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本屆奧斯卡提名影片只有 9 部?


總的來說,今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改變了提名最佳影片的計票機制,獲得提名影片的數量不再是固定的,而是510之間的任意一個數字,這取決於票數的分布;同時,新的投票機制更有利於擁有小眾狂熱支持者的影片,只要這些支持者的數量不少於總投票人數的5%,那麼影片就鐵定獲得最佳影片提名。

我們來看看最佳影片提名的誕生過程:

首先,所有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都將收到提名最佳影片的選票,並將他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影片按照第一到第五的順序填寫。

接著,所有回收的有效選票都將根據第一選擇的影片進行分類,比如所有將《藝術家》作為第一的選票被放在一起,第一選擇《雨果》的選票被放在一起,如此類推。那些沒有任何第一選票的影片在這一輪被淘汰。

到了這裡,大家需要了解一個Magic Number的概念,Magic Number=投票總數/(提名最大數+1),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目前總共有5783名會員,假設回收的有效選票有5500張,那麼此時Magic Number=5500/11=500。也就是說,任何影片只要得票數超過Magic Number,在這裡就是500張,那麼它將自動獲得最佳影片提名。

一般來說,此時勝出影片獲得選票將不再發生作用,但投票機制中還有一條Surplus rule,那就是如果勝出影片獲得超出Magic Number20%以上的票數,

那麼它所有的得票就將重新回到票池,按順序分配給選票下一順位選擇的影片。這就使得如果一部影片極受歡迎,那麼它選票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第五選擇仍然會產生影響。

同時,任何影片獲得的票數如果少於總票數的1%(在此處即為55票),那麼該片的得票也將回到票池重新分配給選票的下一順位影片——如果這部影片還沒有勝出或淘汰的話。而如果某張選票的第二選擇已經勝出或是淘汰了的話,那就再根據第三選擇分配,以此類推。

今年的計票機制在接下來的步驟發生了改變。

往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計票者們會依次淘汰剩餘得票數最少的影片,並讓選票回到票池,重新分配給下一順位的影片,直到有足夠數量的影片勝出獲得提名(前兩年這個數量是10部,09年擴容前是5部)。

然而,從今年起不再有這一步驟,計票者們直接統計剩餘影片的票數,任何影片得票只要超過總投票數的5%(根據前面的假設,也就是275票),就將獲得提名。根據計算,按照這一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數量將恰好落在5到10部之間。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改變?

如果說2009年的擴容是為了讓更多優秀的影片不被遺漏,那麼今年的再次調整則是為了讓提名影片有更多的靈活性,既不讓優秀的影片落選,也不為了充數而犧牲提名影片的整體質量。

這樣的改變會對提名影片產生怎樣的影響?

由於選票重新回到票池的步驟減少了,所以第一選票變得更為重要。如果一部影片得到大多數會員的認可,得票可能多為第二、第三選票,其競爭力反而不如一部有著少數狂熱支持者(這些狂熱支持者往往會把愛片作為選票的第一選擇)的小眾影片。因為,根據規則,只要一部影片能擁有5%的第一選票,就鐵定獲得最佳影片提名。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我們迎來了史上最小眾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單。

參考:http://insidemovies.ew.com/2012/01/24/oscars-best-picture-why-nine-nominees/


09年81屆之前每屆都固定為五部最佳影片的提名,但是數量的限制必然導致很多佳片沒有進入參考範圍,特別是81屆暗夜騎士的落選讓很多諾蘭粉大為不滿。因此在10年的82屆奧斯卡上將最佳影片擴展為10部。

但是問題又來了,82屆的10部最佳影片提名中,都是好片,但很多還沒好到夠格提名最佳影片的地步,因此學院從83屆開始,將每年的提名數限定在5到10之間,每年的數目浮動不定,因此今年就是9部。


因為奧斯卡從2010年起就研究了公共選擇理論,盡量避免多數人的暴政,真實反映投票人偏好。


只有9部??已經算多的了吧。。。。。


推薦閱讀:

小李子拿金人是什麼體驗?
奧斯卡歷史上有哪些多次獲得提名但始終沒有獲獎的演員和導演?
小李子三奪金球獎影帝,他離奧斯卡究竟還有多遠?
在電影節和電影獎上有大滿貫的概念嗎?有影人獲得過嗎?
《血戰鋼鋸嶺》為何能夠摘得第 89 屆奧斯卡最佳混音效果獎?

TAG:奧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