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從小通過環境熏陶就學會了地道的母語,但是沒有系統訓練卻很難學好數學、經濟學、醫學等專業知識?

我們小時候學習母語完全是通過環境熏陶,並沒有藉助任何系統的語法書,但大家也都學會了地道的母語。

以至於要是讓我馬上給外國人編寫一本漢語的語法書,我都不知從何入手。。。

但是,如果不經過專業訓練,我們卻很難學好數學、經濟學、醫學等專業知識?

以至於學習進程中若是沒有遇到一個好的環境、好的導師,那麼他也難以發展成專業領域內知名的專家。

如何解釋這個「悖論」?


首先這個地方的表述就是含混的。這種含混體現出來的是「你不真的清楚你想要說什麼」,因此你所謂的「學會了地道的母語」本身就已經是可疑的。

為了將問題釐清,不妨逐句地分析你的言論。方便起見,這裡只考慮數學。

你的問題要成立,依賴於兩個前提:

  • 前提一:我們(絕大多數人)通過環境薰陶學會了地道的母語。
    • 對於前提一的論證:我們在學習母語的時候沒有藉助,或者大多數情況下沒有藉助語法書,因此我們學習語言是通過環境薰陶習得的。
  • 前提二:我們只有通過系統訓練才能學好數學知識。
    • 對於前提二的論證:顯然。

這裡有很多含混的概念,我隨便列舉一下:

  • 環境薰陶 vs 系統訓練:這對概念在這裡需要是一對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我沒有看出為什麼這一對概念為什麼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想說前者是沒有特定目標的,而後者是有特定目標的,那麼很顯然,「地道的母語」本身得以達到或許也僅僅是因為目標本身是一個含混不清的目標,因此很容易達標。反過來說,你讓一個人整天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他未必需要什麼系統的數學學習,但是他的簡單速算水平未必會差。
  • 地道的母語:native speaker 本身當然有特定的判定標準,但是首先是否所有中國人的漢語水平都是一樣的?是否存在某些人的方言水平高於他的漢語水平?你是否需要將這個地方的母語回退到他們掌握的方言的意義上?這種回退意味著什麼?其次,地道性是一個什麼層面上的性質,如果一個人長期不使用中文,那麼他的中文或許可以被稱作是『不地道的』,但是這個問題是否和我們討論的議題有關?
  • 語法訓練和系統訓練是什麼關係?數學領域種對應的語法訓練是什麼?如果數學中沒有語法訓練,那麼對於數學訓練的系統/非系統劃分有什麼意義?如果數學中有所謂的語法訓練,那麼不進行這種訓練意味著什麼?是否不進行這種訓練就意味著這個人沒有經受系統的數學訓練?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你有什麼理由說不進行語法訓練的語言訓練就是不系統的?
  • 遵守規範本身的能力和某種特定的能力的區別:在學習第一門語言的時候,我們同時掌握或者說鍛煉了兩種能力,第一種能力是使用某種具體的語言的能力,第二種則是一種抽象的遵守或者學習規範的能力。在掌握了第二種能力之後,我們可以以某種更加快捷的方式來學習新的內容,但是我們必須走一些彎路來掌握這種能力,這種彎路是否有可能是你所說的東西?
  • 正常性:不會說話的人是不正常的,數學不好的人不是。這裡當然有實用性的因素在其中,正是因為不是任何情況下數學都是必要的,因此我們才對於數學沒有那麼強的要求,因此我們不會去塑造一個所有人都應該掌握數學的環境。如果有這樣一個環境,你怎麼保證人們不會通過耳濡目染就掌握數學呢?

以上。


什麼叫沒有「系統的訓練」,我記得小學初中語文課上在以下情形下,不止一位同學痛苦的哭了。

1、聽寫漢字。寫完之後同桌互換打分,或者隨機交錯打分,評選最佳同學和最差同學。或者叫幾個同學到黑板上聽寫,錯成啥樣都會被群眾圍觀,寫不出來恨不得鑽到地縫裡。

2、寫作文,每次評價先將全班罵個狗血淋頭,表示沒幾個人寫的能看。然後閱讀一兩篇好的作文,半節課自己修改,半節課同桌互換修改,改了之後交上去,還是差課後單獨帶著一句話一句話的改去。

3、各種句式,什麼的地得的應用,著了過的應用,把字句被字句,整堂課整堂課的練習,有同學不開竅,被老師罵到哭。

4、背誦古文,上課一人一句流水作業背,小組一排一排上講台集體背,誰嘴巴動的不對單獨提溜出來背,背不會的站著上課第二天繼續檢查。檢查前一天晚上都在走廊裡面背啊!

到了高中,大家自然不會哭了,繼續學漢語。

1、所有古文翻譯抄到書上,通篇背誦,學習前一天通宵達旦的抄翻譯,背課本。

2、寫作文,背名人例子,背好詞好句,看同學的高分作文,啥東西好了繼續背。

3、總結各種常見誤用成語、拼音、漢字,背背背。背的懷疑自己根本不會漢語。

4、總結比較常見的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古詩,繼續背背背。

我覺得我英語之所以不夠好,就是因為我在英語上面下的功夫比起漢語來說真是太少了。


按照喬姆斯基的說法,人類並不是「學會了」母語。就像鳥不用學會長羽毛一樣,人類不用「學」語言,人類是長出了語言。

人類為什麼能長出語言呢?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中有先天的語言模塊,這個模塊只要暴露在適當的語言刺激之下,就能長出任意一門語言,通常這就是我們的母語了。

這又可以叫語言本能。

現在問,為什麼人類不能像學會母語一樣學會數學、經濟學、醫學等專業知識?原因就在於,人類的大腦中沒有專門特化出來的數學模塊、經濟學模塊、醫學模塊。

所以,人類並沒有數學本能、經濟學本能、醫學本能。

我們還可以問,為什麼人類在大腦中沒有數學模塊、經濟學模塊、醫學模塊的前提下,依然能學會數學、經濟學、醫學呢?

雖然過程很艱難,不像學母語那樣容易。但這種可能性至少是存在的,如何解釋這種可能性的存在呢?

因為人類有一個通用的符號操作模塊,或者叫信息加工模塊,它理論上可以完成一切符號操作程序,或者處理所有信息加工任務。

數學、經濟學、醫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等專業知識,本質上都是符號操作知識,或者叫信息加工知識。由於人類具備通用模塊,自然是可以處理這些知識的。只是處理起來,不像專門的語言模塊那樣快。


我們從小就在學語言,學了十來年,小學畢業的時候寫的作文依然慘不忍睹。。到了高考語文,還在考查語法,說好的地道的語文呢。。

你也說了,給外國人這個漢語教科書無從下手。。說得好像給小學生寫本數學物理教科書什麼的就能寫了似的。。

至於如何解釋你的這個悖論,那就是,只憑環境熏陶能學會地道的語文,那是你的幻覺。。


答主提的這個問題表述有點不對,但是不妨去掉「為什麼。。但是」的結構來看這個問題,即只把這個問題看成「為什麼我們可以通過環境熏陶就學會了地道的母語」和「為什麼沒有系統的訓練很難學會數學、經濟學、醫學等專業知識」,原因上面已經有答案解釋了,因為這兩個問題沒有任何非此即彼的聯繫。

針對第一個問題,假如「習得地道的母語」是指會聽會說,不會讀寫,像個文盲那樣,那沒錯,環境確實起主要作用;但一旦涉及到讀寫,環境的作用就微乎其微。環境的熏陶只能對語音與口語的習得起較大作用,其餘的閱讀與書寫還要你的家長老師特意去教,需要系統的練習。

針對第二個問題,我也不懂,不好意思亂說。


我覺得這是語文這一學科被黑得很慘的一次、、、、、、、


沒有系統訓練也很難真的學會母語的,要不是在高中為了高考狂背了一堆語文的知識點加上大學在辯論隊被良心學長訓練了一年,我相信自己說出的話只能稱為語無倫次的猴子叫。

以及我覺得世界上至少五成的人說話都還處在猴子叫的階段…………


這壓根就沒悖論,你自己就已經說了,不訓練你也寫不出語法書來。所謂地道,只是滿足了生活中交流使用而已,你也沒成語言學家不是。

不接受系統學習,一樣可以通過環境熏陶學到一定程度的數學和經濟學,比如沒讀過書的小販在市場上被熏陶經常接觸找零和進貨賣貨,一般對於四則運算會很熟練,對於簡單的經濟現象也能做到讓自己不至於虧錢,在生活中運用已經足夠,但他絕逼成不了數學家和經濟學家。

而母語掌握日常對話交流,也就是四則運算找個零的程度罷了,解個一元一次方程已經是生活應用的極限。


皮亞傑關於認知的發展心理學中強調了

「學習並不是個體獲得越來越多外部信息的過程,而是學到越來越多有關他們認識事物的程序,即建構了新的認知圖式,而且這種新的圖式是創造性的,它在性質上也不同於原來的圖式。」

這裡一個重要概念就是圖式

「圖式是指個體對世界的知覺、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圖式看成是心理活動的框架或組織結構。圖式的形成和變化是認知發展的實質。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受三個基本過程影響的:同化、順化和平衡。」

在行為心理學中,傳統的刺激導致應答在皮亞傑這裡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是刺激-圖式-應答這個過程。在面對一個外界信息輸入的時候,個體會採用原有的圖式首先去同化這個信息,就好比站在地球上看星星運行,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以後再遇到相關天文學問題均用地心說這個圖式同化。

而順化就是當個體發現原有圖式無法解決問題時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圖式來順應外界信息,就像耳熟能詳的地心說被挑戰而後被推翻,從新建立起新的模式來解釋問題。

平衡是指外界環境和個體內在圖式的相互作用的調節過程。圖式就是在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個體間的調節中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我讀書的時候就聽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說是牛頓,伽利略當年受到的教育,其知識量相當於是我們初中生水平,可是人家卻能獨立發現微積分,運動定律。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看來,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建立了一個良好的認知圖式,他們的年代,不光是知識的輸入,還有大量方法論的學習,比如《幾何原理》幾乎是必學的是書籍,這裡面包含了思維的最高層次: 邏輯思維能力。它決定了人可以從「已知的過去通往未知的未來」。

對於語言的學習,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攜帶了這樣一個圖式,只要在語言發育的窗口期給予相應的刺激,便可以同化並為我所用。在上世紀人們嘗試教黑猩猩語言,無一例外均失敗,實驗的黑猩猩從出生開始就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並不斷接受語言的刺激,但是他們只能用特定的符號系統去表達意思。然而卻沒有語言的基本模式,那就是主語,謂語等這些語素的組合運用。我們可以掌握不同的外語也在於我們內置了這樣一套與語言相偶聯的程序模塊。

然而其他的知識的學習必須通過我們的學習模塊(神經系統的可塑性)去不斷構建新的圖式去同化/順化外界信息。我最近看了諾伯特.維納的《控制論》和《人有人的用處》。維納的父親就是一位語言學家,對於自己兒子的培養採取了特殊的語言教育方式,使得他迅速習得高級的學習圖式。被譽為天才。他18歲時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心理學,醫學,數學等方面均有涉獵,最終發展出《控制論》,是和香農,馮.諾依曼比肩的大師之一。在他身上就充分體現了皮亞傑的認知學習理論的作用。


你只要活在社會中,不獨居不是自閉症,那麼你每天都有十幾小時的時間在練習聽和說,語言當然沒問題。

數學及其它學科卻沒有這麼豐富的練習機會。

如果沒有足夠的讀和寫的練習機會,一樣是文盲無法讀寫。如果是脫離社會的人缺少和別人交流的機會,一樣學不會聽和說,以上說明語言和其他學科相比也沒有特殊之處。學會語言只不過是練習得多而已。


我覺得語言的知識是很「扁平」化的,其語法的套路並沒有難到精深的難以掌握,並且語言中各個詞語的邏輯關係是靠日常經驗自然而然潛移默化的習得。

它不像一些學科,知識和技巧有很複雜的相互關聯縱橫交錯的深層次的邏輯關係。我覺得其他那些學科也不是不可能自學成功,只是相對困難,而且容易走彎路。


請問你真的知道什麼叫悖論嗎……建議多看看悖論相關的書.....就不會提出這種傻了吧唧的問題了。


你說的學好母語,在語文里的地位類比到在數學裡也就是會加減乘除。。。

大部分人只要上個小學減加乘除是沒啥問題的。


搞清楚什麼算是真正掌握了一門語言你這個問題就清楚了。

題主自己也說自己並不知道如何去給編一本學習漢語的語法書。我們可以說語法就是語言知識的一部分,另外還有辭彙,俗語等。

前面所說的語言知識就可以等同於問題里數學,醫學的系統理論。

會說一門語言並不代表掌握了一門語言的知識。就像一個人有可能知道一個偏方能治某一種病,但這並不代表他懂這個偏方。


沒有系統訓練,也學不會漢語的專業知識啊。

還有,人沒有學習,也可以輕鬆建立拋物線、三維物體模型,還可以人臉識別。


不經過學習,怎麼可能地道的掌握母語……

不學的話,拼寫都不會,並且語法概念必定是模糊混亂的…


可能是因為人類進化出數學能力的時間比進化出語言要短,而進化早期語言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對生存更加重要。很多社群性生物都有一定識別語言能力,大腦中負責相應功能的結構進化的時間更長更完善一些。


推薦閱讀:

本需長時間思考、經歷、提煉才能獲得的智慧,現在卻能輕易的通過閱讀、網路取得,這對個人成長有哪些壞處?
如何通過微博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上網看到好文章、好網頁,你用什麼方法方便快捷地分類存儲下來?
如何評價終身學習?
為什麼遲遲沒有出現標籤式的文件管理系統?

TAG:悖論 | 知識管理 | 學習方法 | 大腦 | 語言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