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誓願與凡夫的「執著」有何區別?

聽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聽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然後我就凌亂了。地藏菩薩這堅固的誓願不算執著嗎。。。。。


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和地藏。

文殊,號大智;普賢,號大行;觀音,號大悲;地藏,號大願。

從名號上我們可以看到,每個菩薩都有自己的特點。

但仔細想想,確實有些奇怪。修行圓滿者,應該是一位無生無滅、無無明、無執著、無妄想的大覺悟者,怎麼還會被世人以四種特質分別出來呢?

我認為,題主的直覺沒錯,上述「四大」都是執著的表現。

大智,正是執著於智識,才特別顯現智識;大行,正是執著於苦行,才特別提倡苦行;大悲,正是執著於苦難,才特別拔除苦難;大願,正是執著於願景,才特別結髮弘願。

然而,菩薩的執著,並非發自於內心的欲求不滿,這是和凡夫最為不同的地方。所以,菩薩的執著,我們謂之為持。菩薩是以自己的修持,來勸眾生放下執著。(事實上,按照佛教的說法,這四位菩薩都有對應的佛果位,他們本是佛,只是為了度化世人,才在當下的時空里降位為菩薩。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諸佛菩薩亦從執著而來,通過修行,最終得以放下執著。)

惡鬼說,我在地獄裡受烈火焚燒的痛苦,他人豈能明白?便有地藏菩薩同入地獄,同受烈火,立誓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眾人說,世事無常,怨憎會,愛別離,我如何得救?便有觀世音菩薩化身萬千,尋聲救苦,或為親朋,或為師長,或為路人。又有人說,修行不易,佛在何方?便有普賢菩薩執杖遠足,上下求索,歷盡萬難而後告訴世人,只要心有皈依,無處不是靈山。還有人說,佛有無上智慧,我等凡夫豈能領悟?便有文殊菩薩娓娓指引,眾生皆可為師,一花一葉亦是菩提。

最有效的勸善,不是高高在上地說教。而是傾聽你的痛苦,設身處地地幫助你,和你一同行走於世間,啟發你領悟更大的道理。這便是大願、大悲、大行、大智的真正意義。

有人問,既然觀音能尋聲救苦,那為什麼念其名號的人,還是會遭遇橫禍呢?

困惑於此的人,顯然把信仰當做了交易——要我信仰你,你就必須滿足我的心愿。但事實上,具象為形體的菩薩本不存在,佛也不是神靈,而是覺悟者,他們不可能直接改寫人們的命運。一切信仰的願力,都必須藉助自身心智的改變來發揮作用。所以,我們也要正視其局限性,比如,對於突發事件。

心經已經說的很好了,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索達吉堪布:

對大多數的修行人來講,執著利他是非常好的。如果你利益眾生的執著特彆強烈,《現觀莊嚴論》中說,這是不會障礙任何修行的。儘管它也是一種執著,但在成佛之前我們不能捨棄。因此,在所有的執著當中,利他的執著、對佛菩薩生起信心的執著是最好的,而嗔恨心的執著、貪心的執著,則是最低劣、最不好的。


曾經看到這麼個例子:媽媽在沙灘上陪孩子建沙堡。結束的時候,孩子哭得稀里嘩啦,不願離開沙堡。媽媽很淡定,雖然她很認真地陪孩子玩,但她心中知道沙堡是假的。

眾生的執著,就如孩子,把世間一切當成真的。

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為菩薩視地獄眾生,好比媽媽視孩子。但菩薩知道輪迴中的一切如夢幻泡影,不會執著。


看過一個電視劇,裡面就有關於地藏的說明。。。

悟執分為兩種,一種是得而悟,比如說有人總想著自己要有好多好多錢,那麼佛就讓他有好多好多錢,最後他發現其實有錢並不快樂或者滿足,醒來便不再執求於錢,是以為放下。

一種是棄而悟,比如說有人總想著自己要有好多錢,但是突然發現健康,愛情什麼的更重要,於是對錢的執著就放下了。

地藏兩種都做不到,他視他人之苦為己苦,視他人之惡為己惡,雖有無上慈悲卻成執,所以終究他不是佛,當慈悲成了你的執念,你是選擇放下,還是選擇放棄?他選擇了堅守。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地藏是一個被所有的佛,包括如來和燃燈都尊敬的佛上之佛。但是職稱還是「菩薩」,未成佛。

地藏入地獄,向眾惡鬼揚善,惡鬼說,我們每天受到地獄火焰的炙烤,刀砍斧剁的酷刑,你只是在那動動嘴皮子說善,我不服!於是地藏同入地獄業火,受火焰炙烤,刀斧加身。

惡鬼又說,你有佛光護體,百般孽業不得近身,我等業障纏身,終日受心神撕裂之苦。於是地藏散去修為,納萬般業障於己身,同受心神撕裂之苦。

惡鬼說,你本是佛陀,萬般折磨於你不過是浮雲,你隨時可以抽身離去,卻留我等永受地獄之苦,不知何日方可解脫。地藏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圓覺經》:「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上面這段經文仔細看看,菩薩的願和凡夫的執著是完全不同的。

還有,其實地藏菩薩早已經成佛,只不過是沒有顯現佛身。

華嚴部經典《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中說: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菩提樹下。成正等覺。

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毗盧遮那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

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占察善惡業報經:

時,堅凈信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世尊,無上大智,何意不說,乃欲令彼地藏菩薩而演說之?」

  佛告堅凈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

南無地藏菩薩!


感覺這個疑問還是站在世人的認知框架里在評判……

說白話一些就是,地藏菩薩的大願並非利己,他不是為了替自己謀取什麼,不是為了自己開心也不是為了讓自己安心,是空相。住無所住而生其心啊。

但你所提及的「執著」二字,指的總歸是世間所謂的執著吧。所有稱得上執著的東西,都與五蘊相關,都由慾望而生,都有苦集滅道之苦。你執著於金錢、名利、美貌、成就,它們此消彼長,給你所謂的快樂也給你所謂的痛苦。它們如夢幻泡影,朝生夕滅。所有的,都是為了滿足你可長可短可深可淺的慾望。

所以,你覺得地藏菩薩的發願稱得上是「執著」么?

所有真正懷有悲憫心而無私助人的人,那一刻他們都是有菩薩心腸的。


執著,具體指兩種:對「我」的執著;對「法」的執著。

簡言之,認為一切是獨立的、常住的、不變的。這叫執著。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沒有執著這兩點,是不能算執著的。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可見,地藏菩薩有度盡一切地獄眾生之大願而無絲毫執著。而凡夫呢,就拿我來說,我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別人多點贊,以滿足我的虛榮心,如果有人贊,下等的想法是"我好牛逼",高級一點的就是"我幫助了不少人",終究逃不過一個"我"為中心。


執著會帶來很多的痛苦,可是我們也常常知道「擇善固執」 或者有一種他非常堅持原則,這樣子是不是好的呢? 讓我們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執著與真理(聖嚴法師


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為了成就地獄的眾多孤魂野鬼能超脫。是利他。

凡人所說的"執著"是以自己為最終受益人。是利己。


我也就這個問題在一次當地的早課上問過,住持和很多住持的回答一樣「所以他並不是佛。」但是我不贊同。不帶貪嗔痴的發願,不算執念。佛下比丘千千萬,佛只一,這個度量衡本身就不合理。


去年在九華山就此問題問過住持,稱:所以他還不是佛。


地藏王菩薩發此願的時候,是沒有貪嗔痴的。凡夫一念不泯,被貪嗔痴所纏擾,下了地獄就出不來了,只能受盡地獄煎熬之苦。而菩薩則不會受地獄之苦。

一切世間法,皆隨因緣,佛一生說了那麼多經,難道也是執念?隨緣渡人啊。


地藏發願,利他,是菩提心的一種表現。請不要錯會。


其實地藏菩薩發此誓願之時已經成佛了,只是成佛後為度墮於地獄眾生,仍以菩薩相示現於地獄


因為這是渡眾生的大願,是大欲,是大執著。有誰能說度眾生,成佛就不是欲了么?大有才能大空,而大空即是大有。在行大有的過程中自然會放下自己因為貪嗔痴慢疑而引發的小慾望,才能明心見性。


當然不算,凡夫的執著是「有我」,而菩薩的執著是「無我」。

世尊說「眾生皆有佛種,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講的就是眾生「有我」。

同樣是執著,本質上很大不同。


說句題外話,我一直很佩服地藏王菩薩,明明能成佛卻執著的為了人繼續做菩薩


地藏菩薩有的選擇,有退路

凡夫沒得選擇,沒退路,尤其是面對生老病死的時候

---------不用菩薩這麼牛,看看金山活佛漫畫都知道了


菩薩執著,不分別,執著眾生受苦,不棄不離,但不論是哪一道的眾生,作了何等的惡,菩薩悉使解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眾生分別,又執著,由假「我」分別、「我」所對境,而起的執著,


推薦閱讀:

如何向6歲小孩講什麼是佛?
應當如何理解佛教的清凈觀?
佛祖存在功利心嗎,不燒香佛祖會保佑嗎,佛界中佛與佛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維繫的?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女朋友身戴佛像吊墜,請問約會中是否可以有擁抱甚至是接吻等親密行為?

TAG:書籍推薦 | 佛教 | 菩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