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科幻小說《海伯利安》系列?
只看了前兩部。
一家之言,隨便說說自己的觀點。
《海伯利安》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幻小說,至少是最偉大的軟科幻(其實並不怎麼關心硬軟之分)。很多人反感其開放式結局,認為是爛尾,但是這部小說的結構本質上是背景相互關聯的中篇小說集,所以每篇中篇有結局即可,整體缺乏結局反而不是大問題。而且也能明顯看出這並非作者寫到一半力不從心草草收尾的那種爛尾,而是從頭就計劃將懸念留住,把謎底在續作中揭開,所以在結構上可以說得通。
整部小說6篇故事中的其中4篇,毫不誇張的說,單獨提出來都是可以名留青史的雙獎級別作品,而且分別以不同的敘事手法,敘述了4個截然不同但是同樣深刻雋永的故事,看完只能對丹·西蒙斯的文學功力拜服,實在是大師手筆。
神父的故事是以主要第一人稱日記輔以少量第三人稱描述的手法,敘述了一個在面臨極端的肉體犧牲考驗下的關於信仰和鬥爭的故事。
詩人以第一人稱回憶的口吻,敘述自己追求藝術和尋找繆斯的經歷。
學者的故事則切換到了傳統的第三人稱敘事,真摯細膩地描繪了在極端環境下的父女情。
領事的故事則玩起了結構,三線並行,正敘和倒敘相互穿插,通過精巧的敘事結構來表現了一段時空相隔的戀人的愛情故事。
從技巧上而言,這些章節讀來完全沒有炫技之感(除了詩人的故事有些炫技式掉書袋),各種不同的敘事手法和故事內容相得益彰,毫不喧賓奪主,明明花樣繁多卻處理得不留痕迹,從場景描寫到人物塑造都無懈可擊。這種級別的寫作手法和文學功力,拿到嚴肅文學界都絲毫不虛,放眼整個科幻界更是獨孤求敗的存在,絕非區區「文筆」二字能概括。
正如阿西莫夫的「電梯效應」而言,科幻小說中對未來單純的技術描寫和想像終究會在真正的技術進步面前過時,因此堆砌技術名詞來追求「硬科幻」的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而《海伯利安》並未走此老路,而是在每一篇故事中提供了只有在科幻背景設定下才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和道德困境,並對人性在如此情形下的反應和表現作出了細緻而又真實的描寫和探討;因此我們才會得到神父自願承受生死來回往複的8年折磨,終究戰勝十字形的震撼;父親看著女兒一日日變小時無奈的悲傷;對於希莉與梅閏之間因為時間債而糾纏一生的愛情的感動——這才我心目中科幻文學乃至所有幻想文學的核心魅力所在。
(另一個這類情節我很喜歡的例子:《星際穿越》中庫珀在高重力行星一個失誤便錯過了23年的時間流逝,以及之後一起觀看23年間訊息的片段。致力於描繪現實的文學作品中永遠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這便是科幻作品最迷人的地方)
而上校和偵探的故事問題都在於在高潮點曳然而止,因此儘管過程精彩無比(上校的故事更是擁有我在所有科幻小說中見過的最精彩震撼的戰鬥場景描寫),但是缺乏令人信服的結局。因此這也是我個人最不滿意的兩篇,在整體開放式結局的情況下,章節還缺乏收尾,對於結構的影響就比較大了。但是瑕不掩瑜,無法掩蓋另外4個神級章節的成就。
綜合「幻想」和「文學性」這兩大指標,《海伯利安》之偉大無需多言。整本書我讀了應該有五六遍,喜歡的章節(神父以及希莉的故事)更是重讀了至少十幾遍,實在是耐讀。
《海伯利安的隕落》之於《海伯利安》,大概類似於諾蘭《黑暗騎士崛起》之於《黑暗騎士》。乍一看好像把故事講圓了,把線頭補上了,場面更大了衝突更熱鬧了,但是看完後細細回想,明顯感覺整個故事漏洞百出,壓根經不起推敲。我看了兩遍,再也沒去碰過。
後兩部看簡介和評價都不像是我會喜歡的類型,所以暫時沒有去碰,短時間也沒計划去看。
這是內核的終極智能:這是人類的終極智能:
目前為止覺得看過的最厲害的科幻系列小說,厲害到看完很久,總是有事沒事想起它。
拋開該系列作者的文學造詣不談,情節由於看完的時間有點久也記得不是很清楚難以詳述,就說給我印象最深的兩點:
1、完美的解釋了各種設定,並且在前後的劇情鋪墊和照應里讓這些設定成為世界構架的一部分。比如說」締結的虛空「,一開始看到這麼中二的名字我是拒絕的,印象中好像第一次看到是第二部,當時覺得什麼鬼,之後又反覆出現,每次和這個詞相關的概念衍生都看得我如墜雲里霧裡,直到第四部,所有秘密都被解開,才覺得實在是太貼切了;再比如說第一部傳教士里的十字架,我本來以為這更多是一種帶有宗教隱喻的情節,後來才發現十字架可說是貫穿了三四部故事的重要道具。其實海伯利安的大背景設置沒啥新意,就是崛起的人工智慧和人類在未來星際之間的衝突,科幻里寫這個題材沒一千也有一百本吧,但是如何把腦中這樣一個宏偉的世界構架在一本富有閱讀趣味的小說里,表現在人物的冒險中,表現在這個世界的各種宏觀衝突,吹一發西蒙斯,如果不是他,可能寫八本也寫不完,或者在同樣的篇幅里故事圓不回來。不過,有些設定,我覺得沒有解釋的很好,比如說伯勞。2、構建一個富有前瞻性,既疏離又與現實生活具有共通性讓讀者易於接受的未來。我覺得《海伯利安》系列是做的最棒的,尤其是對人類未來的預想。我看過關於這方面的不是很多,大部分好像都比較的玄乎,《童年的終結》里寫兒童都有了超能力飛走了,只剩下悲傷的成人和衰竭的地球,《基地》就更厲害了,端點星的人類為文明第二次復興做準備,而擁有超凡的心理控制能力的第二基地暗中干預其歷史進程以保證按」謝頓計劃「發展;大劉好像對這方面沒啥想法,《三體》里人們還是那麼自私、愚昧,遇到點事可能要麼集權、要麼民主泛濫。而《海伯利安》里,學會了共情和瞬間穿梭空間的人類真的迎來了新生。我們和四千年前的人類有何不同?很多故事裡,試圖對現有人性做齣劇烈改變的一方一般都是反派,但是如果人人都能真正理解他人,徹底擺脫空間的桎梏,會不會是一個更誘人的未來?想想還是挺有趣的。第一部風格不同但交相輝映的幾個故事倒處挖坑。光陰冢,時間潮汐,十字形,獅身人面像,伯勞,內核等等等。看完之後等不及立刻翻開第二部。第二部悲壯且懸念迭起,解開了部分的謎,內核與人類之戰的起點被拉開。濟慈第二賽博體的死亡,領事及悅石隱忍一世最後壯士斷腕的決心,令人敬佩。第三部流水賬一般記錄了勞爾 安迪密恩和伊尼婭在特提斯河上的「長征」。乏味但依舊壯觀,從開頭在獅身人面像的營救,到在飛船上與神父艦長的對峙,再到無限極海,天龍星,氣體行星,光譜螺旋社會,最後回到地球,奇景瑰麗。可以說作者在對安迪密恩這個人以及他和伊尼婭感情的產生全在這本書里。第四部是很有思辨,描寫依舊壯觀的一部,達賴與聖神代表的哲學宗教的辯論,「締結的虛空」,巨型戴森球等等等。挖開了內核的本質,十字形的本質,獅虎熊的身份和人類進化的追求。結局略顯平淡,比不上第二部,但依舊是好的結局。總的來說,是一部腦洞大開,文筆優美,氣勢宏大,充滿宗教與哲學思辨的的傑作。
這幾天得空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講《海伯利安》第一部。
當我閱讀《海伯利安》時,我在閱讀什麼?
沒有多少真知灼見,只想好好的說一下自己的一些小感想,最主要的還是梳理劇情,能讓更多的人去看看這本書,就很開心了。
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希望沒看過的人,別覺得這是一個系列,只看一部沒意義就望而卻步。
因為這是一部不讀實在可惜的小說,稱得上是鴻篇巨製的太空歌劇。
它文筆優美,敘事宏大,想像力磅礴浩渺,行文瑰麗壯闊,集史詩性和文學性於一體,非常值得一讀再讀。
科幻小說最特殊的一點,在於時間和空間上,能夠給人以更大更廣的尺度。
而《海伯利安》,則把這點都做到了極致。
在浩瀚遼闊卻又矛盾重重的宇宙,相對錯位卻又難以捉摸的時間中,所表現出來的生死之間的故事,更加的動人心魄。
六個風格迥異的故事,其中的每一個都有一個金光閃閃的點子,就像大劉的《三體》,很多點子即使單獨拎出來,都完全可以寫成一篇科幻巨作。
但是作者卻匠心獨具,以非凡的想像和組織能力,把這些紛繁複雜的點子融為一體,通過伯勞和光陰冢,把六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人、六段完全可以獨立的故事,完美的串聯在了一起。
同時它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巨畫一般,把整個人類在宇宙中的文明拓展史,一點一點的展現。
我們不能說這六個故事就可以完全的描述整個宇宙和人類文明,但是作者至少已經把整個畫卷鋪成了開來。
而其中的各種關聯和牽引,千絲萬縷,星羅密布,猶如百川歸海,最終匯聚在了一處。
如果這些只是設定和架構,那單單拿出來展現,則肯定會冷冰冰的枯燥,要讓它動人,需要的是既充沛又激蕩的感情。
這六個故事,就像是一串珍珠,把作者那深邃又磅礴的情感串在了一起。
璀璨耀眼,光彩奪目。
即使故事的背景是廣闊的銀河系,即使故事的時間是在在遙遠的未來,但是作者卻通過六個普通人的故事,六段悲歡離合,把這個常人無法想像的世界,一氣呵成的描摹了出來。
超越了時空和宇宙,卻又完全的契合了時空和宇宙。
聲明,本答案涉及了小說的大量信息,但是沒有劇透,請放心閱讀。
2015年聽有聲電子書海伯利安第一部,為了第一部的結尾鬧心了很一段時間,本來想把第二部也聽完,但一段時間沒有找到有聲書,也就放下了,2016年斷斷續續聽了很多有聲書,也看了不少其他的科幻,玄幻小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11140/answer/137959438
2017年,為了不錯過這套書的細節,買了Hyperion Cantos 全四本,從第一本再開始這一段幾十萬字的旅程,又是很忙的一年,邊看還要邊記單詞,速度就更慢,但有時間就看幾頁,上下班路上,睡前,出差旅途,假期空閑,幾個月下來,在9月28日終於讀完了這一套巨著,不為這段旅程做點記錄是不人道的,不為這套小說寫個評論是過不了自己這關的,對不起那些被看的很舊的書,對不起這段旅程的內心起伏。
我曾經評價阿西莫夫系列小說不看一遍人生是不完整的,而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不去看一遍人生就會少了一道絢麗的彩虹。
不同的作者會帶給人不同的體驗,阿西莫夫用自己平實的語言,強大的情節和世界觀的構造,把讀者牢牢的鎖定,你總會想,後面會怎麼樣?Robert A. Heinlein則在星際傘兵中帶讀者進入充滿戲虐的語言和暴力的軍人視角,你死我活的世界,Orson Scott Card的安德的遊戲系列,是充滿準備的鋪排來安排情節起伏,引導讀者去到主人公的內心深處,黑暗物質三部曲是以兒童文學為名的反基督教玄幻作品,劉慈欣的三體大開大合,不用外星人出場,就開創一個巨大的宇宙觀,無情,只有工程師的理性,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卻是另外一副景象,如果說阿西莫夫是水墨畫,寥寥數筆就把世界勾畫出來了,丹西蒙斯則是油畫,精心的安排,充滿了細節。
海伯利安這套小說,是一套值得精讀的小說,是一套披著科幻外衣的文學巨著,其他的科幻小說看完了基本上就都可以說看懂了,沒有什麼難點,海伯利安看完了,不敢說自己看懂了,不是說劇情看不懂,而是裡面的細節,丹西蒙斯的文化底蘊相當豐厚,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歷史,民族文化,詩歌的典故信手拈來,各種科學名詞一大堆向你拋過來,這樣的後果是就算每一句話都看懂了,沒有相對的教育背景,你還是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他用的很多單詞字典上都沒有,只有去上網搜索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或者後來才猜這個詞是他自己造的,上一個我聽說大量造英語辭彙的人還是莎士比亞。中間讓我震驚了一次是看到了我熟悉的中文詩歌的英文版,就是這個
最後一句熟悉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另外還有一首沒有破解的,希望文化課好的同學解謎一下
公元四百年有個什麼王將軍夫人寫詩很出名呢?Tao Yun是誰?
當然,如果你想解鎖這些和中國文化相關的東西,你要耐心看到第四本才可以。
海伯利安是一套極度炫技的作品, 同樣炫技還有另一部小說,偉大的蓋茨比,也是極盡奢華的描寫,但沒有科幻元素,不以比較,正是因為丹西蒙斯的炫技,才第一次給人們展現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外星世界,海伯利安世界無邊無際的草海,會閃電特斯拉森林,大裂谷的Bikura矮人的世界,光陰冢周邊的沙漠,獅身人面像,方尖碑,連接各個世界的Farcaster傳送門, God"s Grove的樹頂餐廳,Mare Infinitus的海上平台,Maui-Covenant的熱帶群島和海豚,Sol Draconi Septem空氣都凝結的冰封世界,Pacem的大教堂,通過巨大傳送門連接的跨世界大河River Tethys,當然還有本人的最愛,充滿酸毒海洋的天山世界,衡山上的懸空寺,2萬米高的泰山,正是丹西蒙斯不遺餘力的描寫,才讓這些外星世界充滿了色彩,對比阿西莫夫和劉慈欣兩個理科生,丹西蒙斯用自己的文學天賦給我我們了一座科幻文學的高峰。
海伯利安四部曲其實應該是兩本書,海伯利安和海伯利安的隕落是系列的第一部分,講朝聖者時代的故事,恩迪密安和恩迪密安的崛起是後朝聖者時代,300年後的故事。不出意外評論基本都是第一部最好看,第二部第四部居中,第三部稍顯平庸。
第一部七個朝聖者的六個故事立刻把海伯利安的世界建立起來了,每一個故事都很精彩,獨立成章都可以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設置了很多的懸念,結束時嘎然而止,這種強烈的失落感反而成就了第一部的地位,七個人六個故事看似毫不相關,又慢慢串聯起來,但很多的懸念無處下放,意猶未盡,但又沉浸在那六個故事中不能自拔,第一部的成功是技術上的完美,就像電影由幾個小故事組成的架構最難拍的好一個道理,東一下,西一下的講故事,觀眾還不會雲里霧裡,不簡單。
第二部換了一種敘事方法,大部分用主視角來講故事,算是把第一部的故事講完了,但坑沒有填。
第三部和第四部相對比較連貫,主要是愛情故事,是太空遊記,是將整個海伯利安宇宙串聯起來,把所有的坑都填起來的終章。大量使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不斷切換鏡頭,很有電影的感覺。因為描寫篇幅很多,整體比較起一二部略顯拖沓,情節相對線性化,所以幾次都猜到了劇情,但三四部本來就是定位於揭開系列的懸念,所以也不好要求過多,雖然最後大結局一早就猜到了,但是最後跟著情節推動還是不免黯然淚下,太喜歡Aenea這個角色了。三四部雖然故事線性,人物就複雜多了,看到後面會不免想,這是哪位呀,之前哪個世界出現的?
之前有提過,第四部最過癮的涉及到大量的中國元素,除了古詩,中國在這裡正兒八經的叫做Middle Kingdom, 裡面還有五嶽元素,藏傳佛教元素,丹西蒙斯的知識面實在是太廣泛了,佛教的禪,八正道,藏傳的轉世概念均有涉及,唯有一點可能他搞混了的是達賴並不是佛祖Buddha的轉世,達賴喇嘛在藏傳佛教里實際上是觀音Avalokite?vara的轉世,但這有點過於要求一個基督徒世界的作者了。第四部是整個海伯利安世界的句號,不能因為有些人的差評就放棄,宇宙終極奧義是什麼可以各說各話,但不能因為觀點不同就差評小說,我個人是喜歡小說的設定的。
小說中的黑科技
hawking drive, 霍金驅動,不過這個霍金其實和科學家霍金沒什麼關係,是的,我之前也以為有關係,實際上霍金是一種鳥名,這種超光速飛行,是人類太空殖民的第一代技術,但是這種技術有個問題,就是
Time debt, 時間債,我這翻譯的怪怪的,不知道中文版是什麼,就是超過光速飛行乘客的時間慢了,但相對星球上的人就過了更多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月,到幾年不等,父親多旅行幾年,回家就比兒子年輕了,大概這樣,和安德的遊戲後傳,死者的代言人裡面安德不斷星際旅行,自己沒怎麼老,世間已經千年,自己的銀行回報已經天文數字類似的概念。
Farcaster, 傳送門,比hawking drive的好處是沒有時間債,可以即時跨越到光年外的星球,但是還是有個問題,這個傳送門怎麼送到光年外的星球,還是要靠霍金驅動的飛船拉過去,所以整個系統還是有一個實施能力的限制,不可能無限遠。
WorldWeb, 世界網,不是互聯網,而是通過Farcaster 連接起來的星球就像一張網,人們可以隨意穿梭。
Fatline Transmission, 超光速即時信息傳送系統,所有的人都有可以通過這個即時跨星系溝通,和AI TechnoCore相連, 隨時調用需要的信息。
Cryogenic Fugue: 低溫冬眠技術,避免長途星際旅行中太過無聊,就睡過去,到了再喚醒。
Anti-entropy field, 逆熵場,熵在宇宙中總是不斷增加,出現逆熵場只有一個結果,時間逆轉。
Timetomb, 光陰冢,誰翻譯的,太好聽了,超過原著。有可能出現逆熵場的墳墓。
Time tide, 時間潮汐,出現逆熵場的地方,熵場,和逆熵場此起彼伏,像潮汐一樣,人在這裡面會很暈。
AI, 後面討論人工智慧起源很有意思, 但討論會涉及劇情,故不展開。
UI ultimate intelligence, 終極智能,生物智能和人工智慧都可能發展到終極智能,也就是神。
Void which binds, 連接一切的虛空?是作品中最玄幻的一個概念,不好解釋,會劇透,就拿萬法皆空來理解吧。
Containment Field, 制約場,用處很大,加速時把乘客固定住,建築物保安,控制空氣不外泄等。
EMV, 可能是Electro-Magnetic Vehicle, 電磁車,可以利用星球磁場騰空飛行,如果星球沒有地磁,EMV就罷工了。
Hawking mat, 霍金飛毯,系列裡的物品主角,利用反星球磁場飛行的飛毯,在地磁很弱的星球比如海伯利安,EMV太重飛不起來,霍金飛毯則可以用來載人,但地磁很弱的星球又如何抵禦恆星風的輻射呢?這又是一個謎題。
Nano/Genetic technology 納米/基因技術
人類在征服宇宙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技術,第一種是terraform,改造外星球環境以適應人類,第二種就是納米/基因技術改造人類以適應外星環境。
Ouster (被驅逐者?)
就是使用了第二種技術的變種人類,第一種改造環境技術的人類的敵人。
TechnoCore (AI核心?)
AI形成了之後把自己的核心藏了起來,但這是最重要的左右人類歷史方向的力量。
Shrike 伯勞
之前在時間線上總看到海伯利安的伯勞字樣,看完了四本書也沒建立聯繫伯勞是什麼,直到寫這篇評論才去查了一下Shrike原來是一種鳥,叫伯勞,這發音不同怎麼讓人聯繫在一起啊,不過這種鳥喜歡把獵物釘在尖刺上呵呵。
Shrike出現在了每一部書的封面,這不說話的傢伙才是整個書的主角吧,超強的戰鬥力,控制熵場的能力,忽隱忽現,子彈時間,刀鋒狀手指和全身,這才是終極黑科技。
丹西蒙斯的文學能力
這已經超出了我這喜歡科幻的老理工男的審美能力,特別是濟慈的英文詩,對於非英文母語的人,這怎麼也需要修習英美文學的專業能力吧。不過再說了,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里的詩詞以前都是跳過不讀,海伯利安裡面的詩反而都認真讀了一遍,對金,梁大俠頗為不公。除了詩詞之外就容易一些了,丹西蒙斯特別喜歡描寫景物,最喜歡Lapis Sky(天青石色的天空),他也一定懂一些攝影,繪畫,因為他特別喜歡朝陽夕陽下的戲劇性光陰效果,不時的會用類似「暗紅的陽光輕撫教堂的尖頂」這樣的描寫,對於追劇情來講,對每個世界的描述就是一種阻礙,但反過來說,這樣才在我們的腦海里才建立一幅幅豐富多彩的外星景象。以前看阿西莫夫的小說,看完後總覺得那個世界是很單調的,沒有什麼色彩的世界,人物的故事衝突非常吸引人,但回想下發生這個故事的環境,腦子裡的景象就總是很灰白平淡的,除了鋼穴就是荒野。但這絕對不是說阿西莫夫需要用丹西蒙斯的方法寫銀河帝國的故事,作為著作等身的作家,這樣寫八輩子也寫不完銀河帝國系列。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風格特色,這樣我們讀者才是最幸福的。
對於很多科幻軟硬的爭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對於沒有讀過這套書的朋友,個人建議放下任何的成見和預期,而去盡量沉浸在丹西蒙斯創造出來的世界裡可以得到的享受最多。每個人的經歷會決定故事的哪些內容最打動人,就像對第一部的6個故事,有些人覺得學者的故事沒什麼,但對於一個有女兒的父親來讀,必然感受是不同的,特別對於後面的那段對話.
女兒說:No parent should be asked to do that.(沒有父母應該被要求做這些)
學者笑著回答說:No parent would refuse that, Rachel. (沒有父母會拒絕這樣的請求)
感同身受,瞬間淚奔
另外作品中對於愛的強調,很多人覺得不可以理解這也情有可原,畢竟東西方文化有差異,對於東方人來說,在家裡把愛掛在嘴邊是一件很怪異的事情,東方人對感情相對內斂,西方人動不動和家人來一句I love you, 這和基督教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基督教的主要教義之一就是神愛世人,愛是基督教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就像星際穿越里說愛是唯一可以穿越時空的東西一樣,都是因為基督教文化圈的影響。中華文化圈講究忠孝禮義,對於愛,就只有愛國可以被掛在嘴邊,看到星際穿越這樣的設定也會覺得怪異的。但對於用3,4部是愛拯救世界這樣的解讀,我也是不同意的,更加重要的Void which binds,用佛家的空,覺有情來拯救世界。雖然我也很喜歡科學和科幻,但同時也對宗教,文化很感興趣,科學進步同時也需要相配套的道德倫理的進步來適應,否則人類不得幸福,俗話說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
引用一些海伯利安的句子壓軸,學英語的同學可以看看,就不翻譯了,懶。
「In the end--when all else is dust--loyalty to those we love is all we can carry with us to the grave. Faith--true faith--was trusting in that love.」
「Mobs have passions, not brains.」
「Its hard to die. Harder to live」
「I wish we had the technology to fight God on an equal basis. To beard him in his den. To fight back for all of the injustices heaped on humanity. To allow him to alter his smug arrogance or be blown to hell.」
「It has been my experience that immediately after certain traumatic separations—leaving one』s family to go to war, for instance, or upon the death of a family member, or after parting from one』s beloved with no assurances of reunion—there is a strange calmness, almost a sense of relief, as if the worst has happened and nothing else need be dreaded.」
「evolution is not progress, that there is no 『goal』 or direction to evolution. Evolution is change. Evolution 『succeeds』 if that change best adapts some leaf or branch of its tree of life to conditions of the universe.」
「Nobody gets beyond a petroleum economy. Not while there"s petroleum there.」
「Eagles are extinct," grumbled Morpurgo. "Perhaps they should have attacked the sky. It betrayed them.」
「God is the creature, not the creator.」
「The shortest route to courage is absolute ignorance.」
「Words are the only bullets in truth"s bandolier. And poets are the snipers.」
留照紀念
結論:《海伯利安》系列極其精彩,特別是第一部。
上面的回答中,有人說,第一部已經遠超了三體的水平。科幻文學除了絢爛的想像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作品的文學性,這個部分是很考驗作者文字功底的。目前看到的科幻中,點子優秀的一大堆,但在點子優秀的同時,能講好一個故事,立體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的作品,還真的不多。最終兼顧這兩點的作品,都成了傳世名作。(以下名單僅個人意見)
如《你一生的故事》如《光明王》如《二重奏》(這個可能小眾一些,是一期增刊裡面刊的,至今仍然是最喜歡的中篇)如《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敘事有一種「史詩情懷」,把渺小的人物故事放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兩者結合的自然無痕,看似獨立的故事,全部都環環相扣。在每個故事的敘事中,鮮明的體現那個故事自身和故事中主人公的任務特點,把獨立故事的氛圍渲染到極致;然後又切換到截然不同的環境(朝聖途中)和其他人的故事裡,造成一種強烈的異境感。
幾個故事中,我特別喜歡學者的故事。那篇故事中那種濃郁化不開的悲傷,卻又帶著溫情,走向必然的結局的感覺,讓我想起以前看的《軟體體的生命周期》。不動聲色的敘述悲傷到極點的故事,其中的人物費盡心血似乎也無法改變最終的結局,但即便命中注定,也要去做到最後一刻,讓人從心底里憐惜。整個系列簡而言之,想說的便是,唯有愛能超越時間及生死。雖然在最後一部才明確的表達這個主題,但其實在第一部的每一個故事中,作者都在旁敲側擊的講述這個道理。
《海伯利安》從設定和「硬科幻」的角度來說,有很多bug,上面說的《光明王》其實也是。但作者優秀的文筆和故事框架,使得這些bug絲毫沒有影響作品的質量,有一些bug還成了我心中不錯的段落。《海伯利安》朝聖者去光陰冢過草海的時候,坐的大木船,開始我想,都到那個時代了怎麼可能坐這種東西,後來發現這個船反倒成了故事中增色的一筆,讓作品更富有異境感和情懷。
最後嘮叨一句,看《海伯利安》的後遺症:現在每次聽拉赫瑪尼諾夫都會想起霸主領事。很好的書,值的看,推薦。
擴充一下:用科幻的手法,重新描寫了一次 羅馬帝國的滅亡,以及基督教的興起。海伯利安,是指羅馬帝國。安迪密恩,是指後續的基督教世界。特提斯河,是指環地中海。還有其它的對應,比如羅馬和蠻族之間的戰爭,十字軍東征,等等。看了看樓上都沒有提到最後結局的那一部分。我覺得海伯利安四部曲能寫的高潮迭起和各種主題之間的轉換是密不可分的。總體而言,感覺前兩部更注重理論物理學的概念引申出來的科幻概念,什麼霍金驅動器啊光陰冢啊,還有對人工智慧的想像;相比之下,後兩部的科幻更多的體現在對宇宙環境的想像還有未來文化發展的想像上,以及不少的愛情描寫。我個人而言更喜歡前兩部的那種題材。但是不得不說,我覺得最後一本的結尾還是很虐。你的過去,我的未來,瑞秋莫妮卡說出來這話讓人覺得還不難接受,伊妮亞說出來,真的是讓人覺得惋惜。
海伯利安全套,用過都說好。(??????) ?
看完第一部,找回了當初讀完三體時的呢種震撼。7位朝聖者,6個讓人無比動容的故事,娓娓道來,撼人心魄,就像三體第三部裡面呢三個童話故事一樣引人入勝。更厲害的是,6個完全不同的人的故事構架了一個無比宏大的太空歌劇的背景,愛情、親情、信仰、忠誠、背叛全都融入其中。。強烈推薦海伯利安!而且這種形式讓我想起了薄伽丘的十日談,也是以這種故事的形式吧一個時代的背景鋪開,只能說作者文學功底太深了
謝我家太太邀請
不誇張的說,《海伯利安》是我看過的最棒的長篇科幻小說,沒有之一。非要拿《三體》來進行比較的話,就科幻性而言三體略勝一籌,提出了無數的腦洞,留下了無數的可以令讀者暢想的空間。但是就文學性而言,《海伯利安》絕對是第一流的,劇情的轉折,埋下的伏筆,交織的感情,這本書真的是無可比擬的好。而且空間和時間的破碎敘事手法,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尤其像是在觀看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電影。人文,藝術,科幻,三者並至。如果沒看過,強烈,強烈,強烈推薦。作為一個讀過超過300科幻小說的書迷 最偉大的 就是海伯利安系列了
看了第一部前三章就覺得光這些就遠超三體水平。。。
第二部《海伯利安的隕落》結尾用愛拯救世界,比較扯淡,可以說是爛尾了。
只看了前兩本
看第一本的時候在火車上,上海到銀川(我是說,時間相當充裕),從圖書館隨手拿了兩三本,誤拿雞湯,不贅述。封皮還是老的藍色版,滿滿地攤貨的感覺。。。
前傳又長了,海伯利安,再加阿西莫夫、沙丘、安德這幾個系列是絕對會進各種xx票選科幻小說前100的,或者至少一部分進,沒進去的話,就會被人噴表單刷票
自覺是因為很有滄桑感吧,第一本的時候每個人講故事,一開始以為要開羅生門模式,結果是多主線而已。
慢慢看下去,感覺人真是時間中的沙子,扔到歷史的河裡,卻連個水花都沒有倒不是說三體就不滄桑了。。。不過大劉自己也說過他的人物都是表達情節的工具,所以人物帶入感差了點(三體第一部的主角,換成個照相機,不影響閱讀),海伯利安里小角色身上也有不少令人唏噓不已的情節(比如印度教授女兒的那個前男友,再婚了的那段,回想起這個劇情的時候回想起前任,說不清是後悔還是恨自己)
又扯遠了。。。其實是有點不喜歡現實里遇到的幾個三體書迷。。。一共沒看過幾本,遇到把三體排世界第二的就叫囂別人是崇洋媚外漢奸走狗剛剛聽完前兩部的英文有聲書。一開始就是開車的時候順便聽,第二部情節實在是太抓人了,導致我去哪裡都插個耳機,用1.5倍速度聽完了!
盡量不劇透!
這部書絕對是經典,第一卷像一張張神秘悠遠的巨幅壁畫。孤獨,蒼涼,悲壯。第一個故事尤其精彩,層層懸念不斷鋪開,最後又收的滴水不漏。後面的故事也很好,但是更「傳統」,讀完了印象不深。第二卷像一個燦爛的迷宮,情節快速推進,一點一點的揭開世界的秘密,非常刺激。
總體來說很推薦,感覺和沙丘,光明王, 或者三體的最後一部,或者很多別的經典作品處在同一個級別。不過世界的整體架構還是流於傳統,沒有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想法。自洽性上也大有問題。很多關鍵點最終沒有滿意的解釋。比如Shrike的種種神秘行為,最後沒怎麼解釋就被一筆帶過了。看完還是覺得有點遺憾。第二部最後收官也比較亂。
比較滿意,但是我沒有感覺到看完三體(前兩部)之後心裡的那種震撼。兩周以後,除了第一個故事和神秘的Shrike,我對這部小說也就印象不深了。主要原因是wishful thinking的部分太多,真正non trivial的想法太少。所以他的世界少了三體的那種鋒利。可能作者想的還是不夠深。個人感覺: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隕落&>安迪密安=安迪密安的覺醒以及老爺子這種在後兩部中強扯前兩部只是詩篇裡面的內容…然後就可以隨意改變歷史進程…絲毫不考慮大家的個人奮鬥…著實讓人感覺好不爽啊…
太空歌劇的巔峰結構形式可以說遠勝銀英、沙丘、基地等大作。它不僅有著媲美以上作品的宏大感,還有著這些作品所沒有的詩意。當然,若說和科幻巔峰2001太空漫遊相比誰更好……我不怎麼確定。因為2001太空漫遊簡潔攜永的故事形式從結構、藝術的角度來說不弱海伯利安。甚至感覺更勝一籌?另外,如果說海伯利安的行文結構具有詩意的話,那2001太空漫遊具有的就是禪意。至於誰更高級……略糾結。考慮到太空漫遊的影響力還有硬度,以及更加神秘的氣質,綜合來看,海伯利安還是略不如2001太空漫遊吧。
先評論:神作。比三體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我覺得作為從99年開始看科幻世界,刷過大劉所有作品的人有資格說這句話。這問題下面四部都沒看全的也要強行答,都是哪來的自信。另外這部作品的主旨作者在前言就說了是關於愛,所以不帶的這一點去看三四部,就容易有某些答主「三四部狗尾續貂」這種錯覺。只有愛才能穿越時間和空間,這就是虛空之締的真相。
無需評價,請讀系列
推薦閱讀:
※看《群山回唱》如何理清人物關係?
※你看過的文學藝術作品中最霸氣的一句是什麼? (如小說,史傳,電影台詞,歌詞等等~)?
※有哪些看似深奧實則荒謬的歌詞或台詞?
※傳統出版和網路文學怎樣才能有效融合?
※如何看待金岳霖給林徽因的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