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文革時期故事的小說值得推薦?

也包括反右時期的,比如《烏泥湖年譜》,這樣。謝謝了~!


馮驥才 的 《一百個人的十年》

一百個普通中國人在「文革「中心靈歷程的真實記錄,顯現那場劫難的真相。

這書是崔永元推薦的,口述歷史入門書籍。


最近讀了幾本書,恰好都涉及到文革。沒有經歷過那段時期,也不敢妄談。文學作品裡,作家們把自己對文革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編織的故事中,我讀了書,也只是隔岸觀火管中窺豹罷了。

《生死疲勞》—莫言

莫言筆下的文革是荒誕不經的,從打土豪分田地到改革開放,西門鬧的靈魂牲口的視角,在西門屯裡旁觀者清,藍臉的倔強,金龍的醜陋,沒有狂風暴雨的批鬥和揭發,有的只是小人物在風雨飄搖的歷史洪流中亦步亦趨的掙扎。

《亮劍》—都梁

其實亮劍中的「文革」是最讓我動容的。因為所有的興妖做亂和城狐社鼠在有氣節的人面前都可笑不堪。趙剛的大將之風,田墨軒的文人風骨,李雲龍的大義凜然。李雲龍被批鬥時所表現的不屈不撓,心中不禁感嘆:偉哉!上將軍!

《活著》—余華 《兄弟(上部)》—余華

活著大概是最能表現出時代變遷的作品了,張藝謀的電影,電視劇《富貴》,都在向我們訴說著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力。大躍進中失去了有慶,文革中害死了鳳霞,後來家珍因病離去,苦根被毛豆撐死。最後一頭黃牛陪著富貴喃喃自語,悲涼凄苦之感久久不能平復。

《兄弟(上部)》里的文革讓人悲憤,彷彿每一個字都在滴血,每一句話都讓人咬牙切齒。就像宋凡平在車站被人活活打死時蘇媽說的那句話:他們還是人嗎?人怎麼能這麼殘忍!

《我們仨》—楊絳

楊絳先生筆下的文革相對平緩一些,雖然也被指出「反右」,但錢鍾書為人受人尊敬,倒少了那些群魔亂舞,多了一份家人同舟共濟的溫情。

《長恨歌》—王安憶

有人覺得十年文革是一片黑暗,談及文革必是跳樑小丑群魔亂舞,大時代有大時代的滄海橫流,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家長里短,也會有愛情也會有躁動和咿咿呀呀。

《芙蓉鎮》—古華

一部完完整整描述文革的文學作品,其實大多作品都是一小人物的浮沉來反映大時代的跌跌撞撞。這部也不例外,無可奈何生不逢時,這就是小人物吧!

雖然看了幾本書,對於真實的文革,我還是無法評判,只能通過一些小說去細細揣摩一些無奈與辛酸,我想這也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吧,我們曾經被壓抑的自由與嚮往,需要這些書籍給我們指引方向!


科幻類:《三體》


有段時間我非常喜歡七八十年代的小說,讀了許多路遙,閻連科,劉心武,張賢亮的作品。對於那個年代的文學創作,批評界以「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來指稱,它們的主要形式是小說。

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國人無法避之不談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達的焦點。由此產生的傷痕文學,無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會問題,激勵伸張人道精神,努力回復人在文學創作中的主體地位。劉心武的《班主任》可以說是傷痕文學開端的代表作品。

下面推薦幾部傷痕小說。

這周讀的是韓少功的作品,他於1979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月蘭》是他的成名作。

「夜裡,星光閃爍,淡藍色的光霧籠罩著山林。濕潤的空氣里,有田壟犁破後發出的泥腥味。一條山泉在月下抖動著碎銀似的光輝。不知什麼時候,初春的第一聲蛙鳴響了,叫得那麼吃力,那麼孤單,然而它終於衝破一切響了,給人一種異樣而複雜的感覺。我無心注意夜景,只希望趕快找到人,以免人心浮動,影響到明天的生產。我又埋怨長順夫婦,怎麼那麼狹隘?為點小事就鬧得不可開交,真是一個順結越解越亂。可這種埋怨情緒又經常混雜著隱約的不安。為什麼不安?我還沒功夫想清楚。

——韓少功《月蘭》

《月蘭》

《月蘭》的故事很簡單,一位在 「僅有三角八分錢存款」,窮的叮噹響,沒有半毛錢買農藥,母豬餓的像柴狗的吳沖生產隊女社員月蘭,因病欠了一屁股債,家中所有開銷費用全憑四隻雞下蛋來補給。但新來「工作組」的「張同志」卻下令「不得將雞鴨放到田地里,以免破壞草籽 」 。

月蘭家的雞被張同志撞見好幾次, 她屢次以自家小孩沒看住雞為由把它們放到田地里去,張同志堅持「黨的公社政策」決不許人開小灶,他對月蘭屢教不改的行為甚是惱怒,想著殺雞儆猴。在「楊副組長」的授意下,他下了浸有農藥的稻穀毒死了月蘭家的雞。

月蘭家失去了生活來源,還要寫「一百份」檢查張貼到全村和公社,她又因此挨了丈夫的打罵,這才投水自盡,用一死來對「楊副組長」所推行的極左政策做出無言的抗爭。

而她生前卻是得過無數獎狀的好社員,為治隊里的一頭病牛,「她一氣拿出十幾個雞蛋、兩斤甜酒給牛吃…還硬不要錢……」在臨死前,她還將家中的衣服,其中也包括「張同志」家訪時丟下的一件襯衣全洗乾淨。然而,這樣一位善良勤快的好社員,卻為四隻雞丟下了兒子和丈夫走上了絕路,讓這位「張同志」發出了「可我怎麼會成為殺害你的工具之一」的靈魂拷問。

劉心武的《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對宋寶琦,謝慧敏等青少年靈魂的扭曲和精神的傷害,通過他們的畸形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畸形本質,發出了「救救被四人幫坑害了的孩子」的呼聲。

《班主任》

你願意結識一個小流氓,並且每天同他相處嗎?我想,你肯定不願意,甚至會嗔怪我何以提出這麼一個荒唐的問題。但是,在光明中學黨支部辦公室里,當黑瘦而結實的支部書記老曹,用信任的眼光望著初三(3)班班主任張俊石老師,換一種方式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時,張老師並不以為古怪荒唐。他只是極其嚴肅地考慮了一分鐘左右,便斷然回答說:"好吧!我願意認識認識他……"

事情是這樣的:前些日子,公安局從拘留所把小流氓宋寶琦放了出來。他是因為卷進了一次集體犯罪活動被拘留的。在審訊過程中,面對著無產階級專政的強大威力與政策感召,他渾身冒汗,嘴唇哆嗦,作了較為徹底的坦白交代,並且揭發檢舉了首犯的關鍵罪行。因此.公安局根據他的具體情況--情節較輕而坦白揭發較好,加上還不足十六歲--將他教育釋放了。

二張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趁他頂著春天的風沙,騎車去公安局了解宋寶琦情況的當日,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他一番。張老師實在太平凡了。他今年三十六歲,中等身材,稍微有點發胖。他的衣褲都明顯地舊了,但非常整潔。每一個紐扣都扣得規規矩矩,連制服外套的風紀扣,也一絲不苟地扣著。他臉龐長圓,額上有三條挺深的抬頭紋,眼睛不算大,但能閃閃放光地看人,撒謊的學生最怕他這目光;不過,更讓學生們敬畏的是張老師的那張嘴,人們都說薄嘴唇的人能說會道,張老師卻是一對厚嘴唇,冬春常被風吹得爆出干皮兒;從這對厚嘴唇里迸出的話語,總是那麼熱情、生動、流利,象一架永不生鏽的播種機,不斷在學生們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識的種子,又象一把大條帚,不停息地把學生心田上的灰塵無情地掃去……

「我想,當一個人已經不能在他的同類中尋求到友誼與關懷,而要把他的愛傾注到一條四足動物的身上時,他一定是經歷了一段難言的痛苦和正在苦熬著不能忍受的孤獨的。」

——張賢亮

《邢老漢與狗的故事》

故事中的用語,如「富農」「地主」等等,拿到今天可能讓人發笑,可它們離現在並不遙遠。無休止的運動邢老漢在那裡失去了已經遲到的愛情。人總要有寄託,夫妻間、母子間。這些人倫之樂,邢老漢沒有,有的只是那條無名的小狗。

「一個強烈的盼望和一條小黃狗。」「因為它正是她走的那天被領回來的,在他記憶里,他甚至以為這條狗是她臨走時留給他的紀念。」「然而,這個聯繫也終於被扭斷了。」扭斷邢老漢惟一生命寄託的是誰?是政治、運動,上面要求節糧除狗。今天聽來,農村因節糧要除狗,多麼滑稽、荒謬,可那是事實。正是這個荒謬的理由,斷送了多少樸實的生命?一個老實的農民又能怎樣呢?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人在一夜之間與野獸恐怕沒有區別!人類的獸性遺留在那個年代發揮得淋漓盡致!

作者在社會悲劇的環境中探求個人悲劇的根源。在現實的描繪中,注入了作家的主觀情感,讓人深思。

節選:

到了過年過節,生產隊也要宰一兩隻羊分給社員,邢老漢會對它說:「明兒羊圈宰羊,你到羊圈去,舐點羊血,還有撂下的腸腸肚肚的……」儘管社員們一年難得吃幾次肉,可是邢老漢吃肉的時候並不像別人那樣把骨頭上的肉都撕得精光,他總是把還剩下些肉屑的骨頭用刀背砸開,一塊一塊地餵給他的狗。

「好好啃,上邊肉多的是,你的牙行,我的牙不行了……」邢老漢跟人的話不多,但和他的狗在一起是很饒舌的。這個孤單的老人就只有和他的狗消遣寂寞。對他來說,這不是一條狗,而是他身邊的一個親人。

在那夏天的夜晚,在生產隊派他看菜園時,只有這條狗陪他一起在滿天蚊蟲的菜地守到天明;在冬天,他晚上喂牲口,也只有這條狗跟著他熬過那寒冷的長夜,天亮時,狗的背上,尾巴尖上,甚至狗的鬍鬚上都結上一層白霜。

雖然狗不會用語言來表示它對老人的關心,也不會替他趕蚊子或是攏一堆火讓他烤,但它總是像一個忠誠的衛兵一樣守護著他,就足以使老人那因貧窮和勞累而麻木了的人性感動了。很多個夜晚,他都是摟著它來相互取暖,在萬籟俱寂的深夜,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他和他的狗了。其實,邢老漢是有過家,有過女人的。要真正理解他和他的狗之間相依為命的感情,還得從這點說起。

------------------------------------分割線----------------------------------------------------------------------------------

初中第一次讀路遙《平凡的世界》,我感嘆時代給人們帶來的不幸,也感動那時人們的堅韌。

如今讀這些優秀的傷痕文學作品時,我仍然被震撼。

人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是那個年代土地上無數個平凡又堅韌的人的最好形容。

往往苦難的經歷後淬鍊的文字會具有震撼的力量。無論這苦難是身體還是心靈。

歡迎喜歡讀書的朋友一起來交流,點個贊吧~么么噠。

讀書公號:小荷與書

http://weixin.qq.com/r/Pik_JgjErlXRrUxF93ws (二維碼自動識別)


王朔的書


居然沒有這個

可以配合著電影看,梁家輝演技超神。


其實我覺得,文革的題材寫到現在,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敢不敢寫,而是寫出來是不是有新意。

因為文革的題材感覺上,不管是莫言的《生死疲勞》,或者說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作家像葛亮所寫的《朱雀》,文革的重點就只放在了比如批鬥啊,比如大串聯啊。當然文革時期確實就是這些事情,可是如何能把這個作為一個好故事的背景,如何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寫出一個好故事,我覺得才是更為重要的。所以我想推薦的幾個,是雖然以文革為背景,可是不宥於僅僅只作更大的場面描寫之類的。

首先是阿城的《棋王》,這個故事被外界評為尋根派的扛鼎之作。阿城的《棋王》發生的背景也是上山下鄉文革時期,可是他在其中更多融入了對傳統文化傳統精神的尋找。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也許只有王小波才能把文革寫得與其他作家基調不同,色彩也不同吧。

余華的《兄弟》。我覺得這本書,當然,和之前我所不是很推祟的那種模式化寫文革有衝突,但是余華妙就妙在,他拿出他那種殘酷黑暗暴力的寫法,寫得極致,讀起來也更加有可讀性。雖然這本小說被詬病的也多,比如漫畫化的人物之類的,但是我不得不說,這個故事確實是一個好故事。

王朔的《動物兇猛》,後來被姜文拍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本小說角度也很新,是從孩子的視角來看文革。當然,姜文的電影自然不用說了。


民主課

不會河蟹吧

【一堆不是知識分子的右右在為他們說話】


我推薦蘇童的一個短篇,《紅桃Q》

如果你喜歡半自傳的寫實風格,可看梁曉聲的《一個紅衛兵的自白》


叢維熙《燃燒的記憶》

良心推薦,絕對震撼人心!

我很奇怪為何叢維熙這麼一位優秀的作家會被遺忘到角落裡去,他本人並不出名,但他的筆力絕不比余華,莫言,楊絳,王小波,嚴歌苓等知名的大家來得遜色多少,就這部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文字駕馭能力來說其絕對在一流水準之上。

本人83年生人,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小學四年級還是五年級的已經記不清了,應該是93,94年左右吧,我用了周日整整一天的時間才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後的感覺簡直如遭雷殛,心靈和思維都被狠狠地震撼了..........那時雖然開始改革開放已經不少年了,但當時的新聞媒體(主要還是各大報紙和央視)仍然是黨的領導各種偉光正,學校的教育明裡暗裡地充斥著各種政治指向和主流審美(當然包括各種紅歌)。而我被震撼之後就是不可抑制地在內心中產生出了各種問題與疑惑,而我在歷史課的教材中卻找不到任何關於文革的記載,問老媽卻被三兩句就給打發了(小屁孩哪來這麼多事,跟你說了也不明白),於是乎我本著學校乃求知聖地不懂就問老師的良好態度,在轉個周來的歷史課上英勇無畏地向老師提出了關於文革的一系列問題:文革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打到右派知識分子,各種欺負人的批鬥和造反怎麼就有理了,共產黨這種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做法是不是太不地道了等等 balabalabalabala.............

結果就是,我當然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反而被大驚失色的歷史老師通知了班主任,班主任又把我老娘叫到了學校,語重心長地一番長談之後,我被帶回家餓了兩天沒給飯吃(老娘曰我是吃飽了撐的),倒是沒挨揍,我很開心地曠了兩天課╮(╯▽╰)╭


高行健的《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諾貝爾文學獎2000年獲獎作品。


回憶體: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


楊絳的《洗澡》非常不錯,張煒的《古船》也涉及到了文革。回憶性質的,章詒和《伶人往事》,都值得一看。


就薦兩個:王蒙的《蝴蝶》看看人民的公僕怎麼異化為人民的老爺,可反照今天。韓少功《馬橋詞典》文本類似《哈扎爾詞典》,就是一本民間志,還有語言學和文化人類學穿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在今日之中國你仍能找到馬橋。


怎麼沒人說這個:《血色黃昏》, 老鬼作品, 《動物兇猛》可以看看, 但是不建議把《陽光燦爛的日子》當成文革文學來看, 那不過是一群軍隊大院孩子的青春故事片, 他們成天吃飽了沒事幹,不用上山下鄉, 不用讀書, 同時荷爾蒙過剩,所以看上去很美, 但是現實比那個慘烈得多。


寫文革時期的小說里,我個人喜歡的作家有:

阿城:《棋王》等三部;帶有魔幻色彩的現實主義

王安憶:《六九屆初中生》等,文筆細膩的女性青春紀實

梁曉生:《雪城》《今夜有暴風雪》等知青小說,翻拍的電視劇也不錯

張承志:《北方的河》《黑駿馬》等,硬派知青

有個很少有人提及的作家:李曉,巴金的兒子,他有部作品被張藝謀改拍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我個人非常喜歡他的《最後的晚餐》《繼續操練》,他的作品充滿黑色幽默的個人風格,文字簡練、紮實,人物叛逆卻又富有那個時代的特色。強烈推薦。


《幹校六記》——平淡的語言寫出了動蕩的年代!

薄薄的一本書,短小的散文體系,六篇文章敘說著在幹校的「快樂」時光。五七幹校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當時去幹校的「學員」均是知識分子,不論資歷深淺,不論年紀老幼,均為一個輩分,統一為幹校學員。實則學習,真則懲罰。每天學習的內容就是勞動,種田、挑糞、養豬、挑水、打井等等,均要求他們自食自力。當時走資派很多,也使得要讓幹部們、文化學者們下鄉體會一下無產階級的工作。很多人由於年紀太大,不堪重負,勞累死在「學習」上。當然,那段歷史正確錯誤不好去評判,也有很多文學小說進行諷刺那段時期的往事。

楊絳的《幹校六記》六篇:下放記別、鑿井記勞、學圃記閑、「小趨」記情、冒險記幸、誤傳記妄。敘說的是楊絳與丈夫錢鍾書在1969年11月到1972年3月被迫下放到幹校勞動改造的事情。這一事件本身就屬於動亂時代的人生荒謬,蘊涵著極左政治對知識分子從肉體到精神的摧殘和折磨。然而,作品沒有正面描寫幹校的主要生活內容,而是主動退讓到政治事件的邊緣,描寫的是衣、食、住、行、同志之誼、夫妻之情等瑣事,「人是真人,狗是真狗,事是真事,話是真話,一切如實記載」絲毫沒有主流文化的正面揭批。這也是楊絳的寫作手法,她的文章總是那麼的平和。

曾讀《我們仨》、《洗澡》均是自然平淡、含蓄冷靜的語調,彰顯了楊絳作為女知識分子的超然於世的態度。這種逆境中的洒脫鎮定和對人生的洞察與感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不論現實多麼黑暗,楊絳總是能從容的在文字上展現平和,在殺戮血腥的「文革時代」,能保持這樣的態度很是強大。從楊絳平靜的寫她的女婿得一自殺可以看出,內心極為強大。不到一百字的描述,原子先生卻讀出了凄涼和無奈。在那個時代里,知識分子是非常卑微的,他們有一身學識卻被認為是走向資本主義,被認為有反的傾向,以至於洗澡,三反等。而農民作為評價者進行批判,想想都覺得是一種諷刺。

許多優秀的文章都叫人有隻覺其美卻無從言說的為難,楊絳的文章亦是這樣。她對言不盡意的道理似乎深有體會。既然語言本身有這種局限,那就注重言外的效果,發揮語言的啟示性,以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去體會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所以讀楊絳的散文,越是反覆咀嚼越覺得餘味無窮。其語言的啟示性不是來自修辭,而是來自平淡與醇美的統一。

《下放記別》中,楊絳以平靜的語調講述了在他們夫婦下放去「幹校」的前後,楊絳個人及身邊發生的故事:下放前的不安等待,為丈夫錢鍾書準備行裝、送別丈夫、女兒為自己送行、在「幹校」與丈夫的會面等生活場景。既是流水般的依次講述,又始終圍繞著一個「別」字,從容展開記事。其中既有對夫妻離情、母女別意、女婿之死等情節的敘述,也有憂愁、焦慮和悲痛之情的流露,卻沒有通常所見的那種激憤的控訴和狂躁的宣洩。

《鑿井記勞》中,記敘鑿井的整個過程, 先寫鑿井的起因, 再寫前期工程之鑿地、鏟泥,最後寫攻堅階段之做助手、搞後勤,娓娓道來,層次分明,寫盡了鑿井工作的艱辛。

《學圃記閑》中,日常吃的老白菜和苦蘿蔔雖然沒什麼好滋味,「可好吃哩」的滋味卻是我們應該體驗而沒有體驗到的。楊絳知道「可好吃哩」,其實只是久無飽食之後有食可吃的幸福。楊絳知道幹校的生活雖不易,但是基本的溫飽還是能解決。她同情百姓的生活貧困,所以見到偷菜的農婦,想的是「但願她們把青菜帶回家吃一頓」。她因未能把疙瘩菜都送給老大娘而深感歉意。楊絳總是懷著博愛悲憫的心,同情他們的困苦生活,寬容他們為討生活的一些不義之舉。

《「小趨」記情》中,那只有靈氣的小狗被楊絳寫靈活了。這是一隻極普通的小土狗,也有偷糞吃的時候。雖然楊絳待它「向來只是淡淡的,從不愛撫它」,但小趨跟楊絳夫婦似乎特別有感情。」情趣斐然的敘述,反映了作者處於逆境中仍不失熱愛生命的真誠,同時,以狗之情趣反襯出人的險惡。。這種以邊緣心態解構荒謬的時代環境,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文革」的歷史真實和知識分子的情懷,表現了作者頑強的生命力量。

《冒險記幸》中,楊絳有驚無險回到宿舍後,同屋的夥伴兒笑臉相迎,好像才出門走了幾步路似的。在燈光明亮的屋裡,想不到昏黑的野外另有一番天地。生而為人的孤獨充溢於心,舍友脫口而出的關心之語,看似關懷備至,實則是人與人的疏離與無助。

《誤傳記妄》中,原本滿懷期許錢鍾書可以回京,名單公布,期望只是誤傳,楊絳自慚誤聽傳聞,心生妄念,只希望默存回京和阿圓相聚,且求獨善我家,不問其它。解放以來,經過九蒸九焙的改造,楊絳只怕自己反不如當初了。

楊絳在《幹校六記》中,用如此從容冷靜的語氣談起那段對許多人來說不堪回首的往事,且安之若素,那樣一段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唯有苦唯有痛的歷史,在楊絳的筆下卻有別、勞、閑、情、幸、妄六種情思。在「文革」的時代大悲劇中,雖然不乏清醒的批判者、思考者,但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經過屢次的政治運動,都惶然地面對現實,無暇作超越性的思考,對社會的批判更在少數。

從家寫起,寫家人的相依,寫在時代動蕩中的選擇,由家到國,有女性的柔情,也有知識分子的擔當和胸襟;從自己和身邊家人、普通的小孩老人寫起,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到世態人生的變化與悲歡,有女性的細膩,也有知識分子的智慧。獨特的女性視角和知識分子立場,使得楊絳的散文在新時期散文創作乃至整個當代的散文寫作中獨具風姿。


血色青春系列四部曲

天傷,天祭,天爵,天罡

第三版更名為《北京教父》(謝評論指正)

作者是王山,可惜老爺子已於12年逝世。

我看過四部曲txt,其實這幾本書出版都挺困難的,實際發行量也很少。書中人物基本都可以找到原型,男主之一至今還活躍在百度貼吧。

主要寫的是北京頑主與紅衛兵之間的故事,根據作者真實經歷改編。

正是因為比較真實,所以給我巨大的震撼。看完後好幾天沒從那個時代中回過神來,夢裡都是書中的人物。至今不敢看第二遍。


關於文化革命,我覺得有一本書一定要看,文筆和思想以及那種理想主義的氣質和深深蘊含其中的懺悔都是真摯的打動人心:禮平《晚霞消失的時候》。


柯雲路《那個夏天你幹了什麼》。

有時候得感慨人性,混亂的情況下惡會被放到極大。

有時候還是相信,無論怎麼樣,還是存在善。

柯老師不管做了什麼,這本書寫的很不錯。


推薦閱讀:

小說中如何形象地表達技能的力量感?
說一件你做的最正能量的事兒?
如果守望先鋒真的存在?
軍旅生涯中,讓你會記很久的事?
你聽過最虐的童話故事?

TAG:小說 | 中國歷史 | 故事 | 小說推薦 | 嚴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