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過程中,哪些事情潛移默化改變了你?

留學確實是一件能讓自己快速成長的。以為自己不會變,但是潛移默化還是變了很多。

有哪些事潛移默化改變了你?有哪些事特別想忘卻忘不了?

我在俄羅斯留學五年,現在已經回國工作。

今天看到一篇專欄文章,(何不翻出你的記憶,也許正是別人尋找的信息 - 知乎 Live - 知乎專欄)突然意識到有必要記錄一下以前的生活,也想聽聽大家都有哪些故事。


從十一年級來美國上學,已經快六年了。這段經歷給我帶來最大的影響是:無論如何今後要把自己喜歡的事當事業。

可能這件事對有些人來說很自然而然,對我卻相當於一次覺醒。

出國以前,我都生活在一個大家「討厭工作」的世界。父母家人經常抱怨工作枯燥,認識的長輩也沒有誰是熱愛自己做的事情的。於是從小我就認為,大概工作本身就是一件不讓人開心的事情吧。

這種認知其實很恐怖。它讓我覺得做任何事都沒有動力,讓我覺得學什麼都無所謂,讓我覺得人是可以沒有任何喜歡的東西的。在那時,我並不覺得這種人生是無望的,反而覺得人生可能就是這樣。

後來我高中出國,住進寄宿家庭。寄宿家庭是一位奶奶,Donna,60歲,在當地小學做老師。那兩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改變發生的時候。

Donna是我見過最熱情的人,而且精力充沛,每天蹦蹦跳跳,和我在國內見過的老奶奶不太一樣。每天放學後Donna接我回家,在車上就會開始講她今天在學校又怎麼和小朋友鬥智斗勇。有時候她會主動帶家人有事的小朋友回家,替家長照看一會。晚飯時我們一起分享各自白天發生的事,然後一起收拾碗筷。我上樓寫作業,她在樓下接著研究明天的安排。

她太熱愛她的工作了,以至於每天沉浸在其中也不覺得累。談起她的工作時她滿臉自豪,就像在做著世界上最偉大的事。也是因為熱愛,她把工作完成的比誰都好。學校里的小朋友們都最喜歡她。所以這形成一個美好的循環:做著愛做的事情,完成得很棒,受到鼓勵,更加熱愛。

Donna帶給我的影響是巨大的,我開始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是理所當然的,做不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悲哀的。於是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有意地去試各種不同的事情,有意地留意自己喜歡什麼。大學選擇了自己那時認為喜歡的專業,很開心地過了兩年,後來發掘出新的興趣點,現在又在努力向新目標靠近中。對我來說發現興趣追求興趣本身就很令人興奮。

除了Donna,大學裡的經歷也讓我堅定了這種認知。上大學後接觸的人開始多了起來,當然最多的是教授和同學們。幾乎很少有例外,教授們談論起自己的工作都充滿激情,手舞足蹈,不論是做教學還是研究。有時學長學姐回學校做演講,都會分享他們有如何熱愛自己的工作,曾經為了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走了哪些彎路。

所以現在的我仍在不斷試錯的路上,而且從不覺得氣餒,因為知道自己在越來越靠近那條「向別人談起自己在做的事情時可以手舞足蹈」的路。


被邀請了很久 一直不知道該如何總結概括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答案

簡單分外表和內在來說吧 也是幫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成長

外表

1. 對自己黑色長髮格外愛惜

2. 不再嫌棄自己的小眼睛

3. 變胖。。。。出國前是168 48公斤還覺得自己有點胖的神經病

4. 服飾簡潔清爽

5. 廚藝一流

6. 守時(也不造為毛覺得這個是外表相關的)

7. 習慣早起聽bbc news

8. 習慣出門噴香水

內在

1. 自私(體現在不願意關心任何人的生活和八卦 以及自己想吃什麼不吃什麼直接說)

2. 獨立 (反感那種一起牽手去上廁所的feel)

3. 對於不公平不滿意的對待,敢於直接懟(來成都第一周出去玩遇到個美領館的工作人員,各種負能量各種不滿意中國然後已婚居然還想泡我,直接懟,罵哭他,哼!)

4. 英語變得挺厲害的算不算內在哦

5. 喜歡逛各種博物館和展覽

6. 膽子變得很大 (去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害怕呢)

7. 尊重絕大部分人的想法並不妄加評論干涉

8. 更加喜歡中國傳統文化 更能體會傳統文化的美


越來越能勇敢的愛國,專治各種不服和輕視


我來說些吧

1. 短髮 香水 正裝 頭髮打立起來 國內曾經長發披肩的我(大學四年一直留長發 走的是搖滾青年的路線)出國前才剪了 澳中生活久了以後喜歡短髮 感覺越短越精神 尤其是打了髮蠟 香水也是感覺噴了之後舒服很多 雖然不噴也沒異味 正裝是覺得經常開會 或者平時生活正裝會很受鬼佬尊重

2. 尊重別人 自信 自尊 幽默

來澳洲以後 打過幾份工 學會了從內心深處尊重別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low和high 沒必要分三六九等 更多的是看對方的心 我喜歡自信的人 對每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我都深深的鄙視 尤其在政府 大家都非常互相尊重 為人之本吧

3. 注意個人空間

回國的時候就不太習慣 排隊的時候人擠人 我在銀行窗口辦事的時候別的大媽就擠到我身邊看著我輸密碼 在國外排隊也要給人讓出空間來 國內感覺讓人窒息

4. 開車的時候主動禮讓對方

在澳洲開車大部分時候是開開心心 心情愉快的 互讓禮讓 打手勢以示感謝 感覺心情特愉快 司機和司機也在交流 有次回國我開車的時候被我媽罵 說你這麼開車永遠走不動 一定要往前沖 國內是誰占上位置誰優先走 像你這樣國內別開車 結果一天後我就像土匪一樣開起來了

5. 努力工作 不要浪費一分一秒 如果沒有事情做 就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千萬不要摸魚

澳洲是個認實力的地方 有實力的人哪裡都受尊重 哪裡都被當個寶 然而技術一直在進步 不進則退 所以一直要學習

6. 記住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努力學英文 努力提高自己 遇到鬼佬就給他們講述中國的文化 宣傳中國的強大 也解釋一些他們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 解釋國情 雖然自己已經入了澳籍 但我一直強調我是一個中國人 也一直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要知道IT界的中國人一般就是一個褒義詞標籤 表示你聰明 勤勞 能幹

7. 動手能力強

自從買了自己的房子 尤其買了另一套投資房以後 房子修修補補 好多工作要做 找鬼佬太貴又麻煩 還要請假什麼的 (大部分鬼佬休周末) 就乾脆自己干 我現在掌握了很多技能 光各種工具都買了超過人民幣10萬以上 甚至買了水泥攪拌機(因為租更貴) 什麼割草機 打邊機 電鋸 電鑽之類的小玩具就更別說了 全套裝備都有 完事不求人 上能裝天線補房頂的瓦間 下能通下水道種菜 外能搭幾十平米的涼棚 內能粉刷所有牆壁 我的宗旨是 只要不需要證(比如電工活) 男人能幹的我都能幹

8. 健身

自從畢業後開始健身之後 一直沒有脫離過 現在也爭取每天上班午休的時候去練一個小時 不練就得病 而且人壯碩起來以後 從來沒有被人找過茬 到哪都說和我一起有安全感

9.烹飪高手

來了澳洲 多年生活經驗總結 飯就在那裡 好吃難吃你自己決定 幾年下來 烹飪手藝狂增 什麼麵條 大盤雞 羊肉串 各種蒸炒全能 沒什麼做不了的 現在出去吃都不如自己在家做得好 當然烤鴨驢肉火燒回國還是沒夠的


想不到寫篇答案也會有人來嘲諷.

不喜歡可以不看,覺得不好又想評論,就說寫的不好

但是嘲諷答主的人我真的理解不了,現實中是受到了怎樣的傷害,才會在網上去嘲諷別人?

對於惡意嘲諷,我只能說:是不是我的答案觸碰到了你那脆弱的心靈?自卑了過來找存在感了?

11.07更新一波:在最下。

---------元答案--------------

"而你卻不是日本人!」一個俄羅斯妹子這麼跟我說到。

坐標東京,和同齡人相比我的經歷很豐富,所以酒吧裡面一堆人都喜歡圍著我,聽我講我經歷的事情。

我和這個俄羅斯妹子是在六本木認識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那年大二,帶客戶去六本木逛夜店,叫了一幫狐朋狗友撐場面,也就這麼認識了她。

不知道為何,她似乎對我很感興趣,對,是感興趣,不是喜歡我。

說她是妹子其實只是口頭上說,其實她比我大了不知道多少歲。

經常找我喝酒,可惜我喝不了多少,過敏。

有一次她拿著葡萄酒杯,晃動著葡萄酒曖昧的看著我:

「在我們俄國,不能喝酒的男人都是騙子」

於是我連喝5杯龍舌蘭,表忠心,她笑得很開心。

看過我另一個答案(一個人能無恥到什麼地步? - 島國物語的回答)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經歷了那麼多人和事,我的脾氣相當好。

一直被稱作好好先生。

只有摯友(日本人,和我一樣喜哲學)了解我,如此評價:

「你不帶面具的時候,真可怕」

高二,國內有個哥們兒,大年三十和家裡吵架,凌晨兩點一個電話,我就去找他了,陪他一個通宵。

不為別的,為的是:兄弟 這兩個字。

來到日本後,感情這東西,越來越淡。

日本人有個習慣:就算我討厭你,我也可以讓你以為我喜歡你。

去過日本的人應該注意到,你從下機的那一刻,就會有一位女性工作人員給你鞠躬。

面帶微笑,一個一個鞠躬,然後便利店、商場、公園,哪怕是陌生人,不小心擋了你的路都會點頭微笑說抱歉。

生活在這地方,我越來越不像國內的好好先生,不是反向變壞,而是「好」的變本加厲。

我不再會出現感情上面的麻煩,我對任何人都可以給予:我喜歡你 的錯覺。

和一堆人出去玩兒,半夜,大街上。

突然被警察檢查身份,除了我之外,包括日本人都被要求出示證件。(沒帶證件在日本很嚴重)

我全程保持微笑沒有任何異處,警察單獨跟我說,這麼晚注意安全。

而我是那群人里唯一忘帶證件的。

也只有我知道,在「好」的外表下,我內心越來越冷漠。

有一個大阪朋友跟我說:

「你越來越像東京人了」 (在大阪,東京=微笑下的冷漠)

俄羅斯妹子又約了我一次喝酒。

這次她說了她的故事。

她學習很不好,母親帶著她找了一個又一個男人,也換了很多父親。

本來叛逆的她就開始變壞,也只不過是想引起母親的注意。

一切都是為了愛吧。

直到她沾染上了毒品。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本來大學畢業應該有更好未來的她。

因為毒品,耽誤了些許年。

耽誤的,還有青春。

她說完她的故事,拿著葡萄酒杯轉過頭來和我說:

「我並沒有把你當做朋友,因為你從來沒把我當做朋友。」

「是朋友「我繼續和藹可親人畜無害的微笑臉。

「不,對你來說我只是你認識的人(知り合い),感情問題一概曖昧,出來玩兒倒是隨叫隨到。」

」很正常吧,因為這裡是日本。」

「而你卻不是日本人!」

我將這件事和摯友說了。

摯友說:

要不是口音問題,我一直以為你出身東京。」

每天睡幾個小時外加親人去世,我依舊能繼續帶著面具,哪怕面具掉了,我也只需要一秒就可以帶上。

這是我前些日子的朋友圈:

那天喝著喝著我面無表情的哭了。

摯友斜眼看到,拿著威士忌說:

"マスクが、なくなった?" (面具消失了?)

"さぁ、俺のせい、じゃねーよね?" (誰知道呢,(面具這件事)我沒有錯吧?)

"東京へ、ようこそ" (歡迎來到東京)

完。

------11.07更新一波------

有評論說為什麼生活在日本的人都喜歡微笑很禮貌,其實原因在於沒有日本人希望自己做錯。

例如社會學家將日本稱之為:恥的文化,也就是這麼一個觀點,日本人認為一件事很可恥的話,就不回去做,但是也不會反省為什麼可恥。你在日本做錯事了,不代表你一個人做錯事,連帶的是你整個人生甚至家族名譽。例如,日本是亞洲犯罪率最低的國家,死刑雖然有,也只是名存實亡,實際上實施死刑十分艱難,但是殺人犯還是很少,為什麼?因為殺人這件事的代價太大。在日本的殺人犯,承擔責任的不只是犯罪者,還有他的整個家族,所有人都會知道這個家族的人殺了人,這個家族就會受到歧視,據我知道的就是犯罪者的家族,都會改名字或者移居海外。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東京這座巨大的機器工廠,所有人都面帶微笑,卻感到骨子裡的冷。

摯友經常跟我這麼形容他自己是機器人,對感情上沒有任何牽掛。但是我知道他有一顆善心,每次我需要幫助,在日本的華人圈中沒人幫我的情況下,他都會盡他所能來幫我。

所以我認為,機器人也一樣有一顆心。(不要從物理學角度分析,謝謝。)



老美:ヽ( ^?^)? For here or to go?
我答:No, just for myself. (òωó?)
老美:?_?

老美:ヽ( ^?^)? For here or to go?
我答:To go! ╰(*°▽°*)╯
老美:(?ω?)


老美:ヽ( ^?^)? How are you?
我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 (òωó?)
老美:?_?

老美:ヽ( ^?^)? How are you?
我答:How are you? (??ω??)? (誰尼瑪知道為啥還可以問回去...)
老美:(?ω?)


老美:ヽ( ^?^)? How do you want your steak cooked?
我答:One hundred percent. / Fully cooked (òωó?) &<- 我是想表達..全熟 老美:?_?
老美:ヽ( ^?^)? How do you want your steak cooked?
我答:Medium well (??ω??)?
老美:(?ω?)


老美:黑人叔叔兩指做捏錢狀 ( `皿′ ) I need a favor!
我答:... 乖乖拿錢... (;☉ω⊙)
老美:(o ̄? ̄)

老美:黑人叔叔兩指做捏錢狀 ( `皿′ ) I need a favor!
我答:( ~っ~)/ What you say? I m China! Ting bu dong! English no understand! 八嘎呀路思密達!
老美:◎?◎?


印度同學:Hey, can I see your course 「射丟」? (?ω?)
我答:...(??ˇ?ˇ??) ...Pardon? (尼瑪這是印地語還是英文...)
印度同學:Can I see your course 射----丟----?(?ω?)

印度同學:Hey, can I see your course 「射丟」? (?ω?)
我答:Solly (sorry), I don"t have a 射丟 (schedule) at hand (伴隨正宗印式擺頭)(?ω?)
印度同學:Fine, dank you (?ω?)

-------------

畢業工作了... 更新一則:

加入巨硬後,我認識了同組的L君。L君是從巨硬北京轉到美國總部的。他剛來的幾天,作為老司機的我肩負起了帶他吃午飯的任務。因為點餐嘛,你懂得。

在牛排的窗口,選完牛排後,屏幕會問你要 「1 Side」 還是 「2 Sides」. Side就是配菜,我按胃口選了「1 Side」。L君說「國外吃牛排還要選吃一面還是兩面啊?牛排不都是兩面的嗎?」 點菜機:(???)

L君還說,在另一處吃牛排也出過一個笑話。服務員問他「Medium? Medium Well?」,他回答「No, not medium, large, please.」 服務員:(???)

-------------

未完待續,持續更新!

同時歡迎評論區補充分享,我會移到答案裡面(會標來源噠)~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要說留學對自己改變最大的,與其說讀的那兩年書,不如說留學前心裡的掙扎和付出的汗水。

我在CMU讀書兩年,在美國工作了4年。在這6年中,不管是從眼界,能力,心態和收入上來說都產生的巨大的變化,但是仔細一回想,彷彿它們都比較順理成章。而真正讓我有幸經歷這一切的人生轉折點,卻是十年前,也就是2006年在我的母校同濟大學,參加了蘋果舉辦的Mac開發大賽,然後收到了一張蘋果 WWDC 2006 的現場邀請函。而這張邀請函,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點。

當時在展會廳里聽Jobs演講,第一反應,哎喲,很不一樣喲!不是領導念稿,也沒有到場嘉賓介紹,而且這位老爺爺居然電腦用的那麼好,演講質量也刷新了我的認知。在參會之後,深刻感到這種世界一流公司帶給我的震撼是我以前無法想像的。之後參觀了斯坦福的校園,又和很多美國的開發者交流,說是交流,其實都是用蹩足的英語瞎扯淡。畢竟那時我還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大學生而已。而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我坐在從舊金山飛回國的飛機上,看著漸漸消失於視野的舊金山,心裡起了漣漪,自問:「我是不是該來讀個書,或者是工作?」

心裡一直在痒痒,但回國後卻沒有動。我們的成長環境,我接觸到的人,事,讓我從來沒有一個要出國的觀念,於是澎湃的心慢慢冷卻。我繼續老老實實地上課,刷高我的GPA,同時做Topcoder,還在Topcoder上掙了一些錢,怎麼掙的和一些我的競賽我就不贅述了,有興趣可以去看下我的文章,在知乎專欄里。

我是什麼時候真正開始動的呢?在之後因為Topcoder認識了一些牛人,然後就給我推薦去了Google北京面試,過了面試之後在Google北京的環境里,我的「復仇之火」...不對,應該是留學的激情,逐漸燃起,特別是跟一些牛人打招呼之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也逐漸清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於是在本科畢業之後5個月(研究生開學3個月後)逐漸開始堅定念頭,我要出國留學。

特別在之後,我因為幾個月沒去同濟上研究生課而選擇一直在Google北京工作,於是便從同濟輟學了。當時沒有拿到任何學校或者公司的正式offer,已經算是走投無路了。現在看來,輟學沒什麼,可是在當時,心裡是充滿了恐慌,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加上為了全力準備出國,也辭掉了Google的工作。在壓抑和痛苦的準備了幾個月後,依然咬牙告訴父母:「沒關係,請放心,手頭還有錢,我能堅持下來,我會出去的。」 還要感謝清華的自習室,讓我找到了準備留學的氛圍,準備工作逐漸變得事半功倍起來。當我拿到留學offer的時候,我一下從椅子上跳起來,大喊大叫地踢倒了一個垃圾桶,發泄近一年下來的積鬱。

先是掙扎,再是申請留學,最後到工作,我的收穫就是意志得到了磨練。引用偶像 Elon Musk 的一句話 - 「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the hell, keep going.」 (originally from Wiston Churchill)

Good luck, guys~

如果你也對出國留學感興趣,這裡還有一篇詳細描述自己的24歲國外留學感受的文章: 24歲的記憶 - 留學


「從九龍塘到港島就是我愛香港的最佳距離」

留學帶給我最大的改變有兩點:

一,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同時也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唯一的方法就是行動。這句話也算是像「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一樣的眾人皆知的真理,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貫徹。

二,真的相信了這世界上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活法。最讓人羨慕的人,是知道最能讓自己活得快樂的人生是怎麼樣的,然後心無旁騖的為之一步一步前行。

其實現在回想起2015年的八月份底,香港流光飛火的夏日,好似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可能因為留學的這次經歷改變我許多想法。

我的本科學校並不好,這一直是我比較沒有自信的原因。這件事就好比腸炎一樣,如果被刺激了,還是會有疼痛感。所以決定繼續讀書,去一個好的大學,拿一個更高的學位。之所以選擇香港,完全是出於一種迷妹的心態。中學時代對Beyond(香港的一個傳奇樂隊,相信大家都知道)蜜汁迷戀,所以一直對香港有特殊的情懷。

申請前很擔心,主要還是因為本科學校不好,每天遊盪在學校裡面,周身被怨氣圍繞。準備雅思期間,聽說一起複習的小夥伴又比我多刷了三套題,於是晚上睡覺感覺躺的也不是床而是砧板了。後來慢慢才悟出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節奏和方法,不必看其他人,自己的節奏把握准就好。申請期間,每天拉各種朋友聊人生結束時,終於還是忍不住弱弱的問出那句祥林嫂式的話:你覺得我能拿到offer嗎?

現在想起來,與其到處聊這種沒有任何建設性價值的天,還不如幹些實事。比如,再刷一刷英語成績。 後來研究生final期間,三周時間,一萬字的paper,兩門課的期末presentation,拍攝一部微電影,期間教授還組織去港島參觀了film archive,看了香港歷史上第一部電影。從開始做事,抓狂流淚的無措到頂著眩暈的腦袋,做視頻後期到沉迷不能自拔。曾經認為自己絕對完成不了的事,居然發現是自己的真愛,不得不說是場奇遇。

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行動,行動的收穫不一定是你最初想要的(是的,因為我們群演一般的演技,我們的電影並沒有得獎)。但可能是最驚喜也是對你來說最有價值的。有時候想想,大多數的失敗,也可能是命運幫你做了一個自動篩選。

記得幾乎每個老師在第一堂課之前都會說:你們會覺得這一年很快,快到沒時間反應,不管你們畢業後會幹什麼,讀博,工作甚至回內地結婚,Please just enjoy。這也是為什麼我太愛我的學校,我太愛我的老師們。純粹的求知慾,單純的敞開靈魂去接受知識,感知世界。這才是我理解的高等教育。讓一個人更像人。也正是這樣的觀點,讓我欣賞所有活的恣意的人生。

無論是,高考數學滿分,父親是建築學教授,自己卻不願聽從家裡安排,大學偷偷換到HR專業,第二個master學位讀金融的學霸高富帥;還是五十多歲,穿著盤扣唐裝特別像清代腐敗地主實則博學到驚人,幽默到天天想被他叫去面對面批改essay的責任感爆棚的美國教授;還是非洲長大,在美國讀物理卻又發現自己並不是只愛物理,需要理清思路而休學的西藏女神;抑或是最能和我談音樂和藝術,丟開家族企業,決意週遊世界,當得了架子鼓手,做得了DJ的西班牙足球教練。他們有的也許要站在世界金融中心的那份體面;有的也許要能一邊工作一邊可以隨時換生活環境的自由;有的也許因為一定要尋找到自己的最愛而因此陷入迷失,還需要尋找;而有的也許已經很博學,希望去啟發年輕人。無論什麼目標,什麼狀態,在我眼中他們都是最認真對待生命的人。

人生有很多可能,並不是我們從小被灌輸的那一種才是正確的,唯一的人生軌跡。在開始之前,認清自己是最要的,問問你自己真正能讓你喜歡並且甘願投入一生,不被他人意志左右的事情是什麼。我認為申請的過程是人生中很難得的深入解剖自己的機會。當你決定去做一件事情時,請你想想你來的路,以及你現在腳下的路,再和內心的你交流一下,真正適合你的路是哪一條。而留學出去看看這個世界,也許就是這條屬於你的路的起點。

本次回答來自棕櫚 Xingyu


深夜有感而發,留美多年,我和出國前相比,真的成熟了,改變了太多。

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學習生活,慢慢你會發現,靠別人不如靠自己。一次次的要求別人幫忙,基本都是比較冷漠的回應之後,就會慢慢了解,這個世界是很殘酷的。只有讓自己一點點更強。自立的習慣就是美國留學期間培養的。

然後發現,不管我怎麼發脾氣,怎麼失敗,怎麼成功,只有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一直是不會變的。其他的所謂朋友真的不會那麼在乎你的好壞。世上只有爸媽好,真的毫不誇張。出國後越發覺得父母不易。每次回國後,聽見媽媽耳朵越來越不好,爸爸腿腳也不怎麼利索的時候。心裡真的酸酸的不是滋味。美國留學更讓我知道,一定要儘力回報父母(不只是因為中國傳統的孝道,只為自己的那份心安理得)。

美國式思維已經不知不覺影響了我。我做事情更關注我自己開心,而不是過度去考慮周圍人的感受。做人更加直接+純粹。我活得更輕鬆。我不再去讓別人來JUDGE我做的每一件事情。說得通俗點,我更我行我素,臉皮也更厚了!

對了,還有,現在就算回國,有時候和周圍人說話,也會不知不覺夾帶幾個英語單詞,因為真的已經習慣了用英語表達我自己的很多意思。

我覺得一段經歷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再次感嘆自己老了!


謝邀,第四年在英國,剛從大雨中逃脫成功。關注了幾天了但是都沒下決心來答,直到昨天晚上去學長姐家吃飯,騎了半個小時的夜路回到家才意識到,什麼是對我改變最大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

潛台詞是,學會一個人生活;不怕和人鬧翻;自娛自樂但是不幽居。

我去年很長一段時間沒想明白,以為學會一個人過就是要深居簡出,其實不然。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對我最大的意義在於,如果不是一個世界,一個精神層次,一個利益階級的人,不來往也是沒有關係的。但不代表,我不嘗試去來往。留學的環境縮小了交際圈,並且各個交際圈之間的縫隙也更大,更讓學生時代人際交往的短暫性暴露無遺。我們比國內大學的學生更忙(相對而言),自由行動時間也更長(英國是單人宿舍),能說話的人更少,自由的限度卻也更廣。

回想這些年來有好多人都不再聯繫了呢:

有些朋友漸行漸遠,不代表對方不喜歡你了,只是因為環境使然。從高中一起來同一所大學的朋友,曾經是兩年的室友,然而現在幾乎再也見不到了。

有些朋友鬧了矛盾,但是再去辯解沒有意義,那就順其自然。曾經有個維持了兩年的小圈子,終究因為大家都太忙碌不再聚會,退群的時候也沒有特彆強烈的感覺,只是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實在沒有那個心力當牽頭人,把大家重新聚在一起。

有的人呢,則是很早之前因為感情問題得罪過,記恨了我很久。gap year歸來,仍然孜孜不倦在外面說我從前的事情。兩年了啊,該放下了吧。這樣的人,不來往是應當的。

還有些學生會裡的人,想做的事情不一樣,目標不一樣,可以獲得的利益不一樣。我曾經困擾過很久,覺得於心不忍,不願意離開或者放棄某些東西。但實不相瞞,糾纏的狀態讓我很無奈。然而,想做的事情還是要去做的呀,如果被人際關係絆倒,至少在我大學期間,我會很後悔的。

那些斷掉聯繫的人里,不完全都是因為恩怨,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默默地,你就突然看不到他們了。四年里曾經也討厭過一些同學,但現在看來,不過是一時沒想通罷了。我不贊成和人大吵,反目,以前脾氣還暴躁的時候確實有過這樣的行徑,我也承認有我的過錯。我也不贊成突然的疏離,不回微信不理不睬,沒來由的冷漠顯得自己太過武斷。我希望的是,當你終於發現這個人不能再做朋友時,那就放掉好了。

有同學說我太絕情,但我的立場是,如果走的路不一樣了,那麼退出彼此的視線不妨是件好事。我不再害怕與人斷掉聯繫,無論是直白的,還是隱晦的。但這都不代表我不與人來往。相反,清除掉不必要的人以後,我會更願意認識新的人。大四開學一個多月,每周都會遇見不一樣的人,也都會覺得自己身邊的圈子持續refresh。

對啊,實際上對很多人來說,我也是那個不必要的人了。日子過得那麼快,理所當然。

------------------------

昨晚問學姐說,我以前辣么多黑歷史,該怎麼辦啊

學姐一拍大腿,還能怎麼辦?!黑歷史一直都在啊,但是我依然活的好好的。我就是個怪人啊,怎麼著。

啊哈,畢竟留學生,尤其是像我一樣性格太過敏感的人大抵都有黑歷史。可是否認過去又能怎樣?掉進過深淵裡的人,才知道裡面是什麼樣子,也才知道外面有多好。總而言之,做人不能委屈自己,也不能傷害他人。在這兩者之間,我不介意做一個怪人。

這個事情比較私人啦,知乎上寫寫就可以了,我不太想通過公眾號的方式傳播出去,還請大家尊重我這一點小期待,非常感謝!!


每次我回國吃完麥當勞都把桌子收拾的乾乾淨淨,把吃剩的垃圾交給清潔的服務員,對方都會對我非常感謝。


剛到家那天,拿了杯子就從水龍頭裡接水。

爸媽全程像看深井冰一樣盯著我,直到我杯子舉到嘴邊了才意識到要阻止我……


趁著寫論文的空檔來答題

留意多年,不得不說,物是人非的感覺特彆強烈。

這個社會不屬於你,而你要獨自一人在這個環境里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屬於你的位置。

我們常說在大天朝做什麼都可以找點關係弄點人脈,有時候會抱怨社會的不公,但是到了國外,一切都要靠自己。

國內的一些東西在國外就不受用了,這才是一個社會競爭應該有的樣子,靠自己的實力。

出來留學的大部分都是家庭條件不錯的孩子,或者自己奮鬥個幾年攢足經驗學費來海外鍍金的知識分子精英。這部分人里,你可以看到中國社會中上階級的各種類型的代表,他們除了家庭條件都還不錯,有的甚至非常富有,最大的差別還是家庭教育帶來的品行和人生狀態。

留學人群也不外乎如下這幾類:

-超級有錢的富美富帥,眼光開闊,在最貴的學校讀資本主義頂層的專業,往往非常優秀還努力。

-留學代購狗, 大部分是不怎麼專心學業,就算學習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往往沒有什麼人生目標和原則,覺得時間太多又不想讀書。

-學霸, 整天泡在圖書館向著各個領域的尖端不斷探索,是少數真正利用國外教育資源優勢的一群人。

-社交達人,交友廣泛,世界各地旅遊,永遠是朋友圈裡的紅人。

最最普遍的,還是那些老老實實上課,社交網路上比較活躍,偶爾出去旅個游,容易遇到靠譜的對象,最後還是能按時畢業回國娶妻嫁人結婚生子的。

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不同的觀點,很多與自己曾經的生活習慣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城市風貌,不同的社會政策宗教信仰。以前我總以為只有自己清楚而客觀的看到事物的本質,但出國後遇見各種各樣的聲音,藝術,種族,學派,卻讓我開始意識到,別人的觀點雖然不同,但也是清楚而客觀的。「立場決定觀點」。開闊自己的視野接納更多的可能性。承認自己的無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就像我現在說的這些,只不過每個人經驗不同,詮釋也不同,而一旦離開了詮釋,事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因為義大利的藝術建築文化歷史悠遠久負盛名,曾經初中上美術課都不帶書的我會漸漸地去看一些展覽參觀一些博物館,看不懂也會努力去理解。在國內讀一年大學的期間,最煩早上六點起床還要早操早讀晚上還要晚自習,但是出國後漸漸地因為想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看更多的書,沒有課就會泡在學校圖書館,偶爾報名聽聽講座,想保持健康就去健身房游泳跑步。曾經害怕用英語和別人交流,還記得大學初中都有英語角這種地方從來都不會去,然而現在已經習慣用義大利語和別人侃侃而談,會發現如果你主動,那些陌生的人都是非常友好且有趣的。歐洲國家有著天然的歷久彌新的氣質,所以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環境變化的很少,對比國內,回國後會很不適應。不論是永遠人讓車的斑馬線還是高聳入雲的摩天樓。各種app層出不窮生活越來越便利花樣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忙,社會節奏和空氣一樣讓人喘不過氣。在義大利或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生活觀念,每年到八月份大家都去山裡或海邊度假,沒有度假習慣的我也會挑幾天去海邊晒晒太陽游游泳無所事事的曬太陽。覺得忙碌了半年無憂無慮的休息幾天這樣的生活超級棒。已經習慣出門不打傘只戴墨鏡,與人見面和再見的時候都會禮貌打招呼,隨時隨地grazie放在嘴邊,每天學習不喝點espresso會撐不住。當你逐漸適應他們的生活時就不會緊張不會大驚小怪不會在意別人看你的眼光。

剛踏入國外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和曾經的自己比起來就好像戴上了留學的帽子,說起來身份的改變帶來了某種優越感。然而正視自己後,你會發現你不過是這個時代最最普通的一員,不論是留學還是在國內讀大學,只要你是學生,這個大的基本原則不變,你的社會地位並不會隨著國家改變。

每個人都有很多重身份,所以留學的人不能忘本,首先你是學生,其次是父母的子女,父母給提供了這個平台,並不能作為你個人能力的體現。結束留學生涯你自己獨立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才會有新的身份,員工,妻子,丈夫,為人父母。然而很多人出國以後連畢業這一步都達不到。

一個人生活沒有人管制的時候往往會沿襲曾經的惡習,之前的一兩年覺得生活一團亂看不到未來,對畢業和找工作相關的事感到迷茫,在外小語種語言不能全通,偶爾壓力太大上網看韓劇隨意揮灑自己的時間讓情緒更加低迷,雖然這個彬彬有禮的社會滿是旅遊景點的國家充滿了吸引力,但是畢竟不是你曾經熟悉的生活,在這裡更多是旅客的身份。而且每次回國都會發現國內發展飛速,我們的個人環境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變化,快的讓許多人都難以適應,不論在哪,很多人只好選擇退縮或放棄,坐等好運降臨。因為無論在工作時還是回到家中,人們都傾向於零風險的生活。

所以留學也面臨著改造自己。我們不能滿足於校園教育,要不斷重新教育和塑造自我,我們必須訓練頭腦,大量投入,不斷磨練,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以免被社會淘汰。不論你讀的什麼專業,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出國這一番折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海外環境里收穫的更多。

同時面對不熟悉的未來,首先第一步是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方向,和對生命負責(畢竟身在海外人生安全身體健康只能靠自己照顧)讓自己的人生真正符合自己的意願,而不是隨波逐流。

以終為始。留學是起點畢業是終點,意味著要帶著清晰的方向和價值觀來扮演自己的角色,不論是學生還是工作者,要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負責,為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負責。

以終為始就是需要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了如指掌,而且不止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畢竟人生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走冤枉路,許多人拚命埋頭苦幹,到頭來卻發現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錯了牆,但是為時已晚,所以說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見過多少人明明來留學,但是卻在代購打工或者玩遊戲的路上越走越遠,導致學業半途而廢。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不會在外呆一輩子所以如何珍惜這段日子,是要認真考慮的問題。踏出國門只是挑戰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覺得踏出國門就算成功了。對比留洋大軍中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就能發現,

沒有正確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努力探索你自己的心靈,因為生活源自與此,而不是沿途的風景。


不斷地說sorry


1.開始習慣找尋一件事中最簡單的因果關係。進而推理事件發生的始末,或是現象產生的原因。

2.嘗試站在各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最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你面前的這個人想要什麼。

3.很多時候英雄狗熊只在一瞬間,直覺很重要。

4.學會風險評估,在國外大部分留學生的身份只是一張脆弱的簽證紙,說沒就沒。不做不符合自己社會地位的事情。

5.擇友更加謹慎,不再認為付出所謂"社交時間"是必要的。不和生活無法自理的人打交道。

6.將心情看的更重,一切活動為好心情服務。只要開心,怎樣都好。

7.開始為一些曾經嗤之以鼻的東西買單,比如花錢買正版。

8.開始循規蹈矩,並厭煩不守規矩或自認為佔了便宜的「聰明人」。

9.凡事喜歡預約和預訂,並對突然而來的邀約深感不悅。

10.不好意思額外佔用別人的時間,也不喜歡麻煩別人。在為自己的方便而佔用他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時,視情況給予物質補償。(比如定好路線的計程車臨時繞路去接朋友,會額外多給些小費。更改一張及其複雜的機票後,給辦事處櫃員遞上中國糖果以示感謝)

11.變得自私, 生活更偏向以自我為中心。面子交情什麼的,虛無縹緲。

12.意識到我的同胞有兩種。一種是他鄉遇故知,一種是不遠萬里來坑爹。但無論如何,他都是你的同胞。

13.不再瞧不起利用信息不對等賺快錢的人,存在即是真理。

14.意識到國內網路上關於國外的報道大部分都在為了吸引眼球而胡扯,而央視也不是那麼愛逗你玩。

15.意識到啤酒原來可以那麼好喝。不再喝可樂改成喝蘇打水,喝洋酒不再愛兌軟飲。

16.認為西餐也沒有那麼不堪,並開始有一些很喜歡的菜式。

17.變得喜歡安靜,出門就不愛大聲講話。

18. 認識到一個完整且正常的家庭是多麼的重要。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同。

19.更關心自己的家人。無論英雄還是狗熊,只有他們永遠在你身後。

20.愛一個人,不止有和她的詩與遠方。更濃郁的,是每天的柴米油鹽。

———————————— 8.11.2016


謝邀

認知的改變

到澳洲前了解過很多相關的信息,大多數是說國外環境好,國外生活悠閑,國外人有素質云云。所以剛來時,我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過紅綠燈,如果只剩5秒我都會選擇等下一波,但是後來慢慢發現,鬼佬根本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遵守交規好不好?!別人都是左瞟一眼又瞟一眼,一看沒車就直接穿。

其次有人說鬼佬十分注重環保不會隨地扔垃圾,說這種話的人應該還不夠客觀,過兩天上點圖你們就懂了。我抽煙很多年,在國內,有垃圾桶的情況下我會把煙頭往垃圾桶扔,但沒有的情況下我會扔地上,但是到了國外為了不給咱們中國人丟臉,我要是沒找到垃圾桶我一般會把煙頭放褲兜里到了垃圾桶再扔,可是後來發現,鬼佬都是直接往地上扔,有時心情好還他們還會會順便補吐一痰。

鬼佬的素質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理解的,但是客觀來講是他們教育程度比中國高,系統化教育普及比中國高,所以在中國人不知道媒體是什麼的時候別人就已經有水平在國際媒體面前修飾自己

在國外,特別是白人為主的國家,大多數人和你見面都會彬彬有禮,但是也總會透露出比你有色人種高一等的感覺。特別是在周末晚上一個人上街,時常會有local對你辱罵挑釁,這是我在國內待了近二十年從來沒見識到過的羞辱,也是出國後所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因為自己的膚色而思考問題(當然我覺得為我是黃種人而自豪)。

總結:國外的月亮並不比中國圓,我們中國人要想過更好的生活請努力改變我們的國家,而不是移民,因為在國外,無論你多優秀,在他們眼裡你始終不是自己人。

自律的提升

國外是個山高皇帝遠萬事靠自覺的地方。我所在的國家可以說是完全遠離父母監管範圍,徹底脫離祖國的火力覆蓋,在這兒過了晚上12點沒人會提醒你睡覺,早上也沒人為你準備早餐,作業要due了,老師也不會把你留在課堂上等你寫完了再放你走。所以剛到時,我內心千呼萬喚多年的『自由』還是沒把持住,從到的第二學期起,我便整日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生物鐘從12點一路狂飆至凌晨4點,這種生活作息讓我錯過了所有早上的課程,從此學習的節奏亂了,一到要寫作業的時候基本靠人際(而且逃課心裡會有深深的罪惡感),所以日子越發無趣,看著成績一點點下降,思維也越來越憂鬱,我開始不想動不想多說話,不想學習,不想吃飯,從此進入了死循環,終於有次final光榮掛科!奇恥大辱!我當初意氣風發一腔熱血誓死要遠渡重洋!而今卻掛科無數!(掛一科人民幣3萬多啊!!)那年我掛了一件iphone7。嘗試到如此苦果後,我才開始改變,我意識到我已經是個能夠獨立思考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成年人了,一個人要想發展和成長,就得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而變優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能管住自己!於是我強行糾正自己的行為習慣(除了熬夜),學習放在首位,社交放在次位,遊戲娛樂放在末尾。我知道,要想改變,首先還得改一下心態(把自己變得積極),於是我找了份兼職,做兼職的時候認識了不少朋友,特別是我老闆,一個特別特別好的廣東人,他教會我工作並且時常激勵我讓我感覺到卧槽原來留學的日子還能這麼過!於是我整日除了學習就是上班(送外賣),生活變得充實。有時晚上很晚下班,也有閑錢去711買點煙和零食,日子過得不亦樂乎

偶爾閑的時候也會一個人開車去海邊享受春暖花開的二月天,遠遠眺望沙灘上嬉戲打鬧的美女,引得我思緒萬千遐想聯翩,我想這才是我夢寐以求的留學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我自然也很少碰遊戲。從此日子變得規律,生活變得積極,成績開始爬升,看到晴天也懂得享受陽光而不是抱怨卧槽今天咋那麼熱!

這圖是之前某門代表性課程,大家可以看到我當時很多作業都是瞎寫或者直接就沒寫,得分很低

這是開始改變後的課程,得分還蠻高!解釋一下作業一和二,那是因為老師歧視的原因給了我零分

總結:自律很重要,從自不律變為自律是可以很快的,靠的是一股作氣!春上村樹說過,改變人的不是時間,而是一瞬間。在國外就需要創造更多一股作氣的改變!總之留學的日子不是大起就是大落,看你怎麼選擇!

社交的突破

在國外,第一次主動張口和一個local搭話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當時我初來乍到,非常非常恐懼社交,於是我整日和一堆同胞混在一起,他們也是耿直,每次打遊戲要叫上我開黑,每次出去揮霍要叫上我一起,每次約個會還得讓我做電燈泡,總之我不知道他們的思維和定位是怎樣的,但是我總覺得和他們在一起,留學顯得格外乏味。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英語水平沒有進步,有時反而退步!但是既然到國外來,那麼寶貴的機會,如果不趁此多了解一些當地的文化接觸點當地的朋友,那留學和在國內有啥區別?於是我開始想辦法脫離華人圈,先把自己孤立起來,然後足夠寂寞的時候才會迫不及待的想交新的朋友。第一個外國朋友是我抽煙時認識的,我稱之為『抽煙社交』,當時是上一節lecture,中途有休息10分鐘,我一般會趁那個時候出去點支煙,那天我看到一外國佬一個人在那兒,嘴裡叼這煙卻沒點燃,我估計八成是沒帶打火機,於是我主動上去問你需要打火機嗎,就那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我竟然說成了顫音!!!!卧槽!!好丟人。但是那哥們似乎不在意我鬧出的笑劇!於是和他聊了起來,從他是哪裡人聊到他的媽媽,但是這些話題似乎都不是能夠長期談下去的話題!但是當我們聊到泡妞的時候,我發現他眉宇之間一道光亮!那時我知道,就是這個話題!沒錯!於是後來,每到那個課我們都去哪兒抽煙聊天,漸漸的越來越熟!然後終於發展成了兄弟的地步!就這樣我認識了第一個講英語的人!從此口語一路飆升!從此再也不怕去local的店裡不會點餐了!

總結:不要老是依賴,不要沉迷於安逸!要嘗試獨立自主的思考!更要嘗試突破!逼自己一把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

-------------------------------------------------------------------------------------------------------------------------------------------

這段時間在final,等考完再更新,答案不夠完善,希望大家指正!


雅思好幾次都是5.5…聽課聽得不是特別懂,沒有放縱,也沒有特別努力…現在要交一篇eassy,還有20個小時,想哭,想家,一個人好累。


基本不闖紅燈

到哪都排隊

習慣慢節奏生活

hello, thx, sorry成為人生最高頻辭彙

喜歡坐便不喜歡蹲坑

微笑是應對陌生人的最佳表情

願意相信他人(然而國內情況很多時候不太允許你這樣)

錢的問題上非常實在(國內永遠整不明白)

頭腦特別簡單

接受多元化價值觀

不願花費精力刻意維繫人際關係

沒什麼理想抱負 想要安穩過一生

還是很懷念歐洲 簡簡單單的生活 適合大多數普通人 國內有時候真的好累 可是卻停不下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系統地回顧自己的變化,是來源於自己還是周邊的環境。

我是2014年來到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讀MBA,畢業後成功拿到學校的擔保申請到企業家簽證。之前看過一些帖子在聊英國的創業環境,在以後的文章中我會分享一些在英國創業的經驗。

對於我來說,留學對我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自由」。

在國外,無論是學習、工作和創業,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父母和好朋友都不在身邊。說白了,你在宿舍里呆了一個星期不出門,可能也沒人知道。在街上經常看到全身紋身,穿著奇裝異服的人。這是一個對不同文化、種族和取向都非常包容的國家。因此,在這裡沒有人指手畫腳,更多的是「自掃門前雪」。

在「自由」的國度里,把家裡的幾十萬花在一個月內花完,也是大有人在。所以,經常會遇到一些同學在國內有男/女友,在英國又找了一個新的。回國後,雙方又非常有默契地回到原來的男/女友身邊。我講這些並不是在指責和批判,更多的是對中國留學生群體的擔憂。在同樣的年齡下,外國的學生在生活獨立和感情處理能力上要比我們要成熟一些。這是因為他們上學基本都是申請國家貸款,平時的生活費也是靠自己打工賺的。而父母在他們上大學之後,基本不提供生活費。而中國的同學,有90%以上是由父母支付的學費和生活費。當大家從中國來到英國後,一下子沒了任何約束和監督,就很容易迷失方向,無法合理管控自己的生活與學習。

由於本人是在國內有8年工作經驗的,所以,自律性還是挺強的。對於一個事業心比較強的女性來說,「自由」是一個催化劑,幫助我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和計劃。

未完,待續。。。

===========================================

2016年11月24日

昨天看了電影《斯諾登》,在電影尾聲的部分,他本人出現在電影裡面,內心觸動特別大。一個人,他曾經擁有很高的薪水,穩定的工作,心愛的家人在身邊。為了做「正確」的事,他現在一無所有。但是,他並不後悔,因為他不用為明天而擔憂,今天他是快樂的,這部電影就體現了西方文化里的「自由」。

在國外,如果你和老外打交道多了,就會發現大多數人不會因為賺錢而選擇放棄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表面上看,英國人整體比較懶,他們一定要有假期。非工作時間,盡量不要打擾。對於我們中國人的工作和學習態度,他們表示敬畏。但是,當深入了解後,他們對於工作質量的要求和嚴謹程度是非常高的。而且,很多人是因為喜歡才去做一份工作。有些工作,即使工資高,他不喜歡,也不會做的。這點是在英國呆久了之後,對於「Follow your heart」體會越來越深。

因此,我所說的「自由」是,選擇的自由,做自己的自由。


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坐標美國。

出國前拖延症+晚睡,大晚上非要出去擼一頓宵夜才開心,出國後第一學期被這兩個惡習害得過的特別慘,哭著想回國想找媽。第二學期開始改,12點前睡,一布置作業就安排寫盡量不拖延,尤其是論文還得找人捉蟲找人修改。有時間觀念,盡量不遲到不拖延,每天查幾次郵件,學會了按事情重要程度緊急程度安排時間,現在想想出國前的自己真是遇到點啥事都著急忙慌手忙腳亂的。

來的第一年吃食堂胖了好多,開始慢慢學會健身,控制飲食,按時吃飯。我呆的這個地方烈日下都有金髮碧眼的小帥哥光著膀子跑的,健身氛圍太濃厚了,特別嚮往八塊腹肌和低體脂。以前那些高油高脂食物全部戒了,為自己好也為家好。

出國前是個中二少年老跟父母對著干。出國後越來越有一種責任感,尤其是這兩年。不隨意談戀愛,因為要對人負責要對自己負責。不沾煙酒不碰麻。我在外面一個人經常開玩笑說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在外面我一個人就是一個家可是在國內我和父母三個人的家卻少了一個我。我爸媽他們只有我,無法在家盡孝,我健身,把自己身體搞好學習搞好不讓他們擔心就是最大的孝順了。從熊孩子長成了一健身早睡的五好青年(之後還要朝著學霸加油)

以前中二的說什麼去遠方什麼放下一切,我現在是到了遠方可我真的沒辦法放下我的家庭和父母,他們才是我唯一牽掛、並且牽掛著我的人。


推薦閱讀:

俄羅斯留學回國真的有前途嗎?能做什麼工作?
今年九月就要去俄羅斯交換了 該如何利用剩下的時間練習俄語?
在俄羅斯留學你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現在(2015下半年)俄羅斯人收入是什麼水平?
俄羅斯為什麼 沒有富士康?

TAG:留學 | 留學美國 | 留學英國 | 留學俄羅斯 | 留學澳大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