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里 孟曉駿 在美國的遭遇在現實中 這樣的例子多嗎?
01-07
這種懷才不遇又是怎麼造成的,個人因素多還是環境因素多?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非常多,看了很多關於合伙人的評論,很多國外呆過的人包括現在還在國外的人,都對鄧超飾演的孟曉駿的遭遇感同身受。
隨便貼幾段:
Zhao Alan,媒體人、廣告人
作為一個在紐約蹉跎大半年剛回國工作的海歸,我更喜歡鄧超演的角色。記得去美國前在家裡女朋友陪我錄一天Boston College的面試視頻最後還是收到一紙拒信,在梅龍鎮廣場陪我苦等了5個小時的簽證;記得在機場一個一個擁抱朋友最後是女友,然後頭也不回的走進去安檢的畫面;記得誤打誤撞的申請到一份助教工作;記得畢業一個人去紐約找工作那會兒有次等了1個小時面試官,結果進去之後被一句我們不發H1B草草打發的鬱悶;記得每周會一個人去timesquare,坐在中心的那個台階上啃著麥當勞等天黑看那些亮如白晝般的廣告牌和來來往往的遊客。我每次都在想:這片刻繁華過後,我們還剩下什麼?不是矯情。所以看到電影里鄧超在時代廣場看新浪上市的那個鏡頭的時候整個人都在顫抖。就沖著帶給我的這些美好的,心酸的回憶,我喜歡這部電影。
張競
當時打一份早5-午3點的體育用品店的工作。。。早上4點多一個人步行穿過一個漆黑的公園走去打工。。。那時候常常想,我這是爲什麽啊!另:記得一個半夜,非周末的接近夜晚3點鐘, 和我師哥還在酒吧打工, 把沉重的啤酒罐,酒瓶子搬到後巷。。。我師哥,清華美院高材生,拿全獎, 指著地下室幹得灰頭土臉的中國人和我說, 這些人,不是碩士就是tm博士! 那時候, 心裡的滋味無法形容。。。。
阿蘇勒
這個答案和我看完電影后寫的日誌幾乎一樣。鄧超這個角色實在是勾起留學生太多回憶和感慨。造成的原因很多,這種現實中的情況應該還是環境因素較多,個人因素起不了決定性作用。就像農村人到城市來打工,藍領居多,很難做到白領,中國高材生到國外,應該也是類似的境遇。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古代自從火藥開始投入戰爭之後,布面甲開始風行?布面甲對比傳統甲胄有何優點?
※當下的中國追求「星辰大海」有什麼錯?
※為什麼中國的課堂秩序那麼好,社會秩序那麼差?
※中國古典美女應該長什麼樣子?
※中國大陸的翻譯稿酬標準為什麼這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