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聽說過尚方寶劍,而沒有聽說過尚方寶刀?

也不知道有沒有「尚方寶劍」這個東西。

話說在個人小說、電視劇、電影中也只聽說過尚方寶劍,從沒有聽說過「尚方寶刀」【可能是我孤陋寡聞。。

還有帶刀侍衛也是,從未聽說過「帶劍侍衛」。。。。

所以想問一下,這有什麼典故嗎?


當然有「尚方寶刀」,不但有「尚方寶刀」,還有「尚方戟」「尚方矛」以及尚方各種……武器……和其他器物。

因為「尚方」是個機構,是專門為皇帝造器物用具的機構。

偷懶用下擺渡百科吧,不保證其中引文正確性,只是用來說明「尚方」為何物:

.古代製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秦置,屬少府。漢末分中、左、右三尚方。唐稱「尚署」。元惟置中尚監。明廢。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條侯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司馬貞 索隱:「工官即尚方之工,所作物屬尚方,故云工官尚方。」

泛稱為宮廷制辦和掌管飲食器物的官署、部門。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飴餳》:「飴餳人巧千方,以供甘旨,不可枚述。惟尚方用者名『一窩絲』,或流傳後代,不可知也。

所以可以有各種尚方器物,只要是尚方監里造出來的,都是尚方物。

之所以古代呼「尚方寶劍」者多,主要是因為古代官員禮制以佩劍為主。如果禮制上佩刀多,那肯定呼刀者多。如到了清代,就是官員和皇帝都佩刀,反而是侍衛配劍,因此清朝的皇帝侍衛,至少在乾隆朝以後,就真的是題主說的「帶劍侍衛」了,也因此出現了 @珠簾寨主 說到的賜遏必隆腰刀為欽命的情況,蓋當時以刀為貴耳。

現在瀋陽故宮還保存有皇太極得佩刀,而努爾哈赤的則有口龍虎將軍劍,不過那是明朝所賜,因明朝官員禮制是佩劍的。

另外,有關尚方寶劍的用法,也是一時一時不同,並無一定之規,幾乎都取決於皇帝怎麼說了。我以前專門寫過一段,直接摘上來吧:

------------------------------------

樊樹志先生曾在其講座《王朝的末路——崇禎十七年》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袁崇煥得到皇帝的尚方寶劍,這個尚方寶劍的意思就是可以先斬後奏,先斬後奏就是凡是在你管轄的領域裡面,不管哪一級的官員,你可以先把他處決,然後報告皇帝,袁崇煥就是利用他這個特權先斬後奏,處決了毛文龍。

樊樹志先生這個說法其實是錯的。

袁崇煥雖然擁有尚方寶劍,但這尚方寶劍的特權卻並不是「不管哪一級的官員,你可以先把他處決,然後報告皇帝」的,譬如斬殺毛文龍,就超出了尚方寶劍的許可權,這就是我說袁崇煥「斬帥」不合法的原因所在。

「斬帥」一事,首先並不十分符合在啟動尚方寶劍時需不得不爾方才先斬後奏的狀況;其次是即使有尚方寶劍,對毛文龍這樣的一品總兵,袁崇煥也不可以不上奏就便宜誅殺。

據《明史 楊嗣昌傳》雲,「特旨命嗣昌督師,賜尚方劍,以便宜誅賞」,我們可知如擁有尚方寶劍就能「便宜誅賞」官員,但這「誅賞」的範圍卻是有限制的,因接下去在其傳中又道:「巡撫不用命,立解其兵柄,簡一監司代之。總兵不用命,立奪其帥印,簡一副將代之。監司、副將以下,悉以尚方劍從事。」

明朝總兵官,無品級無定員,大小差異極大,其最高者為總鎮一方的鎮守總兵,通常或掛將軍印或以公、侯、伯、五軍都督任之,其等級甚高,如左都督掛平遼將軍印的毛文龍,後來的遼東前鋒總兵、掛征遼前鋒將軍印的祖大壽,平賊將軍左良玉等人就均是這一級別的總兵。在其下,又有鎮一路的分守總兵、守一城一堡的守備總兵及與主將同守一城的協守總兵等等。由於這裡提到的總兵與巡撫並列,且其後又有「監司、副將以下……」一句,則可知應是指與一方巡撫相仿之總鎮一方的鎮守總兵或掛將軍印的總兵。

除楊嗣昌傳外,在《明史 楊鎬傳》中,則又一次明確地說到了尚方劍的具體用途:「詔賜鎬尚方劍,得斬總兵以下官。」

由此可見,這劍是斬不了巡撫和鎮守總兵一級的官員的,只能將巡撫和鎮守總兵一級的官吏不經奏報就地撤職,但卻可以斬殺巡撫和鎮守總兵以下的監司、副將等官吏。

所以從律法角度看,袁崇煥即使手中有尚方寶劍,當場誅殺掛將軍印的鎮守總兵毛文龍,這也是屬於非法擅殺,即便殺得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除非他持有崇禎特許的詔命。


有的,尚方斬馬刀(劍)。朱雲請之斬張禹。


秦叔寶和敬德不是有打王的鐧和鞭嗎


劍是禮器,刀是兵器。

如果不是武將或者少數民族,很少有人帶著刀陪葬的,這就可以看得出刀是兇器。

而劍不一樣。從春秋戰國起,佩劍就是有身份的士的象徵。

所以尚方寶劍這種有實際政治和象徵意義的東西,應該用劍這種禮器吧。


你聽說過 大寶刀 嗎?


在周星馳演的《鹿鼎記》里有這樣一個搞笑的橋段 平西王吳三桂和世子吳應熊為了不被多隆的尚方寶劍斬首 父子兩個人為一塊免死金牌搶作一團 這個情節 戲謔地提出了一個問題 到底是免死金牌厲害呢 還是尚方寶劍比較強呢 歷史上的免死金牌和尚方寶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先回答尚方寶劍

話說開封府尹包青天包大人就有一把「上斬昏君 下斬佞臣」的尚方寶劍 這個尚方寶劍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話說這個尚方寶劍中的「尚方」指的是秦漢時期管理 和製造皇家刀劍兵器的官員「尚方令」

因為製造的武器 鋒利無比而且只有皇帝才能用 所以從尚方令手裡出去的武器 就是皇權的象徵 別的人是不能亂用的

「尚方寶劍」這個詞出自漢代

漢成帝的時候 當朝丞相安昌侯張禹貪贓枉法 廣蓄良田欺壓百姓 可是官員們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為什麼呢 因為他除了是丞相 位高權重以外 他還當過皇帝的老師

可是 偏偏有個叫朱雲的大臣不信邪 一定要出來告發他

有一天上朝 這個官員就在朝廷上把丞相給告了 blabla說了一通 最後總結了一句:「皇上 請你把尚方寶劍賜給我 讓我去賜死那個張禹 讓其他貪官都嚇得不敢貪污」

很有氣概吧 可是皇帝說什麼呢

「殺 殺 殺 殺你妹啊

你敢侮辱我師傅 還想動皇室御用的寶劍 我看你是皮癢啊 給我拖下去砍咯!」然後就吩咐侍衛要把朱雲拖走

可能是臨死之前的最後掙扎 朱雲居然死死抱住皇宮裡面的欄杆就是不撒手 侍衛上來幾個人都拖不走 最後 侍衛一使勁 居然連朱雲加欄杆 一起扯下來了

後來 還好是旁邊一些有良心的官員給他說好話 這才免去殺身之禍 「朱雲折檻」也就作為忠臣敢於直言的成語保留了下來

當然 在這個故事裡面 所謂請尚方寶劍 只不過是把寶劍比作皇帝 希望皇帝能夠重視丞相貪污的事情

到了東漢 《後漢書·蔡倫傳》記載 東漢和帝劉肇曾令「中常侍蔡倫加位尚方令 監作劍即尚方劍 御用之器 臣庶不得私用」

明確將皇帝御用劍 稱作尚方劍

在漢代 就出現了 皇帝將御用尚方劍賜給臣下的事例 比如漢景帝時 皇帝賜劍給大臣衛綰 衛綰說 「先帝賜臣劍凡六 不敢奉詔 」尚方寶從一開始就不是什麼太珍貴的物件 你看人家衛家 一口氣可以拿出6把 皇帝再送 人家都不要了 本來嘛 這種賜劍的行為 無非是皇帝給打個賞 並不具有賜予特殊權力的含義

據史學家分析 遲至唐代 被皇帝授予「尚方劍」的官員都還沒有「專殺」的權力 所謂專殺 是指不需聽皇帝命令 自由決斷殺人的意思 而到了宋代 情況就不一樣了 宋人所著《武經備要》記載:「本朝之制 大將每出討 皆給御劍自隨 有犯令者 聽其專殺 」

也就是說 在宋代的軍事上 開始實現了尚方劍「如朕親臨 違法專殺」的權力 同時 在同一時期的遼 金以及後期的元 都有賜劍專殺的例子

但是 這時候的尚方劍專殺之權 大都用在軍事領域 主要是為了解決大將在作戰過程中「去朝廷遠 每俟奏行 恐失機會」的問題 在司法領域並不適用於「尚方劍」 也就是說 包青天是沒有尚方寶劍的

有明一代 尚方寶劍的出現頻率比宋代高 制度也比宋代完備

但是 尚方寶劍再風光 使用起來也是有規則的 在封建時代 皇權獨大 絕對不允許出現什麼「上斬昏君 下斬佞臣」的制度BUG

在歷史上 尚方寶劍被賦予「專殺」的權力 主要用于軍事領域 但這種專殺權也受到極嚴格的限定

戲劇中的尚方寶劍 只不過是民間對於「除暴安良 沉冤昭雪」的一種美好想像

就像 免死金牌不能真的免死一樣 尚方寶劍也沒法實現公平 真殘酷呀


因為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吧?


屠龍寶刀 點擊就送


鍘刀也是刀,不信你去問包拯


題主武俠類作品看得不少吧?從武俠的意境上講,劍比刀更詩意,更具有飄逸性,因此武俠作品裡正面角色更多用劍而不是用刀。(雖然刀的實用性比劍大)影視作品,也沿襲了小說的說法,因此,你經常看見尚方寶劍,而從未見過尚方寶刀。


這太簡單了,你試想一下,你讓你家裡人拿家裡祖傳的尚方寶刀來斬貪官,結果發現是前朝的,於是他們讓你把它吞下去……


這個,上升到皇家的事, 能這麼粗俗么?

刀這麼粗俗的用具

你優雅的抽出了長劍,你能優雅的拔出大砍刀么?

或者拿著菜刀從街頭砍到結尾,還白衣勝雪,滴血不佔么?

刀都是粗人用的好么!

都是沒錢人用的好么!


尚方寶槍 尚方戰鬥鎬 尚方黃金AK 尚方SF內褲 尚方仔褲 尚方煎餅果子 尚方巴巴 尚方乎

卧槽趕緊的我們尚方集團要上市了


劍為百兵之君

棍為百兵之首

刀為百兵之帥

槍為百兵之王

戟為百兵之魁


劍乃雙刃,象徵武力既傷人又傷己,與中國止戈為武的精神不謀而合。更具有禮器的性質。


尚方寶劍其實就是個榮譽象徵,沒有誰腦殘的真用他殺人。除了袁崇煥發瘋砍了毛文龍


我記得曾經看過某個文章,說是有尚方斬馬刀的吧?


推薦閱讀:

如何用IPA(國際音標)準確描述青蛙的叫聲?
外語中有哪些數字組合有特殊的意義?類似於520,1314,38在漢語中有特殊意義?
除開字數不同的原因,為什麼日本名字一聽就知道是日本的?
女性是否更容易拋棄自己的母語或方言?
為什麼會有人喜歡石頭?它的魅力何在?

TAG:歷史 | 文化 | 武器 | 野史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