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只看專業書而不讀其他書籍是否會影響個人發展?體現在哪些方面?


仔細讀最後一段


任何行業的人只讀專業書不讀其他書都會有影響,包括影響個人發展。

因為會變得很無趣。


讀課外書很有趣。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增加生活樂趣。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提高思考能力,拓寬知識面。此外,醫療行業是個和人打交道的專業,不能只看見器官組織細胞,忽視了人與社會的因素。所以需要用一些途徑去了解人與社會的基本知識,讀書是一種可能的選擇,但也只是一種而已。就連在網上刷微博看評論都能幫助了解社會呢。直接的實用價值倒是未必有。。。

一旦進入醫院學習,讀課外書的時間就極少了。如果要正常休息有時候還要睡懶覺上網的話,已經佔用了大量的時間,課內的書是讀不完的。然而複習和各種考試時老師還是會讓我們多看課本和專業書。這樣就更沒閑暇看課外書了。

一個低年資的醫學生或者醫生在完成日常學習工作任務之餘,很難抽出多少時間靜下心來認真讀一本課外書。

所以建議進入臨床之前可以多花點時間讀。

需要注意的是,讀書比不讀強。但是很多專業知識只靠自學,沒有老師教,缺乏一些基本的把握,很容易走偏。所以有空可以學一些其他專業的課,效果絕不亞於讀一本書。

然而,我國的醫學院大部分都缺乏提供其他專業通識教育課程的能力,也沒有那種文化氛圍。只有少數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學生有讀雙學位的機會。甚至我國的老一輩醫生基本上所受的大學教育也沒有給他們多學科背景的訓練。所以,指望學校給學生提供這樣的平台非常困難。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有很多大學公開課,想系統了解一個學科的初級知識可以上一些公開課的網站學習一些最基礎的課程。


這是當然了,你不多看點閑書,怎麼能跟病人聊明白。

作為臨床醫生,有個好口才能避免很多麻煩,而好口才要有廣博的知識面打底的。


讀專業書是為了使自己在臨床上的決定可以有理有據,少點血淚教訓,少走點彎路。

讀其他書,則純屬個人興趣,不見得一個天天讀小說的人,就一定比一個不愛看書的人無趣。我身邊也有很多人不愛看書,但他們可能喜歡徒步,喜歡旅行,喜歡運動,喜歡攝影,喜歡畫畫,喜歡世界上所有有意思的活動。他們一樣性格開朗,處事成熟,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說到底,閱讀是提高個人素質的一種途徑,但絕對不是唯一的。


最近一直在想這件事,按自己的粗陋的想法答一下,權做拋磚引玉。

我認為是會有很負面的影響的。

專業書提供給人們的僅僅就是從事相關專業的技能,而且通常是技能的某一個方面。對於書中提供的知識的運用,這要看看書的人的格局和視野。這也是為什麼都是看同樣的書,最後卻有高下之分的原因。

就說我自己,前些年入行不久,對學到的東西都非常執著,現在看來,很多時候對細節的過分追求,反而分掉了對更重要的方面的注意力——捨本逐末了。

再就是,專業書也有很多,即使是同一個專業你也會有分工,具體應該怎麼選擇,總要有所取捨,這是社會分工的必然。如何選擇呢?這也不全是能夠通過專業書籍能夠解答的,畢竟每個專業都說自己很好很重要,哪個適合你,只有你知道。而這個知道,就是見識。

醫療跟患者打交道,完全跟人交往的行當,做一個純粹的技術狂肯定是不行的。舉止,談吐,待人接物,這些都是取信於人的重要因素——不能取信於患者,怎麼治療呢?患者質疑你一句,你火冒三丈,多問一下,你三句等著他,那就沒法好好工作了。

多讀書,提升自身修養,格局高了,一切都信手拈來。


讀你喜歡的,管他什麼…小黃書也是書


專業書巨無聊,巨厚好吧!試問什麼人能做到光看醫學書,我真佩服這樣的人,真的


前提是,專業書得看得完,至少得看到能通過考試的程度吧。


任何人都不能只看專業書啊 體現在言談舉止間的知識面


骨科的書都不想看 還是喜歡我大中醫


作為一個中醫,一直在看閑書。


上了大四之後沒再讀過非醫學類書籍,大一大二時假期都有閱讀任務,以小說,古文為主。大三記不清了,現在大五快結束了,覺得已經不擅長說話了


醫學生可以只看書,而能有點業餘愛好並投入時間精力學嗎?


這個問題沒什麼好討論了,只看專業書,容易成為高分低能的獃子。人生在世,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

而且只看專業書不會覺得很無趣嗎?人生這麼美好,為什麼不多打開門看看呢?


你真的能只看醫學專業書?你說真的嚒!


會。

沒有自己的思維,被別人左右。


推薦閱讀:

急診科醫生是不是醫生里的弱勢群體?
值班常常會感覺一個人很孤單咋辦?
醫生做心肺復甦累嗎?
病人已被麻醉完畢,如果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病人開玩笑大叫好疼好疼,醫生怎麼辦?
嘴唇發黑是怎麼回事?

TAG:學習 | 醫生 | 醫學 | 醫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