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為什麼被刺殺?

如題。


真相只有一個?刺殺肯尼迪的背後是蘇聯還是CIA?

10月26日,在美國前總統肯尼迪被刺殺近54年後,該案的最後一批保密資料如期解密,此次解密的文件共約2895份,但總統特朗普在CIA和FBI以國家安全為名的遊說下,推遲解密了這批文件中的一部分。這些文件將在未來6個月被重新審閱再決定是否發布或以不完整版的形式發布。

來源:視覺中國

特朗普在聲明中稱,「我今天下令,終於要揭開這一層謎紗。但與此同時行政部門和一些機構向我提出,由於國家安全,法律和外交的原因,一些信息應該繼續保密。今天,我沒有選擇,只好接受這些保密請求,以免對我們國家安全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他也命令FBI和CIA在接下來180天內審查剩下的秘密文件,並在2018年4月26日制定新的公布日期。

特朗普對肯尼迪刺殺案的興趣頗為濃厚。就在公布前一天特朗普還發推:「大家期盼已久的肯尼迪檔案明天就要解密了!真有意思!」也不知是否是巧合,特朗普是在空軍一號上發的這條推文,此時他正要前往達拉斯為自己的連任競選籌款。肯尼迪就是在達拉斯被刺殺的。而特朗普的長期幕僚Roger J. Stone Jr.還曾寫過一本書,稱約翰遜總統是刺殺案的幕後黑手。

肯尼迪遇刺後繼任美國總統的林登·約翰遜

陰謀論的溫床

1963年11月22日,同樣也在達拉斯為連任造勢的肯尼迪,在乘坐敞篷林肯轎車行駛至德利廣場時遇刺,肯尼迪喉部、頭部中彈。被緊急送醫的肯尼迪在到達醫院30分鐘後途被宣布死亡 ,時年46歲。

數小時後達拉斯警方很快逮捕了一名嫌疑人: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的李·奧斯瓦爾德。警方還繳獲了有其指紋的狙擊步槍,步槍彈道符合警方在犯罪現場找到的三枚彈殼上的痕迹。調查還發現此人曾在蘇聯呆了兩年多(別忘了這可是冷戰的高潮,一年前美蘇還因古巴導彈危機,瀕臨核戰邊緣)。

兇手 李·奧斯瓦爾德

然而沒等美國大眾消化這些消息,奧斯瓦爾德就在警方移送監獄的過程中,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人用槍打死了。此人是達拉斯的一名夜店老闆——傑克·魯比,自稱殺人是因為不忍心「肯尼迪夫人還要回來經歷庭審的窘迫」。此人三年後因患肺炎在服刑中病逝。

這也太弔詭了對不對?各種版本的陰謀論應運而生,男女老少抓著些許的線索做各種推理演繹:有懷疑刺殺是古巴和蘇聯指使的;有懷疑是謀反篡位的約翰遜副總統指使的;有懷疑是因為入侵古巴失敗而對肯尼迪懷恨在心的CIA指使的;還有懷疑是美國黑幫指使的,畢竟他們記恨肯尼迪弟弟在司法部的打黑風暴;還有將矛頭指向肯尼迪妻子傑奎琳的,說她平常都很少隨丈夫出訪,為什麼偏偏那天她要跟著飛去達拉斯?

肯尼迪遺孀傑奎琳 在肯尼迪葬禮現場

蓋洛普的民調顯示,從1976年調查重啟到2000年前後,超過70%的美國民眾都柯南般地堅持認為事情沒那麼簡單,奧斯瓦爾德的背後肯定還有更大的陰謀和真兇。

1976年,國會又組織了新的調查委員會,該歷時兩年的調查更關注了一些陰謀論,最後結論仍稱奧斯瓦爾德的確是獨自行動,這背後也沒有古巴、蘇聯、CIA或者其他組織的陰謀(不過該調查稱「很有可能」有第二名槍手開了槍但未擊中目標,但1988年司法部通過分析事發現場的錄音帶,推翻了這一結論)。

此後,很多陰謀論也被更科學的鑒定方式給否定了,這包括:

1. 擊中肯尼迪的第一槍和擊中州長的是不是同一顆子彈,如果不是是不是有別的槍手?(彈道和傷口顯示是同一枚子彈)

2. 為什麼肯尼迪後腦中槍,錄像上看起來他是前額裂開,而非後腦裂開?(因為子彈進入口只造成了骨裂,出口才造成顱骨破碎;肯尼迪大腦x光片顯示大腦收縮的方向也顯示,子彈是從後腦進入)

3. 為什麼肯尼迪後腦中槍,錄像顯示他是向後倒的?(子彈入腦造成刺激神經,全身肌肉收縮,而後背肌肉比身前的肌肉強壯,收縮造成身體後倒)

4. 是否如很多現場的人所聽見的,有第二名槍手從草坪的柵欄後面開槍?(沒有,如果是從柵欄處開槍,必須是肯尼迪前額中彈,但前述證據否定了這一點)

5. 為什麼很多人聽到了不止三聲槍響?(在德利廣場的試驗顯示,這很可能是回聲)

但陰謀論的問題就在於,你很難徹底殺死一個陰謀論,更何況由於CIA和FBI的要求,調查的一些結論和資料沒有公開。

情報部門令人遐想的遮掩

這些保密材料之所以能在今天公開,都是因為一部電影。解密的決定是美國國會在1992年作出的。美國老百姓關於此案的各種陰謀論的猜測和推理在1992年達到頂峰,這都因為他們看了這部電影:奧利佛·斯通導演的《刺殺肯尼迪》。在電影里,濃眉大眼的檢察官沿著蛛絲馬跡,頂住重重壓力,推翻了關於此案的結論,揭開了一個驚天陰謀。

電影《刺殺肯尼迪》海報

但電影只是電影,專家們批評稱,劇本過於依賴一些編造的猜想和情節,脫離案件事實。

在這麼精彩的電影面前(兩項奧斯卡獎和六項奧斯卡提名),誰會聽專家的呢?由《刺殺肯尼迪》發酵的公眾輿論使得美國國會在1992年決定,所有保密文件在25年內,也就是2017年10月26日之前,向公眾開放。

關於這起案件調查的全部材料約有500萬頁之多,26日公開的材料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最後一批沒有全文公布的材料。在1998年已有約六萬份文件被全文公開,而今年7月此案的另3810份文件也被全文公開,這些材料在美國檔案館網站上可以公開查閱和檢索,其中大部分都是CIA和FBI關於此案相關的調查文書。

今年七月份解密的文件,雖然沒有太多「猛料」,但也說明了為什麼CIA和FBI那麼不希望這些材料公之於眾,畢竟這些文件包括了一些引人遐想內容:

1. 刺殺時,達拉斯的市長曾是CIA的線人。

2. 刺殺案一年後,一名蘇聯克格勃情報員叛逃美國,CIA秘密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在黑監獄審訊了他四年,因為時任CIA反間諜部門的頭頭堅信蘇聯與刺殺案有關,而這名克格勃的所謂「叛逃」和供詞是被蘇聯派來轉移視線的。但審訊沒能坐實這一結論。

3. 一名CIA官員曾質疑關於肯尼迪刺殺是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的調查結論。這就帶出來的問題,那CIA到底知道什麼內情?長期跟蹤研究此事的前《紐約時報》記者Philip Shenon和弗吉尼亞大學教授Larry Sabato在讀完文件後認定CIA當時阻礙了刺殺案的調查,而且略過了古巴涉案的可能性。

4. 奧斯瓦爾德1959年前往蘇聯,但CIA沒有按慣例立刻建立關於他的監視檔案,而是推遲了一年。CIA官員在調查當時沒有和調查官員提到此事,而在1978年的調查發現這一點時,CIA官員在作證中也說自己「無法解釋」為什麼會那麼久都沒有建立檔案。

5. 一位長期關注此案的研究者還稱七月發布的材料中,有一些本該發布的CIA關於奧斯瓦爾德的文件莫名遺失。

多位長期關注和研究此案的專家都表示,新材料很難有什麼讓人太震驚的內容,不過很多跡象也的確顯示CIA很早就有監視奧斯瓦爾德,並非像其在調查時所說的那樣,好像此人是一下子冒出來似的。

「奧斯瓦爾德是否是CIA的特工……」

那麼問題就是,即使奧斯瓦爾德不是受蘇聯或古巴指使,那麼CIA是不是也要對此事負責?畢竟他是在CIA的監視下刺殺了美國總統。此外,弗吉尼亞大學教授Larry Sabato在接CBS採訪時表示,CIA的顧慮可能也是不希望發布一些涉及到其線人及其CIA工作方式的信息。

而最新發布的材料,可能為奧斯瓦爾德與情報部門的關係疑點提供註腳。

比如,奧斯瓦爾德在刺殺前的六天墨西哥城之行的細節被披露。CIA曾在墨西哥城截獲一通電話,發現奧斯瓦爾德在1963年10月1日曾用蹩腳的俄語與蘇聯使館的警衛員通話,向他通報了自己的姓名並宣稱自己在9月28日曾在大使館與蘇聯領事瓦列里·弗拉基米若維奇·科斯季科夫交談過。

CIA關於奧斯瓦爾德墨西哥之行備忘錄

他在電話中詢問「那封發到華盛頓的電報有什麼新消息」,警衛員回復說已經問了,但沒有得到新的回復。FBI認為奧斯瓦爾德前往蘇聯大使館是為了就美國護照或簽證問題尋求蘇聯協助。

CIA確認科斯季科夫的身份是一個克格勃官員,他參與的一個行動顯然受到了克格勃13支部(負責諜報破壞與暗殺)的支持。克格勃幹部一般不會在蘇聯大使館公然討論敏感的任務,但根據美方掌握的蘇聯軍事情報操作規則,對於非常重要的情報人員,克格勃幹部可以利用自己作為偽裝的公開身份進行聯絡。

此外,最新公開的文件包括了關於CIA謀劃暗殺共產主義領導人項目的冗長報告,以及涉及成千上萬美元秘密項目的數十頁收據和記賬簿。許多項目直接針對古巴,其他的還有多明尼加、剛果以及南越和北越。

另一邊,根據FBI新奧爾良分局的備忘錄,FBI的達拉斯分局在1963年10月(暗殺一個月前)曾試圖追蹤奧斯瓦爾德。一名探員寫道,之所以注意到奧斯瓦爾德是根據「古巴的消息來源」,並且將這個信息轉給了達拉斯當局。

FBI新奧爾良分局備忘錄

根據時任FBI局長埃德加·胡佛的備忘錄,FBI曾預先警告達拉斯警方注意一份對奧斯瓦爾德的死亡威脅,但警察沒能保護好他。 「昨天晚上,我們在達拉斯的辦公室接到一通電話,一個男人冷靜地說他是一個有組織地殺死奧斯瓦爾德的委員會成員。」

「在我們事先警告達拉斯警方的情況下奧斯瓦爾德還是在今天被殺,這是不可原諒的。我擔心會有很多搞民權的人大做文章,因為他(被殺時)被拷著而且沒武器。」胡佛說。胡佛是FBI第一任局長,並在這個位置上一坐就是近半個世紀,權勢遮天。有傳言肯尼迪想削弱FBI里胡佛的權力。

移除FBI前局長 埃德加·胡佛

胡佛開始擔心陰謀論的傳播。一方面,政府可能應該釋放一些信息,以說服公眾,讓他們相信奧斯瓦爾德是真兇。但另一方面,他也注意到這些信息可能影響到美國的外交。例如,情報部門曾截獲奧斯瓦爾德打給墨西哥城古巴大使館的電話,但那只是關於簽證問題的。他還曾寫信給華盛頓的蘇聯大使館,提到了他曾被FBI問訊。這些信息與暗殺並無直接關係,但如果放出又會有外交上的風險,所以建議不要發給總統委員會,而是放在司法部報告里。

事件至此,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兇究竟是誰呢?

公開材料披露了曾任CIA第6任局長的理查德·赫爾姆斯(Richard Helms)在1975年參與的一項談話。1952年赫爾姆斯成為CIA負責秘密行動的計劃處副處長,後又升為處長。經過一番有關越南的討論後,曾擔任沃倫委員會顧問的律師大衛·貝林(David Belin)開始轉向詢問CIA是否參與了刺殺肯尼迪的行動:

貝林問:「好的,現在,我調查的最後一個方面涉及到CIA在某種程度上陰謀參與暗殺前總統肯尼迪的指控。在沃倫委員會(註:約翰遜總統下令專辦肯尼迪案的總統委員會)存在期間,你是(秘密行動)計劃處的副處長,對嗎?」

赫爾姆斯回答:「是。」

移除赫爾姆斯對話文件

貝林接著問:「關於暗殺肯尼迪總統,是否有任何信息表明奧斯瓦爾德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名特工或CIA的特工……」

到這兒,文件戛然而止。

(徐一彤、鄢傳若斕對此文有貢獻)

世 界 說

黃 昱 帆

發自 美國 華盛頓特區

了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我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美利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聯邦政府,就是在這國會山! ——約翰·肯尼迪


就是得罪太多既得利益者被殺了。

川建國都不敢揭開的蓋子,說明蓋子下面的鬼太多了。

川建國說的,外交的原因---

我倒認為跟蘇聯沒多大關係,蘇聯墳頭都長草了,就算保密文件無可辯駁的證明這是赫禿指使克格勃乾的,也不過是在墳頭上再拉一泡屎而已,普京不會為死了的赫禿背書,沒什麼可顧忌的。

如果真有外交的原因,則美國的某個盟國參與其中的可能性更大。

達拉斯警察幹得真是好事,讓他們保護總統,總統被殺了,讓他們保護疑犯,疑犯也被殺了,神奇啊神奇。你要說幕後黑手有沒有受到協助,那我說了,有,就是達拉斯警察。

維基解密施壓之下,FBI對希拉里郵件門都開了個口子,然後碰到這事,FBI還是不敢開口,能說明什麼?說明當年的黑幕,比希拉里從國外金主收錢的事情要黑得多。

什麼樣的黑幕到現在還不能揭開?

外交的原因:有美國盟國參與,而且這盟國現在仍是美國盟國。


跑來同意一下上頭科技之光提出的答案:美國政府。

總統和身為司法部長的弟弟先後被人刺殺,這麼重大的事件,兇手莫名其妙的死亡和諸多明顯的疑點漏洞,竟然被掩蓋到今天,這不是一個獨立的人或團體能做到的。

搜集下資料不難發現,肯尼迪樹敵太多,得罪的人遍及黑道白道。

當初肯尼迪上台,恰好是電視普及的年代。肯尼迪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利用電視辯論戰勝了對此沒有充分準備的尼克松(這次失敗大概強烈刺激了尼克松,導致後來他訪華時,下飛機前還花了妝)

於是,萬眾矚目中,肯尼迪風光上台了。只不過這風光從一開始就潛藏著陰影。在這精心策劃的競選奇蹟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代價。一切曾經的助力,都有可能變成未來的陷阱。當初拉攏的人,國際新聞界的劇透,副總統約翰遜以及黑社會的人情債,筆筆都是要還的。

先說黑社會,沒錯,就是黑社會。肯尼迪家族和黑社會的淵源從他父親老肯尼迪就開始了。老肯尼迪善於鑽營,起家就是在紐約和芝加哥黑社會的幫助下發了財。他後來把這些錢轉化為政治資本,扶持自己的兩個兒子進入政界。然而,在肯尼迪競選期間,老肯尼迪和他的顧問,黑社會的頭面人物弗蘭克·卡斯特羅發生了矛盾。後者集合了很多黑幫組織,準備搞垮肯尼迪家族。老肯尼迪就向美國的黑幫老大,芝加哥黑社會集團的頭目莫尼求助。這個人能量非凡,他的組織和中情局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張召忠在節目上曾經八卦過:

簡而言之,黑幫老大發動了所有力量,向肯尼迪貢獻了11萬張選票,作為交換肯尼迪答應讓他當司法部長,上台後卻食言了(後來的司法部長正是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不僅如此,肯尼迪還要求FBI加緊打擊黑社會。

可想而知莫尼從此深恨肯尼迪。據說他在肯尼迪的度假別墅安裝了竊聽線路,搜集了他們家族群P淫亂的足夠證據,準備適時拿出來公之於眾。而肯尼迪的情婦同時也是他的情婦。個中有什麼樣的安排,著實耐人尋味。

當時的副總統約翰遜也對肯尼迪恨之入骨。看過尼克松寫的書就知道,尼克松十分鄙視肯尼迪的為人。據說他曾經對他的一個秘書說過,雖然我和約翰遜都想當總統,但區別是我沒殺人。

除了政治上的分歧,還有利益上的糾葛。肯尼迪代表北方財團,約翰遜代表南部。當時肯尼迪頒布的稅收改革政策觸及了石油壟斷集團的利益。那些老闆都對肯尼迪十分不滿。眾所周知肯尼迪是在達拉斯遇刺,他之所以去達拉斯,正是約翰遜和德克薩斯州州長強烈建議的結果(約翰遜也是德克薩斯人)。而在他抵達達拉斯前,當地的報紙就刊登了《歡迎光臨達拉斯,總統先生》的新聞,標題卻用大大的黑框框起來。刊登這則新聞的人是石油大王漢特的兒子。也許他那時就已經知道鱉進瓮了。更奇怪的是總統車隊在達拉斯的行車路線據說是剛才提到的德州州長康納利制定的。這本來不屬於他的職責範圍。而當時的安保計劃也做出了變更。警察數目減少,車隊順序調整,還嚴格限制了記者的活動範圍。

然後,聯邦調查局。當時FBI由胡佛領導,歷經了幾任總統,可謂老臣,」很多地位很高的政治家和總統都因為有隱私和把柄握在胡佛手中而讓他三分,只有肯尼迪不買賬。1961年,他任命其弟羅伯特·肯尼迪當司法部部長,第一次迫使聯邦調查局服從司法部的領導,限制了胡佛的權力。肯尼迪與胡佛勢如水火。」

中央情報局。那時,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和副局長比斯爾計劃入侵古巴,推翻卡斯特羅政權。之前種種暗殺手段均告失敗後,中情局建議肯尼迪批准他們的計劃:利用古巴流亡者在古巴南部海岸登陸,最後推翻卡斯特羅。

肯尼迪那會兒正春風得意,這種情緒助長了他的自大自負,想藉此在歷史上大書特書一筆,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同意了這個計劃。這就是所謂的豬灣入侵。事後被公認為非常愚蠢的決策。這鬧劇三天就結束了。不但適得其反地鞏固了卡斯特羅政權,還導致了後來的導彈危機。而肯尼迪竟然不吸取教訓,又像往常一樣得意起來,還說要把CIA砸的粉碎。於是灰頭土臉的CIA化沮喪為憤怒,把矛頭針對肯尼迪,認為被總統出賣了。

還有很多陰謀論,版本不一而足,雖然真相紛紛擾擾,但這側面說明,肯尼迪得罪的人太多了。用某本書上的話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名單在逐漸拉長,最後凝成了一顆罪惡的子彈,一下就打飛了他的半個腦殼。

固然遇刺是悲慘的,可這也暴露了肯尼迪身上主觀存在的問題。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剛愎自用讓他四處樹敵,最後不但把命送了,真相至今還在雲遮霧罩中。甚至多年後自己的兒子都難逃一劫。

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

肯尼迪熱愛電視,懂得利用它控制民意,「他在任期內舉行了62次電視記者招待會,」吸引了民眾的眼球,卻也在透支自己的政治生命。他深諳利用媒體包裝自己的道理,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完美的英雄,兒子,父親,丈夫。把傑奎琳吹成了世上最迷人的第一夫人(實際上她因為自己丈夫的花心傷心不已),這個泡沫吹到後來,肯尼迪本來就張揚的性格越是忘乎所以。光環下隱藏的危機,終究展現了出來。

追溯起來,或許這一切都與肯尼迪家族糟糕透頂的家教不無關係。男人個個拈花惹草自詡風流。據說他們父子兄弟的情婦至少有一百個以上,其中就包括後來死得蹊蹺的瑪麗蓮夢露。有些人或許對此不以為然,覺得作風問題不過是小節,卻不知道這種家教往往會導致性格上的妄自尊大、不計後果和目空一切——這在政治上可能會要命,在生活中,也導致不幸的發生。

於是,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從小去奶奶家都順手牽羊偷東西,不是吸毒就是亂性。最後還吸死一個。整個家族徹底沒落了。

最後八卦下夢露,肯尼迪情婦很多,夢露屬於高調的那個,給肯尼迪唱生日快樂,把兩人的幕後關係搞得滿城風雨。甚至還打電話給肯尼迪老婆傑奎琳,要她主動退出(這個局座也八卦過)。同時,夢露還和肯尼迪的弟弟搞得火熱。前頭提到黑幫竊聽肯尼迪的私生活,其中就包括她。

這個可憐可悲的女人穿梭在不同男人之間,當她開始飄飄然地覺得自己的美貌性感能俘獲任何人時,她的悲劇也就註定了。根據夢露的傳記作者的調查和FBI一些解密文件中的猜測,當年和肯尼迪兄弟過從甚密的夢露有了身孕,據說是羅伯特肯尼迪的孩子。夢露以此頻頻要求名分,想當然爾,對方只是和她玩玩而已,不可能答應她的要求,並且已經對她的死纏爛打感到厭煩。這時,知道太多秘密的夢露竟然揚言要公布這些醜聞來威脅肯尼迪兄弟。

接下來就是夢露之死了。最新的八卦是她是被羅伯特肯尼迪要求CIA幹掉的。

如果是真的,那麼,對付她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女子何其簡單,可是,殺人者大概萬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是這個下場,何其諷刺。

P.S. 最近的八卦是有個導演出來爆料: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28日報道,斯通在拍攝完同情「兇手」奧司華德(Lee Harvey Oswald)的傳記電影《誰殺了肯尼迪》(JFK)一片後,一名自稱是肯尼迪前保鏢的男子便主動與他聯絡。

這名因罹癌而不久於人世的男子說,他想告訴斯通一個只告訴過兒子的祕密,那就是當時的保鏢成員中,有人「開槍射殺了總統」。

而兩人見面前,這名男子始終在一連串的神祕信件中以「隆恩」自稱。69歲的斯通說,從黑手黨,到從草丘(Grassy Knoll)開槍的神祕槍手,由於圍繞肯尼迪遇刺的陰謀論太多,他原本滿腹狐疑,不過由於對方指證歷歷,最後他選擇相信。曾在越南擔任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斯通指出,對方滿口軍事術語,描述了其中錯綜複雜的環節。

最後他決定,向執筆寫《奧利弗斯通經驗談》(The Oliver Stone Experience)一書的塞茨(Matt Zoller Seitz)透露這件事。當塞茨被問及,為何斯通等到現在才開誠布公時說:「我認為他信任我,也因為那對父子已過世了一段時間。」


60年代以後,在嚴重衰退時,拉升經濟的力量,是依然指望軍工,還是John獨闢蹊徑地開闢的航天工業?

如果不依賴全球軍事部署,美元地位就無法維持。

所以,華爾街+軍工的邪惡勢力,嘿嘿在旁。

偏他是高富帥,偏他年輕有活力,於是,不滅你滅誰?


2038年解密,不過不知道到時候會是什麼版本。只能說是陰謀的可能性非常大,我想這應該是對美國民主的一種反諷,真正體現人民利益需求的代表卻被高層政治圈視為眼中釘。之後JFK的弟弟參選總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被當著支持者的面槍殺,宣告了肯尼迪家族政治血脈的終結。歷史被深深的埋在鮮血和屍骨之中!推薦1991年斯通導演的《刺殺肯尼迪》這部電影,其中基本上已經給出了答案,只是缺少證據,因為證據已經被毀滅。至於官方調查報告,只能呵呵了!


這麼好的答案,再上不了知乎日報,我以後再也不玩知乎啦!(??ˇ?ˇ??)!

肯尼迪得罪了美國太多的利益集體,可以說是美國政府刺殺了肯尼迪,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在2039年以前,都不會公布肯尼迪遇刺的真相。

非常贊同 @Lazy Garfield 的答案: 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為什麼被刺殺? - 打醬油的lazy 的回答

在肯尼迪遇刺5年後,他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再次競選總統時遇刺,而且依然沒有公布真兇。

兄弟兩人在5年里,先後遇刺,一個是總統,一個總統候選人,而且都沒有公布真相。從這條線索上來看,肯尼迪兄弟得罪的絕不是一兩個政敵,或是一兩個美國利益集團那麼簡單。

在美國這個有眾多黨派,眾多利益集體的法制國家,什麼人有這麼大權利,在總統,總統候選人連續兩次刺殺,都能向公眾隱瞞真相,答案只有美國政府,即由眾多高級政客,利益集團組成的美國政府。任何一個人,或一個軍火商集體都沒有這麼大的的權利。

如同1898年反動美西戰爭時,美國以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為借口,挑起美西戰爭。最後美國獲得整個美洲的控制權。對於緬因號事件,美國政府現今說法依然是個玄案。

911恐怖襲擊事件,借口反動伊拉克戰爭,繼續維持石油美元的世界貨幣體系。恐怖分子安排個爆炸么問題,但真的有能力組織四架飛機撞大樓?拉登是否受美國控制都是個迷。

當美國政府非常不滿意肯尼迪的執政,但肯尼迪民眾支持率很高,無法通過其它手段迫使肯尼迪下台,只有刺殺一種可行辦法(不同於某國,可以直接通過開會彈劾領導)。

肯尼迪之死及其家族的命運,也只有放到個人和家族所處的國家的制度與精神狀態中,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理解。

這種複雜性首先體現在上世紀60年代的國際關係上。除了上文提到的已成火山的古巴問題之外,上任之初的肯尼迪,還全盤接受了艾森豪威爾的「多米諾骨牌」理論,把越南問題放在了外交政策的關鍵性位置,認為印度支那是遏制共產主義的重要地區。

然而,隨著對國際政治認識的加深,肯尼迪後來從原先的立場上後撤了,他不再贊成繼續與蘇聯關係緊張,不想出兵支援「解放」古巴,也不主張投入美國軍隊在越南打一場反共之戰。他在對外政策上的改變激怒了那些反共鬥士,也得罪了靠戰爭發財的軍工利益集團。

這種複雜性更體現在當時的美國國內狀況上。上世紀50年代以來,黑人民權運動開始在美國各地紛起雲涌,南方一些州長及白人種族主義者露骨地主張種族隔離,肯尼迪雖然在競選時贏得了他們的一些支持,但當民權運動快要威脅到美國的國內安全時,肯尼迪兄弟最終採取了同情黑人運動的立場。在越來越多的黑人認同肯尼迪兄弟時,越來越多的右翼白人種族主義者逐漸對肯尼迪懷恨在心。

肯尼迪兄弟之死,當然與他們深深地捲入了美國政治的內核密切相關。肯尼迪兄弟的反種族歧視立場不能見容於白人種族主義者,而羅伯特在總統競選中對中東問題的表態、他的親猶太人而反阿拉伯人的做法,則惹怒了阿拉伯激進主義者;

還有他早年在司法法工作時,曾加入惡名昭著的共和党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領導的、專門迫害共產黨人、親共嫌疑分子和自由主義人士的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也長久讓許多自由主義進步人士,難以原諒他當時的行為;

他當司法部長期間與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的較勁、對有組織犯罪的嚴厲打擊,則不僅獲罪於了一些政府核心部長與政客,還獲罪於了黑手黨、三K黨等勢力強大的黑社會組織。所在這些對他懷恨在心的人和組織,一起為他的被殺,編織起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他終於沒有逃脫這張殺人之網。

  何時謎能解?

  在肯尼迪遇害40周年之際,又傳來一條關於他的新消息: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網10月27日說,為了徹底調查美國前總統肯尼迪遇刺事件,該公司利用電腦完成了原景再現,並「無可置疑地」證實刺客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的確是單獨作案。

  但人們很難相信這個結論。我們不知道在1963年及其後的調查中,圍繞肯尼迪到底發生了什麼。1963年,約翰遜總統作出命令,禁止在2039年之前發表肯尼迪總統被害案的最重要的文件和照片。也許,只有到2039年,等關於肯尼迪的那些檔案解秘之後,才可能一見分曉。


副總統 越戰 軍火商


搞不懂一些回答。都被刺殺了,不從陰謀的角度去看還能從陽謀角度去看?陽謀里可沒刺殺吧


總結下大家的發言。

1:美國總統選舉是寡頭的政治遊戲。

2:肯尼迪深受人民喜愛,卻不被寡頭接受。

3:寡頭為了自己的私利謀殺了肯尼迪。

4:全世界人民通過書籍報紙電影等各種途徑知道了寡頭的陰謀。

5:cia隱藏了證據,寡頭控制了控制了國會、fbi、cia、媒體、政府高官、或者還有最高法院…等一系列代言人,並通過暗殺成功刺殺了肯尼迪。

通過以上總結,我看這群寡頭莫不是智障?這麼大的權力,還至於通過暗殺?比如通過夢露搞臭肯尼迪,然後彈劾他不是易如反掌?或者搞點葯,製造出偷情時心臟驟停而猝死的假象不是更方便?在大庭廣眾下暗殺,這掌控龐大資源的巨頭也太智障了吧。

一本正經在這個號稱高質量社區的地方推銷地攤文學陰謀論,也是6的飛起啊。


肯尼迪有無陰謀不敢保證,但是絕對不會是地攤文學裡所謂的寡頭。那些威脅論真是笑cry,「少年,我有個成為最高領袖去對抗大魔王,但幾乎沒有存活希望的提案,你有沒有興趣?」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哪裡是威脅,這分明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啊。

假如我是這些所謂的寡頭,首先製造出肯尼迪過度服用春藥心臟驟停猝死在夢露的床上假象,然後再一步步的讓斬草除根,這才叫威脅。製造出一個英雄也叫威脅?這群寡頭怕不是石樂志?


推薦看FBI的第二把手寫的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78753/(中譯本:特工人生「深喉」回憶錄 (豆瓣)),從中可以挖掘一些線索。

這個案子最令人困惑之處反而不是像陰謀論者所以為的那麼撲朔迷離或者深不可測,而是恰恰在於它所凸顯出來的內政利益矛盾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似乎本來都只需藉助國會的力量即可解決,畢竟看起來國會對肯尼迪的爭議性提案也反應冷淡,那些提案在肯尼迪生前本也就無什麼勝算被國會通過。因此不禁要問,在國會明明已經給總統的政治主張帶來阻力的情況下,究竟又發生了什麼以至於難以消除某些人安排行刺他的動機?

從一開始,豬灣事件就是一次失敗的行動,結果功虧一簣,釀成古巴導彈危機。之前肯尼迪想解決卡斯特羅,但又不願意和軍方有瓜葛,於是讓中情局買通邁阿密黑幫僱人行刺,結果由於中情局內部有間諜滲透致使事泄給莫斯科,導致卡斯特羅僥倖逃過一死。古巴行動中肯尼迪不肯出軍協助CIA幫古巴反卡斯特羅流亡人士組織光復武裝進行反攻,事後又以CIA辦事不力為由要改組CIA,這是導致他被刺的一大原因。

當年他想從越南撤出美軍把南越扔掉,一心緩解古巴導彈危機,其「先美後亞」的政策儼然就是杜魯門時期馬歇爾計劃「先歐後亞」政策的翻版(馬歇爾獲得諾和獎,肯尼迪後來也被提名)。軍方一直不願意撤軍,這是導致他被刺的另一大原因,當然這在相當程度是經過了時任副總統約翰遜的默許。軍方看準了肯尼迪想裁撤美軍在東南亞的軍隊並換掉吳庭琰的心態,準備將計就計借中情局之力支持南越軍人楊文明等人政變推翻吳庭琰政府,以確保日後美軍有合適的理由駐留下來(詳情參見NSA的官網公布的材料Declassified Records),其中談到:

A second charge has to do with Kennedy administration denials that it had had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coup itself. The documentary record is replete with evidence that President Kennedy and his advisers, both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had a considerable role in the coup overall, by giving initial support to Saigon military officers uncertain what the U.S. response might be, by withdrawing U.S. aid from Diem himself, and by publicly pressuring the Saigon government in a way that made clear to South Vietnamese that Diem was isolated from his American ally. In addition, at several of his meetings (Documents 7, 19, 22) Kennedy had CIA briefings and led discussions based on the estimated balance between pro- and anti-coup forces in Saigon that leave no doubt the United States had a detailed interest in the outcome of a coup against Ngo Dinh Diem. The CIA also provided $42,000 in immediate support money to the plotters the morning of the coup, carried by Lucien Conein, an act prefigured in administration planning Document 17).

諷刺的是,在此以前白左造勢抨擊「越南順化佛教徒事件」和「南越僧人釋廣德案」,激起了肯尼迪拋棄吳庭琰政府之意並給了南越軍人楊文明幹掉吳庭琰以充分的輿論借口,類似於當年杜魯門在中國大陸內戰後期支持李宗仁倒蔣。在本文剛開始提到的馬克 費爾特的《特工人生 「深喉」回憶錄》(A G–Man』s Life by Mark Felt)中「在暴風中掙扎(6)」一節里有這樣一段:

至於「順化佛教徒案」和「南越僧人釋廣德案」的來龍去脈,詳見南越第一共和國興亡史 (豆瓣)(作者在採訪中也解釋了其中緣由,亦忱 的博客 -yichen--頻道--文章),該書憑藉一手材料還澄清了以往對南越吳庭琰政府的很多不實之詞。書中也談到楊文明等人在美方支持下除掉吳庭琰以後,南越政府一盤散沙導致完全無力防共,於是美軍全面介入南越。

吳庭琰被除掉兩周以後,肯尼迪遇刺。關於JFK遇刺案問題,副總統約翰遜和軍方的關係頗值得研究,特別是之前肯尼迪和軍方有矛盾。肯尼迪遇刺後,約翰遜上台就駁回了肯尼迪之前打算撤軍的決議(國家安全措施備忘錄263號)並代之以國家安全措施備忘錄273號,答應美軍繼續留在越南作為回報。 這裡值得注意的另一問題是,備忘錄263號(National Security Action Memorandum 263)和備忘錄273號(National Security Action Memorandum 273)是否都要經過國會批准才能生效?這裡或許可以看出肯尼迪藉助電視媒體打造輿論來改變國會看法的用意,如今看來這種新型宣傳方式在之前他和尼克松競選總統的過程中就有意使用過了(參見BBC紀錄片肯尼迪:現代政治之父 (豆瓣)),但老一代美國人多多少少還對這種宣傳方式感到猝不及防。

回到正題,那些受某些經濟陰謀論影響而說美聯儲是幕後主使的人,大概忘了十分重要的兩點:

1. 無論肯尼迪提出何種議案或政令,必須經過國會通過才能生效並實施,即國會的意見是決定性的。肯尼迪也無法在國會沒有批准相關法案的情況下擅自一意孤行,否則那將很快引來國會的彈劾。因此,那些陰謀論者即使認定幣制和財政改革觸犯了某些金融大亨的利益,恰恰也看不到大亨們有必要通過安排刺殺來解決問題,除非大亨們悲觀到認為國會已經在肯尼迪的宣傳攻勢下倒向他了,但陰謀論者又同時願意相信大亨們具有通天能力左右國會,可見其中看法何等自相矛盾。事實上,當時輿論造勢的焦點是民權運動,幣制和財政問題可以說對於民眾幾乎無關痛癢,因此肯尼迪政府的輿論造勢頂多為了影響國會對越戰的看法,但幾乎無法影響到國會對幣制和財政改革的看法,畢竟當時美國經濟正是蓬勃發展時期。可見,某些陰謀論之所以有市場就在於那類相信它的人 @科技之光 @帝堯 對美國的國會政治和社會問題無知。

2. 當年推動「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而讓美元主導世界經濟秩序的人根本不是什麼家族經濟利益的維護者,實際上恰恰是聲名狼藉的共產間諜懷特(因此該財政計劃叫「懷特計劃」,與「凱恩斯計劃」相對)。假如FBI沒有根據「維諾那計劃」(Venona Project)的線索發現懷特的間諜身份(知乎用戶:提出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懷特方案」的懷特確實是蘇聯間諜嗎?怎麼被發現的?),那麼他多半就繼續在財政部潛藏下去,不出意外的話將來極可能就是美版的「冀朝鼎」誘導美國財政部濫發紙幣(美國在構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時候,難道沒有想到特里芬難題嗎? - 知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呂迅著《大棋局中的國共關係》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一書中了解下懷特和冀朝鼎的聯繫,其中第69頁提到:

wiki詞條Harry Dexter White也談到:

Years later, the Justice Department publicly disclosed the existence of the Venona project which deciphered Soviet cable traffic naming White as "Jurist", a Soviet intelligence source. As reported in the FBI Memorandum on White: ,

……

This codename was confirmed by the notes of KGB archivist Vasili Nikitich Mitrokhin in his country volume 6, chapter 3, part1, where six key Soviet agents are named. Harry Dexter White is listed as being first "KASSIR" and later "JURIST".[62]

其中就提到懷特在二戰時期曾經阻滯美國援華資金(留著經濟危機以促成戰後遠東共運的形勢)並且向蘇聯傳遞情報

的Another example of White acting as an agent of influence for the Soviet Union was his obstruction of a proposed $200 million loan to Nationalist China in 1943, which he had been officially instructed to execute,[63] at a time when inflation was spiraling out of control.[64]

Other Venona decrypts revealed further damaging evidence against White, including Whit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meet and pass information on to his Soviet handler. Venona Document #71 contains decryptions of White"s discussions on being paid for his work for the Soviet Union.[64][65])

之前羅斯福政府引導了這一切,而羅斯福時期讓紅色間諜滲透美國政界到何種程度(尤其是負責財政和軍工方面),這在「維諾那計劃(Venona Project,參見維諾那計劃 (豆瓣))」解密後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關於懷特間諜身份的確認參見司法部公布的結果FBI Memorandum identifying Harry Dexter White as agent Jurist。

所以不要想當然的使用臉譜化敘事而以為資本家總是與蘇俄作對,在美國恰恰是工會比資本家(尤其是大型壟斷資本)更反蘇,原因就在於美國民間有廣泛的新教徒傳統,,譬如茶黨運動的源起就是工會要衝散大企業。事實上,華爾街從一開始就明明養肥的是布爾什維克,參見歷史學家安東尼 薩頓悄悄的自殺 (豆瓣),(https://www.alor.org/Library/Sutton_AC_national_suicide.pdf ),Wall Street and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援助共運的模式和自五們喜歡強調的美國援助綠教恰恰沒有太大區別(通過信貸方式出售物資,由非官方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若還有人不承認美國被蘇諜滲透情況的參見這個回答蘇聯解體後,隨著前蘇聯檔案的公開,有哪些更新了的史學資料與觀點? - 知乎,大名鼎鼎的太平洋關係學院(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早期也是資本家聯合建立的,後來更是親蘇導致被蘇諜嚴重滲透直到50年代才受到追查(IPR原本就是美國外交協會CFR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負責太平洋地區的分部,CFR早年在威爾遜武裝干涉俄國內戰的時候還暗中搭救過「布爾什維克」並引發了其後來的壯大)。

從懷特的間諜案可以看出,重要的蘇諜恰恰在(壟斷)資本的掩護下發揮作用,日後打著自由資本主義的名義來破壞正常的市場經濟,藉此挑起社會民眾對市場的怨恨,從而為蘇俄赤化美國埋下伏筆。歷史上也正是由於蘇俄深諳制度擬像那一套,因此才會以己度人而在共運中恰恰對與自身相似的團體比對自己的敵人更狠。

還有的人在回答中談到肯尼迪保護黑人民權運動,那這裡有必要提下馬丁路德金的助手Levison對馬丁路德金施加共運影響的問題。如今相關調查卷宗和法院傳訊記錄都已經在FBI的官網上公開Stanley Levison Part 09 of 109(p.35-p.39)。Levison利用King的影響力接近白宮,而當時在白宮主政的正是肯尼迪。

這項影響某種意義上是成功的且帶來不少負面效應,肯尼迪最終指派其弟羅伯特擔任司法部長(其實羅伯特擔任司法部長的事情就一直飽受爭議,因為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才能任命,但如果這其中沒有肯尼迪家族做手腳的話很難解釋為何會有爭議),簽署了一項命令規定胡佛必須在獲得羅伯特許可後才能對馬丁路德金及其助手Levison進行監聽。FBI局長鬍佛打擊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並非是因為他排斥民權法案本身(要知道胡佛除了反間諜以外的另一大功績就是奉約翰遜總統之命徹底端掉了3K黨和黑豹黨,而「民權法案」就是約翰遜時期通過的),而是他認為馬丁路德金對家庭不忠也就意味對美國社會不忠。另外,早在二戰時期蘇俄就利用美共操縱黑人進行統戰和滲透,《維諾那計劃》一書的第179頁談到:

原文對照(英文版Venona (豆瓣),p.148):

What neither Mrs. Pinchot nor Mrs. Roosevelt knew was that CPUSA controlled the Washington committee for Aid to China. They also did not know until a few days before the concert that only half the funds were go to the Chinese relief ; the rest would go to the National Negro Congress. Communists covertly led the latter organiza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zi-Soviet Pact it had spent the last year and a half denouncing President Roosevelt in harsh terms.[70]

When Mrs.Pinchot and Mrs.Roosevelt discovered that they had been misled and manipulated , they demanded that either the concert go forward as they had been told (all funds to China) or that they not be named as sponsors. At that point Lauchlin Currie, who was a member of the Washington Commitee for Aid to China , intervened and urged the two to avoid controversy and follow half the funds to go to an avowedly anti-Rooselvelt organization. They refused, and issued a public statement withdrawing their sponsorship. That a Roosevelt aide should act in such a manner seems bizarre, unless his secret ties to the CPUSA are understood.[71]

上述段落中提到的柯里(Lauchlin Currie - Wikipedia)像懷特一樣,也是後來被「維諾那計劃」查實的另一位知名赤色間諜(《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筆記-第285頁),戰後還任職於世界銀行負責領導哥倫比亞分部的國家考察。

最後,提醒諸位注意一點,美國總統私生活如果不檢點是會面臨被彈劾下台的問題,尤其是那一代深具清教徒情結的人是無法容忍對家庭不忠的人負責公共政治事務,JFK因此極為希望擺脫FBI大佬胡佛對他的監視(不得不承認,肯尼迪在這方面因此容易授人以柄而會受到他國間諜的勒索和利用),不惜指派其弟RFK任命美國司法部長以解僱胡佛;同時期的馬丁路德金由於亂性涉嫌嫖娼(當時這在美國是違法的)也被FBI認為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作為政治勒索工具(考慮到Levison掌握了他的生活隱私且在1957年以前和莫斯科具有深遠聯繫),參見民權領袖、嫖娼者和抄襲者:馬丁·路德·金三種面孔背後的文化戰爭 - 知乎專欄,此外這方面還可以參見書評美國聯邦調查局史讀後感 - 史筆新閣 - 愛吱聲 - Powered by Discuz!。


Better than us,better than US.


貴乎這個歷史水平啊……還真把陰謀論當成定論了。這問題早就有研究和相對清晰的結論了。

所以我曾經有過一個判斷 是否相信Kennedy是什麼華爾街陰謀刺殺的,是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相應的智商、邏輯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的試金石。可惜知乎上大部分人似乎沒有通過這個測試。

在這兒丟個鏈接,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吧。

http://mp.weixin.qq.com/s/eEu0PZwcgbmMgItl13fFtw


埃德加·胡佛

Edgar Hoover,1895年1月1日-1972年5月2日

美國第一任FBI局長,在位48年(美國做為西方民主國家的老大向來對獨裁嗤之以鼻,但一個這麼重要的職位胡佛能幹這麼久絕對是奇葩,同時代被美國噴獨裁的蘇聯都沒出過這種奇葩),陪伴了8位美國總統,死在任期中。由於其長時間把持政府的要害部門,FBI被其一手打造成當時在美國權勢熏天的強力部門,使FBI的權力凌駕於國家政權之上,FBI在美國的職能相當於我國的公安部+中紀委+國安部,而且被一個人掌控近半個世紀,你說可怕不可怕?難怪這貨死了,尼克松私下說上帝,這個混蛋終於死了。從此美國的FBI局長任期不得超過10年,而且受司法部領導。香港的呂樂、國民黨的戴笠、納粹的希姆萊、蘇聯的貝利亞和這貨很像。不過這些人的權力大不過自己的主子,而這貨自己就是美國的影子皇帝。其實古今中外奸雄能發達就靠三點:1.能力強很會審時度勢,善於識人用人。2.對待異己毫不留情。3.網羅水軍,宣傳自己的正面形象。

不過權力就像鴉片,越吸越上癮,權力越大毒癮越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是所有獨裁者的標配。從人性的角度去看待肯尼迪兄弟的遇刺答案一目了然:埃德加·胡佛陪伴的八位總統,肯尼迪時期是胡佛權力的巔峰,約翰肯尼迪任命自己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為司法部長,兄弟兩個想聯手削弱胡佛的權力,這事換誰都不可能容忍。殺死兄弟兩個他完全具備作案的動機與能力,林登約翰遜就是個背鍋的同夥而已。也正是這個原因就不難理解美國政府為什麼會對這幢驚天大案一直遮遮掩掩。如果要向公眾徹底解密最終會涉及FBI的諸多秘密和關鍵人物,這對於美國而言無疑會發生一場政治大地震。

現在的輿論總想把髒水往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去潑,如果肯尼迪是被蘇聯或古巴殺死的,冷戰肯定會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蘇聯和古巴絕沒有那麼傻。

越戰的時代背景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這兩個超級大國不能全面對抗,只能通過局部戰爭進行博弈。朝鮮戰爭以南北朝鮮重回38線而結束,此時越南還未完統一,這給了兩大正營重新博弈的機會。肯尼迪有著鮮明的反共立場,也是越戰的支持者。說美國發動越戰是為了軍火商的利益純屬無稽之談,去看看美國介入越戰的歷史從1955年就開始了,越往後援助南約的力度不斷增大,到約翰遜時期直接出兵援助南越。

得罪華爾街的銀行家也經不起推敲,除非美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只要美國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就不會有哪個總統會冒天下之大不為得罪自己在華爾街的金主。至於宋鴻兵所著的《貨幣戰爭》中把美聯儲描述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私人機構,肯尼迪是因為發行白銀券而得罪了該家族招致殺生之禍,與其信這個大家還不如去信金坷垃對美國的影響。建議大家去看看《還原真實的美聯儲》,美聯儲的架構遠沒有像宋鴻兵寫的那樣天真簡單,再厲害的資本大鱷,想逆天操縱美國的央行是不可能的。


你們提這種問題就是為了得到一堆軟文跟段子?


肯定得罪人了


毫無疑問,謀殺肯尼迪的兇手正是那個老副總統,林登.約翰遜。

肯尼迪的所有政治經濟政策都具有」傑弗遜」色彩

對內改善勞工待遇,以聯邦銀行為工具對銀行金融業實行逐步國有化,扶持新興產業,穩定一個相對多數的中產階級。

對外緩和與蘇聯關係,尋求在越南問題上靈活態度,強調經濟與政治攻勢,削弱軍事輸出。

這些措施對於美國來說,可以說切合實際,所以肯尼迪以高票擊敗了約翰遜當選總統。

但是肯尼迪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約翰遜從羅斯福之前就代表了吝嗇市儈的猶太銀行與發戰爭財的軍工企業集團,銀行國有化與退出越南戰爭無疑是對其致命一擊,留約翰遜在位搞統一戰線無異於開門揖盜,用太祖的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

約翰遜在副總統位,用老話說,肯尼迪犯了投降主義錯誤,給」反動力量」以反撲的喘息機會,限於美國制度與民意,推翻肯尼迪政權的方法必然是暗殺,然後讓約翰遜上位,所以肯尼迪的死是必然的結果。


不是讓被蘇聯人德拉格維奇洗腦後的美國人梅森親手殺的么?


問題不是誰想殺他,而是國內除了老百姓有誰不想殺他


還有一說,要取締美聯儲, 想收歸國有,觸怒了美聯儲的股東,所以策划了這場暗殺


推薦閱讀:

怎麼樣才能看懂《司徒囧每日秀》的笑點?
「中國人喜歡研究歷史,美國人喜歡研究未來,中國應該多向美國學」的說法有道理嗎?
搖滾樂的真正發源者,是貓王還是 Chuck Berry?
《為什麼速食麵成為了美國監獄的地下貨幣?》寫的是事實嗎?

TAG:歷史 | 政治 | 美國 | 犯罪 | 約翰·肯尼迪JohnFKenne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