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德戰場坦克對調?

如果德國研發了t34,kv和is2

蘇聯研發了四號h,虎式和豹式

虎式裝蘇制122,豹式裝蘇制85,四號h裝蘇制76

t34裝長75,kv裝鼠式128主炮,is2裝88炮

戰爭的過程會怎麼樣?


@Veteran 蘇軍並沒有將繳獲的黑豹坦克裝備「精銳車組」,這又是一個國內德棍編造的神話。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對繳獲的德軍坦克裝甲車輛並沒有特別的偏愛,因為一來不會有那麼多配件,二來和蘇軍坦克部隊以柴油為主的油料供應體系不匹配,所以這些繳獲坦克大多是暫時利用,用爛用完為止。

至於說雙方交換坦克或者交換坦克設計思想,可能性極小。德國在坦克設計方面其實是落後於蘇聯的,III號、IV號、虎其實都是傳統的德國坦克設計思路一脈相承的產物——四四方方的車體、垂直裝甲、動力後置傳動前置,這種設計其實是直線化的和落後的。只不過在戰爭初期德軍的戰術優勢,和虎式重型坦克的先發優勢(1942年就投入戰場,此時盟軍還沒有同級別的重型坦克)一度成就了神話。到戰爭後期出現的黑豹和虎王已經是德國坦克設計思想矛盾糾結的惡果,是被戰場形勢逼得走投無路的產物。至於蘇聯,在坦克設計思路上倒一直比較領先,很早就用上了傾斜裝甲、動力和傳動後置、柴油發動機,即使個別性能的落後(比如很爛的穿甲彈、戰時粗糙的生產質量)也掩蓋不了整體設計的光輝。

不適合他們大量臨時改造的拖拉機廠生產

還有一點, @magicyang ,蘇聯生產T-34中型坦克和KV、IS重型坦克的都是專業的坦克製造廠,坦克技術發展到二戰時期已經不是拖拉機廠臨時改改就能轉產坦克的。二戰中蘇聯生產T-34的「拖拉機廠」本來就是坦克製造廠,有專門的坦克生產線,「拖拉機廠」只是工廠的民用副產品。

真正用汽車和拖拉機生產線臨時改造動員生產的只有T-60、T-70這些簡易輕型坦克,用並聯的汽車用汽油發動機、汽車的電氣總成,因陋就簡的產物,為的是最大限度彌補步兵支援坦克的不足。T-34和IS絕不是汽車和拖拉機生產線上能生產的。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微信公眾號以圖文科普為主,你的關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斯大林同志:把虎和豹的設計者拉去西伯利亞挖土豆,罪名是浪費共產主義資源。

那個四號的留下,然後生產4號

還有給kv裝128主炮的設計師叫過來,這是奇蹟,我要給他一噸重的勳章。


不是軍隊適應武器,而是武器適應軍隊,在武器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作戰的需要和實際。

所以,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某位蘇聯設計師畫出了蘇制4號的設計圖,然後方案被斃,打回重做,加班,熬夜,畫出5號,被斃,重做,加班,熬夜,畫出6號,被斃。因為不能領會產品經理,不對,是統帥部、裝備部門的需求,發配去西伯利亞挖土豆


75L24 75L43 75L46 75L70的炮彈口徑相同但是不能通用。

按照《蘇軍內幕》的說法,蘇軍坦克部隊的後勤主官,平均就任時間大概不會超過三個月。


蘇聯人不會要虎豹和四號的。你要明白,蘇聯人圍著M-100航空汽油機改坦克柴油機這項活幹了整個30年代,再算上發動機生產線的投入。蘇聯人壓根底兒就不會接受其他的發動機的。而且蘇聯人並不喜歡變速箱前置這個點子(好吧,德國人的變速箱設計確實不錯),也不喜歡交錯式負重輪(他們喜歡鐵包橡膠或者純鋼負重輪)。

嗯,一款500馬力的V2系列柴油機、發動機後置、前裝甲不需要專門留出一塊安置變速箱、克里斯蒂或扭桿懸掛、76/85炮·······

德國人倒是挺喜歡T34和KV。但問題在於德國的優質柴油要優先供給給潛艇部隊,而元首本人偏愛於高大的戰車設計,以及痴迷於坦克作為一項士氣加成裝置的作用。

德國人喜愛的小排氣量高轉速汽油機、巨大的排風扇、高大的車身、交錯式負重輪、大型前置變速箱、75/88炮······


這個給serb提供了新思路


德國缺油,沒有油生產出來的坦克當鐵棺材么?真以為控制著全世界次發達工業區(西歐)的德國造不出來大量坦克么?造出來沒有用啊!

所以無法走蘇式坦克海路子,因此在量這條路被堵死之後,只能走質了,在單位兵力的前提下儘可能提升戰鬥力。因此我們看到德國的坦克片面的追求坦克對決中的數據(裝甲和火炮),對於機動性和道路適配性都比較差,正是這種思維的延續。

兩方交換的情況就是,德國的坦克部隊兵力又少,質量又差,二戰恐怕要提前結束。

對於蘇聯來說,糟糕和混亂的後勤體系,以及機修水平的限制,很可能在開始階段伺候不好這群嬌氣的德意志公主,因此我認為在開始幾個月乃至半年內德國有一定優勢,後續德國會被蘇聯打爆。


德三要是能設計出T34這樣的坦克,前線恐怕會美的翻跟頭。

蘇聯...大概古拉格會多一些勞動力吧,畢竟那些腦子都是水的設計師沒有其他用處了


首先,一種武器的設計是和國情、戰況、敵軍裝備有很大關係的。造出一種武器以對付另一種武器,這是大多數武器研發的前提。蘇軍和德軍武器假如對調,那兩軍的武器都不可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蘇軍的後勤和生產線會被壓垮,德軍的會因資源不夠外加坦克性能低劣限制了戰鬥效率。總之,如果一個武器不是適合一個國家的軍隊的武器,那不管再貴,也不是好的武器。


蘇連放棄了造坦克,全都造成了大口徑火炮,全軍用美援裝備m4。戰場上出現了t34與m4對決的情況


工業啥的不說

單軍事理論上的區別就很大,大到我也懶得細說~

希特勒的坦克的設計和建造是建立在德陸軍軍事理論的需求上的。

蘇聯的坦克運用和德國坦克的運用有很大不同,所以在設計上的需求也不一樣。

所以坦克換過來以後,

你們把朱可夫給我 我把寶盧斯給你好吧


戰車的設計是和國家本身的實際情況與實際需求有關係的,就像人的成長受周圍環境塑造,戰車也受到設計它的人與國家所影響。

虎豹的出現,或者說是虎豹的提前出線,是因為德軍在東線戰場遭遇了早期型號的三號與四號坦克無法匹敵的KV系列與T-34系列。

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前,德軍也有對於當前主力戰車的升級計劃,用以替換20噸級的三號坦克和25噸級的四號坦克。如果對德國戰車發展稍有了解或者玩過坦克世界的話應該聽說過VK30.01與VK36.01這兩個設計代號,前者是中型坦克方案,計劃採用40倍口徑75mm火炮;後者則是重型坦克方案,計劃採用43倍或70倍口徑的75mm火炮。

然而,KV坦克的出現令德國人的設計一夜之間過時了。實際交戰中只有使用穿甲彈平射的88mm Flak 18/36才能在正常交戰距離擊毀蘇聯人的KV系列坦克。

所以,在1942年初,增重到45噸級,計劃搭載56倍口徑88mm火炮的VK45.01方案才被提交。

當然,1941年蘇聯在潰敗,1942年雙方在互填步兵搶勒熱夫,而且現代裝甲交戰規則還在摸索,所以蘇聯的先進坦克在這個時候沒有發揮到其應有的作用。等蘇聯回過味來,德國人已經開始使用搭載43倍口徑75mm火炮的四號F2型與同期的T-34對抗了,而虎1也在1942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到達了東線,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打靶遊戲。你說KV怎麼樣了?不是很靠譜的KV-1坦克系列在重新設計之後變成了IS系列。

在有了新式的重型坦克後,新型的中型坦克也是必要的,因為號稱德意志軍馬的四號坦克即便在獲得了長管火炮與加強的裝甲後,在紙面性能上也只能在正常交戰距離與同期的T-34坦克打成平手,雖然在軟實力方面,同時期的德國瞄準具和成員訓練水平壓了蘇聯人一頭。畢竟德國人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接受在理論上與蘇聯人打出1:1的交換比。

在1942年4月,研製新型30-35噸級坦克的任務被下達,而直到1943年1月,定型的黑豹坦克才開始生產,並且直到7月的庫爾斯克戰役開始,那串長長的問題清單都沒有被逐一解決,導致多數黑豹死於自燃和機械故障。到1944年3月,多數的問題被解決時,蘇聯已經開始生產T-34-85了,打靶的日子已經不復存在。

從武器設計可以看出戰爭形勢的變化,在1941年-1942年設計的虎1姑且還是個進攻性武器,因為其負重輪設計和速度指標表明虎1並未放棄高速性能,到了黑豹就因為戰爭形勢變成了一型半防守半進攻型中型坦克,這就已經有些偏離中型坦克的方針了。而再向後看,虎王,甚至鼠式,都是偏向防禦作戰的車輛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德國坦克的很多零件的設計指標,是要運行上百上千小時的,就是因為要持續作戰,以少打多,雖然實際狀況並不怎麼理想。

我們再看看蘇聯方面,T-34在戰爭初期非常先進,擁有相對優秀的防護與相當優秀的機動能力。而蘇聯在開戰初期並沒有足夠的T-34可以投入戰鬥,並且因為指揮失誤與制空權喪失而葬送了有限可以投入使用的T-34。(當然也包括KV)

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T-34的易生產性和改造潛能。易生產性,使得在蘇聯承受了初期的失敗之後,可以迅速利用相對簡陋的工廠大量生產這種坦克,並迅速填補前線的空缺。改造潛能,不管是在戰爭中期可以教育老虎的57神針(雖然實際作戰中也有諸多問題),還是在1944年開始大量生產的T-34-85,都是這種能力的體現。也正是這兩種屬性,導致蘇聯在戰爭中並不太需要其他種類的中型坦克了。

而KV坦克,雖然是作為突破坦克設計出來的,但是其在防禦作戰中反而發揮了價值,並在重新設計後搖身一變變成了IS系列,執行了突破坦克的角色。

所以,蘇德的坦克是不可能互換的,而且哪怕互換了,也會導致雙方互相水土不服,並且促使雙方繼續設計適合自己的坦克。

第一次回答,啰嗦了不少,就寫這麼多吧,歡迎討論。


繳獲的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可以直接使用到他們自動拋錨,不要嘗試修理,他們的懸掛和傳動裝置都差勁得很。 -----蘇聯軍械部


謝邀

首先是沒可能,德國缺少稀土資源,很多設計和布局是向材料性能的妥協

如果不考慮這個的話,蘇聯會被德系坦克漫長的工時拖垮


t-34 40年定型生產,蘇德戰場41年6月爆發,蘇聯生產線的3號4號對德國生產線的t-34,畫美不看


戰場環境不同和軍隊的戰術思想不同導致了武器裝備的不同,即便是生產出了動物園,也只能是圖紙樣機然後吃灰。。。


德三的裝甲部門得到過蘇聯的幫助,在早年凡爾賽條約管得嚴的時期都是在蘇聯倒騰那些還叫拖拉機的東西~

41~42年德三繳獲了大量的蘇軍裝甲兵裝備,並且大規模的投入使用於後方進剿游擊隊和彈壓地方等用途,很少出現在前線。但也有不少一線裝甲兵指揮官私自使用,編入補充不良的突擊部隊,用完即止。

蘇軍方面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繳獲了三四百德軍三號四號坦克,四號修復換身塗裝就補充給一線部隊了。三號則容易改造為安裝蘇制76炮的自行火炮SU-76i後裝備部隊。

戰爭後期,隨著德三大步伐的潰退,不再保有戰場控制權,導致大量裝備被丟棄損失,蘇軍部隊撿了不少洋落,但是推進速度快,用完就扔,自身補充情況大為改善,不再像以前的規模那麼大了。但是具體如何使用和編製的還木有詳細資料可以理清。

談到後勤問題,蘇軍習慣把租借法案的美英坦克丟給一個單位,方便管理。


四號用76結果就是這車一無是處

護士的炮塔也裝不下122,也許可以強行扣個虎王的炮塔上去

kv要裝128也難了點,就算是kv2那種也得再把炮塔加長,但128火力支援的效果不如152,反坦克用不能放在這個平台上


德國大概撐不到1945


蘇聯取勝的方式是鋼鐵洪流,讓德方打到手軟。對調也沒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雙方都有繳獲版的 評價都不錯 毛子把繳獲的豹子裝備給精英車組(精不精英不知道2333) 三德子往上畫大十字 互換也不一定就會怎麼樣 以色列用超謝饅頭胖揍過約旦的巴頓


結果是兩邊都造不起足夠的坦克,然後缺少機動性的德國人就只有看著蘇聯前線部隊退回第聶伯河。然後擁有美國援助m4的蘇聯直接成功反推。

對於蘇聯來說,4號和虎式工藝太麻煩,不適合他們大量臨時改造的拖拉機廠生產。對於德意志窮逼,t-34實在是太太太太吃資源。

當然如果把所有坦克都對調,說不定開戰第一天德國佬就在邊境被教做人了。畢竟t-28和bt-7打3號和4號基本就是被屠殺。


推薦閱讀:

德國的E75與100在用途上有什麼差別?
九七式坦克與德國二號坦克如果互懟,誰會贏?
如果二戰時鼠式和 IS-4 都投入實戰,會各自面臨什麼樣的狀況?
二戰後期德國裝甲部隊在東線局部優勢為何沒帶動扭轉東線整體戰局的頹勢?
國軍的勇虎坦克和德國虎王單挑誰勝?

TAG: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