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朗讀者》?
最近CCTV1新推出一檔綜藝節目—《朗讀者》,本以為是一檔純粹的文藝類節目,但是初觀下來,節目當中也穿插太多朗讀者個人相關事迹及情感,大失所望,各位怎麼看?
前段時間,朋友圈總被《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刷屏,人們不約而同的誇讚董卿美貌與才華兼具,在主持節目時散發由內而外的氣質,的確,這位董美女活成了女人最美麗的樣子。隨之,董卿又首做製作人,推出來《朗讀者》現象級的節目,又一次刷屏了朋友圈。
懷舊依然是刷屏朋友圈的主要推動因素,很慶幸地是仍有許多的懷舊者。在如此浮躁、快速的年代,人們依賴新聞客戶端、朋友圈、微博、訂閱號獲取知識,鮮有人靜下心來拿起書本閱讀,不管這股文化風能刮多久,懷舊古詩詞,倡導閱讀這種現象是值得推崇的,也讓人對美貌與才華兼具的董卿肅然起敬,至少,需要有一群號召力的人來掀起這股文化風。
誠然,我認真地看了第一期《朗讀者》,令我熱淚盈眶的便是翻譯家許淵沖先生。曾將《詩經》、《楚辭》、《唐詩》、《宋詞》、《西廂記》、《牡丹亭》等中國文學名篇翻譯成英語和法語,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文學翻譯獎」。
中英互譯、中法互譯,這種難度可想而知,需要深厚的語言功底,對國與國之間文化底蘊的理解,與語法、韻律的運用自如。像詩歌這種翻譯難度,對我而言,理解詩歌都是極不簡單的過程,可以想像把詩歌翻譯成英語、法語,不能著眼於簡單的字譯,要理解詩歌,要保持詩歌的韻律美,還要保持符合英法詩歌的韻律美,這是一項多麼令人欽佩的工作啊,文化差異、錙銖必較,而許老先生,搭建起了一條東西方文化的橋樑。
先不管許淵沖先生曾獲得的殊榮,鮐背之年的他活的像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回憶起20世紀三十年代的翻譯生涯,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他眼神中依舊閃爍著囧囧有神的目光。96的他講起話來依舊鏗鏘有力,回憶起翻譯的第一首詩林微因的《別丟掉》,這是一首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詩,用來緬懷因飛機出了意外事故的徐志摩,林徽因走到徐志摩的故鄉,觸景生情,一樣是隔山燈火,只有人不見,夢似地掛起。一講到此,許老先生頓時眼淚盈眶,情緒傷感不能自已。當時他翻譯這首詩是為了獻給他喜歡的一位女同學,只不過,當他把信寄出去的時候,這位女同學已經有喜歡的人了,50年後,他才收到回信。
他自己評價到:「所以有時候生活,失敗有失敗的美,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賞。你想這個事情,我並沒有成功,回憶起來,仍是很美麗,而我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造美、發現美。所以我為什麼說我翻譯的同樣一句話,我譯的比人家好,甚至比自己的更好,這就是樂趣,這個樂趣很大,別人是奪不走的。
誰能想到96歲的他依舊不能停止翻譯工作,每天要翻譯到凌晨3、4點鐘才入睡,他從英國一位詩人的詩中得到靈感:「一切辦法中的最好的辦法,延長我們的白天,延長白天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從夜晚偷幾點鐘。」雖然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熬夜的方式不受推崇,但這種生活態度,年輕人尚不能及其的萬分之一。
董卿對他是這樣評價的:「我今天在這樣,跟他面對面交流之後,我很喜愛他,我就覺得,他怎麼還能有,這麼充沛的情感,不僅僅是精力,是情感,在說到某個動情處的時候,立刻就熱淚盈眶,你知道熱淚盈眶是年輕人,或者說心還年輕的一種標誌,這就說明他的心,還是那麼年輕,而且一說到翻譯,他真的是樂在其中,你跟他說什麼,他都給你繞回去,饒到他想說的那件事上。
他在2004年的時候被診斷出有直腸癌,醫生說他只有7年的生命,2017年的他96歲,突破了醫生的預言,並且身體狀態良好。且在2014年,醫生預言的大限之年獲得了他翻譯的最高成就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所以說人的生命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因而需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我活著的一天,就翻譯一天,翻譯一件作品,便是一件。他目前仍在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仍有30多本需要翻譯,他說:「如果我能活到100歲,我計劃把莎士比亞翻譯完。這種心態,是不懼怕死亡的,這樣的活著,才算是活著。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到上世紀末,許淵沖已經出版了譯著近60本,而到現在為止,他的作品已破百本大關,涵蓋了漢英、英漢、漢法、法漢四種類型。誰能不為這樣一位執著的老人而感動呢?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輩子保持著對生活的激情、樂觀、通達,老同學楊振寧對他的評價言:「你幾乎每天一個靈感,我多年才有一個。」
這個節目讓人有一種
大家的佳篇名作被放到廁所里使用的感覺,沒感到這個節目的文化氣息而是充滿了噁心的銅臭味到。
初看題目以為重點是在「朗讀」二字,看了幾期,發現「者」字才是題眼......雖然跟我一開始想的不一樣,不過依然是個好節目吧
鼓勵人讀書是好的。
但是我認為,適合用朗讀方式表現出來的文字 跟 讀者自己閱讀去理解的文字 是不一樣的。
前者是一般都是 公示、賦、頌一類的東西,是公告天下的。
而一般書籍是後者,是要讀者與作者兩個人的事,是非公開的。
所以我覺得這節目說不好聽,要把私人的東西公開出來,挺噁心。
比起《朗讀者》,我更喜歡《見字如面》,沒有參雜朗讀嘉賓的個人感情色彩,或者準確點說沒有參雜朗讀者個人經歷以及感情故事!
確實在文本朗讀的過程,夾雜了太多的背景,故事,以及煽情的東西但不可否認,朗讀者目前看來依舊是非常不錯的一個節目。鄙人以為,這個節目一方面是能讓有閱讀習慣的人提供一個學習和回顧的機會,另一方能讓不樂於閱讀的人去接觸更多優秀的作品,分享感人的故事現在這兩期節目看下來,節目似乎是在往娛樂化的方向傾斜,至於以後無論從人物,事迹各方面的選擇,都將決定這個節目的走向,以及大眾的評價。希望這個節目不會成為娛樂圈又一工具
其實這檔節目還是很贊的,覺得這才是央視的正確打開方式。
將一場性冷淡風的節目策劃成這個樣子,一經推出就博得了各大網站、媒體的眼球,並且帶來了這麼高的收視率,真的是堪稱業界典範。
由此可見董卿的策劃功底還是很強的,以前一直以為她做春晚的主持人,台詞不過是熟讀會背,照本宣科,但看了這個節目之後,才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可以說如果沒有非常紮實的文學功底,是無法hold住這樣一檔節目的。所以董卿從這個節目中收穫粉絲無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誰都會被這樣一個有顏有涵養有大腦且有能力的姑娘所折服的。這樣的人格魅力是不可多得的。
在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繁盛發展的時期,不得不說的是,大部分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其實都是外國綜藝的翻版,比如:早期的達人秀(在別的西方國家叫Talent Show),還有中國好聲音(英國美國泰國等等國家都有)、魯豫有約(明顯抄襲美國的歐普拉秀和Ellen秀),各類相親節目(早期出現在美國,如「TAKE ME OUT」等),以及明星真人秀,都可以說是抄襲照搬來的,缺乏創意和心意以外,也並沒有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反倒做著做著就停播了。別人探索出來的路子,我們國內的綜藝節目連基本的Ctrl+C到Ctrl+V都做不好,這智商也真是挺感人的。
而且現在大部分活下來的綜藝節目感覺都是很膚淺的,除了能為觀眾帶來一些笑點,沒有為觀眾帶來其他任何收穫。
所以說當董卿這檔節目開播的時候,真的是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沒有其他節目的嘩眾取寵,沒有主持人出位的表現或犀利的言語來博人眼球,而是靜靜地向觀眾娓娓道來。邀請的嘉賓,帶給觀眾的除了感動,還有讚歎。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對閱讀的渴望,對知識的嚮往,這是一種其他綜藝節目所不具備的一種良性誘導,也是社會傳媒應該傳遞給大眾的。
它跟其他節目唯一相同的一點是,它也是一檔有性格色彩的節目,只是它的性格是安靜的,含蓄的,剋制的。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我們的心靈所需要的,不就是一刻這樣的寧靜嗎?
《朗讀者》播出後,很多人排著長長的隊等待在閱讀亭的外面,就是為了能為心中所關愛的那個人讀上一段心裡話。就這樣,這個小小的亭子就成了很多人心中感情的唯一輸出途徑。
看到這麼多人開始了閱讀這件事,其實心中還是覺得很暖 的,畢竟這檔節目喚起了我們的閱讀情懷。
所以,如果你也想為你在乎的某個人讀上那麼一兩段,就請參加我們設計的公益朗讀大賽吧。用你的聲音,來打動更多人。
長按二維碼報名上傳你的聲音吧,讓更多人聽到你!
一直以來,相比起八卦、惡搞、撕逼等娛樂節目的霸屏,文化類節目一直備受冷遇,而在這幾個月,這個現象似乎被悄悄扭轉...
2月18日,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首播,在開播後迅速爆紅,豆瓣評分高達9.2分,超過了大多數網路綜藝的評分。
而在之前,另一檔文化類節目《見字如面》更一度引爆網路,在豆瓣上獲得9.3的超高評分(是目前國內綜藝最高的),幾乎每一集都有上千萬的點擊率!
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驚人的特效;沒有賣傻裝萌;沒有明爭暗;甚至沒有過多的宣傳…
在《見字如面》里,你只能看到一群人站在台上,通過一封信,一篇文章,一段講述,就能帶群眾進入一個個畫面里,甚至能讓觀眾聽得熱淚盈眶…
在這個功利浮躁的市場,這個不走尋常路的節目到底有什麼特點,能引爆網路,把觀眾征服?它背後的營銷之道又是什麼呢?
將文字與聲音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簡潔卻震撼
與時下很多熱鬧喧囂的綜藝不同,《見字如面》安靜得出奇,就只有一位讀信人,安安靜靜站在講桌前,閱讀他人的信件,整個畫風一如節目的宣傳封面那般,簡潔而文雅。
然而仔細觀看節目,你會發覺,這些由演員朗誦出來的文字亦或是出自蕭紅、林則徐等名人之手,亦或是故事中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與深情,每一封都飽含著寫信人的性情與品格。
這些文字,通過一個個台詞功夫極了得的演員之口,隨著他們的聲情並茂,使得寫信之人的形象躍然於前,也讓聽這封信的觀眾彷彿身臨其境,同這封信的這段往事一同歡笑悲傷。
比如,由歸亞蕾老師朗讀的蕭紅寫給弟弟的家信(PS: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著名導演許鞍華執導電影《黃金時代》的主要角色),信中回憶起童年姐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回憶起姐弟曾經一起的快樂生活,字字句句感受到滿滿的思念與疼惜弟弟的心情。
感人的文字,再配上歸亞蕾老師的深情演繹,聽得台下的觀眾眼睛裡都閃動著淚光。
而張涵予則讀了林則徐在虎門硝煙後遭貶臨行前寫給妻子鄭淑卿的家書,信中道出了對當朝的無奈,也表達了對妻子的深情,對皇帝的感激…
配合張涵予滄桑渾厚的聲音,超高的朗誦功底,觀眾彷彿看到了林則徐在世。
此外,還有節目組用了5個月從全國各地收集的100多封書信會在台上演繹。
《見字如面》的總導演曾表示:「在節目籌劃中,信件是最難找的,最終入選的信件都必須足以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每一封信雖然都在講別人的事情,但是每一個片段也會是人們都會經歷的,因為這樣的內容才能讓觀眾感同身受。」
文化類節目一直不受主流市場待見,而諸如《見字如面》 《朗誦者》的成功,背後的營銷之道是什麼呢?
歡迎關注辦辦學苑,回復「朗讀者」獲取相關資訊。
一年分享500篇互聯網運營幹貨,舉辦上百場線上運營公開課,匯聚全國優秀互聯網運營人才,歡迎關注辦辦學苑,回復「福利」,免費獲取50G運營幹貨。
推薦閱讀:
TAG:朗讀者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