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YF23獲勝的話現在的F23將會是怎樣的一架飛機?
YF23基於成本用了太多老飛機成品,如果當年YF23獲勝的話經過十年改進的F23會怎樣呢?例如巨大的尾倉修形成為二元矢量?另外當年老外還有YY日本的F3就是一單發的YF23,外形看上去很科幻。
感覺這個問題可以拆開來港一港,
1.先列一下YF-23上使用的一些主要的現成飛機部件的明細:
太空梭: 液壓油過濾模組
F-15: 前起落架, 燃油增壓電泵(直流),大部分的座艙儀錶(包括兩個F-15E的5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和F-15E的HUD)
彈射座椅是ACES II,接近F-117A裝備式樣(拉手在腿兩側而不是在兩腿中間)
F-16: 飛控液壓油箱,EPU,緊急發電機,緊急液壓泵
B-2: 空氣渦輪啟動機
F/A-18: 主起落架,輪胎,剎車 ,伺服液壓油箱,液壓儲能器,燃油導向閥 ,全套ECS環控
F-20:主發電機
T-37:燃油增壓電泵(交流)
S-67:機翼油箱燃油交換泵
S-3A:緊急液壓泵
----------------------------------------------------------------------------------------
好了,以上這些東西,哪一個是必須要在YF-23這個技術驗證機上使用新設計新製作的革命性元件?
相反,使用這些已經是在各個機種上實用多年,早已成熟可靠的部件才是降低YF-23實飛項目risk的保障。
所有的驗證機項目都會這樣做。
說到成本,很少有人提到ATF的 Dem/Val Phase對於Lockheed和Northrop來說都是要自討腰包才能完成的。空軍只給了這兩家每家$ 691M,然後明確和他們講這點錢估計不夠,鼓勵你們自己自掏腰包貼錢競標。
最後Lockheed和Northrop 每家各自貼了約超過$600M(當時是很大的數字了)才能完成Dem/Val Phase ,真正的我拿青春賭明天,輸家除了輸掉ATF訂單之外還要損失一大筆錢。
從成本上來說,能省就省也不是錯。
--------------------------------------------------------------------------------
再說到「 如果當年YF23獲勝的話 」
其實沒啥好猜的,Dem/Val Phase 就包括了提供生產型F-23構型的要求
Northrop提供有兩個EMD構型:使用F119發動機的 DP231 和使用F120發動機的 DP232
兩者主要是尾部有小差別,長度上DP232略長一點點。
另外說一下,YF-23實飛下來顯示F-23和F120是絕配,F119就差點。
F-23EMD相比YF-23,主要是加長了前部機身,增加了前部的格鬥彈倉(兩枚AIM-9M),和後部的主彈倉串列布置,尾部減窄,發動機艙減肥,進氣口改為半圓進氣錐+鋸齒狀唇口,另外參考全尺寸RCS pole test 模型,全機的隱身細節會進一步完善。
貼點圖意思一下,具體的細節和文字說明你們應該知道哪裡去找吧,這兩天@牢不萌 欺騙了我,就不替他宣傳他的論壇了嘻嘻。
圖片請不要引用或轉載
左起:DP110(Dem/Val Entry),DP117K(YF-23),DP232(F-23 EMD)
F-23EMD和YF-23
--------------------------------------------------------------------
F-23會不會用類似F-22的2D-flat nozzle TVC?
絕對不會,追求全向隱身的Northrop是看不上這個的。
--------------------------------------------------
最後那個像單發YF-23的「F-3」,確實是YY。
而且作者 Dwight Looi還是個華裔。
這偽作得有十多年了吧。
機體更輕、攻角更大、超巡更快、隱形更好、航程更長、順盤略差穩盤略優於F22…(還是風洞吹出來的,沒實際試飛過) 對地攻擊不好說… 紅外線空空導彈還因為機體結構無法射出…
如果一等人欽定了YF23,就得再耗個三年五載年等YF23確實設計定型試射導彈試飛高迎角然後再投入生產然後再列裝?
空軍可不傻!1954年截擊機計劃當時跳票跳到吐血,一等人怎麼可能忍的了再等YF23把沒搞定的活慢慢幹完?然後按照設計方案再等等GE的YF120?隔壁YF22人家該乾的活都幹完了,省力又省心!國會老爺錢要到了可不容易,萬一過兩年反悔了呢?仔細想想,YF23如果真的贏了競標,按照B2的研發來看空軍怕不是又要多出額外的錢然後還得擔心跳票。然後麥道不合併進波音繼續坑害民航市場……假設能服役不夭折的話,項目團隊表現更差技術要求卻更高的f23,估計要晚f22五年以上服役。
彈艙更小多用途性能更差,採購數量也就150架以內。
當年美國的四代機招標,性能要求是有問題的,80年代還是「不把一磅重量用作對地攻擊」的純空優時代,結果90年代f16 f15各各變身炸彈卡車。對機載武器上,嚴重低估未來導彈尺寸,導致裝載武器捉襟見肘。偏偏冷戰結束以後裁軍是主流,甚至三軍的三個項目被合併整出來一個f35,純空優機就是可以有,結果你們也看到了,美帝2000架的戰鬥機機群,f22隻佔了170來架。f23服役,只會讓美帝四代機偏離實際要求更遠。
我一直都認為,四代機可以採用降低反射信號的設計,但絕對不該極端到武器內置。這年頭已經沒什麼空優機的存在空間了,早就不再是蘇美爭霸時按戰術要求細分的時代了,單一性能好有什麼用?你敢用21世紀技術做個SR71那種氣動的截擊機出來嗎?美國人這麼搞一出害了自己,還帶偏一眾人,如果說f22是蹭了護欄,f35就是撞了護欄,而t50,已經是撞爛護欄翻溝里去了,導彈愣是裝到尾巴上。
意味著除了開戰打機場,我們沒有對付F23的辦法。四代機4S里,最核心的是隱形和超巡。F23屬於一隻腳已經邁進全向寬頻隱形的飛機,F22 和殲20……哈哈哈,今天天氣不錯啊……而黑寡婦的超巡也遠遠超過猛禽。具體到台海和東海戰場,這意味著殲20能用威脅美軍支援飛機的方式玩死F22,可要是換了黑寡婦,四妹多半只有被玩死的可能。另外說一句,要是當初搞黑寡婦,很可能美國空軍就不要F35a了。真是:猛禽短腿窮三代,肥電速度毀一生
這個提問看半天沒看明白,是說美國的YF23嗎?YF23項目下馬的原因,在技術方面主要是使用了大量高於YF22的新技術吧,難以像YF22那樣快速形成戰鬥力。你說的使用大量老飛機成品是指??
有夭折的可能。。。。。
我就說一句,就看YF23那試飛階段的事故率,空軍肯定看了心都涼半截了,服役了估計又是一個寡婦製造者。
推薦閱讀:
※戰鬥機在地面上出事故時,飛行員彈射出去,彈射座椅能靠自身火箭達到足夠高度以便開傘嗎?
※有那些外表不好看但實用性強的飛機?
※如果給你一個駕駛殲20的機會,但是有百分之一的死亡率,你會接受嗎?
※戰機如何分清敵我?
※為什麼飛行員在突發事故前大都選擇最大限度挽救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