童可能表現出痛苦的跡象(例如,大哭)。在支持兒童渴望以其他性別角色生活的社會環境中,痛苦可能並不明顯,只有當該慾望被妨礙時,痛苦才會出現。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因為強烈地體驗到的性別與軀體性別的不一致會產生痛苦。然而,這樣的痛苦可能由於支持的環境和存在能夠減少不一致性的生物醫學治療的知識而得到緩解。損害(例如,退學、抑鬱、焦慮和物質濫用的發生)可能成為性別煩躁的後果。
無性發育障礙的性別煩躁:對於臨床轉介的兒童,跨性別行為的起病通常在2到4歲之間。這與發育階段具有一致性,許多典型的發育中兒童開始表達性別化的行為和興趣。對於一些學齡前兒童,既普遍存在跨性別行為,也存在表達成為其他性別的渴望,或偶爾也會標榜自己是其他性別中的一員。在一些案例中,表達成為其他性別的渴望較晚出現,通常在進入小學之後。少數兒童對他們的性生理解剖結構表達出不舒服,或聲稱渴望具有自己所體驗到的性別的生理解剖結構(「性解剖結構煩躁」)。當有性別煩躁的兒童接近和預期到青春期時,解剖結構煩躁的表達變得更為常見。 從兒童期進入青春期或成人期,性別煩躁持續的比例有所變化。在出生性別為男性的個體中,持續的比例從2.2%到30%。在出生性別為女性的個體中,持續比例從12%到50%。性別煩躁持續的比例有所變化。在出生性別為男性的個體中,持續的比例從2.2%到30%。在出生性別為女性的個體中,持續比例從12%到50%。性別煩躁的持續性,與在兒童期基線評估時,嚴重程度維度測量的結果中度相關。在出生性別為男性的樣本中,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與持續性中度相關。尚不清楚對兒童性別煩躁的特定治療方法是否與長期的持續性比例相關。現有的隨訪樣本是由沒有接受正式治療干預或接受各種類型的治療干預的兒童組成,範圍從積極努力地減少性別煩躁到更為中立的「觀察等待」。尚不清楚,兒童被「鼓勵」或支持生活在渴望性別的社會生活中,是否會表現出更高比例的持續性,因為對這樣的兒童尚未有系統的縱向的跟蹤。對那些表現出持續性性別煩躁的出生性別為男性和女性的兒童,在性方面,幾乎全部被與他們出生性別相同的個體所吸引。在性別煩躁不持續的出生性別為男性的兒童中,絕大多數是在性別煩躁不持續的出生性別為男性的兒童中,絕大多數是親男性的(被男性性吸引),通常自我認同為男性同性戀者(從63%到100%)。在性別煩躁不持續的出生性別為女性的兒童中,親女性的(被女性性吸引)和自我認同為女性同性戀者的比例較低(從32%到50%)。(搬運備註:有沒有覺得這一段和下文的「兒童期就出現性別煩躁的個體幾乎總是親女性」有所矛盾?可能的解釋是,這很可能是因為診斷標準把一些並不是真的有性別煩躁的兒童算進來了,所以最後她們病程沒有持續。或者還有其他的統計學問題。) 在出生性別為男性的青少年和成人個體中,存在兩個性別煩躁的發展方向:早期起病和晚期起病。早期起病的性別煩躁從兒童期開始,持續到青春期和成人期;或者,存在一個間歇期,性別煩躁停止發展,這些個體自我認同為同性戀,隨後性別煩躁會再出現。晚期起病的性別煩躁在青春期前後或更晚起病。一些個體報告兒童期曾經渴望成為其他性別,但從未向他人口頭表達。其他個體則無法回憶童年期曾出現任何性別煩躁的跡象。對於晚期起病的性別煩躁的青春期男性,父母通常報告非常驚訝,因為他們從未看到任何在兒童期的性別煩躁跡象。在青少年和成人個體中,當第二性徵發展後,解剖結構煩躁的表達更為常見和突出。早期起病的性別煩躁,出生性別為男性的青少年和成人個體幾乎總是被男性性吸引(親男性的)。晚期起病的性別煩躁的青少年和成年男性,通常從事伴隨性興奮的易裝行為(搬運備註:這個的意思是,如果造成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則屬於易裝障礙。如果個體覺得合適,那麼也不是一種疾病)。絕大部分這樣的個體是親女性的,或被其他晚期起病的性別煩躁的出生性別為男性的個體變性後性吸引。晚期起病的性別煩躁的成年男性中,很大比例與出生性別為女性的個體同居或結婚。變性後,許多個體自我認同為同性戀。在性別煩躁的出生性別為男性的成年人中,早期起病的群體尋求臨床激素治療和性別再分配手術的年齡早於晚期起病的群體。晚期起病的群體可能在性別煩躁的程度上更為波動,對於性別再分配手術更為矛盾,術後滿意度更低。 在青少年和出生性別為女性的成年人中,早期起病的性別煩躁是最常見的病程。與出生性別為男性的個體相比,晚期起病形式在出生性別為女性的個體中更少見(搬運備註:感覺上這是因為女性不容易產生像男性那樣對某些事物的衝動,而且統計上,個體的負性情感的程度更高一些)。早期起病的出生性別為女性的個體,就像早期起病的性別煩躁的出生性別為男性的個體一樣,可能存在一段性別煩躁停止發展、個體自我認同為同性戀的時期;然而,隨著性別煩躁再次出現,個體會尋求臨床諮詢,渴望進行激素治療和性別再分配手術。晚期起病的出生性別為女性的青少年個體的父母也會非常驚訝,因為沒有明顯的兒童期性別煩躁的跡象。在青春期和成人期個體中,解剖結構煩躁的表達比兒童期更為常見和突出。早期起病的性別煩躁的青春期和成人期的女性幾乎總是親女性的。晚期起病的性別煩躁的青春期和成人期的女性通常是親男性的,而且變性後自我認同為男性同性戀。晚期起病的出生性別為女性的個體不會有伴隨性興奮的易裝行為(搬運備註:因為這種行為幾乎是男性專屬。可能從性徵上,易裝成男性不是那麼有吸引力。衝動的水平也更低)。與性發育障礙有關的性別煩躁:大多數有性發育障礙的性別煩躁的個體在年齡很小時就得到了醫療關注。對於許多個體,從出生開始,性別分配的問題就已經被醫生和父母提出。而且,這一群體中,不育是相當常見的,醫生更傾向於在其成年之前實施跨性別激素治療和生殖器手術。 一般而言,性發育障礙通常與始於兒童早期的非典型的性別行為有關。然而,在絕大部分案例中,這不會導致性別煩躁。當有性發育障礙的個體意識到他們的病史和狀況,許多人會體驗到對自己性別的不確定性,而不是發展出堅定的信念,認為他們是另一種性別。然而,大多數個體不會變性(搬運備註:所以這些少數人中,很少看到有人有變性的堅定信念,並不奇怪,因為本來人群中變性的人就不多)。性別煩躁和變性的情況可能隨著性發育障礙功能、嚴重程度和分配性別而有相當大的變異。
DSM-five有介紹性別煩躁的風險因素,太長了而且不是答案的重點,略去不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裡面有提到這些人群的變性傾向有微弱的相關性;然而目前的證據不足以認為,在沒有生殖器的性發育障礙的個體中,變性傾向是由於遺傳獲得了一種神經系統先天固有、和軀體無關的性的形式。而且性別行為和身份認同似乎不總是完全一致。有異性的性別才有的行為的人,並不一定認同自己是異性。比如男性喜歡陰柔和打扮、穿裙子、感情豐富,未必一定渴望自己成為女性。但是性別行為和產前在子宮胎盤裡時,感受到的激素環境有關。然後診斷標準是這樣子的。我知道你們想看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真的有人想看我再補充)
接著,性向的確認標準是:能夠和目標性別的人發生性行為並且達到性高潮。(即,精神醫學裡沒有「精神戀愛」或者「柏拉圖戀愛」這樣的說法。那屬於文學化的說法。而醫學上,情愛必須和性有關)
最後,有一個非常……奇妙的事。
上面的引文也提到了:「晚期起病的性別煩躁的青少年和成年男性,通常從事伴隨性興奮的易裝行為。」這是怎麼回事呢?如果給一個個體造成了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帶來困擾,這個個體覺得他自己很痛苦或感到困擾,則這種情況屬於易裝障礙。但是實際上易裝後產生性興奮的人並不是都是有性別認同問題的人,出生性別為男性、有性別認同問題的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通常他們本身已經親女性了,所以他們有這方面的興趣,也更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真的有人看且想看我再補充)寫在最後:- 同性戀不再被認為是一種疾病。這是由於這種現象無法治療而且也沒有治療的必要。但是由於性向而出現的困擾可以看心理門診,目的是解決困擾;並且如果因此引發焦慮、抑鬱並且達到臨床診斷標準,則按「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進行焦慮及抑鬱的治療。
- 時下每一條精神障礙診斷,基本上都會有一個硬性診斷標準要求:給患者造成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就是說,患者感覺到痛苦,希望治療,才可以治療。
- 未成年以前的性向是不作數的,還可以產生變化,會受到體內激素和個人經歷、行為的影響,當然也受到遺傳影響;一個人成年後,性向沒有改變的可能。未成年時性向是可以反轉的(如果當事人想。但是儘管如此,還有有不少人青少年時期希望改變性向但並不成功。各種各樣的情況如何處理或者說怎麼辦,需要請教臨床醫生,我並不是很清楚)。
- 完全不愛慕某一種性別,一定會不喜歡與那一種生殖器的接觸。所以喜歡一個自我認同和生殖器屬性不一致的人,還能夠接受對方的身體,應該本來就是個雙。比如李銀河。(這只是一個不包含價值判斷的陳述。我不是在表達我歧視她)
留給大家一個思考題:一個個體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不一致這種情況最早出現的時期,和一個個體個人性向是否為自己的生理性別,在這兩者之間,為什麼找得到關聯性的規律?
每每想起遺傳和生理學,就對命運有一種深深的吃驚。(當然我不是說這些和社會環境沒關係)有一句話叫:「不管自由意志是基因決定的還是環境決定的還是隨機的還是邏輯,聽起來都很殘酷。」me me me,姐姐我就是啊
現代好像這樣的人好多,可能是性別意識上受到史上最強大的衝擊而反思一樣。重新定位自己的性別認同與性取向。
而答主所問的正是最複雜的一環,跨越性別之後再一次確定性取向。這比單純的欲求對象,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是對靈魂時期的「我」在性的大方面的反思。多說一句,靈魂無性別的,或雙性。就像雙系統電腦一樣,適用哪個就哪個。打個比方,一個人喜歡同性,但生成了另一性別的肉體,那ta的靈魂人物在性的總體方面,對ta來講,是個挑戰。人生的使命是雙向的,一種是逆取,挑戰自己不善長的,如張海迪,凱倫海勒等。另一種是正守,完善得發揮自的專長,如比樂蓋茨,巴菲特等。雙向都修圓滿了,才算合格。但華人還有第三項的修行,暫且不說。回到那個比方中,換您會怎麼辦?對肉體改造?是解決了一部分,但那靈魂的問題置於何地?或改變自我認同?反而扯的更遠了。我目前能想到的辦法只有:參與和觀察到異性的同性戀當中,去體驗慾望的發展,並且找尋此種情況下自己的起心動念之處為何解釋。比方我,肉體是男,但愛女,換成女肉體也會愛女。那我就應該反思,為什麼自己不管肉體為何性,必須去愛女體的取向。以我的意識層面能思索到的是兩種層面的並兩個方向。一種是喜愛與羨慕,一種是喜愛與妒忌。另一層是一種是厭惡與羨慕,一種是厭惡與妒忌。反饋到肉體就產生兩種行為,一是控制,各種S向。另一種服務,各種M向。最近剛看完韓影&<&<奸臣&>&>,女與女那段,心生嚮往,但沒反應。我是有病嗎?考研得到了老爸老媽的支持真是太開心了,老爸老媽我愛你們。當然櫃還是不敢出的。
有時候真羨慕我弟,我真的好渴望他的童年。我也好羨慕學校那些男同學,好想有他們的大學時光。可是,呵呵。我給我的同學說我不喜歡交際,可我也渴望有可以真心相待的朋友啊,但是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和別人交往,以男人,還是以女人?我該以什麼方式和別人相處?會有人接受真正的我嗎? 去他媽的,憑什麼倒霉的是我,憑什麼別人可以以自己想要的樣子生活,我就不可以?到底憑什麼啊!我並不相信命運,因為我也沒有什麼所謂命運。――――――――――――――――――――
原答 我身體是女的,但我心裡性別是男的,我是gay,我是跨性別同性戀者。如果要問我有什麼體驗的話,那就是感覺周圍的一切都是彆扭的,穿太過女孩子的衣服會全身不舒服,但中性的或帥氣得女裝我能接受。聽到我媽我爸叫我閨女,或者說我是女孩子我會特別難受,我會給他們說我是男的,我是你們的兒子。但爸媽都把這句話當笑話,我也不想告訴他們我的真實想法。總覺得這種想法對普通農村中年大叔大媽來說太奇怪。甚至當我弟弟叫我姐姐時我也不舒服,恨不得讓他叫我哥哥,但從沒這麼做過。 我現在上大學住女寢,同宿舍的小姑娘當著我的面脫光我看了也沒啥感覺,雖然我心裡性別為男,但我是gay,對女生也沒興趣╮(╯_╰)╭ 如果看到感興趣的男生我會在心裡想著怎麼把他追到手然後壓倒他,(看來我不僅是gay我還是1……)但從沒這麼做過,一來沒遇到過喜歡的,二來我感覺一般男生不會接受這樣的戀人吧……畢竟我也是一隻單了二十年的單身汪π_π不結婚,不生孩子。能活幾年活幾年,看看能堅持到什麼時候吧。 曾經嘗試過接受自己是女生這件事,但我試了一會,果斷放棄,對不起,我做不到,連轉變性取向都那麼難,何況是轉換性別。 現在也挺糾結,不知道將來該怎麼辦,這件事我從沒想別人說過 ,在別人眼中我也一直是一個女漢子罷了……但其實我是真漢子啊! 果斷匿。 今天再一次當著我媽的面半開玩笑的說我是你兒子,結果我媽說我「你要變態嗎?」 我……好吧,我變態,我遁走……心塞塞。再來……走在路上碰到一群平均身高190以上的男生,我表示……好羨慕啊!我也想變成那樣的男人!然而……一想到一生都不能以自己真正的樣貌生活於世,一些想做的事永遠也不能做,不能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忽然覺得……這麼活著有什麼意思嗎?取匿取匿,現實生活中不能出櫃,網上再不能豈不是很憋屈?反正知乎上也沒有熟人。我前女友就和我前男友結婚了,當然我前女友不知道她老公是我前男友。
我問過我前男友,你是不是真的喜歡她,他說是真的喜歡她。
後來看他們交往的時候,好像姐妹一樣,我想我懂了。就是我
性別認同和性取向是兩碼事,當然社會普遍存在的是生理性別和心裡性別認同,然後性取向是異性。不過如果自己不是也不要太擔心,都是正常的,不要有心理壓力,還是努力提高自己吧,做一個成功的人做啥也沒人說難聽的話。
我不就是嗎?
唔。。。跨性別les很多的呢。。。不要大驚小怪吧,不過大部分都是後天的ts,大部分先天的ts都是雙性戀,或者喜歡異性(心理性別)的呢。。。
以下只是自爆黑歷史呢。。。希望不要被某人看到的說(/ω\)。
臉臉最早以前是雙性戀呢,開始呢,一直否定自己喜歡藍孩子(O_O)。一直以一個女生的心態和另一個女生戀愛呢~
後來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呢(T_T)。雖然真的很容易釣到姑娘(男同胞不要羨慕呀,這個技能你們學不來的呢~),不過釣到了以後吧,一旦進入了戀愛環節吧,真的就像遇到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女生真的好麻煩,然後又嫉妒心Max,老娘明明也是女生好么),好好的戀愛變成了閨蜜之間的交流,再後來真正的變成了閨蜜,然後一起逛街買衣服什麼的。(。。。)
到後來和一個真正的男孩子談戀愛呢,就覺得過去這十幾年都( )了poi了,在男生堆里做了那麼多年的卧底,居然不知道某些男生真的是一句話就能把人氣死(抑鬱)。也許現在考慮問題角度不一樣了吧,覺得男生到底是情商低,還是情商低,還是情商低呢……算了,慢慢調教這一隻牲口吧,誰叫臉臉被他感動了呢。。。
也許對我們天生的跨性別者來說,和真正的女生的差距只有生理上的差別吧。。。當然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世界上有二十七種自然的「性別+性取向」。
生理性別:男,女,中性
心理性別:男,女,中性以及性取向(性方面喜歡什麼性別的人):男,女,中性以上三層每一層有三種獨立互不干擾的選擇,所以一共有3*3*3=27種可能性。
比如生理性別男,心理性別女,性取向女,就是生在男性身體里的女同性戀。我認識一個女gay,家裡重男輕女,把她當男孩養,所以她變成了一個…攻
生理性別男,自我認同女同性戀=跨性別女同性戀(Transles)
生理性別女,自我認同男同性戀=跨性別男同性戀(Transgay)Transgay的數量遠比Transles多,前者在本土跨性別圈又被稱為「兔斯基(Transgay音譯俚語)」,後者一般簡稱為跨拉拉。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男性的性別標籤?
※為什麼男生經常會被開玩笑說是gay,而鮮有人開身邊女生是les的玩笑?
※跨性別者是否趨向於認同和迎合關於男女的刻板印象?
※你覺得性取向和你的成長有關係嗎?
※跨性別者都有哪些辛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