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知識和改變命運之間有何聯繫?

我們知道,一個人走上社會,和他成績是否優異並沒有十分緊密的聯繫。例如,學習能力強的人考上公務員,安穩度日,成績差的人無心考試,卻在事業上蒸蒸日上。 二者看來差距不大?甚至後者成就更大?

知識能否改變命運?

不公平的時代,我們如何面對消極學習?

學習對一個人影響能有多深?

學習基礎學科的理由是什麼?(學數學用處大么?英語呢?往住生活中很少用到?)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為什麼還要接受知識?對未來有何幫助?

針對一些學習態度消極的學生,存在以上疑惑。


如果改變命運的標準是你的財富值增加或者你變得更有權勢,基本上,不用你擁有很多的知識,你只需要有某種技能。

先看幾個例子

如果你只是初中畢業,但你跟著一個行業頂尖的蛋糕師扎紮實實學了5年,然後你成為一名不錯的蛋糕師,那麼你在社會上就站穩了腳跟,起碼你有了一樣謀生的技能。

如果你只是初中畢業,但是你一出來就去學習開挖掘機,我說的是在工地上邊學邊實踐那種,扎紮實實搞個幾年,你的工資大概是六七千塊,如果再搞點什麼開啤酒瓶,那工資就更高了。

如果你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發現自己熱愛寫作,那麼你持續的練習,終於在報刊雜誌等等地方開始發表文章,然後,結集出書等等。到了大四的時候,你基本上可以靠著自己大學四年磨練的寫作技能留在這個行業。

如果你從大學一年級開始瘋狂的喜歡學習英語,你每天清晨不斷的操練自己的口語,讀英文版原著,跟外國人聊天,和他們交朋友,考取各種各樣的證書,在網上做各種各樣的兼職翻譯等等,到了大四的時候,基本上你的英文技能已經可以讓你脫穎而出了,無論是去外企還是做翻譯。

如果你家庭還不錯。高三的時候通過駕校考試,買了一輛。你每天開著它上學放學,去各種各樣的地方玩,大四的時候你家破產,然後平時又沒好好學習,找不到工作。這時候你去應聘司機,還是很有優勢的,因為四年來,你天天都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開車。

所以,我們會發現技能就足以改變個人命運。基本上不需要你擁有什麼知識。

那麼,知識是拿來幹什麼的,我覺得知識是用來真正實現你人生價值的。

你還是初中畢業,你還是一名蛋糕師,但你非常喜歡閱讀,你讀過各種美術史,看過蛋糕發展的歷史等等。我相信你對美的理解肯定跟其它蛋糕師截然不同,你做出來的蛋糕肯定也會不一樣。那麼,幾年之後蛋糕的技能差不多都到頂了。但是由於你對整個蛋糕的發展歷史,你對蛋糕的美學考慮等等就開始影響你的技能了,你因為學到的知識也擁有了更寬廣的視野。

後面的就不一一說了。

再講個喬布斯的例子,他在斯坦福大學做的那次經典演講說道,他曾經退學之後,還去上什麼好像是字體美學的課程,他說那影響了後來iphone上的字體。iphone上的一個按鈕,是不是喬布斯受到了禪宗的影響還很難說。

基本上就是這樣。


當然,改變命運的方式有很多,學習只是其中一種;但卻是投入最小,收穫可能最大的一種方式。

我們不妨想想:學習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一.視野:通過學習我們可以認識更大的世界,知道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模型。前者滿足我們內在的需要,後者可能帶來直接的現實價值。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尤其是那些看起來知識不太重要的商業和銷售領域,視野是多麼的重要。

沒有一定的視野,你從事的商業活動一定是高風險的。

二.提升個人品質:個人品質可能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虛的,與賺錢多少沒有關係的東西;但事實上正相反,個人品質的提高將為你帶來更好的名望,更多的社交資產,甚至是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乃至領導力。

三.技術: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技術的發展,而個人的價值在很多時候是通過技術表現能力得以實現的,學習那些看起來不太有用的語文數學科目,是學習更高技術的基礎,很難想像一個連初中數學都學不好的人能寫出優秀的計算機程序,能成為各行各業的工程師?

。。。

顯然學習是能改變命運的,但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對命運的改變差異是比較大的;我們的課程設置在實用性方面確實需要有所加強。

成績好的事業比不過成績差的情況是我們選擇性的偏見,我們只注意到少數的案例就認為都是這樣了;尤其不想學習的學生更願意記住這些不讀書也成功的例子來當作自己不讀書的借口。

不公平什麼的,歸根到底還是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針對學習態度消極的學生,我並不認為給他講一大堆的道理他們就會改變觀念;所以,就算我這裡講得再具體再全面,那些學生看到也不會有任何的新鮮感。

對學生觀念的改變,一是需要持之以恆,但並不是讓你不斷重複相同的說辭,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講述不同的故事等多角度影響他們的觀念;

二是動之以情,人們觀念的改變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你說得有理,而是真的打動了他們,戳中了他們的痛點。當然這種「情」不一定是要你做出什麼很特別的事情,而更可能是某個感人的故事。

我就這麼啰嗦一下,「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個人認為,成績優異不一定是學習能力強

我的數學是很差的,高三第一次數學考試150的題我只打了30來分。後來去了一個很厲害的數學老師那裡補習,那數學老師告訴我考試是有技巧的,比如選擇題里那些很難的未知數方程你解它幹什麼,代答案進去算啊!這道題你不會你不懂往上面填點相關的知識嗎?你知不知道有種東西叫步驟分啊!經老師點拔,雖然高考時我後面幾道大題都是幾分幾分地得,該不懂的還是不懂,但並不影響我利用考試上的一些技巧考出個滿意的結果。所以我一直覺得在校期間成績好的人不叫學習能力強,應該叫會考試。到了社會上,沒有老師,只有老闆;沒有課本,只有現實。能答好生活給你出的一道道應用題的人,才叫會學習。這種時候往往無章可循,很多需要無師自通,這才是真的考驗學習能力。

所以說,學習能力這東西和成績的關係其實真的不是很大。
一個人走上社會,和他學習成績是否優異確實沒有十分緊密的聯繫。

與學習能力,卻有非常大的關係。

知識能改變命運,但社會平均水平上來了,改變命運需要的知識水平自然也上來了。抗戰時的栗裕只是小學三年級肄業已經是我軍高級知識分子,現在誰敢僅小學畢業就覺得自己很牛逼?把知識和命運的關係想像成遊戲中經驗和等級的關係吧,不是知識不能改變命運了,只是現在等級太高了需要多得多的經驗了。

基礎知識是拿來學習更高深的東西的,更高深的東西往往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數學,對一個小販來說解決個「黃瓜2塊錢1斤你買5斤要付多少錢」之類的問題,會個加減乘除就差不多夠用了,買彩票概率論會不會也無所謂;但對於分析經濟走向,動不動和幾百幾千萬數據打交道的經濟學家來說高等數學是必修課之一。動輒千萬上下是不是比賺個幾毛幾分有意思?但學不會基礎的東西,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人家都沒法帶你玩。但更常見的情形是,單位要評職稱,需要外語等級證明,這時候你才會發現像英語這樣生活中幾乎用不上的學科會決定你將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信息泛濫的時代,學會如何找到你要的信息,就是一種學習能力;而被找到的信息,就是你去主動接受的知識。為什麼接受知識?因為你需要它。我跟你說,最近幾期的彩票有一種規律,這個規律就是你要找的信息,也就是你想要接受的知識……你確定你不想接受這個知識么?

學習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深?如果單純問學習成績的影響,可以說若考得再好一點,我的生活將完全不同。我建議你就此再開個問題,比如「上沒上過大學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深」之類的,我相信會有比我的生活更深刻的故事。如果是在問學習能力的影響,沒有學習能力,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被歷史所淘汰,就像恐龍、地心說、底片相機一樣。

而且我很好奇地問一句,人生的意義,不正在於探索和奉獻?

不學習的人生,真的有意思么?

------------------------------------------------------------補充--------------------------------------------------------------------------

往往我們覺得學習無用,都是處於第二種狀態,只有堅持下去,才有拔雲見日的一天。

共勉~


現在還在質疑知識和命運二者之間關係的朋友,是典型的沒有搞清楚二者真正概念的人。

當我們談「知識」的時候,我們說的不僅僅是應付考試的那些知識,那些你以為工作中沒用的秦皇漢武和奇變偶不變,而是指一個人的視野、閱歷、思維方式和豐富的精神世界,而所謂的工作後大部分沒用的教材知識只是真正的「知識」的一個子集;

同樣,當我們談論「命運」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是在說身份地位的更迭和財富的累聚,而更多的是談論個人主觀的幸福感受、內心世界和外在環境的和諧共處,以及個人慾望和自身能力的平衡。

我朝的教育體制歷來處於輿論口誅筆伐的漩渦中心,而媒體總喜歡跪舔和鼓吹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有多甜。誠然,西方國家學術和技術教育的分流或許更為涇渭分明、也更為倚仗效益直接的精英教育模式,但是作為應試教育的受益者,不得不承認我國的教育模式雖然有時效率不高,但是也幾乎疏而不漏地篩選出了它要的人才。

現在就來說,「知識」究竟怎樣改變了「命運」。

我眾所周知的基友燃燒人 @Burning man ,本科上的一所地方普通學校,讀研的時候去了帝都一所低調的精英小學校,兩所學校的氛圍使他經常痛心疾首地在我面前說他在學校的感受:

本科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注意,只是大部分)都無所事事,整天要麼泡在宿舍看綜藝或者玩遊戲,或者就是一天到晚泡在暗無天日的自習室學習,平時聊天,大多數都是沒有營養的糟粕,談不上互相的啟發和促進。他覺得自己成長得很慢。

到了研究生階段,他覺得自己不僅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還他么開了無數扇窗。學校雖然小,人不多,但還就是卧虎藏龍:

有學富五車,曲高和寡的學術帝,本科階段就發了好多核心期刊論文,甚至出了學術專著,一言不合就在世界級的學術論壇上和大師辯論。該人類平時留著一頭烏黑捲曲的長髮,走路隨時叼根煙,看人的時候眼神迷離,不知是蔑視還是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有玩滑板,玩單板滑雪的姑娘,玩跆拳道拿到跆拳道黑帶,跳街舞參加中韓青年街舞比賽拿獎,校園運動會長短跑打破校記錄,玩吉他尤克里里還順帶給別人上付費課程,甚至給世界滑雪錦標賽做同傳;

研會主席,平時喜歡畫畫和攝影,拍攝的微電影在優酷點擊量破萬,與他一起拍攝的朋友被北京電影學院錄取,最近剛不眠不休40小時徒步穿越沙漠,而且是團隊第一人的身份。他的下一步計劃是攀登雪山,對了他是因為成績優異保送的研究生;

有跟賈樟柯,劉燁做同傳,保送某國家部委,隔三差五慕名被請去做翻譯因而經常在朋友圈周遊全國的小哥;

也有輕鬆去哥大交換,策劃建立女權組織得到聯合國授獎,經常在某知名教育機構開直播吹牛逼的女魔頭;

當然也有微博粉絲過萬,在網上宣傳人生歪理,調戲女粉樂此不疲的新東方明星教師;

而燃燒人自己也借雞生蛋地開了個公眾號,一一採訪了這些大牛,挖掘這些牛人背後的故事。這個被他付出了諸多心血,因而風生水起的公眾號,最後被第三方機構評估的影響力在帝都同類賬號里排位第三,僅次於清北,而這個比較其實有些仗勢欺人,清北都是人口好幾萬的大學校,他所在的學校總人數加起來不到一千。人數往往和影響力掛鉤,如此成績,幾可媲比蚍蜉撼樹。

如此事例,不一而足。

所以,你發現兩類人的差別了嗎?

看綜藝、玩遊戲、學習都是稀鬆平常的事,不應苛責,因為優秀的學生也干這些。

那麼,二者之間的差別究竟是什麼?

是一般學生總在昏天黑地地打遊戲,看劇,而優秀的學生只是偶爾才娛樂下?

不是。

是一般學生除了玩遊戲看劇,而優秀學生除了玩遊戲看劇成績還好?

也不是。

真正的差別是大家手裡都是10分的題,一般的學生只拿個5分或者6分就志得意滿,而優秀的學生卻要拿到不可能的100分,甚至是多個領域的100分。

一個普通的同學,我們拉出來談的時候,你努力搜刮他的優點,會發現他勤奮,善良,踏實,成績不錯,愛好廣泛。還有呢?

好像也就僅此而已了。在他身上,你找不到一個讓人擊節讚賞、情緒忽然高漲的事例,找不到一個讓人印象深刻讚不絕口的icon。

一個優秀的學生拉出來,他則不一樣。他一定在某個領域或者多個領域有著難以藏匿的鋒芒,並且非要打磨地刺眼、熱辣、乃至睥睨人倫,封王稱後。他不一定能做到,但是他在路上。

所以「知識」究竟怎樣改變了「命運」?

先從粗淺層面來說,知識自然指學業,我們來功利地看看那些看似枯燥無味,那些認為「數學只要掌握買菜的加減乘除」就可以高枕無憂的讀書無用論者,他們眼中的無用科目作用;以及憑藉努力的學習,考上了一所好大學,看看會給你帶來怎樣的收益;當然,還有和「命運」有何關係。

除了少部分天然地能在學術里發現樂趣的人,老實說,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學習本身很枯燥,而所謂「快樂學習」也是個偽命題。但是幸好,很多時候成績優異需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方法和汗水,這就使得大部分人都有資格參與這場遊戲。從結果推向條件,一個人成績不錯,那麼可能會有以下因素(可能具有某一個素質,也可能同時具有好幾個素質):聰明、記憶力強、努力上進、善於自控和規劃、善於自我調節、強於情緒管理、雄心勃勃有抱負、懂得堅持...總而言之,你會發現都是一些正面、積極的素質。

通過這些素質的幫助,這些人將打通了應試教育這一關最強boss:高考,進入了名校。

一個鼓吹讀書無用的人,他哪裡知道,名校錄取這些人,其實根本不是看他們的成績,而是獲得這個成績的素質。聰明、記憶力強、努力上進、善於自控和規劃...有誰可以否認,這些素質不是做成世間萬事的條件?你能想像賺錢發財的人都是傻子?成功的人都缺乏毅力和眼光?改變世界的人沒有雄心壯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所以,名校的學生,從來不是因為分數高、成績好而為人稱道,而是因為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素質,也正是因為那些隱形的素質,所以他們能在不同的領域裡出類拔萃,登頂鰲峰。成績好只是他做成的事情的其中之一而已。

所以你看,有時候「知識」所帶給你的不僅是一個平台那麼簡單,名校之所以被稱為名校,從來不僅僅因為分數高,是因為那些優異的學生。他們用自己的優秀提升了學校的水準和檔次,而學校將他們聚集在一起,讓優秀的思想彼此交流碰撞,滋生新的火花,醞釀出撼動世界的宏達想法,勝友如雲,風雲際會。

如果這些人不能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不能去改變世界,那麼誰能去改變?

簡而言之,課本的知識通過應試教育的遊戲規則讓他們成為贏家,在贏傢俱樂部里贏家們彼此潛移默化,錘鍊打磨,他們的視野不斷得到開闊,思維方式得到優化,精神世界更為充實,個體價值更清晰飽滿。這些都是他們所學到的廣義的「知識」,都是獲得的與世界對決的技能和武器。

本身通過應試教育的門檻已經具備了不俗的實力,然後在優秀的圈子裡得到滋養和加成,鮮花著錦,如虎添翼。

而廣義的「知識」使他們找到內心與外在的平衡,使他們處事遊刃有餘而不失方寸,使他們學會了探尋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漸漸摸索出做事的方法論,這一切都使他們做事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當然,也可類比為世俗的成功。

所以,「知識」是否改變「命運」,你心中應該有了答案。


每當想到知識改變命運和個人奮鬥之類的話題,我就想到我的一個師姐,是我們高中畢業的,後來我的一個物理老師去世,才認識她。

她上高中時,各方面不出色,雖然是重點高中,並不受老師待見,因為我的那個物理老師是個很老派的男人,最討厭男女同學早戀,而當時懷疑她暗戀另一個男同學導致學習不好。

高中時家裡有很多變故,好象是親人去世,加上老師對她態度不好,導致學習成績不好,高考只從重點高中考到了護士學校,畢業後當了幾年護士,實在受不了了,不甘心一輩子這麼下去。

然後毅然決然自己去了日本,讀自己喜歡的本科,碩士,博士,現在夏威夷定居,經常看到她發的在海邊曬太陽的照片。

人生反正只有一次,為什麼不活的光芒四射些呢?為什麼不活的大膽些呢?


簡單說就是毫無聯繫,現在你的,無法左右昨天的命運;

學習知識是垂直作用於命運的力,不對命運起任何作用;

命運之所以叫命運,就是因為他的定義是"不可控因素",無法改變。

按經濟學術語來說,命運是典型的外生變數,是預先給定的,學習知識或其他的東西是內生變數。外生變數決定函數的形狀,不受內生變數的影響,你所要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在這條函數曲線上走得更高,走得更遠,而不是幻想改變曲線形狀。

當然,不可控因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命運是給定的只是一種假設,從宏觀的角度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只不過改變的不是昨天你的命運,而是未來你孩子的命運。

至於題目里的子問題"信息爆炸時代是否還需要學習知識",這個問題我也有過,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分清知識和信息的區別,信息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能主動用的,簡單說就是這樣。


不要整那麼複雜。改變命運的東西很多,知識只是其中一個可能。如果其他的可能你都沒有,那麼,多點知識就多點機會。


春楠從30歲起重新認真讀書,1年讀100本,已經堅持3年。

時間久了,讀書成了一種習慣和愛好。

我喜歡讀,天天讀,也享受著隨時受前人智慧啟發的快感。

一、2015年已讀書籍和收穫

今年重心不在讀書,只設置了50本總量的目標,已經讀完的19本有:

319《四時繪》

318《錢是靠"藏"出來的》

317《內因決定外貌》

316《中國式心理操作術》

315《十四堂人生創意課3》

314《小錢變大錢 找到自己的錢眼》

313《第一財經周刊》

312《有錢人為何用長錢包》

311《投資理財細節全書》

310《創業邦》

309《130萬人的美容智慧錦囊》

308《十四堂人生創意課2》

307《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306《我們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305《徒步中國》

304《引爆點》

303《理想豐滿》

302《暖財安生》

301《印度走著瞧》

今年的書目,其實透露著實用二字。理財、旅行、健康,都和今年核心目標牢牢掛鉤,自然讀起來是有動力的。

二、知識是否改變命運

有人一定會問,你讀完了呢,有什麼不一樣嗎,其實等於在問:知識一定改變命運嗎?

2年前我成為講師,陸續接觸學員1000人,每次課堂上都會特意提問:現場每年讀書10本以上的人請舉手,當然能做到的人不足5%。

現況是,大部分中國成年人,出了校門,早就把書扔到腦後。我們要工作、理財、相親、結婚、生子、育子、養老等等,要做的事兒一堆。這個時候再讀書能為我們帶來什麼,萬一投入時間,還沒產出,不是浪費功夫嗎?

想說個我永遠忘不了的場景,親戚是做生意的,有些做生意的和富二代朋友。幾年前我參加他們一次聚會(他們都不用上班,有大把時間聚會,生意機會也大多從聊天中促成。)親戚向大家介紹我時說:袁春楠是我們家受教育水平最高的。(言下之意我是個大學生,而其他人都沒怎麼浪費時間在考學上,我和他們格格不入)

當時現場的人打量著我,沉默了半分鐘,感覺有幾天那麼長,聚會中也沒人和我說話。我瞬間領會了是什麼意思,在一身行頭是我幾年收入的人面前,僅憑你是大學生是無法證明知識能改變命運的。

當時的尷尬,如刺在心。如今再回憶,覺得這應該是件好事。讓我學會了,不是說遠離那個資源比你豐富N倍的圈子就沒事了,我們努力也不是為了在某些人面前證明什麼。

而是應該尋找各種方法能讓你在口袋、腦袋和心理同時強大起來,並受到應有的尊重。

有時難堪是個好的開始,讓你迫不及待去改變,強大自我。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同樣情景還會再現。

重新拿起書,就是種成本最低,成長值最快的方法。

三、下半年準備讀什麼書?

我不文青、也不清高,依然選擇用實用的方法讀實用的書。

主要篩選家庭財富、專業能力、健康養顏類書籍重點學習。

知識是否改變了我的命運,看看這些年我每個月、每年的總結,就會略知一二。

是的,我被大大改變了,而且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關注公眾微信輕裝前行,和春楠一起學整理


就字面而言,學習知識是一個動作,而改變命運是一個結果,且兩者不具有特別大的必然聯繫,也就是說學習知識不是一定導致命運改變。

其實知識是死的,重要的是否會學會用,會學是指能夠別一般人理解更多的深層含義,會用是指能夠讓知識幫助自己的生活、工作。只有會學會用知識才有改變自己命運的基礎條件。

所謂時也運也命也,很多事不是有能力就能改變命運,但是沒能力就靠著天上掉餡餅,這種成功的幾率也是太小了,所以,學習對改變命運還是有幫助的,也就解釋了為何好多家長說「高考還是對教育的公平起到一些作用的」


我有一個高學歷的親密朋友圈,這個圈裡有一個耶魯博士,一個清華和普渡的雙料碩士,兩個交大博士,一個交大碩士,還有我,本科。

我們是高中同學,當年關係很好,現在也很鐵。天南海北,所以生活的交集不多,屬於相望於江湖的摯友。

在這個群里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

我在一個國企半死不活混日子,交大的碩士在搜狗工資是我的3倍,倆交大的博士分別在廈門大學和長安大學讀博士後當老師,普渡的哥們在矽谷,耶魯的大牛已經躋身於全人類最頂尖的科學家了,在普林斯頓教書……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你可以說我世俗,可以說功名利祿都是身外物,但是我渾身上下無法找到任何一點比其他幾個人牛逼的地方,讓我不得不去反思。

去年年底某一天下午,我在糾結我的獎金會發三萬五還是三萬八的時候,看了眼微信朋友圈,結果發現國外的倆哥們帶著女朋友正在北極看極光!

那一瞬間才清楚的感覺到自己的悔恨,為什麼當年不好好學習!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真理。


感覺題主是高中或者大學生吧。

我覺得題主應該少看知乎多讀書。

知識不僅僅指你考試學到的那點東西,你平時看的雜書,打的籃球,甚至玩過的英雄聯盟,這些都是你的知識。

所以,只存在低學歷也可能成功的情況,不存在沒知識也能成功的可能。

知乎上一群社會都沒接觸的年輕人,會和你大談特談階級固化。

知乎上一群留洋連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和你大談特談天花板。

知乎上一群書都沒讀過幾本的小屁孩,和你大談特談讀書沒用。

知乎有句話叫何不食肉糜,我現在很討厭這句話。

一個人介紹自己的經驗的時候,總有人說他何不食肉糜,可是,馬雲給你介紹人生經驗的時候,也要考慮到你其實是個連高中都沒讀過的人嗎?

馬雲不會考慮,沒人會幫你考慮,只有你自己能考慮。

我都知道寫完這個答案,評論里反對我的人都會說點啥,為啥?因為他們腦子裡就那麼幾個觀點,車軲轆一樣反覆的說啊。

我寫過一次個人經歷,已經被罵的很慘,不會再寫了。

但是我可以拍著胸膛告訴你,知識改變命運。

別特么相信階級固化,別特么相信讀書沒用。

一群連所在城市區長都沒見過的小屁民,天天幻想自己被他媽固化了,被天花板了 這是妄想症 這是病,得治。

然而你和他們不一樣,你要知道,你現在離天花板還差太遠,你不能被根本接觸不到的恐懼打敗。

你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等到真的碰到天花板的時間,再來想知識有沒有用吧。


你把在學校裡面學習知識,和真正學習知識的概念搞混了。

在學校裡面的學習其實是一種工作,你學習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學習有什麼用。只是為了家人和社會的期望去學習,或者就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這樣的學習知識,效率是低下的。更多是學過就忘。

真正的學習知識,是你知道為了什麼而學習,你學好之後不會知識忘記了,那樣才是真的學習。

所以你的問題是,在學校裡面學習知識和改變命運有什麼關係?

1. 先回答學校裡面學知識會不會改變命運?

會。

首先你不會成為一個文盲。學知識其實也是一種你有我也一定要有的一種競爭資源。如果人人都是文盲,你有一些知識,你就是受到尊重的秀才。但是當人人都不是文盲的時候,你不是文盲了,你也才開始平行起步。所以要和別人有個一樣的起跑線,知識要在學校里學習過,不然的話,作為一個文盲,還是會吃很多苦的。

第二,會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就算大學畢業,只要不碰數學,高級數學知識就會忘記光,但是基礎的數學法則還是會的。這樣至少你在和他人交易的時候,不會因為算錯錢而吃虧。

第三,學一些常識,這樣不會被社會中一些簡單的騙術而受騙。

第四,在公司都需要有大學文憑的時候,你有個大學文憑至少找工作容易,不會餓死。

2. 真正學知識會不會改變命運?

就是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去學,為什麼學。而這樣的學習動力是非常大了。

當你知道為了學習知識了,就是說明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獲取這個東西的過程中需要一些東西,其中包括了知識,而這個是你獲取自己想要東西的基礎,這樣你去學習知識了,那麼就離自己想要的東西跟進一步了,如果不去學習知識,那麼擁有都不能擁有。

然而,學習知識,往往是獲取成功的開始。無論你的目標如何,沒有相應的知識,你又如何開始你的成功之旅

比如說你想賺錢,你就必須先學投資理財的知識。如果你想馳騁疆域,你就需要學習如何做一名將軍戰士的知識;如果你要尋求科學真理,就要學習科學知識。學習了相關知識可能達不到你想要的,但是如果不學習那就永遠別想也達不到了。

所以說,要改變現狀,要達到自己想像中的自己,就必須先去學習一切能達到自己目的的知識,然後開始行動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所以說,學習知識是改變命運的必經之路


學習知識和改變命運之間有聯繫,但並不是直接性的強因果關係。只有學好知識(學習知識並不代表就能學好知識)、並且能用好知識,方可對改變命運產生影響。

請注意,從「學習知識」進化到學好知識」、「用好知識」也僅是有了改變命運的可能,而非必然命運的改變還受到環境、運氣和機會的影響。

例如,同樣兩個人都學好了大海航行的知識,並且都有了10年的成功應用該知識航海的經驗。在某次碰到超級颶風、船被打沉、在求生艇上等待救援時,雖然兩人都可以藉助豐富的航海知識和經驗最大可能地延長生存時間到10天,但一個人等了3天就有船經過,一個人等了15天都沒船經過。這就是知識並不能必然改變命運的簡單舉例。

不過,盡量「學好知識」、「用好知識」肯定比不學無術更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否則就像上例你遇到海難,即使1天就有船經過,但是你的知識只足以支撐你生存12小時,那即使機會來了也是白搭。


知識不能直接地改變命運,但是能拓寬你生命的維度,也就是時間的維度。因為生活的本質並不只是那些表面的物質的東西所代表的意義,更多指向於創造各種豐富的感受,包括對時間的感受,時間的長度固然重要,也請關注時間的寬度(質量)。

搬一段最近寫的小說內容過來,算是回答題主的問題:

我相信艱苦的思考和敏銳的直覺能夠帶來預測未來的可能性,某種意義上,我只相信我自己的觀察而不想被其他人干擾,這一觀點在我做貝葉斯推斷的應用題時就冒出來。

貝葉斯定理描述的是,人如何通過新的證據改變自己之前的觀點(=「先驗概率」)。而貝葉斯推斷則通過結果求原因的概率,也就是你先給出一個」先驗概率」,然後再加入實驗結果(新的證據),檢查這個實驗結果(新的證據)是加強了還是削弱了」先驗概率」,由此得到一個更加接近事實的」後驗概率」。

說起來神奇,但其實你的大腦每天都在實踐著這件事情。

舉個例子,你在走路的時候,大腦有個區域會有反映;但如果你想像你在走路,大腦的這個區域同樣也會有反應。那你到底如何辨別你到底是在做夢還是在真實地走路呢?如果你真實地在走路,運動神經會把肌肉運動的信息傳遞給大腦,使大腦的"預測"得到驗證,於是你知道了,自己真的在走路。

知識能夠給人類的,就是這種慰藉。

說到底,知識,對人類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知道杏仁核和海馬與記憶息息相關這樣的事實,是否會對生活產生有益的影響?還是能夠給人瞬間掌握了真理的自我陶醉的錯覺罷了?

我們要求知,是因為我們想理解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吧。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對生活的每個方面都感興趣,但是總會有一些方面讓我們好奇,想要去理解它們是怎樣產生的。

也許,汲取的新知識能夠讓我更好地了解世界,建立更強的預測能力,並且減少自我的焦慮感。

對我來說,把數學知識、物理世界、甚至自己的情感體驗放在一起,找到某種連貫性,會讓人有種樂在其中的感覺。我是說,你對這個世界不好奇嗎?掌握一種原理,通過推導就能夠猜測在數萬里之外的事情發生的原由,不是很有意思么?

因為知識對我有用,於是我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這種語境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而僅僅局限於時下的生活,難免會喪失生命的整個緯度,即時間的維度。因為我不可能大幅度地改變我有生之年的長度(主要由基因決定),所以我要通過拓寬我生命中每個時間點的寬度來"擴大"我存在的面積。沒有持續不斷地探索,我會感到生活枯燥,沉悶不堪。

PS:但是等我進入社會後,發現這並不是大部分人感興趣的東西。也許比起「學習理解大腦是如何運作的」來說,一張升到金星級的星巴克星享卡反而更加讓人激動也不一定。


小時候家庭很差,於是我就想,怎樣才能變改變命運呢?

然後我就開始觀察生活中的人。我發現,成功人士中有出身好的,也有出身不好的;有相貌好的,也有相貌不好的;有學歷高的,也有學歷不高的;有以上三個條件都好的,也有三個條件都不好的。

出身、相貌和學歷這三個條件,其中任何一個條件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強烈的影響。然而這三個條件都不好的情況下,依然不能阻止一個人改變命運。

得出這個結論後我很震驚,同時我也產生了更大的好奇,究竟是什麼因素能夠使一個人最終突破出身、相貌和學歷的巨大束縛,改變了命運呢?

父母、老師、同學、朋友,以及課本都給不了我答案,我只能自己尋找。

就在這個時候,我想起了一句話,學而不思則岡,思而不學則殆。

一個沒有學習能力的人,是不會豐富自己的;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人,也不會提升自己的。

所以我認為,知識和命運並沒有直接關係,只有間接關係;將知識和命運連接在一起的,只有你的學習和思考能力。

學習和思考能力,是人類遙遙領先於其他物種的強大能力;也是判斷一個人優秀和平庸的分界線。

學習和思考能力,也是對人免費和公平的。既使你出身不高、相貌一般、學歷一般,你也可以擁有它們,並能夠運用它們改變命運。


我來歪個樓吧:)

一人去算命,算命先生摸骨相面掐算八字後,說,你二十歲戀愛,二十五歲結婚,三十歲生子,一生富貴平安家庭幸福晚年無憂。此人先驚後怒,道:我今年三十五歲,博士,光棍,木有戀愛。先生聞言,略微沉思後說:「年輕人,知識改變命運啊。」


有了學識會讓我們減少對未來的不可知。

有了學識會讓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果斷地做出最優選擇。

小事如你買百歲山礦泉水還是買哇哈哈純凈水

有相關知識的人會只選擇純凈水,日積月累能省不少錢

大事如買房如果有選擇應該分期買還是全款買

有相關知識的人會盡量全款買,也堅決不買彩票等東西

技能是單方面的技能,別的方面的知識多多少少都要學,才能讓我們在多個方面的選擇中都能果敢、盡量最優化。


知識就像內褲 看不見 但很重要


看了這麼多答案,我想說的是:知識一定會改變你的生活質量。

其實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都是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在你知識層次不夠開闊的時候,可能會混混沌沌的過,而有了知識之後,其實距離本質更加的接近。

你看世界的眼光更大更廣也更深更遠,你對人生的感受也會由此而繽紛多樣。

對於活著的感受而言,很多清貧的學者,幸福感要強於愚笨瑣碎的暴發戶。

而且這世上金錢機遇這些資源,都是跟著更高的人走的。哪怕沒有那些物質的成功吧,改變的精神境界,難道不是改變了人生嗎。


在這裡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我一直在某APP上面找打掃屋子的阿姨,碰到一個幹活特別利索的阿姨,後來就一直預約這個阿姨給我打掃房間。一來二去我們就熟悉了,後來聊了聊天,才知道這個阿姨老家是山東一個農村的,家裡種地,物質生活不太好,家裡三個小孩,大女兒和兩個兒子,就是這樣的一個農民家庭,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老大和老二都考上魔都的一所重點大學,本科畢業後兩人雙雙拿著全額獎學金到美國讀研究生,畢業之後姐弟倆個人都被500強公司錄取,留在了美國,工作幾年,自己在美國買了房,大女兒有了男朋友,是早期移民美國的台灣人,對她女兒特別好,長得高大帥氣(我看過阿姨手機的照片,確實不錯,哈哈哈),對人彬彬有禮,兩人馬上就結婚了。然後這個阿姨跟我講,當時她有個親戚的女兒跟她女兒學習一樣好(阿姨女兒初中是1000個人考第一(絕對學霸啊),她親戚女兒考40(也不錯)),考上了重點高中,阿姨跟別人借錢讓自己女兒上高中,這個親戚的女兒就沒有這麼幸運,家裡不讓繼續讀,說是女孩不用讀書,就輟學讓她出去打工了,當時一個月賺800塊,現在一個月打工大概2000左右,嫁個莊稼漢,繼續留在村裡,家裡人覺得還挺好的。我不知道這個阿姨親戚的女兒要是當時繼續讀大學,她的命運會不會不一樣,但是我知道的是阿姨當時沒有供她女兒讀書的話,她女兒現在的命運肯定是不一樣的。我還問這個阿姨為什麼家裡情況現在好轉了還要出來做保潔呢?這個阿姨說:我是個閑不住的人,讓我啥也不幹太難受了,咱們人活著就要幹活,我在老家的時候也做保潔,都做了20多年了,在哪都是保潔優秀阿姨,我們農村人沒啥大的文化,就是人實在,幹活不會投機取巧。我當時聽了特別感動,一個農村阿姨的覺悟甚至比一些牛叉裝逼的專家叫獸高多了。阿姨還說要是生孩子不好好教育他就不要生,既然生了,就好好養他,好好讓他受教育,真是讓我大受教育。阿姨現在在帝都跟小兒子一起住,小兒子讀書沒有哥哥姐姐好,不過會做生意,生意做的風生水起,一家在一塊其樂融融。所以一直說讀書沒有什麼卵用的人要不就是根本沒有努力過的人,要不就是對於生活沒有什麼信心或者沒有目標的人,否則在目前的形勢和社會的發展現狀來說,讀書的益處肯定大於不好的方面,讀書還是讓一些人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有效途徑,希望我這個回答可以激勵到還在讀書與不讀書之間彷徨的人們!


推薦閱讀:

如何製作個人資料庫?
如何在家學習?
如何高效率讀書?
大學裡每門課程最精華的部分是什麼?
股市如何進行超短線操作的學習?

TAG:學習 | 教育 | 知識管理 | 職業規劃 | 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