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印象筆記 Evernote 產品調整:手機密碼鎖免費和免費用戶同時登錄兩台設備並調整價格?

原文:Changes to Evernote『s Pricing Plans

2016年6月28日 Evernote 宣布 免費賬號只能同時在兩台設備登錄同步,並且其他收費plan全部漲價,而中國的印象筆記並沒有漲價。


Evernote 中度用戶。

Evernote 運營陷入困境早就不是新聞了,上市一拖再拖,CEO更迭,全球裁員……

曾經風光無限的獨角獸,如今上市遙遙無期:印象筆記為何衰落--銳度--IT時代網

印象筆記宣布全球裁員13% 關閉三個辦公室_TechWeb

知乎還有問題問為什麼印象筆記走向倒閉之路

如果印象筆記倒閉,可能原因會是什麼? - Evernote

雖然 Evernote 的現狀有公司自己作的一部分原因在裡面,但只要了解這樣的趨勢,就會明白 Evernote 遲早會做出改變,需要將現有用戶轉換為公司運營資金,而不是像之前還是一家小公司那樣畫一張我有多少多少用戶的大餅然後用這張大餅拉投資。

老實說看到 Evernote 這樣的趨勢我是有點方的。市面上筆記軟體那麼多,我還在用 Evernote 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認同它是最好的筆記系統,如果沒得用了我會很困擾,儘管市面上還有很多同類替代品存在。對於我來說,Evernote 有如下的優點讓我在眾多免費軟體中下定決心長期使用:

1. 輕便快速。各平台軟體的體積、打開的速度、同步的速度、調用各種功能的操作速度,Evernote 不一定是最輕便快速的,但在功能和性能間做到了平衡,而 Onenote 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

2. 作為業界最早的雲筆記軟體,也是業界事實上的標準之一。不管國內國外的平台,只要有分享到筆記軟體的功能,通常都少不了 Evernote 的介面——如 Pocket、知乎、IFTTT 等,它們可能沒有做為知的介面,可能沒有做 Onenote 的介面,但幾乎都不會遺漏 Evernote。就算 Evernote 競爭對手 Onenote 的開發商微軟,也不忘把 Evernote 添加進 Edge 瀏覽器的第一批擴展列表中,就像 Google 一樣會積極為 iOS 開發軟體一樣。

3. 數據安全。這是我對國內同類產品最不放心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產品。眾所周知國內一些自負的 IT 大佬企業在安全方面的設計非常糟糕,不支持二次驗證,一部手機可以重置所有相關賬戶密碼……而類似阿里這樣把大數據掛在嘴邊的企業就算能做好賬戶安全,我也不能放心把一些私密信息放在它們出品的筆記軟體里。

作為一名中度用戶,我大部分時間都用不滿每月 60MB 的流量,也能接受不能使用郵件筆記(儘管這在以前是免費功能)和離線筆記的設定,僅僅在偶爾需要更大流量和出遠門旅行需要離線筆記的時候購買一個月的付費賬戶,但我在 Evernote 里存儲了很多需要查閱的資料,在 7 台設備(一部手機、兩部平板、四台電腦)上登錄了 Evernote。這次 Evernote 訂閱規則的改變幾乎等於強迫我付費使用。那麼問題來了:

Evernote 的收費行為改變了影響我對 Evernote 作出選擇的那些優點嗎?沒有。

我願意為 Evernote 的這些優點付出每年 98 元的訂閱金嗎?是的。

所以我一邊罵一邊買了兩年特價對摺的高級賬戶,合每年 74 元。

還記得當年 Google Reader 行將關閉時,多少用戶表示即便是付費也願意繼續使用 Google Reader 嗎?換句話說,如果 Evernote 之前的定價策略確實令公司難以繼續正常運營,我願意付費換取 Evernote 更加健康的長久運營。

不僅僅是 Google Reader ,記得之前各大企業免費網盤的關停潮,記得數年前微軟把 Live Space 博客砍掉嗎?企業不是慈善機構,當企業發現某一副業項目難以盈利時,關閉這個對企業無關痛癢的副業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而 Evernote 的主業就是 Evernote,除非公司倒了,Evernote 項目不會關閉。從這個角度來說,Evernote 比 Onenote、有道雲筆記、QQ 筆記等軟體都靠譜得多。

即便有一天 Evernote 真的倒了,我也可以很方便地把 Evernote 的數據導出並轉移到別家的筆記軟體中,因為前面提過的優點:「Evernote 是業界事實上的標準之一」。除了自家的筆記資料庫外,Evernote 和 Onenote 也支持且僅僅支持導入對方的資料庫。

國內各家筆記軟體在數據需要遷移的時候又有多少互相兼容的可能性,這是每一個考慮換門的輕度以上用戶都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對於我來說,筆記軟體的價值不僅僅是它在使用時產生的價值,也包括多年來使用筆記軟體所產生的資料的價值。我不會考慮任何一家導入數據以後就無法導出到別家的筆記軟體,就像我不會考慮錢存進去就取不出的銀行一樣

所以總結一下我的選擇就是繼續付費使用我認為最優秀的筆記軟體 Evernote,而且這個略顯激進的變現策略反而增加了我作為一個用戶對 Evernote 的信心。


作為一個Evernote多年的老用戶,真的是愛之深,恨之切。

這條新聞的核心就是Evernote 6月28日宣布對Evernote Plus(標準賬戶)和Evernote Premium(高級賬戶)兩檔付費服務漲價40%,但中國版的印象筆記並沒有參與到此次漲價中。不僅如此,Evernote給免費的Evernote Basic服務新增的一項限制——「不超過兩台設備同時登錄」。

其實這條新聞剛爆出來的時候,早就已經在國外各大論壇炸開了鍋,比如國外版百度貼吧Reddit,

排名第一的評論翻譯成中文,大概意思就是雖然理解Evernote需要找到一個變現的手段,但你可以給予用戶更多的理由讓他們去升級,而不是設置新的限制。如果僅僅是簡單地漲價,那這種做法也太愚蠢了。

如果用更加中文化的語言去描述,可能大多數人會覺得,Evernote這次的做法雖然情有可原,但吃相有點難看。特別是兩台設備以上不能同時登陸的規定,讓人覺得難以理解。這年頭,很多人都是辦公室電腦,筆記本,ipad以及手機都會一起日常使用,如果每次都需要先註銷一兩台設備,再登陸,本來就已經被吐槽多年的同步慢讀取慢的Evernote,在速度和便捷性上的劣勢可能會更加明顯。

當然,此舉的目的非常明顯的是為了讓免費用戶變為付費用戶,來解決公司的現金流問題。深層次來說,Evernote遇到危機已經不是最近的新聞了,對於一個在2007年就已成立的「老」科技公司,再不努力趁著這幾年的風口上市,也不太好跟投資者解釋,隨便搜搜就能知道,投資者里諸如紅杉資本,寬頻資本,都不是善茬,沒有誰是非賣品,Evernote也不例外。Evernote今年第一季度是現金流為正,而且用戶數量已經突破了2億,但其核心的收入組成問題仍然沒有辦法得到完美的解決。

Evernote80%的收入是依靠用戶付費,只有20%是企業客戶收入,這個比例肯定是投資者不願意看到的。Evernote從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拓展企業用戶,但效果不佳,轉而投資周邊實物產品及應用,比如開網店賣本子,賣筆袋,賣書包, 結果早早失敗。應用方面估計大家很多都沒聽過,比如瀏覽器插件Clearly,Evernote food,Evernote hello等等,均是曇花一現,並沒有對細分領域的領頭羊軟體產生實質性的威脅。要不是有之前主業市場的支撐,這麼個公子哥三天打魚 兩天晒網的玩法估計早就把企業玩壞了。

花了錢玩了自己玩不好的東西其實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最主要是的是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市場,錯過了最黃金的用戶培育期。當自己一家獨大,甚至沒什麼像樣的競爭者時,沒有努力把免費用戶變成付費用戶,當幾年以後Onenote, Google keep有道雲筆記等頂著免費的招牌來勢洶洶時,再想改變用戶的習慣,難度不能說不大。

作為一個老用戶,Evernote的優點固然很多,比如完美的chrome插件,可以隨時隨地按照自己不同的需求截取網頁信息,無論是純文字還是整個頁面,甚至是部分截圖,而且這個Chrome插件還可以智能化的識別用戶所截取內容對應的筆記本名稱,準確度高的嚇人。除此之外,Evernote內部強大的搜索功能甚至可以辨別圖片中的信息,效率極高。但很多深度用戶所想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把碎片化的知識整合成系統並根據個人需求構建思維體系上,Evernote一直沒有什麼大的進步,特別是少的可憐的分層以及線性化和簡單標籤化的整理模式,只能滿足深度用戶收藏這一環節的需求,有句話說的好,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對於很多筆記類產品用戶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可能隨隨便便就整理了幾十篇上百篇的筆記,但也只是靜靜地躺在軟體里,根本沒有時間再去閱讀和理解,怎麼樣去讓用戶高效地整合素材,把素材安放在構建的框架體系里,是一個專業筆記軟體應有的高級功能。

如果拿同類型的產品來比較,Onenote這點上毫無疑問做的比Evernote好很多,Onenote你只要輸入一個數字(文字),之後再按「Tab」鍵就可以轉化為表格。Office系列的產品,當然對excel的支持是最好的,隨便插入excel表格,都可以保持實時更新。另外一方面,不像 Evernote 把所有數據統整在同一個資料庫檔案,在 OneNote 中每一個筆記本都是一個像是 Word 那樣的獨立檔案。 Evernote 希望你把所有筆記當作一個資料庫來搜尋,而 OneNote 希望你把不同內容當作每一本不同的書來翻閱。

國產的筆記類軟體倒也算是劍走偏鋒,有很多特點。比如智能手機上的有道雲筆記軟體在使用圖像記錄時,可以對拍攝的圖像進行自動糾偏。自動糾偏功能運用智能演算法自動矯正歪斜的白板照片並去除冗餘背景,非常方便用來記錄和保存白板、投影、卡片、名片等上的信息和資料。

有道筆記這個手寫筆記功能在聽講座或者其他需要快速記錄時非常好用。用戶不用把很多精力花在看屏幕選字上,甚至可以畫一些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速記符號。 Mac版本之前諸多問題,上周上線了全新的版本,目前體驗比較流暢也支持Markdown,免費用戶的權益很多諸如3G空間,相比於Evernote大方了很多。

最後,其實讓我真的糾結的一點是,當年一不小心因為Evernote神奇的國內國外同一軟體兩個賬號的模式,購買了海外版的付費用戶,但發現雖然國內版的印象筆記被加入了很多分享和收藏介面,比如公眾號文章等等,但至今為止卻不支持海外版的Evernote,導致我每次還必須要用safari重新打開一遍公眾號文章才可以收藏在Evernote里,用海外版的用戶就從不收藏中文app的東西了?添加一個介面就那麼難么?』

No ads,No data selling,不代表你就有理由在其他地方arrogant,這才是印象筆記最應該警醒的一點。

公眾號:WeBallsohard 與你一起混吃等死,不知老之將至

http://weixin.qq.com/r/QzoBGXDEwC2-rTR6929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個人覺得這事很蛋疼。

(上面參加過大會就來洗地的哥們還真不少,這種吹牛大會北京一天不知道要開多少個.....)

的確是2台設備以上不能同步登錄,

意味著:筆記本,台機加手機,湊到一起的時候必然有一個是要下線的。

最核心的多平台同步登錄,被自己給廢掉了。

付費過一年,後來發現我的純文字內容,無論如何一個月也寫不到60MB,就不付費了。

現在搞出這麼一出,讓人很失望啊。

看看現在的手機提示:

——

不過換不換,兩說。

能用的就兩個:ONENOTE和印象筆記。

國產被坑怕了,有道都成了什麼玩意兒了.......


orz 兩台設備是真的話 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問題就大了


evernote最大的優勢就是多設備多平台同步在所有類似產品中做的最好,如果不是為了這一點,大可以選擇其他的產品。現在限制了免費用戶同時登錄設備數量,難道需要多設備同步時還要先在某台設備退出登錄然後在新設備輸入密碼?如果那台設備不在手邊沒法退出登錄,那就不能同步了?不能同步的evernote還剩下什麼?

evernote給出了這樣的數據:超過 90% 的用戶使用不超過 2 台設備,超過 98% 的用戶常用設備不超過 2 台。也就是說98%的用戶只在1-2台設備使用,這部分用戶完全沒必要evernote了,有道云為知onenote等,在只使用1-2台設備的情況下完全沒問題。難道是要求剩下的2%付費?

我個人使用設備數量肯定是超過2台的,不過只算中度用戶,還不到需要付費的程度,也不想在需要同步的時候還要在其他設備退出登錄,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太多,但一旦出現就是急需的時候。所以還是準備找替代品吧。

畢竟是免費的,用戶也不能奢求太多。


感覺已經離死不遠,至少離半死不活已經不遠,已經有很多朋友給出了很詳盡的分析,我就在他們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看法吧:雲服務在面臨新的洗牌,這種中小型的公司很難倖免(包括Dropbox),這是目前的大趨勢。

大家應該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幾年前的這些雲存儲服務公司明顯比現在慷慨,現在的很多付費功能當年都免費,即使是收費,也遠比現在便宜。其實當年做雲存儲的這幾家幾乎都是虧本拉客的狀態。當時雲存儲剛起步,概念很新很火,容易拉到錢,為了擴大用戶群下血本也沒啥,但是這個階段早就過去了,拉到了用戶,資本要迴流,風投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收入,這些規模稍小的公司的困難就來了。

首先,雲存儲服務本身成本高昂,小公司無力承擔,但是大家習慣了免費的雲存儲,你一收費用戶就大幅流失(因為作為一個小公司,用戶對你的黏度不會大到哪兒去,你也沒有多少別的產品可以聯動),不收費就更是等死,這種雲存儲服務又註定了沒有更好的投放廣告的辦法,所以實在是進退兩難。

其次,大公司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幾家大公司現在幾乎都有了跟dropbox和evernote競爭的產品,上一條講到的小公司提供雲服務的局限性,對於這些大公司都沒有那麼嚴重。用戶的選擇變多了,就比如對evernote的用戶,我要簡潔方便自然可以用iPhone自帶的notes,要功能全面有OneNote,大公司的服務又相對穩定,不用擔心哪天就死了。

說了這麼多,就一句話:早死早超生,早日遷移。

樓上Tom Lau提供了遷移到OneNote的工具:Import content from Evernote to OneNote

另外,也可以遷移到Apple Notes: How to Transfer Your Notes from Evernote to Apple Notes


看到這個消息,我意識到Evernote在虧損。

於是趕緊又去買了個兩年禮包。還送T恤呢。

愛它,就給它錢,幫助它活下來。


拿自己的第一產品特性做增值業務,有些冒險。

對多數人來說,Evernote對用戶最重要的不是記錄,不是密碼鎖,不是儲存空間也不是離線筆記。而恰恰是多設備同步。在印象筆記四周年的活動上,EvernoteCEO強調Evernote主要是為知識工作者服務的。而對於典型的知識工作者來說,一台手機+一台平板+兩台電腦的配置是在正常不過的了,看了一下我個人綁定了7台設備。不清楚Evernote統計到的大於兩台綁定設備的百分比,但是預估不會低於活躍用戶的30%。

和增值業務做的比較好的QQ做個比較,儲存空間、離線筆記這些原有的增值功能,就類似於QQ的聊天記錄漫遊和QQ等級加速一樣,屬於用戶的癢點,而不是痛點。少數用戶卻有需求,但讀書用戶可有可無。但是,非高級賬戶印象筆記只允許綁定兩個設備,就好像非會員QQ每天只能和4個人發消息一樣,直接影響的是核心業務。

Evernote此番自廢武功,有道雲等一干友商估計會竊喜,會有一批付費意願不強的用戶用腳投票的。

而有多少用戶會為此付費?我個人希望能有更多的用戶付費。在印象筆記四周年活動上,印象筆記的CEO唐毅和知乎CEO周源都提到了「消費升級」。我們希望看到人們願意為有價值的信息或服務買單。知乎Live如此,印象筆記也是如此。

不過需要明確三點:

一、這次限制綁定設備,並不限定web版,在非綁定設備上,也可以通過web版訪問自己的印象筆記。

二、印象筆記中國區,還沒有漲價,不知道後續會不會調整。

三、應該還是在灰度測試中,不排除用戶反彈過於強烈,政策會變動。

利益相關:

Evernote international重度用戶。剛剛參加了印象筆記四周年活動搞了張國內版的高級賬號充值卡。如果國內版支持也支持公開分享,每年氪金648我也願意!


因為三十天後才生效,所以我通過語言對政策的理解可能偏差。舉個例子:一台Mac和一台iPad是我的主要工作平台,因此evernote在這兩個平台用的十分頻繁。當我不在電腦旁,例如想用iphone平台的evernote記錄一個號碼,打開evernote卻讓我先登錄。

個人感覺影響較大,考慮換平台。


首先想說句題外話:Evernote 英文博客一直是特別耿直的說話方式,就像一個對你好的傻小子,他保護著你的重要信息和筆記,但偶爾他的說話方式確實有點兒惹人生氣......

仔細看一下這次調整中的「兩台設備同時登錄」策略,先引用下 Evernote 及印象筆記中文博客:印象筆記(Evernote)免費用戶服務方案調整

我們對於免費用戶同時登錄設備數量做了限制。免費用戶可以保持兩台設備同時登錄,記錄信息和同步數據。如果您需要使用更多台設備時,可以將一台已登錄設備退出登錄狀態,也可以選擇升級至付費帳戶保持多台設備同時在線狀態。

...and access from Evernote Basic accounts will be limited to two devices. Current subscribers and Basic users who are using more than two devices will have some time to adjust before the changes take effect.

所以,這次調整的意思是限制同時登錄兩台設備,而不是只有兩台設備可以登錄,也就是說如果你需要在第三台設備登錄,只需在之前的兩台設備中退出一台就可以了,就和你的微信一樣:手機和電腦上都登錄了,換台電腦時,再輸入一次密碼就可以了。並且無論怎麼操作,你的數據都不會受影響。

再看看印象筆記絕對資深和理智的用戶、台灣電腦萬物站長的這篇文章:http://www.playpcesor.com/2016/06/evernote_29.html 。真的,Evernote 的賺錢方法很簡單、直接,沒什麼花招,就是兩個形式的高級帳戶,沒有廣告、不靠分析大家的數據賺錢,就靠付費帳戶賺錢,乾乾淨淨提供最安全穩定全面的筆記服務。尤其是國內的印象筆記,一年高級帳戶才148塊,就現在這物價,這夠一頓飯嗎?然而這就夠妥妥享受一年安全穩妥的信息服務,你的那麼多數字信息,真的不值這一百多塊錢嗎。

還要說的是,根據這篇官方FAQ:Devices FAQ,受限制的設備僅是印象筆記 Evernote 官方客戶端,並不包括網頁版及所有第三方授權的程序(比如知乎和微信的「保存到印象筆記」功能)。

關於價格,國內的印象筆記並沒有跟隨 Evernote 國際版漲價,價格還是高級帳戶 148元/年,這個價格即使在國內的各種付費會員中,也是特別實惠和良心的。(如果你想將 Evernote 的所有數據無損轉移到印象筆記,點擊這裡,提交你的申請吧:yinxiang.com 的用戶支持頁面)


解決方案:再申請一個帳號,把原有帳號的記事本與新帳號共用,並給予其編輯權限。


謝邀,我屬於中輕度用戶,平時基本就是手機+電腦兩個設備登錄,感受不到這個條件對我的影響,也沒有去細看到底是專門針對國外的Evernote還是也包括印象筆記,不管怎樣,我還是會繼續用,因為剛剛感受到它派上了用場,給母親去醫院複查,醫生問我三年前的一些情況,我正好當時用印象筆記拍了一些諸如化驗結果報告、藥單等照片留存,直接打開就搜索到了一些情況。

另外多說一句,有兩台以上設備的應該也不會太再意那些費用吧,數據安全、持久應用,給喜歡的應用付費其實也是一種「義務」,否則倒閉了你再多想花錢都買不來,一家之言,請勿爭論。


「因為 90% 以上的用戶不超過兩台設備」

這個數據其實有坑的,因為並沒有說明這90%的用戶的活躍度多少,那些N年沒用印象筆記、早就忘了這回事的用戶是否也計算在內。

每天使用印象筆記的核心用戶當中,需要多設備的比例絕對比這個數字高,也就是說在逼核心用戶要麼交錢要麼滾。

獨角屍作死到這個程度,在歷史上也是少見吧。

我建議的應對措施就是,(首先成為MacBook用戶)移動設備全都用蘋果自帶備忘錄,iCloud的同步還算可以,印象筆記只作為知識倉庫吧,反正蘋果作為一個硬體廠商現在饑渴到正在努力擠壓很多熱門app,印象筆記不敢擋蘋果的路,自宮也算識趣。


這個和印象筆記未來的策略有關。參加完6月25日的四周年會議,次日(26日)又參加了一個小範圍的聚會,交流了未來印象筆記的發展方向。當時寫了一篇文字,貼上來大家參考。

我同意這個觀點:適當的調整產品政策,甚至漲價,有利於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

6月26日,有幸應邀參加了印象筆記的一個聚會,和Evernote全球CEO Chris O』Neill、中國區(印象筆記)CEO 唐毅Raymond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真正的互聯網企業的管理者不應該是守著沒有門檻的領域談理想,也不應該是不顧產品的精神數用戶。這方面,印象筆記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記錄幾條當時的談話。這不是一篇廣告,但我真心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Evernote(印象筆記),改變自己的生活。

慎重進行產品迭代

Evernote的大版本更新非常慎重,功能迭代一定是通過由小到大的累進實現的。Evernote不會因為「用戶提需求」就對產品功能做出快速反應。企業內部要根據需求的合理性去評估具體的變化對產品整體的影響。一個具體的例子是,Evernote至今都沒有「無限層級目錄」這種功能,這就是對於「用戶需求」的有效過濾。

中國區的「印象筆記」產品也不會片面的對標競品,「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產品功能。除了部分本土化的設置以外,完全與美國總部的產品架構保持一致。這不是懶惰,也不是遲鈍,而是一種明確的價值觀——爬雪山,慢就是快。

Evernote的用戶數據是安全的

Evernote也好,印象筆記也罷,至今未能對輸出端進行豐富的開發,其共享、分享功能基本沒有什麼變化。這是有意為之的策略。目的是為了避免被定義為「社交軟體」進而接受專屬於「社交軟體」的監管。唐毅特別提到,具體的事情就不要發在網上了。在這裡,暫時只能這樣說:Evernote(印象筆記)目前不具備太多「社交」屬性,用戶數據因此而安全。

數據是用戶所有的

和Raymond談到一個話題,不同的筆記軟體對比,似乎只有Evernote的資料庫格式可以自由的導出、遷移、轉化,而有道、Wiz等均不行。Raymond介紹,Evernote內部是有明確的價值觀的,用戶的數據就是用戶的,不是企業的。Evernote永遠不會以使用深度和黏性要挾客戶持續使用。每一個客戶都有權利隨時將數據導出,另作他用。說到底,數據是用戶所有的。這是一個鐵律,絕不會被突破。

徹底的推進API對外開放

Evernote目前完全開放了API,所有無數的App才能有「導出到印象筆記」這個功能。這一點上,Evernote領先於市場。Raymond介紹,這與目前「去社交化」的策略有關——「輸出」一端被弱化了,就集中注意力把「輸入」做得更便捷。

市場開拓注重維度拓展,而非線性擴張

這是我自己的感覺,不是管理層的談話。Evernote目前的工作重點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地推」式擴張。國內用戶做到2000萬檔位的今天,更多的拓展工作放在了和關聯領域的企業進行多角度的合作。例如,近期和新東方的合作就是一例。Evernote在做的事情更像是「潛在客戶的挖掘」,而非技術含量較低的「碼人頭」

技術上,以「藉助技術,深化認知」為大方向

進一步改善存儲與分享不是Evernote的前進方向。Evernote的未來將建立在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幫助客戶提升認知效率上。一方面,有學習意願和學習習慣的客戶將會藉助Evernote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基礎客戶也將體會到技術力量對日常生活的改變。這一切將以最前沿的AI技術為基礎,這是美國總部目前的主要努力方向。

原文來自:風雲居 | 康健的博客

本文鏈接: http://kangjian.net/blog/1644/


中國區付費用戶

雖然我覺得我用免費也夠了,大多數付費功能我也就掃描文檔有用,但不妨礙我每年給他148,其實200以下我覺得我都會付。因為他逐漸像空氣一樣在我的手機和電腦上,我不希望他掛了。


我就想知道90%用戶不超過2台設備,98%用戶常用設備不超過2台怎麼來的?

公司電腦+家裡電腦+筆記本+pad+手機,這不算多吧

同時在線的至少也有手機,台式機+筆記本3個啊,讓我一直來回切?

從來沒有一個企業靠拿核心功能逼用戶付錢成功的

evernote藥丸


一台工作電腦+一台家用電腦+一台移動設備,這就超了!這是在做大死!

多設備同步是核心功能,限制的這麼嚴格。真是沒有見過這麼作死的企業,估計新增用戶會急劇下降。


Import content from Evernote to OneNote

微軟的內容遷移工具。方便快捷。


在一個平台開始靠大幅降低用戶體驗來強迫付費的時候,你應該做的是儘早轉移數據。

能做出這種飲鴆止渴的事情說明Evernote已經要完蛋了,有人說趕緊買個會員幫Evernote續命,這是徒勞的。


印象筆記所謂的「兩台設備同時在線」的概念,我覺得是錯誤的。比如我公司電腦,家裡電腦,手機都安裝了印象筆記,然後我打開手機,然後關閉,退出進程。當我打開公司電腦的時候,會提示我手機上的印象筆記依然是在登錄中的。及時我把手機上的印象筆記卸載了,或者把手機砸了,它都會說我手機的印象筆記在線。

這種實現方式,其實是在印象筆記打開的時候,在伺服器上寫了一個sql,記錄了登錄的狀態。只要沒有退出,或者通過「3台設備衝突」的方式,退出其中一台設備,資料庫中的登錄狀態就不會清除,就會一直認為你在線。---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比較low的實現方式,和印象筆記官方宣稱的「3太設備同時在線」的概念是相悖的。顯然,他們沒有清除理解「同時「的含義。

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我們一般情況下,同時打開印象筆記的情況無非就兩種「公司電腦,手機」,或者「家裡電腦,手機」,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同時登錄設備都不會超過3台。

但是印象筆記用這種「即使沒有在線,也不清除登錄狀態」的技術實現方式,對我們的影響就大了。

手機上的印象筆記基本上經常用,那麼狀態位就一直是在線的。所以當打開公司電腦的時候,就會提示「超過2台設備」,然後不得不把家裡電腦的登錄狀態清除掉。同樣,在家裡打開印象筆記的時候,也不得不進行這樣噁心的操作。

是的,印象筆記是想讓更多的人付費,這一點我認可,誰不想賺錢呢。

但是,你能做點更吸引人願意買會員的服務嗎?比如markdown,用戶都叫了幾年了,現在連有道筆記都做出來了,你都沒半點動靜。還有,上面的工具條,我除了用個粗體或者顏色,別的幾乎都用不到,但是我想用的引用代碼段這樣的功能,就死活沒有。

我之前也買過印象筆記會員,後來過了一年,會員功能,除了手機打開需要指紋驗證這個功能我用到了,別的全都沒有用到。

現在用這種最基礎的功能,來限制用戶付費,說實話,我不喜歡這樣的付費方式。


推薦閱讀:

記錄晨間筆記第 152 天,新製作了一個模板,大家有哪些建議?
Kindle標註的重點和筆記可以導出嗎?
如果不用印象筆記(Evernote),哪款筆記軟體最有可能代替它?
印象筆記和為知筆記,印象好在哪?

TAG:雲存儲 | Evernote | 訂閱Subscribe模式 | 訂閱 | 印象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