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缺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僅2002年,全國淡水取用量達到5497億立方米,大約佔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國1995年淡水供應量4700億立方米的約1.2倍。
上述百度資料顯示。但由於從小生活在西南方,從未有缺水的體驗,感覺身邊的人大都沒有節約用水的意識。所以,在我國,缺水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噗,收(pian)到這麼多贊,我還是修改下吧,一來方便閱讀,二來少些牢騷。
答主在內蒙東部長大。(不要再評論"我怎麼感覺赤峰沒這麼乾旱呢",如果你會使用Google地圖這事就好說了,您動動手。)
缺水的日常之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7歲直接一年級),當年在鎮政府管教育的表哥來我校視察,見我沒洗臉就戲謔到:小XX,你咋不洗臉啊?我嚴肅:你大姑奶奶(我奶奶)說費水。他無語,放學後跟領著我去挑水道:你這孩子,咋還逮啥說啥呢,咋能賣你奶奶呢?!缺水的日常二:
在夏季正午的時候小便,尿到地面上的液體瞬間就被蒸發乾了...沒了?!雨後的大地會被陽光灼到龜裂,密集恐懼症直喊不要啊,不要~~缺水的日常三:
我離開家鄉後才知道原來刷牙可以用這麼多水、蒸過飯的水是不用喝掉的、洗衣服可以這麼奢侈....尤其是我第一次看到華北地區那土法灌溉的時候--白花花的飲用水被水泵抽上來就這麼任性地去灌溉莊稼,我當時都要哭出來了。缺水的日常四:
在夏季,共用一口飲水井的三個村莊基本都要發生械鬥。不要問為啥不報警,其一派出所距離我家5KM(土路哦),其次,你敢在赤峰的山溝為一群手握鋼叉、扇刀、斧子的人拉架嗎?我不敢,我估計當地民警不帶槍的情況下也不敢。那乃們為什麼不多鑽幾口井?
答:你給電腦加內存能增加硬碟的容量嗎?儲水量不因你在地面打了多少洞洞而改變。那政府就不管乃們嗎?政府就不想改變現狀嗎?
答: 管啊,自治區撥款100,到了縣政府可能就剩15了,然後各級領導來了揮揮手拍拍照就走人,給你留下一口根本沒有水的井。為什麼沒水呢?原因之一是工程質量,其次是維護,最重要的是:如果打一口井可以用二十年,那這二十年內該怎麼向上面哭窮要撥款?奶義務~! 我相信中央政府乃至自治區政府要改變這個國家的意願和行動,對於這兩級政府來說區域就是國家,區域就是生存之本。但是,對於一些地方官來說行政區域只不過是他上班混飯的地方,他總要調動,他總要升遷,他管你這地方民生如何?老子鍍完金、熬夠年頭拍拍屁股換地方了,一屁股爛賬都留給下一任吧。我小時候縣政府新來一畢業生(天之驕子哦),不知這官場深淺,在處理前任的爛賬時被憤怒的村民圍堵在我村,眼看就要出人命,我爹去解了圍。此兄發誓要解決這個問題,書生豪氣側露就差來一出師表了。然而,前幾年跟我爹通話說此兄已調任至自治區,那個問題不但沒解決反而更嚴重了,我相信這不是他的錯。乃們這群渣渣鄉民,就不能自己動手改變家鄉嗎?皿煮和自由的核心就是自立啊!
答:
就社會學的角度講,我們這幫人和北美那幫人並沒有太大的進化差異,都是從東非(跪求別較真兒)那嘎達走出來的,他們知道的我們也知道,道理俺們都懂,可現實卻是如此地赤裸。 改變現狀需要錢!來,再讀一遍,改變現狀需要錢。不是說一腔熱血再加上一本《常識》就能改變現實,工程、物料、人工這都得錢! 村民們為啥沒錢呢?在這個農業為主的小社會裡農作物/畜牧就是唯一的經濟來源,而我們恰恰缺少這最基本資源--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保證農作的正常生長,我們沒有;自然降水保證畜牲的食物來源,我們沒有,所以俺們沒錢。沒錢就沒能力去建設水利,水利無能就欠收,欠收就沒錢... 還有親們別忘了,農/牧業稅制才廢除沒幾年哦~~乃們村現狀如何?
答: 最新消息全村人口34人,青壯年基本在外務工。養育三代人的山泉已經乾涸。廢話預警!!前方出現大量廢話,請注意點擊關閉或收起按鈕。
———————————————————————————————————————————
水有多重要?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農業和生活,如下圖(我不不是環境專業的)
地下水資源貧瘠導致無法進行人工灌溉,加上高海拔地區水份蒸發特別快就只剩下聽天由命這一條路了,but,地理環境導致自然降水偏少(其實這也是地下水貧瘠的原因之一),氣候和植被缺乏又導致土壤流失嚴重(就是傳說中的種啥啥不長)。春天村民們唱著歡樂頌播下了種子,聽著拉德斯基進行曲盡人事、聽天命,然而到了秋天,他們得到卻是一首悲愴...極端的例子就是大面積的農田除了草什麼都不長,你春天播下的種子,一個夏季都頂著高UV在田裡手工作業,秋天卻只能把它們當做草料賣掉,這是一種什麼體驗?不要提豐收,在基本投入都無法回報的情況下,誰願意用自己的身體做代價去種地呢?久而久之,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荒地越來越多。要知道造就一塊荒地只需兩三年不種而已,但是開墾一塊荒地作為農田的成本呢?
除了農業生產和生活,水還決定了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的經濟乃至未來:
如果從事農業生產不能讓農民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甚至是入不敷出,那麼他們就要尋求其它的生存途徑。也就是走出這座山,當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出這座山,這個山溝的未來也就沒有了希望。青壯年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條件,如同水之於農業。且越少的人口意味著越高的建設成本,無論對於政府還是農民來說。青壯年的流失使得這一地區的所有發展都停滯不前,除了生態(狼已經回來了)。這個地區的命運就是走向凋零。還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1.那些走出去的人還會回來嗎?說實話,難。外面的世界輕而易舉就能滿足他們對於生活的要求,但是那座山溝能嗎?再者,青年人如果已經適應了城市生活,他還會回去嗎?他們回來又要付出多大地代價呢? 2.誠然我國終歸會走向美國現在的形態--人口相對地均勻分布,也註定會走向這個社會結構。被拋棄的地區終會迎來新的居民,但是重建地成本有多高呢?我憑什麼相信一個高考150分的人能被常盟錄取?———————————————————————————————————————————最後:我不信政府,我不信政策,我更不信計劃,我不相信政府一番號召就能讓無數小青年心甘情願去不毛之地做炮灰。我只相信市場,我只相信每個人都是理智且自然逐利的。加州發現了金子,東岸老農自然會不遠千里、拋家舍業來加州,原因很簡單--金子。有人才有發展的可能,樂觀點說,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當然,最終的問題就指向誰去發現那第一粒金子。你們太拿衣服了!那些大西北,內蒙,的同學來舉例如何缺水根本就不夠震撼!你們那些地方本來就物理缺水好吧?又不能變戲法製造H2O,缺水很正常啊。。。。....我來舉舉我小時候所謂江南水鄉大城市---上海缺水的程度:
有人肯定要說,你tmd上海長江下游,還河道遍布市區居然還tmd缺水,你忽悠誰呢?
我就是來吐槽上海缺水的。小時候,80年代的事是這樣的:上海雖然靠著長江,但是因為當時水質的原因其實市區是不從長江取水的。。。上海郊縣取長江水的城市小孩生肝疾病的人特別多,就是長江重金屬污染!別說什麼是最近才有的污染,80年代早就有了,只是當時沒人在乎,死就死了,也不會怪誰。
市區的河道。。。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80年代市區的所有河道,沒。有。一。條。不是惡臭發黑的!!!!!對!!!沒有一條!!!!棚戶區居民公廁是直接就排向河裡的,工廠什麼就不用說了,你們現在看到的上海市區的河道清潔程度是我小時候的100倍!!!蘇州河我就不吐槽了。。。1km外都能聞到那個撲鼻的惡臭。。。。
那麼當時上海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據我回憶是黃浦江上游取水的,當然水質比長江稍微好那麼一點點,畢竟當年上海郊區工業還不夠發達,工業污染是不多,但是其他污染我就。。。呵呵呵呵呵呵了,上游居民的各種生活排水就是給上海市區添料的。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即使這樣多的水資源,上海依然當年缺水比現在嚴重的多。
供水系統大鍋飯,國企,各種不作為,很多區域是沒有自來水入戶的,需要孩子去挑水放到家裡的水缸里。至於有水管入戶的,每天到了高峰用水時期,很多時候是放不出水的,對!你沒看錯,我有n次早上因為沒有水,刷了一半的牙只好把滿嘴牙膏,泡沫吞下去吃掉上學。。。。我們家並不高,徐匯區一個2樓的房子而已。。。。
樓房層數稍微高一點,基本要到9點以後才有足夠的壓力能有水上來,當年上海人家裡的家庭主婦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晚上拿大缸蓄水,以倍早上使用。學校就更不用說了,我讀的是高安路第一小學,照理也是上海市重點關注的小學了(因為在市委區域么,你懂的),這個小學,白天從2樓到4樓是沒有任何一滴水的,廁所。。。就可想而知了,那個氣味因為沒有水沖洗+小學生人口眾多+上海潮濕的天氣,每天我們就在屎臭中上課下課,直到4點多,水管壓力才夠能給2樓以上水箱沖水解決一天的問題。。。當然,因為一下子衝量積累的太多,造成管道堵塞幾乎是每天的事情了,那種糞便外溢我就呵呵呵了。。因為白天只有1樓廁所有水(還得碰運氣),我們高年級的學生要上大號都要跑1樓,很多人(比如我)覺得麻煩,常常早上的屎要憋到晚上回家才去放掉。。。。砂濾水是永遠沒有水的,所以上體育課都懶的動,因為流汗後,洗臉喝水的地方都沒有。。。這還是正常供水狀態。。。非正常供水狀態是這樣的:夏天的一天,突然開始斷水,以為和平時一樣,晚上就會恢復,結果自來水公司發布消息說要斷水一周(tnnd,斷水後才通知,什麼意思?),大家都來不及儲備水,只好騎自行車跨城,去有水的區域問人家借水,我老爸問人借一輛黃魚車把水車到家裡來來對付1周的斷水,而且你覺得是偶然?呵呵,拿衣服,一個夏天,這種斷水1周的現象至少要3,4次。。。1,2天的斷水幾乎可以達到20多次。。。。以至於我們家集水的水桶能有5,6個。上海這樣的江南水鄉,都曾經經歷過這種嚴重的斷水問題,而且是人為因素100%,你讓我有啥話可以說?都不用去到西部的農村和牧區,我們大連,幾百萬人口的港口城市,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全市缺水。
在我小時候,報紙、電視上到處都是節約用水的廣告,學校也搞各種教育活動。印象最深的是,如果趕上水庫水位比較低的時候,城區里的百姓生活用水都要受到限制。
那時市裡有規定,每戶每月用水定量,超過XX噸則超出部分以十倍價格收費。有一個月我們家自來水超標了,我爸特意囑咐我,說最近誰敲門都別開,萬一是查水表(字面意思)的就慘了。我說那咱家已經超了啊,總不能一輩子不被查水表(還是字面意思)吧。我爸說,下個月忍一忍,少用水,兩個月一勻,總量別超就行了。於是整個暑假,我們全家看見自來水公司的人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大西北
某個著名的湖旁邊的青旅里整個村子都開酒店或者青旅或者小賓館這是前提村子裡並沒有像城市那樣有一套自然水系統 大家都用山上的水 淡季還好 到了旺季 天天停水 我們都有大桶 用來接水 然後全青旅的客人店家吃喝拉撒全靠它村子裡前年有一個投資三百萬的三星級鄉村酒店花了十幾萬打了個井 他們自己用
而我們的老闆比較窮,沒錢挖井 開青旅嘛 基本都窮 所以一直用的山上的水 離村一公里外有個花園酒店 我們半夜也經常去偷他們的水 接到我們院子的大桶里 最高峰我們八個人深夜一起去偷接水管人家知道 人家有錢不在乎 只是希望我們別在用水高峰時候偷
我們店旺季每天住兩百人 大家想想兩百人的吃喝拉撒全靠兩個大水桶 每天半夜去偷水 第二天就不夠用了 通常下午就要開始接水 接山上來的水
由於是高原 所以洗澡的人比較少 廁所有水廁 也有旱廁 旱廁什麼意思 就是挖個大坑 每次上完廁所不管拉尿拉屎都不沖 我喜歡旱廁 起碼髒的光明磊落 是一堆屎在那邊 水廁有時候停水了 一坨屎立在那邊還是比較尷尬的 所以我一般去城市都用不慣大城市的廁所 覺得還是旱廁帶勁
還有一個問題 我們家旺季的時候 全村也旺季 同時接山上的水就不夠用了 最熱鬧的那幾天 我們的水裡有股氂牛味(我都不喝的)客人經常問我 這水咋有股氂牛味 我就說「大西北的水都這樣 貼近自然」後來老闆有錢了 也自己挖了井 特別爽 從此洗澡不用看時間 沖院子也特別給力 只是我還是不喝 (畢竟老闆有錢了 不止挖井了 還挖了糞池 它倆還離特近)有水了 旱廁也就拆了 拆的那天我不在 那個旱廁算是我們青旅的標誌 回來後我對著那個旱廁看了很久 這個旱廁在院子外面 紅色大門 很簡陋 我有時候在裡面上大號 點一根煙 陽光投進門縫 照在那一縷煙上 特別美
而我至今還是用不慣水廁自從我年幼背井離鄉之後,從此家鄉的父老便沒了水喝
體驗不太深,但是工作過程中接觸過一些給你們說說吧。由於本人從事水電設計工作,經常下鄉或者去一些偏遠山區,見過很多農村地區在沒有涉及到用水工程之前都是塑料桶幾公里之外提水,早晚各一趟,通常都是騎摩托車走很遠。洗澡也是可以,但是相當之困難,很是費事。另外關於用水費用,農民不管條件再困難,只要政府說飲用水入戶,那麼他們全部都是無條件配合,從不存在任何糾紛。這與素質不素質什麼的沒關係。只因為太過需要。另外,題主可以去搜搜黃河水窖工程,看看那些水窖就知道有多缺水了。
我也是南方人,也沒有缺水的體會,以前自己家院子里就有井,水多得隨便怎麼玩,冰個西瓜打桶水,洗手打桶水,拖地打幾桶,想打多少有多少,去年年底去了一下宿州,安徽宿州,那裡也不算北方,只是偏北。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水有多重要。
去了那裡十天,洗了一次澡,洗了一次頭,讓天天洗澡洗頭的南方的我很難受,只能早上倒點開水浸濕一下毛巾擦下臉,半杯水漱口,晚上不可以,只有那麼點水,不能浪費,晚上沒有水泡腳,拿熱毛巾擦一下,炒的菜基本不放水,重油重鹽,好清淡口的我根本吃不了,沒有米飯,吃鍋貼,喝的水也不多,回家的時候一臉上火的痘痘,一個多月才好。在那裡的每分每秒都想回家。嗯。
因為缺水的問題,跟前男票分手了。幾年前吧,跟前男票去他老家。大山裡面、土炕,及滿山的梨花。
硬座火車坐了40幾個小時。剛到他家想洗個澡。前男票借了個自行車載著我蹬了將近半小時說是去澡堂洗。路上,我問他,為啥你家沒淋浴房呢?他說:沒水。第二天,男票又跟他叔借了只毛驢還有個大鐵桶。去拉水。到了村口。終於見到水窖啦。整個村就這一口水窖。平時都是鎖上的。各家各戶需要用水的時候再到村支書那拿鑰匙開鎖再取水。對了。那邊也沒啥青菜。地里不長還是咋的。洗碗的水不能放洗潔精。因為要餵羊啊狗啊啥的。洗澡不是你想洗就能洗的。生水也不能隨便喝的。總之,最後我家嫌棄他家太窮了。不想我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森活。分了。說一說,我在邯鄲大名縣實習的經驗吧。我是師範類院校的,大三我們都會分配的下縣各個地方去實習一學期。邯鄲眾所周知是一個文明古城,而且它重工業比較發達,所以邯鄲比較富裕。但是也不是說全部都很富裕。我大三實習,就被分到了一個貧困縣,大名。在宋代還是汴梁的陪都,但是這個地方真的不富裕。我們先分到縣城,之後到村裡,然後各個學校派車來接我們,我們還以為是三輪車,沒想到還是一輛汽車,剛進學校感覺還不錯,教學樓還很新,覺得自己還比較幸運,被分到了這個地方。之後我們就傻眼了。校長還沒來,我們就在門口等校長來,這個學校有兩個特崗老師,有一個在刷水桶,當時我和我一起實習的同學還疑惑,這是啥?上邊漂了一層泥,這個特崗的姐姐刷了好幾遍才刷乾淨,倒出來的水都是泥湯,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我們吃飯用水都靠它。特崗的姐姐有一個是大名本地的,這裡離河南很近,所以都是河南口音,「咱這兒條件比較艱苦,恁倆習慣習慣就好啦!這個水桶也是平常放在廚房裡,廚房也是教室隔開的,另一半是宿舍。長這麼大,我一次看見鍋里有那麼厚的水銹,基本上都有一厘米了,無論是什麼鍋,炒菜的還是煮飯的,我當時就疑惑她們是怎麼把菜吃進肚子里去的,我之後還使勁刷了刷,發現真的刷不幹凈,水銹中間的那一塊都是黃色的,跟固定在上面一樣。廚房放菜的地方,是一個破乒乓球台,鋪了幾層報紙,放碗,放菜什麼的,除了那幾塊地方都是油土混合物。校長來了,是一個中年婦女,先是一頓場面話,你們有什麼要求就隨便提,盡量滿足你們,之後說啥也忘了。在她把宿舍門打開的那一刻起我倆都驚呆了,屋裡就有兩個東西床和破柜子。屋裡漂著一層厚土,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我和我實習的同學相視一下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沒想到這麼……之後校長讓我去拿報紙鋪床,和我實習的同學挺愛哭,所以她就一直給家裡打電話哭訴,我當時去拿報紙的心情也是光想落淚。當時還是三月份,天氣還特別冷,我們就就著涼水把宿舍的柜子擦了擦放東西,之後又去旁邊的小超市買了好多東西,晚上才不至於太慘。之後第二天又停水停電一天,晚上又有人砸我們窗戶,當時我們倆都快嚇傻了,因為當時真是周圍環境又陌生,而且就兩個女生在,我倆擔驚受怕一晚上,之後又是學校打電話,帶隊老師打電話安撫。還是說水吧,大名的水還是鹹的,剛到這裡喝水,我嗓子都受不了,而且還要面對一堆不聽話的熊孩子,所以嗓子一節課下來就冒煙。在城市過舒服了,猛一去這些水供應緊張的地方,真的不習慣。很多同學在實習完之後,都放棄當老師了,其實原因有很多,貧困的農村地區條件很差,老師工資很低,而且有的時候還經常受校長的壓迫。其實我還是喜歡那幫孩子的,但是真是受不了農村老師的風氣,除了平常上完課,就是一大群女教師在綉十字綉,要不看電影。校長不在說校長,那個老師不在,念叨那個老師。
一次很奇特的體驗坐標陝西渭南城郊8月大熱天16個小時火車硬座到,只想洗個頭洗個澡,男朋友把我帶到了他舅舅家,淋浴 ,打開水的那一刻還以為是噴頭差,一股懶洋洋的水,就是用瓢潑都比這體驗感強。後來我洗完出來,他偷偷跟我說,你把人家水箱的水都快用完了,我一愣,開始覺得這個水可能是個奇特的事。夏天我習慣每天洗澡,但是水源有限,有時候還停水,一到來水他們家人便把所有桶啊缸啊裝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也是不好意思每天拿一桶水來洗澡的,每天用濕毛巾擦擦汗,睡覺。對,他們洗菜只洗一遍,洗了鍋碗的水還得哪去喂小動物,至於他們自己,反正我呆了一周,從未看見他們洗頭洗澡。我覺得沒有跟他分手可能是真愛。
甘肅,缺水是個什麼概念。嗯,水中鹼大。新買的燒水壺,第一次燒完就有一層水垢,要用鏟子鏟。十二點過後日常停水。一周只洗一次澡。這是在縣城。如果是我老家鄉下,那麼走一里山路。會找到個綠色的泉眼。打到水回去吃。山上打井不出水。山區看起來和阿富汗的山一樣只有幾抹綠色。 差不多這樣。
再大的總量除以十三億也變得小了,再小的用量乘以十三億都變得大了!ps:作為每年都會有洪災的地方表示真沒體驗過缺水的感覺!
聽我一個長輩說得 她在成都做老師 有一年一個西北的學校派老師過來進修 然後成都這邊學校就帶那些老師去都江堰玩 其中一個女老師看到都江堰的水 直接趴在地上哭了 你說得有多缺水
身處大西北的寧夏銀川從不知道缺水是什麼:)來了武漢更不知道了(?? . ??)
我是西北人,因為家在黃河邊上,所以缺水的問題幾乎沒有遇到過。(當然污染停水什麼的另當別論了
私以為所在地是比較乾旱的地區,平常聽到的有關的故事也比較多,這裡講一個我的老師的故事。
我的老師是在農村長大的,西北大家都懂得,和其他地區比起來條件是比較艱苦的,尤其是在農村。他家裡有兄弟姐妹,平常要照顧菜地,還要兼顧學習。家裡是根本沒有接通水管的,全家老少唯一的用水來源是水窖,就是雨水流下來流到水窖里,然後泥土沉澱後直接喝,水窖和大地的隔離是一張塑料紙。洗澡什麼的簡直是奢侈,而且每年降雨量少的可憐,洗臉刷牙頻率也很低,上廁所妥妥的旱廁,不用水沖,味道超級酸爽,總之就是生活環境惡劣,生活用水來源原始。像這種程度的缺水就很難說要和什麼地方的人或者生活條件相比,很苦,真的很苦。 當然,這也間接導致了他老是訓我們浪費水233333
另外一個要說的就是我們家旁邊的山上的。我們這裡是城市郊區,一個小廠子,四面群山環抱,黃河從中流過。但有一個奇景,西北奇景,就是四面的山上寸草不生。真的就是光禿禿的山,上面都是黃黃的土,沒有樹。山的外面還是山,而且山裡面有住人,現在山裡面人用水都是用水泵把水打上去的,老早以前都是人力把水從山下挑上去,要走很遠很遠的路,而且只能滿足生活基本需求,類似吃飯喝水這種,我小時候聽到這些都好奇他們是怎麼活下來的。當然這還算好一些的,因為我們所在的城市是離河水很近的,有一些稍微偏遠一些的地方就更艱苦了,畢竟連山上都不長草,沙塵暴刮起來混天黑日的地方,缺水程度可想而知。
還有一個是個趣談,就是當初家人探親坐火車回來的路上認識了一個上海的年輕小姑娘,一路上聊的很好,小姑娘說自己一個人來旅遊,剛開始挺好,當火車駛入我省境內後,當看見綠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亡直到眼前只有一片黃色,和沿途的土坯房、羊群等構成一幅和諧的圖畫後,姑娘哭了…是被嚇哭的…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省的自然環境惡劣程度可見一斑…話說我好像偏題了,貌似這和缺水沒關係…
不管怎麼說,我舉了幾個親身見聞的故事,這種程度的缺水在我國直到現在依然存在,所以呼籲大家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對了,以上不針對任何地區任何人呦~初中聽地理老師說過,一位記者去採訪西北某大省某地一位爺爺,七十多歲了沒洗過澡。不知道真假,不喜勿噴。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有個河南的女生,具體河南什麼地方我忘了,周末經常幫好多同學洗被子洗洗床單,開始我以為她是為了勤工儉學,有次碰巧在食堂碰到問了原由,她告訴我因為家裡太缺水了,但她太喜歡玩水了,覺得水從水龍頭裡出來很美,但是又不想浪費,所以就幫大家洗被子!當時覺得挺震撼的,她也是班級為數不多從來沒游過泳的人,用她的話說澡都沒水洗了,還游泳?
啊,本來我想說一下的,不過看了好多答案,人家那些地方連生活用水都完全不能自足。我們山東濰坊沿海地區,這幾年,井水越來越深越少,終於在去年達到頂峰,好多井不出水了,我說的是淡水。去年政府普及農田地頭井,本來是個好政策,但是他們打井不看結果,所有井全是鹹水,那含鹽度,用那井水澆地兩次,地開始減產,估計多幾次就完全成了鹽鹼地。不過我們這裡生活自來水除了年度維護幾次,基本沒斷貨。
題主應該去做一次住校生體驗一下
無錫人,從來不缺水,不是太湖水就是長江水,河網密布,隨便哪兒打口井都有水。有篇課文和橋相關的,我們老師讓大家舉手,幾乎每人上學路上都要經過一兩座橋。
但是,我們老師依然成天和我們說缺水,說無錫水質型缺水,污染嚴重,太湖水劣五類。我第一次體會到缺水是07年的這個季節,某天早上上完廁所洗手發現自來水味道不對,帶著臭味。接下來大家都知道了,太湖藍藻大爆發。靠近無錫岸邊的湖面大片大片都是綠色的,臭不可聞。公務員,事業單位,各種志願者去打撈藍藻。一會兒聽說自來水廠加大了氯氣濃度,一會兒說換高錳酸鉀了。帶著臭味的水根本喝不下去,洗澡也很勉強。超市裡的飲用水被搶購一空,我媽特地從外地拉了一車的水回來。這種狀況持續了大概一禮拜,或許還要多一些。
之後幾年,太湖藍藻又爆發了幾次,五六月份吹東南風的時候不推薦來無錫看太湖。湖面一片綠色,臭不可聞。不過通常這會兒是梅雨季,下完雨基本也就沒事兒了,要是換到降雨量小的地方簡直難以想像。
缺水缺水缺乾淨的水啊。
P.S. 似乎發這個對家鄉影響不好,畢竟十年前的事情了。這幾年治理頗有成效,犧牲了多少GDP關停了上千工廠來保護太湖。歡迎大家來玩~春秋要是趕上薰衣草,櫻花,梅花菊花的花季尤其美。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