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文化總體上有哪些特點?
「小清新」和「大濁陳」相對。一類人越怎麼標榜自己,就越應該從它的反面去尋找和定義它。
「小」和「大」相對:
所以,小清新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拒絕與任何宏大的東西掛鉤。它所能容納的最大的限度就是自我,也即自身個體的感受。是一種」沒有社會,只有眾人「的性質,只注重」此時、此地、此我「。正因為它只對孤立的自我感受產生反應,因此天然地將自身從「宗教性」和「類宗教性」的領域排除出來,比如道義、良知、神、天等。此外,小清新也遠離了大自然。也許小清新會從窗前的小雨,晦暗的天氣,明媚的陽光,金色的麥浪,碧藍的大海中得到精神的升華,但是這些自然景象是被從大自然中割裂出來的人工盆景,重視的是這些盆景喚醒的某些微小細膩的情感。小清新很難從「種豆南山下」和「瓦爾登湖」這樣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中獲得幸福,儘管很多小清新宣稱自己熱愛這種生活方式。最後,小清新文化還遠離了勞動和改造世界。小清新們最喜歡在發獃中放縱自己的思緒:在星巴克里發獃,在海邊發獃,在雨中發獃,在男/女友的懷中給發獃,在麗江發獃,等等等等。
「清」和「濁「相對:
小清新文化是扁平和輕佻的。它們排斥不愉快和沉重的元素,既不關心他人的苦難,也不關心自己的煩惱——他們只是關注罷了。他們沉湎與失戀或失落帶來的苦澀,但這種苦澀既不會給他們帶來解決的衝動,也不會給他們帶來悲天憫人的情懷。他們耽溺於苦難本身,和苦難帶來的憂鬱,就像一杯濃郁的黑咖啡。一個小清新就像一個飲咖啡的人,他享受咖啡氤氳的氣息和醇厚的苦香,卻絕少想到背後種植園工人的辛苦與境況。與此同時,它們崇尚簡單,唯美,樸實,超脫,就像一層漂浮在厚重現實濁水之上的油花,絢麗而單薄。」新」和「陳「相對:
小清新文化是現代的,建立在一種高度的世俗性與個體性之上。關注的不是歷史的和永恆的東西,而是當代較為獨有的感情。現代社會保障了絕大多數成員免於生存的致命匱乏。機器的應用解放了人的雙手,製造了大批的」有閑階級「,讓人們有足夠的時間感傷,緬懷,審美。而網路時代高速的信息流動,則給人們有了足夠的素材去處理。但是這些信息又是碎片化的,使得人們對素材的關注呈一種」閃爍「的模式,來得快,去得也快,以至於人們甚至來不及給這些碎片上色。這也使得人們拋棄了對素材的嚴肅審視。而大量的信息很快使人產生審美疲勞,因此才會給小清新們有足夠的空間,去尋找簡潔樸素的意義。(註:部分觀點參考了:「小確幸」文化象徵著台灣的自閉與撒嬌)若有若無的痛感
小:嫩
清:純
新:奇
總的來說就是首先你得足夠嫩,你不嫩再純再新奇也是白搭,在別人眼裡也是裝嫩。。
然後就是清新脫俗不循規蹈矩的氣質啦~
不過我感覺小清新這詞兒還真是挺廣義,形容人形容物都可以,最主要還是眼前一亮的清新感覺吧。
「小清新」 是一個脫離現實的自我的童話般的臆想 追求的是輕鬆愉快的生活態度
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堅持 對愛莫能助的事情的逃避 不被綁架也不盲目
自己的生活從了解自己開始 做好自己 活在當下
努力尋找著自由的感覺 努力感受著生活的美好
現實太殘酷 太沉重 太激烈 太悲傷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是真正的 小清新 喜怒哀樂無憂無慮
這也是很多人所緬懷的
對於無法忍受現實如此的大人們 便需要小清新世界給予喘息
這些人可能沒有改變世界 也沒創造世界 但至少他們也沒有主動破壞這個世界- -
當有人宣稱自己是什麼時,其實他並不是他所描述的事物,而是他在追求或者即將要成為該事物。如果他追求事物的事物是個相對值的時候,他此時很有可能是他追求事物的反面。
舉例:
當有一位同學說,我是學霸。此人此時很有可能是學渣。後續發展情況是,在成為學霸的路上,或者繼續學渣。再引申:就是一個人越缺少什麼,就越炫耀什麼,或自稱什麼。當然,得需要區分是炫耀還是自然流露。所以,很少看到有人自詡小清新的。如果有這樣的人,那我估計他極大可能是小清新反面。
我自稱逗逼,是真在逗逼的道路上沉淪了。推薦閱讀:
※是哪一個時刻讓你下定決心努力奮鬥?
※30歲的男人應該有多少存款?
※想問一下,縣級醫院與市裡的三甲醫院比,醫生和設備哪個差的多,為什麼不把醫療資源平均分配呢?
※如何反駁熊孩子父母「孩子還小不懂事」?
※為什麼民眾道德和素養普遍低下是一個體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