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靈雞湯是毒藥是補藥?

現如今網上心靈雞湯林林總總,有些實屬無病呻吟,但也抹不去曾經因為心靈雞湯我們走出低谷的事實,心靈雞湯到底是毒藥是補藥?


我覺得心靈雞湯的幾大問題是:

1.拿不靠譜的事實或者根本捏造的事情舉例

2.拿單一樣本解讀事物的客觀規律

3.從單一角度解讀問題,不全面

基本就是不冷靜不客觀,矯揉造作,無病呻吟

舉個例子:

原文是如果某天你特別累,那麼你的收穫就特別大。

這圖真正含義不應該是「方法不對真2B」,或者「沒文化真可憐」「挖掘技術哪家強」之類的么?

拋開圖文搭配的問題,付出和收穫也未必就成正比,混世界總要冷靜客觀點不是?

很有可能你非常幸苦但是也一無所獲,可能是運氣不好,可能是方法不對之類。

當然,不否認這玩意也有用,比如有很多搞類似傳銷的工作,

天天各種打士氣雞血,灌雞湯。

這些人里最後達到了當初理想的不多,但剩下的人覺得自己過的很充實,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苦逼。

但我的觀念,你如果真需要靠這些破玩意走出低谷,你得有多弱啊?


本來刷微博看到雞湯之類覺得有點意思,但是看到有些噴雞湯的說辭之後,再看到雞湯都有心理陰影了。生活還真是處處得小心啊,沒點意志力就被那些有文化的人折磨成神經病了。哈哈哈……話說回來,因為我們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一套價值理念。我沒有過把任何雞湯當座右銘之類的幼稚舉動,但偶爾也會試著改變一下心態,至少舒服點。喝完雞湯,你該學習接著學習,該工作接著工作,也許效率不一樣了呢。既然雞湯之類受到追捧,必有它可取之處,畢竟陽光向上的心態總是沒錯的。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去抵制來襯托自己多麼牛逼。我們應該對把雞湯奉若神明的人進行批評而不是把這種弘揚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否定。這就考驗一個人的分辨能力了,一概而論本身就是錯誤的。我甚至懷疑某些抵制雞湯的人到底是經過大腦思考判斷得出的結論,還是僅僅為了證明「你們都是俗咖,老子智商180」。還舉例說明出來,振振有詞,這麼做跟披上雞湯外衣的謊言有什麼區別。一個人成功需要,努力,天賦,運氣等等等等一大堆條件根據不同環境完美組合出幾個必要條件。一些人因為雞湯看多了成癮是個人問題,而不是雞湯本身問題。有文化有思想有本事的人應該站出來從理性的角度幫助別人分析什麼是道理什麼是狗屁,怎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是主觀性簡單粗暴的把別人的精神世界摧毀。生活是多元化的,人也是多樣性的,心裡雞湯沒有錯,沉溺其中才是錯。既然都認為自己邏輯清晰,態度嚴謹,卻把這件事說的這麼絕對,恐怕不太好吧。好像有人說,來知乎的不是心靈雞湯能對付。好吧,很聰明的把自己歸為大多數。我可不可以理解為你來知乎只是為了跟在你認為比你有想法的人後面喝彩的?有很多人抵制一樣東西,僅僅是因為別人都抵制,或者比他牛逼的人在抵制。以上只是個人意見,我倒是希望有人能說服我,把我徹底拉到生活處處是乾貨的陣營。


請看圖,誰會沒事寫雞湯?有一定的目的


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叫《一個清華女神與二本學渣的對話》,大體是說那個清華女生覺得那個男生不上進,說成年了就要擔負什麼巴拉巴拉,這倒沒什麼錯。但是後面說那男的手機不好,家是農村的,女生各種教育,什麼怎麼不去打工,怎麼還在花父母的錢,類似這種的巴拉巴拉。

我沒有看到作者想在這篇文章中宣揚的上進心(我猜他是想這樣),倒是讀出了一肚子火。

第一,題目,用『』清華女生『』與『』二本學渣『』這樣的字眼來對比,既看出作者的功利心是何等的重,又讓我覺得這是社會的悲哀,是另一種形式的階級分層。

第二,整片文章都是以所謂「清華女生」提問「二本學渣」,以一種教育甚至是教訓的口吻來寫。憑什麼清華的你就能教訓別人?你認為是對的一定就是真理嗎?考試的失敗不代表他就比你視野小,比你不懂事理(更何況這男的還大她兩歲),有的事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做的。而女孩並沒有問清楚所有的事情,甚至可以從對話中看出她對男生一無所知。還是暴露了作者與整個社會的功利、浮躁、虛榮心。

第三,文章著重渲染一種價值觀,即大學生是成年人了,不能總靠父母,要獨立生活,這當然是對的。但是,文章用了這樣一句話「現在大學生哪有不出去打工的啊」,還有「那你就是啃老族咯」。

首先,這兩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嚴謹,「哪有不打工的的」,意為都出去打工。那麼,據我所知,起碼4成大學生從沒做兼職,剩下6成有一半只是為了歷練而去做,從女生的話來看,她屬於另一半。「那你就是啃老族咯」,什麼叫啃老族,我就不複製百科的定義了,可以明確的說,男孩並不能就這麼算是。

其次,從文中可以看出女孩做這些並不像是歷練自己,而像是在謀生,我暫且不去探討大學生本科階段應不應該精力放在謀生上(學生畢竟是「學」生)。先來談談女孩的心理,從對話來看,女孩並不低調,可能是考上清華覺得高人一等,也可能是覺得男孩太不上進,但不管怎麼看,女孩都像是在炫耀而非勸說與指引。

所以,這篇文章的主題就從讓人上進一變而為追求功利,階級分化,甚至是文章所謂『』清華學生『』的自我膨脹。

好主題,爛構思,爛表述。我猜情節並不是真實發生的,而是作者自己YY出來的。

所以這是一篇爛文章。

最後來說一下我的看法,一個本科生,如果不是實在困難,真的不必要去做這個那個兼職(9當然為了適應社會而去歷練是完全正確的),短暫的適應社會是對自我的歷練,但若是以此為主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我是一個學生,我會將學生階段的大好青春花在學習與思考上,課堂上專業知識的學習、社團里工作技能的學習、校園內外人際交往的學習、城市裡發展創新的學習、旅途中對山水風景的感悟、博物館對歷史人文的思索以及現在我做的——對一篇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

這樣的一切,才是我的青春啊。


(以俺一貫的言簡意賅的風格作答)

心靈雞湯既不是毒藥也不是補藥,它是麻醉藥。

麻醉藥的基本特點:不能治病,但是能讓人不覺得疼;用多了上癮了,人就廢了。


為什麼心靈雞湯你覺得沒什麼用?

我去年寫書才出來的時候,那時候勵志還挺流行的。

今年基本可以用泛濫來形容。

勵志X神,這四個字就和封面上寫「豆瓣紅人」、ONE一個高贊作者一樣,開始大家還高看一眼,現在哪哪兒都是,讀者連眼皮兒都不樂意抬一下。

互聯網+時代,這些熱詞兒過氣的速度只能從第一個人的嘴裡傳到第五個人那,等第六個人聽到,他會告訴你,你OUT了!

勵志也好,正能量也好,暖心XX什麼的,這些詞最後統統被讀者歸為了雞湯一大類。

我坦白說最開始有讀者寫書評說我的書是雞湯,我還真的去留言和人家掰扯,老夫明明都是大實話、接地氣,不說我有個朋友,也不說林肯和華盛頓的故事,咋就雞湯了呢?

後來說的人太多了,也就無力了。你們愛說什麼說什麼吧!你們高興就好。讀者是上帝。

再後來江湖更迭,改朝換代,新人輩出,某天我拿起一本書,看了標題就有點看不下去,勉強打開努力看,翻來覆去的都是你會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加油!愛笑的女孩運氣一定不會差諸如此類。

遲個到也能寫一篇三千字的感悟叫做接納這個當下。

丟了個手機也能發個四千字的文章,寫明這就是現在最好的安排。

嗝……抱歉,怎麼忽然有點飽?

我有一次去大學做演講,開篇免不了做提問,問問現在讀書的同學們你們的目標是什麼?你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下面有人吐槽我說,川叔,你就別發雞湯了,我們現在被雞湯喂的都想吐了。

是啊!兌水的雞精喝太多了,一個道理被變著法兒地說了一千次,難免也會膩。

的確,平凡人也有總結生活感悟的權力,可一句好姑娘都應該為自己加油,被上千個人說,免不了會成為笑料和調侃。

道理並沒有錯,錯的是包裝過度,甚至有的是為了感慨而感慨。

這個時代把你塑造成了反雞湯體質,你鄙視和秒殺一切雞湯是有理由的,但不能全盤否定那些道理。

前幾天有個初中生給我寫信,來信混合了各種顏文字表情符,說的是他知道現在最應該面對的就是高考,可就是覺得自己學不下去,巴拉巴拉一堆,末尾寫了一句,川叔,大道理我都明白,你不用給我灌那些雞湯,我就想你就告訴我,我現在怎麼做。

面對這種裝逼死小孩,我只能惡狠狠地說,你明白個屁!你明白的都是別人的道理,哪一條是你自己總結的。現在什麼情況你自己很清楚!你問我,我能回答的也只有好好學習。

我承認這個時代有很多的青年創業者,也不乏什麼休學創業、揚名立萬的,讀書肯定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是,請你在決定放棄讀書還能認為自己一定能出人頭地之前,先回顧一下自己之前有沒有做過什麼牛逼的可以顯示你不凡頭腦的事情,找個鏡子照照自己的樣子問問自己現在是不是有一個特別不平凡的想法。

如果你沒任何東西可以證明自己天賦異稟不是個普通人,那你憑什麼覺得自己能走得了那條不平凡的路呢?如果你註定就要和大部分平凡人一樣,那麼考試、畢業、就業,你可能一樣都跑不了。那就請你好好獃在這條平凡的路,按照正常的步驟去完成,把你自認為的才華髮揮一下,讓那些平凡的蠢貨看看你是多麼具有能量。

如果你既沒有才華、也沒有能量,就只是任性地說我不想學,未來什麼的可討厭了呢!那你豈不是連蠢貨都不如,你哪裡來的資格在這裡裝逼和我要什麼方法!滾粗!

很多人都以為方法很重要,這個社會也越來越喜歡說方法。

因為我們都一致地覺得,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做。

所以會有一批人,其中也包括我,不斷地把自己的經驗寫成總結,最好還能寫成言簡意賅帶小標題一目了然的報告呈現給你看。讓你明白寫簡歷要注意的四件事,面試里必不可少的七大要素,獲得成功必須要經歷的六個階段,時間管理里常有的三個誤區等等。

大家覺得這很重要,重要的似乎高過了道理。

可其實一個人之所以優秀,並不是因為他掌握了什麼了不得的方法,而是因為他通過各種經歷,逐漸打磨出了自己很多方面的優秀品質。

比如對做事的堅持,和壓力對抗的能力,自我情緒的調節能力,受到傷害之後的癒合能力等等。

有時候,人能管得住自己,能剋制自己的慾望,不放任,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為之去做,這就是一種優秀。

而這些歸結起來,不就是最開始的那句,你想過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而你又做了哪些準備、付出、嘗試和練習么?

讀書的時候備考,看到學習好的小夥伴每天清晨四點就起來看書,自己也頭腦發熱地要向他學習。

最後堅持了幾天就覺得太困、太辛苦了。

長大之後嘗試減肥,看別人跑步、還跑馬拉松,每天動不動就七公里,自己圍著公園跑了幾圈,第二天就覺得腰酸腿疼不去了。

再後來,我們習慣了說,那是因為他本來就很聰明,腦子比我好使,成績比我好是應該的。她們本來就長得好看,所以穿什麼都好,人家多會保持身材。

我們用那些理所當然的借口,假裝看不見別人的努力。

不是我們不想知道,而是因為那樣太累了,這點我們都知道。

我們一面承認自己是失敗者,一面又希望有奇蹟發生,能讓自己徹底改頭換面。

有的人不甘平凡,會嘗試了再嘗試,他們並不見得有多成功,只是沒那麼失敗而已。

有的人則徹底喪失了自信,他們只想活得洒脫、不累、舒舒服服,卻偶爾也覺得空虛、唏噓。

別人不喜歡的事情,成功人士也不喜歡,儘管如此,成功人士還是去做了。

堅韌不拔的確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是不是難得的,它是可以通過培養獲得的,只是有太多的人死在了糾結要不要這麼培養自己的路上。

我始終覺得,當你想做一件事的時候,想法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方法。

又不想吃苦付出,只是希望複製方法就獲得成果,多半走不到最後是因為你的目標不明確,你也不懂為什麼要吃苦。

當然,這些都好過那些覺得道理自己都懂,卻叉著腰啥也不做的人。

這些人別說給他灌心靈雞湯,就是給他吃心靈雞肉,喝心靈雞血,聞心靈雞屎,恐怕也沒什麼用。


無論被他人安慰還是安慰他人的過程中,我們通常不需要太多的道理,需要的更多是聆聽和安慰。很多時候,需要的是一種關注,是一種分享,是一種理解。很多道理我們都懂,很多道理也顯而易見,但為什麼我們說起別人來頭頭是道,卻不太容易說服自己呢?我們不滿足於僅僅懂得道理,我們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處境的一種認可,要的是安慰和陪伴。

心理學上經常提到共情這個詞。雖然各流派的理論不同,觀點迥異,但似乎在共情這方面幾乎達成一致。由於每個人的人生閱歷、生活經歷不相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感同身受。就算真的做到感同身受了,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不可能完全成為對方,所以才需要共情(當然,你也不需要成為對方,每個人就是自己,獨一無二,不一樣的煙火)。通過對方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不帶個人情緒和傾向,不隨意評判,不打斷,不干擾。去體驗對方的情感和思維,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儘可能分析經歷和人格的關係,找到問題的實質,再將自己的共情傳遞給對方。這便是我上面想要說到的聆聽和安慰。

方法論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一般性原則。雞湯也是如此,把握的是總體方向和趨勢。因為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所以對待每個獨特個體的處理方式就可能有所不同。

在聆聽和安慰的過程中,盡量與對方保持共情。至於下一步該怎麼做,可以給出建議(當然我個人覺得,如果對方沒有明確提出這種要求,盡量還是不要給出建議),但決定權永遠留給對方。沒有人會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主動權交付他人之手。

我已經熱情地給你端上來一碗美味的雞湯,至於你是用手撈,還是端起來喝,或是用勺子舀,你自己決定就好。況且如果你真要勺子,你自己可以去找啊。你去別人家裡做客,帶了點水果。是不是那家主人都會說:「送來的水果怎麼都沒有削皮呀。」

雞湯僅僅是雞湯,代替不了主食,雞湯不是必需品。可能有的人內心足夠強大,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太需要雞湯的滋潤。但大多數人更像海面漂泊的一葉扁舟,有時候風浪會讓人彷徨,需要那盞指引方向的燈塔,需要撫慰彷徨的內心世界。

雞湯有雞湯的適用範圍,有的人分不清場合,怪我嘍?


我記得,最初接觸到「心靈雞湯」這個詞是在初中的時候,看到的一本盜版書,名字就叫《心靈雞湯》,至於其中的內容,和戴爾卡內基所寫的成功學方面的書差不多,大概就是以一些短短的故事給人以啟示,然後讓人若有所悟,從中獲得鼓舞和鬥志。大同小異,有些故事讓人比較震撼,格式往往是「有一個青年……」(很苦逼),後來「……」(不放棄地去做某事),「最後……」(他獲得了成功),「他的名字叫……」(這個時候,你往往就會感到很震撼,天啊,偉人原來……),之後,就會給人以一種錯覺,就是你現在的處境,是偉人也經歷過的,如果你能按照偉人的套路來,大概你也可以成為他們一樣偉大的人,這個時候你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說實話,曾經我也為之熱血過,那個時候還不像現在每天可以接觸那麼多媒體,所以,如果你可以從書中找到一條路你就會堅持去走,你看到了一個信仰,你認同,你就會去堅持,我一度認為我打開《羊皮卷》的那一天,是我真真正正開始嘗試掌握自製的一天。

可是現在不同了,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充足的信息,或者說,讓人們什麼都不信了,媒體太多了,觀點太多了,所有人都在表達和引用,真正的思考卻並不多,人們的選擇增多了,可真正花在執行和落實檢驗的精力卻不多了,一打開朋友圈或者空間就是「你這一生必須知道的十件事」(老子這一生必須知道的怎麼可能只有十件事)、「成功人士必備」(「幸福人士必備」、「快樂人生必備」)、「哈佛經濟課的啟示」("哈佛格言的啟示")(我就想問,哪個教學樓不掛幾幅格言)、「每天讀點成功學」(每天一包奶,強壯中國淫好伐?)、「生活很美好」(不美好就不生活了么?)、「佛曰,放下」(放你大爺呀放,我手裡捧著的是我的節操好伐?)。

那麼,轉入正題,心靈雞湯有用么?(這個問題好白痴,存在必有價值好伐?),好吧,我想大概是有一定作用的,那為什麼大多數人每次打完雞血之後都只能堅挺沒幾天呢?那麼多喊著要減肥的人,真正堅持到最後的有多少?那麼多喊著要當學霸的人,真正看進去書的有多少?那麼多說著要旅行的人,連把背包背上的勇氣都沒給。那麼多,那麼多喝了幾次心靈雞湯之後的人,後來反而覺得中毒了,不再那麼熱血了。什麼原因?雞湯不夠濃?還是料不足?我想都不是,如果是質和量的問題,那就可以通過反覆喝湯來解決。那問題出在了哪裡呢?就出在了你怎麼喝這個心靈雞湯,怎麼去吸收它。

說實話我比較不太能接受輕易地就去評價一個東西有沒有用,我更關注的是會不會用,我比較贊同魯迅的「拿來主義」。比「這個東西好不好」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這個東西用好」,如果你善良,一把刀子也可以用來救人(手術刀哈),如果你邪惡,即便是一根筆,也可以成為兇器。所以歸根到底,心靈雞湯是無辜的,畢竟雞湯是一種調劑,你把它作為家常便飯,天天喝不膩歪才怪呢。

說了不少廢話了,說點正經的方法論吧。

下次再遇到心靈雞湯,再進行角色代入時,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個人的處理方式在我所處的文化氛圍和國情以及社會形式中行得通么?

這一點很重要,這就是好多國外賣脫銷的成功學方面的書在中國沒什麼卵用(沒被很好地實踐)的原因,就比如說 人們津津樂道的喬布斯、比爾蓋茨的故事,我就想說比爾蓋茨是從哈佛退學了,但他畢竟也是考上了哈佛的娃子啊,況且當下的中國,你不是本科畢業就喪失了很多投簡歷的機會,你都見不到伯樂,怎麼讓別人知道你是千里馬呢?喬布斯確實起初是在地下車庫創業的,可在中國的國情下,一個大學沒畢業沒工作的小伙租得起一個地下車庫么?你沒有營業執照能讓你幹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很多很多。

2:你能確定你聽到的故事是事實的全部么?

心靈雞湯的故事往往只講述和讀者有角色代入性和形同點的部分,以及「此時不同但是可以通過努力來改善」的部分,卻不過多強調普通人與這些人之間關於社會背景、資源平台、文化平台、受教育差距、境遇機會等幾乎是不能改變的問題,如果你學過點心理學,知道「勒溫公式」就明白「心理場」是不能從現實社會環境中剝離出來的,更具體的,是不能從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中剝離出來的。我不是想表達一個人的成長不受自我支配,只是想說,人的主管能動性確實很強,但那得是在科學、客觀的理論指導下的,而且多數情況下是一個逐漸積累的工程。成功學和心靈雞湯最不科學地一點就是為了讓人們上癮而過分地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如果你沒有完全做到,也不要灰心,因為人真的不可能會是完美的,更不是通過努力就可以做好所有事的。

3:你要的究竟是一種努力的感覺,還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不少人表現出一副很努力的樣子,卻並不快樂幸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努力是一種獲取更多選擇機會的手段,縱觀人的一生,就是一條產生無數個分支的路,你每經過一段時間,就有一個節點,由這個節點會生出很多的支路,往往(確實只是往往)只有你充分努力,才會有更多的支路可以選擇,事實上覺得你是否感到滿足和快樂的,是在這段路上的旅途,然而不少人把重點放在了那個節點上,通過努力,獲得了很多支路,然而之前並沒有搞明白自己想怎麼走,努力只是為了努力本身,告慰空虛的心靈。另一種方式就是每走一步都收貨一個更好的自己,就算失敗,也還是總結經驗,無論下一個節點有多少支路行得通,無論可以選擇的支路多麼的糟糕,起碼節點之前的這段路走得洒脫。

4:你表現得上進就理所應當獲得更多麼?

上學的學生愛說自己熬夜到幾點學習卻沒發揮好,歸罪於考試題;上班的傢伙愛說自己加班加到幾點卻不受賞識,歸罪於老闆偏;減肥的愛說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卻還是沒成效,然後歸罪於體質,等等。我想問,關乎結果的真的是表現出來的這些么?也許不是,更多的,應該是「有效時間」、「有價值的工作想法」、「科學有序的鍛煉」。有一句很經典的話「要麼你別做,做了就別抱怨」,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明明廢了力最終還成了惡人(鄙人就是啊),比如女朋友告訴你她要跟誰誰誰出去玩,你要麼就不同意,要麼就表現得大方一點再打給她點錢讓她玩的開心,她絕對出去玩的時候都會跟別人表揚幾句,最失敗的就是,你沒反對,然後婆婆媽媽囑咐了一堆,心沒少操,最終人情還沒賣出去,憋屈不憋屈。所以,如果你選擇了,就別做什麼讓別人和自己不開始的事,說讓大家不開心的話。無論在這個選擇中,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受了多少委屈,但選擇之關乎你自己,你為你的選擇去付出是理所應當的,至於結果,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圍繞著均值上下擺動的隨機數。

5:別把心靈雞湯和心理學等同!別把心靈雞湯和心理學等同!別把心靈雞湯和心理學等同!(重要的事說三遍)。

說到心理學,不少人不是想到讀心術就是狗血推理,以及什麼「FBI教你微表情」,都是些什麼鬼?原本一個很樸素使用的科學的,以一種看似很值錢的招牌,被神話得不值錢了。心理學掛著「心」,卻不是唯心的,更不是以研究「心」為核心的,而是「腦」的科學,從這點來看,心理學很多地方跟心靈雞湯是恰恰相反的。

心靈雞湯往往是「孩子,喝完雞湯就心潮澎湃了,去征服世界吧!」

然而心理學是「同志,你要科學地去管理你自己的情緒、意志、認知、情感,別急著激動,你需要靜靜想明白」。

心靈雞湯告訴你你就是世界的中心,你就是世界的主宰。

心理學告訴你只有小孩子才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12歲以上的傢伙就可以慢慢地認知自己不是唯一的主角。

心靈雞湯告訴你「你就是造物主創造出來的奇蹟」。

心理學告訴你你不過是一個承載著大腦,具有思維能力的沒毛的猴子。

心靈雞湯告訴你「愛拼總會贏」。

心理學告訴你,成功與失敗都是正常的,要從成功中找自信,從失敗中找經驗。

心靈雞湯慫恿你去追其成功和完美的人生。

心理學教你悅納自我,就算你認為你自己很失敗,但其實你並沒有那麼不尋常,就連失敗都失敗得千篇一律(壞笑),像你這麼失敗的人有好多摞呢。

心靈雞湯倡導個性。

心理學告訴你,「社會學習論」說明人的行為主要是靠記憶和模仿來的,不信你看看,沒多少人是用手走路,腿朝上的。從這點來看,你一點都不個性。

心靈雞湯濫用靈魂和精神。

心理學告訴你,抽象的思想其實是社會的產物,「狼孩」的故事是心理學上的典例,你覺得你的靈魂和精神獨立得脫離宇宙,可事實上,如果你從出生就和狼這一群體生活在一起,你的靈魂就會變成那個到了夜間對著天嚎叫的東西。

說了不少廢話了,差不多你們也明白心理學跟性靈雞湯的區別了吧。

簡言之,心靈雞湯告訴你「你只有原來越強大,你才能征服世界」(好笑,我為什麼要征服世界。)而心理學,則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告訴你「你只有意識到你多麼得弱小,才能更好得愛並進而管理你自己」。


雞湯文本來是一個網路上出來的詞,沒有明文定義。可以從他的目的和作用來分析它。

想說清這個雞湯文,我再提出一個詞「現實生活問題」,這包括人的工作,朋友,家庭等方面的問題。

雞湯文的出現的意義,其實本來是希望它能解決我們現實生活的問題,以為它是萬能的靈丹妙藥。我們的生活有太多的焦慮、無助和困惑了。

問題來了。事實上沒有或少有(我相信還是有一點的)這些文章能解決自己現實生活的問題。人們對雞湯文由崇拜到失望甚至是覺得受騙,這使得人們開始排斥。說到底覺得它無用!

那雞湯文錯了嗎?我覺得沒有。雞湯文好比幾何里的公理、原理、定理、結論。但一道幾何題目(現實生活問題)擺在你面前,你即便背熟了各種公理、原理、定理和結論(雞湯文)還是有人不能把問題解出來。

所以雞湯文本身沒問題,而有問題的是人(有點刻薄了)。如果你能在正確的問題下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雞湯文對你還是有幫助的。

最後一句有雞湯的味道了!我想雞湯文的本質應該是這樣的。


它們的目標應該只是對那些文化程度相對不高,沒有思考習慣的人,然後霸佔他們的思維

覺得他們可厭的,你基本上是安全的。

心靈雞湯永遠在生活里而不是文字上。


我就不匿名。

老夫我上次寫了一鍋雞湯。大意是:寒門的出身雖然對人有很大的影響,但通過努力奮鬥,寒門子弟仍舊會獲得不錯的出路。

結果有不少人過來罵我的雞湯是黃鼠狼燉的。他們說努力毫無意義,再努力也不可能過上王思聰的日子。他們說奮鬥都是忽悠傻子的,王思聰就沒奮鬥,一生下來就註定是首富的兒子了。

好吧!你們投錯了胎,怪我的雞湯嘍~


是毒藥,沒有討論的餘地


雞湯是弱者的補藥,強者的毒藥。


雞湯文本身無害,把它當飯吃才有害。


1.關鍵在於誰說?

黃鼠狼在養雞場的山崖邊立了塊碑,上面寫著:「拋棄傳統的禁錮,不勇敢的跳下去,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一隻鷹!」 接下來這畜生每天就在崖底吃著摔下來的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閱讀所謂的「心靈雞湯」需要智商和智慧,也許有的雞湯是黃鼠狼燉的。

2.要看自己的心境

如果內心很富足,有肯定自己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那麼根本不需要喝雞湯,雞湯在什麼時候最容易吸收進去呢?

在茫然無望時,在遭受挫折時,需要喝點雞湯來撫慰一下,但是看看就好,因為很多雞湯,描繪的都是一個很美好的畫面,而不是提供一個個解決辦法。

而我們要做的是先靜下來,從各方面認清自己,肯定自己的閃光點,接受自己的不足,想清楚自己想要實現的東西然後給自己制定一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踏踏實實地去實現。


機智的禪師、人生的真諦、喋喋不休的白岩松、語重心長的李嘉誠,如果你玩過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這些玩意兒一定不會陌生。它們是一種神奇的段子——心靈雞湯,在互聯網時代在騰訊社交網路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

而每當看見這些超越夢想一起飛的文章,我都會默默的念咒語。

「又一天過去了。今天過得怎麼樣,夢想是不是更遠了?」

「只要是石頭,到哪裡都不會發光的。」

「為什麼我總是感覺自己特別普通?」「可能是因為你確實比較普通吧。」

雞湯之所以稱為雞湯,起初原因是因為覺得它能滋補我們乾涸枯竭的靈魂,給我們的人生投下一縷希望。所以雞湯文之所以有毒,不在於它的主題立意,而在於它背後的邏輯和讓人假HIGH的橋段營造。

一個大學生問于丹:「我和女朋友,畢業留在北京,真沒什麼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著,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後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麼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著一堆朋友,你擁有這麼多,憑什麼說你一無所有呢?」

大學生:「哎,你這麼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

說完,于丹似乎對她的回答挺滿意,露出會心一笑。

我們如果不假以思考,便會像這位大學生一樣,滿心歡喜地接受于丹的答案,因為她的答案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但如果你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問題所在:大學生闡述自己的問題,諸如買不起房、沒錢請人吃飯、薪水低,實際上問的是物質上的一無所有,他尋求的是怎樣解決這個經濟問題。

而于丹巧妙的繞過了他這個問題,採取詭辯的方式答別人的問題,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東西:你看,換個角度看,你其實很富有呢。這就是雞湯文常用的偷梁換柱的概念。

最常見的兩種雞湯要素:

1.看上去角度很新穎,其實偷換概念,得出所謂與眾不同的結果,過程沒有邏輯可言。

父親叫他的孩子,盡你的最大努力抬起那塊石頭,小孩用儘力氣還是提不起來。然後父親說,你沒有盡你的最大努力,因為你還沒叫我幫忙。

父親明顯偷換了概念。因為正常我們默認盡自己最大努力是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他這裡卻硬生生的把叫別人幫忙都算在裡面。

2.隱藏關鍵要素,詞語間誤導讀者,然後針對被誤導的讀者得出的答案給出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最後就給出大道理。

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個故事:

一艘游輪遭遇海難,船上有對夫妻,好不容易來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個位子,這時,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後,自己跳上了...救生艇。

女人站在漸沉的大船上,向男人喊出了一句話……″

講到這裡,老師問學生:"你們猜,女人會喊出什麼話?″

學生們群情激憤,都說:"我恨你、我瞎了眼!″

這時老師注意到有個學生一直沒發言,就向他提問,這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女人會喊——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老師一驚,問:"你聽過這個故事?″

學生搖頭:"沒有,但我母親生病去世前,就是對我父親這樣說的!″

老師感慨道:"回答正確。″

輪船沉沒了,男人回到家鄉,獨自帶大女兒。

多年後,男人病故,女兒整理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的日記。

原來,父親和母親乘坐游輪時,母親已患了絕症,關鍵時刻,父親沖向了那唯一的生機,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是我不能。為了女兒,我只能讓你一個人長眠在深深的海底。″

故事講完,教室里沉默了,老師知道,學生們已經聽懂了這個故事:世間的善與惡,有時錯綜複雜,難以分辨,所以凡事不要只看表面,不可輕易論斷他人。

誤導因素:那句「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後」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學生,讓他們覺得,男人貪生怕死丟下女人。

隱藏因素:誰會知道他們有孩子?她有絕症?沒給出所有情景因素之前就讓學生猜,這不扯淡么?

最常見的幾種雞湯類型:

類別一:成功勵志類。

這類段子佔了心靈雞湯的絕大多數,一些已經成功了的人士語重心長的向尚未逆襲的屌絲們傳播著逆襲指南,看上去貌似有道理的語錄把大家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並深刻的覺得,自己現在還沒發財就是因為沒按這個做。

類別二:人生真諦類。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心靈的寧靜:錢什麼的是浮雲,體會人生的真諦才是重要的。一個又一個心存疑惑的青年去請教禪師,機智的禪師微微一笑令青年豁然開朗的故事是這類雞湯的常見套路。

類別三:古老傳說類。

人文關懷,蘊含著對宇宙真理的叩問和對人生的終極思考。這類雞湯往往由一個古老的傳說引出,告訴你一個寶貴的人生哲理。

雞湯修改方案:

原文:動物園裡的小駱駝問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長?媽媽說:長長的睫毛可以抵禦風沙讓我們在風暴中能看得到方向。小駱駝又問:為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幾天的無水無食條件。小駱駝又問: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於陷在軟軟的沙子里,便於長途跋涉啊。小駱駝高興壞了:嘩,原來我們這麼有用啊!!可是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裡,不去沙漠遠足呢?是啊,駱駝不在沙漠,而是在動物園,離開沙漠這個平台,它的優勢就無法發揮。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平台,再優秀的人也成功不了!

修改方案:blablabla。。小駱駝高興壞了:嘩,原來我們這麼有用啊!!可是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裡,不去沙漠遠足呢?媽媽說:小傻瓜,你以為去沙漠遠足就是自由嗎?還不照樣要馱著東西跟著人走嗎?動物園裡反倒還輕省些。是啊,對人而言,沙漠或者動物園,還不都是要跟著老闆幹活嗎?區別還是干多干少、掙多掙少、風險大還是小罷了,別瞎想了,趕緊工作吧。

所以:


輒止於文字,即使學富五車,亦為雞湯。

踐行於生活,縱然跌跌撞撞,仍是真言。

你對待它們的態度,才決定了它們的高度。


在外地,偶遇某金鏈子紋身大哥,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來一句話」對每一個陌生人抱以微笑「,結果大哥過來問我:」你瞅啥?「 大哥走後,好慶幸自己不是東北人,要不我可能會條件反射的說:瞅你咋滴吧?


對我來講是毒藥,是廢氣。

因為它阻礙我認識真實世界,結論和邏輯與例子嚴重脫節,把所有問題簡化成努力性問題沒有讓人正視問題根源,安慰作用大於實際作用。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

黑客帝國里的一個情節讓我觸動挺深的。

一個人知道地球已經被機器人佔領,人類已經被擠到地底,而所謂的「現實社會」是被計算機虛擬出來的,他還是更希望回到那裡。

他知道牛排的味道、女人的性感、香車豪房,都是被模擬的,但這仍然好過終日咀嚼現實的殘酷。

所以,也許,不需要所有人都去接受現實、面對現實,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面對現實之後過得更好或者更開心,畢竟人來到世上走一遭還不是圖個開心。


人生的某一個階段需要一些雞湯(或勵志、或思考、或名人名言,形式不同),這個階段有表達欲,卻還沒有想清楚,需要別人替你表達,這也是雞湯之所以流傳甚廣的原因。當經歷了一些事情、讀的書夠多、看過更多的世界等等的時候(我們稱之為閱歷),我們可能就會去看一些真正可以獲得乾貨的東西,就不需要這些雞湯了。


推薦閱讀:

患絕症後盡情享受生活然後不治而愈的事情是否真的存在?
心靈雞湯真的有用嗎?
一旦發生了苦難,我們又克服了苦難,那麼說苦難的這次到來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嗎?
你見過最拙劣的心靈雞湯文章是什麼?
什麼是「心靈雞湯」式回答?

TAG: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