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手工模型對於建築方案設計有哪些意義?
許多大師都要求事務所的員工用實體模型推敲方案,實體草模和展示模型在國外建築高校設計課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另一方面實體模型製作的物質和時間成本非常高昂。那麼模型到底給設計和方案本身帶來了什麼呢?手工模型不能用計算機模型代替嗎?
建築設計課真的有必要做手工模型嗎?建築實體模型如何用來推敲方案,為什麼會比SU模型好用了?
首先,樓主說的是用實體模型「推敲方案」還是展示模型,兩者差別很大,必須分別回答。這裡重點就推敲方案的工作模型說事。
推敲方案手段有很多,草圖、工作模型和計算機模型都有,幾種方式可以說各有長處,誰都替代不了誰。下面主要說工作模型的優點。
首先,電腦模型雖然理論上可以同時推敲室外和室內空間,但實際操作中問題不小,如果用Sketchup,最省力的辦法反而是將具體推敲某一部分的電腦模型單獨創建一個文件。這一點上,實體工作模型只要推敲的尺度精讀類似,用一個同比例的模型沒有問題。
其次,電腦模型是虛擬三維模型,也就是說你必須用二維的屏幕去看到它,而不是可以直接觸摸感受到三維實體,其長寬高的比例在屏幕上從各個角度看上去終究沒有實體工作模型的真實三維更直觀。
第三,電腦模型中一些空間處理之間打架,或者一道梁一端沒有足夠的支撐點等,自己根本就感覺不到是一個問題,但這在實體工作模型製作的時候是一下子就能發現的事情。所以實體工作模型對檢驗設計中的錯誤很有用(BIM能夠看出電腦模型中類似錯誤,但BIM工作量導致的時間成本遠高於製作實體模型,且要求數據太詳細而不適合方案推敲)。
工作模型這三點對於展示模型也適用。生活中有些沒受過訓練的觀眾或業主,面對涉及複雜的空間,給他們看很清晰的電腦三維模型他們大部分都看不懂,但實體模型一上來就一目了然。
我國之前的建築學教育和實際工作先是以草圖手繪為主要推敲手段,後來使用電腦模型,最近十來年的時間高校才認識到實體模型在教學中的必要性,在工作中也有一些設計單位有所認識,這是好事,值得進一步推廣。實體模型重要不是說草圖和電腦模型不重要,它們各有各的擅長之處,都是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推敲工具。記得設計課的一個很喜歡的老師說過
電腦模型完全不能替代手工模型
因為電腦模型輸出給人的是2D圖形跟實體模型3D的感受完全不同手工模型是用來推敲方案的而電腦模型是用來推敲效果圖的推薦閱讀:
※日本有哪些古寺運用到清水混凝土?
※如何評價張永和和王澍在中國建築界的地位?
※曼谷有哪些當代建築值得前往一看?
※未來城市的建築和景觀將會有什麼巨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