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階段的銀行行業出現大的離職潮?
銀行行業,離職潮
離職潮?相比於整個凋敝的經濟環境,私企停擺,民工遣散,這個詞我反而覺得有些誇大其詞了。就拿我前任僱主大清銀行來說,本來每年就有可觀數量的人員流動,原因繁多,郁不得志、分贓不均、階層板結、升遷閉塞等等不枚勝舉,這幫人勢必要走,並不具備離職潮的特殊時期性特徵。而今年以來經濟下行,銀行待遇開始吔屎,領導集體智商下線,企業內部整風盛行,對外軟弱無力,在這種情況,就類似於一艘漏水下沉的大船,徹底傾覆不大可能,被水淹沒猶未可知。誰留在船上,誰下船就是門學問。我的同事里,有英國海龜新員工,父親是當地實力企業的老闆,她一個月零花錢就抵得上銀行發她一年的工資。對於這個傻白甜來說下船上船都無所謂。還有個肥科化學系畢業的,父母為了把兒子留在身邊,本該實驗室里搗鼓燒杯的他去公司部做報表了,雖然業績稀爛,但承蒙雙親餘蔭,也湊合過著。還有個同事進銀行託了市政府親戚的關係,雖然日子難做,但是不能駁了親戚面子,也沒離開銀行。
所以,老嚷嚷大清藥丸是不正確的,八旗子弟和包衣阿哈都好著呢。
有本事的磨好刀的自是拿著客戶資源的船票轉投其他船去了,那到底該誰下船呢?隨著水位上升,膽子大的會水的跳下去了。大噶吼啊!很長一段時間,要是聽到誰誰在銀行工作,那普遍都是覺得這是好工作啊,收入高,天天跟錢打交道。國有五大行甚至被稱為「金飯碗」。
但近幾年,銀行的業績連年走低,隨之而來的則是銀行業薪酬的整體縮水。所以,銀行業還是那個金飯碗嗎?
俗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銀行業雖然近幾年受到衝擊,但是還是保持巨頭本色。根據8月底發布的半年度報告,2016年上半年,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分別實現凈利潤1502.17億元、1051.48億元、930.37億元、1339.03億元、376.61億元。直接看數字可能沒什麼感覺,對比去年同期還是有所增長的,分別同比增長0.8%、0.8%、2.52%、1.25%、0.9%。
真要說點什麼,大概也就是增速放緩。注意是增速哦,考慮到基數可是千億級別的,隨便1個1%那都是十億了……
都頂上王健林的十個小目標了,難怪不少學金融學經濟學應屆的畢業生,都首選進入銀行呢,而這種情況前幾年更明顯~不過雖然凈利潤還是增長,但還是有一些問題的,比如很多銀行的收入出現了負增長,一方面是受大背景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金融業通常都是最先受到行業周期性下行影響的行業。
除此之外,導致銀行收入降低的關鍵,主要就是銀行的凈息差出現了下降(凈息差:利息收入減去利息支出和產生利息資產的比值,衡量收到凈利息的多少)
2016年上半年,工農中建四家大行凈息差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0.27、0.47、0.35、0.28個百分點。對此,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作出了解釋,主要有三大原因影響了凈息差下降:
首先,受到央行此前五次降息的影響,境內人民幣存貸款的利息收入下降得特別厲害。
其次,人民銀行已完全放開了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的定價區間,實現了利率市場化,而受到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上浮,銀行貸款利率水平下降趨勢,凈息差進一步減小——這背後體現著無論是存款的客戶,還是貸款的客戶,都越來越會算賬、越來越理性。
最後,受到「營改增」的影響。營改增讓銀行業收入支出價稅分離,收入直接扣增值稅,價稅分離也是影響到了利息收入。
收入負增長又如何保持凈盈利呢,那就只能從開支上下手,所以根據銀行2016年上半年報,多家銀行呈現出一個新跡象:員工薪酬支出減少,曾經的高收入行業陷入降薪潮。在16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10家銀行出現員工人數減少。整個上半年銀行員工變動人數達3.5萬人,這個人數已接近整個銀行體系從業人員的1%。
可以說,銀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降薪潮和最大規模的離職潮。銀行曾經「躺著數錢」的時代很可能將暫告一段落,曾經眾人瘋搶的高薪職位如今也變得很少。金融業面臨的挑戰可謂十分艱難。隨著大家生活和理財習慣的改變,銀行的經營模式與理念肯定也不能一成不變的。
銀行本質是金融服務業,服務的重要性可謂不用多說。特別是現在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某種程度上都替代了很大一部分銀行的功能。銀行要想增加競爭性,就要有所改變,對於交易業務的部分可以依靠非人工包括網上平台、ATM等輔助完成;同時業務上更多的專註諮詢和顧問,比如現在的私人銀行業務,就體現出了針對個人定製化的金融服務理念。
未來這一服務內涵還將延伸到各個領域,更為人性化、定製化、全面化的服務將開啟銀行業的新業務領域。瞬息萬變,後浪推前浪,其實金融就是走在不斷創新、不斷前進的路上。曾經的「金飯碗」銀行業,貌似是時候,做出變革,順勢而為了。
歡迎關注熊貓鎮公眾號:ToooRich身為一個四大行的員工,畢業後從一個金融菜鳥變成為一個標準的金融農民工,從無知幻想的憧憬到被現實打擊的體無完膚,從青春少年到思想的複雜情緒波動的青年,從心無猜嫉到事事考慮抵擋,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年多時間,但社會打磨已夠深刻。多少心酸淚苦都是刺激每一個懷著夢想進去銀行的必修課。早在我還沒進入銀行,知道銀行福利薪資都是非常可觀的,但真正進去了,正好碰到改革的開始,薪資和福利在遞減,那幾年還好,銀行貸款不良率很少,不用扣除工資核銷,但是隨著經濟下行,各行各業改革創新,企業流動資金跟不上,銀行防止風險把控抽貸催貸加劇,是本有好藍圖的企業因為資金不足導致破產。出現了問題的銀行貸款怎麼辦?早期還有國家兜底現在就只有銀行自己解決,全行工資績效打折,不良金額多少就用全部員工的薪金去核銷填補,也就使員工拿著基本工資2500左右過幾年。錢少也就算了,還要全體員工為了某些政治任務周一到周日全勤上班加班,完成不了還要寫報告講原因,領導跟著逼著做。高壓的狀態下,付出與收穫完全不成比例,有時候還有被客戶的無理取鬧罵的無地自容,我們也是有尊嚴的人,服務業就應該低人一等?銀行就是弱勢群體,有多少人能堅持,成家的不能照顧家庭,每成家的沒時間找對象,有多少人能理解。離職還在繼續,銀行體制不改革考核方向,人才留不住。
有嗎?我們單位還好。
市場化運作、薪資體系透明的商業銀行,前台營銷人員離職的原因一般有兩種:①自己找不到業務,掙不到提成,導致基礎薪資太低混不下去;②領導傻逼不要臉,切走了本該是自己的業績。
後台人員離職的原因一般也是兩種:①沒用上升空間,離職有更好的機會;②領導傻逼不要臉。
上面在任何時候都是銀行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其中領導傻逼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如果說近期有離職潮這種事情,大概也是兩個原因:①降薪。我們單位沒降,我媳婦單位沒降,不過同事的媳婦在中國銀行,月工資降了一兩千。②經濟下行,銀行收貸,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業務很多銀行暫定或者收緊發放,部分地區不良上升,前途無望。上聯:錢少事多離家遠
下聯:位低權輕責任重。橫批:領導傻逼個人看法。過去若干年來,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利率管制,銀行一直可以躺著賺取以利差為主的高額利潤。因為這利潤的規模太過龐大,雖然只分了一丁點給員工,也使得員工的平均收入遠超社會平均收入。而利差收入實際上是政策紅利,與員工的個人能力並無太大關係,只要儘可能吸收存款就能獲得收益,所以銀行多年來也成了皇親國戚們合法的變現平台,這是題外話。這兩年,因為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嚴重失衡,過去在粗放經營模式下的信貸資產風險集中爆發,銀行的考核制度使得這部分損失必須在當期和以後的經營中沖減利潤,這不可避免地波及員工收入。形成這樣一種現象,社會平均收入水平明顯上升,銀行收入明顯下降,這一升一降形成的心裡落差必然對銀行從業人員的心理有很大影響。
待遇上的下降,整個行業未來趨勢又不明朗,所以大規模的離職潮並不令人意外。
本人亦離職,不過話說回來,銀行招大學生去做櫃員完全就是浪費,何況一大批研究生,以前靠著不錯的福利待遇還能勉強維繫,現在待遇下降,必定是離職潮,然由於基層做久了無核心競爭力,不是誰都有能力辭職,這批人才是最慘的。
任何的離職
基本都代表著兩種原因,錢沒給夠、感情沒了現在銀行業的大面積離職無非這兩種原因對於國有銀行來說,兩種都由對於股份制來說,主要是前者匿名回答一下:
之前在國有銀行某大型分行,國內規模前五的吧從2013年開始,不良下行,經濟不景氣,於是乎作為骨幹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不給晉陞不給加錢活加倍,既得利益還是該吃該喝該玩
就是錢沒給夠、感情也沒了後來跳到某股份制銀行,發覺離職的人也很多股份制行,你懂的,大家都是來求財的這部分的就是錢沒給夠,都去了券商、信託、互聯網金融之類的薪酬直接double,你說誰不走?銀行業繼續降薪,這種情況會越發突出最後的結果就是國有銀行淪落,因為沒有人才了經濟原理在銀行里也得到體現-劣幣驅逐良幣 劣人驅逐良人
前台:櫃員、庫管、授權。任務重(1000W存款) 營銷:客戶經理、信貸主管(貸款不收回是全責你知道嗎?就是1000W收不回,你就下崗清收為止) 行長:這人多數不會離職,瘦死駱駝比馬大! 對了 還有我: 機關人員,收入10K 正常節假日 偶爾加班, 任務150W。 我不認為機關人員會離職嘛! 不敢標榜自己能力強,但有一點, 站的高的崗位,離職人真少。 銀行跟其他企業一樣, 無技術的工種,離職都快,只是面子職業罷了。
給的錢少.壓力又大.
推薦閱讀:
※985碩士女,一線城市中國農業銀行or家鄉省移動公司,求建議?
※在各銀行做客戶經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哪些比銀行櫃員還苦的崗位?
※金融行業中通常所說的「desk」是什麼意思?
※求問銀行引導員的發展去向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