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美國歷史相關的公開課的podcast有什麼困難之處?是如何解決的?

我看了位元組社中talich後面的資料推薦於是找了推薦的伯克利的歷史課 history 7b的podcast聽

結果很多課只有一個大概印象,並且能產生大概印象的原因還是自己讀過talich的相關文章或者在其他書中讀到過才能有的。而有幾節課,如鍍金時代這節,連大概印象都沒有。

所以想問一下大家聽這兩門課有什麼困難之處,這些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像歷史課這樣的,比起 Machine Learning 這種課來,沒有什麼即插即用的實用價值,估計聽得人比較少。

我算有點經驗的,分享一點。算是一個業餘歷史愛好者的一點業餘心得。

想來想去,重要的,無非是:做筆記。

這其實跟看書,看報,上網一樣,想認真一點,沒辦法,只有記筆記,才能把這知識融到自己的知識體系里去,才能積少成多,才能 1+1 &> 2。

關於如何記筆記,知乎上的門題和好回答都不少,相信大家自己也有一套自己的記筆記方法。

如果說有什麼特別想說的,一個是寫得時候,尤其是一個主題,開始時,不用想太多,覺得有意思就寫下來。像我以前博客上的很多小文,都是隨手記下的,稍做修改,就貼出來了。

另一個,就是做筆記就像寫軟體編程序,隨著程序的升級,你必須不停的重寫。隨著知識的增加,你自然需要對主題,資料,內在邏輯,相互關係進行重新總結,相應的筆記也需要時不時的進行全面整理,乃至於整個組織體系有時都會翻來重整。

不過現在修改筆記實在是太方便了,找一個自己習慣的筆記軟體,寫就是了。

另外就是,聽歷史這樣的公開課 podcast 上畢竟和讀書不太一樣,在寫筆記上,我也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

個人感覺,聽課的時候,則更多的是提綱挈領,間插一點調節氣氛的秩事。公開課大多都是是給大一新生開的課的水平,頂天到大二了。大一的課,能深入到哪裡去?講白了,是立一個綱,綱舉目張。所謂正三觀,就是對這個課的相關知識,有個完整的,全面的了解,知道什麼東西放什麼位置。但一堆核心觀念放在一些,有時會過於急促。

但是,反正是錄下來的,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聽。更何況這種課的內容,決定了你可以碾碎了聽。

我本來就是閑來無事時聽,所以,就把它當成了填空,比如上班路上,去建身房路上這樣的,一次 5 - 10 分鐘的時間。一段聽完了,會想一下這段里有什麼有意思的地方,主要是記下關鍵的人物,故事的邏輯,和關鍵的數字,一般也就幾句話就完了。有則記之,沒有也無所謂。

然後等有空的時候,一般是晚上,照著這些關鍵字,把整個情況給重推一遍,放到筆記的相關位置。這就好像看數學或工程類的公開課(不過這種課沒法拆太碎的聽),要把關鍵的定義和推導重寫一遍一樣。寫的時候,如果有教案,當然最好,更少不了的是在網上查一下相關資料,能作印證,也能補充,有時還能找到反例。比如維基百科雖好,但當書看實在太無趣,用來查資料找佐證,卻很不錯,還常能順藤摸瓜找到一些別的。

有了一定了解後,自然想知道得多一點。畢竟這公開課都是最基本的,老師也不可能在每個話題下講得太深入。像題主所困惑的鍍金時代,的確是一個特別的轉型時期,很多矛盾衝突同時進行,一個通史無法面面具到講得深入,結果就像一個讓人理不清頭緒的線團。這種感覺其實在初入很多學科時都會有。好像除非有專門講這個時期的斷代史,否則無法講得全面。但是,這種課好像有音像資源好像很少。

最自然的方法,是去讀相關的書和資料,比如針對這段特殊時期的。很多公開課提供了很好的書單,很適合深入學習。

另外,我覺得專業和業餘的最關鍵區別,在於專業的人一定要接觸過原始數據和第一手資料,所謂 hand-on experience。更重要的,是重新推演關鍵知識是如何得出如何檢證的過程,這就好像學了演算法要編個程序,在數據上分析試驗一下。這並不是說什麼知識都要自己來重新獲得,而是理解學科的方法論,這樣反過來在讀書時,對其內容的把握就要深刻得多。任何專業人士,他們的手一定是髒的,有繭子的。

我相信對於業餘愛好者,這應當是針對某一具體歷史問題,很有效的學習方法。

但是我這人讀書慢,也沒那麼多時間(有時間還做自己專業的相關研究呢),於是,就選擇了保持業餘的狀態。

方法就是,換一門課來聽。

結果,我就聽了一串的各種美國歷史課,有美國通史,殖民地史,近代美國史,當代美國史,黨派政治史,宗教史,文化史,思想史,法律史,競選史,黑人歷史,移民史,經濟史……成了典型的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不精的那種。

每門課,每個老師,都從一個不同的角度,講述了歷史演進的內在動機,矛盾與張力,這也讓我更關注於這些長期的動態發展。像鍍金時代這樣的時期,雖然每門課或許都只講了一點點,但是,卻構成了一個相當豐富立體的織體。這段歷史,也就從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線團,給不同的課程里拾出的線頭,慢慢拉開了一些。花的時間是要長一點,但是,比較適合我個人的情況。

結果是,我對美國歷史的感覺,就被這麼拉成了一張大網,每個歷史角度都是網上的一條或幾條線,相互交織,互相影響。

而我個人,也就相對更關注在時間向上的動態過程,和不同線索之間的相互碰擊。而很少在一個橫切面上展開分析。


伯村的歷史7A/7B是歷史專業的基礎課,主講美國歷史,不同的教授常有不同的重點和教授自己的風格和觀點。每學期會有3-4本補充閱讀,大部分課上講的會有閱讀內容的擴展。Podcast始終還是缺少了太多課堂上必須的元素,例如和同學、教授的討論,閱讀要求,論文寫作等。像題主這樣聽完一遍留下「印象不深」的感覺其實非常正常,因為一般人都是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假如本來就對美國歷史不了解,那麼能留下大概印象的大多是之前有過一些了解,聽一遍之後加深了一下。而事實上,所謂名校公開課的實際價值真的因人而異,僅靠一節課遠遠不夠,就像@talich 老師說的,7a7b這樣的課只是一個框架,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而已。私以為其實單論史料來看,有時候甚至不如wikipedia講的詳細,有條理。並且因為伯村本身文史方面積累不多,不同教授的講課方式差別也相當大,伯村的這兩節課還達不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樣的水平。

學美國歷史,我個人遇到的難點和題主分享一下:

1、語言

同學上7A常常錄音然後下課重新聽一遍做筆記。辭彙的積累和語言在文史方面還是很重要的。重點辭彙的起源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比方說Roaring Twenties這樣的說法,就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可以找來看。

2、文化共鳴

對我自己來說,對美國歷史提不起興趣最大的障礙是沒有共鳴。因為沒有基礎的了解,也沒有切身的體會。但是假如你讀過Jack London的小說,看過The Lone Ranger,那麼你可能會對西部淘金熱的歷史有更深的印象和興趣。假如你曾經體會過離鄉背井獨自一人在一個方言不通的地方打拚(例如廣州、香港、上海),那麼你可能會對Minority,Trail of Tear,移民法案和印第安原住民產生切身感觸。所以,共鳴是很重要的。假如真的想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那麼需要從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同步的了解。甚至包括大致的地理地貌、天氣人口分布,都會對理解歷史、感受歷史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實北加州的天氣和南加州的天氣截然不同,灣區常年14-18度,而LA常年30度。美國有哪些州,都在哪些位置,等等。這些我們學中國歷史的時候不覺得,因為這些都是常識,我們對地理、人文哪怕了解的不多,但是總還是有個大概印象的,比如東北的大米,雲南的米粉,香港的小吃茶點(吃貨沒救了╭(╯-╰)╮)。換到美國,估計大多人都不知道Montana在哪兒,Vermont又在哪兒,Washinton州和Washinton DC有什麼區別等等等等。

建議題主從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開始找一個切入口,例如宗教分布和影響,bill of right的幾度修改,人權運動的發展(黑人、婦女),西部開發進程等。從自己相對更了解的地方開始,同時參考中國歷史,找相同或不同之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等等。對我來說,這樣的對比非常有趣。例如孝文帝民族融合vs移民法案,魏晉/南北宋vs南北戰爭,一戰二戰越戰伊拉克等戰爭中美立場的不同和各自的轉變,和自己熟悉的內容聯繫起來,更添趣味。

3、關注點

不過,哪怕是知道了這許多,單純聽歷史其實有時候還是很無聊,尤其在不了解其內在的文化背景下。很多歷史的演變因為不熟悉其內在的發展趨勢而顯得模糊不清,也會產生「過眼雲煙」的感覺。跟中國歷史比,美國歷史其實很短,總共也沒發生幾件大事。但是事件與事件間發展的內在聯繫,人心所向,文化衝突,這些我直到從頭了解歐洲思想史才真正感受到很多美國歷史事件的本質趨向。

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里講近代史學研究有兩個特徵為歐美史家所貫徹,其一為客觀的資料整理,其二為主觀的觀念革新。尤其是第二點裡,他說:「以史為人類活動之再現,而非其疆跡之展覽;為全社會之業影,而非一人一家之譜錄」。中國歷史不論是二十四史、通鑒還是紀事本末總還是多多少少有那麼些「以史言今」的味道,但是西方史學事實上是非常客觀的,是怎樣就怎樣,大多都已經分析清楚了,所以其實關於「到底發生了什麼」,沒有特別多好探究的。我個人反而覺得中國人看歷史的態度更有趣,我們關心歷史事件的發展規律,對社會、民生、現代社會結構、文化的影響,而把美國歷史事件用這樣的思路關聯起來,需要更多人文發展史、思想史、哲學史方面的知識,看得多了,聯繫的多了,就更有趣了。

4、其他的一些收穫

歷史課,尤其是這樣的基礎歷史課給我的影響其實從來和具體的事件無關。我收穫最大的是一種基於資料,觀點,求證為基礎的學歷史的方法。具體的鍛煉是從寫paper達到的,選題,找資料,提煉觀點,提出證據支撐,最後成型。雖然是很小很基礎的作品,但是已經初見歷史研究的雛形。題主有興趣可以嘗試一下。


推薦閱讀:

能出現在總統山上的西奧多 羅斯福為什麼不如其他三位名氣大?
如果穿越成美國奴隸制時期的黑奴,怎樣才能逆襲?
美國人為什麼討厭印第安人?
美國政治構架是怎樣的?

TAG:歷史 | 筆記 | 開放課程 | 美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