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北地區為什麼會如此缺水,是倒霉碰上了,還是人為的?


謝邀。

華北平原降水

降水量不夠充沛,但集中於生長旺季,地區、季節、年際間差異大。年降水量為500~900毫米。河北省中南部的衡水一帶降水量&<500毫米,為易旱地區。黃河以南地區降水量為700~900毫米,基本上能滿足兩熟作物的需要。

平原西部和北部邊緣的太行山東麓、燕山南麓可達700~800毫米,冀中的束鹿、南宮、獻縣一帶僅400~500毫米。各地夏季降水可佔全年50~75%,且多暴雨,尤其在迎受夏季風的山麓地帶,暴雨常形成洪澇災害。降水年際變化甚大,年相對變率達20~30%,京、津等地甚至在30%以上。

根本原因:華北缺水主要是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承載力不足的矛盾造成的。華北平原的水資源不能算少,但是難以負擔京津兩個超大城市,以及一眾百萬人口城市。

其他原因:1、水利工程的修建改變了地表徑流,影響局地氣候。毛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之後。大修水庫和入海新河。黃河上中游水利設施的修建,也節流了大量入海徑流,影響了下游黃淮海地區的地表徑流量。近年經濟發展,城市農村工農業用水增加,更加依賴水庫,致使不少河道乾枯斷流。

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由於黃河挾帶大量泥沙以致黃河決溢、泛濫、改道頻繁。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由於春季蒸發量上升,降水量較少,河流徑流量較少,加之以人為原因,華北平原常會出現春旱的問題。

2、中游湖泊,窪淀的乾涸,蓄水功能消失。上游來水減少,水利灌溉增加。華北平原集中了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三個商品棉基地,棉花是高度耗水作物,無論是依靠地表水灌溉還是地下水,都消耗了華北有限的水資源。

3、水質性缺水。華北尤其是河北以鋼鐵等重化工業為主加之工農業人口密集,生產生活廢水排放不達標。造成環保欠債,水體富營養化,水污染浪費嚴重。

4、過度開採地下水,造成地表下沉,海水倒灌。

5、省際水資源分配不合理。結構性缺水。

6、缺乏行之有效的水資源利用保護體系。

7、降水的年際和季節變化大,造成年度性和季節性缺水。華北平原多春旱,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正值冬小麥返青,農田需水量大。


上學時候我記得老師說從地理氣候水資源來看,說華北平原缺水是不科學的。準確來說是華北地區京津冀巨大城市群與水資源的矛盾。


華北相對於華南和華東,降水較少。這是自然的,也是合理的。並且,過去幾十年,華北降水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當然,最近有轉濕跡象。同時,人為加劇了華北地表水的緊張。因為,自古以來是人口密集的地區,華北很多湖泊都被淤平。淤平的湖泊又被改造為耕地,養活了更多的人口。周而復始,人口越來越多。近代以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又開始採集地下水。這就更顯得華北缺水。還有,就是區域外補給也在減少,如黃河的流量就相對過去有所減少。


其實從地理學的角度講,中國的華北不缺水。

伴隨著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導致了自西向東的大氣環流,導致這一維度的空氣都是不含水分的乾燥冷空氣,這一維度分布著撒哈拉大沙漠、沙特、塔里木、准格爾、中亞、還有美國西部的大沙漠。但是由於地質變化,青藏高原迅速隆起,阻斷和改變了5000~6000米以下的乾燥冷空氣自西向東移動的方向、方式和速度,使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交替控制中國,使季節性降水覆蓋東亞,造就了中國的黃河、長江、珠江,假如沒有青藏高原,這些地區都是人跡罕至的沙漠。

以色列地處沙漠中,但以色列就很好的解決了用水的問題,這麼說或許你可以理解。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常喝好水可以延緩衰老?尤其是稀有低氘水。
零度的水在零度的空氣中能否結冰?

TAG:地理 | | 中國 | 生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