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是否應降低本校保研比例?

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消息說清華大學準備降低本校保研的比例,很多以前保研無憂的同學開始擔心。老師們認為其他985學校的學生基礎紮實,多是本校的前幾名,進清華後也大都比清本大部分同學勤奮,所以想多給機會。

新聞鏈接:如何看待部分院系本校推研縮招,清華大學的寒冬是否來臨?

澄清一下:降低本校保研比例並不是說要多招考研的學生。意思是多招外校(主要其他比較好的985)直博讀清華的學生。所以大家不要再噴考研了。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這個問題天天在列表出現,忍了很久沒答,因為感覺答完了會被噴…

現在身邊大多是其他學校各專業前5%~10%與本校前60%~70%的同學,其中真心有很多外校來的大神,真的是水平太高,基礎知識太紮實,能力太超群,比本校最優秀的同學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如果這個比例變為外校前30%和本校前40%的話,比較的結果我不敢說,但可能就沒有那麼樂觀了。

其實研究生招生應該就是希望把那些高考本就該來清華,卻又因為各種特殊原因沒有能來,然而在本科學習階段又不忘初心的同學,在研究生階段再招回來吧。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清華應該縮減本校推研名額,但一方面縮減的出發點不應該是題主所理解的「外校普遍基礎紮實」,這個我會放到最後去講。其次像 @鶴運說的,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的院系,名額不減反增,所以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是有誤解的。

作為參與者和協調者先後經歷了兩次清華推研的老人,感覺非常有必要對這個問題說一些自己的看法。研究生名額並不是大家所想的,單憑老師喜歡不喜歡那麼簡單。各種關係錯綜複雜,我就把我所了解的講一下。

大環境上,教育部是幾次對清北施壓,希望「通過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交流促進發展」。言下之意就是說你們清華北大要打開大門。印象比較深的是12年,北大推研前夕,一紙「規定」,砍掉了一半的本校推研名額,這比今年清華的手筆可是大多了。當時很多本來可以穩穩地推上研的同學,突然就沒有了著落,沒頭蒼蠅一般到處找下家。而清華不知道用了什麼招,頂住了壓力,沒有造成很大的混亂。

以我當時一個北大經濟學院的朋友為例,12年就業環境還較為寬鬆,北大的本科文憑直接就業很容易拿到戶口。但我這個朋友並沒有做好工作的心理準備,就去了中科院地理所,做到了學校和專業的雙交叉。被導師蹂躪了三年、勉勉強強畢業了以後,趕上了今年的就業荒,加上中科院的文憑既不算985也不算211,各種不順就不在這裡一一介紹了。總而言之,仔細觀察近四年的推研情況,本校名額縮減是一個大的趨勢,應該是和教育部的政策有關。只是今年動作有點大,通知有點晚,不知道會不會是清華上層掙扎過,最終還是向教育部妥協。這不禁讓我想到台灣「教育部」近期的幾項舉措:出於「教育平等」的考慮,把幾所好學校的資源用來興辦大學,使得人人都有大學文憑。學者怨聲載道。希望我們的教育部不要走這條路。

學校層面上,校方把研究生招生的權利,作為促進各個院系人事制度改革的籌碼。人事制度改革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學校希望把一些占著清華的坑、靠著清華的牌子不做實事的人清掉,但其中利益錯綜複雜,暗勢力風起雲湧,豈是幾個文件就能解決的。研究生的數量和質量也是院系利益的一方面:哪個老師不希望能多招廉價勞力發paper做項目?說白了,就是一場博弈:你們院系聽話,就讓你們按自己的需求招生;如果不聽話,就給你穿小鞋。

其實推研這件事,各個老師幾乎沒有發言權。下到院系的名額有限,大專業先分小專業撿剩的;大佬們先分,年輕教師幾年才能招到一個學生,也是常有的事。有些老師只招外校的,倒像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可能是因為課題方向冷門、老師地位低,或是給學生的待遇差,沒有本校的學生願意跟。我所認識的一些明星教授,大部分還是本校學生的比例高。甚至有老師說:寧可要本校排名靠後的,也不要外校第一名。這其中固然有歧視的成分在,但從老師的角度,很多清華的本科生可能從二年級最晚三年級就開始跟著自己的課題組熟悉項目,用起來順手,品行性格知根知底。何況,倒不一定是學生本身資質比其他學校的優秀,只是清華資源多,很多學生在推研前,有了出國交流經歷、專利、paper等等,說話辦事也比較有自信。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外校推研來的,往往是各校第一名,素質高、刻苦,也很能出成果。不好的例子也有,不管是清華的還是外校的,並沒有說服力。但如果說一味增大外校比例,減小本校比例,我相信無論是校方、院系還是各個老師,都不會很滿意

=================================

我本身就是所謂「三清團」(清本清碩清博),當年頭腦一熱讀了博,後來作為輔導員經歷了學弟學妹們推研的各種酸甜苦辣。可能正在苦苦掙扎的12級同學會覺得我是既得利益者,站著說話不腰疼,但作為稀里糊塗推上研的過來人,不只是我,還有周圍的朋友們,後悔的成分更大一些。我覺得,縮減清華本校推研名額,其實從學生培養的角度並不是壞事。自從有了這個神奇的「推研製度」,我敢說,在12級的學生中保守估計有1/3,自打入學就把「推研」作為本科四年的目標。而且我知道的一些同學,推研失利後出現心理問題、離家出走的比比皆是。對於一所大學來說,真是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本科四年刷學分績、進實驗室做科研、參加各項可以加分的競賽、更有甚者拍老師馬屁,而真的讀上研究生以後,發現自己只是所謂的「科研民工」,有些研究生所做的工作只是幫導師掙錢,由此落差很大,迷失的很多。

我常常和一些學生講,你現在所做的,是為了自己變得更好。這個好,並不意味著你在本科期間能發多少文章,或者你能否推上本校碩士生博士生。何況現在清華的研究生教育問題很多。很多同學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讀研,只是不想工作,或者看別人讀了就跟著讀了。讀本科出來能找到的工作,很可能研究生讀完就找不到了。這個時候要問自己至少三個問題:1.我是不是一定要讀研究生?在價值取向多元化、人生有太多選擇的今天,我讀研究生對我有什麼好處?2.我是不是喜歡現在這個專業?現在跨專業就業越來越普遍,我以後是否要從事本行業的工作?3.我是不是要趁年輕走出這所校門看看?即便今年QS排名清華排到了30名內,即便給你授課的所有老師都一味貶低其他學校以抬高自己,是否意味著我一定要留在這所學校。定目標的時候,能體現一個人的大局觀、預見性,以及是否大氣。你的生命是要有你個人特色的,要去想,按現在的生活軌跡你是否滿意二十年後的生活。要去思考自己距離夢想還需要彌補哪些素質,例如健全的人格,例如強壯的體魄,例如口才,例如人際交往能力。

我從來不覺得清華畢業的每一個人都要成為科學家,就算都成了科學家,我也從來不覺得在當今的社會中,華羅庚式的科學家可以取得在當年所能達到的高度。「創新」二字,並不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應該說,隨著經濟發展的速度降下來,「就業難」是一個大趨勢。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國家努力營造很好的創業環境。陳舊的體制內找工作,當然是要看文憑。但一個有活力有創新的社會,大的趨勢應該是「不拘文憑降人才」。所以從學校層面,如果要培養人才,就不要「溫水煮青蛙」。給學生們較少的讀研名額讓適合做研究的人脫穎而出去讀研讀博,讓適合創業開公司的人去打拚,讓適合走仕途的同學去服務基層,讓會唱歌的人進軍娛樂圈,這是多元化培養人才的做法,也是清華現在正在努力嘗試的。


突擊減少名額……我覺得我校又要變成留美預備學校了……

保不上研簡直逼人出國好嘛!!!之所以保研很大程度是因為懶得申請不想跑去外國吃西餐離家近好嘛……

==================================================================

寫下這個答案的時候我正在複習保研,不願意多想這件事,只是隨口吐吐槽。

現在基本塵埃落定了,想說的很多,想了想又說不太出口。

保研這種事情,雖說之前就可以「準備很久」,可以選擇自己興趣相關的課程啊,努力提高學分績啊,做科研啊,準備簡歷和面試啊,但真刀真槍貼身肉搏的也只有這幾天而已。信息的通暢與否,個人意志的堅定與否,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局面……每個人都承受了巨大壓力。身邊人無論保沒保上,無論去向如何,大都哭過一場。

面試完的那天我決定醉過保研結果出來前的每分每秒,就去C樓買酒,一路哭著去哭著回。剛進清華的時候我想過出國,想過去北大,想過留校讀研,想過工作,最後所有可能性都坍塌了只剩下確鑿無疑的一種結果……而整段青春都被埋葬在這個結果里。

能得到結果就還算好的。

人們總是說面向未來,面向未來。可是三年前,一年前,學長學姐的保研順利讓我們誰也沒有想過今天。許多人原本的人生規劃被完全打亂了,反應快的那些能在滾滾的洪流中抓住某根救命稻草,反應慢的只能被直接拋到「工作」或「出國」的選項面前。

遊戲玩到最後才改變規則,畢竟太晚了。

我寧願相信今年的一切都是意外。

我寧願以後少些這樣的意外,讓原本計劃周全的人措手不及。

公示出來前就有很多人在擔心自己會「沒書讀」……這話說得很有意思,就好像對我們而言「有書讀」真的是唯一且最重要的選擇一樣。

我們都知道並非如此,祝所有人路途坦蕩,前程似錦。


據說,實踐證明,還是本校的學生用起來爽……


其實這個問題又是關於清本與非清本哪個更優秀。我在不違反政治正確的情況下,分析一下根源。

很多人也提到,清華的很多導師更喜歡非清本的學生,因為他們『聽話』。換句話說,就是讓幹什麼幹什麼。而清本的學生,總想實習,想參加活動,想打球健身,想出國開會、出國交換,想談戀愛。因此給導師一種不踏實、頭腦活泛、很懶、不願意幹活、不聽話的印象。

清本的學生之所以和老師有這樣的分歧,是因為兩人的目標函數不一樣。學生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發展更好,為自己的一生奠基,因此他們會去實習、會想出國開拓眼界;老師是為了多拿項目、多掙錢、評職稱、評tenure,評傑青、評院士,學生是他們的一種資源,因此他們會想讓學生每一分鐘都坐在實驗室做項目、碼代碼、寫論文。

想像一下,一個教授的學生也是他兒子,有一天他兒子跟他說:爸,我想出國交流一年,我想去實習。他爸會不同意么?如果只是學生,導師會同意么?

外校的學生之所以聽老師的話,是因為他們太珍惜眼前的一切了;清華的教授在他們眼中十分高大偉岸,博學多識;加上來上學報道前被爸媽叮囑了「你可一定要聽老師的話」。清本的學生對著一切太習以為常了。

不僅僅是從研究生開始,清本的同學從本科開始更傾向於做對未來有用的事。不需要「卧薪嘗膽」為高考雪恥;不需要去為了保研的加分去獻血和參加各種比賽;不需要準備變態且無用的考研政治和英語。他們去聽各種大牛的講座;去新清華學堂看這種演出;去創業。總之,干自己喜歡的事。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價值觀對一個人也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我們感覺「爸爸去哪兒」裡面的孩子都特別天真善良美好?因為他們生活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接觸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未來沒人能對你負責,因此,此時此刻,你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利益相關:清華物理系本科學生,現在美帝本專業Top10 PhD在讀。這個帖子有噴清華的嫌疑,應該有挺多人知道我是誰,匿了。

其實不出清華的圈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自身實力之外的優勢有多強。清華本科生科研相當常見,在這種氛圍中如果自己肯努力的話能和教授建立相當不錯的個人關係,對研究前沿的了解也會更多。雖然成績不一定好,對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也不一定紮實,但對研究領域的了解和初步的涉足,甚至初步的成果卻是教授們歡迎的。其他院系不清楚,至少物理系直博生在入學的時候導師是確定的。如果你是導師,你會選擇一個本校的、自己可能教過他課程的、參加過自己科研項目(即使是很淺的涉足)的學生,還是一個外校的自己沒見過的考研分數很高的學生?也許這個外校的學生對自己的研究領域完全不了解,也許分數很高但是只是靠死記硬背。這當然有很多主觀因素,但很難避免。

記得大三的時候在UCLA參加過一個暑期科研項目,一同去的有很多985(非清北)的學生。他們都非常非常優秀。有很多是他們專業的第一名,有很多後來得到了他們學校的最高榮譽(類似我們的特等獎學金。。。我連優良畢業生都不是)。從科研的角度來說,他們有很多比我強。但是,卻沒能申請到本專業最頂尖的學校(雖然最後結果都不錯)。清華學術、出國的氛圍讓學生之間互通有無,信息充分交流(雖然可以交流更多),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特性也讓我們傾向對未來做出更具體(有時是更功利)的規劃。我後來就在想,憑什麼清本就會享有比其他985學校學生多的資源?是因為我們更優秀嗎?並不是。清北畢竟名聲在外。學校氛圍、資源、管理的差別,並不是以個別學生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沒有UCLA的那個項目,清本的學生還有Stanford的項目,他們還知道海套美國教授,或者有老闆推薦,可能最後能去MIT做暑期科研;而對其他學校的學生,可能就沒有學校項目的機會了,自己可能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當時在UCLA做科研的時候,很多非清北的學生還沒考托福。身在清華卻天天宅寢室打遊戲看動漫的親們還是好好反省吧。

記得在UCLA的時候,一位菲律賓裔師兄告訴我,美國人很少本科、研究生都待在同一個學校,因為一所學校能教給你的東西是有限的。我當時挺驚訝的,因為我們一向是以在清華從本科讀到博士畢業,再到清華任教為光榮的。後來他給我改PS的時候說,你well-qualified能上哈佛、斯坦福、伯克利中的任何一個,但是很大的問題PS顯示出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簡直一語中的。這樣的問題我想可能不是我一個人的,也不是一所學校的。對於保研的學生可能會更嚴重:相對於找工作或出國,保研總是安全的選擇,哪怕自己並不是很感興趣。

說了這麼多都沒說我的觀點,我認為保研本身就是很有中國特色的制度。研究生,尤其是博士,對個人是一項很重要的有較大風險的投資,並不是某種特殊的福利。我個人傾向於效仿國外申請研究生的機制,考研分數可以像TOEFL一樣為學校提供參考。然而完全申請制在中國的國情下必然裙帶關係會更加嚴重。


我是清華二字班學生

學校做改革調整隻要有理有據,我們都支持,但問題在於宣布消息的時間太晚。在二字班同學們學分績已經基本確定,並且已經沒有時間準備出國考的條件下宣布推研政策改革,其性質無異於高中學科競賽結束後宣布取消保送,高考出分之後宣布縮招本科生人數,都屬於坑人行為。

事實上取消高中競賽保送的這類改革一般都在招生行為之前2、3年宣布,清華推免研究生畢竟不是公司招聘,如此操作實在不妥。


本院限定了清本人數的上限,我就想知道,到時候如果面試成績下來,清本中成績高於外校卻已經超額的同學怎麼辦


我覺得應該把本校和外校的一起筆試面試競爭保研名額。不然本校的很容易頹廢著就保研了。


我當年很希望保研的,因為自己還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人生規劃,希望能夠在學校里,好好思考一下。當然認真思考的結果就是沒有好好給老闆打工。現在想想,如果清華能夠讓本科生們有更為清晰的職業規劃、人生規劃,那麼讀不讀研其實都已經是無所謂的事情了。

清華的科研環境,本質只是廉價勞動力驅動的研究型工廠而已。這本是我們國家建國時候想要實現的:消滅剝削,消滅壓迫。

這種研究生,讀不讀都無所謂。


作為一名外校某三流985的外推生 來談一下看法。

從去年開始,教育部的推免系統徹底封堵了原來各個高校的的強制保內。這樣一來,讓更多的人進入保研這個競爭的圈子中。

競爭大了以後,我覺得清華其實是希望能獲得更優質的研究生生源吧。就我去年推免來看,清華校內校外是分開面試的。其實大可不必。大家公平來競爭多好。就我目前接觸到的這些清華的本科生來說,他們及其優秀,完全碾壓我。。

如果真的公平競爭,我相信基本不會減少清華目前的內推名額。

至於考研的,入學之後發現班裡還是有一部分考研過來的,至於誰強誰弱,還沒感覺出來,基本上考研來的也基本都是比較厲害的學校 北航 北郵這種計算機比較強的學校。

總結一下 我希望未來可以統一面試。是騾子是馬 牽出來溜溜。


謝李師弟邀!@李星河

我的觀點很簡單,我覺得就不應該有外校本校的比例,全部一視同仁,把機會留給真正優秀的人。

順便說一下,就我認識的我們系裡上上下下百十個研究生來看,沒感覺本校和外校同學在基礎,努力程度,甚至智商上有明顯的區別,本校學生的優勢可能只是可以提前幾年進實驗室。但即使只有這一點,有的老師傾向於招本校學生也是可以理解的。

順便再說一下,什麼是優秀的人,清華的博導碩導都是人精,和學生談半小時,你是個什麼材料,以後想干點什麼基本上就吃透了,招不招你基本上就有底了。要是所有的導師在接受推研學生的時候都能負責人的和他們談哪怕半個小時,他們都能分辨出誰是真正優秀的人。這時候本校不本校的已經沒有意義了。


利益相關,二字班,觀望黨。

不清楚這項改革背後的政策原因,僅憑主觀感受。我還是支持減少名額的。

首先,國家社會,真的需要這麼多研究生嗎? 我在某一工科院系,無論博士碩士的功能都是幫老師發文章,據說可以鍛煉知識技能水平來著。但是,但是,我們完全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啊。大部分同學們畢業轉行了啊,我在實驗室辛苦做三年實驗為了什麼。實驗室有太多師兄師姐,深有同感。

二是,以出國讀研為目標,為本科階段的終極目標,唯一目標,的確毀了太多人的大學。贊同樓上說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入校開始目標就是保研。我想培養研究生的意義還是要明確,並不是最優秀的人才應該讀研究生,而是需要進行某方面技能培養的人才去讀那個研究生。眼睜睜著看到太多人把推研當命一樣重要,大學生活暗淡無光,小心翼翼,真是為他們可惜。

外校的同學們來清華更多是對名校的嚮往,覺得名校可以翻身。對學術嚮往的人或許很少吧。其實我們都大四狗了應該也明白,清華能夠帶給自己的真的有限,什麼時候敢拋去清華的名頭敞開了做一番事業才是真的好漢。人生不是不斷為自己加title。


9月25日凌晨更新

公共管理學院直博推免成功

新起點

-----------------------------------------------------------------------------------------

清華化工2012級,最近正在推研,利益相關。

我是分割線。

占坑。實在有點忙。

深夜睡不著來編輯下吧,首先是情況說明。

先說化工系的情況,化工系今年的本校博士碩士名額總共比往年少了約5個(系大小約95人)。這樣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在推博邊緣和剛好按成績算下來的保研邊緣的同學。系裡的解釋是確實把這部分名額拿到了外校,學校要求名額配比做到1:1。

清華各個院系的情況不太一樣,比如化學系,化學系每年名額都用不完(帶有title的老師多)。也如樓上的生院學長/姐說的,理科院系老師不歡迎碩士。而有些院系,比如電子這種300人大系,影響是巨大的,會有一群邊緣人必須另做打算。

學校這麼做對不對?是的,理念沒什麼不對,不能讓大家就這麼水過去了。但有這麼推研面試前一周不到告訴大家名額減少的么?這算毛啊,為什麼我感覺從小到大讀的每個學校都趕上了改革啊(⊙o⊙)。反正最近大家心情都比較壓抑,因為名額減少逼迫大家臨時做選擇產生的連鎖效應。

說點題外話,我認識的學長學姐談到讀研,尤其是讀博的,很多人當初都是抱著「我成績夠,幹嘛不讀啊」的心態。覺得清華在引導同學們做選擇方面還是有很多路要走,學學stanford這樣的學校挺好的,甚至把碩士就做成是入職前教育也未嘗不可。選擇科研真的是極少部分人outstanding而且很辛苦的一條路。而不是施boss那樣的少年才俊一晚上就把nature發了然後來談笑風生。

真真切切的,三年就這麼過了。希望2字班所有同學都如願。


所謂研究生有兩類,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在清華大部分工科院系,博士研究生一般五年畢業(直博),碩士研究生一般三年畢業。要求也不一樣,博士研究生的目的是推進人類至少是中國的科研水平更高更強,碩士嘛,大概為了個人找個好工作,順便搞一搞科研。博士當然需要優秀的人才,事實上,清華許多工科院系博士的名額就已經不再區分外校和本校了。然而碩士,一共三年,還有一年在找工作,外校同學頭半年得要熟悉下在清華的生活節奏吧,真正能夠參與科研的時間也就是一年半,然而清華的同學呢,基本上最遲大三下學期就會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到研究生開學的時候就已經參與了一年半的科研,對,差距就是這麼大,你還在起跑線的時候別人已經到終點了,你覺得學校實驗室老師會單純為了並沒有卵用的分數而忽略這麼顯而易見的優勢么。


應該取消保研。如果覺得考研不利於人才選拔,可以把這部分名額變成申請制,流程和保研一樣。這樣一來,本校應屆、本校往屆、外校應屆、外校往屆的學生都能公平競爭。


2015年9月18日更新

答主直博成功。謝謝大家關心。

下系9月16日原答案

不請自來。利益嚴重相關:結系二字班,學分績靠前,原直博無憂改革後嚴重受威脅,同時無論直博成功與否都不得不和好朋友直接競爭,博士或碩士。

凜冬已至,短短一周下來,我周圍的人都老了一歲。

結系的師生比是出名的高,大多數老師一年甚至招不到一個學生,不管是博士還是碩士。即使擴招一倍,也很難說老師的學生夠用了。技術層面的問題,我無力再提。其實這件事情名為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這是清華的教育精神決定的。

在我個人看來,清華的教育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擇一切手段地保障競爭」。清華的一切教育手段,一切教育制度,都圍繞著這個精神展開。素質測評,全班聚在一起每個人給其他同學打分。這個成績曾經還會決定你的獎學金。測量實習,每個組的每個人要給自己組的五個人排名,從一到五。這個競爭不僅針對學生,也針對老師。一旦有某個制度使學生或者老師感到了安逸,使競爭受到了威脅,那麼這種制度會被迅速地毫不留情地剷除或裁剪,以使得競爭的激烈程度重新上升到「他們」認為合適的程度。這麼看下來,不管是「增加外校學生」,還是「減少總名額」,本質上意義都是一樣的,加大競爭力度。

競爭,競爭。競爭本身即是目的。相比起來,競爭的公平性、合理性只是保障競爭的手段。如果它有利於競爭的激烈則保障之,不利則廢除之,僅此而已。清華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它在外人看起來十分殘忍,但它自己極其自恰。就像丹妮莉絲的台詞:你的哀嚎和我關係不大,我只是想要你的命而已。

清華本質上是一所工科學校。為了無爭議地領先國內其他工科學校,與隔壁的綜合性大學比肩,清華嚴重依賴於畢業生的個人能力。教學上,985的工科學校一般不比清華差什麼,甚至某些方面還更強。學生智商方面,除了清華個別的智力超常者之外,大多數人並沒有特別大的差異。想要獲得明顯更強的學生個人能力,只能依靠這種無休止的競爭。小到設計報告篇幅的攀比,中到為了搶佔好的控制點在長滿刺的酸棗林里過夜,大到保研直博的廝殺,永遠,永遠不能讓學生有一刻的鬆懈。

我覺得這才是本質原因。

最可怕的是,有些學生都意識不到它的可怕了。他們逐漸覺得「沒什麼」。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喜歡這種感覺。或許有,因為生性好鬥者常有。但至少我個人最近幾天已經到了屈服平台。這種競爭不是高考那樣背對背的,而是幾乎直接的廝殺。每天在一起吃串喝酒吹逼的好哥們兒,相約一起在科研道路上結伴奮鬥的人,面試的四天前「他們」突然告訴你,名額降低一個,要麼你改變他的人生軌跡,要麼他改變你的。我不是說讀研好工作不好,但這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至少讓你措手不及。

你說我真的會喜歡?真的有人會喜歡?

然而誰讓我當年來了呢。自己跳坑,成敗無怨。


其實減少了挺好的,這樣清本的孩子要麼出國,要麼早早的準備找工作,個人感覺提升程度大於在清華再讀研究生。


首先我是支持縮減本校保研名額的,原因有2個:

1、為了公平,公平,還是TMD公平!給更多外校學生機會,他們中的佼佼者非常厲害。如果在同一起跑線競爭,我這種平庸之輩大概是爭不過他們的。

2、提高讀研門檻。不少人選擇保研就是為了一個文憑,提高保研門檻可以讓他們好好思考一下是否有此必要。事實證明,很多人並不適合讀研。

PS: 要是早幾年就開始縮減保研名額,我當年也不至於擠破頭皮進了「在國內讀研」的這個史前巨坑╮(╯-╰)╭


清華大學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政策改革造成學生教育的不連續性,就本人所知,這次突然變動的保研政策讓不少2字班的學長學姐突然喪失保研名額,然而又沒有下家,所以現在可能只能外推,估計北大中科院都難,所以說,你可以改,但是不要突然改,有緩衝期好不好,人家高考英語改革都是從高一開始有木有!!!強烈建議從6字班改!!!!

現在政策這樣了,本人本來打算好好在清華讀研,但是現在越發堅定了我出國的打算,清華這樣真的成了留美預備學校了,真的清華的本科生素質真心不錯,完全之前的保研比例是合理的,好不好?

還要吐槽一點,其實是認真的說一件事。關於保研,舉個例子,本來清華的學堂班,比如錢學森力學班的招生簡章裡面寫會百分之90直博,說是為艱難的課程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對呀,現在取消了,那你讓錢班的學生學數學分析,你學微積分,他們學動力系統,你學理論力學,這學分績有辦法比嗎?還有錢班的學生還有一堆破事,比如新雅的課,像法律與文學這種課還有SRT,QRIC這樣的佔用大量時間的課,這不是讓以後保研不成嗎?

話說你可以讓我做實驗,做小白鼠,但是你不能不給吃蛋糕呀,我參加你的各種實驗計劃,是因為我知道至少自己的未來有一些保證,而現在掌握了話語權的你卻告訴我沒有這樣的政策了,這不是在拿我的未來說笑話?這是一個大學的信用嗎,這是欺詐呀!


推薦閱讀:

保研是什麼體驗?
本科雙非一本,土木專業,有希望保研,想了解西南交通大學橋樑與隧道專業研究生就業情況?
2017年了,你們學校各學院的對外推免(保研)果真是那麼自由么?
保研新政策?
如果對數學建模沒有太大興趣,而且是高數都搞不定的數學渣渣,有必要參加數學建模嗎?

TAG:教育 | 科研 | 清華大學 | 保研 | 研究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