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共產主義中的「物質極大豐富」?

越想越覺「物質極大豐富」好扯淡……這就是個生活越來越好的意思,沒啥實際含義。說極大就是個幻想。馬克思講這個到底有沒有考慮人性?

共產主義講在那個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是由於生產力水平高。

但,怎樣的物質極大豐富才能滿足人的慾望?

有人說,人的慾望是有限的,這是因為那時的人們道德高尚,不會追求無限的物質慾望。

好吧,算是「道德高尚」可以決定能實現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世界。

可為什麼,那個時候的人就道德高尚了?

有人說,那是因為生產力水平高了,物質極大豐富了。

額,到底是「物質極大豐富」決定了「道德高尚」,還是「道德高尚」決定了「物質極大豐富」呢?

另外,物質極大豐富了,人們對物的慾望消失了,大家都不唯物了,都去唯心了么?難道,這個物僅是代表吃喝穿么?只要滿足了吃穿就是物質極大豐富了么?這個物還包括哪些東西呢?是有限類物質,還是無限類物質?

大家怎麼理解?


舉個例子,在旅遊景點中,很多地方都有山泉水,從山上量較大的流下來,通常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拿瓶子去接。這時,可以把山泉水看作生產力提高後極大豐富的物質,那麼這時候接水的人就是算作按需分配,因為遊客無論接水接多接少,都不會對泉水本身有任何影響,而且就算有人拿多個大可樂瓶子來裝水,其他人也不會羨慕或者模仿。而只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接水,這就是按需分配。就算你慾望很大,接了一噸水,其他人也並不會羨慕,甚至認為你比較蠢.....

—————————————————————

通常而言,我們發展了生產力,那麼先進的生產力會減少商品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那麼當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加上生產物料的等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小於你獲得該商品所花費的必要勞動時間,那麼我們即可認為該商品生產力極大豐富,比如在接泉水的過程中,我們接的泉水,在源頭上產生同樣多新的泉水的時間,小於你接水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這樣的話,消費者不會因為自己的慾望而浪費勞動時間,因為不值當,而生產者同樣時間可以生產更多的商品。當然,由於生產物料屬於有限的資源,在現階段大家不認同能通過發展生產力來降低等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是科技在發展,技術在進步,假如我們建立了資源的良好循環體系,像雨水循環,大氣循環一樣的話,大大降低生產物料的價值,那麼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到來!


物資極大豐富中已經實現的一項:

完全免費開放的電子郵箱

不要錢,免費,但是我想應該沒人會閑著沒事不停的註冊電子郵箱並據為己有吧。

你就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成,就是非常豐富,豐富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還有個例子,就跟前幾年搶鹽一樣,你隨便搶,搶多少有多少,然後就沒人搶了。

這是什麼,這就是共產主義要實現的前提,這是完全考慮過人性的。


前提是沒有私有制。私有制代表著浪費,譬如說你有10做房子,但是你只能睡1座。在我們現在的制度下面,你剩下的9座房子可以去賺錢。但是共產主義沒有私有制,也就沒有錢,那你這9座房子就真的是白白蓋在那裡了,那就可以拿出去給別人住。反正房子也不是你的,因為沒有私有制。所以你需要睡在哪裡,就assign一座給你臨時用一用。

在這種情況下,人就不會有買房子的慾望了,那物質極大豐富就容易了啊,你一輩子能用到多少東西?比讓每個人都變成billgates要簡單一萬倍。房子的數量只要跟人的數量一樣多,那所有人的居住要求就滿足了。

P.S.

我發現很多人還是私有制根深蒂固。其實你們說的那些需求,在公有制的前提下根本不存在,譬如說「住海景房」。其實「住海景房」是一個隔著玻璃看海和晚上睡覺這麼兩件事情,並不是一定要有一座房子的,也不一定非得同地滿足你。所以這個point就在於,需求總是可以滿足的,但是享樂的部分,或者滿足的這個形式,不一定受你控制。


我想大家是有誤解。

比如按需分配,分配的是什麼?分配的是生產後的勞動成果,而不是一切東西,一切慾望。

比如現在,你有十棟房子,但你只住一棟,另外九棟囤積起來牟利。這就不是按照你的生活需求來分配勞動果實,因為你生活需求只需要一座房子,你也只住了一座房子,但你卻私有了多餘的九棟。而其他還有很多人沒房子住。

因此馬克思就說,那我們按照生活需求來分配不好嗎?為什麼有人要這樣囤積多餘的物資呢?他自己又不用那麼多,用多少有多少啊,這就是「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的意思是,按照你的生活需求多少來分配,不能像現在這樣,富人們有的囤積了大量勞動果實卻只用極少一部分,而大部分人卻連生活需求都滿足不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是真的物資不夠嗎?不是的,是因為有人囤積了大量他不用的東西。

所以老馬提了一個建議,那我們「按需分配」吧。

按照生活需求,來分配勞動果實,決不允許有人過多囤積他不需要的東西,用來牟利。

說白了,「按需分配」恰恰是考慮了現實狀況,提出的一個補丁。正是由於私有制,有人囤積,導致不公平現象,因此提出了「按需分配」這個補丁。

但是呢,要滿足生活需求,生產力也必須極高,因為總不能每個人吃素吧,這也是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很少有人願意這樣的「按需分配」吧。

所以生產力要極大地極高,物質極大的豐富,這樣,只要不太誇張的生活需求都能滿足,這就是按需分配了。

有人會說,那怎麼解決稀缺性的問題?總有稀缺性的東西吧,比如人人都想要別墅怎麼辦?人人都想要十噸黃金怎麼辦?

這就誤解了按需分配的意思了。

按需分配,不是按慾望分配,不是說你有什麼慾望都無限制滿足。也不是說你有什麼生活需求,我都按生產力最高規格來滿足你。不是空設想出來的一個烏托邦,而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提出來的一個解決方案。

馬克思的理論是針對人類勞動過程中的一些不合理之處,提出來的解決方案。

比如按需分配,針對的就是有些人過多囤積他不需要的東西提出的方案。你不需要分配給你那麼多幹嘛?你不需要就不分配,你需要才分配給你,這就是按需分配。

人類勞動分為生產和分配勞動果實。

針對生產,馬克思提出了公有制。為什麼會有公有制?

簡單的說,個人勞動,私有個人勞動所需的生產資料這很合理,但集體勞動,你覺得生產資料(生產資料指的是生產所需的比如原料、機器、廠房等東西)也被個人私有,這合理嗎?

勞動是大家集體一起勞動的,憑什麼生產資料所有權歸私人所有?憑什麼勞動果實支配權也被私人佔有呢?

公有制,針對的是集體勞動,不是說一切交公,很多人聽到公有制就恐懼,以為一切都要交公,其實你仔細想想現在的集體勞動的勞動規則,就能發現不合理之處。

針對分配,老馬提出了按需分配,這也是針對目前的不合理之處提出的一個方案。

所以,不要孤立地望文生義,提出一個理論,往往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而不要從以訛傳訛的口號中來辯駁。


從形式上來說,「物質極大豐富」可以按照「完全競爭市場」「物體不受外力作用」等來理解。

現實中不存在嚴格的完全競爭市場或者不受力的物體,但這不妨礙在理論中提出這類假設,也不妨礙提出了這類假設的理論應用於現實。一味強調物質的有限性或者需求的無限性來否定「物質極大豐富」其實沒有必要——物質極大豐富說的不是物質無限或者生產力無邊,因為(以目前的人類認知來說)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有限的。

物質極大豐富,在我看來,規範的表述是物質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實際上,單從這個表述本身來說,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現代經濟學強調資源的「稀缺性」,但在一般情況下,比如空氣就會被認為是不稀缺的——雖然空氣顯然也有限;而且,我們也可以假設邊際成本為零的商品、假設非競爭性的公共物品、假設完全競爭市場等等,這些表述用類似「物質極大豐富」的方式說出來就是「邊際成本極低」「物品競爭性極低」「市場競爭性極大」等。雖然也有對於這些假設合理性的質疑,但似乎不那麼激烈。

問題在於,這些假設大家都知道是假設,即使是對現實的描述也局限於特定情況。而「物質極大豐富」被認為是一種對人類社會的預測,而這個預測相當反常識。

所以討論的重點不應該是物質無限可不可達到、符不符合現實(當然不可達到、不符合現實),而是未來會不會接近物質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這種狀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物質極大豐富」就是一個好的近似,暫且不談後續推論,這個假設/預測本身至少是合理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這就是不是一個好的近似,依據其進行的推論當然就不具有多少參考價值。

所以,人類社會有沒有可能、如果有的話有多大可能會發展到物質接近於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

常識性或者說想當然是回答是沒可能,這也是「物質極大豐富」這個表述被批判的重要原因。但認真一點的回答應該是「不知道」。

比如說,在未來,人類有沒有可能獲得接近於滿足所有人需要的能源?至少在我看來,這不是不可能的——比如可控核聚變技術——但也當然不是一定會實現的。

但另一種合理的質疑角度是從需求出發——雖然物質生產可以很大,但人類的需要會更大,物質永遠不可能滿足甚至接近於滿足需要——除非人是道德高尚克制慾望的,但這顯然不可能。

我認為,經由人的道德來控制慾望從而使得物質接近於滿足人類需要,確實是不可能的。道德歸根結底也是由人類社會的客觀存在方式產生的,可以說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尤其是假如你相信規則功利主義的話。

故不再考慮道德,那麼,我認為需要小心謹慎地審視的是,人類的需要是不是真的足夠大以至於即使生產力大幅度提高仍永遠不能接近滿足。恐怕答案不那麼顯然。

實際上,即使是在現在,在一些特定領域也存在接近於滿足所有人需要的情況。比如,一個人可以幾乎無限地註冊郵箱,也就是說電子郵箱的供給接近於滿足人們的需要——而這並不依賴於超現實的道德。如果很多人都瘋狂地註冊郵箱,確實會導致其生產滿足不了巨大的需要,但現實上這並沒有發生(雖然存在一小部分由於特定原因——比如發廣告——而大量註冊的人)。原因不是人們剋制自己的慾望,而是——沒必要。因為人還有其他需要,還有別的事情可做,閑的沒事註冊郵箱幹嘛;一般來說邊際效用遞減,做點兒別的可以讓總效用更大。

那如果考慮別的方面,比如能源、食物、住房……假如(注意,只是假如)它們的生產足夠大但依然有限,人們的需要一定會極大擴張嗎?

需要注意的是,物質極大豐富或者物質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並不等價於獲取成本為零。假設食物極大豐富以至於足夠滿足全人類的需要,但你可能仍然需要動動手或者眨眨眼或者至少想一下才能獲得;然而,在我的理解中,不管壽命多長,人的時間還是有限的,所以成本總是存在的。邊際遞減的效用加上必要的成本,意味著均衡數量並非無限擴張。或者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食物真的非常多,你會囤多少呢?

這個例子只是說明,簡單地認為物質一定不會接近於滿足人類需要是欠考慮的,但物質還是可能滿足不了需要。比如說,雖然食物足夠多(即滿足所有人正常水平的消費)可以達到,但如果每個人或者大多數人都需要非常奢侈精緻的食物呢?

到了這一步,我也只能說不知道了。(雖然還可以繼續舉例子,比如吃自助餐時並非所有人都會只找最貴的吃——但我覺得這個層次的問題再舉例子就太牽強了…)

但通過前面的討論我覺得可以看出,物質接近於滿足人類需要雖然不是必然的,但也不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百無是處。

所以,如何理解「物質極大豐富」?就像開頭所說的,當成一個假設就好。如果這個假設足夠接近(未來的)現實,那它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但是否足夠接近並不那麼顯然,認為能或不能都有其道理——這不是和稀泥,因為共產主義歸根究底是一種人類社會的「理論」,而非絕對真理;既然是理論,就有前提假設,因而留下了質疑的空間。如果你認為前提合理、理論可信,那歡迎加入CPC;如果你認為假設錯誤、推論可疑,那也可以討論(比如這道問題)。

P.S. 誠如一些回答所言,「物質極大豐富」說的是生產力,即使能達到也要看生產關係;假如生產力足夠大但集中在一個或幾個「終產者」手中,顯然後面的推論都不合理了。然而,如果這樣的生產力真的能達到,將如何影響生產關係?會不會果然按照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路徑發展?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而且大約是更重要、更核心的問題。


說到底,這是物質極大豐富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並不是說物質極大豐富,人類就直接到共產主義了,而是說如果物質不豐富,人們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生存鬥爭,從而產生出階級。

要達到共產主義,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地對社會進行改造。只有經過了幾百年的社會主義的過程,人們身上關於私有制的,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劣根性,才會漸漸消失。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共產主義社會才有可能。

——————————————

關於人的慾望是無限的,那必須要加一個前提。那就是在階級社會,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人對於生活必需品的追求,永遠不會是無窮的。就比如吃的方面。一個很餓的人,平時吃不飽的人,當然會想方設法地讓自己多吃一點。但是大家都吃過自助餐。吃自助餐的時候,人不會無限地拿食物,而是懂得分寸,吃飽為好。而共產主義,就相當於每天都吃自助餐。於是人們會注意飲食的健康,會吃個七八分飽就不吃了。因為再拚命吃也沒有意義。其實衣食住行,都是如此。

現代社會稀缺的物品,絕大多數都是消費社會的產物。各種奢侈品就不用說了。包括很多似乎是必需品的東西,都是消費社會的產物,都是為了「裝逼」而出現的。就比如說豪車。其實絕大多數車的性能都是過剩的,其實絕大多數出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會更加省心,更加舒服,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騎自行車一樣可以達到目的地。一旦共產主義,對汽車的這種拜物教,拿汽車判定等級的事情便不復存在。人們使用物品,就會以實用主義為原則。

最後,當然有很多東西是真的稀缺。但是這些東西都不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對於有些東西,例如說某某運動會的現場門票,我們可以用例如說抽獎這樣的公平的方式來解決。對於有些東西,例如說實驗室使用的稀有元素,則可以根據商討進行分配。這裡的分配就好像在家庭裡面分配資源一樣,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辦法可以妥善解決而使得大多數人滿意。

這裡都不需要什麼道德的要求。只不過因為社會的環境改變了,人們就不由自主地做出了現在的人看上去很高尚的事情。這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前提,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物質極大豐富,生產力極高是有前提的,各種回答都認為是生產成本極低或產品嚴重過剩,而忽略了生產關係。

共產主義的物質極大豐富,其前提應是瓦解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人與勞動不再異化,人恢復了做為人的勞動本質屬性。簡言之,從事生產的勞動不作為生活必須的勞作,而是人本身價值的體現。這樣產生的物質極大豐富才是豐富。

在現有生產力的條件下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生產關係,基於現條件揣測的物質極大豐富,沒有參考意義。


物質極大豐富的例子,比如全家桶,你想不要都困難。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生產力也是有限的,永遠都不可能有物質極大豐富的時候。但是共產主義說的物質極大豐富和你們理解的不同。

私有制里,永遠都有一部分富豪存在,他們的生活是極其奢侈的。佔地幾百畝的別墅有好多處,豪華遊艇有好多,豪車有幾個車隊,私人飛機有幾架……

因為有這些富豪,窮人就攀比,也想過這樣的日子。人就不自覺地把富人的生活作為標準配置,認為共產主義應該使所有人都達到這樣的生活標準。這樣才叫物質極大豐富。而人又認為資源有限,共產主義根本不可能讓人類都達到這樣的標準,所以就認為共產主義不可能實現。而且人是慾望是無限的,不斷增長,共產主義就更不可能滿足人類的慾望,共產主義就更不可能實現了。

而其實人的無限慾望也是在私有制里產生的。私有制里,富人怕被窮人追上,就拚命跑,富了還想更富,有一千億還想要一萬億。這就產生了無限的慾望。所以,無限的慾望是在私有制里產生的。

可是一頓飯不過吃一碗,睡覺不過三尺的地方,富人有這麼多財富他們真能用了嗎?絕大多數都浪費了。人類一直為富人生產無用的東西,大部分資源和生產力都浪費在這方面了,所以生產力不斷發展,總是惠及不到窮人。

共產主義克服了這個弊病,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是,只滿足人的正常生活需求。有一套普通房子就夠了,何必要那麼多別墅?一家一輛車就夠用的了,要那麼多車幹什麼。

共產主義里沒有富人,大家都分配到這麼多,就沒有攀比了,慾望也就不是無限的了。這樣就很容易滿足大家的正常生活需求。這就是共產主義所說的物質極大豐富。實際就是共產主義把給富人生產的那些無用的財富轉移到了窮人家。

共產主義也是要不斷發展的,隨著科技進步,新產品不斷出現,人的生活需求不斷提高,但是共產主義仍然只滿足正常生活需求,不滿足奢侈的無用的需求。

假設人類搬遷到一個巨大的星球上,那裡土地等資源實在太多了,那麼共產主義會不會滿足人的奢侈需求呢?比方說給每家都建幾百畝的大別墅。這個問題,共產主義里,一切權力都屬於人民,要由人民自己決定。如果大家都同意,就可以。但是,要知道,享受都不白享受的,先要付出辛苦。給每家都建幾百畝的大別墅,勞動就要增加很多。每個人都要多付出很多辛苦。這就看大家願意不願意了。共產主義和私有制不同,私有制里,剝削者建大別墅,自己不要付出辛苦,有工人有奴隸付出辛苦。但是共產主義里沒有剝削者,每個人都要勞動,想享受,想建大別墅,每個人都要多付出很多辛苦。工廠要多造很多鋼筋和建築設備,水泥廠要多造很多水泥,磚廠要多造很多磚,建築隊要多建很多面積。大家如果都願意多付出這麼多辛苦,那就完全可以建。如果大家都認為,要那麼大房子有屁用啊,不如多點時間玩耍玩耍,那就只建普通房子,不建大別墅。當然如果都由機器人操作,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種無法證偽的話,大概就跟天堂有72個處女差不多吧。


一點猜想

先匿了

現在我們國家,農村不了解,城市應該是低保全覆蓋了,每個城市低保金額不一樣,發達城市多一些,我們這東北四線城市低保一個月300多,水電在使用額度內全免,暖氣費全免,沒有房子住的給個單間(不是給產權,就是讓你住,想住多久住多久,不要錢,這是新上來市政府作好事,以前郊區開發建了很多樓房,結果地點不好沒人去買,房子閑著也是閑著,市政府就作好事了。)

300多塊錢能幹嘛呢,連個內存條都買不了。挂面一捆 3元 500克(一斤),雞蛋,有時候貴有時候賤,平均5塊錢一斤,一斤能買七八個,就算7個吧,一個七毛多,就是是能吃的人,一天3斤麵條2雞蛋也是足夠了(估計得撐),9元麵條+1塊4的雞蛋,就算11元吧,一個月30天,330元。

也就是說低保戶(一般都是喪失勞動能力,無法工作的。)什麼也不幹,國家每天都給發3斤麵條2雞蛋。如果告訴一個50年前的人,說50年後一個人什麼都不幹在家坐吃山空還能天天吃3斤麵條2雞蛋,他們會認為是痴人說夢。(所以很多爺爺輩的人都喜歡現在這個社會,有時間去看看爺爺奶奶,問問以前和現在那個時代更幸福。)

這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的原因,國家以前顧不上這些人,但是現在有錢了,有這個條件了,才設立低保制度。

我可以假設理想狀態,當生產力繼續發展,物質資源自然越來越豐富,低保金自然越來越多,可能漲到1000(北京上海已經達到800),漲到2000,漲到5000,甚至漲到10000,別說內存條了,GTX1080ti都隨便買。低保戶們不止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還可以滿足娛樂需求,比如在steam上買幾個3A大作,推算一下,我們城市低保300時,我工資3000多,差十倍。當低保10000時,我工資可能達到100000。別說1080ti,十路1080ti我也買得起。當然也只是一個簡單理想推算,且還不考慮通脹通縮。估計這就是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

當然把全球人民的購買力提升10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絕非一代人所能完成,這需要各國政府通力合作。當然要保持希望,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孝公也未必就能想到他的秦國會最終一統天下。


很好理解。

老師們的教學電影,全部羅列在你面前,完全全部,想看啥就看啥,你也就high三天,之後果斷佛系,絕沒那麼饑渴了,這就叫「極大豐富」


共產主義誕生時,還不懂得人需要精神世界極大豐富,認為物質極大豐富就夠了,人人都是飼養場的豬。

共產主義誕生時,認為阻礙社會發展的是資本家而不是自然規律,不是地球的資源有限,不是永恆不變的人性之惡。

所以共產主義,只能作為虛無的終極目標,而每個階段都有要提出實際的階段目標。

所以說,我國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馬克思說得玩玩而已。

物質與意識誰是世界本原的千古爭論,衍生了實現【絕對美好】的兩種主流敘事:

物質的極大豐富,

思想的普遍凈化。

基於意識第一性的框架,試圖實現思想【普遍】凈化的現實實踐都失敗了。

那麼在物質第一性的框架下,試圖實現物質【極大】豐富的現實實踐憑啥成功?

當然,正是因為這兩派主張先後在現實實踐中都遭遇了失敗,於是又分別將實現【絕對美好】之日放在了未來的某個時間點。

於是,對【未來】的篤定相信,構成了各自信仰中的基本預設。

綜上,只要你相信未來會出現一個【絕對美好】,那麼你相信物質在未來能夠極大豐富,和你相信思想在未來能夠普遍升華,二者在路徑上並無區別。


ofo出來的時候,好多人想方設法把ofo的鎖破壞,佔為己有。但是隨著ofo不要命的扔自行車之後。已經很少有人會破壞ofo的鎖佔為己有。

因為ofo的數量極大豐富了,你不需要破壞鎖也可以隨時隨地的用到自行車


一看你就沒做過考研政治題。

我考研可能就要掛在政治上了……唉。

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中的共產主義社會,是由我們現在的必然王國過度到自由王國之後的社會。所謂必然王國,是物控制了人的社會,所謂自由王國,就是人能夠完全掌控物質的社會。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必然要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轉化。共產主義社會不一定是一個最終結果,但是社會前進的方向必然是朝著共產主義社會而去的。

我們現在處於物控制人的社會階段,怎麼理解呢,就是由於現階段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夠發達,要生產足夠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資料還必須由大量的人類參與生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人被異化成了生產物質資料的機器。在這種情況下,人是「不自由」的,因為人必須從事生產工作嘛。

但是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生產關係隨之繼續轉變,人會逐漸的從生產工作中解放出來,比方說自動化生產的普及會使人從大量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將來有一天也許AI技術能使人從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當人完全從社會生產中解放出來之後,人便完全自由了。

這時人們可能需要做的事情,大概會跟創意和藝術以及哲學有關吧,比方說從事生產設備的設計諸如此類的事情。換句話說,當人類完全從勞動中解放出來、最終達到了必然王國之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科學家、藝術家等此類我們現在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成為的工作者。

所以,所謂物質極大豐富,正如其字面所言,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情況之下,人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都可以輕易獲得,正因為如此,私有財富此時便自然而然的被消滅了,因為沒有人有任何的必要去囤積財富,也沒有人有任何理由把財富當成一種炫耀的資本,畢竟獲取物質太簡單,而且只要別人想有,一樣可以輕易地囤積很多。

有一個答案說得很好,就比方說山泉水,大家都可以去接,但是如果你拿個水箱去接一噸水,別人怕是會把你當智障吧。

那設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東西,都如這山泉水一般取之不盡用之不而且免費呢?

那才叫真正的共產主義吧,我們現在還差得遠呢。


謝邀。

所謂某種物質的極大豐富,可粗略理解為其生產率的提升導致生產成本極低,怎麼賣都沒啥大意思,索性就退出市場當添頭白送了。

就像單位算力的硬體越來越不值錢、收費的軟體卻越來越多一樣,許多物質產品早晚會發生這種極速貶值的現象,未來市場中流通的多是無體無形的信息商品,這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共產主義也只是物質共產而已,稀缺的信息資料依然掌握在知本家手中。


滿足需求≠滿足慾望

物質需求是有限的,而慾望是無限的。

比如人需求一日三餐,這叫需求,土豪要喝金箔酒,吃一片魚翅倒一片魚翅,這叫慾望。慾望是一種心理上的「沒必要的」需求,不是身體客觀需要的需求。

人為什麼會產生慾望,是因為物資少而產生的不正常心理。比如缺錢的世界,人們就會喜歡炫富,滿足自己的自尊心,用名牌炫富,是因為大多數人買不起名牌,如果天下所有人都要什麼都能得到,自然就沒有炫富心理了,而會追求一些「高尚健康」的東西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比如我畫畫好,他唱歌好等等。

所以是物質極大豐富決定了道德高尚。


有人說沒有私有制就沒有慾望了,沒有攀比心了。這個我覺得是不對的,私有制只是攀比心產生的一部分原因,資源客觀上的稀缺性是另一部分原因。就目前地球上的資源,除非人類殖民宇宙否則總會有些東西是稀缺的。

我看有些人的說法對於這種無法複製的稀缺資源,解決辦法就兩種。要麼誰也別用,大家都在那看著。要麼每個人佔用一段時間,用完了交給下一個人。問題是這種名義上的分享很容易就會被權力所掌控,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私有資源。這兩種實際上都是中國社會過去掉入過的陷阱了,公社食堂大家一起餓著,誰也別吃飽,療養院小汽車都是領導的待遇……

又比如說上學的時候有一個階段規定人人都必須穿校服。那既然大家都穿的一樣,是不是就真的沒有攀比了呢?並不是,因為人對美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

甚至人對『跟別人不一樣』的需求也是天生的,大家都吐槽校服難看。但單獨拿出來看一下,很多校服其實設計的還可以。為什麼單獨看著挺好看的校服發到每個人手上就變難看了呢?因為大家都穿的一樣,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滿意。自然就變得難看了。

而且就算衣服共產主義了,顏值也能共產主義么?總有人長的美有人長得丑,那還是會有比較。難道共產主義還要把每個人都整容變成一模一樣的韓國人嗎?還是全世界從此只有一副完美的男人/女人基因,每個人都是一模一樣的完全可以互相替代的複製品?


共產主義絕對不是予取予求,共產主義絕對不是隨意浪費,共產主義絕對不是養懶人。

共產主義的先決條件有兩個,缺一不可。一個是物質的極大豐富,二個是人們的道德水平極度高尚。

共產主義不是物質多到怎麼都用不完,而是在生產力水平極度發達的情況下,人們的道德水平達到了自願勞動的產出足夠大家使用的程度。

那些做著不勞而獲的傢伙,那些指望任意浪費的傢伙,那些以為可以做人上人的傢伙,別做夢了,只要有這種人存在,無論物質多麼豐富,都不是共產主義


推薦閱讀:

每次給人100塊錢,給10天;還是一次性給1000對人的衝擊大?
是不是大部分男人都需要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一個極度自以為是的人要怎麼樣才能變得自知之明?
如果世界上一天沒有法律?
為什麼有人覺得殺狗和殺人一樣?

TAG:哲學 | 人性 | 社會學 | 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