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中,作咸一章提到的「火井」是什麼原理?
01-07
書中說:「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絕無火氣,但以長竹剖開去節合縫漆布,一頭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緊對釜臍,注滷水釜中。只見火意烘烘,水即滾沸。啟竹而視之,絕無半點焦炎意。未見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間大奇事也,凡川、滇鹽井逃課掩蓋至易,不可窮詰。」
這個記載省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起火,而且開頭說井裡沒火氣,讓人誤以為後頭說的煮鹽也不帶火焰,所以理解起來很費勁。
這樣,我直接翻譯一下,示意給你看: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絕無火氣。(四川中西部有火井,很奇特。井裡是冷水,絕無火氣)
但以長竹剖開去節合縫漆布:
長竹:
剖開:去節:
於是形成了兩個空心的半圓。然後,合縫漆布。等於是兩半竹再用油紙裹嚴實,主要是為了防止漏氣。這就成什麼了呢?
成這樣的東西了:然後,
一頭插入井底,其上曲接。就是說,要拐彎的地方,還是得拐彎的:隨即,以口緊對釜臍,注滷水釜中。在其他「火井」的接法當中,竹口不是直接對鍋底的,得隔著一定的距離。如清代康熙舉人李崇階《游火井記》中的詳細說明,「筒去灶五寸許,以土為竅接之」「旁復立一竹筒,為起滅關鍵」「其火在筒,以手捫之,不炙手」「及其出,如擔薪之焰,勃發猛烈,與家火無異,特其光稍綠」。這就很明顯是這玩意兒了:後面所說的「注滷水釜中」,就是把滷水注入鍋里,準備熬成鹽。然後,但見火意烘烘,水即滾沸。啟竹而視之,絕無半點焦炎意。未見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間大奇事也!
對啊,你燒天然氣,管道怎麼可能被燒壞嘛,換成竹子做的管道,道理也是一樣的。
還有一事,就是剛起火時,烈焰迅猛,「須數人以大木極力按釜,否則火勢沖釜起,屋且焚,其焰之烈如此」。很危險啊,這就是天然氣爆炸啊。必須用長木,人離得遠遠的壓住鍋,否則一旦把鍋掀翻了,後果是很嚴重的。這種現象多久了呢?
西漢文學家揚雄所撰《蜀王本紀》記載臨邛有火井一所,縱廣五尺,並上煮鹽。因此說,天然氣灶和天然氣管道,本是有的,看起來是新事物,實則至少存在了兩千年了。這個地方在四川省邛崍市火井鎮,現在小鎮邊上還有一口據說是東漢時候保留下來的火井,不過加了大鐵蓋子,看不到井裡了。據說諸葛亮治蜀的時候還前去視察過,所以,理所應當順其自然的,也叫「諸葛井」。
原理其實很簡單,是采岩鹽的時候發現了天然氣,於是利用竹管引天然氣,用天然氣煮滷水。Ps,火井鎮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周。隋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設置火井縣,而首任縣令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風水先生、術士、算命的、大神棍,袁天罡。再Ps,黃梅戲經典《女駙馬》的主角原型,便是火井人黃崇嘏。再再Ps,邛崍古稱臨邛,對,沒錯,就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賣酒的地方。想不到大知乎居然可以看到我的老家。不過現在那口井已經是廢井了,旁邊豎了個天下第一井的大牌子,順勢修了個廣場,已經被各個廣場舞大媽佔領。
答主可來四川自貢看看
開挖鹽井時,挖出了天然氣,用毛竹引出煮鹽,作者的意思是看不見竹管內有火。網上有鹽井的視頻,四川自貢鹽井最多,有13000多口。
推薦閱讀:
※鹽為什麼要專賣?
※只有氯化鈉是鹹的么?其他鹽的味道如何?
※玫瑰鹽是什麼?與普通鹽有什麼區別?
※一克鹽有多少?
※人類沒有生產鹽的時候,是怎麼活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