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白鱀豚滅絕?

如題,剛剛得知白鱀豚昨天被宣布滅絕(2017.11),白鱀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儘管聽說多年以前就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還是有些唏噓,我們怎麼看待這些瀕危動物越來越少?


2018.1.2更新:負責任地說,白鱀豚沒有滅絕。

不是尚未宣布滅絕,而是確實沒有滅絕,確實存在。雖然實證(照片或視頻)仍有待收集。

只怕它等不到那一天,默默先行寂滅。

假的,沒這回事。

白鱀豚在IUCN紅色名錄里的級別依然是極危,還有一種說法叫功能性滅絕,就是說殘餘個體無法維繫種群(其實能不能維繫真的不一定,把滅絕兩個字提出來太誤導人了)。水生所的老師也出來辟過一次謠。

也不知道為啥,這謠言就開始無風起浪地轟轟烈烈地傳,無語歸無語,但讓白鱀豚再次出現在了公眾視野,若能喚起人心中的一些東西,也算是功德一樁。

另外原微博附了百度百科的截圖,六張配圖沒一張對的也是很厲害了。

白鱀豚長這樣:

特徵主要是狹長的吻和背部後方的矮三角形背鰭。

和另一種瀕危物種中華白海豚的區分點是,白鱀豚的眼主要接收來自上方的光線,所以位置高一點,而中華白海豚的眼幾乎和吻部齊平。

煽情的話不多說,我會竭盡全力。


昨天查,這是假新聞(好氣!抱歉呀!)。但是我的答案依舊有效。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鮮明的信號。

修改了一下答案,主要是在最後兩點。其餘的變化不大。

這再一次警告大家我們的保護措施是多麼的脆弱和偽科學。最近又有一個物種進入最後的滅絕倒計時,小頭鼠海豚(Phocoena sinus)。兩年前還剩餘約200頭,如今僅剩餘30(準確數字)頭。加州政府,國會,地方政府,墨西哥政府都出了巨資去保護,但是無濟於事。小頭鼠如今已經功能性滅絕,2019年正式滅絕都算保守估計。現在墨西哥政府已經和大學開始做基因組的提出和永久保存。這是很有可能第五次大滅絕的常態。

讓我斗膽直接下出傳統保護形式的一般形式:專家學者指出什麼動物需要保護,政府出台相關政策(包含保護區,保護研究所),之後聯合大學展開相關課題和科室,接著吸收社會資金,政府也會給予每年的不俗的研究經費,最後開發出解決方案,教給地方輔助保護。此時的立法基本已經完成。最後形成了由民間團體和科研團隊為執行者,政府或者私有科研機構為後勤,社會認同度和法律為後盾的保護體

為什麼說偽科學。科學最簡單可以分成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保護動物是兩者得協同運作的。只有少數發達國家能做到從自然到社會的有效銜接(就是中國說的科研成果社會化),懂一個不懂另外一個的科研人員太多了。他們的解決方案實施起來是違背人的需求的,他們最常見的就是讓你守空山看空林,沒幾個希望走出大山希望這麼做。我這裡的偽科學是指,遵守了自然科學的研究,但忽略了社會科學的人類屬性。

這看似從學科的角度上看沒什麼問題,因為很嚴密。但問題就是出在嚴密上,國家投資最穩定,但金額多受使用方向的限制,新的科目需要經過冗長的審核程序。如果是私有投資,錢是更多更自由了,但是穩定性可以說差得出奇,很多保護項目就是在研究過程中缺錢流產的(記憶中有一種非洲蝴蝶的保護就是不了了之了)。地方保護看似很實際,但是基本也是漏洞百出。眾多珍惜物種生活在偏遠地區,交通和通訊讓交流變得困難,居民的低素質(特指保護措施的執行力)讓實施變得苦難。大學課題研究的本身方法問題,動物保護一般是從行為學角度入手,之後引入環境科學和社會科學。後兩者現在有著不錯的研究成果,其方法也相對高效。但問題出在了行為學上。無論是實驗室觀察還是野外觀察,隨隨便便就是半年9個月的,珍惜物種哪裡有怎麼多時間給你觀察呀!還有,人少任務重,更導致第一步效率低下。可以說傳統的保護方式是從前提到實施都脆弱不堪。

中國是個有打臉專利的國家。大熊貓和藏羚羊的保護可以說是世界級別的傳統保護的典範。為什麼中國能做,西方世界財大氣粗,科研傳統發達,做不了呢?中國可以說是拿全國之力去保護幾個動物,熊貓的研究精細到了天,藏羚羊是一群人想狙擊手一樣的觀察。這是西方世界做不到的長期凝聚力。所以問題不是出了多少力,而是多少力作用了。

如今的問題出現在了我們國家沒有意識到,當實驗對象在野外,時間為21世紀時人的變化。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的民間組織保護,科研人員指導,社會投資的路子。用小頭鼠海豚舉例(因為其滅絕是短期內的必然)。小頭鼠海豚主要生活在加州,美國科學氣息最強的州。漁民捕魚時的網是專家定製的,為的是可持續發展。但是小頭鼠因為其頭部的不規則會被卡在網裡面,最後死亡。這是小頭鼠海豚數量高速下滑的重要原因。當地漁民主要捕獵的魚類並不是該海豚的主要食物,中間關係最多只能分成高級捕食者和中級捕食者(類似金字塔的塔尖和中層的關係)。所以捕獵對象沒有加速滅絕,但是捕獵措施加速了!這就和白鰭豚很類似的。政府對相關水域的捕撈也的監管算是嚴格的了,但是核心不是捕撈什麼,而是用什麼捕撈。那麼你可能會問,這麼明顯的簡單的問題,為什麼不去改。這裡就是一個環保者和漁民的利益衝突。前者是夢想家,後者是野心家,一個碰撞,直接給美國加州相關海岸線帶來了幾次騷亂。人越來越貪婪,這是每個時代的都有的,但在21世紀前20年,表現得尤為突出。貪婪是所有瀕危動物的最大殺手,特別是在水生動物上,人類監管本身就不好。

第二點,政府的新貪污。什麼是貪污,有作為且收錢的算貪污,收錢不作為的算貪污,不作為也不收錢的也是貪污,作為不收錢的算好官。美國政府和墨西哥政府遇到的地方政府正好是第3類,不收錢也不作為,沒有法律能嚴治這些官員。加州相關海岸是毒品的地下通道,並且與漁民常見的捕撈魚在一起生活的還有一種珍惜魚類加州灣石首魚,一條的魚泡就上千美元。這群魚不是瀕危魚類,但是雖然被保護,漁民依舊能在沙灘上看到這種魚被取走魚泡的屍體。更具他們的統計作案的不是漁民而是販毒人員。最近的打撈作業發現可3頭死於非命的小頭鼠海豚。警察本來應該很有理由得去制止這類的行為,但是並沒有。聊勝於無的治理能力也在無形中縱容小頭鼠海豚的數量減少。

第三點,高速發展的新能源。為什麼發展新能源,為了可持續發展,但是當水壩,潮汐能大面積發展的時候,帶來的小氣候變化就足以讓不少動物死於不知道怎麼了的環境變化。加州作為美國有名的風力發電,潮汐能,海洋養殖,水利設施和農業基地,當地的小氣候變化之快,使用NASA的碳排放和風力統計圖就能看出來。以10-20年為一個節點都能看出差距。然而自然選擇的速率是用千或者萬年計算的。此外還有,加州發展有很棒的特種化工。但是廢料是扔地底或者海洋的,大部分都是達標的。但是等一下,什麼是達標,達的是人類社會的標準,為的是人類用水和養殖業,旅遊業等的可持續發展。但這是不是小頭鼠海豚的標呀!幾年的解剖顯示,大部分小頭鼠已經出現了多幾個小骨頭的遺傳變異,這麼短時間只能歸結於化學和物理(核輻射,宇宙射線)影響了。還有海豚的世界也有近親結婚出弱智的問題。隨著數量的減少,小頭鼠海豚普遍都是近親繁殖,後天不育率上升。為了保護自然的人似乎就是滅絕小頭鼠的元兇,但我們需要發展是沒問題,問題在如何協同發展。不能做一個只滿足一邊決策或者標準。

上述是新世紀的新變化。有反例,熊貓和中華鱘就是反例。但是太不多了。上面的部分是改寫《環球科學》2017年9月刊。接下來我要說的是自己的一些看法。主要是十分概括的講講人為的內因和自然的外因。

第一,窮人的崛起(或者說半桶水響叮噹的人的崛起)。這看起來是很好的,沒錢的有錢了,有更好的生活了。但是三代培養一個貴族不是吹的。美國不少漁民的受教育水平很高,大學畢業是常態,但是他們多是第2代或第3代大學生。家族傳統還是小農思想下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萬事大吉。他們有的會說也許小頭鼠海豚就不存在,他們只是政府為了稅收而編造出來的。這裡我不多寫了,思考思考中國不少網友對動物保護的態度和發言就知道了,特別是隨便寫假新聞的人。

第二,或許這不全是人的錯。也就是說有個很強的外因。更具NASA最近的碳資源衛星的數據顯示,美國沿海地區的碳排放在減少,高空炭殘留也趨於穩定,臭氧層方面的數據我沒有。中國長江流域也都是區域穩定,但道理來說應該會越來越好。但是沒有。或許這就是只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一次有自然導演的生物大滅絕,和第4次一樣,只是人參與其中做了一個加速。(我沒說全球不變暖,也沒說全球的環保做得很好了)

那麼想要改變,最核心應該還是我們自己了。做出的行為決定了未來。政策和方法實際上是不錯的。我在參加生物競賽的時候就和同學討論過,如何改進。但是我們的方案都不怎麼好。所以用我,一個大一學生的眼光來看,問題是在執行的人上。改變執行者才是改變動物保護的最直接最高效的辦法。但至於怎麼做,請詢問專業人士。

以上是我的想法,有什麼細節不對的地方請直接指出。


謝邀

動物保護每天都要面臨一個個絕望

同時我們又會把這些大家更加廣泛關注絕望公佈於眾

並同時把所有保護成果隱藏起來

假裝這樣我們就可以拿到更多的經費

然後背負著絕望,大概是最廣泛絕望的學科

保護可能保護的動物

保護我們喜歡的動物

大概人類破壞的速度永遠是更快的

因為破壞總是容易的

當然我個人不太清楚白鰭豚這個微博的真實性,我目前已經不涉獵水生動物保護了


這張圖裡真的有白鱀豚么


五十年內在野外沒有觀測到任何個體才代表某一物種的滅絕,這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定義

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物種滅絕的先兆,但二者並不相同)有「最後一隻白鰭豚」之稱的淇淇是2002年去世的。

不要被營銷號瞎帶節奏

白鰭豚接近滅絕肯定是人類影響干預佔大部分

目前生物滅絕速度加快了兩百萬倍也幾乎都是人類影響的鍋

很可愛,很難留住

面對現實吧


有說滅絕的,有說功能性滅絕的。

所謂的「功能性滅絕」其實就是滅絕。也許有可能有個別的白鱀豚躲過了考察,但是其數量也會已經稀少到無法繼續繁衍,全部死亡只是個時間問題。歷史上雖然曾經有過被認為已功能性滅絕甚至被宣布已滅絕的物種捲土重來的例子,但是這一般是一些繁殖力比較強、所需的生存空間比較小的小型陸地動物,白鱀豚作為一種在人類繁忙活動地帶生存的大型水生哺乳動物,不太可能會如此幸運。

近年來就如何拯救白鱀豚有過不少計劃,例如是否應該把殘存的白鱀豚轉移到保護區圈養。這些計劃都已太遲,爭論也失去了意義。空發一些「敬畏自然」、「保護環境」的議論除了表示自己的層次高之外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白鱀豚是白鱀豚科的唯一成員,它的滅絕不僅僅意味著一個物種的消失,而是代表著一個動物族群的絕種。在歷史上,一個物種或一個亞種的滅絕很常見,整個族群的消失則比較罕見,自1500年以來,哺乳動物中整個科都滅絕的只有3次。白鱀豚是鯨目哺乳動物中第一個由於人類的活動而滅絕的。

逝者已矣,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及時和切實地保護面臨著與白鱀豚同樣命運的物種,例如它的近親江豚,它們的數量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大約2500頭下降了一半,再降下去將會使它們的種群難以恢復。


不要傳謠謝謝,還沒有滅絕


推薦閱讀:

為什麼偷獵的人一定要殺死動物?為何不用麻醉槍?
如何評價「三亞海鷗召回行動」?
救助一隻小貓頭鷹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說貓的生存能力很強?

TAG:動物保護 | 生物學 | 生物滅絕 | 白鱀豚 | 瀕危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