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第一份工作很一般,後來成為大學教授或學者的人?

最近突然發現不少大學教授第一份工作是中學老師、工人等草根階層,後來才一步步成為了大學教授,甚至知名學者,大家有知道這樣的例子嗎?歡迎分享。

PS.有知友問為什麼大學教授就是精英,中學老師和工人就是草根階層,這個不是我個人的觀點,是有大量各國各時期的社會分層研究為證的。


我認識的一位清華教授。

他在90年,從某211前身高校畢業後,分配到了一家以生產三輪車為主業的工廠,當了三四年的工程師。

後來考研到北航讀碩士,畢業後順利在鄭州大學找到了教職,據說還拒絕了原單位技術副廠長的職務。

再後來他去清華大學讀博,用了三年拿到了學位,獲評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畢業後繼續在清華做了兩年博士後,然後在清華大學拿到了教職。

11年評上博士生導師,12年評上了正教授。

了解了他的人生經歷後,一直覺得是我學習的楷模。

他就是我爸。


38歲,高中學歷,從三輪車車夫直接跳過本碩兩階段,一躍成為復旦大學文學院博士,師從古文泰斗極人物裘錫圭先生,這個算嗎?

這個故事在文界已是著名的美談,但可能流傳得不夠廣。恰好看到這個題目,簡單介紹一下。

裘錫圭先生,國寶級學術大拿,在古文屆,先生論第二沒人敢稱第一;蔡偉,高中學歷,下崗職工,熱愛古文,醉心學術。在被裘錫圭先生破格錄用前,前輩只是上海一名普通的三輪車車夫,他第一份工作是橡膠廠的工人,從工人到車夫,這段時間內,他甚至下崗過許久。

前輩熱愛學術且有很深積累,在某些學術問題上,甚至比專業學者見解更深。他曾寫信和裘錫圭先生探討過古文字問題,觀點頗得先生讚賞。

在任何一個領域人才都是難得的,裘錫圭先生深知這一點,在對蔡偉前輩進行一番細緻考察後,先生判定他是不可多得的古文人才,於是先生動了讓其入復旦讀博深造的打算。

考博士需考專業和英語。蔡偉前輩的專業分考得極高,比其他科班出身的碩士考生優秀許多。但是英語,因為他只有高中學歷,英語基礎很差,所以先生動用了不少關係讓他免除英語考試,先入學讀博士,日後再補上英語這科。

蔡偉前輩也不負先生所望,珍惜寶貴的讀書機會,摒除一切雜念,廢寢忘食鑽研學術,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

最後說點自己的看法。

先說蔡偉前輩,其實做古文字學術不僅需要一顆靜得下來的心,還需要文獻資料,古文的文獻資料很難得到,而且一個字——貴。我朋友曾跟我吐槽「以前很多人學術做得不成功,都是因為沒錢啊」。這句話有開玩笑的成分,但也是部分實情,因為他當時要買敦煌的文獻書籍,每本1k+。所以蔡偉前輩在文獻資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還能取得如此成就,可嘆可敬。

再談裘錫圭先生,他開始是北大的教授,但出走到了復旦,他「一個人帶走了一支隊伍」。再就是文中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先生是不懼世俗眼光,堅定自己的性情中人,讓人欽佩之極。

至於我自己,既做不到蔡偉前輩的專心學術,也做不到裘錫圭先生的真性情。我是一個大俗人,但這也是我由衷佩服他們的根本原因。

從低處走向高處,

動人的不是「逆襲」,是「純粹」。

蔡偉前輩和裘錫圭先生都是極為純粹的人。

精神上的「純粹」,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這也算是勵志經歷的話。

那我覺得我所在的大學裡全是勵志的故事。

在我所在的大學2014年以後入校,目前在正高或教授崗位上的,我所知道的第一份工作有陝南某偏遠鎮一級中學教師、華商報記者、某現在已經倒閉的建築公司文員以及一位在某學潮中被北大直接開除而在某偏遠圖書館做管理員的神人。

而這些人的共同經歷就是,不管他們的第一份工作多普通、多辛苦,他們都沒有放棄求學的夢想。

最神奇的一位是高考考上大專的同學,經歷了大專——專升本——某旅遊公司文員——西安交通大學碩士——北京大學博士——德國某著名大學博士後——大學特評副教授——教授的飛躍。

抱歉因為職業道德和個人隱私,我不能說出這些人的姓名。

但我保證我上面說的每一個人,都是真實存在並且有著我所說的真實經歷的人。

每次翻閱這些人檔案的時候,腦海裡面都會浮現被無數人嘲笑過的那句話:讀書改變命運。


我之前是賣保險的(其實只是保險公司上班,不過大家叫我賣保險的)。後來離婚了,工作也沒了,錢也沒了(被人捲走了),孩子也沒留下,我沒錢養他,剛離婚的那一個月,我一共就不到100元,同事給我飯吃,還好有自行車,每天人力蹬著上下班。我覺得我可以開始上學了,因為聽說歐洲教育免費,還能打學生工。

我考了語言,用了一個月自學(本來上學時語言成績還行),通過了,再接著申請,然後簽證面試都通過了。

開始研究生學習,第一學期所有課滿分(因為我學了整整一個學期172天,聖誕期間圖書館關門,其他時間每天早8晚9,我沒自信怕考不好,結果年級第一)。也不能算是一直在學習,中間每周10小時學生工,月薪400歐,去掉保險房租,還剩170歐一個月。同學們都是1000歐元一個月左右,我沒錢,每周一次採購度打折肉和菜,3個大菜花1歐,一公斤排骨0.5歐。我能吃一星期。下周換菜,免得重複,沒營養。中間如果遇到0.1歐一個的生菜球也會買買買,然而並不需要剁手。結果還有餘錢,聽了一場維也納愛樂樂團 Philharmoniker 的交響音樂會,在所謂的金色大廳,其實叫 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Wiener Musikverein 。很開心啊,排了一個小時的隊伍,票價5歐。

第二學期開始準備畢業課題,因為早畢業可以早開始工作,收入高。結果教授看我骨骼清奇,留我讀博,不過我沒同意,換了一個學校,去到一個更美的城市,主要是上一個教授的研究方向我比較不喜歡。畢業時是年紀第一,榮譽畢業。有錢可以拿,普華永道贊助的。

開始博士生涯後,四處開會,作報告,去了很多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國家,北歐進過北極圈,浪漫去過巴黎,巴塞羅那,羅馬什麼的,大英帝國也有我留下的蘋果核(每天一個,都種到土裡了)。一共用了4年畢業,雖然看上去時間比較長,但我是最短的,一般5到6年。

現在一直在某大學教書,算不算回答你問題。

再多兩句嘴---

離婚8年了,去年再婚,對方是我之前同學,當時不知道他家那麼有錢,和我在一起他家人極力反對。我全都能理解,畢竟我離過婚。老公說我傻人有傻福,我從來也沒有抱怨過他家人態度,反而禮敬他家人,也從來沒要求過在他3套房產證上加過我名字。因為我覺得,第一他家人反對我,是他家人沒有義務喜歡我,第二,人家的房子我又沒有出過力購買,為嘛要加我名字。

朋友勸過我說萬一有事,我沒有保障。我的答案是當初我離婚後和他在一起時,已經是一無所有,人家也沒嫌棄我。所以,做人,還是樂觀點好,因為不樂觀,日子也是要一天天過去的。這不是雞湯,雖然我可喜歡喝雞湯了。


一個初中生,當了10年農民,進城第一份工作是搬運工,完全靠自學成了大學教授。

他幽默、犀利、淵博,自成一派,他敢於向強權力怒吼,也不屑於跟庸腐昏聵的同僚為伍。

他推崇魯迅,希望國人自立,也批判魯迅,希望能超越魯迅,他堅信中國能迎來第三次啟蒙。

他生於共和國誕生前夜,至今出版著作29部,譯著7部,在同時代學人當中,無出其右。

有人說他是農民哲學家,有人管他叫當代魯迅,有人戲稱他為哲學一哥,也有人罵他是數典忘祖的骨幹西奴。

他說他活在當下,心系未來,他要為未來的人而寫作,他的家裡常年擺放一尊伏爾泰的雕像。

他的名字叫鄧曉芒。


我大學的一位老師,郭榮慶。

1989年初中畢業,家境貧寒,輟學。老師數次到家裡勸導,不要瞎了這個大學苗子,奈何經濟條件實在無能為力,只得謝絕老師好意,從此開始了漂泊的打工生活。他漂泊過無數的城市,拾過廢品,掃過大街,當過建築工,賣過青菜,蹬過三輪。為省錢,睡過橋洞,住過冰冷徹骨毫無取暖設備的房子……

但這中途,無論條件如何艱苦,郭老師從未停止過讀書。也正因如此,家裡人極度的不理解,妻子甚至與他離了婚。

1995年,在大連一個小菜市場賣菜的他迎來了人生的轉折。大連環境科學設計院高工瀛文風去他的攤上賣菜,見他手捧一書仔細閱讀,問過得知是《資本論》。瀛文風很是震驚,建議他通過自學圓上學夢,並給他列舉了一個書單,留下聯繫方式,叮囑有問題就來問自己。 2002年,他通過大學本科英語自學考試。經過數年自學苦讀,2004年,郭榮慶接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律碩士生錄取通知書。

民工考上研究生,震驚全國。

不得不說,知識改變命運啊。


我媽,第一份工作,生產隊不脫產的獸醫兼農藥化肥員。第二份工作,大隊小學民辦教師。第三份工作,社辦初高中物理老師。77年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第四份工作,大學概率老師。老太太的說法,從小學教到大學直到研究生。


我就是那個專利局的小職員。——阿爾伯特·一顆石頭 博士


這是歷史的產物。但是未來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概率可能越來越低,當然不是說沒有可能。 例如有非科研機構探索出的科學,現在都叫民科或者歸於民粹,目前所有的大學裡面由原來的工程師留任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非博士學位很難留任大學,也就是從工作一般的工程崗位到大學教授的路徑基本堵死了。


第一次答題,有點兒緊張,話說不利索,還請見諒。我身邊就有很多活生生的栗子,我的學校是一個專攻技術性211,985。我們學院在我們學校算不上大院,一直受排擠的那種。我們學院的大多數老師,都屬於那種先天不足後天很努力的,我知道的好幾個老師都是,本科很。。。的學校,然後就業,然後不甘平庸,考研考來我們學校,然後,自己又不是很聰明,但貴在勤奮,所以我們學校牛氣的學院上不了,就調劑來了我院,然後一口氣讀完博,出國鍍金,回來任教。


突然想到了一位,這個大招不知道題主接不接~~~

袁隆平…………

具體就不詳細介紹了!實踐中走來………


本人本科時代的導師,川大的一位副教授曾經做過導遊。他非常優秀,內秀型的(相處久了才會發現他的聰明)。但是組裡的另一個教授,也是系主任,是那種聊三句話就知道這人聰明絕頂的人。倆人是不同風格的聰明吧。

本人本科的導師也不覺得做導遊怎麼樣,做教授怎麼樣,瀟洒。我是挺佩服他的。


我校前任黨委書記,用個人經歷告訴我們:知識改變命運。


電子工程專業,美國這邊比較典型的路線是:

第一步先博士畢業拿學位

做若干年postdoc,如果做的時間長,期間職稱會變成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等等。本質都是博士後,但資深博後可以上講台開課。

博後期間要練習拉funding,也就是向政府,少部分向企業申請基金。

博士剛畢業的前兩三年很關鍵,挾博士期間博導訓練的餘威,再加上博後老闆(一般比博士老闆要牛)的提點,理應是一個科研的爆發期。如果這兩年做不出特別好的成果,那基本就算吃不上科研這碗飯了。很多大牛,最高引用的文章都是這一期間做出的結果。

電子工程專業,全美每年一個小方向也就能有五六個助理教授的位置。這些博士博後們就殺紅了眼pk,看引用率,看牛文章,看拉了多少funding,winner拿了offer就可以當博導了。

非常少部分的人,博士畢業去微軟研究院,貝爾實驗室,ibm Watson等等,干幾年,保持publication,然後回到學校當老師的。

我老闆說,每年每個小方向上,做到頂尖夠格助理教授的,大概也就四個人。我老闆是資深大牛,閱人無數。

聽我同學說,理論物理,神經生物,助理教授職位更少。做六年博後都算正常。

計算機科學這些年受關注度很高,opening也多。不乏博士時候牛文在手,引用大幾百,一畢業就當助理教授的才俊。

回到題主的問題,博士一畢業,如果不留在大學校園,比如去高中當老師,很難很難保持發文章的狀態。再想去大學應聘教職,基本沒戲。

美國的助理教授可以帶博士。根據我審論文的經驗,我認為水平不低於國內的博導。甚至遠高於一些985的大老闆(這句比較招黑,那怎麼辦嗎,我就是見過某985的明星組,學生瞎雞吧寫,老闆也不好好改,浪費審稿人和編輯的時間。這種稿子我也不能直接拒稿,怕得罪人,誰知道編輯跟他們是不是一夥的,給你年輕人這個稿子,就是讓你放水的。認真看完,好好給人家提建議,一條一條的,不過國內的老闆到挺重視審稿意見,後面的版本還不錯。)。

哎。。。。。。慨嘆一下。這麼牛的年輕人,要是過的不如我們這种放棄科研的退縮者,我是非常非常不服的。

借用我一個理論物理同學的話,他學了很多屠龍之技,只是沒有龍讓他屠罷了。至於我,也就是個殺豬的。


某圖書管理員。曾經總是被拖欠工資,一怒之下,把自己照片印在了所有工資上。


說個我研究領域的大神吧,Lixia Zhang,做Networking尤其是關注未來網路架構的人應該對這個名字非常的熟悉。

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太太現在是UCLA的Prof、ACM及IEEEFellow,谷歌學術Citation5萬多https://scholar.google.com.hk/citations?user=CZyWk8kAAAAJhl=zh-CNoi=ao

Lixia Zhang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農場做拖拉機手。大神將這段經歷寫在自己的bio上Lixia"s Home Page並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寫個個人經歷吧,2005年某師範大學歷史學本科畢業,大三期間有論文 獲得全國史學新秀獎三等獎,後因為公外是俄語,沒有過六級,保研失敗。當年八月份入職株洲市某中學教初中歷史。第二年再戰考研,以總分第一名成績考回母校,09年碩士畢業。讀研期間亦早早準備考博,後因情感變故,報考了中國社科院的博士但未參加考試。於是碩士畢業後赴廣州一私立初中教書,授課一年,第二年考上滬上某985大學歷史系博士。讀博五年,期間經歷結婚生子,兄弟患病,自己抑鬱,一度有自殺傾向,某年春節在宿舍窗檯有跳的衝動,念孩子年幼,剋制痛哭一番。2015年博士畢業,天憐我,拿到兩個of,分別是暨南大學和北京某科研機構,為了孩子和自己的專業(學術前景)考慮,決然選擇了北京。現在還是助研,過著租房生活,但較為自由,符合自己多年努力追求的道路吧。


我知道一個,他當時從上海某所頂尖大學電機系畢業,因為時代原因顛沛流離,一度沒有正經職業。

新中國成立後,他擁有了第一份令人熟知的正經工作,進入上海一家食品廠做工程師,他工作勤奮,一度創造出某名牌食品。

很快他遇到了歷史機遇,得以到前蘇聯留學。

留學回來後,到了東北某汽車廠繼續做工程師。

後來啊,他開始潛心做研究。後來因為歷史的原因,很可惜地錯過了一次成為教授的機會,但他卻沒有就此沉淪。

五十多年後,他發表了多篇論文,以《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最為出名。

所以,各位不需要多擔憂,儘管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並不出彩,但若干年後仍能成為知名的學者。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我爸,沒錯,我爸。

從小在泥窩裡長大,爺爺奶奶大字不識幾個,每天去地里幹活。

結果我爸從小就懂事,就是腦子笨。

但是自從上學起就很勤奮,從小學三年級就挑燈夜戰的那種==

結果爺爺奶奶為了省錢,直接讓他跳級。

從三年級跳到六年級啊啊啊啊啊。

結果人家還是好學生……

可是從此開始偏科,數學不行。

(這一點在我身上遺傳得淋漓盡致)

高中選的文科,高考分數也不高。

畢竟教育質量那麼差。

畢業以後去上師範,因為那時候上師範不要錢。

(說白了就是家裡窮)

邊上學邊打工還要顧家

後來被調去縣裡的高中教書

自己攢錢整專升本,累死累活。

那麼年輕就禿頂了。

又打拚了很多年,考了研究生。

那時候我都四歲了。

(我爸32歲才結婚)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學校讓他留下來。

晉陞為大學老師。

08年評上副教授

14年武漢大學博士畢業

16年晉陞為真正的教授

去年我爸告訴我

「我高中的時候,就想混個教授噹噹。」

「你瞧啊,還真實現了。」

雖然我爸只是個二類大學的教授,但是他的精神會鼓舞我一生。留學在外,桌上擺著父親戴著博士帽和武大校長的合影,心中又充滿了力量。

如此,甚好。


1939年1月30,他出生於重慶市,祖籍浙江杭州。

1950年,考入南京師大附中,此後六年皆在此學習。

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1958年併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1960年畢業後被分配到貴州安順的一所衛生學校、安順地區師範學校任教。

這一教,便是十八年!

他不滿足於此,他為自己定下了兩個目標:

一個是:成為學校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進一步成為這個地區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一個是: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是現實條件已經具備,只要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

為此,他走進學生中間,和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塊打球,爬山,學習。全身心投入在學生身上。

他為了實現另一個目標下定決心考北大研究生。

他下定決心研究魯迅,他要走到北京大學的講台上去向青年人講他的魯迅觀。

此後,教書之餘便是讀魯迅的著作,寫研究魯迅的筆記和論文。

文革結束後,他得到報考研究生的機會。

他帶著近一百萬字研究魯迅的文章去報考北京大學研究生。

當時北大中文系只招六個研究生,報考人數卻有八百多人。

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他從這八百人中脫穎而出,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走進北大。

為了這一天,他整整等了十八年!

那一年,他三十九歲!

1978年在北大讀研究生,他師從王瑤,嚴家炎先生,攻讀現代文學。

1981年畢業,之後在北大任教。

他是北大中文系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

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學會理事。

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者之一。

他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批判知識分子的標誌性人物。

他便是錢理群先生!

今天我之所以在魯迅研究方面有一點成就,跟我在貴州安順打基礎很有關係。但是這個等待是漫長的,我整整等了十八年!

這十八年有多少誘惑,多少壓力,不管怎樣,認定了就要這麼做。

最後,送給大家八個字:沉潛、創造、酣暢、自由。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看待知乎用戶燦妞兒因被扒答案造假而離開知乎的?
有沒有非常勵志或者有助修為的古文句子?求推薦,網站也可以。
一語驚醒夢中人,一下讓你豁然開朗或是能罵醒你的勵志句子或文章?
有什麼小故事,可以在早會分享的,簡短,勵志類型的?
有沒在一瞬間碰到特別勵志,使自己立即像打了雞血、充滿幹勁的事或人或物?

TAG:大學 | 高等教育 | 社會 | 勵志 | 成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