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袁世凱和日本的「二十一條密約」簽署後全中國就都知道了,不是密約嗎?


二十一條的確有可能是袁世凱故意泄露出來的。至少很大程度上他有這個動機。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袁世凱相比當時的革命黨,絕對是頭腦清楚的政治家和技術官僚。這點當時的孫文,黃興等人都承認。當年八國聯軍攻陷京津,不允許清政府再此駐軍,袁世凱想辦法把清軍偽裝成警察,以維持治安的名義在首都派駐了武裝部隊,維護了大清脆弱的尊嚴,也沒給列強留下口實。

事實上就連辛亥革命得以成功,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袁世凱願意南北議和(《建黨偉業》唐紹儀和伍廷芳談判的那個橋段),否則以當時北方清軍的兵力和南方革命黨決戰,孰勝孰負絕不好說。至於後來的稱帝,本來孫文也應允把臨時大總統讓給袁世凱,只不過袁認為共和制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加之對政治局勢的判斷不明朗,想豪賭一把。爾後稱帝的確政治不正確,算是一個致命的敗筆。

袁一生都是親英美而疏日本,早年在朝鮮和日本人打仗,怎麼可能對日本人有多少好感?《二十一條》可謂城下之盟。日本人對袁提出的好處也只有於「保護袁世凱及其政府的安全」,「幫助取締革命黨活動」的程度,看不出任何日本人有意藉此條約支持袁世凱稱帝。

《二十一條》總共五號,共二十一款:

  1.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省不得讓與或租借他國。

  2.承認日本人有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項特權。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並南滿、安奉兩鐵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為限。

  3.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的人開採。

  4.所有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

  5.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中日合辦警政和兵工廠。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間各鐵路建築權讓與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開礦、建築海港和船廠及築路的優先權等等。

當時的日方代表有賀長雄(有學者認為他是袁世凱方面的日本間諜)甚至事後透露,其中第五號甚至沒有通過日本的御前會議,連日本很多政治元老都不知道。這是大隈重信首相私下擬定的。

面對如此條件如此嚴苛的條約,袁世凱要通過就真腦子起泡了。這是日本人赤裸裸的跟他奪權啊。

但是袁世凱很清楚的是,歐美列強一戰正酣,騰不出手顧及中國,但是也絕願意看到日本渾水摸魚,單方面得到中國的好處。

而簽訂的內容,有很多也被袁世凱以各種手腕破壞掉。想在中國租地購地的日本人發現中國的土地市場像是中了邪一樣,一寸土地都買不到,因為他們不知袁有密令,對於膽敢賣土地給日本人的國民一律按叛國罪論處殺無赦。日本移民漸漸發現一走出附屬地,生命就有危險,因為他們不知道袁暗中派了幫會盯著他們 隨時準備找茬。被請來當顧問的日本人,也覺得政府一直也沒顧得上問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袁本來就沒打算理他們。至於日本當時在山東的權益,本已是即成事 實,無力改變,唯有接受。

至於幾個月後《泰晤士報》得到的消息,相信是誰泄露出去的就沒什麼疑問了吧。


很遺憾發一下勞騷。

各位不但對袁世凱的認知,受到了唐德剛之流的污染,更嚴重的是,不明白一個民主國家運作的基本原則。

一般來說,民主國家的總統權力是有限的,包括宣戰,媾和,按法律指定行政院長一類官員,或是宣佈召開或解散國會……這個,要查民國初年的「臨時約法」,也就是孫文退位給袁世凱時,中華民國當時的國家大法(憲法還未及制定和公佈)。

袁世凱確實是受到日本人的壓力,日本人也確是利用一戰局勢,盤據山東,藉以要脅中華民國政府,這些,都是可接受的事實。但,袁世凱不能「私自」和外國「議談密約」,而這個密約,在未經國會同意下,袁世凱就同意了其中的四條。

這,是鐵打的事實,是一個總統,無視國會的監督權,破壞國家行政秩序的極惡劣行徑。

反袁世凱,不是因為他忍辱負重,也不是反對他虛以委蛇地對付日本人的惡意侵略,反袁世凱,自始自終,都是在反對他,對於國家體制的嚴重破壞。一直到後來袁世凱解散國會,宣佈帝制!

孫文後來的二次革命,當時國內風起雲湧的反袁之勢,難道都是腦子進水了?不知道日本軍隊佔領了山東不去?不知道國家元首是受了外國勢力的迫逼?他們是知道的,當時的知識份子,怎麼會連現在網路上的小朋友還不如?他們可是身歷其境呀!

反袁,以及袁世凱在歷史上的惡名昭彰,根本是因為,從頭到尾,從清朝到民國,他的行徑一直有著一個慣性,他會破壞體制,將國家大法棄如敝屣。這才是袁世凱最惡質的地方。

建議讀史之人,應搞清楚一個最基本的邏輯,不要把「偏見史學工作者」(如唐德剛,如李敖)的偏見文字,拿來污染自已的視見。見小失大,把歷史全當成「宮闈祕事」來「嚐腥」!

「袁世凱竟成了愛國之人」!

我的天老爺,再把歷史倒著讀,也不該讀出這種結論來!看諸位言論,真是把我噁心的不行!


有些人就是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挂帥,這種人的思維水平和文革中的極左派沒有任何區別,極左派是:「社會主義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極右派是:「民主制度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一旦有人懷疑民主制度,甚至否定民主制度,就是犯了彌天大罪,須知,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過是鞋,國家的基本政經情況和發展水平是腳,腳和鞋要配合,國家才能夠飛速發展。民主制度有什麼新鮮的,上古時代堯舜禹的禪讓制和古希臘1萬人的城邦制都是民主制度,無非是配合那種生產力水平而已,一旦國家的疆域、生產力水平、人口突破一定限度,這些原始民主制度馬上轉換成帝制。帝制有那麼可惡嗎?你到原始社會去推廣下你那先進的信用卡金融服務看看去,看最後是不是還得退回到以物易物?

你們說袁世凱稱帝是出於私心而非公義,首先要證明在中國當時的內郊外困的情況下民主制可行,袁在清末就是以辦新政出名的維新派人士,他對西方式制度在中國的實際運行情況比這兒袖手清談的「知識分子」要清楚的多,你說袁不經過國會是違憲,那曾為國民黨人控制的國會,有沒有給袁的政府製造過麻煩?這種國會政府尖銳對立的情況下,袁氏只要簽訂有損國家利益的條款,國會會不會以此為口實跳起來攻擊袁,以當今中國都詆毀、抹黑滿天飛的情況,實在不樂觀。而已當時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中國哪個政府能保證不簽這種條約?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允許這樣折騰嗎?一幫子互不服氣的傢伙為了各自政治團體的利益不幹正事爭權奪利,搞的國家一塌糊塗,這情況在當今的「民主國家「見的還少嗎?孫文當年堅持總統制,一旦決定讓位袁氏,馬上炮製《臨時約法》改成議會制,讓總理成為實權人物,欺負北洋系只會辦實務,不懂搞西式政治,划下圈套讓老袁鑽,老袁是何等精明的人物,官場上摸爬滾打一輩子的,豈會上你的當,你用西式政治搞我,我就用中式政治搞你,誰怕誰啊?民初的一場纏鬥,說白了就是這麼回事情,

都21世紀了,還有人抱著民主聖經不放,容不得人反對,有必要嗎?


據聞是袁世凱故意泄露出來的,因為當時袁世凱也不想簽署這個條約(袁還是有點愛國心的),不過最後在日本以戰爭威脅的情況下,而不得不簽。後來袁世凱就藉機泄露條約給出去的,介於「門戶開放」政策,西方列強葉紛紛介入此事,而且還有國內抗議運動的爆發。最後條約的內容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張作霖時期,這份條約也都只是簽署而已,大部分內容都沒落實。


這個問題是錯誤的。袁世凱沒有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袁所簽訂的是《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是日本對民國的交涉意見,沒有成為正式條約。《民四條約》以《二十一條》為基礎,但是刪除了《二十一條》中對民國具有危害性的諸多條款。關於《二十一條》的交涉,總體上講是民國的外交勝利。日本在交涉過程中吃相比較難看,從道義上講有一定虧欠。這是從近代以來,日本首次對大清/民國道義上理虧。


日本為什麼要和中國秘密簽訂條約,甚至希望趕緊簽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個條約侵犯英法美等其他國家在中國的利益,而日本擔心公開簽訂的話會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阻攔和壓力。袁世凱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帝國列強之間的矛盾,將這一條約簽訂的事情透露出去,讓各國注意,由此美國向日本施加壓力,而袁世凱又派陸征祥去和日本人談,基本就是採用「拖字決」,最後那所謂的二十一條真正簽訂的、實現的又有多少條?,而實現了的大部分也都在1922年失效了,最兇殘的第五號條款最後日本也放棄了,而有些最後不得不簽訂也只能說是弱國無外交的無奈。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袁世凱的這次外交也算是可圈可點,他已經儘可能地在名義上保全中國的利益了,所用的外交策略也是值得讚賞的,而日本在二十一條中並沒有獲得比之前更多的好處,或者說這次外交並沒有達到他們預期的目的。這難道不應該歸功於袁世凱政府嗎?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應該將他的私德和公德混為一談。在權力面前,袁世凱、孫中山他們都是人,都有私心,但是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民族主義者,真要干喪權辱國的事對他們沒半點好處,你以為他們傻?

所以希望有些人可以理智一點,多看看書,思想少極端,別被教科書上的簡單定義給洗腦了。→_→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司徒雷登此人,以及毛澤東對他的評價?
為什麼國民黨沒有把瀘定橋的鐵索炸斷?
渡江戰役,為何解放軍幾天工夫就打爛了國民黨有海空軍的長江防線?

TAG: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