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送子女出國留學有何利弊?

身為一個人文類學科的學生,在一所普通一本大學,不大可能申請到外國一流的大學,出國留學有必要麼?

看到很多同學出國留學,但是又難以判斷出國留學的花費工作後是否能賺回來,因為大多數留學的同學,都是家庭富裕,也就是人脈,社會關係更加豐富的,所以即使他們留學回來找到好工作,我也很難確定到底是因為留學還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所以希望有高人指點一下。


一直想找一個平台梳理一下我的想法,以後再有朋友來諮詢這個問題,我可以找出來照著念 :D

樓主同學,我們留學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也是利端,弊端在後面):

1. 學到一技之長 這應該是自古以來留學最本質的意義所在,我們去其他國家學習本國所不擅長的技能和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有N多專業(N應該大於100,沒數據支持,直覺。)是國內的空白或者弱斃了的項目,拿著國外回來的文憑往往能在國內當金字招牌使用(很不幸我大學的專業並不在此列),比如傳說中法國某些藝術品收藏、鑒賞類的專業;德國某些工業設計、機械專業;某些金融領域的比如精算啊什麼的專業;一些只在西方有強大底蘊的專業比如西方的藝術、歷史、視覺類的專業;這些專業都是中國非常缺乏的,如果你能在這些領域中有所斬獲,回國後在正確的方法下會有不錯的起點。從中國目前的「千人計劃」和給各類海歸的優惠政策來看,稀缺領域的高級專業(理工類占絕大多數)能給你帶來不錯的回報。

但很不幸的是,有些孩子在出國之前,並沒有自己的想法(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很多時候都是隨著中國主流社會的思潮看什麼火就學什麼(我不幸也是當年的其中一員),並沒有發自內心的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來選擇專業。另一方面,從發達國家VS中國這個角度來看,各類專業的覆蓋面實在是太廣了,有太多專業我們出國前壓根就沒聽過,想都不敢想,面對眼花繚亂的專業選擇,很多中國學生和家長的第一反應是選擇「覆蓋面較廣」的專業,聽起來啥都涵蓋,將來肯定餓不死的,比如:管理,經濟,計算機這種泛泛的很大的類目。很多人不會進入很精鑽的領域。

我在此小吐槽一下,個人認為未來社會的分工發展必定是專業化精細化道路,讀一個現在看起來鳥不拉屎的專業比那種扔一塊板磚到街上砸死10個人,5個學管理,4個學經濟,剩下那個學計算機的要好。而實際上,我們出國了發現,很多基礎學科(所謂鳥不拉屎的專業)在國外是大有用途,進可攻退可守,再不濟就呆在實驗室,邏輯好點能侃點就進投行,總歸餓不死。

2. 學習英語 為了學習英語就留學值得嗎,其實挺值的。最起碼環境氛圍都到位了。而實際上,我們的鄰國日本,有很多人就是出來學習語言,呆的日子也不久,短則幾個月,長則1-2年就學英語,學完了就回國。如果你有強烈的想學習好英語的動機(尤其是和老外交流級的口語和聽力),出來兜一圈還是很值得的。但貌似現在出國的中國孩子很多都是抱團,從中國跑到了另一個小中國去了。如果你是一個靦腆不太外向的人,你很可能很難打入老外圈子,慎選。

3. 更方便的移民 在某些國家,讀書結束後能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永居甚至移民。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打算,年紀又很輕的話,走這條路不失為一種選擇。

留學的弊端:

1. 燒錢. 有獎學金支持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想讓自己日子舒坦一點,尤其是在宿舍(家)和學校兩點一線之外有生活有足跡(比如旅遊),就會有很高的開支,我們一般都會用打工的方式來補貼家用。

2. 鍍金失敗. 我沒把鍍金成功列在留學的利端里,因為我覺得現在留學已經不像八十年代那會兒是什麼很貼金的事情了,實際上我認為很多留學回來的人,我覺得連本土畢業的學生都不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面試過一個交大的本三的學生,此男從未出國過,但操一口流利英腔,閉上眼睛不看此男都有誤以為是老外的錯覺,當時讓我深深覺得海龜最後剩下的一點點語言優勢也不復存在了。

3. 如果回國的話,缺乏本土校友資源. 這是我深感缺乏的地方,現在是一個校友文化盛行的時代(好像一直都是?),我的校友都在地球另一邊,在我的事業上很難給到我有力的資源支持。回國的時候基本上單槍匹馬,稍微有些單薄。


如果你只是計划出去看看然後再回來的話,不建議畢業之後直接自費去讀書。工作一段之後,你的經濟基礎會更雄厚,出國看看的機會會更多,對人生的規劃也會更成熟。而且你並不會因為工作失去什麼,在校期間直接申請和畢業之後再申請的結果不會有本質不同。

如果直接去讀,兩種情況比較合理,一個是能拿到全額獎學金,另一個是計劃好定居海外,趁著年輕能吃苦趕快折騰。


不要為了留學了留學,如果你申不到獎學金的話還要花父母的錢,你大學畢業好歹也20多歲了,你的家庭還是普通家庭,父母辛苦賺錢又不容易,留學要慎重。


@大貓說的已經很詳細了,我想再補充一些,也談談意見相左的地方。

1.鍛煉學術能力

我要去美帝讀本科,感覺至少美帝大學培養學生的方式和目標與國內是很不一樣的。表象上來說,國內大學大多還停留在與記憶力搏鬥的階段,而美帝大學更注重的是你學習事物的技巧與方法的鍛煉。以大多數的文科來說,國內很多大學的教學方法還是老師直接幫學生分析文章,要求學生背重點,考試只要相似的複述老師引導的觀點即可。美國文科更多的會要求學生讀一手資料,然後讓學生自己分析。雖然看起來這個方法好像比較「慢」,但其實這種教學方式才真正鍛煉了學生以後走出校園所需要的技能---走出校園之後,誰還能幫忙劃重點找中心觀點呢?而且一但形成了獨立的批判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之後,我覺得第一次我是我了。

2.學術環境較好

雖然networking還是要的,雖然關係還是有的,但超極少會出現沒有關係不辦事兒、把關係放在第一,學術能力放在第二的情況。

3.鍛煉個人能力。

就美國大學而言,社團等活動從初高中開始就有了,所以比較成熟,學校氛圍比較多元化,也並不是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4.開拓眼界。

這幾年甚是感覺一個人的成熟度和眼界的寬廣與否有著十分大的關係。首先多元化還是一些比較成熟的國際學校運作的好。其次現在強者往往邁出國門。舉個例子,你在你的大學裡做top1,也只是你大學裡的top1.你若放到更大更激烈的環境中,不見得算是怎樣吶。不過大環境中有高人,便也有機會向他們學習了。

意見不甚相同之處:第2條,學習英語我不是很贊同。先不說差一些的對語言不設卡的學校,即便是好一些的大校,由於中國學生眾多,如果是固守在中國圈子裡,也是日常完全不需要英語便可生存的。不過交作業的時候還是要,但那種應付的話,不見得比國內勤勉的英語專業學生好太多。

至於弊端,@大貓說的有理。不過缺乏校友資源這一塊,我覺得隨著海外留學熱度持續增加,未來會有所緩解,甚至其精英度超過本土大學畢業的校友圈。且現在很多清北等好學校的學生也會選擇到國外一些好的大學讀graduate school,所以我覺得校友圈在國內應該不是一個問題。(FYI我2016才畢業...)

再扯句閑話,我總覺得教育對一個人的意義是深遠的,不能像基金那樣用投資回報率來衡量。不過作為普通人的家庭,也確實需要衡量一下金錢上的得失,但個人不建議把它放在太重要的地位。


說兩個實例: A 男,在法國獲學士,打工不順利,不得已回國,其眼光不低,後幾經周折,去典當行工作。現在混得還不如身邊的「土鱉」。 B 女,在澳洲獲碩士(鋼琴),耗盡父母的銀子,對工作不滿,於是回國賺錢,平常幾乎捨不得放假,到處去教鋼琴班,辛辛苦苦尚未賺回當年的留學費用。曾說若能回到當初,她一定不去留學,因為確實得不償失,幾年後她嫁給了大款。以上只是我知道的實例,或許這兩個故事碰巧都屬於「負面個案」。至於正面的建議,請看其他人的回答。我的回答只針對普通家庭而言,不包括銀子多得沒處花的富裕家庭。


評論里有出過國的嗎?


案例:

1)女,法國留學,花了家裡幾十萬RMB的生活費,根本沒好好讀書,回國托朋友找了個工作,

月收入3千。

2)女,英國留學,生活費自己餐廳打工解決,學位讀下來了,但回國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回英國找了工作,雖然她說感覺並不理想,但至少經濟獨立,父母一直生活也不錯。

總結:從見世面的角度講,你應該去留學。 但你最好能做到:

1)假期盡量找份工作,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2)把學位讀下來,最好是比較容易找工作的學科 ,具體可諮詢學校有關人員。

3)如果你沒有一顆闖蕩的心,以上兩條基本上也就廢了。


出國留學,投入普遍很高,產出基本很低

投入高就不必說了

產出低的原因——文化差異、地域觀念,華人要在西方世界立足是比較困難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如果不是名校出身,當地又沒有人脈基礎,就要做好身處社會底層賣苦力的心理準備(因經濟低迷,最近幾年國外的工作機會不比過去)。美好的憧憬與殘酷的現實造成的巨大落差會令不少人最終選擇放棄。當然也存在不少逆境中奮發圖強的例子,但和總量相比卻仍是少數。

以上是我認識的一位已定居悉尼前輩(或許該叫長輩)的見聞及看法


不答題,只吐槽,大多數人的心態不過是:「看到你出國過得不好,我就可以放心了,雖然我過得更爛~」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才教得會。外國的月亮也會缺,但是沒吃過的口味就是沒吃過~

其實最重要的,如果你把留學當投資,想來個一本萬利,那本身就是一種浮躁的心態,還是留在國內好好賺錢吧,詩和遠方或者眼前苟且不會適合所有人。


關於為什麼出國留學的問題,看了上面各位的回答我覺得都回答的不錯,個人的見見就是想和你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普通國家出國留學的問題。在我們傳統的觀念里,出國留學都是家庭富裕有錢人才能去做的事情,一般的家庭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且再加上國內情況的特殊性,一些留學中介的中間添油加醋的行為,搞的出國留學真的成了高大上的事情了,就拿申請大學來說吧,像在日本等一些國家,就乾脆沒有什麼留學中介一說,學生自己申請就能夠解決的事情,但是出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有了留學中介這一說法,而且留學中介通過各種包裝將出國留學作為一項高大上的服務來做,所謂的出國留學服務費動輒四五萬之多,搞的普通家庭在留學之前第一步就被敖貴的出國留學服務費給嚇回去了。其實就我的了解,出國留學申請大學時候需要一些走一些程序需要一些費用,這些費用的人工成本全部加起來也就是八千塊錢左右。與傳統留學中介要收的五六萬的服務費形成強大的反差,在這裡,大家就知道為什麼我們都知道出國留學只有有錢人才能去的原因了吧?其實是被留學中介炒作的結果。

其實出國留學不是只有有錢人才能出國留學,只有有錢人去讀了一個好的大學才能有所成就,我們普通人普通家庭的孩子難道就不能和沒有出國留學的權利了嗎?如果這樣想,我想應該是錯誤的。現在告訴你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是可以出國留學的,出國留學不是一個非要賣房賣地才可以去做的事情。我認識的一位愛國華僑王愛平先生就是一直在做著這樣一件事情,就是送普通家庭孩子出國留學,他自己以前也是來自普通家庭,後來一個 偶爾的機會能夠出國留學,後來靠著自己的辛勤努力通過勤工儉學的機會在美國生存了下來而且發展了起來。還創辦了大學美國加州高級護理學院。而且最近幾年他一直在從事教育,幫助國內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出國留學,在美國給他們介紹勤工儉學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的生存下來,現在他幫助餓那些孩子都有了一個不錯的發展,現在他在深圳設立了一個幫助普通家庭出國留學項目於華商留學預備學校合作。其實出國留學真的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難。

四五十年代的時候,老一輩革命家出國留學難道都是因為家裡有錢才去的?其實不然,家裡沒有自己勤工儉學也是可以去的。比如華商留學預備學校普通家庭出國留學項目的王教授,他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通過自己勤工儉學完成了學業,而且也獲得一定的成績,再者比如現在的華誼兄的王宗磊,當年去美國留學十年,十年靠著勤工儉學完成學業同時也學到了知識,美國十年的經歷給他很多在國內沒有的東西,回國後創辦了華誼兄弟,開始時候他也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是因為有夢想,敢於吃苦才去的留學,所以只要你有吃苦的能力,出國留學都不是問題,再說了像華商留學預備學校這樣的機構都開始幫助普通家庭出國留學了,那麼普通家庭的孩子出國留學還是問題嗎?我覺得不是問題了


目前不是所有國家的一流大學都看重你的學校背景,成績足夠好,非211院校,85分以上,那麼在有些國家是可以申請到其一流的院校的。關於打工,不要完全將留學的費用寄託於打工,首先啟動資金家裡肯定要給,其次,你要預估出你後續的學習壓力有多繁重,不一定有足夠的你期望的時間去打工,如賺學費和生活費。


「身為一個人文類學科的學生,在一所普通一本大學,不大可能申請到外國一流的大學,出國留學有必要麼?」 這個認識絕對是錯的,如果你的平均成績很高,依然有機會申請到國外比較好的大學。

如果只是希望將來能賺回來這些錢,那你需要慎重考慮。但是,出國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如果用心的話,你還能學到其他在國內學不到的東西。比如,視野,心態。這筆財富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教育是一項因人而異的系統工程,不能簡單的嫁接。留學只是教育中的一環,當然也因人而異。

對於研究生階段,如果在學術上有追求,留學當然是理想的選擇。如果只是想學點實用技術那未必需要碩士學位,選擇一年(兩年)的研究生文憑課程會更實用。教育的目的在於觀念的更迭,觀念卻是有著巨大慣性的,想讓一個剛出國門的人不要抱著國內的心態去讀國外的書,或者讓一個讀完書回國的人不要去想著自己的留學經歷,都是不那麼湊效的。這樣說來,想把外國的書拿到中國來用顯然不那麼明智,最明智的做法還是當地化處理。這無疑又是一次觀念的更迭,很少人能轉換得如此及時,更多地就在前一個慣性或者後一個慣性之間原地打轉。其實,教育不存在與國際接軌的問題。教育是文化的產物,中華文化造就中國人,外國文化造就外國人。外國學校首先是培養外國人的,只是現在的中國學校越來越不懂得培養中國人,學校的功能發揮得不那麼全面,才導致許多人願意接受外國教育,最後被教成了外國人,回到中國當然不適應,這才是留學真正的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依賴學校教育是沒有出路的。上國內學校三六九等,上國外學校就出賣靈魂。真正的出路在於家庭。如今的社會亂象歸根結底在於家庭質量的下降與家庭功能的減持,我們盲目地學習了西方的觀念和做法,卻自以為先進,正確,於是教育成了邪教。確實應該警醒,警醒!


首先,文科專業申請不到國外一流院校這樣的想法到底是哪裡來的,請你扔掉。

其次,如果有條件,可以出國留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無論是學點什麼還是認識點什麼,還是見識點什麼、收穫點什麼都是好的,這筆財富,是隱形的,也是巨大的。

第三,很少有人能靠家庭吃一輩子,獲得一輩子的滿足感,當然,如果他能,那跟他也沒什麼好比的。

留學經歷帶來的改變無疑都會是深刻的,這一點,勸你自己a去感知。

但這一切都是在於你能夠申請到一個好的學校,在好的學校里學習、感受,委婉推薦一下我的留學機構--優越教育,總部位於英國倫敦,主打高端申請,你可以去諮詢看看~


老實講 我覺得如果為了鍍金而出國學習 還是謹慎吧 確實回來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而且對比同齡人 他們的工作經驗已經在你出國學習的這段時間積累不少了 有時候出國學習時間越長 其實回國越難找工作 但是 如果你不是僅看這一點 或是不在意 比如你留學回國的工作大不如你大學同學的好 出國好處還是很多的 因為是一種歷練 也是培養另一種視角 心會寬一點 凡事也不總想自己國家的利益 還能明白何為鄉愁 如果你受不了這種回國後可能會反而無所事事的可能性 不如就在國內踏實做做


朋友圈裡也正在討論是否送孩子出國留學的話題。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一言難盡 --- 關於送不送孩子出國的討論

這幾天朋友圈裡都在說國內國外教育的話題…… 「美國最新教育理念」,「國際文憑IB教育模式」等等,都展示了國外教育體系的國際視野和迅猛發展。又想起不久前曾被朋友圈熱議的一篇國內學者的博文『闞凱力:中國大學已變成養豬場,孩子上完初中就趕緊送出去』

文章很長,涉及到孩子教育問題的主要觀點是:

1)改革開放以來,有人喊出了教育產業化的口號。但是,全世界有靠教育賺錢的嗎?教育本身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為目標。現在中國大學變成了一個賺錢的系統,學校領導都是官,就兩個字的目標:一個是權、一個是錢。我們的大學已經變成了養豬場,養豬賣錢,完全失去了大學的精神。

2)以前我主張,在國內讀完小學、中學和大學,應該先在中國工作幾年,對社會狀況有所了解,然後再出國去讀研究生。這樣可以帶著中國的問題到國外去學習,學完回來能夠有用武之地。當時,對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是這樣。但是,今天中國社會環境之惡劣,學校里的腐敗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80年代。更大的問題是,現在已經很難培養子女的基本道德了。所以,我現在主張在國內上完初中就把孩子送出去。這時候,他對中國的文化和基礎知識已經接觸的差不多了,又不需要接受高考的折磨,浪費青春。

對以上觀點,大家也是見仁見智,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紀實如下:

A :有條件還是往外送吧。我在高校,體會尤深,多少好苗子被糟蹋了……教育失策,孩子無辜啊。我前些年參加清華大學的一個教學方面的會議。他們主管教學的領導說起一個學生,某省高考狀元,接連5次參加高考,清華北大五進五齣。每次入學不到半年就退學。他說,除了考試,他不知自己能幹什麼……

B: 中國特色的教育,主要或重點不是培養孩子,而是培養成人。近期性價比高,賣文憑,培養官商和諧關係,提供小三上位平台如MBA,EMBA等,可以快速提高個人和社會GDP。

C:剛才說的只會考試的學生,也不能全怪制度,家庭教育、個人性格恐怕是主要因素。那麼小的孩子就送出去,脫離了家庭溫暖和父母的家教,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和心身健康也是不利的。

A: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也都有劣根性。前面說到的學生雖然是極端案例,但現在中國教育現狀整體堪憂是現實。教育制度和環境的好壞,決定能否培養出優良品種。好的教育環境和體制就像一塊優良的土壤,會促使幼苗長得更健康,反之亦然。

D: 對,制度!如果一個生產線的合格品的標準是錯的,那麼所有的成品都錯了。或許有一部分廢品反而成了有用的。這就是在中國為什麼前幾名的好學生往往平庸一生,調皮搗蛋的不合格學生卻經常出人頭地的原因。

E: 我們的教育體糸只教你做事,學習掌握一些實用技能。而不教你做人。做人全依賴家教了。這一點是中美教育體糸最大的區別。

F: 我並不覺得送出去就一定好。你有2百萬多餘的錢,可以去賭一下。輸了也無所謂,反正有錢。我接觸了一些留學的孩子,感覺一般。在國內讀不好書的孩子,在國外一樣讀不好。所以不要盲目把小孩送出國。

G:是啊,我也覺得留學回國的有好多鬥志不那麼激揚了。有個醫生送孩子去歐洲讀大學花了300萬,回來開了咖啡館不待一年虧本關門,我們說早知如此不如不去讀,直接用這麼多錢開館子。……不過,留學潮還是越來越熱啊。我弟一在美國一個在澳州,前十幾年要被派來中國招生,否則大學辦不下去了,現在不用了,高中生中國人大把急著去呢。

H是位醫學專家,平時工作太勞累,好不容易上線,看到大家討論這麼嚴肅的問題,不僅感慨道:大家討論的問題太沉重了,我們已經不堪重負了,為什麼還要給自己加壓哪?任何制度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要太絕對。就像對待中醫,沒有中醫早就沒有中華民族了。。。給國家多一點時間,不要太強求了吧!

大家一時無語…… 確實,這個話題,夠沉重,也夠複雜。一言難盡!!

---------------------------------------------------------------------------------------------------------------


首先,我覺得你先冷靜下來。指點談不上因為我同樣決定出國,只是在國家的選擇上還略有糾結。我覺得題主你首先要盡自己最大努力想得越明白越好的是:出國留學,你究竟想要收穫些什麼,而不應該將我的條件怎麼怎麼樣,適不適合出國etc這些問題擺在首要位置上。上述這些客觀條件也重要,但是我堅信最重要的是我們想要收穫些什麼,留學只不過也只是個途徑罷了。

假如,你真的想要留學的話,辦法在現今社會很多很多很多。普通家庭有普通家庭的打法,富裕家庭有富裕家庭的打法。因為去年到現在一直在各種留學機構間諮詢以及各種網站上瀏覽,所以我對自己的信息準確性是有一定自信的,雖然不夠精細,但是大體的東西不會亂講。普通家庭,去日本我覺得是很好的選擇。

1性價比高,雖然日元的匯率在持續走高,但是目前來說日本留學算是主流留學國家裡面花錢最少的。原因有如下幾個:可合法打工時間很多,一周大約可打工20多個小時,而且賺的錢也不是很低,而且日語越好,時薪越高;日本對留學生政策好,幾乎所有留學生都可以享受30%的學費減免,而且在此基礎上還有各類獎學金,財團獎學金,學術獎學金etc。只要學的好,在非私立學校基本上可以減少50%的開支,即使本身日本大學院與學部的學費就比較低。

2日本不是很看重gpa,相比於歐美。我去歐洲留學去轉了一圈,3.0(5分制)的分數只是超級平庸,甚至中等偏下的水平。而日本的本科的gpa要求相對寬鬆。當然只是相對,gpa低於2了我覺得

就真的考慮別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但是依然有辦法。自己對美帝沒啥好感,所以從來沒考慮過,美帝的高gpa要求我覺得算是眾人皆知(排名超級靠後的除外)。

3日本相比於英國來說:留下的可能性大很多。一方面日本的少子化導致老齡化嚴重,本地人招不滿就必須找留學生來補充。具體這方面信息我了解的少,你可以問問其他日本留學前輩。美國留下可能性我覺得比日本小,川普上台,這個人看起來政策比較的排外,就業機會應該比奧巴馬執政時期要少了。不過可能性也不算小,在主流留學國家裡,想留下的可以考慮。英國呵呵,理論上有。可能性太小了。。。慎重

綜上,心定了,辦法有的是。


如果能申請到全額獎學金還是出去讀讀,看看的比較好。外國大學學費很貴的,但是生活費節約一點加上勤工儉學基本能抵消吧。我有個同學,學旅遊的,大三的時候去外國實習了一年,中介花了3萬RMB,但在那邊打工賺了大約8000刀。


個人覺得沒有很強烈的願望出國的沒必要出國,國內機會也很多。


推薦閱讀:

讀旅遊管理專業能找到什麼高薪的工作?
家境一般,想去澳洲留學?
非名校本科生直申JD的相關問題?
我想讓女兒出國行醫,她顧慮太多該怎麼辦?

TAG: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