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54所和中電14所去哪個好呢?

小弟不才,雙985小碩,現在54所已經通知簽約,10月15號之前截止,14所雖然還沒有確定但希望很大了,想問問比較了解或者正在中電集團研究所工作的師兄師姐們,14所和54所去哪個比較好呢?PS:小弟是東北人,地理上來說石家莊離得近一些,但是城市競爭力相對較差,待遇不高,不過54所在當地地位很高,且石家莊房價也低,性價比感覺不錯;14所的話綜合實力更強,且都說是中電第一大所,待遇比較好,但南京房價高,所內博士大牛多,小碩上升空間小,所以現在十分糾結,二者選其一不知選哪個好,另外14所報的是總體部,54所人力推薦的是衛星通信部,還請各位師兄師姐不吝賜教,十分感謝~~~


下面轉自 北理FTP聯盟 熱心學長關於該所的相關介紹:

~~~~~~~~~~~~~~~~~~~~~~~~~~~~~~

先說下背景,以便後來人參考,那個人是 雙北航 男碩士, 本科也是 2006 級, 於2013年3月底畢業,入職南京 中電 14 所。從他投簡歷給中電 14 所,到被電話通知面試,中間的 時間 間隔是 1 個多月。 他同時還投了 中電 28 所,結果連面試電話都沒有打給他。 他原來都不報希望了,結果最後卻被 中電 14所通知面試,並且最終 錄用。

他 2013年4月入職。事業編製。目前工作已經 1.5 年。 他的薪水。稅後發到手的月薪 5000 多 (工資+績效) 。 沒有季度獎。有年終獎。 2014年的春節,他拿到了 1萬 多 的年終獎。

其他福利。過節時,發 面值 100 多元的購物卡(應該是 150? ) 。這些購物卡,一年累計起來,面值總額約為 1000 多元。

沒有其他收入了。

上班時間。每周 5 天班。 早 8:30 上班,下午 17:00 下班。 平時,雖有加班,但時間不固定,也就是說,加班並不是常態。項目多時,有瞬時壓力,才會加班,如項目追得不緊,是不常加班的。 雙休日,無強制加班,正常是休息。

他之前跟我室友說過他第一年的全年收入,工資+年終獎+福利,全部加起來是 8 萬多(未包含住房公積金)。 跟這次的描述,也能對上號。他應該沒有說假話。

要說明一點,中電 14所 雖然是 【事業編製】 ,但 需要自己繳納養老保險, 所以,實際上相當於是【企業編製】。 中電 14 所改制已經十多年了,改制之後,【新 事業編製】 名存實亡,本質上就是 【企業編製】。 只有那種十幾年前沒改制之前,就入職的人,才是真正的【事業編製】。

有職工公寓。

各部門之間的薪水差別。月薪的差別,相差 0 到 幾百 不等。 年終獎 ,接近。

因為他自己入職也才 1.5年, 至於第二年 以及 以後的薪水和發展,他也很難說。

======================================================================

另,根據那個人的描述,以及結合我自己單位的情形,我得出了一些結論。我覺得,有必要跟你講一下,也希望後來人能看到。

結論一 : 地處相同城市的幾個層次相近的研究所,裡面的職工,喜歡相互羨慕對方,都 「以為」 對方單位的工資待遇比自己高。而實際上,在同等條件下,給的錢是幾乎一樣的。

什麼叫【同等條件下】? 就是,假如 上班時間一樣,都加班 或者 都不加班。

中電 28 所給的錢,比中電 14 所要多。 具體的表現是, 中電14所宣講時,號稱能給 稅前 10~12萬,但是那個人進去之後,第一年拿到的是 8 萬多。這不算騙人,因為 10~12萬是指稅前, 折算到稅後,至少需要乘以 係數 0.8 。在宣講時,給的待遇範圍,只能信最低限,不能信最高限。 這就類似於 普通 offer 和 special offer , 大部分只能拿最低限,只有那一小撮最優秀的人才能拿到上限 special offer (特別offer,特別優秀的人拿到的offer)。

而同在南京的 中電 28 所,校招宣講時,是按學校給價。碩士是 雙 211 起底。 雙211 給到的初始年收入為稅前 12萬。 雙985 給到的初始年收入稅前 15萬。 雙 清華 或者 雙北大,給到的初始年收入是 稅前 20 萬。

你看,從錢的數目能看到明顯差距,中電 28所給的錢多一些。 你是雙985,如果中電 28所要你,他會給你稅前 15萬, 折算到稅後,至少需要乘 0.8,就是到手 12萬。 而中電 14所是 8萬。 但是,錢多,不是白給你的。 中電 28 所的加班是非常嚴重的, 一周6天班,周內每天加班。 你要按小時工資計算的話,人家工作時間比你多了一半,所以錢,理應比你多一半,你沒什麼好羨慕的。 錢多,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中電 28所人員流動大,員工離職率很高。 假如中電 28所也不加班,我保證,它給的錢,不會超過中電 14所。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 中電 14 所 和 中電 28所 同比是相等的待遇。

相似的例子,還有成都的 中電 10 所 和 中電 29所,這兩家的職工也是相互羨慕對方,都以為對方在單位發了大財,而自己在本單位什麼都沒撈著。其實,它們同比,也是一樣的。

~~~~~~~~~~~~~~~~~~~~~~~~~~~~~~~~~~~~~~ 結論二: 碩士在研究所 不好混。這具有普遍性。 不光是 中電 14 所如此,其他單位也如此。 國企、研究所、事業單位,都具有相同的職稱系列,入職時,大家起點不相同,所以職稱也不相同。 碩士入職是 助理工程師 , 博士入職是 助理研究員(=工程師) 。 碩士升到工程師需要 2年,而博士是一來就等同於工程師。 要想升到 副主任、主任,那都是需要 職稱的,誰的職稱高,先升誰。 職稱相同時,誰的學歷高,就升誰。 如果學歷也一樣,那誰的能力強,就升誰。 如果能力都強,那誰跟對了領導,得到了領導的欣賞,那就升誰。 上面說的晉陞對比條件,都是指,入圍者均達到了相應的工作年限的前提。

一般,沒有幾個人能天生跟領導攀親帶故,正常還是先考慮年限,年限達到了,並且能力足夠,就是大家排著隊升,今年是你,明年是我。能力,說具體點,你有自己個人的立項,以及有項目成果,就行。 新人剛去,是做不到的。 升工程師,是沒有門檻的,年限到了,就能升。但,從 工程師 升 高級工程師 ,那就是真刀真槍了,從那時起才是真正的開始。

你不要說什麼博士好混,碩士不好混了。 你碩士是 2年或者 2.5年,人家博士是 5年或者 5.5年或者 6年。 人家比你多讀了3年書,人家水平就是比你高,要升,當然先升人家水平高的。 你沒什麼值得抱怨的。 總得講究先來後到。 你讀書少了幾年,那得用工作年限來彌補。 所以,人家博士一來就是工程師,而你碩士要兩年或者三年才能升到工程師。

~~~~~~~~~~~~~~~~~~~~~~~~~~~~~~~~~~~~ 結論三: 待遇都是吹出來的。如果細講,每一個研究所都可以說自己在某方面是中國第一,亞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不要因為它是什麼第一,然後你就覺得它的待遇 「應該」 很好,扯 j8 蛋。 無論它有多 NB ,只要它是國企、研究所、事業單位, 那它們遵循的都是國家體制,待遇的發放都相差不了多少。不會因為它的 【第一】的帽子大,錢就給的多。 國家體制,就是,蛋糕很大,但集團公司的利潤都是要上交給國家。 上到高管,下到小兵,拿的錢都少。 中國移動通信,它一天能賺幾千萬甚至上億,你想想 13 億人,我只當每個家庭有三口人,那就有 4億多個家庭,我只當每個家庭只有一部手機,那就是 4 億部手機,我只當每個時刻只有 10%的人打電話,且花了 1 元錢,那就是 4千萬。 中國移動通信每天就能賺 四千萬,一年 365天,你說它多有錢,它比什麼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強了百倍。但是它中國移動能給自己的職工多少薪水? 月薪有一萬嗎?恐怕沒有吧。

你一個國企的小兵,你一年拿 10萬或者十幾萬, 然後 研究所的所長們,一年能拿個三四十萬就不錯了, 所長下面的 研究室主任之類的,一年也就是 20幾萬的樣子。 你別老以為那些主任能拿五六十萬,他去哪偷,去哪搶? 不貪污不受賄,純工資,他頂多是你的兩三倍,不會是你的五六倍。

最後,我說一下,你提到的在研究所讀 「在職博士」 ,這個是誤區。 你理解有點偏差。

真正意義上的 【在職博士】, 指的是 單證,讀完之後,只有 學位證, 沒有畢業證。 土話叫,只有學位,沒有學歷。 學歷 指的是畢業證。

你口中的那個 「在職博士」 ,例如職工 工作若干年後,又考本單位的 碩士 或者 博士,那個叫 「全日制定向碩士」 或者 「全日制定向博士」 ,是 既有學位證,也有畢業證的,是雙證都有的。

咱們這些普通學生,讀的叫 「全日制 非定向碩士」 或者 「全日制 非定向博士」 。

定向 和 非定向的 區別是:

定向碩士 、定向博士 ,在入學前要和單位簽訂合同,承諾,畢業後必須為本單位工作一定的年限,一般是 5 年,如果違約,要賠錢給單位。 非定向碩士 、定向博士 ,畢業前是自己找工作,找到哪裡就算哪裡。

普通大眾,無論是在 高校 還是 中科院 各研究所讀書的學生,都是 全日制 非定向 碩士 或者博士。

在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航空工業、兵器工業、兵器裝備、船舶重工、船舶工業、中電 等軍工單位下屬的研究所 讀碩士或者博士的學生,多為 全日制定向碩士 或者博士,畢業需要 留所工作。 但目前,已經開始有一些軍工研究所,不再強制是 定向生了,也可以錄取為 非定向,如錄取為非定向,將來是自己找工作,它就不留你在研究所工作了。

要說明一下, 無論是 考 全日制定向 還是 全日制非定向, 大家 考碩、考博 時的試卷和科目是一模一樣的,學制(也即讀幾年) 和培養流程 也是一模一樣的,畢業時拿的畢業證和學位證也是一模一樣的。

無論你是學生,還是職工, 你想考 研究所里的 全日制 定向碩士、博士,那都是需要參加全國統考的,只是在報名時,報考類別選的是 【定向】。這和普通學生參加的 全國統考是一樣的,時間也是一樣的,只是 普通學生報考時,在中國研招網裡報名時 選的類別是【非定向】。

你說的,職工讀本所 碩士、博士,那個是 全日制定向 碩士、博士。 它和前面說的學生讀的 全日制定向 ,是一樣的。 不同點是, 學生讀的時候,每個月拿的是 幾百到 一兩千元的 碩士補助 和 博士補助,畢業後,入職成為職工,然後才開始拿工資。 而職工讀的時候,一直是拿職工的工資( 五六千元),從來不領碩士補助、博士補助。 相同點是,大家最終拿的都是 雙證齊全,一個要 「畢業後為研究所工作 5年」 , 一個要 「畢業後繼續為研究所工作5年」。 5年之後,恢復自由身,到時候,可以選擇續簽,或者 走人。

~~~~~~~~~~~~~~~~~~~~~~~~~~~~~~~~~~~ 總體室,只會閑。不會加班很多的。

「總體」 是做宏觀規劃和設計的, 拉項目, 設立框架和布局。 細節都不碰。 項目大綱里,寫 需求和參數指標。 然後找其他研究室研製,如果自己做不了,就會招標,外包給其他單位來具體研製。

你現在對 「總體」 還沒有一個宏觀認識。 在 」總體「 單位, 工作相對輕鬆, 對個人技術的提升較少。 真正鍛煉人的,還是做具體研發工作的單位 或 研究室。

我給你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比方說,解放軍總裝備部, 它算一個大總體,假如現在 海軍 南海艦隊 有一個 關於 某型 導彈驅逐艦的艦載雷達 的國防項目,海軍 一般不會直接跟下面的單位打交道,它會藉助於 解放軍總裝備部 這個大管家, 總裝備部拿到了這個項目,它就是名義上的最高 」總體「 。解放軍總裝備部,自身並不具備任何研發能力,它會把這個項目通過競標交給其他軍工單位,比如 有可能給 中電 14 所,也有可能給 中船重工 724所。 當然,如果 中電 14 所的領導們,有誰能跟解放軍總裝備部的人很熟,可能提前就內定拿到了項目的承接權。

假如讓中電 14 所 的 2部 競標成功, 那麼,2部 會由 總體室 牽頭, 組織各種領導和技術專家以及分系統的負責人 開 研討會,商討如何開展這個項目。 這時候,中電 14 所 就成了實際上的 」總體「 ,到具體的研究部,就是 2 部的總體室 成了 該項目的 」總體「 。 2 部的總體室,經過開會 和 各種所謂的 方案論證,確定出 項目 總的框架, 解放軍總裝備部在授權項目時,肯定是提出了基本的參數指標的,比如,我這個艦載雷達,需要它的發射功率多大,發射頻率在哪個波段,覆蓋的偵查半徑多大 等等。 而具體往下細分時,你一個雷達肯定由許多個模塊和部件組成,比如 我是用 RS 232 還是 RS 422 還是 RS 485 來通信 ? 是用 ARM 7 還是 ARM 9 來做開發板, 介面設計成什麼樣, 上位機 和 下位機 怎麼設置 等等,所以還有很多具體的 模塊參數。 2部總體室 ,就是匯總這些參數指標,然後寫在項目任務書和計劃書里。 然後,其他研究室就開始分工, 你負責一塊,我負責一塊, 2 部總體室會定期要求 其他研究室 出一個階段性報告,定期追蹤 等等。 而各研究室就開始了具體的研發。 如果有某個模塊是很難做,或者做不了,那它也可能把這一個模塊外包給第三方來做,付錢就行了。

當項目完結時,」總體「 牽頭,組織各專家 、各兄弟單位 和 解放軍總裝備部的人,來參加 項目評審會, 交付項目。

看看,這就是 所謂的 」總體「 ,它就是個 二道管家而已。 你不要覺得 」總體「 有多NB, 有多光彩。

大老闆,是不會直接跟具體工人交涉的,它需要一個包工頭作為中介 和 代表人, 這個 中介 就是 」總體「 承擔的角色。

你一個寫報告 和 搞定期追蹤 和匯總的 大管家, 充其量就是 慈禧太后 手底下的 李蓮英 大總管 而已。

要說鍛煉,你還真就得在具體的研發部門才能鍛煉技術。 在總體部門,是鍛煉不了技術的。


這特么還用考慮,當然14所。南京完爆石家莊,14完爆54。你去了14做一段時間覺得不舒服,還可以在江浙那邊找工作啊,比石家莊好多了。


這個要多方面考慮的,你大概把情況都分析了下,54說工資低,那你是相對於石家莊的物價房價,14在南京,如果家裡沒比較好的經濟條件,買房的事便前幾年也不用考慮,要去研究所就要做好長期的準備,畢竟你也說了,博士多壓力大,發展可能比較慢,所里部門也是有很大區別的,你14投的總體部,是1部么,總體一般都會經常出差,54不了解,第一份工作要慎重,也可以參考家裡的意見,如果有女朋友那考慮的更多了,去一線不如私企,二三線適合所,附加有利因素除外,手機碼字,一個句號莫怪。


謝邀

54所真的不了解,因為之前也是去了13所的招聘會逛了逛,也徵求了一下在那邊朋友的意見。13所和54所在石家莊都還可以吧,想回家的就去吧。

中電14所從朋友那裡聽到點消息:中電集團老大,亞洲第一博碩士聚集地,雷達領頭軍。

其實作為一個碩士去到博士遍地的地方,不是打雜的就是非技術核心的,發展相對慢一點。

14所加班很多,錢也很多,當然不能單純看拿到手的錢,還要看各種福利,總的來說14所待遇相當不錯。但是,14所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有錢沒時間花

能去14所房子壓力不會大,但正如樓上說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你要是想干幾年就跳出來14所不一定放你出來,畢竟軍工背景。

如果想拼幾年測試自己的容器,建議去民企或者私企,華為這些大平台都不錯,如果想在某個城市定下來不想變遷,研究所和國企是不錯的選擇。

還要考慮家庭,發展,定居方面的問題。


有一個贊超過30次的回答,應該是15年的回答了,在評論區中被反覆粘貼,需要更正幾點:

1.十四所的事業編製問題:十四所並未改制,仍為事業單位(在國家事業單位名錄中可查詢,法人證書也為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員工繳納的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可在江蘇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中心查詢記錄。

2.薪資待遇問題:並未講全,十四所目前的薪資結構分為三大部分,工資性收入、獎勵、津補貼。工資性收入為崗位工資加績效獎金(相對比較穩定,也是HR宣講說的年薪和平均收入的概念),獎勵為做項目和課題獲得的收入,比較可觀,津補貼包括單位繳納的12%公積金和24%的住房補貼,都是按實際收入作為繳費基數,可以算算非常可觀了。


曾經十四所工作過的來說說吧,十四所工作氛圍很好,至少我跟同事關係都特別好,除了離職跟保密啊什麼的那些機關大爺們。

但有個比較尷尬的地方就是南京的房價,不知道題主了解過沒有,十四所現在在的位置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有多偏僻呢,曾經公交加地鐵從十四所到南京站至少兩個小時,但是就這麼一個位置,它現在周圍房價大概在兩萬到三萬不等的價格,題主肯定也跟十四所談過工資了吧,如果想長期留在南京房價的問題一定要考慮。

本人親身經歷,工資可能沒變,但是房價可真是一天一個樣子!


當我看到這篇回答的時候,石家莊房價已經不低了。而且是有悖於經濟規律的高。


54所,還是雙985爽啊!

這麼久以前的問題了,算了給後面的人看吧。


推薦閱讀:

中移在線服務公司怎麼樣?
要鎖相環有什麼用??
在離家水平距離十多米處建有的移動通信基站,對人體有危害嗎?危害多大?
在中興(ZTE)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運營商工作三年該不該轉行?

TAG:研究所 | 通信行業 | 薪酬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