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星球(原小密圈)適合做內容沉澱嗎?
我朋友邀請我進來買買買圈子,進去一臉懵逼,說好的內容沉澱呢?
小密圈很年輕,但我用小密圈 1 年多了,應該算老用戶。看我在此話題下的個簽就知道。在此回答下做一個梳理,給出四條小密圈的優勢來,希望對你有價值。
小密圈適合做內容沉澱嗎?
小密圈是一個社群容器,主要用來搭建和承載線上社群活動。當談及小密圈內容沉澱的優勢時,我們得先弄清楚,與其做比較的,是如下這些社群容器:
- QQ 群;
- 微信群;
- 線上論壇;
- 支付寶收費群;
來,我們逐個聊聊。
QQ 群歷史悠久,眾所周知。微信群如今入群快捷,建群方便,一拉就有。但當我們從內容沉澱這個角度來打量它倆時,就會發現明顯問題。我列在下面,你看看你遇到過嗎?
微信群雜訊太多,你一言我一語,跟蹤對話信息很容易跟丟。尤其是熱鬧的時候,多話題齊頭並進,即不容易參與,又容易流於泛泛而談,入群後,收穫感很低。此外,咱們也不能 24 小時都在群里,如果離開個一兩天,再進群後,消息爆炸、3000+ 消息等你閱讀、閱讀聊天記錄吃力這些困難,都阻礙著整個群的溝通效率。
舉例來說:
- 比方說,你看聊天記錄,很難找到針對同一話題的一條清晰的線。甚至有時連誰說的「對對,我認同」是在回復誰,都要費精力去琢磨。這種用戶體驗很不好;
- 比方說,你看到紅點後手癢難耐,點開後卻發現用流量刷出來的都是表情包;
- 比方說,大部分群最終的命運,以你使用了群消息免打擾功能後,逐漸淡忘了它為宿命;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不說你也知道,微信群的這些問題,QQ 群同樣沒能倖免。但 QQ 群可以上傳群文件的功能,還是很討大家喜歡的。傳些照片、電子書和文檔,群友一塊分享,對我來說,是 QQ 群目前最大的價值了。此外,禁止所有人群聊,然後用來發通知,似乎也是一個好用的功能了。
至於在移動浪潮衝擊下,已衰落式微的線上論壇 BBS,以及承載了支付寶社交夢,方興起不見苗頭的支付寶收費群,此處按下不表。趕緊進入正題,聊聊小密圈。
一句話描述小密圈的產品形態:小密圈更像是一個擁有共同話題、目標和偶像的人一塊使用的朋友圈。
這在內容沉澱上帶來了什麼好處呢?我分析了四個優勢,羅列在下面。
先來看第一個優勢。話題以主題的形式挑起,形式上,就像朋友圈發了條狀態,與此話題有關的回復和回應,自發地跟隨在此話題下。相比於 QQ 群和微信,同一話題出現在同一區域,按時間順序排好,本身就有較高的閱讀效率。這個優勢,屬於內容沉澱的優勢;
此外,第二個優勢是:圈主(社群管理員)有權利對好的內容進行打標籤分類。圈友(也就是社群成員)通過點擊標籤,可以很方便地縱覽所有歸屬於此標籤下的內容。在信息分類呈現上,這是 QQ 群所不具有的優勢;
推薦使用的標籤有#圈主推薦#、#精彩問答#、#乾貨#等等,還可以由圈主或圈友自定義名稱,充分發揮分類標籤的作用。第二個優勢,同樣屬於內容沉澱優勢。
第三個我觀察到的優勢:如今希望獲得內容變現的具有技能資質的輸出者、知識型中 V 和大 V 都不少。他們每天的狀態、在讀的書以及思考的問題,對於視他們為榜樣的人來說,是有價值的。與此配套的,除了免費社群,小密圈還能創建有收費門檻的社群。這個功能實現對圈主來說,就只是一個選項,勾上就能生效,用著挺爽的。
相比微信的入群後群收款功能、QQ 的入群紅包功能,小密圈直接擁有微信支付介面,繳費入群。免去了圈主在社群內三番兩次提收錢的尷尬。收費入群,如同購買一個服務。付費才有好內容,收費讓圈主更有動力做好內容沉澱。
最後不得不提,其實對於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微信即生活。微信和我們的生活距離已經非常近了。而微信里的社群消息繁重,無形中已經侵入我們的生活本身了。繞開若干個群才能找到我們需要一塊聊天的好友,並不是好體驗。小密圈是一個較好的保持社群和用戶之間恰當距離的方式,尤其是後續版本已經配合小程序一塊面向用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像豪豬,近了被刺扎,遠了會冷。恰到好處的距離,需要大家一塊兒配合。
作為小密圈重度用戶,此文腹稿已久,今天終於寫出來了。
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猛贊,讓我感受一下。
今年下半年,小密圈改名為了知識星球。
最近我在招更多星主,聊知識星球。如果你是一名星球主,而且關心怎麼讓自己的知識星球獲得更多的用戶。讀完了我梳理的幾個贊數不錯的關於知識星球(小密圈)的回答外,你還好奇我都思考、分析、探索和總結了什麼?還請直接移步我的知識星球,圈名為「知識星球用戶增長」。
這應該是知識星球 APP 中,第一個,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專註於幫助圈主解決用戶增長難題的星球了,而且還接地氣。入圈後送你一份自測文檔,方便你先對著手冊診斷一下,你做的圈子不知不覺中進了哪些坑、犯了哪些致命傷,你記得找我索要。目前圈子運營得還不錯,彙報一下成績,有 300+ 名小密圈圈主已經用腳投票了。
不知道怎麼加入我圈的圈主,在推廣能力基本功上就已經不及格了。知識星球有個功能點叫,在 APP 內通過圈名用搜索框搜到圈子入口,很多想要推廣自己星球的朋友並不知道,如果感興趣請來圍觀。我的星球名叫「知識星球用戶增長」
kinvv
初稿 2017 年 1 月 5 日於北京·海淀再稿 2017 年 4 月 5 日
三稿 2017 年 11 月 28 日
+++
2017.02.03 補充:
允許我大笑三聲,我這篇回答被小密圈官網收錄了,哈哈哈。
kinvv:小密圈適合做內容沉澱嗎? - 小密圈
為表慶祝,敲個核桃補補。
+++
2017.11.28 補充:
我的星球,被徐志斌老師的《小群效應》一書收錄。哈哈。
為表慶祝,買包核桃去。
+++
「全棧運營修鍊」是我創建的一個私密圈子,其實早在去年就要想過需要開設這樣一個圈子,但是去年忙於工作和出版自己的書籍,所以一直耽擱到現在。在今年的3月底,我的書籍《全棧運營》也提交了初稿,近期也會面世。在寫完這本書之後,其實自己也是想了很多關於互聯網運營的未來,包括在這本書里也講了很多,但是好像都不太夠,因為現在正是運營驅動的好時代,僅僅依靠一本書是不能很好將自己對運營的觀點闡述清楚的,而對於很多運營人來說,書只是自己學習運營一部分知識來源而已,其實很多運營人更想的是能夠面對面聊運營的未來、產品運營的方法論等等。其實在這方面自己也是做了很多功課,包括自己現在運營的微信公眾號、知乎等社交媒體都會有來自很多運營人的詢問,有時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因為感覺有些小夥伴問的問題概念太大,如果只是靠在微信上聊天是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清楚這個意思的,而且最主要的是自己也沒有很多碎片時間來回答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等),所以也就不能很好將自己的所知道的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
因此也就有了這個「全棧運營修鍊」的付費圈子,其實進來這個圈子不能說你就是旁聽者,我希望你更是一個產出觀點,跟其他運營人碰撞出火花的那個人,這樣就不是一個人的成長,而更是一群人的成長,這個成長也是間接地將運營這個行業推向另一個新高潮。
怎麼會想到取「全棧運營修鍊」這個名字呢?
其實也是偶然吧,在去年的時候,全棧運營這個概念也開始慢慢被很多提起,但是真正被大夥所知道的也是一篇爆文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會對全棧運營嚮往,其實全棧運營也並不是叫你啥都會,我覺得現在也有很多人對這個概念也是停留在多技能的概念上,比如你不僅會運營、而且還對產品、技術開發、甚至是銷售、財務這些都很懂,這個並不是全棧運營的最適合理解,我說理解的全棧運營,其實更像你對每個行業的思維貫徹理解,怎麼說呢?我相信現在很多資深運營人對產品運營這個行業已經可以說是比較熟悉了,而且還在產品、技術等領域也開始有涉及,但是真正能把他們結合起來,發揮出自己不一樣的價值的人很少,也就是說現在需要的是有跨界思維的人才,而不是你做一行會一行,而不是進行有機的結合,這樣你永遠都是在某個行業很厲害而已。
我開設「全棧運營修鍊」這個圈子,其實更像說的是需要需要把產品和運營的人結合在一起,可能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比如你會產品的,但是你不懂運營,那麼懂運營的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圈子裡產出不一樣的觀點,進而讓產品人對運營也有所認識,反之也是這樣。所以全棧運營修鍊這個平台暫時就是定位於有一定基礎的運營人想進入更加高階的運營,這個高階其實就是懂得運營以外更多的東西,比如產品。而具有一定基礎的產品人想知道更多的運營方法論,則可以藉助這個平台認識更多的人,獲得更多有價值的運營幹貨。
圈子裡有什麼內容?
1.問答
在圈子裡用提問的方式發起話題討論。提問必須詳細描述背景,或者提問後先自問自答一發,用思考交換思考,低質量的提問會被刪除或受到批評。
2.話題
每周日晚上8點一期話題,管理員發起話題。大家自由討論,然後討論結束後,將會選取具有較高價值的內容進行分發。以及點贊評論綜合最多的將會得到一個大紅包。
3.最新運營方法論
最新運營方法論將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產出,我將會輸出自己的多年的互聯網運營經驗以及案例;第二部分是圈子成員的產出,大家可以將看到的運營知識,你認為可以幫助到大家就可以發出來,並可以附上鏈接,歡迎好的運營幹貨,只要你的運營幹貨有料,適度推廣自己並沒有錯。
4.吐槽大會
既然這個圈子有產品和運營,而雙方都是平常工作當中接觸最多也是最容易撕逼的兩方,我們就可以在圈子裡開設一個吐槽大會,吐槽大會的意義不是撕逼吵架互噴口水,而我希望說可以將各自的苦衷講出來,讓大家都能夠換位思考,減少不必要的互相傷害。
你能得到什麼?
你所處的每個環境、地區都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作為互聯網的虛擬社區,也是一樣,你能不能學到東西,關鍵看你是如何對待它而已。很多對於這些社區剛開始是抱著一顆積極心態去的,但是後面的時候幾乎就荒廢了,所以這個社區不能保證你能學到什麼,因為我建立這個社區一直都在做好自己,你不能學到東西,那只是你的事了。
我對進入圈子的人的定位
♀ 我希望你可以是想進入運營行業的人,我們俗稱小白;
♀ 我希望你是已經進入互聯網運營行業的人,但是處在一個迷茫期,非常需要一些資深運營指導一下你,我們俗稱為初級運營;
♀ 我希望你可以是有1-3年經驗的運營人,已經負責過一些產品的冷啟動,對運營有較深理解,但是現在很想跟更多優秀的人一起交流運營,並最好可以是學習一些產品思維的中級運營;
♀ 我希望你可以是一名有1-3年產品經驗的產品人,你有可能會轉運營,也有可能是對運營有較深的興趣想去了解,那這個圈子也適合你!
收費說明
如果你剛好先看到這條消息,而且是在前199名之前的人,那你只需要199元就可以進入這個圈子,而在200-500名的小夥伴,那就需要299元才能進入這個圈子。500名之後的小夥伴,你就只能等到第二期了。
所以說,第一期我只打算招500人,而第二期什麼開始招募,我也不知道,可能會有,也可能不會有,所以如果你看到第一期,而且還有名額,你就可以報名。額滿為止!
註:這個圈子只是給想學到東西的運營人,如果沒有想好,並不建議購買!
直接點擊鏈接或者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圈:https://wx.xiaomiquan.com/mweb/views/joingroup/join_group.html?group_id=4251118458secret=wuhkkw3nj99c493rp2ceir4mvr0d5zm2extra=03805215ea752e7e60e44178c4f4f150120f635f475584dd8796970630cd86d0
做為圈主,不得不吐槽一下。可以做沉澱,但 app 本身對編輯很不友好。
1、代碼排版不友好
2、不能二次編輯
3、不能管理 tag 分類
4、不能給優質的回復者打賞
5、簡陋得要命的 web 端,bug 一堆,提了會即時反饋,但就是不改
與其叫內容沉澱 不如叫做付費的「信息漏斗」,感覺還不錯
這是小密圈app的官方介紹——「高品質社區,知識變現」:
把玩了兩下,說個想法:知識的變現和其沉澱是衝突的,容易變現的知識也容易消化,快餐是沒什麼營養價值的。或者換句話說說--知識提供方「變現」的有多方便則代表知識獲取方「沉澱」的多困難。因為容易獲得的「知識」太容易吸收了,不值得沉澱。小密圈主打知識變現意味著其知識沉澱難以做到盡如人意。
以下只討論當前的網路知識變現模式,主要適用於例如分答、值乎、小密圈、知乎live等狹義上的知識變現渠道:
不可否認有些「知識」變現的產品是物超所值的,比如一些高校的免費公開課對聽眾來說就是正外部性,除非你購買了網頁上廣告的產品。
但對如今很多主打知識變現的平台、應用和渠道來說其變現的都難以稱為「知識」,只是「知識」的碎片。頂多算內容供給,算信息變現,算情報買賣。在我看來,很多碎片化的「知識」很難說普遍存在重大價值,一般是充當討論話題或成為靈感的點子,我更願稱之為有一定信息量的「內容」。而真正有價值的是成體系的知識結構,難度大的知識--它們獲取成本高,例如在頂級學府求學需要先從千軍萬馬中殺出;它們閱讀門檻高,例如要啃大部頭著作;它們信息壓縮比高,例如一些優秀的學術論文篇幅簡訊息量大;它們不容易掌握,例如需要導師指引需要刻苦專研;它們需要積累,例如在實踐中反覆驗證其適用性;
所以通常來說這種知識融會貫通的人少,因此根據經濟規律市場價格也高。但是這種知識雖然價格高但低溢價高價值,如同十萬塊錢的超跑。於此相應的,碎片化的內容就如同百來塊錢的普通自行車,其價格低但高溢價低價值。雖然十萬買跑車很划算,但對經濟基層不行(理論學習不紮實)的人來說買自行車是很有誘惑的選擇,畢竟攢錢買跑車太麻煩了。不嚴謹的論述下當前各種平台、app、大V的內容變現吧:
1.掌握高價值知識體系的人,相當於前面花十萬買跑車的,這裡粗糙的定義為知識精英。2.知識體系不完整人,手裡只有千八百塊錢,是自行車的目標用戶,這裡稱之為知識屌絲。知識屌絲的形成有很多可能,除了客觀條件受限外一定也有主觀因素造成的知識屌絲,例如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有問題。3.如果把知識體系比作金字塔的話,知識精英的金字塔高大穩固密度大能級高,知識屌絲的金字塔矮小殘缺密度小能級低。4.「知二定律」,知識傳遞的方向性:知識精英隨手從自己的金子塔上敲下一塊複製壓縮給屌絲就可以修補知識屌絲的金字塔,反之不成立。比如說同行業資深員工(知識精英)的經歷對剛畢業的實習生(知識屌絲)來說就值得參考,類似與知乎live「大佬隨口即是內幕」、「您之吹水,我之點化」。但需要明確敲下來的知識碎片已經不成體系了,變現的內容只是知識體系的廉價替代品。是經過知識精英咀嚼的饅頭,有味道沒營養。5.知識精英和知識屌絲是相對的。比如說從學術角度講和手握太空梭的院士比,只有跑車的就是知識屌絲。當然院士這種大牛是真知識變現,其不在本回答討論範圍內。6.屌絲當然可以成長也可以逆襲,比如現在缺少經驗過幾年就是老油條了,基礎知識不牢靠可以找時間系統的學習。沒經驗的問題好解決,知識體系不完整的問題不好辦,因為系統的學習漫長而枯燥,關鍵是又苦又累。7.對於知識屌絲個體來說,不了解體系和理論,碎片化的「知識」是學不完的。換言之內容變現市場針對個體的產品供給量充足,產品呈梯次發展鋪開,應有盡有。8.對於知識屌絲群體而言,碎片化的「知識」就像一條捷徑,看上去似乎物美價廉。所以在內容變現的初期,知識精英群體相對於知識屌絲群體是供小於求的,這導致碎片化的「知識」價格虛高。雖然外人覺得百來塊錢買輛普通的自行車不划算,當事人可能還覺得撿了漏。9.目前還是知識變現的初期,大v們還處於僧多粥少的變現紅利中,以後知識變現行業可能會信息爆炸,所以當前大家雖然都吃得好以後應該是老大吃肉小弟喝湯的。大v們,馬太效應要利用好啊,不過話說回來總有新韭菜會長出來的。所以,很多內容變現的邏輯鏈是:
知識體系不完整-用廉價替代物補充-「內容」變現(收智商稅)此處應論教育是階級的再生產。
因此對於某些在學生時代沒打牢基礎的同學們來說,雖然交幾塊錢就能獲得一些通俗易懂的知識碎片,但真想充實自己,還是去系統學習吧。不然就像我一樣,純粹花錢去聽聽段子吧。
最後,本回答中所謂的知識精英只是戲稱,
畢竟真精英即無時間亦無必要在網上販賣自己的學識啊。我的相關回答:知識變現究竟難在哪裡?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3707466/answer/147740931?utm_source=com.meizu.notepaperutm_medium=social微信群和qq群信息多,但這是信息沉澱;雲盤/qq群可以存放文件,但這是資源沉澱;所謂的內容沉澱,應該是指社群針對不同topic可以做結構化分類,並且有恰當的運營機制激勵成員自發產生優質內容。
小密圈能做的場景是:你加入了某大v的讀者群,可以看到他私密分享的小道消息,但是無法專註解決問題——或者你加入的社群非常精準,比如java-求職/java學習等等。
打個比方,課堂其實是優質內容沉澱的現實場景:群體都是學生,以學習並且提升自己為主,課堂可以討論,班主任會精心備課,也會日常分享資訊,學生不敢造次,交了學費的學生不會亂說話,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級秩序。
內容沉澱的形式其實不多,在任何社群都能實現,但如何刺激成員產生優質內容才是關鍵,我覺得以下兩個條件很重要:
1.班主任需要花費精力運營社群,包括批評教育不正當言論,備課,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指出學生的錯誤,給優秀的學生表演和獎賞...
2.班主任要賺錢,學生要花錢。一方面激勵班主任持續產出,一方面篩選出素質比較好的學生。
小密圈的刺激機制,我在這裡大概說了下與其他工具的對比優勢:
如何評價「小密圈」這個 app?
付費內容已經逐漸成為習慣,小密圈現在越來越火,算是應時而生,再早幾年,懸。你看看多少人願意花錢去參加培訓班,參加xxx大會,只是為了聽嘉賓大話互聯網,為了和同行換個名片,為了發朋友圈塑造下自己的形象。
現在是很適合內容沉澱的,參考知乎初期。
這個答案,希望短期內不需要來做修改啊
邀請俺來幹啥?
讓才華橫豎都溢的俺去試試?
俺也不是謙虛!
俺發現早已有更高明的勃中央和勃學家在搞勃學圈啦,俺們拭目以待!
小密圈,從官方給出的定義就是做知識社群,而且這個知識做的付費,做的是高品質的社群,為具備高品質內容的知識型大V提供備份分享內容,與粉絲深度交流,變現能力的工具。
可以看出,小密圈一直標榜的就是自己的內容沉澱機制,但是它的封閉性強(付費入群),所以在內容沉澱方面的體驗並不好。
對我來說,小密圈是作為值乎以及分答的替代品出現的,功能上看小密圈的主要功能是提問功能,而不是分享功能。
在小密圈搜索:「伊姐的廣告DMP」
加入須知:
數據變現的方法論
數據盤活,才能發揮價值。那麼,您手頭上的數據要如何變現?怎麼才能更好的利用這些數據?這些數據到底代表著什麼?這些數據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適合那些朋友?
1、愛好者:對互聯網廣告和數據產品有興趣的朋友。希望從事商業產品方向的工作。
2、媒體或個人站長:有個大概日pv1000流量的垂直網站、Wap、H5、APP等。除了廣告變現,還數據變現,提高變現能力。
2、廣告主:對精準營銷非常關注。希望了解廣告dmp、dsp、ssp、adx、rtb等產品知識。
部分內容預告:
① 什麼是個人數據,你的個人數據一個月能賣3萬元?
② 你的站點什麼樣的數據有價值? 價值該如何評估和變現?
③ 廣告數據如何變現?該如何操作?
④ 數據資產如何收集?如何管理和應用?
⑤ 個人數據商店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前景如何?
⑥ 數據管理平台的類型和商業模式是什麼?
⑦ 數據交易有什麼特點和挑戰?
⑧ 現有市場的交易模式如何?
剛好有玩過,是這樣的。
主要是做高品質知識社群的。目前形態來說,內容沉澱的形態是就文件收藏或者事件觀點為主。
買買買好像是推薦一些生活類的靠譜產品。這個推薦挺好玩的,不是像淘寶或者是專題推薦那種。圈主找的全是已經購買過的商品,試用過非常好用才給大家推薦的。
簡單來說吧,平台擺著那裡,怎麼玩還不都是靠活人玩。
內容沉澱,知識收藏玩法看自己咯。
可能樓主進的圈子不是你想看的吧,建議可以去產品黨看看,乾貨挺多的。
說起內容沉澱,或者是內容管理,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要同內容挖掘(內容源)相結合;2、必須要有足夠的索引機制、3、內容可以外鏈(分享)。
如果說內容沉澱,十多年我陸續使用產品是diigo /delicious (兩大著名的網路書籤)、Evernote (剪藏功能)、Google Reader / Google+ 、feedly (內容源RSS 訂閱和tag 管理)、Pocket …… 等,才能成為內容沉澱工具。
微信及其小程序的封閉性,決定了無數公眾號或其他內容源的內容只能保存在微信的「收藏」里(對於公眾號內容也不絕對,還是有黑科技的),沒有索引和tag 管理,所以只能算是快餐,不能用於沉澱。
還沒有深入使用小密圈(不知道內容入口),但從前面的介紹來看,大體類似微信群,內容源決定於群成員,內容收藏和管理?還不清楚是否有對單個內容的tag 管理?以及跨圈、甚至跨APP (內容源)的內容統一管理。
https://wx.xiaomiquan.com/mweb/views/joingroup/join_group.html?group_id=158214454842secret=kln8u74l8ingnmwl9w7g1idzejw0v35gextra=22da0ba68e8b44df85a8aa2b034f76fec0b048ebbe3647e9f2b37811493316c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對賺錢有強烈興趣,但缺乏想法,並且願意付費尋找解決方案的小夥伴,這是我們的聚集地。
在這個圈子裡,我會分享一些自己的創業經歷,好的案例和小思路,幫助你獲取好的起步的思路。
http://t.xiaomiquan.com/vZfyn6E
我曾經用QQ的每日狀態(說說功能)做過相當長時間的同樣的事 也飽受信息噪音的困擾(畢竟QQ還是會拿來做一些私人的事情)小密圈的出現或許可以幫我解決專業信息沉澱的問題 現在拭目以待中
附上自己的小密圈 歡迎對遊戲和cpp有想法的同學來一起頭腦風暴
我正在「手機遊戲 CPP」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一起來吧?
http://t.xiaomiquan.com/VVfynyv(該鏈接7天內(5月4日前)有效)從小密圈最近很火就可以看得出來
主要還是小密圈的收費擋住了一夥的人,同樣也保住了質量
不過這裡先不多說,推薦一波圈子吧,小密圈導航的網站,這裡是首頁:小密圈大全推薦導航-你喜歡的都在這裡
小密圈的吸金榜:金榜相關的小密圈推薦_小密圈大全 最賺錢的幾個圈子都在這,最低的都是19萬的檔
這裡是人氣排行:人氣相關的小密圈推薦_小密圈大全 排名前五十的圈子都在這裡(僅限本站收集的,再多的只能等後期更新了)
免費的圈子,相信會有很多人喜歡,就為倆字:免費! 免費相關的小密圈推薦_小密圈大全
學習,更多時候只是為了生存或者更優雅的生存!
一、內容只不過是產品的一種形式,產品的價值得靠時間來沉澱,小密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內容載體。
二、內容創業核心的問題是如何變現,公眾號直接變現幾乎不可能,小密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變現方式,優質的內容就應該直接收費,這是對內容創造者的尊重。
難說,關鍵看運行
適合
從社群管理角度說,在做了一段時間的微信社群後,發現了幾大痛點:
1.信息沒法過濾。XX進入了群聊,互相寒暄,打個招呼等,就把真正有價值的聊天記錄頂上去了;
2.門檻太低影響內容的產出質量。本來一個好好的分享群,但因為進群無門檻,大家又可隨意拉人,慢慢就變成了水群,群活躍度一致走低;
3.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言,得不到回應。堅持不了一段時間他也會變成沉默者了。
所以,提高門檻,有人願意花錢來消費你的內容,你才有動力產出有價值的內容。
從內容的角度說,內容的儲存也有痛點:
1.不成體系。從各個渠道收集到的資源放在網盤裡,但是久而久之,資源散作一團,不知道怎麼體系歸納,也就不看了。
2.內容質量把控需要花時間。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不是從事金融的朋友,他給你發的金融相關內容,你很大可能不會看。相反,你覺得某個朋友是金融方面的專家,那麼他給你發的金融相關內容,你肯定認為是很有價值的,馬上看,還會收藏。這就是KOL的力量,他們的「人設」就是在你心裡種下了「內容有價值,高端」的種子,幫你節約掉了過濾信息的時間。
3.內容存儲需要大的空間。微信容量滿了,網盤容量滿了,但是還是有精華內容不斷的在收集啊,放在哪裡?怎麼更好的處理?於是搬到了小密圈上,與人共享,方便查看。
現在是把有價值的資源都放上面了,這feed流看著好爽。
我正在「成為精英」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一起來吧?
https://wx.xiaomiquan.com/mweb/views/joingroup/join_group.html?group_id=281545141881amp;amp;amp;secret=cmamhu1makcx0wfrlzw4qwajwrpggwetamp;amp;amp;extra=03805215ea752e7e60e44178c4f4f1509da3038eacd8b3b5ed73fe0d7aba0628
在朋友的推薦下開通小密圈兩個月多點了,隨便談幾點感受:
1,小密圈很適合做知識類分享變現,如能聚集到足夠的人氣,設置收費,會讓作者有很大的動力去分享越來越多的精品內容;
2,小密圈提供了直接的微信入口,無需下載APP即可參與,用戶體驗很好;
3,小密圈目前還很年輕,隨著付費圈子的不斷壯大,實現盈利還是很容易的(目前小密圈針對付費圈子實行了手續費),勢必會不斷迭代出符合內容型社區的新功能;
4,當然也正因為小密圈的年輕,還是有不少不足的地方,比如發布內容插入圖片很不方便,也無法插入視頻分享,致使分享的內容形式太過於單一,吸引不了太多人的興趣,另外目前和別的平台對接方面也幾乎沒有,官方為圈子引流方面的措施也還略顯單薄,不利於持續運營。
當然總體來說,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我們將繼續長久的以小密圈為核心,做好雋永東方全網優化的第一手精品內容分享和沉澱。
如有興趣,大家可以點擊我們小密圈: http://t.xiaomiquan.com/jeqBaYZ
https://wx.xiaomiquan.com/mweb/views/joingroup/join_group.html?group_id=8441888542secret=w3kt2grij0p9azwuobm662vlkj4mbqq8extra=ed8ec8e3a114a0de31b375ed10dad3850469643d7e4ea20037800f69fcf51518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s://wx.xiaomiquan.com/mweb/views/joingroup/join_group.html?group_id=4145511118secret=sb7nxqq9fp603jn7poz7r39w4vnxa9h4extra=8dbb75c89506462efe9e3114a0ee90fa7a0f6db7b248f95895ffa5237efd0fb4 (二維碼自動識別)
正在體驗中,打算建個圈子。目前的微信群、QQ群,管理確實太麻煩,且沒有沉澱。
-----
2017-4-30 更新。
正式建立軟體測試職業唯一的圈子{軟體測試圈}兩個月後,老徐來客觀聊聊,到底是否適合。
如下是老徐對圈子的介紹:
老徐作為一名測試職業分享者,圈子至少解決了老徐幾個問題:
1、成員過濾,不像QQ群、微信群,管理麻煩(特別是微信群)。
2、內容沉澱,隨時可查閱,且結構化展示。
3、文件、資料共享。
4、提問模式,很好(且可付費提問)。
5、鼓勵分享(讚賞功能)
-------
繼續補充圈子內的幾篇軟體測試職業(QA)相關的內容。
http://t.xiaomiquan.com/e6u7iuF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t.xiaomiquan.com/i2RjE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t.xiaomiquan.com/u3Nvvjq (二維碼自動識別)
-----
如上是隨機,挑選的幾個截圖。
那麼,小密圈有什麼問題呢 ?
1、還比較年輕,不太完善,有很多細節問題。
2、存在一些體驗不太好的地方(當然,現在的版本,已經比老徐兩個月前體驗的好非常多,還是非常贊的)
整體來說,非常不錯,值得試試。
如果你是軟體測試從業者,歡迎入圈子,聊聊。
推薦閱讀:
※獵豹手機瀏覽器,你怎麼看?
※中國移動的基站工作原理是什麼,為什麼一般人要靠運營商來連接互聯網,實在搞不懂其中的工作原理。?
※做「老年智能機」可以成功嗎?
※你用過的,感覺最好的日程管理 APP 是什麼?
※為什麼MIUI的相冊一定要把本地和雲端混為一談,MIUI相冊的產品經理到底在想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