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rmore說的不要失掉你的倉位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在《股票左手回憶錄》中專門有一章講年輕的Livermore遇到一位前輩學會了不要失去自己的部位一說,講的是要抓大波動不要在遇到合理的回調的時候把自己手上的倉位放掉。

在書的後半部分Livermore又一次提到了這個觀點並以自己的一筆交易舉了一個例子。

「我曾經放空10萬股,看出大反彈即將來臨。我認定——正確地認定——這種反彈在我看來是無可避免,會給我的賬面利潤,造成100萬美元的差別。但我還是穩如泰山,看著一半的賬面利潤被洗掉,絲毫不考慮先回補、反彈時再放空的作法。我知道如果我這樣做,我可能失去我的部位或籌碼,從而失去確定賺大錢的機會。

大波動才能替你賺大錢。」

我的問題有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為什麼Livermore短期的調倉會失去自己的籌碼?這是因為 1. 20世紀初的市場流動性差,如果現在放掉自己手中的籌碼,後面在市場繼續按最小阻力線行進的時候要想再從市場中買回籌碼很難?2. 市場波動太大,難以完成短期調倉後面又在合理價位拿回籌碼的操作。 還是 3. 交易員的情感很可能無法適應這樣的調倉又加倉的行為。

第二個層面。這樣的操作在這個年代還是最佳的操作手法嗎?很多交易員都非常講究風控,例如保羅都鐸瓊斯就會把頭一天的收盤價當作自己的成本價,並且對當日的大波動就行嚴格的止損。而且如Livermore例子中的這麼大幅度的回撤恐怕是私募對沖基金等等無法接受的。如果Livermore能夠準確預判一次回調,為什麼不在回調的時候降低一部分倉位,等到趨勢延續的時候再把倉位補齊呢?當然了預測到回撤是不難的,但是回撤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誰都說不準。但是一次回撤也可能演變成趨勢的終止,為了預防這種風險,短期的調倉應該是合理的。我認為這樣的調倉行為本質是是用來兩次交易費用(包含滑點)加上回調/震蕩期止損造成的損失來杜絕了盈利被完全吃掉的風險,畢竟市場怎麼走,趨勢何時結束,誰也說不清楚。

理想化的情況如下圖。從別的書里摘來的,並不具有很好的趨勢,不算一個好例子。但是基本的想法是一致的,在回調時適當降低倉位,如果遇到趨勢延續的情況又重新把倉位補滿。我認為這樣的風險比一直捂著單子的風險要小。

我想我可能對Livermore的觀點產生了錯誤的解讀,請各位前輩賜教。

更拓展的說,讓利潤奔跑,那麼什麼樣的單子應該持盈?盈利回撤和止損的矛盾如何解決?


謝謝邀請。樓主提了一個好問題,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若要認真討論起來,可以延伸出一大堆東西。最主要的是,很多交易員,窮其一生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但是仍然沒有令人滿意的結論。換句話說,這是一個缺乏科學式結論的東西,每一個人只能去探索理解適合契合自己的行為方式,所以它的分類更像是藝術。

事實上,雖然Livermore是一個傳奇商品期貨交易大師,但是就我個人的理念,至少在這本書中,關於反彈的確定性以及其所採取的策略而言,表達的並不正確。按照livermore書中表達的意思,任由100萬美元回吐是令人費解的。這種策略應該與市場流動性或者交易者情感等問題是無關的。我認為造成費解主要在於作者並未清楚地表達明白,之所以要這麼做的理由。

首先,任何市場的某種行動,不可能是確定的。所以「無可避免」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市場會在某些時候印證我們之前的判斷,我們就說自己「正確認定」。但是同樣在某些時候,會否定我們的判斷。假定livermore真的完全確定市場即將反彈,那麼第一,他不去清空頭寸,就等價於錯失一個100萬美元的交易機會,或者甘願接受一個100萬美元的虧損。第二,他對市場行為的理解有某些缺陷。

100元美元並非小數目,不去做回撤控制和資金管理的原因,不在於流動性,也很難說是因為情緒。因為假如交易者判定反彈「無可避免」,即便很大可能「無可避免」,也應該盡量降低損失。如果沒有那麼做,則可能產生情緒,而不是相反。

一般而言,建立空頭頭寸之後,預期一個反彈可能出現,而不予行動的原因可能是:

在目前市場可能會反彈,但是這個反彈也可能發生在更低的位置。因此,如果在這裡我回補頭寸,那麼當市場落入更低的位置,我的處境就立即變差了。換句話說,由於反彈的不確定性,綜合考慮反彈的威脅,以及目標盈利空間,平倉是劣勢策略,而持倉是更優策略。

簡而言之:盈利目標尚遠,而反彈時間點,空間都不確定,因此持倉是比平倉更優的策略。

正如樓主所說的,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說,這種策略難以理解,我完全贊同,從回撤控制管理的角度說,這樣做缺點很多,在私募界容易被客戶詬病。但是livermore是給自己做交易,他很大可能是不太在乎回撤控制的交易者。就我的看法,livermore更像是海歸交易員,重倉出擊捕捉大趨勢。我假定,判斷和知識水平一定,利用大趨勢的能力和控制回撤的水平是相反的兩極。不僅無法兼顧,而且互為盈缺。

在大趨勢中,注意回撤控制是很容易「丟失補位」的。就像那本書里,livermore引用老手白的觀點,意思是說他經歷了牛市,最簡單而有效的道理就是不要在牛市丟失部位。這的確不假,但是誰能保證什麼一定是牛市呢?所以,策略上仍然有分歧和差別。回撤控制和利用大趨勢,是難以兼顧的。

我需要強調,並不是指適當的回撤控制必然導致丟失大趨勢,而是指,越高的回撤控制要求,導致無法利用大趨勢的概率大大增加。我並不是建議為了捕獲大趨勢,乾脆放棄回撤控制。實際上,在嚴格回撤控制的前提下,捕獲大趨勢,是交易員提升品質的關鍵。實際上也就是收益率/回撤的數值代表交易水平的另外一種表達。

顯而易見的是,更強的回撤控制要求,必然帶來更為複雜的操作策略以及更多變的判斷。對主觀交易而言,就是這樣,機械化交易除外。但是機械化無法捕獲策略之外的機會,但是主觀可以。然而主觀的缺點是,在策略變化,判斷更改以求控制回撤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交易複雜度上升過快的問題,導致交易員陷入情緒化和過度複雜的境地。結果違背了剃刀規則。

我舉一個反例,就是海龜交易員。他們無一例外的使用最簡單的策略。而且就是人工的機械化交易——當然執行是一個問題。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策略是最簡單容易識別的,不必而且不要根據市場來更改策略。交易的複雜性維持在最低,但是情緒化仍然極有可能發生——來自於過大的資金回撤,有時會超40%!在這種情況下,情緒化是非常容易發生的。但是也像我剛開始就提到的,尋找這個界限,是適合個人的,交易員的工作,就是在交易生涯中更好的理解自己對市場的反應。所以,我們討論的很多東西,都是具備具體結論時才有意義。究竟誰該如何,那就只能個人不斷的按照自己的經驗積累進行優化。

要達到最好的交易狀態,一個交易者應該不會情緒化,並且發生情緒化時,能夠較快的平靜。當然,我們還是應該盡量降低情緒化的觸發。情緒化可能來自於複雜性,更可能來自於過度的資金回撤——就我的經驗而言,只有這兩種。海歸交易員實際上是通過犧牲資金回撤,換取簡單性的提高。

不知道我的解答是否能夠說明livermore的真實想法。無非是用放棄精細回撤控制的策略,換取捕獲大趨勢的可能。具體為何採取哪一種策略,無非取決於每一個人對未來的評估。大部分時間裡,市場實際上沒有大趨勢,一個人應該兢兢業業力求控制回撤。但是當合適的時機來臨,能否正確改變風格,就是像索羅斯或者瓊斯這種交易大師,才能做到的事情。


更新下,大家對這個名詞爭議很大啊。貼張圖,大家討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為原答

不要失掉你的部位,意思就是說,不要失去你的倉位,你的頭寸,你的籌碼!

當然,這話,做為小散戶,聽聽就行了。

因為人家是說給資本大鱷和基金經理聽的。

在20世紀初,李佛摩爾的年代,股票市場的成交量是多少?

我有個數據,29年股災,紐交所10月21日全天成交600萬股,10月24日全天成交約1300萬股。

一般來說股市頭部的交易量是平均的2-3倍。

預估當時正常的日均交易量在200萬-300萬股。

李佛摩爾手握10萬股。

由此推測佔全天成交的5%(個人認為這個數據偏保守)。

這個百分比是否準確呢?

李佛摩爾曾在書中提過因為平倉空頭頭寸引起股市強烈反彈。

說明他的部位確實佔據極大的市場交易量比重。

所以,對於他來說,這10萬股他脫手了,就真有可能再也吃不回來了。

另外,仔細看書的話,李佛摩爾的建倉是在趨勢還未確立時慢慢吃進的。

而如果他的空單中途貪圖反彈獲利了結,之後想在下跌趨勢確立的情況下再吃進10萬股空頭,很有可能將市場打進深淵也吃不夠。

所以他說,不要失掉你的部位(當你的部位佔據市場的比重很大的時候)。

至於小散戶,在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應該更加關注控制回撤,降低風險。


謝邀~

如你所想,回調時先出來然後等回調結束再回補,這樣靈活應對行情似乎要比抱著單子不動要好的多。

如果回調的行情都這樣要去抓,那不就是做短線了嗎。這樣來來回回都能抓住當然是好,可是短線的波動有那麼好把握嗎。如果能把握好,幹嘛還浪費時間去做長線呢。

抱著單子不出,就是因為短線的波動並不那麼好把握。雖然大方向是多,但小回調的時空尺度卻不好把握。硬要去把握的話,很容易亂了節奏,折騰的累,還很容易因小失大。

利佛摩爾這話,有點老子思想里抱朴守拙的意思。


我覺得你沒搞懂他在說什麼,先普及一下,他說的部位,其實也就是position,也就是倉位的意思,看準了,不輕易以市場的走勢去改變倉位,其實不管是技術派,還是基本面派,這個,都是適用的。

問題有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為什麼Livermore短期的調倉會失去自己的籌碼?這是因為 1. 20世紀初的市場流動性差,如果現在放掉自己手中的籌碼,後面在市場繼續按最小阻力線行進的時候要想再從市場中買回籌碼很難?2. 市場波動太大,難以完成短期調倉後面又在合理價位拿回籌碼的操作。 還是 3. 交易員的情感很可能無法適應這樣的調倉又加倉的行為。

答:因為你無法預測市場。比如你看好一個個股,從5塊看好到20,結果漲到10塊,已經翻倍了,但是你覺得他會調整,所以10塊賣了,但如果市場不調整,其實你就失去了你的「部位」,livermore的操作是既然我看好5到20,中間即便10塊跌回8塊,我也繼續持有,不理會波動,一旦你10塊出倉,市場上到12、13,你追不追呢?心態變了,操作會變形。

第二個層面。這樣的操作在這個年代還是最佳的操作手法嗎?很多交易員都非常講究風控,例如保羅都鐸瓊斯就會把頭一天的收盤價當作自己的成本價,並且對當日的大波動就行嚴格的止損。而且如Livermore例子中的這麼大幅度的回撤恐怕是私募對沖基金等等無法接受的。如果Livermore能夠準確預判一次回調,為什麼不在回調的時候降低一部分倉位,等到趨勢延續的時候再把倉位補齊呢?當然了預測到回撤是不難的,但是回撤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誰都說不準。但是一次回撤也可能演變成趨勢的終止,為了預防這種風險,短期的調倉應該是合理的。我認為這樣的調倉行為本質是是用來兩次交易費用(包含滑點)加上回調/震蕩期止損造成的損失來杜絕了盈利被完全吃掉的風險,畢竟市場怎麼走,趨勢何時結束,誰也說不清楚。

答:我覺得操作手法另說,但這個理念是對的,你只要看好,就不輕易因為市場走勢去改。不能拿保羅做例子,一來他也是30年前的人,哪裡屬於「這個時代」,二來他是做外匯的,波動更加無序,和LIVERMORE對比,成關公戰秦瓊了。

另外,LIVERMORE就是判斷不了市場會不會回調,所以他選擇坐著不動,不理會中間的回調。比如你看好房地產從90年代到2000年的超大行情,其實中間的數次股災不用管,那麼即便到現在,萬科這種都有千倍收益,這就是他說的你看對了10年以上往上的主要波動,中間的小波動,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不理會。

你看歷史上,真的哪個管大級別的錢投資大師是天天進出搞小波動的,韭菜才這麼干。


將軍趕路 不追小兔

克羅,利佛摩這類的大作手看中的是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行情

持倉是種信念,如果沒有浮贏被洗,甚至止損出局的信念,就不要做長線

一般人的想法是有一定的贏利,我要平倉。保住勝利果實

大作手的信念是行情遠遠沒有走完,,,如果價格又回落回調到成本或者止損價位,可能證明進場點不好,再等待下次進場持有的機會


選用時間周期的問題

如有些日線上的劇烈震蕩放在周線上就不存在了


老實講,這個問題在我的邀請回答里沉了很久,曾經有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但是無意間看到臨塘而漁兄的回答又讓我思緒萬千,忍不住再上來偷偷擼一發。。。

—————————————————————

先說幾點對於這類問題的吐槽。

1、無論在哪個網站,關於禮佛摩爾的討論實在太多,而大部分的提問都是在拘泥於小節和操作手法,真正重要的東西無人問津。

2、我不是針對題主,我認為參考他的交易手法可以大致的知道為什麼不願意調倉,考慮太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反而偏離了作者要說明的意思。

3、禮佛摩爾的兩本書,一本是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一本是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前者我翻看了好多遍,越看越有味道,後者看到一半就沒打算看第二遍。

他對於自己性格的種種缺陷和人性弱點的描述是對於後來讀者的最大貢獻,無論是在交易還是生活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險偏好,有不同的期望取向,唯獨人性的問題人人無法避免。

——————————————————————

我以我自己的交易角度去解釋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屬於捕捉大趨勢的交易者。

1、對於他交易體系的歸類。

2、為什麼不調倉

3、在現代並不一定是最佳的手法,但一定是屬於可能獲得超高收益的手法。

——————————————————————

1、對於他交易體系的歸類。

禮佛摩爾在他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里講到了他的交易手法。他說道了6點轉向,以及自然回落,自然回升,次級回撤,次級回升。

附圖,

從他的筆記記錄來看,只要價格不超過前面自然回撤(自然回升)最高(低)一定幅度以上,他都算作次級回撤或者次級回升,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對於震蕩行情的一種過濾,他用一定的價格突破幅度去過濾震蕩行情,突破後不超過一定幅度的都是震蕩行情。

當然對於他當時所說的6點3點12點究竟是多大的價格波動幅度現在無從考證,但是從他所需要過濾掉的行情來看,他所要追求的大波動是非常大的行情,就相當於國內14年到15年這樣的大牛市。

根據他的記錄,如果出現了下降趨勢,而他要放空,那麼應該是從上圖紅線部分的起點開始入場。當次級回撤的幅度超過了之前自然回撤的最低點還要多幾個點以上,他才認為下降趨勢的的確確的出現了,可以安心的入場放空了。

在我看來,這個下降趨勢的魚頭,可以說是6分之1已經是沒有了,他的入場點是建立在非常非常嚴格的過濾之後才出現的。

我記得他在之前的幾章里說到過兩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他和幾個朋友出去渡假,然後有人說到出現了什麼新聞,他的朋友恨不得馬上就要放空行情,但是禮佛摩爾問他,你究竟是願意等一個非常確定性的機會去入場,還是想要入場後忐忑不安整天擔憂。言下之意他自己的入場點是出現了非常確定性的機會。

第二件事情是,他對自己的內疚和警告,只要我不按照我的交易規則去入場,我就從來不可能在市場里贏的一分錢,而只要我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操作我就能贏到錢。

再加上題主上面放出來的那兩句,

我認定——正確地認定——這種反彈在我看來是無可避免

我可能失去我的部位或籌碼,從而失去確定賺大錢的機會。

那為什麼禮佛摩爾就這麼肯定他的手法一定是能捕捉到大行情的?從上面他的操盤手法一看就知道,他幾乎過濾掉了大部分的行情,所有的回撤和回升都是不參與的,再加上要超越之前的高點或者低點一定幅度後才會入場。

換做是其他人,可能在第一次回撤超過一定幅度的時候就入場了,而他要足足看到行情反覆來回震蕩了好幾回後再突破才入場的。

行情無非兩類,震蕩和趨勢,他的體系幾乎把大部分的震蕩都過濾了,當然也過濾了很多機會,所以當行情反覆震蕩完之後,最終熬出頭的肯定是趨勢了。

而行情的走勢並不是隨機的前後無關聯的出現,國內股市的兩輪牛市,每一輪牛市的結束都相對應著相當大規模的暴跌,暴跌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是因為有了前面無節制貪婪的放槓桿把價格節節推高後才有的後面的暴跌。牛市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出現,是因為有之前大蕭條般的甩賣股票,長時間的震蕩整理後才會出現的。正因為行情是連續的,走勢是有關聯的發展,所有在看到了之前的大部分情況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之後的走勢的。(我說的是一定程度,不是完全,我知道很多人喜歡咬文嚼字。)

如果說,現在什麼信息都不給你,行情也沒有任何的大動作,那麼去預測行情確實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如果說行情已經走出了大半了呢?而李佛摩爾的手法正是要等待行情已經走出了一大截,從上面的操作手法可以看到,是已經幾乎6分之1的行情都走出來了他才確定的,因此他確實是有理由可以確定自己捕捉到的肯定是大行情。他是犧牲了大部分的利潤和冒著追高的風險去為了提高捕捉大行情的準確性。

有關交易系統和資金管理的書籍?或者自己如何處理的? - 賽博格Cyborg 的回答我在這篇文章中對交易系統做了分類,從上面對於李佛摩爾的分析來看,很明顯,他就是屬於A類的交易系統。

他的機會成本很高很高,每年僅有寥寥數次機會,而每次止損幅度又很大,持倉時間又很久。

根據我對於系統分類的分析,A類的交易者最關鍵就是不能錯過機會,因為對於A類交易者來說,錯過機會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也就是李佛摩爾說的不要失掉你的部位。

但李佛摩爾說這句話是有局限性的,他只限於對操作大資金和捕捉大趨勢的人有用。

在那個年代還沒有程序化交易,也沒有高頻交易等等其他五花八門的手法,而其他的交易手法可能並不是那麼的缺少機會,並不需要很高的機會成本,因此他的手法並不是適合所有人,僅僅適合大資金和捕捉大趨勢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開頭提到的,他的書最大貢獻在於人性弱點的描述,而不是交易手法。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的交易體系就去一味的照搬照抄,最終只會害死自己。

——————————————————————

2、為什麼不調倉

當一筆單子入場後,他可能面臨四種情況,

1、直接大幅虧損,方向錯了,或者時機差太遠。

2、時虧時盈,行情繞著入場位震,時機不對趨勢還沒發動。

3、有小幅盈利,但行情沒走多遠就立刻回撤,出現小幅虧損,追到行情半當中了。

4、直接大幅盈利,方向對,時機也對。

而根據李佛摩爾的手法,他已經過濾了大段行情,因此不太可能還方向錯,也不可能直接大幅盈利,因為他是在行情半當中入場,很容易追到接近行情頂部的位置。

因此,2和3的情況是最有可能發生在他頭寸上的。

即他自己所說的,

我認定——正確地認定——這種反彈在我看來是無可避免,會給我的賬面利潤,造成100萬美元的差別。

正因為他非常明白自己的手法是屬於犧牲利潤和追高風險而追求確定性的,所以他很明白知道頭寸入場後會要面臨回撤問題。

那為什麼知道有回撤,不用更「聰明」的先回補、反彈時再放空的作法呢?

在李佛摩爾入場了以後,這之後出現的回撤對於李佛摩爾來說是不在他的交易手法之內的,他並不關心次要回撤和次要回升,這種走勢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自然也是不知道反彈有多少幅度的,而一旦失去了原本通過一系列過濾震蕩後得來的位置,他又要再重新尋找他原本的入場信號了,不要忘記,所有的入場信號都應該是符合一樣的原則,因此他可能很難再找到下一個同樣的入場位置了。

一方面如果不按照手法入場,他就違背了自己的交易原則,而平倉以後再要按照入場手法去建倉,可能行情就不給這個機會了。

另一方面沒有正確的入場位置他就無法積累儲備利潤,正如他自己說的,這段儲備利潤是之後確保持倉到底的重要信心來源。即不在正確位置入場,他是拿不住的。

我原本早些時候也犯過這樣「聰明」的錯誤,我在某個位置拋空螺紋鋼,

按照我自己確認是突破的情況去入場,價格下跌了一定幅度後開始回撤,我的利潤全部回吐還開始虧損,

例如我是2500點拋空,行情從跌到2400點回撤到2450點,我平了一半的倉位,然後我再準備找突破點入場,我等到2400點補回半倉,行情跌到2300點後又回撤2350點,我再一次平了半倉,然後再尋找下一個突破入場點,結果發現還不如我原本2500點老老實實的拿著,我的持倉成本越平越低,到最後直接追高行情末尾去了。

我們的入場點是因為符合了一系列的自我回歸邏輯才得以成立的,如果擅自的改變其中某一路徑,就可能踏入另一個自我回歸邏輯。

雖然市場上的入場點位很多,但是你交易手法和交易心理的入場點只有那麼幾個,很可能錯過後就在也沒有了或者就踏入另一個錯誤的輪迴。

從內心來說,一旦你違反自己的入場點,你就可能內心產生動搖,或者得不到足夠的利潤儲備。

而A類系統又是最不能錯過機會的,他唯一能盈利的原因就是捕捉的到大機會,其他的回撤都是可以忍受的,完全沒必要為了避免幾百點的回撤,而放棄上千點,甚至上萬點的利潤。

綜上,我認為是不調倉的原因。

——————————————————————

3、在現代並不一定是最佳的手法,但一定是屬於可能獲得超高收益的手法。

題主既然提到了風險,對,把單子捂著不平掉,確實比平掉擁有更大的風險,但這就是大量利潤的來源,我們能獲得超額收益就是因為我們承擔了市場上的風險。

從這一角度來說,誰承擔的風險越大,誰就越有可能獲得超額的收益,而捕捉大趨勢就是承擔大風險。

反映到系統上就是,高盈虧比,低勝率,低頻率。

對於市場有深刻的認識,而自身又有極高的交易素質,那麼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可以通過自己主觀判斷將勝率提高上來,這種操作手法是可以將虧損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

雖然我在不可能三角里提到,要提高盈虧比,必然會影響勝率和頻率,但是,

每個人對於系統的轉換效率是不同的,有的人降低5%勝率和幾個月的時間,他可以將盈虧比提高3倍甚至5倍,而有的人可能只提高了1倍甚至沒有提高。

因為我們在初期交易,會有很多廢單,系統效率非常低下,很多操作是完全不需要的。

但是經過不斷的提煉,最優的系統可以排除大部分的廢單,只留下最精簡的幾筆單子,從而用最少的代價贏得最多的利潤,把很多不必要的無用功都去掉。

如果能達到這一步的話,這個手法確實目前沒人能超越。


這個應該沒什麼複雜的吧,就是強調要順大勢,做大波動。

假如倉位被證明是順勢的,那麼,除非有明確證據,證明趨勢趨勢結束或者反轉了,否則不管怎麼折返(反彈、回調)都不離場。

應該就是這意思。

個人對這種其實不是很贊同。應該說很讚賞,但是不贊同。

即便是順勢,趨勢也有很多種,有流暢的有不流暢的。即強勢和弱勢。我的習慣做法是,如果弱勢了,我還是會撤。看看再說,如果真的很弱,那麼十有八九會發展為反轉。如果弱了一陣兒,又開始變強了,那就重新入場。

法無定法,適合自己就好。


控制回撤,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關於position的解釋我也不再贅述,其實你理解為頭寸也好理解為位置也無妨

顯然,這句話是有前提的

市場不能預測但必須假設

在自己的系統內假設當前市場的狀態,這是一個牛市,或者這是一個熊市

重要的是,如果你判定當前為牛市,那麼就不要輕易丟掉你當前在低位的位置or頭寸,一個意思

如果你輕而易舉的下了車,很大的可能就是未來你會以更高的價格再上車

簡而言之,坐著不動,用屁股賺錢

當然,如果運用在股票里還得看選股選的怎麼樣,坐在老爺車裡那就沒辦法了~~~

同理我一直感覺小散喜愛做T是一種挺蠢的的行為,眼看著成本降低個幾毛幾分,心裡感到無比痛快,彷彿他的一切目的只是為了這個「看著痛快」而已

不過大多數時候,現實情況都是越做T成本越高……

關於題主的兩個問題,我個人的見解是這樣

為什麼Livermore短期的調倉會失去自己的籌碼?

因為他操作入場的階段常常是趨勢已經非常明朗的時候了,這個很多書上和網上都有圖示的。而趨勢特別明朗的時候,往往也是行情加速的時候,此時隨意的一個調倉動作,都有可能被市場甩下車

這樣的操作在這個年代還是最佳的操作手法嗎?

這個我真不知道,最好最佳這種東西,沒人說的對。但我覺得依然是一個最穩健的策略,等行情最為明朗的時候,站在大概率的那一邊

但說實話我自己實際的經驗是,在股票里所謂的「盈利的一直持有」,只適用於單邊牛市

類似於當下(2017年5月),還是有一個配一個止盈比較好,賺到心理價位就走

只針對股票

另外,題主的另外一本書應該是炒股的智慧吧?

除了一個D,一毛一樣啊~~~


正好又重溫了一遍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不要失去你的頭寸」出自股票作手回憶錄的Chapter V, Livermore援引的是他敬佩的長者Old Turkey的口頭禪"You know,it is a bull market!",其策略正是這句著名的話"If I sold that stock now, I"d lost my position."

其本質跟Soros的反身性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很多人習慣孤立地辨析這句「不要失掉你的頭寸」,那是錯誤的。這句話在原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Old Turkey堅信,"You know,it is a bull market!"。而這是他一直持有頭寸的根本邏輯。

換句話說,其真正的意思是,大膽做出假設,Old Turkey的假設就是當下是牛市,小心求證,正因為牛市,他才持有Long而不斷盈利,而盈利又是他大膽假設正確的正反饋,那他更應該緊握頭寸,不要失去頭寸。

這就是反身性的正反饋法則。

這法則是完全符合「市場是沿著阻力最小處運行的」,從而在之後的小麥,棉花,股票等交易中,Livermore一直堅持這個法則。

歸根結底,"不要失去你的頭寸「是你的策略行為,而其背後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思想跟著名的華爾街名言「Cut the loss, let profits run」有異曲同工之妙。

簡而言之,利用反身性法則,在正反饋不斷強化的過程中持倉,正反饋停滯時選擇止盈或者繼續等至出現負反饋後選擇止盈。


謝謝邀請! 微信公眾號:開始聊聊交易 kslljy654

說來慚愧,對於livermore,我只能說知道這個名字,對於事迹而言我不是很清楚。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專門給一個推崇投資大師的朋友打了一個電話,聊了10多分鐘,去了解生平事迹。後來時間有限,我不得不掛電話的時候,朋友還在滔滔不絕的講述,所以我打斷了朋友的話,就問了他一個問題:這個人我記得最後是自殺了,我就想問一個問題:這個人交易上的失敗是不是因為其對經濟周期的誤判?朋友猶豫了一下,說是。當聽到這個答案,我大概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了。

在這裡先解釋一下:我沒有蔑視任何投資大師的意思,只是單純不了解他們的事迹,因為我在投資上算是一個現實的人,自認為沒有能力複製投資大師的成績,所以單純不做了解而已。若褻瀆了你們心中的某位偶像,見諒!

其實對於趨勢交易而言,就我淺薄的交易經驗而言,最好的,也就是在一波趨勢當中不要失去自己的底倉,底倉,直接代表了你對當前趨勢還能夠延續的看法。對於大的趨勢交易者而言,希望抓住的是一波趨勢交易的從頭到尾,這就意味著底倉在,趨勢在,底倉無,趨勢終。我想,不要失去自己的交易部位,有一些這個意思,因為其人其理論我沒有過多研究,只能談自己的感覺。

但是,如此以商品或經濟的周期為大背景抓整個趨勢會有以下幾個難點:

1、持倉時間通常是很長的:

有多長呢?我這裡舉個例子。這裡我還真沒有找到業內的一些例子,因為趨勢交易往往持倉都是重中之重,不會把這些例子拿出來分享,這裡就破例舉一個我自己身上的例子,當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平時做趨勢交易大多數時間也不這麼做。

2011年9月初,黃金大道1920上方見頂,短期內出現大幅下跌到1530左右的位置,在這裡結合基本面的判斷,個人認為黃金頂部到位,於是開始對手裡自己的資金進行空頭布局計劃,按照布局計劃由於當時不好換美金,所以參考國外的價格做國內的盤(為什麼不參考國內的價格?因為國內當時無夜盤,黃金期貨跳空非常嚴重),分別在2011年11月上旬,2012年2月上旬,2012年2月下旬以1:1:1的倉位(其實就是3手,因為只是看空,且想做長,自己的資金沒人管,但我不願意投入太多,別人的資金你這麼操作別人會罵你神經病的)做空黃金3手,拿到的均價對應到外盤上再1750上方。自此,建倉完成。

之後,進入了漫長的等待期,其實在2011年9月,2011年12月,黃金分別到過1530附近的位置,這裡形成了明顯的支撐。到了2012年5月的時候,黃金又到了這個位置。當然也是支撐。當時我是繼續看空的,這個時候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遇到支撐平倉,上去了再接回來;第二個就是繼續持倉,因為這樣的點位,一旦被下破就再也接不回來了。我當時的選擇是繼續持倉。這個時候,我想如果按照你的問題解釋,就是不願意丟失「部位」。後面的日子很煎熬,如果你們去看行情,到2012年9月,那個時候黃金是一直上漲的,外盤黃金最高點到了接近1800的位置,也就是說這4個月的堅守,讓我吐出了全部的利潤還產生了一定的浮虧。我當時堅持沒有平倉,做法很簡單,除了中間要換約,我基本不再打開交易賬戶,而是只看行情。

後來證明行情沒有看錯,那之後,行情就是一路下來,並且在2013年4月中旬突破了1530的支撐位。的確賺了不少錢,但是接下來其實你們會覺得心態很好嘛?不會,說句實在話,如果我不是堅持除換約之外不開交易賬戶,這些單子可能早平了,且雖然內盤一年只換2次約,你平調準備在接回來的時候,也會很煎熬,畢竟盈利在那裡啊!而且那個時候,換約之後,根本賬戶上就體現不出來原始的「部位」,而是自己靠著換約基差和點位差換算過來的「部位」,浮動盈虧也不會特別好看。另一個折磨人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到頭啊,行情什麼時候翻轉啊?我當時候的心理價位是外盤黃金960美元-1060美元之間。因為按照2012年的黃金開採成本計算,非洲在1260美元左右,美國在970美元左右;後來我上修了這個值,調到1000美元到1100美元之間,一方面因為成本升高了,另一方面因為太折磨了,人為的主觀的升高的一點點。

後面個中不表了,告訴大家一個結果吧,這個3手單子,最後是在2016年2月那波黃金衝起來的時候,在1250美元下方出的。國內,3手,一手加基差有利多賺了點也就100多塊,沒多少錢。而平倉的原因來講,一方面4年多了……雖然黃金的經濟周期較其他商品更長,我還是安慰自己平了吧,不然要成精神病了;另一方面,找了一個回撤較大的時間,也不至於因為感情太深厚平不了;再一方面,彼時我已經手裡有產品在運作,也有幾個客戶的資金推不掉,也沒精力照顧。最後一方面,結婚了,這些錢正好能夠拿出來裝修。所以,事後回憶這一單,4年多的時間,開倉有計劃,平倉算是計劃內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我只能說未必。(最後,料到會有人讓我貼單子的,我還是那句話,我不習慣給人看我的底牌,這是我的原則,聊這單已是破例。)

也正是因為這個經歷,所以我把持倉時間長放在第一位,我想也有人能夠理解了。

2、對商品或者經濟的周期要把握非常準確。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要做大量的基本面的研究,做上面例子中的單子,其實是因為我從大概08年開始就開始研究黃金,對於基本面還是非常熟悉的,也出現了很多的跡象。如果做以經濟周期為時間周期的趨勢交易,如果對於趨勢都判斷錯了,會萬劫不復。所以,如果怕把握不準確,或者說就算是正常情況,也是要做到止損的。因為要防止一種情況:那就是為了不丟失」部位「把命丟了!

3、執行力和心理素質要非常強。

這一點我不多說什麼,2012年5月到2012年9月這段兒你們設身處地的想想就知道了,那麼多盈利被擦掉,就是為了堅守部位。如果你現在問我值嗎?我不予置評。我只有兩句話:第一,現在我能夠操作的資金不允許我再做如此大回撤的交易;第二,我現在運作的資金即使要做,也加入了資管策略和風控策略解決資金回撤過大的問題,但是結果可能不是例子中的結果了。

4、如此的交易方法不適合資管運作。

這一點不多解釋。兩方面原因:第一,回撤過大,第二,時間周期過長,資管產品一般除了開放式產品外,都是以年為時間周期。我個人做產品也不喜歡做時間太長的,第一,結算時間長,我擔心餓死;第二,資金大了風控難做。

我不知道題主想了解「部位」的原因是什麼,但就我結合身邊的例子來看,其實很多人在交易當中,都是抓不住趨勢的,比如一個人看多,他也有了自己的倉位,但是,在持倉的過程當中,看到一些回調,會選擇先出來,然後在較低的位置想著接回來。這,可能就是Livermore說的失去交易部位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弊端也很明顯,當然,如果你每一次都能夠在一次高拋低吸中成功,那麼你的收益肯定比單單做趨勢交易要多得多,但是問題在於,你怎麼知道每一波的高點和低點在哪裡。所以大多數人可能出一種狀況,就是看著這個地方可能是行情的高點,OK先出來等著低位再接回來,剛剛一平倉,尼瑪,行情怎麼只往上竄!這個時候要接回來嘛,點位沒有原來好,不接回來嘛,後面的趨勢抓不到了。這種情況下,趨勢交易計劃極容易在某個階段被完全打亂。所以通常交易的做法是,看到有趨勢,就拿著不動了!

那麼如何去規避資管計劃裡面由於長時間持倉帶來的弊端呢?

當然這個裡面也有學問,不是在這個裡面就死拿著,因為趨勢交易對應的往往都有資產管理計劃,裡面會對應加倉和減倉,對於我而言,針對不同的情況,順勢加倉和逆勢加倉的情況都會出現,同時,出現某些情況或者達到某些目標點位的時候,也會減倉。建倉時候的加倉計劃,定下來就不動了,中途的臨時計劃,針對是否發生原計劃中的特殊情況或者行情走勢風險增加超過閥值而定。如果遇到問題,比如風險增加操作閥值(無論是順向還是逆向波動),都會減倉,但不是全部平倉。這個時候交易計劃中就會已經做好一個準備:這些減掉的倉位有可能是回不來的。雖然減倉了,但是這波趨勢的基準倉位還在,會減少一部分收益,但是確保了風險的可控。我想,通常交易計劃裡面底倉的位置,也就是「部位」吧,只是沒有前面例子中那麼死板。這可能是比較貼切且我能夠感同身受的地方,可能裡面說的方法和其他人有所不同,這是我的交易原則,在資產管理的整個運作中,我的盈利,一定要保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

要做大周期的趨勢交易或者就是普通的趨勢交易,並且保持交易部位不缺失,是有前提條件的,第一、就是對經濟周期能夠判斷準確,這也是我為什麼在電話里最後問朋友那個問題的原因。第二、就是風控要異常嚴格,否則很難做到。但是,這是兩個相矛盾的問題。你會擔心把趨勢控掉,也可能把趨勢抓沒。所以,這個裡面在研究充分的前提下,就是一個平衡的問題。

一般來講,趨勢交易者,不會問你今年賺了多少錢,但是一輪上漲下跌周期基本結束後,一定要有收益,否則交易是失敗的。

但是超長的經濟周期對應的趨勢交易,本身是很難持倉的,所以,趨勢交易者會對底倉看得非常重,甚至不惜為這個犯錯,因為一旦錯過,你要等的時間會非常長。為了又要風險可控,又要抓住行情,資產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測算和技巧要求就要很高了,甚至這一塊會很累。當然,更累的一點是持倉。

最後,趨勢交易,風控很重要!交易,活著很重要!做交易,當你沒有做完最後一筆交易離開這個市場時,永遠不要告訴別人或自己你賺了多少錢。小心在前面加個「過」字。做交易平實一些,你就是個做交易的,承蒙別人的信任能夠管理一些資金,僅此而已,沒必要標榜,沒必要自大,這個行業,裝逼被雷劈的例子太多太多。

猶記得去年股災發生之時,孔尚任的桃花扇裡面有一個唱段很流行:

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有一天一趨勢交易者一起吃飯,哼哼唧唧唱起了這首歌。但是我給了他一句話:「做交易,其實沒這麼矯情!你的起起伏伏,在這個市場真的不算什麼!」

http://weixin.qq.com/r/0z8XD5XEVcgqrdFs92r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感謝你的邀請

我想先感謝這本書以及這位偉大的前輩給我在交易方面的啟發

對於前輩本人不作任何的評價,對此書也不會作任何的評價,我不喜歡評價一些事與人,因為我們看到的可能僅僅是自己所看到的,所讀到的,所理解的那一小部分,沒有人知道當時到底是什麼的情景下做出的選擇,所以我尊重每一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前輩。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所以就有了不同的交易手法,而每一種交易手法的背後都著其獨有的理論。

我所理解的不要失掉你的倉位就是,當你認為價格會到達某個價位,或者某個區間的時候,就不要去動他,直到價格到達預期的位置。

失掉倉位就等於否定了自己,如果一個人否定自己多次,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方法,甚至自己失去信心,從而變的猶豫不定,這樣可能會避免一部分的損失,但真正的盈利也就不會實現。


每一次的進場都都對應著你的交易系統進場條件,在未改變這個條件之前的平倉都視為不理性平倉,每一次的出場點都對應著系統的出場條件,凡未達到出場或已經達到出場卻不甘心現在就出場的都視為不合理交易行為,持續不斷的成功只是因為持續不斷的始終如一堅持著一個有效的交易系統模式,而我們的主觀只能基於優化系統不足和缺陷,除此之外的任何交易行為都不合理(有點偏題,不過這就是完整的交易)


我試著從我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來相當於重新回答一遍,上一次回答是大約一年前,在這期間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對於我最喜歡的《幽靈的禮物》這本書來說,這個想法能夠很好的讓規則二成為習慣。在投資於交易專欄中的一些內容和信息的價值有關,不過僅僅有這些,交易者可能只是一個更頻繁的信息接受者。我在這一個回答裡面會試著說明為什麼,這(不要失掉倉位)應該成為一個習慣。

我過去的思路是,交易者一方面不斷接受新的信息,然後動態的考慮自己的倉位調整,對市場不同可能發生的情況都要做到進退有據,不過現在我認為,這一點似乎並不是對真正的趨勢交易者非常有利。

顯然交易者在建倉之後又從新獲得信息,這些信息對你在後面的策略產生影響。當然我們總是想在不同的情況下很好的管理資金曲線,獲得收益率,但這並不是最聰明的辦法。

原因在於,我們還應該考慮每一種市場可能性上,我們到底能有多麼勝任。

假如我們根據新的信息,對市場未來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評估,簡單的說,假如可能性A佔1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吐回10%的收益。可能性B佔8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做很多動態的調整,如果我們將每一個決策都做得很好,我們可能獲得額外的5%收益。而如果我們決策做得只能是普通水準,那麼我們將會稍稍損失1%。可能性C佔1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規則二獲得複利的獎勵,結果很可能獲得額外60%的收益。

最佳的策略顯然是我們雖然我們預期有很大可能市場走出可能性B,但是在策略上卻應該偏向可能性C,原因在於我們勝任。簡單的說,管理未來不僅要考慮不同的情況,還必須加權自己在每一種情況下的表現,這個結果應該是偏向持長的。有兩個原因:

1)持長可以獲得複利的獎勵(在規則二的情況下)

2)趨勢性行情在統計意義下遠遠高於理論預期

所以,可能性C的一部分實際上有兩個非線性增量:複利的非線性增量,和黑天鵝發生概率的非線性增量。由於B和C所最應該採取的策略幾乎互斥,因此,不如捨棄B的價值,傾向於權力追求C的額外價值。

海龜交易者在控制A上面做得不夠好,將太多已實現收益完全吐回還要倒貼,因此在整體資金波動上難以被人的情感接受。這通過規則一肯定可以優化。但是在C上面海龜交易者的習慣是最好的,尤其是放在70年代的背景下。

當然自己在不同市場狀況下的表現只有較長時間的交易經驗後才能真正理解。所以放棄自己費盡心力也解決不好的情況,哪怕只有不多的可能,全力擊出本壘打。因此持長可以作為一種習慣,當然這應該和計劃有所對應,而不是說任何時候都要去持長。它解決不同情況發生後對交易者可能帶來的決策困難。


說簡單點打個比方就是一波五浪飆升,你別在二浪或者一浪里的小調整浪就急急忙忙下車了。持倉固然重要,如何辨別行情到來是很考驗一個人技術和經驗的


1 李伏魔其實很注重基本面。。。

2 李伏魔並不是趨勢流。。。他的判斷還是基於對基本面的預判

3 後面李伏魔自殺其實主要是家庭原因。。。李伏魔曾經3落3起。。。投資上的失敗是打不垮他的。。。

4 理論沒有問題。。。主要還是沒有知行合一。。。以及太過自信。。。其實最後大趨勢他預判的都OK

他的意思是。。。要有錨定。。。

市場里變數很多。。。想要盈利。。。就要抓住不會變的東西。。。

不管什麼投資體系,都要有錨定。。。才能穩定長時間盈利。。。

不同體系錨定是不同的。有的靠概率,有的靠估值,有的是一口一口咬,發現被咬了馬上扯。。。有的是一口吃一多半,等很久確定性機會再吃第二口,吃不到不撤。。。不同體系手法不同。。。

為何不做差價。。。因為他這個體系做不了。。。預測不了。。。這樣做非常沒有性價比。。。浪費時間。。。影響持股信心

有的體系就一定要做。。。比如靠概率的體系。。。

不要失去你的部分。。。指的是盯著你的體系錨定的那部分肉。。。不要想都吃掉,眼紅別人那塊。。。只吃你那部分的。。。可複製的執行你的交易系統。。。就是這個意思

打個通俗的例子你的交易體系,就像ow里的角色一樣。你是個豬,就要鉤一個消滅一個。你是狗就要騷到無極限,打不死沒事。你是麥克雷76就老實跟著錘哥正面輸出,不要眼紅狗可以去騷。做自己該做的事。


我覺得是倉位控制。利弗莫爾的操作方式可以用數學論證必將爆倉。晚年的他應該會總結經驗教訓吧?


股票拿住了才能掙大錢,別一陣風你就跑,市場永遠都有波動,只要你還看好,就要堅定負責,

多想想李澤楷四倍賣出騰訊股票的教訓,

當然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承擔自己選擇的結果,賺錢了要認,賠錢了更要認,

所以說投資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價值觀問題,不願意為自己選擇負責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點淺見,


第一個層面,應該有接不回來的考慮,但是更關鍵的是進進出出容易讓人迷失,踩錯節奏後容易因為心理原因不敢在差點位置繼續入場導致錯失大趨勢。第二個層面即便現在它也依然是好的策略。理論上可以做的更好,那也只是理論,做單基礎應該是把自己看成普通人而不是神,一切從最差情況考慮。 我更覺得他想表達的是如何遵守自己的規則。


推薦閱讀:

怎麼提高自己市場技術分析的能力?
在交易中大家如何做到一致性的?
交易@@@?
為什麼有人說成功的手動交易比自動交易的收益率更高?
炒股該怎麼炒?如何提高自己的交易能力?

TAG:投資 | 股票 | 期貨 | 金融 | 交易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