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素恐龍嘴那麼小,為什麼能體型長那麼大?

好多年百思不得其解,這麼小的嘴怎麼可能那麼大?

人家鯨魚嘴大,但是這些貨,嘴巴和身體比起來,和挖耳朵勺與人體差不多,吃多少年才能吃下足夠的植物,來轉換成它的身體?


題主給的圖,看起來像是蜥腳類恐龍,再具體點說,像是梁龍。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看了下面這個答案:

腕龍、梁龍、馬門溪龍等長脖子長尾巴的恐龍,外形區別到底明顯在哪裡呢? - 知乎

這個回答的姿勢水平很高啊,我好好學習了一下。

然後我這個回答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學習成果。

其他類型的植食性恐龍,雖然也是肚子大腦袋小,但是可能看起來不會這麼明顯這麼萌。

至於說為什麼這些萌萌的蜥腳類恐龍嘴巴那麼小,卻可以長那麼大,下面這個回答說服了我:

為什麼遠古時代有體型巨大的生物,比如恐龍、猛獁、巨蟒?基因還是食物?能量守恆允許嗎? - 知乎

我摘抄一下:

然後,這個回答也是差不多的意見:

為什麼巨形的海洋生物很多,但很少見到巨型的陸地生物呢? - 知乎

摘抄一下:

我想,到這裡,題主的問題應該可以解決了,完美!

說實話我干這個不專業 ,為啥我要回答呢,因為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提的問題。

既然他有這個疑問,那麼作為粉絲的我,雖然不懂這個,那也要義不容辭的來強答。

不然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粉絲?

特别致謝@老牛頭,@好大一盆綠蘿,@張天瀛,你們認真的回答讓我有機會在@缺月梧桐面前裝逼。


首先糾正一下問題:中生代沒有禾本科植物,故此沒有草食恐龍一說。而且被子植物出現的時間比較晚,絕大部分植食恐龍都沒有立即接受開花植物。只有晚白堊世的埃德蒙頓龍和少數角龍食用木棉以及木蘭。目前沒有確切糞便化石證據表示蜥腳亞目有食用被子植物的習慣。(順便科普一下,最新的恐龍定義蜥腳亞目可能不算恐龍)

其次是蜥腳類恐龍主要食用蕨類植物(主要是里白科,紫萁蕨,蚌殼蕨),本內蘇鐵,真蘇鐵的嫩芽,或者是種子蕨,抑或是木賊。相對來說它們食用灌木的頻率較高;相反的南洋杉和恐龍杉之類的大型喬木也會被使用,不過喬木狀裸子植物的食用頻率較低。

根據現存陸地大型哺乳類的飲食結構和解剖學特徵,蜥腳亞目可能也會有相當發達的消化系統,這樣就促進了體型的迅速增大。另一個因素是含氧量,中生代尤其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的含氧量異常高;相應的含氧量極高的賓夕法尼亞紀時期的昆蟲也有著誇張的體型。


長脖子對增大取食範圍、提高進食效率的作用,比大嘴巴更重要——不要覺得蜥腳類恐龍「腦袋小」,只是它們的腦袋沒有隨著身體一起等比例增大而已。


你吃多少飯跟你用多大碗有關係么?


當時中生代並沒有草這種植物,說是植食恐龍更為準確


參見長頸鹿等,一般大型點的動物壽命和生長周期都長。藍鯨別看嘴大,喉嚨其實也小,每次進食時大部分只是水,篩掉幾噸水後,真正吃下去了磷蝦也沒多少 。


因為沒人把草捆成捆讓它大口大口的吃


不停的吃,而且有強大的消化系統(其實就是很大),吃的時候不要嚼很久。

之所以這些恐龍會成群的長距離大規模遷徙,就是本地植物不夠吃了。


因為找到素菜比葷菜更容易→_→


因為體型小的全被食肉的吃光了,自然選擇


因為它們一天一餐 一餐一天


人家不停地吃啊,而且嘴小主要是頭小啊,無法容納一張大嘴。食草恐龍沒有進化出先進的大腦,也無需配備一個大頭。


推薦閱讀:

古代人是如何看待恐龍化石的?
那些博物館裡的恐龍骨架是真的從土裡挖出來的,還是造出來的模型?

TAG:生物學 | 生態學 | 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