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次給人100塊錢,給10天;還是一次性給1000對人的衝擊大?

如題。


如果剛追一個女孩,肯定是一天100連給10天,這樣女孩會感動。

如果已經追到手,肯定是一次給1000,女孩會覺得很感動。

如果是結婚,肯定啥都不給。因為那時候已經沒錢了~~如果有錢給,媳婦會把我打的不敢動。


每次給100,給十天,在第11天衝擊最大。


馬基雅維里在《君主論》里分析得很清楚,傷害要一起給,恩惠分開給。

……………補充……………

原文出自《君主論》第八章:

因此,佔領者在佔領一個國家的時候,應該對自己必須要做的一切損害行為心中有數,並且要一次性完成,以免以後曠日持久地進行該類行動,這樣一來,由於侵害行為很快停止,他就能夠使人們重新有安全感,然後通過施恩布惠的方法把他們爭取過來;相反,假如一個人因為怯懦或者受人蠱惑沒有這樣做,他就必需時時刻刻保持警惕,對老百姓也永遠心存懷疑,而因為他的新的損害不斷繼續,人民也不可能有安全感。所以損害行為應該一次幹完,以使人民少受損害,減少他們的積怨;而恩惠應該是一點兒一點兒地賜予,以使人民能夠更好地體會恩惠的滋味。總之,生活在人民當中是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這樣可以避免發生任何意外事件,無論是好是壞,使自己改弦易轍,因為假如在意外情況下發生變革,這時你再採取嚴酷手段為時已晚,即使行善舉也幫助不了你,因為人們認為你是被迫這樣做的,因此對你不會有任何感激。


竟然被人以經濟學的理由反對了,我也是醉醉的。 @金二胖

因為衝擊並不是一個well-defined的概念,我理解的衝擊並不等同於我計算的總效用,取決於怎麼理解衝擊這個詞,這個就不爭辯了,我可以接受你的意見。不過關於你對我的效用計算的反對,我覺得要爭辯一下。

關於邊際效用,你對邊際效用的理解有問題啊,還不如我的評論下面舉例說1000元的項鏈和10條100元項鏈的 @王雨杉 同學呢,起碼他說的例子當中每一條項鏈不是可分的。貨幣是可分的,每一單位貨幣當然有邊際效用遞減,給你1000元中的第1個100元的效用和給你100元的效用是一樣的,然後第2個100元顯然比你一分錢沒有的時候的100元效用更低,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不需要「再來個1000元」。實際上,每1元的邊際效用,甚至每1分錢的邊際效用也在遞減,只是遞減程度非常小而已。

至於你說的1000元一次性給了可以在當天就購買到心儀的商品、投資獲得增值、impatient、風險等等,這其實都包括在 @曹朝 說的貨幣的時間價值里了,我在底下已經提到了,實驗數據表明,以年為單位,效用的折現是0.96,以季度為單位折現是0.99,我們按0.99是一個季度91天的折現算,那麼一天的折現只有0.99989,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的確,如果單單考慮折現的話,即使折現可以忽略不計,當天一下子拿到1000元也應該比分10天拿到更好。但是我一開始特意提到了「參照點理論」(Reference Point),也就是說我們在衡量收入和損失的時候通常是設定一個參照點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第一天得到1000元的時候,我們的效用是u(1000),但是如果我們每天拿到100元的話,每天一開始我們都要重新設定參照點,我們拿到的就是(算上折現)u(100)+δ u(100)+δ^2 u(100)+...+δ^9 u(100)。邊際效用遞減告訴我們u(1000)&<10u(100),如果邊際效用遞減的很厲害而折現δ又很接近1的話,那麼10天每天100元就能得到更高的總效用。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一種說法:好消息最好分開來說,而壞消息最好一塊兒說。好消息分開來說,每次說的時候都會是最開心(邊際效用最大)的,而壞消息一塊兒說,邊際的效用損失會逐漸減小)

此外,你還提出了另外一個理論,就是

第一天撿到100超級開心,第二天撿到100很開心,第三天撿到100有點開心,第四天再撿到100估計就是這很正常了,所以越到後面100元所能提供的效用就越低。

這其實不完全是邊際效用遞減,這是Habit Formation,就是希望每天的收入比較穩定,因此效用取決於每天的收入變化,或者說是收入和預期收入的差距,而不單單是每天的收入。但是這個其實很容易反駁啊……你今天撿到1000元了,明天你肯定還期待著撿到錢卻1分錢也沒撿到,那麼伴隨而來的是一個巨大的效用損失,未必總效用更高。

關於效用的問題是一團亂麻,行為經濟學現在還沒有完善體系的理論,所以可能有很多因素共同影響;比如,Hyperbolic Discounting也有可能有影響啊,每個人都過分注重今天的收益,所以還是有可能1000元的總效用更高的。所以我也不敢說我都對哈,交流學習吧。

=======================================

給100塊錢給10天的總效用更高,結合邊際效用遞減和參照點理論,每一天得到的100元都是邊際效用最大的100元,而一口氣給1000元的話,最後900~1000元這100元的邊際效用要小得多。(就是說,你身無分文的時候給你100塊,比你已經有900塊的時候給你100塊,對你來說更「值錢」)

更嚴謹地話還要考慮因為要晚拿到所以有貶值(明天得到的1塊錢不如今天得到的1塊錢「值錢」),但是以天為單位計算的貶值太慢了(翻了下筆記,實證數據是,以年為單位大概是0.96,以季度為單位是0.99),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題主你問的是衝擊,當然是給1000塊的衝擊更大……

(為什麼讓我想到了那個「100斤鐵和100斤棉花哪個硬」的問題……)


首先, @金二胖關於邊際效用的理解是錯的。有沒有分割都會出現邊際效用遞減。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如何理解「衝擊」,如果把它理解為效用,那一次給1000肯定是效用更高的選項。

原因很簡單,你可以把這1000塊分成10天每天花100,也就是說你可以模擬出分10次給的情況。而反過來,只要利率大於零,你就不能用分10次給模擬出一次性給。那麼顯然,一次性給的效用不可能低於分10次給。

或者說,任何在分10次給情況下可選的消費束,都必然位於一次性給的預算集裡面,反之則不成立。因而一次性給至少不弱於分10次給。

@Richard Xu的答案其實是假設了跨期最優化不可行,所以拿到1000塊錢只能今天花,於是邊際效用遞減了。

但如果衝擊有其他理解方式,那結論可能就會不一樣。這就得 @陳茁 大神了。

另, @匹斯弗的答案只能說明貼現率小於1。但在這題目里,這其實不是重點。一方面,如 @Richard Xu 所言,幾天這個時間尺度上,貼現率是近乎1的;另一方面,即使貼現率等於1,我們也能得到一次性的效用給至少不弱於分次給的結論。


每晚給你老婆一次,一晚給你老婆十次。

自己體會。

以上。


先讓他傾家蕩產,在他跳樓之前,再都還給他,再多給他包個1000元紅包。

來兄弟,壓壓驚。


這個東西都是要經過試驗才知道的啊,我來當其中一個樣本吧,不,兩個我都當了。


我覺得用折現和久期解釋這一問題的答主都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被送錢的一方並不一定知道送錢的總額是1000。

如果我不知道我會獲得多少錢,那麼相比於一次性給1000,持續性給十次100元會讓我對日後的現金流有更為積極的預期。至少我在這種情況下會更滿意。

如果進一步改為每隔兩到三天或不定期給我100,可能我的預期和耐心會更高。

當然這一切都劃定在一定時間範圍內,否則我10天後或許會因為現金流的停止而更為不爽。。。。

所以我總覺得脫開理性人假設,這tm都是心理學啊


看需求。

對一個經濟保守者而言,在不是迫切需要用錢的情況下。在規定的時間,你是一次性把定量的資金給完,還是分成多次把資金給完,只要給的資金都是一樣的多,對他們而言其實並沒有啥兩樣。

而對有些管不住手卻又只能以節流為主的理財者,只要你每次給的都足夠,自然是分批的要比一次性給完的好。而對大部分人而言,在大部分情況(時間周期合理/合規),一次性付清相比分批給完是要好的多。

當然了,如果你一定問哪種情況對人的衝擊最大,我覺得對那個需求得不到滿足的人衝擊最大!


受@博愛之城啟發

前者久期5.5

如後者前五天付錢選後者,後五天付錢選前者

QAQ成像好渣啊,我的s7e怎麼還不到...


你們遇到的有100*10&>1000的情況,也有100*10&<1000的情況

但是我遇到1000*10&<100的情況!

我給女票轉10次1000,都不如微信發一個100紅包來的高興

----------------------

為了答題效果,我把不等式兩邊同乘以10


給我試試,我再來回答


這麼簡單的問題放大來看就可以了么。

請問是把一輩子的工資現在就給你,還是按月發給你的衝擊力大?

還用問么。


取決於這1000是第一天給還是第十天給


連給十天才震撼,天天都有同一個傻逼給我一百塊,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就我受過的經濟學教育來看,邊際效用遞減,肯定是10天的爽。但是直觀上實在無法說服自己,感覺還是一天一千爽。要說折現率,那不過才10天啊,10天能折多少利率?

不過我看到了這個答案深深說服了我:

折現率不僅僅應該看資金的時間價值,還應該看人的心理期望。告訴我10天後給我1000元,我這10天的高興勁兒本身就應該算作正效用折進這1000元的價值裡面。

所以說人的心理真是太複雜了。


第十一天,那人問,我的100塊呢?


甲和乙都參加了實驗,但不知道詳細情況。

第一天,甲得到了1000,乙得到了100,甲得意洋洋,乙沮喪不已。

第二天,乙得到100,甲分文未得,乙感到些許欣慰,甲摸了摸懷裡剩下的幾百元,沉默。

第三天,乙得到100,甲分文未得,乙的臉上有了微笑,甲,沉默。

第四天,乙得到100,甲分文未得,乙的笑容擴大,甲暗暗捏著兜里的余錢,沉默。

第五天,乙得到100,甲分文未得,乙理所當然,甲,繼續沉默。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乙得到100,甲分文未得,乙繼續理所當然,甲,再次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第十一天,在題主還未召集兩人分錢的時候,甲潛入題主家,迷暈題主,將其五花大綁,搜刮現金,潛出,疾走,路碰見乙,甲,蜜汁沉默。

電光火石之間,甲福至心靈,將身上所有現金交給乙,微笑,說:

——「乙,這是題主今天給你的金額,他有點忙托我給你,並讓我轉告你實驗結束。」

乙將信將疑,但看到那麼多的現金,想著自己怎樣也不吃虧,便收下走了。

甲看著乙遠去的背影,冷然一笑,回到題主家,在醒來的傻白甜題主感激的目光下給他鬆綁,並掏出手機,撥打110。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如果二選一,就選一下子一千吧,因為零割的肉不疼


推薦閱讀:

是不是大部分男人都需要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一個極度自以為是的人要怎麼樣才能變得自知之明?
如果世界上一天沒有法律?
為什麼有人覺得殺狗和殺人一樣?
為什麼在中國,老實人常常受鄙視?

TAG:心理學 | 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