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彌爾頓"失樂園"中如何了體現反叛精神?
為偶像拋磚引玉。
這裡的反叛精神我理解成反抗+革命精神。大致分下面幾個方面吧。1.彌爾頓的反叛(完結)2.失樂園的反叛2.1 詩體(完結)
2.2 時間(開始)2.3 To Justify the ways God to Men 2.4 君主政體(monarchy)2.5 Union of Pagan mythology and Christian(待定) 3. 後來者對失樂園的反叛-----------------------1.彌爾頓的反叛 提及「失樂園」中的「反叛精神」,不能不提及彌爾頓本人。彌爾頓把生命中整整19年的時間貢獻給了他的政治生涯:17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迅速,新興的階層和保守黨的衝突不可調和。作為一個清教徒,一個激進的左翼分子和革命黨,彌爾頓認為人們不僅有權力,更有責任反對現存的君主政體,建立一個共和政府,他的筆讓保守黨們顫抖。1648年,克倫威爾領導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清教徒革命)獲得勝利,建立了英格蘭聯邦政府。1649年,查理一世被斬首。其後,彌爾頓寫下了全歐洲第一篇對弒君罪的辯護《Eikonoklastes(iconoclast搗毀聖像者)》,論證弒君的合法性(雖然並不是很成功)。除了政治上的激進性,彌爾頓還提出應該准許在「思想上不能達成一致」時應該允許離婚。不僅如此,他還一度是個一夫多妻制的擁護者....另外,彌爾頓還在近400年前就寫下了第一部捍衛出版自由的著作《Areopagitica(題目引自古希臘演說家Isocrates在公元前5世紀的演講;中文名直接譯成了論出版自由——當然也可以叫阿留帕吉底卡)》,反對英格蘭聯邦1643年出台的審查制度(部分因為他支持離婚制度的言論經常被封殺)。這或許至今仍是新聞界人士的必讀書目之一。
who kills a Man kills a reasonable creature, Gods Image; but hee who destroyes a good Booke, kills reason it selfe, kills the Image of God, as it were in the eye. Many a man lives a burden to the Earth; but a good Booke is the pretious life-blood of a master spirit, imbalm"d and treasur"d up on purpose to a life beyond life.
殺人者殺死了一個理性生物,一個酷似上帝的形象;但是毀書者殺死了理性本身,殺死了眼中所見的上帝本象。很多人的生命只是大地的負擔;但是一本好書是一個偉大靈魂珍貴的生命之血,因其超越生命的意義而珍貴且不朽。 -----Areopagitica
(事實上頗為諷刺的是,之後彌爾頓成為了新政府的書籍審查官...不過也並沒有什麼具體記錄表明他封禁了哪些書籍)
彌爾頓的思想在當時是如此離經叛道,以致於他晚年的目盲被時人看作是瀆神的下場,作為一個著名典故在文章中被引用得像愛因斯坦的小板凳一樣泛濫。
2.失樂園的反叛2.1詩體一句英國文學專業的人可能都被考到過的話:彌爾頓的《失樂園》是英國第一首不押韻的敘事詩(narrative poem)。在書的前言里,彌爾頓自己是這麼說的:The Measure is English Heroic Verse without Rime, as that of Homer in Greek, and Virgil in Latin; Rhime being no necessary Adjunct or true Ornament of Poem or good Verse, in longer Works especially, but the Invention of a barbarous Age, to set off wretched matter and lame Meeter; ...[true musical delight] consists onely in apt Numbers, fit quantity of Syllables, and the sense various drawn out from one Verse into another...This neglect then of Rhime so little is to be taken for a defect, though it may seem so perhaps to vulgar Readers, that it rather is to be esteem"d an example set, the first in English, of ancient liberty recover" to heroic Poem from the troublesom and modern bondage of Rimeing.
這是一首不押韻的英語英雄史詩,就像荷馬用希臘語,維吉爾用拉丁語所寫的一樣;對一首好詩——特別是長詩——而言,韻腳並不是其必要的附庸或裝飾,而只是一個野蠻時代的發明,只帶來了可悲的事物和蹩腳的韻律(metre)...真正的音樂享受只存在於適當的節奏,數量合適的音節,和詩節間感受的變化...這種對韻腳的忽視並不應被視為一種瑕疵——雖然一些粗鄙的讀者可能會這樣認為——而應是一個傑出的榜樣,是英語世界中擺脫現代累贅的押韻限制,回歸自由的古代史詩詩體的先驅。 -----Paradise Lost, The Verse
彌爾頓覺得,押韻是中世紀的遺毒,只能使詩人受到掣肘——而他把人們從這種桎梏中解放出來了。從這篇前言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彌爾頓的野心——《失樂園》應是一本讓他與荷馬,維吉爾比肩的作品;也不難看出他的傲氣——「覺得我這樣寫有問題的都是愚民」。不過彌爾頓的野心甚至不止於此...後面再說。
在前言中彌爾頓提到音樂享受來自於「詩節間感受的變化」,這是指他詩的另一個特點——跨句(enjambment)。也就是說,彌爾頓的詩不是一行一頓的,常常一句話連續好幾行,每兩行間意思還常有轉折。真是太壞了。舉兩個例子:...and with ambitious aim
Against the throne and monarchy of GodRaise impious war in Heav"n and battle proudWith vain attempt.帶著雄心壯志
反對上帝的王冠與君權挑起了逆神的戰爭並且驕傲的作戰全是徒勞。 -----Paradise Lost, 1.40-44....from mornto noon he fell, from noon to dewy eve,A summer day; and with setting sunDropped from the zenith like a falling star,On Lemnos th" Aégean isle; thus they related,Erring...
...從清晨到正午他(Mulciber)墜落著,從正午到帶露的黃昏在夏日裡;隨著落日從天頂如隕落的星辰般下墜直到利姆諾斯島;人們這麼說錯了。 ------Paradise Lost, 1.742-747
彌爾頓的詩歌句式非常複雜多變,可是說是在用拉丁語的寫法寫英語——要知道拉丁語的名詞有7個格,用格的變化就可以表示詞和詞的關係,所以語序高度自由,而用這樣自由的語序寫英文....
我可以基本負責任地說,彌爾頓的英語是英語文學史上最難讀的英語。只能說是相當任性...他的這些變革在當時有多出格呢?
彌爾頓的崇拜者德萊頓(John Dryden)擔心人們接受不了,改編了本一行一句(end-stopping)版《失樂園》專供時人閱讀。(除此外,這個真愛粉還把失樂園改編成了一部歌劇《the state of innoncence》。不過,德萊頓與彌爾頓的政見相左——他擁護王政復辟,是英國的桂冠詩人(poets laureate,類似於「御用文人」「喉舌作家」)——不過這又是另一個相愛相殺的故事了)現代學者William Kerrigan覺得彌爾頓的這種詩體是天使般的(angelic)。為什麼這麼說呢?For Spirits when they please
Can either sex assume, or both..靈魂能隨心所欲可男可女,也可亦男亦女... ------Paradise Lost, 1.423-424
嗯...
其實這段話是說,天使的身體是自由的。當時一種普遍的觀點是,人的身體和靈魂是分開的——身體只是靈魂的容器。靈魂是不朽且自由的,而身體是短命的,不自由的。而彌爾頓作為一個一元論信徒,認為精神和物質是一體的。物質享有和精神一樣的自由。他的詩也是如此:詩歌的意思會在行與行之間,隨著讀者閱讀的進程不斷變換。這就是他詩體所有的天使般的自由(bodily freedom)。再多說幾句彌爾頓一元論的觀點。彌爾頓一直保有一種對物質有些異教徒式「過度」關注。普遍觀念中,人死後肉體消亡,而靈魂會得到永生。但在彌爾頓筆下,肉體本身也能得到救贖。...Till oft converse with heavenly habitants
Begin to cast a beam on th" outward shape,The unpolluted temple of the mind,And turns it by degrees to the soul"s essence,Till all be made immortal....直到與天使頻繁的交談開始照亮她的輪廓她心靈的無瑕廟宇把它逐漸轉化為靈魂的本質直到它們都成為不朽。-----------Comus,459-463
在這裡,彌爾頓似乎是說,一個貞潔而品德高尚的處女,她的肉體本身也將被轉化為靈魂,然後獲得不朽。在Lycidas中也有一段關於的頗為異教徒式的描寫——不僅死去的Lycidas的靈魂得到了救贖,他低垂的頭顱也被抬起,肉體也獲得了救贖...
另外,讀彌爾頓的各類文章會發現他特別喜歡具像化一些抽象的概念,大概也是出自他一元論的理念吧:美德,真理, 自然, 時間...最具代表性的是還有失樂園裡面讓學者吵了一代又一代的段落:撒旦的腦子裡蹦出了罪(Sin),他和罪又生了孩子死(death),死一出生又強暴了罪生了一群狗崽子(真 點 狗崽子)...還有後來撒旦又穿過了混沌(Chaos)的國度,遇到了王座上的混沌和皇后永夜(eldest Night),他們又是自然的祖先...??詳見Book Two。2.2時間
在他早年的作品裡,彌爾頓老是嘮嘮叨叨地抱怨「哎呀我還沒準備好呢,怎麼老是有人要我寫詩呀」...二十三歲時,彌爾頓在十四行詩中寫:How soon hath Time, the subtle thief of youth,
Stolen on his wing my three and twentieth year!My hasting days fly on with full career,But my late spring no bud or blossom shew"th.時間,青春狡猾的竊賊,多麼迅速地
用它的雙翼盜走了我的二十三年!我匆匆的日子全速飛逝但我的暮春全無新芽或花蕾的點綴。——————Sonnet VII,1-4
在他寫Lycidas之前,寫給友人Diodati的信中,他寫道:
" I am letting my wings grow and preparing to fly, but my Pegasus has not yet feathers enough to soar aloft in the fields of air.」
我正讓我的翅膀生長並準備飛翔,但我的珀伽索斯(天馬)羽翼未豐,尚不足以翱翔長空。
彌爾頓在Lycidas中又寫,又一次,他將被迫提前採摘月桂與香桃未成熟的果實,在甘美的季節前搖落它的枝葉。
這年他二十九歲。彌爾頓很早就決定了他要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而且不僅僅是詩人——他將要書寫史詩。也是從很早開始,他就在為成為一個詩人做準備。Lycidas中是他最後一次提到自己尚未準備好寫一篇史詩,然而直到20年後,直到他的政治理想破滅,雙目俱盲,朝不保夕:在他終於無法動筆的時候,他才終於開始寫這一部遲來的史詩。
未完待續。(中文翻譯由本人完成,歡迎捉蟲)讀一下就知道了。。彌爾頓實際上站在撒旦的角度來寫的,赤裸裸的反叛吶。。。
看失樂園的時候心裡一直想的是孫悟空,感覺上撒旦是另一個孫猴子,罪然而真實,反叛並且抗爭,最後被壓在山下。 全篇的自由意志「free will」 更感覺諷刺,上帝「我給你自由意志選擇是否保持對我的信仰,這是你的自由選擇,但如果你的自由選擇是反抗我,那我就把你打入地獄,打入罪。」 感覺上這種自由意志好像怪怪的
推薦閱讀:
※學文學的學生希望提高文學素養,有什麼書籍可以推薦?
※西王母可以給后羿不老葯,為什麼不給周穆王?
※如何評價科幻小說《海伯利安》系列?
※看《群山回唱》如何理清人物關係?
TAG:文學 | 英國文學 | 文藝復興 | 約翰·彌爾頓JohnMil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