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加多寶的定位,正宗涼茶 OR 涼茶之父,誰更高明?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wanglaoji/20120520/6488729.shtml中有營銷專家表示:目前加多寶集團現在「正宗涼茶,加多寶出品」的定位並不高明,不如「中國涼茶之父」定位明確。


我認為強調正宗是正確選擇。

作為飲料型涼茶的品類開創者,搶佔血統純正的位置就有了非常大的資本,後續進入的品牌都可以被稱作跟風貨或者山寨貨。

同時贊同 @哲也 的說法,品牌價值的傳遞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為什麼要說XX之父,想佔便宜還是如何?XX之父說到底還是要落到一個人的頭上,而不是落在一個公司,或者一個品牌的頭上。你可以說涼茶之父是王老吉,但是不能說涼茶之父是加多寶。聽說過可樂之父么?可口可樂說,咱們是正宗經典。聽說過炸雞之父么?KFC說,我們做雞是對的。

另外,涼茶之父太容易引起反彈,甚至帶來法律糾紛。畢竟涼茶不是加多寶創造出來的,而且涼茶也是這麼甜的。加多寶是把涼茶飲料化,而不是創造涼茶。

----把剛才評論中的吐槽添加進來----

營銷專家在我感覺和古代的謀士門客,現在的股評人都是類似的。他們出主意,但是不承擔責任,所以怎麼說的都有,撞大運也會有很多人是對的。

有些人確實是功底深厚,而且基於理性分析的,這些人的辦法成功率高得多,如張良、劉伯溫、王亞偉(這麼排名有點怪啊)。但是更多的人屬於純粹瞎忽悠,靠這張嘴賺點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需要說有新意的觀點,而不是最正確的觀點。就如這位營銷專家,如果他說王老吉的正宗定位方法是正確的,會有媒體引用他的話嗎?不管這位專家是確實這樣想也好,還是嘩眾取寵也好,至少他得到了曝光,這對於他個人來說是成功的。


涼茶之父?聽著就很老派的感覺,除非他們是想主打中老年群體。


一看就是倆人打架,既然全世界都知道王老吉和加多寶的歷史,怎樣定位重要的么?消費者難道不知道倆是一個東西么?在選擇的時候會因為名字不同而區別對待么?有功夫雙方都在產品多樣性上下點兒功夫吧


完整報告:【行業報告】中國涼茶行業發展分析報告2016(簡版)

官方鏈接:涼茶市場調查報告_2013-2017年中國涼茶行業分析及投資諮詢報告

了解更多行業報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商產業研究院。


鋪墊一下,說點對於品牌的理解。

品牌就是名字,要注意以下三點:

1、品牌名字要好。

體現在好念、好聽、好辨識和好記憶,文字和圖形方面都盡量符合這幾個小原則。

如賓士、寶馬、可口可樂等,都是優秀的命名;反面的命名案例,舉一個,比亞迪(中文)。

2、差異化定位。

一個人有了名字,要想更好地被人記住,最好就要賦予相應的特點,這就是「差異化」——如隔壁的老王,就跟其他非鄰居老王有了差異化;賣雞蛋的老王,就跟其他賣食品的有了區分。

差異化定位是個技巧,也是門學問。定位是否有效,可以用一個要點進行衡量,就是這個定位需要有對立面——要麼佔據陰、對立面是陽,要麼佔據陽、對立面是陰;如果沒有清晰準確、客觀存在的對立面,則自身的定位也是無效的。舉個例子,口號是「質量優異」「百年誠信」,這種定位即無效,因為沒有對手會定位在對立面「粗製濫造」或「坑蒙拐騙」。

成功的差異化定位,如吉普的越野、百事的年輕、賓士的豪華、寶馬的運動、全聚德的烤鴨、淘寶的便宜、京東的正品等等。

產異化技巧,可以參考戰略定位的技巧(品牌、戰略、差異化、競爭這些詞條之間本身就有千絲萬縷的內在關聯),從功能創新、細分聚焦、相對低價這三個方向著手,此不贅述。

3、品牌運作。

運作需要內外雙修。

外部的是VI形象、廣告創意、營銷策劃、廣告和公關的組合推廣等等,講究「以奇勝」,成功的如史玉柱系列、蘋果、加多寶王老吉合體時代等。

內部的是產品力、服務力、渠道拓展力,講究「以正合」,這個是慢工出細活的範疇,產品要千錘百鍊、服務要精益至誠,這是中國企業和品牌的短板,當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也不贅述。

重內不重外,酒好巷子深、養在深閨人未識,現金流收緊、打磨產品的資金量跟不上,最後慘淡經營,難以為繼;重外不重內,是現在的主流、主流、主流,導致快速崛起、快速淡出,沒有沉澱和持久生命力,最終結果就是中國的知名品牌和品牌企業數量稀少,且嚴格論起來只能算國際二流品牌。

———————————————————————————————————————————

鋪墊完畢,接下來,言歸正傳。

標題:論加多寶的定位,正宗涼茶 OR 涼茶之父,誰更高明?

沿用上述三點進行分析:

1、品牌名字

加多寶,這個名字在傳統和現代、土和洋之間遊走,名字本身的質量一般;看過一位答主說,加多寶如果是機油的名字可能更適合一些,哇哈哈,說的好有道理。只有時間的歷練,可能需要一兩代人、幾十年,最後通過兩三代人的回憶附加值和情感附加值,可能能進化為一個符號性的名字,那時應該會好很多,不過周期也很長,需要資本方和經營者有足夠耐心。

相對而言,王老吉這個名字要好很多,當然,在19世紀時這個名字也會讓人覺得一般,現有的不一般是時代更迭和時間沉澱賦予的韻味。

2、差異化定位

原有的定位「怕上火,就喝王老吉」,是成功的定位,因為有對立面,其他大多數飲料聚焦的不是上不上火。在「功能創新、細分聚焦、相對低價」這三大定位戰略方面,走的是「細分聚焦」的路線。事實證明,這條路很成功,做大了一個細分品類,讓國產飲料和國產品牌在洋品牌林立的飲料市場中著實風光了一把;這個定位是如此成功,以至於其原創者加多寶現在也很難超越和翻盤。

再分析現有的兩個定位「正宗涼茶」和「涼茶之父」。正宗涼茶,有沒有對立面?沒有,因為沒有對手會定位是「不正宗涼茶」;涼茶之父,有沒有對立面?沒有,因為你一個做涼茶的又不是BAT,沒人主動喊你叫爸爸,再說了,別人搞個「涼茶之母」,又把你的差異化給弱化了。總之,這兩個口號也好、定位也好,效果都一般。

開句玩笑,定位是「不正宗涼茶」「不正經涼茶」,我倒覺得還不錯,因為其他廠家都標榜自己傳承有序、一本正經,反向性的定位反而能脫穎而出,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叛逆心理。

3、品牌運作

內部質量方面,飲料還好吧,不是那麼複雜,也不需要持續創新(推出新系列產品另議),只要做好品控,別出食品安全醜聞、別因為其中配方涉及藥物安全,就能駛得萬年船萬年船。

外部推廣方面,加多寶相對廣葯,肯定完勝,不在一個運作水平上,就不多說了。

------------------------------------------------------------------------------------------------------------------------------------------

結論:兩個定位都不夠完美,加多寶再想想。


加多寶算個毛線的涼茶之父,涼茶在廣東傳了幾百年,他加多寶才幾年?


正宗涼茶是首選。因為正宗所涵蓋的東西更廣,一想到正宗,一般都是你購買的首選,比如你吃烤鴨,一定會首先考慮全聚德,你買花生油,想到的第一品牌可能就是魯花。佔據正宗地位,其實就是佔據消費者對某一產品或某一品類的第一聯想。

而「涼茶之父」的傳播概念就顯得有點弱了,因為它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聽起來很老氣。加多寶和王老吉還沒分家的時候,它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摸索涼茶只在廣東地區熱銷的原因,其一是這邊的人有飲用涼茶的習慣,因為天氣的濕熱很容易上火,其二就是很多年輕人都在潛意識裡感覺涼茶是一個中草藥的東西,比較抗拒。於是當時的王老吉針對第一點抓住產品核心利益點——預防上火,開始進行大量的場合教育——只要你沒有睡覺,任何時候都有可能上火,所以就有飲用王老吉的必要。而針對第二點,就是在包裝和傳播風格上的轉換了。包裝採用紅罐(雖然還是有點土氣,但比起當時市面上的花花綠綠的古法傳承的各種包裝還是好很多),傳播風格也更為年輕化。因為它的整個思路很清晰,我作為涼茶飲料就是賣給年輕人的,所以它在傳播上弱化了歷史感,努力想把涼茶變成一種常規化的飲料,而這種飲料還有點附加值就是可以預防上火。所以,回到正題上,涼茶之父給人的感覺就很老,而且用於傳播的話也沒有打動消費者的地方,就像有人說的,你是不是涼茶之父跟我有毛關係,我只關心我喜不喜歡。

再說說加多寶和王老吉的這場正宗拉鋸戰,耗時四年之久,雙方打得不可開交,卻讓更多人知道了加多寶和王老吉,對把涼茶這塊蛋糕做大還是有一定貢獻的。因此,正宗更是兵家必爭之地了。

同樣的,空談正宗,也並無意義。它需要有內核來進行支撐。加多寶在正宗裡面加入的佐料有中國好聲音,涼茶創始人聲明(但個人感覺這個沒啥吸引力),驚人銷量等等……消費者對正宗的認知還有一個成分就是,誰賣得好,誰就正宗。所以加多寶的正宗支持之一——全國銷量領先,每十罐涼茶七罐加多寶。

其次,加多寶在微博等陣地的線上營銷也開始施展拳腳,從去年的「對不起」系列平面到今年的「人生v時刻」的試水,微博多個話題輪番轟炸,自產內容和大v互動營銷的結合,圍繞中國好聲音,CCTV開講啦,安徽衛視男生女生向前沖這幾個加多寶冠名的節目做了一系列傳播工作,風格平易近人,毫無距離感的情景再現,逗趣的勵志的平實的文案加上年輕化的視覺表現,加多寶在線上的動作越來越出位,為的只是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增加他們的認同感。

扯得有點遠了,不過多多少少還是在圍繞正宗說事兒。多想裝逼地來一句姐和你們時差不一樣,可是現實是半夜失眠爬起來刷知乎,然後就用手機碼了這麼一長串兒字……=_=所以歡迎拍磚和討論,人身攻擊的請繞道,喜歡的贊一下也不會懷孕。


作為消費者,我想說我對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關注


以下是方舟子的科普文章《涼茶,喝,還是不喝?》:

「王老吉」涼茶據說是廣東鶴山人王澤邦(乳名王吉)於1828年開始銷售的產品。目前做為植物飲料銷售,其標明的成分為「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後面的7種都是中草藥(「蛋花」不是指雞蛋,而是夾竹桃科有毒植物緬梔的花)。

和其他廣東涼茶一樣,「王老吉」據說具有「清熱去火」的保健功能,「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廣告早已喊遍全國。

但是此前已有人在找「王老吉」的麻煩。2005年,職業打假人劉殿林以王老吉涼茶含有夏枯草中藥成份、擅自添加《食品衛生法》所明令禁止的藥品為由起訴王老吉涼茶的銷售商和廠商,被法院以原告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夏枯草有毒副作用等理由駁回。2007年,重慶市法律工作者況力彬稱喝了王老吉涼茶後出現頭暈,該涼茶添加了夏枯草,違反了《食品衛生法》,再次起訴王老吉涼茶的銷售商和廠商,被法院以夏枯草能否作為涼茶配料不屬於本案審查範圍為由駁回。最近又有杭州人葉征潮認為自己的胃潰瘍是由於飲用了王老吉所導致的,起訴王老吉違法添加夏枯草。

王老吉以及許多廣東涼茶之所以使用夏枯草,是由於中醫「取象比類」、「天人感應」的牽強附會。夏枯草據說在夏至後逐漸枯萎,中醫理論因此認為它生來有「純陽之氣」,所以才一遇陰氣即枯,所以就可以用它來「補厥陰血脈」。但是,迄今並沒有任何嚴格的臨床試驗證明夏枯草對人體有什麼功效。

用自身的經歷難以確定某種疾病與飲用某種飲料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不過,王老吉所含的夏枯草成分具有毒副作用,是有科學證據的。主要的證據來自動物實驗。有些人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中草藥已用了幾百上千年,經驗已足以證明它們很安全,不比動物實驗更有說服力嗎?

這種說法雖然在中國人中很流行,卻經不起推敲。一種藥物被使用了幾百幾千年,並不能證明其無毒。如果一種藥物的毒性很強很急,吃了以後很快就出現嚴重反應乃至致命,那是有可能通過經驗發現的。但是有的藥物毒性,特別是毒性較慢、中毒癥狀不那麼明顯,例如要經過幾年、十幾年才會出現癥狀的慢性毒,能導致癌症、畸胎、肝腎損傷的藥物毒性,是很難通過經驗摸索出來的。因此用動物做毒理學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讓動物服用大劑量的藥物,以此推測長期或大量服用藥物所造成的後果。也可以解剖動物的身體、器官,發現藥物對器官造成的傷害。這些都是經驗不可能發現,也沒法拿人體來做實驗的。

實際上中醫典籍對夏枯草是否有毒,有相互衝突的說法。《神農本草經》將夏枯草歸為有毒、不可久服的「下品」葯,而《本草綱目》則稱其「無毒」。科學的證據更為明確。有多項動物實驗表明夏枯草能導致不良反應。夏枯草的乙醇提取液能抑制小鼠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皮下注射可使動物胸腺、脾臟明顯萎縮,腎上腺明顯增大;腹腔注射可使血漿皮質醇水平明顯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這些都表明夏枯草可能是一種免疫抑製劑,長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服用夏枯草水提物能使小鼠的血清丙氨酸基移換酶和血清天門冬氨基移換酶的值都明顯升高,說明夏枯草還有肝臟毒性作用。

臨床上,有幼兒因服用含蒼耳子、夏枯草和雞內金的中草藥3個月導致急性重症肝炎而死亡的報道。也有報道因服用夏枯草導致過敏,表現為皮膚瘙癢、丘疹,甚至因過敏性休克而昏倒。

有的人承認喝涼茶有可能會讓身體出問題,但把這歸咎為不懂亂喝。比如,一種說法是「胃寒」的人不宜喝涼茶。胃寒是中醫術語,是很模糊的描述,大概相當於胃酸分泌過少導致的消化不良。但是夏枯草的不良反應主要發生在免疫系統和肝臟,與消化系統並無關聯,所以不管是胃寒還是胃熱的人都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當然,藥物都難免會有不良反應,有時為了治病只好忍受其不良反應,但是前提是不良反應不是特別嚴重,而且該藥物確實是有療效的。如果一種藥物並沒有被證明對身體有何益處,卻已知會有毒副作用,那麼還去服用它,顯然是很不明智的。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喝涼茶對身體會有什麼特別的益處嗎?許多人認為有,「怕上火喝王老吉」嘛。「上火」也是中醫對許多癥狀的一個籠統、模糊的說法,因素很多,在現代醫學中沒有對應的稱呼。口腔「上火」癥狀,有的可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導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維生素C導致的牙齦、粘膜出血,更常見的可能是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例如口腔炎、口腔潰瘍、急性牙周炎、牙齦炎等)。天氣炎熱、乾燥引起的脫水,也會讓人覺得「上火」。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療。缺維生素引起的要適量補充維生素,細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藥。病毒感染引起的無特效藥,通常幾天內會自愈,但是病毒仍然在體內潛伏,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精神壓力大)會被再次激活,所以「上火」不能斷根。至於脫水,當然要補充水分。

那麼涼茶對上述種種「上火」會有什麼療效嗎?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你喝了涼茶覺得「火」降下去了,可能是身體的自我康復,也可能是心理作用,還可能是因為涼茶補充了身體欠缺的水分或某種維生素——在這種情況下喝水、茶或果汁顯然更為安全。有人認為廣東天氣潮濕、氣候炎熱,所以必須喝涼茶。世界上生活在「天氣潮濕、氣候炎熱」的地方的人多得是,他們不喝涼茶身體也不比廣東人差,難道廣東人的身體有必須喝涼茶的特殊構造?

因此喝涼茶是一種對身體有害無益的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很難改變,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禁止。但是對於企業為迎合乃至推廣不良生活習慣而生產的產品,卻應該加強管理。既然王老吉含有有毒副作用的草藥成分,那麼就不應該做為普通飲料或保健飲料銷售,更不應該聽任其把喝涼茶推廣到傳統上無此習慣的北方地區。做為食品和保健品的基本要求是必須沒有毒副作用。有毒副作用的產品應該做為藥品加以管理。

衛生部很清楚夏枯草有毒副作用,不允許一般企業在食品中使用,但是卻對王老吉網開一面,原因僅僅是因為王老吉是老字號。在2005年,衛生部做出《關於王老吉涼茶有關問題的批複》,同意《關於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關問題的請示》,其內容為「在食品衛生法生效以前,傳統上把藥物作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傳療效並有30年以上連續生產歷史的定型包裝食品品種,可以經售。」王老吉涼茶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所以該飲料中添加夏枯草,沒有違法。

衛生部的這一決定似乎更多地出於保護商業利益的考慮,並無科學上的依據。很顯然,一個藥品如果能導致不良反應,並不因為它被一家老字號公司使用就失去了其毒性。例如,雄黃傳統上做為酒的添加成分,其歷史比王老吉涼茶悠久得多,但是雄黃酒有很強的毒性,那麼是否就可以允許某家老字號銷售雄黃酒供消費者為了「驅邪」、「解毒」在端午節時飲用?如果能對老字號破例,新字型大小為什麼就不能跟著用呢?


推薦閱讀:

優秀的產品的定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如何看待知乎這個產品?
歐美主流雜誌的定位有什麼不同?

TAG:市場營銷 | 產品 | 廣告 | 產品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