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和優勢在哪?


一、廣闊的中國市場

中國具有購買力的14億的人口就是廣闊的市場。廣闊的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市場和經濟發展,二者相輔相成。

2016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數達1.22 億人次,旅遊花費達1098億美元(約7600億元人民幣)。

二、物流和信息流

現代社會,一切的經濟活動離不開物流和信息流。

良好的物流、信息流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物流方面,中國的路網、港口等基礎建設日趨完善。

中國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高速路網是這樣的。

高鐵路網也在不斷完善

世界十大港口,中國佔七,高效的港口對國際貿易是良好的支撐。

圖為世界海運實時地圖。

信息流方面,中國的到2017年9月我國4G用戶數已達9.47億。這編織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動互聯網。

二、人才

中國每年近800萬的大學畢業生,是巨大的人才紅利,而且數字還在升高。高等院校入學率還在提升。

圖為高等院校入學率

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發展,中國赴海外留學人員歸國比例逐年提高,中國的吸引力在不斷加強。

圖為我國留學生回國人數/出國人數比重 ,來源2016年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及出國人數比重情況分析

三、科技和創新

科技和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體,也就有錢投入研發,再加上中國人才,創新能力將不斷增強。

共享單車和移動支付在中國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市場有了,基礎設施有了,有創新,有項目就有投資,就能快速發展。

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首次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前25強,瑞士、瑞典、英國、美國和芬蘭依次佔據榜單前五位。該排名到了2017年,中國已經躋身22位。(中國創新力排名全球第22位 領跑中等收入經濟體)

圖片來源2016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出爐:中國首次躋身世界前25強

2016年中國全社會科技與研發RD支出達到15440億元,佔GDP比重為2.1%。企業佔比為78%,科技進步貢獻率增至56.2%,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研發經費繼2010年超過德國之後,2013年超過日本,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但研發投入強度,跟美國、日本和韓國都有不小的差距,體現在研發費用佔GDP比重上。2003到2013年的十多年間,美國的這一數值最低是2004年的2.48%,最高的是2009的2.81%。2014年,美國、德國和日本這一比值分別為2.74%、2.84%和3.59%,韓國更是達到了4.29%。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教育、醫療各方面都需要錢,國家的發展需要進行多方面綜合平衡。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RD支出會逐漸提高進一步助推科技和經濟發展。

從研發經費佔世界份額看,韓國確實不簡單。三星不是靠吹出來的,是錢砸出來的。

這些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優勢。


日本第三產業在上世紀70年代超過50%,2000年後超過70%,中間跨度30年:

美國產業結構變動同樣如此,第三產業一路上升,到上世紀90年代超過70%:

如果中國的第三產業以這個節奏發展,產值佔比超過70%會在21世紀40年代,即2045年左右出現。

下圖是目前的現實狀況:2016年中國第一產業佔比8.6%,第二產業39.8%,第三產業佔比為51.6%,離70%還有近20個百分點。並且第二產業佔比逐年下降,第三產業佔比逐年上升。

下圖是按美日產業結構變化模擬的2045年左右中國產業結構:

兩者對比可得出:第二產業產值佔比將下降約12個百分點。

所以我說中國經濟的未來在於服務業。一個經濟體從第二產業階段進入服務業階段,這不是什麼新聞,美國日本韓國香港都是如此。為什麼?因為房地產、路橋基建等基礎設施逐步完成,人的收入水平提升,人的需求隨之變化,消費、娛樂、金融、旅遊等需求上升。

作為印證,這幾年很多低端製造業哀鴻遍野,很多服務業數據卻十分靚麗:

網路零售。2016年中國網路零售交易額超過5萬億元,同比增長26.2%。過幾年還將翻番。

快遞業。2016年中國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快遞業連續多年業績喜人,是消費需求爆發、網路零售迅猛增長的受益者。

外賣服務。2016年中國外賣市場交易額1761.5億元,同比2015年382.1億元增長361%,火山爆發。

二手房服務。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房時代,二手房交易100%以上的增長率。

保險行業。保險行業近年高速增長,主要原因在於收入提高,富人及中產群體分散風險需求。保監會數據,2016年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同比增長27.50%。其中人身險增長尤其迅速,同比增長36.51%。

影視娛樂業。過去十幾年,中國電影票房爆發,原因在於城市化,熒幕數量劇增,民眾收入水平提升,溫飽之後追求精神滿足。

旅遊業。近郊遊、跨省、跨國旅遊,行業持續看好,總收入節節上漲。

互聯網。 騰訊2016年營收人民幣 1519.38 億元,同比增長 48%;凈利潤 414.5 億元,同比增 42%。阿里巴巴2016年營收1011億元,同比增長32.7%;凈利潤712.89億元,同比增長193%。網易2016年營收381.79億元,同比增長67.4%;凈利潤116.05億元,同比增長72.3%。

還是那句話:行業發生分化,有的哀鴻遍野,有的悶聲發財。對於沒有前途的行業,個人只能是順應趨勢,儘快逃離。往哪裡逃?中國第二產業產值佔比在未來30年將壓縮12個百分點,服務業將提升20個百分點,你仔細想想。

--

怎麼搞明白你所在城市各個區域房價?怎麼找你所在城市價格更低的地鐵房?

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關注後回復「北京地鐵房」即可查看北京地鐵周邊房產價格,回復「深圳地鐵房」即可查看深圳地鐵周邊房產價格,其他城市同理。

目前已開通20個城市地鐵找房功能: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武漢、南京、蘇州、西安;

鄭州、重慶、長沙、天津、合肥、廈門、福州、佛山、東莞、青島。

有興趣不妨試試。


發展潛力當然是一帶一路了。

(圖來自百度百科)

發展優勢就是中國的基建、地緣優勢和那過剩的產能了 。

中國剛好處在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陸地組合,「世界島」之中,也就是歐非亞洲的組合。

而像美洲、澳洲、日本之類的,則是世界島之外相對孤立的大陸。

一帶一路,說白了,就是中國這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的野心,試圖從陸地海洋兩個維度,整合世界島,把歐亞非整合成一個統一的市場。

一旦世界島被整合在一起,那麼像美國、日本、英國這些傳統海權國家就相當於被孤立了 。畢竟世界島可是人口最稠密,也最大的陸地組合。

因此以前有說法稱:誰掌控了世界島,就掌控了全世界。

當然,這些太虛、太遙遠的東西就暫時不說了。

但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整合世界島市場,可以獲取巨大的發展潛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我國幹嘛要提出一帶一路呢?

但是路上那些國家,很多窮的連基建都沒有,要想整合市場,至少得有最基本的交通等基建吧 。

因此一帶一路可以說是真實版的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了 ,借錢給你,讓你花錢請我國幫你做好基建 。然後拿礦石等原材料等抵債。雙贏。

我國消耗了過剩產能、多餘的外幣,還獲得了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潛力,各種原材料,以後有多的東西還可以賣給那些非洲人去。

而沿路那些窮國家,也有了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的機會,畢竟靠他們自己獨立發展,恐怕是很難有發展起來的希望了。

這可以說是轟轟烈烈的一次世界大開發了,一旦成功了,能得到的那就不用說了。妥妥的發達國家以及新的世界秩序呀。


最大的潛力當然是中國的人口。即將全面小康的14億人口。

最大的優勢是政府通過經濟政策對經濟結構的組織和架構。注意是對結構的改造而不是全面主導和控制。

1、城鎮人口的持續現代化,科技化。

2、農業人口的持續城鎮化,消費化。

所有經濟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

所有經濟活動最關鍵的要素就是循環。

所有經濟活動衡量優劣的標準就是是否良性循環。

近期各種政策和未來中短期的目標都是沖著2去的,扶貧為了什麼?為了最貧困的人也有基本的消費能力,他們的消費不就循環進入先一步城鎮化的人的經濟中了么?

所以2是可以確定的潛力。

每年畢業的7-800萬大學生,加上已經初步現代化科技化的各類人才+產業政策+產業資本,繼續打通全產業鏈中的中高端產業,是主導1能成功的最重要能量。

2是1的基石,1是2的推動力。

就如任督二脈,打通後就不需要自宮練葵花寶典了。


黨的堅強領導

一句話懟得你們老師無語反駁( ′???`)


謝邀

最大優勢在於人,我就圍繞人說。

首先是多,人口基數大,消費能力就強。同樣是電商,中國線上消費者是美國的十倍,中國電商的數據處理量是美國的百倍,所以中國移動支付領域領先全球,這個其實與人口基數大倒逼技術進步是有很大關係的,記得嗎,兩年前雙十一半小時阿里的伺服器就宕機了,現在阿里和騰訊的數據處理能力要說第二都沒人敢說第一。這就是例子。

第二是勤勞,中國人的每周工作時間幾乎是全球之冠,按照經合組織統計,大約中國人的年均工作2200小時,低於墨西哥等國家,2200小時這個每周是44小時,實際上中國人的工作時間和強度遠遠高於經合組織統計,這種勞動強度和時長放在歐美國家早就沒人幹了。

第三是智慧,中國人的創造力其實很強,不用說遠的四大發明什麼,就是現在的線上,從幾年前中國是跟在美國後面模仿,到現如今各種社交媒體、自媒體、直播、B站之類,早就進入自己進化的模式了。

我認為,能兼具勤勞和智慧的民族只有猶太民族可以和中國人相比,所以長期看我堅定看好中國的未來。我們的障礙是在於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力量想把中國人勤勞智慧創造的價值歸功於某種個人或者體制的成功引導。其實沒有這些引導結果只會更好。


今日之經濟越是發達,國際地位越是提高,越是拜服毛主席的遠見卓識。

沒有建國前三十年勒緊褲腰帶搞出原子彈氫彈,發展重工業,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而今的經濟繁榮如同空中樓閣。

有強大的武力保障和完備的重工業體系是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年和未來發展的基礎也是比之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巨大優勢。

經濟學裡面講比較優勢,亞洲四小龍以及當初的利比亞、伊拉克、阿根廷也曾完美驗證了這一理論。然而不過短短十幾年就時勢異也。

國內經濟學界以及民間當初都普遍認為毛不懂經濟,不會搞經濟。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新評估前三十年。前三十年為我們的國家積攢了大量的無形資產,比如居民健康人均壽命的提高,比如掃盲率的迅速提升,把沒有比較優勢的領域生生做成了絕對優勢的行業。

針對評論里的爭論,我出來和一下稀泥。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現象,不同學者給出了不同解釋。其中爭論的一個焦點是,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到底有沒有異於其他經濟大國的特殊原因?一種觀點是,並沒有一種特殊

的中國模式,所謂的中國模式,無非是「華盛頓共識」的山寨版,主要是依靠自由市場、對外開放和放鬆管制。而另外的觀點認為,現有大國的發展路徑及理論都不足以解釋中國奇蹟,需要對中國經濟奇蹟提出新的研究視角。

比如林毅夫教授《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轉型》將這一奇蹟歸功於放棄趕超戰略,採用比較優勢戰略,發揮競爭性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以及協助型政府發揮的積極作用。這和評論中很多人談及的改革開放重要性是一致的。前三十年著力發展重工業、搞兩彈一星、上山下鄉、大鍊鋼鐵、人民公社等等我們通歸於趕超戰略。

反對者觀點:我國實行以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改革,但是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市場經濟制度,也積极參与全球化,但是都沒有像我國一樣,出現連續幾十年的高速增長,東歐、俄羅斯甚至出現了經濟的大幅度倒退,一些拉美國家深陷債務危機,印度進行大刀闊斧市場化改革後也表現平平。在實踐中,無論與傳統的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長都有自身的特點。

其中一個新視角是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在基本醫療、基礎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國經濟發展區別於其他國家的重要特徵。1949-1978年,新中國在人力資本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表現在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婦女地位的提高。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改革開放時,我國的人力資本水平在發展中國家中是遙遙領先的,一些指標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1949-1978年,新中國在人力資本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表現在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婦女地位的提高。到70年代末,改革開放時,1949-1978年,新中國在人力資本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表現在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婦女地位的提高。。。

以上都是以前在學校念書時老師講的。我覺得簡單點理解,國家發展就像一個家庭發展一樣.家庭成員身體健康,生病少壽命長,勤勞聰明受教育水平高,這樣的家庭很難不蒸蒸日上吧。

上面的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中關於人力資本的部分,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身體健康少生病,壽命長,這樣勞動時間長,花在治病上的開支少,攢下的財富就多;聰明學東西快,受教育程度高,這樣生產效率高,財富創造的更快更多。再加上強大的武力值,保住財富果實不被外部攫取。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還是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沒有不發展壯大的理由嘛。


人多,產業鏈齊全。


清華大學經濟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經濟學家魏傑,是一個著名經濟學家,國家智庫的成員,今天說【樓市將徹底調整與顛覆 股市將呈現慢牛態勢 土地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到頭 一帶一路中國配製自己國際發展空間】。

結合央行行長的講話【明斯基時刻!要警惕!居民負債餘額/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經逼近100% 央行主導的主動降槓桿 「化解」非「刺破」】。

這就是已經100%的為今後10年的經濟政策,做了權威的說明。大佬們都在學習。只有一幫屁民還在抱怨!

一幫屁民,來世必定還是一幫屁民!不知悔悟呀!

一幫屁民,今世學佛,來世才有幸福生活哦!

=======================================================================

寫文章

明斯基時刻!要警惕!居民負債餘額/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經逼近100% 央行主導的主動降槓桿 「化解」非「刺破」

爵士貓1 天前

即將卸任的周小川再次提醒:對房地產不能樂觀過頭

2017年10月23日 10:00

即將於幾個月後卸任的周小川在關鍵時刻又說了一個新名詞:明斯基時刻!要警惕!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經濟一直繁榮,大家都對未來比較樂觀,偏好不斷加槓桿購買各種資產,卻因某個事件擊穿市場信心導致資產價格暴跌,繼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這個時刻是所有人都不希望出現的,所以比較合理的方式是,在順風順水的時候,需要一點「逆風」讓人們冷靜冷靜,穩健一點。但很遺憾,很多發達經濟體都有過這個明斯基時刻,我們雖然還未經歷這個時刻,但它並不遙遠,因為房地產當前的情況並不樂觀。

請看下圖:

大家已經看到了,居民負債餘額/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經逼近100%了,意思就是說大家的收入除去必要生活支出,幾乎全要拿出來還債。

還記得美國當年的樓市吧,2006年美國整個房貸構成中,A級和AA級的優質貸款佔比不到10%,剩下BB級和B級的垃圾次級貸款佔比超過90%,但市場仍然信心滿滿,實際上風險已經來到,而美聯儲的17次加息則直接刺破了這個泡沫,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這就是個典型的明斯基過程,隨後的美聯儲不得不進入長期的QE過程,資產負債表不斷擴大,直到現在才逐步啟動縮表。

周小川在這個時候提到「明斯基時刻」,顯然是在提醒大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別只想著發財最終把自己賠進去。這與之前人民日報提到的「灰犀牛」概念異曲同工。

大家都想著通過買房賺錢,但購房者的還款能力是分三六九等的,優質人士都買了房,房地產這個鏈條要想繼續玩下去,就得開發更多的購房者,那些還款能力一般甚至較差的人也被吸引進樓市。這個過程不斷重複,最終的結果就是還款能力差的購房者占所有購房者的比例不斷提高。

而我們的樓市投機之風更甚,不僅是大量購房能力不足的剛需被入市,還有很多人到處借錢到處買房,買大量的房子。根本原因就是樓市一直很順利,中間因為政策收緊有過幾次磕絆,但都快速收復並走出更高的行情,這種歷史表現讓大家都太樂觀了,即使今年有歷史最強的收緊的信號也無法澆滅人們心中的慾望。

剛需因為不斷萎縮的房貸額度和不斷提高的房貸利率被擋住了,但那些炒房客卻通過豐富的手段繼續獲得資金,買房不止。

對於樓市來說,「明斯基時刻」正在逼近的最直接表現是槓桿率不斷提高。而樓市卻又是最不能出現「明斯基時刻」的市場,因為它不像股市,真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我理解周小川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拋出這個概念,實際上有兩個用意:

1、提醒所有市場主體(房企、購房者等)要穩健操作。

對於房企來說,債務水平要控制好,別到時候因為房子賣不出去,錢收不回來,又融不到錢,被不斷到期的債務拖垮。要知道今後兩三年是償債高峰期,同時又是房地產回歸常態的關鍵之年。

對於購房者來說,買房一定得是基於資金和需求的合理計算之後而做出的決定。不能搞不清楚需求就買房,也不能單純為了賺錢而買房。

2、政策肯定會做出反應,特別是貨幣層面。

萬達為什麼連續被三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評級,恆大融創等大房企為什麼停止了大規模購地轉而降負債,央行為什麼罕見支持北京等地商業銀行上調房貸利率?

這些動作的背後就是央行主導的主動降槓桿,它就是「逆周期因素」的一部分,讓大家冷靜冷靜,目的是儘力避開「明斯基時刻」。它們的好處就是「軟」而不是「硬」,是「化解」而不是「刺破」。

所有這些都在主動幫助人們扭轉預期:過去十餘年的房價行情是不會延續下去了,別再「沖」進樓市!

中央銀行金融槓桿房地產

千里快哉風

去坐等ppp?

1 天前

黎明

不會的,還要漲

4 贊1 天前

查看對話爵士貓(作者)回復黎明

一看,你就是買了房,漲漲漲,哈哈哈,理解,理解,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嘛。

4 贊1 天前

DDDM

欠了30年的房貸,1年的可支配收入就能還清,這很健康呀。

8 贊1 天前

gjk

我感覺不像提醒,更像甩鍋。

4 贊1 天前

BZ198

so what? 在貪婪面前能收手嗎?地方現在嗨的不要不要的能停下來嗎?

2 贊1 天前

查看對話黎明回復爵士貓(作者)

不買房我也看漲。這麼多年的經驗,無論如何,房價都會漲。

2 贊1 天前

leitao

次貸危機之前,美聯儲是這麼想的;15年股市暴漲時,中國政府也是這麼想的。結果兩者都沒把握好,導致了災難的發生。

因此,這一次去槓桿註定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非常類似於溫水煮青蛙——一些青蛙在感受水溫上升,預測到水溫可能繼續上升,可能就跳出了;但對大部分青蛙來說,在水溫慢慢積累的過程中,只要水溫還在其忍受的範圍內,反而會游的更歡,直到跳不出來為止。

顯然,中國目前在去槓桿的進程上就是想緩慢的升溫,但是,別忘了,這個溫度總還是會升上去的,除非燒水的鍋足夠大,可以容納下不斷加入的水。

1 贊1 天前

ASGO

美聯儲的人應該抓去槍斃,不加息就不會有08年的金融危機

1 天前

爵士貓(作者)

明斯基時刻是常識呀。可惜絕大多數人不是經濟學出身,不懂!

也好呀,聽指揮就可以!

一定要聽政府的指揮哦,否則你會死的很慘的!!!!!!!!!!!!!

1 贊1 天前

1234下一頁

寫文章

樓市將徹底調整與顛覆 股市將呈現慢牛態勢 土地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到頭 一帶一路中國配製自己國際發展空間

爵士貓1 小時前

未來五年房價跌多少?大多數人還不知道 樓市將徹底調整與顛覆!

2017年10月24日 09:02

10月9日,清華大學經濟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經濟學家魏傑在第二期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經營管理培訓班上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解讀。以下根據魏傑教授的講課整理,部分章節有刪減。

北上廣深房價都可能會穩定

雄安標誌著下一步的發展動向

如何抑制房市泡沫

我們常說,要抑制資產泡沫。那什麼是資產泡沫?就是資產價格漲得太快太高。資產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從中國目前情況來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於三點判斷:

一是證監會目前主要職能是加強監管;

二是證券部門對場外資金配置極度關注;

三是IPO速度快規模大。

預期未來五年內,股市將呈現慢牛態勢。目前來看,資產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點關注住房供給與剛性需求的關係。房產具有兩種屬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資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為住房供給大大超過剛性需求,加上美國的剪羊毛,從而導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沒有走出泥潭。房產超過剛性需求後,一旦沒有居住功能,也就沒有了投機功能與投資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對策就是:中短期對策與長效機制相結合。中短期對策主要是兩個立足點:一是嚴格約束投機和投資性需求。採取嚴格的限購政策;二是約束開發商的行為。今年以來兩個手段很見效,一個是控制融資通道;另一個就是讓麵粉超過麵包價格(地價高於房價)。長效機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權、共有產權、調整空間布局等手段。

關於調整空間布局,是前段時間的熱點問題。突然冒了一個雄安新區,有的人很吃驚,我說不用吃驚。我們幾年前就在討論調整空間布局。北京三大體系已經逐漸進入負面層面所以有必要調整,調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剝離出去,找一個地方來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裡承載啊?這個地點選擇很重要,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公布的是雄安新區,承載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什麼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個就是政治中心,第二個國際交往中心,第三個文化中心,第四個科學創新中心。這四項最後確認為首都功能,其餘都屬於非首都功能。

比如說北京不是經濟中心,因此經濟方面的功能逐漸要離開北京。我估計可能未來,許多企業總部可能會搬離北京。第二個不是教育中心,所以我估計可能一些大學搬離北京,當然北大清華不會搬。但是要擴大規模很難,擴大可以辦分校。再一個不是醫療中心,現在北京看病人85%是外地人,醫院辦到北京幹嗎?等等。還要往下排,都屬於非首都功能。這些功能要尋找新的地方,最後尋找的地方就是雄安新區,承載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不屬於首都功能的陸續要轉向雄安新區。

如果雄安新區建設取得成績的話,下一步就要討論上海怎麼辦,上海定義為經濟中心,什麼叫經濟中心,哪些不屬於經濟中心?上海一樣尋找新的東西,承載他未來的功能的,在哪裡?大家看到北京選擇了雄安新區,因為雄安新區是河北地區欠發達地區,承載能力巨大而且經濟落後。我們一旦啟動雄安新區一箭三雕,一個北京非首都功能轉掉了,第二欠發達地區發展起來,第三北京房價穩定住了。

下一步討論可能是上海,再一個深圳、廣州,深圳、廣州最近有一個苗頭提出來粵港澳大灣區,如果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再造一個的話,就是產生四個新的一線城市,對中國經濟拉動,巨大的拉動力。所以實際上雄安新區提出來,有人把他看的是很局部的問題,這是調整國內空間經濟發展起點,標誌著我們調整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空間布局。雄安新區是一個試點,是一個千年大計,一定是長久的影響。

實際上你們知道深圳和浦東都是靠尋找新的承載區起來的,沒有浦東就沒有現在上海,沒有深圳也沒有珠三角,實際上也是尋找新的承載區。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一線城市有四個,需要尋找新的承載區。雄安新區提出來不簡單是一個個案,標誌著中國下一步經濟發展動向,就是要大幅度調整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先從北京開始,未來可能會討論到上海,廣州深圳。

廣州深圳我看了一下,已經有一點討論的基礎,大家注意看到有各個原因找到雄安新區,原來通州太小,沒法承載功能。所以雄安新區這個概念標誌著我們要調整中國的經濟發展空間布局,要再造幾個一線城市,如果再造幾個一線城市大家想一想,在拉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20年應該沒問題,實際上中國經濟發展啟動的一個新的發動機,通過調整空間布局,把中國經濟持續向前推進,所以大家要關注雄安新區建設,關注他所有動向,因為不簡單是個案,是我們下一步整個經濟過程中一個重大的問題,要調整我們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

雄安新區不知道你們在座去過沒有,我已經跑了幾次了,跑的原因幹什麼呢?就是通過在這裡設計一個新區,來思考一下未來我們尋找新的承載區堅持什麼原則,中央決定雄安新區一定有極其深刻的原因,不是簡單的原因。有人問我,會不會一陣風就完了。我說你錯了,千年大計,而且沒有上升到重大戰略調整高度上來,雄安新區起點實際上告訴大家,中國將大規模調整自己境內的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從一線城市先開始。未來將很大發展力度來支持中國持續的發展。

我估計我們很重要的經濟戰略調整,就是全面調整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布局,以雄安新區作為一個龍頭,全面推動和討論。這就是我們宏觀上要調整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第一個層面,境內。就要從雄安新區開始,要支持中國經濟增長最少在20年左右,第二個就是要調整我們中國在境外的空間布局,也就是所謂我們在世界的空間布局,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主體,而且中國經濟生產能力已經嚴重過剩,我們產能過剩是一個大問題,所以這個時候也要尋找新的空間布局,在國際上的空間布局,怎麼來重新布局?

未來貨幣政策有可能大放水嗎?

1991年以來我國基本上採用貨幣寬鬆政策,但總有一天要轉向。中央企業年初已經明確提出,要從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穩健的貨幣政策,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再次進行明確。未來,大面積投放貨幣的可能性非常小,作為企業應該關注這個動向,趕快進行自我調整。目前,貨幣增長速度已經回到2位數。

依靠土地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到頭了

要推動供給側結構型改革

未來的增長點和動力在哪裡?反覆討論後形成的共識就是推動供給側結構型改革。供給側結構型改革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調整經濟結構;二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三是調整開放戰略;四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依靠土地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到頭了

中國過去主要依靠勞動力、土地、貨幣等要素投放推動經濟增長,這種要素投放的模式已經到頭,不可持續了。

由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這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方向。創新驅動有三個層次:一是產品服務的創新。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三是技術創新。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技術創新,最難的也是技術創新。

創新基礎由四個部分組成:一是法律基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二是財力基礎。需要強大財力支持;三是物質基礎。沒有現代化的實驗室,不可能有創新。美國之所以能吸納全世界人才,關鍵是有最好的實驗室。北京提出要建設三大科學城;四是人才基礎。核心是將人的聰明才智調動起來,人才制度起著決定性作用。中國無限度擴大教育功能的問題很嚴重,教育僅僅是開發,不能再搞應試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要讓孩子的天賦釋放出來。

調整開放戰略,認清「一帶一路」的戰略地位

過去我們的開放戰略兩句話:一是擴大出口,二是吸引外資。實際上就是達全球化便車。全球化有兩次:一次是1750到1950年,主導方是歐洲列強,西班牙、葡萄牙,他們推動全球化方式就是殖民地,以殖民方式推動全球化。我最近查了一下只有一個國家沒有被殖民,就是日本。日本為什麼沒有被歐洲列強殖民呢?因為歐洲人到了日本發現,這個地方只有地震,什麼資源都沒有,嚇跑了,所以沒被殖民,其他國家都被殖民過。英國最近首次公布了火燒前的圓明園,全世界驚嘆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第一次全球化主要方式就是殖民,戰爭、暴力,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標誌著第一次全球化過去,美國認為是二戰最主要的戰勝國,所以美國主導了第二次全球化,特點就是國際貿易,國際貿易是第二次全球化特徵,殖民地是第一次全球化特徵。國際貿易成為推動全球化的主要方式。中國在1978年也加入到全球化的浪潮,最後的結果現在人們發現,中國是全球化最大受益方,我們後半場才進來的,有很大優勢,像打籃球一樣,人家筋疲力竭我們上場。1997年我們月收入幾百塊錢,現在幾千塊錢。1997年我們高速公路,你想想有多少高速公路,現在中國基礎設施引領全球。

中國是全球化最大受益方,美國是主導國,發現自己是最大的受損方。美國現在連年國債,基礎設施越來越陳舊,北美藍領工人的工資20年沒有加一塊錢。大家看到全世界都開始反全球化,以美國為主。我前些年去美國碰到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謬爾,跟我聊這次全球化,這次全球化本來是國際貿易為核心,國際貿易理論基礎就是比較優勢,什麼叫比較優勢呢?每個國家搞自己搞的最好的,然後交易,大家獲得收益,但是中國加入進來之後你們破壞這種規則,你們中國什麼都要搞了現在。一開始你們搞鞋帽、襪子、服裝。緊接著搞家電,之後搞汽車,汽車之後搞高鐵,高鐵之後搞IT,IT之後搞飛機,我們搞什麼?我們生產什麼?發現中國這種全能的發展,實際上破壞了他們所謂的規則,對我們意見非常之大。

中國之所以什麼都搞,因為中國有巨大市場,十三億人口市場能承載這個問題,所以批評中國你們破壞了規則。去年美國大選,我一直判斷一定是特朗普上台,因為不是個人的問題,是一個思潮。特朗普上台以後,中美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中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我們判斷第三次全球化,第三次全球化就是全球配製資源,不是國際貿易了。技術、資本在全球配製。因為一旦轉向全球配製資源的話,大家將會利益共享,中國現在到美國建玻璃廠,給美國出口玻璃的話,一定是美國受損。但是我們建玻璃廠怎麼辦呢,美國有稅收了,就有就業了,我們有資本回報。我們應對這一條,提到巨大決策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等於在全球範圍內重新配製經濟發展空間,不是簡單的、一般的問題。

我們在全球要配製自己經濟發展空間,所以提出來「一帶一路」,「一帶一路」論壇剛剛開始歐美日抵觸,但後來都來了。你來或不來,我們都要干!大家看成果非常豐厚。實際上未來中國發展將產生一個新的機遇和空間,等於在國際範圍內,給中國重新找所謂生長的空間配製。

「一帶一路」狀態你們會感覺到,標誌著中國開始配製自己國際發展空間,因為我們現在是第二大經濟主體,估計2030年成為實際第一大經濟主體,你是世界第一大第二大,一定是全球資源,而不是中國簡單的問題,所以「一帶一路」率先啟動,中國2018年辦第二次「一帶一路」論壇,也就是我們整個國際增長空間的重要舉措。你們中央企業的要研究這個問題,去一帶一路沿線去看看。但是走出去,一定改變原來思維模式,要積極應對風險。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房產70年到期後還是你的

明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周年。我們今天的改革,必須面對現實,堅持問題導向,哪些問題最為尖銳就改革哪裡。

一是產權保護問題有待進一步落實。歷經改革發展,人們都從無產者為有產者,這就是現實。大家都會擔心財富安全問題,怎麼讓大家放心,保護產權的改革就非常必要。去年出台了保護產權的決定,恰好碰到溫州房產20年到期,大家都很著急。溫州有批房子20年期限到了,國土資源部回復「兩不兩正常」。「兩不」是不用再申請延長期,不用再交所謂的土地出讓金。

「兩正常」是正常登記,正常交易。所以房產在70年到期以後還是你的,連土地出讓金都不用交。因為溫州事件代表了全國未來的方向,要保護產權,所以在保護產權方面可能會陸續出台一些辦法。雖然文件沒有講取消原罪的問題,但實際上就是既往不咎。所以,中共中央去年12月份推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保護產權的若干決定》。今年的兩會推出民法總則,都是圍繞保護個人財產做法律上的準備。過去沒法可依,現在有法可依了。

以上,著重圍繞防範金融風險和推動供給側結構型改革進行了一些分析,主要是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給大家一些參考。謝謝大家!

土地中國股票市場境外投資

取消評論

爵士貓(作者)

清華大學經濟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經濟學家魏傑,是一個著名經濟學家,國家智庫的成員,今天說【樓市將徹底調整與顛覆 股市將呈現慢牛態勢 土地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到頭 一帶一路中國配製自己國際發展空間】。

結合央行行長的講話【明斯基時刻!要警惕!居民負債餘額/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經逼近100% 央行主導的主動降槓桿 「化解」非「刺破」】。

這就是已經100%的為今後10年的經濟政策,做了權威的說明。大佬們都在學習。只有一幫屁民還在抱怨!

一幫屁民,來世必定還是一幫屁民!不知悔悟呀!

一幫屁民,今世學佛,來世才有幸福生活哦!

2 分鐘前

推薦閱讀


據說寫到背面的第二頁可以逼近100分

那再加一個字寫得好吧

(據說每個學院不一樣)

………………………………………………………………

轉自百度

2016年已經進入第四季度,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我們的供給側改革進展如何?中國經濟形勢目前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面對外界針對債務、樓市等風險的議論,李克強總理昨天用一番話給大家吃了定心丸。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昨天在澳門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開幕式演講中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並且不斷推進轉型升級,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7%,進入三季度,又出現不少積極變化。尤其是就業,今年前9個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保持了過去三年每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的勢頭。9月份,我們所做的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顯示,失業率已經低於5%,這是近年來的首次。
李克強說,這些年,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頂住內外壓力,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強刺激,而是依靠改革開放,積極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結果。因此,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優勢、迴旋餘地廣闊,完全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李克強總理指出,現在外界對中國的債務等方面的風險有些議論,要客觀全面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的債務風險總體是可控的,現在碰到的問題主要是債務結構不太均衡。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比較低的,中央政府只有16%,地方政府的負債率雖然高於中央政府,但舉債日益規範,債務主要用於搞建設而不是搞福利,大部分都是有回報機制的資產債務。我們面臨的槓桿率主要是非金融類企業的槓桿率較高,這與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短,還不成熟,居民儲蓄傾向又比較強有關,居民儲蓄佔50%以上、以銀行為主的融資結構佔大頭。而且中國的債務是以內債為主,外債佔比很小,觸發債務風險的可能性也較小。
當前,中國貨幣政策是穩健的,流動性保持合理的充裕,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比較高。雖然不良資產有所上升,但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們風險彌補和吸收損失的能力較強。
眼下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和調控方向備受關注。對此,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中國新型城鎮化今後還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程,住房需求將呈增長態勢。針對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些分化態勢,我們將強化、而且也正在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因城因地施策,要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實現住有所居,而且要採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國情、城市特點的措施,來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優勢、迴旋餘地在哪裡?對政府債務問題和房地產問題的現狀又該怎麼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做了分析解讀。
經濟之聲:李克強總理說,目前經濟新動能呈現出增量崛起、存量激活、質量提升的態勢,市場和社會創造力巨大。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優勢、迴旋餘地廣闊,我們完全有能力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更具體地說,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優勢、迴旋餘地體現在哪些方面?
遲福林:我理解,中國中長期增長的信心主要來源於對經濟轉型趨勢的把握。
第一,我們的服務業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趨勢,未來幾年我們的服務業大概年均會增長8到10個百分點,就是說一年會增加1.5到2個百分點。到2020年,我們的服務業有可能會從2015年的50%提高到60%左右,基本上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
第二,我們的城鎮化結構也正在加快向人口城鎮化轉型,估計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由2015年的56%增長到60%左右。更重要的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望從去年的不到40%提到50%左右,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
尤為重要的是,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估計未來幾年,消費每年都會有兩位數的增長,消費的總規模會由現在的32萬億元左右提升到50萬億元左右。而且服務型消費比重會有年均2個百分點的提升,城鎮居民在服務性消費上的支出將由去年的40個百分點提高到50個百分點左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穩定在65%左右。我列舉這些數字是要說明,中國最大的發展潛力在於經濟轉型呈現出時代性趨勢,最大的優勢在於有經濟轉型釋放增長新動力,最大的迴旋餘地在於我們經濟轉型的空間仍然很大。
經濟之聲:對於我國的債務風險,外界有很多擔憂的聲音,對此,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國的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比較低的,中國債務風險總體可控,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債務結構不太均衡。債務結構不太均衡的問題好解決嗎?
遲福林:拿槓桿率來說,現在主要是企業槓桿率,尤其是國有企業槓桿率過高,要通過深化企業改革,為尋求解決債務問題找到一條重要的出路。另外,我們國家的直接融資比重太低,去年大概不到25個百分點,還有數十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因此要發展股票、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也就是說我們有能力、有空間來解決債務問題,當然,關鍵取決於我們的改革能有多大程度的突破。
至於債務結構不太均衡的問題,現在更多集中於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所以解決的核心在於,未來幾年,要在企業尤其國企改革上破題發力,另外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還要有所提速。
經濟之聲: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大家都比較關心,總理說,我國的城鎮化進程保證了需求的增長態勢,當前的任務是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因城因地施策,努力實現住有所居,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我們該怎麼客觀全面地看待當前房地產市場的情況?
遲福林:前段時間,某些地方房地產價格過高的增長速度引起擔憂。但總體來看,房地產問題首先確實是個結構問題。其次,現在房地產的區域性特點也比較突出。而解決結構問題靠什麼?就是總理所強調的新型城鎮化。適才我談到,未來五到十年,城鎮化的發展空間相當大,如果我們在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賦予農民土地財產權利等一些重大改革問題上有所突破,人口城鎮化會對緩解、化解房地產市場的風險起到重要作用。我們所強調的地方政府的責任,最重要的就是地方政府不能把房地產作為拉動或者保證6.5%以上增速的主要推動力。地方政府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要順從市場發展規律,不要過高、過快地刺激房地產市場發展。


謝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從人口生存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存在著財富創造和物質消費的先天基礎,只要國家積累的物質底蘊足以支撐人口的生存發展,在此基礎上進行經濟轉型升級,同時加大城鎮化力度,使產業單一的農村人口向產業多元的城市人口演化,就會激發出更多更大的經濟新需求。

二是,從社會制度和體制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口眾多,受制於經濟匱乏,中國走向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強調民主集中統一、彰顯公權和民生,各級政府積极參与整個社會的契約制定,社會契約充分顯示出公權的權威性和優先性,同時在依法治國中強調私權的受益性和受護性,較之西式民主具有更大的結構掌控力度和調節彈性,更符合中國實際現狀。

三是,從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結構化改革的深入,經濟增長從以往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開始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實現了需求結構「消費超投資」、產業結構「三產超二產」,消費和服務業逐步成為主導,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大。

四是,從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角度來看,中國城市經濟產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對經濟的質量、效率和動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對科技創新、勞動力素質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而科技創新、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將對生產要素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從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角度來看,在保持農村耕地紅線不放鬆的前提下,實施農村城鎮化,加大農村產業改革力度,盤活農村經營性非耕土地的產權合法合理地流通轉讓,並輔助以適當設計的金融創新手段,就會極大地激發農村微觀經濟活力。


世界上發達的國家主要分三類

第一類小國寡民,靠著某幾類尖端科技優勢及知識產權保護,建成福利社會。北歐,瑞士等。

第二類,國家不算太小,但是因為歷史或者政治原因,無法通過金融手段剝削別國來補貼自己,只有自己奮發圖強。但是工業水平的提升是有限的,再努力你在2018年也造不出來時速一千公里的高鐵。也就是無論多努力,奮鬥有上限的國家。典型日本德國。

第三類,有自身傳統勢力範圍,靠一系列優美而複雜的金融債券,貨幣期權,瘋狂剝削第三世界國家,金融危機一來就割韭菜自救的,典型英美法。

中國之前走的一直都是德日的路子,然而到了世界第二了,我們如果想要避免馬克和日元的老路,就必須走第三類國家的路子,現在的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就是這條路。

所以中國對比德日,就能看出中國的優勢在哪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對外的新殖民主義,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做支撐,以及我們二戰戰勝國和五大流氓的身份,這是德日一輩子羨慕不來的。這些年軍工爆種不是偶然,以後在中國軍隊的保障下,中國必然要走英美法的老路子。兩次世界大戰後,東非存在大量權利空白和交界處,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發展東非的原因。

任何剝離政治談經濟都是扯淡,世界的本質可從來沒變過,馬克思誠不欺我。中國在第二坐了這麼多年,再不抓緊轉型,那就真的藥丸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


同學們好,我是付子堂,在這裡提問和回答了的同學都已經被我記在了小本本上,我已經聯繫教務處決定通通給你們零分。:)


無休止加班

無休止榨取剩餘價值


隨高鐵,交通系統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產業開始集中化,複合型產業也春筍冒出,互聯網已經向北移,金融對外產業已經向南移,大把的潛力在挖掘,別錯過潛力培養後的爆發期。


最大的潛力和優勢:人力。

這裡說的人力,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力,而是現代經濟模式下的大批具備一定知識的人。

八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對中國發展起的最大的作用是勞動力與國際市場接軌,具備相對應的能力、知識和視野,再加上中國人勤勞、上進、刻苦的性格,中國的經濟潛力還很大。

大不大,主要看比較。跟西方國家比,中國的人力具有明顯的優勢,吃苦,拼搏。這方面的基本素質不是養尊處優幾百年的歐美人能比的。

為什麼德國經過兩次大戰後,都能很快的發展起來,跟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基本素質是有關的,相反,北歐和中東歐那些國家,經濟根本就見不了氣色。


氣氛似乎突然有點尷尬了……


堅定不移地發展第二產業!


沒有優勢


推薦閱讀:

2016 年中國有什麼航天發射的重大計劃?
底層女性怎樣追求女權?
客觀來講,中國人在現代文明的貢獻中佔了大概多大比例?
在中國大陸,家長打孩子打得多厲害才會被剝奪撫養權?
作為一名法盲,你有哪些體驗?

TAG:生活 | 經濟 | 中國經濟 | 中國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