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很多人生活在別人的規則與經驗當中?

1.高中生聽說大學很美好,然後便都覺得大學很美好,然而當不美好的時候就懷疑大學而不是懷疑自己;

2.老師說學生的戀愛不能長久,因此悲觀的或者不認真的看待戀愛,但是所謂不長久的戀愛,也許3年,也許5年,它的意義又比20年的戀愛相差多少;

3.別人告訴你對待同學朋友該如何如何,對待家人長輩該如何如何,因此,你不管自己多麼違心,多麼不自由,都信奉這些處世之道,社交規則,生怕做的不好,遭到質疑,因此不得不戴面具做人,對朋友不再真心實意,對家人則愚忠愚孝,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沒有稱得上知心的朋友;

4.所謂的職場規則無非是教你如何偽裝自己,因此你難於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人,甚至工作讓你變得模式化,尤其是銷售行業,習慣了對任何人笑臉相迎,彰顯自己的「專業素養」,看我多會處世;

5.你從眾轉發各種腦殘言論,以為抵制某某些東西竟成愛國行為,你成功的融入了社交群體,變成一個合群的庸人,但是卻失去基本的是非判斷,或者說你不想判斷,你不想知道真相如何,不想知道其中的經濟學原理或是行業背景等等,只因為別人罵,你跟著罵,可以使你更合群,別人在抗戰70年在朋友圈裡轉發小紅旗,轉發日本歧視中國人,美國歧視中國人,蘋果歧視中國人,你幾乎想都不想就拿來轉發,把愛國理解的無比膚淺;

6.有的人讀書,汲取知識,增長見地,提高思想意識,有的人讀書,浮於表面,盲目遵循,不論讀多少書都只能一遍一遍被洗腦,錯把雞湯當良藥來自欺欺人,錯把偉人的自謙當做你要是那樣做你也能成功;

7.你看了好多社會新聞,感覺社會真是黑暗,讓你一葉障目,失去全局觀

當一個人無法獨立思考,無法批判性思維,錯把別人的經驗,觀念當成是自己的人生,是否真的很可悲。你要如何應對身邊的這些現象。是否真的像某位知友說的那樣,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當然,我們偉大的知乎就是在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理論上來說,你生來這個世界的時候是白紙一張,你慢慢長大懂事。

你學到的經驗,遵守的規則,都是「別人」制定和總結出來的。


謝邀……

我覺得這事情挺無聊的……

因為即使是觀察本身,也滲透著理論的假設……所以不是「很多人」,我們可以直接說「所有人」了……而我一點也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好的……

難道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是某個規則上早就已經註定的?……

重要的難道不是「我們究竟想不想做」嗎?……至於這是在誰的規則上規定好的,這問題有意義嗎?……


謝邀。

是的,千萬別把別人的經驗當做自己行事的依據,那樣你便是過來別人的人生,這確實是世上最悲催的事。

大學生活有美好也有不美好的,你的大學生活會是如何,只有你進入了大學才能知道;

學生戀愛又長又短,你的學生戀愛是否長久,只有你經歷了才能知道;

當你面對的這些特定的人,該如何對待這些朋友,只有你說了算;

要去過你自己的人生。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標題是這樣的:

是否很多人生活在別人的規則與經驗當中?

我覺得是很多人生活在別人的規則與經驗當中。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碰,一切行動聽指揮聽上面的命令看上面的意思,完全喪失了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到底應該吸取什麼的能力。

舉個例子:經常外出旅遊,常碰到那些說「誰誰誰說某某地是人生必去的N處之一」的遊客...別人說的是別人的經歷體驗,你是否會一樣想是不一定的。而且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多看幾個攻略,上網搜一下圖片和Google街景,至少可以比較具體了解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後再決定。但是不少人因為從小就習慣了跟著別人的指令走,逐漸就喪失了自己的判斷能力。


有,不少,這就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人在對自己不自信的情況下,會希望在別人那裡找到安全感,安慰自己說,別人都是這麼乾的,但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是建立在你了解和認識了別人的看法或者自己去了解了這個世界,但是後者太耗費精力,所以選擇前者

所以幾乎所有人來到世界上都是從白紙被世界和他人染色,但是有部分人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更進一步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內容,這部分人就是在接受的同時擁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出類拔萃,但是不幸的事大部分人都是在按部就班地過日子,不管是父母的路子,朋友的路子,還是各種名人的路子

last,走自己的路是容易說但是很難做到的事


其實這個問題也困擾過我很久,類似題主說的「生活在別人的規則與經驗之中」,我曾質疑過的問題是:「我們是否一直在被這個世界洗腦?如果是,那我又是誰?」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一直在被這個世界洗腦。包括語言、知識、甚至方法論……

然後,小小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結合題主給出的例子,可以推測出題中的「別人」有的指個人有的指特定的人群。經驗對應的是「個人的別人」,而規則則是一群人的經驗累積成的行為準則。

現在,來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問題:「當一個人無法獨立思考,錯把別人的經驗 觀念當成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很可悲?」

我想說,我們既然活著,就在不停的接收信息中,別人的經驗是別人經歷後別人的感受,他發出了這些信息,你接收到,選擇信不信,採納不採納該信息,其決定權在你自己。

題主給出的6個例子中就有4個例子是涉及到選擇的(中間的四個),或聽前輩經驗之談做了選擇,或跟風從眾,或因規則所迫而做了選擇。但是、但是、你必須承認, 這些選擇都是你自己心甘情願地做出的你自己的選擇!你做出了割捨某樣東西的選擇,那是因為你選擇了相比之下更想要的東西好伐。

別人的經驗與觀念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成為你的人生的,是你首先選擇了相信它們,而且也是你自己選擇了你自己的人生。

至於「無法獨立思考」,我想這樣的人應該很少很少吧,因為信息是複雜的,而且很多是相互矛盾的,要是一個人真的完全無法獨立思考,那他恐怕要在我們覺得他可悲之前,自己就痛苦而終了。

你雖然借鑒了他人的經驗,但綜合考慮並做出選擇的終究只是你自己而已。

上面說了經驗,現在再說規則,規則存在而且存在了這麼久,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對於你覺得限制你個性而且打破這個的規則也是不觸犯法律的,那就沒有人逼你非要去遵守呀,年輕,你可以打破試試,結果也許就讓你看到了以前自己認識上的不足,看到了這個規則的合理性(只是可能你要為這個嘗試失去某些東西),或者就發現了這個規則的一個bug,有能力去優化它那就是你的本事了。

另外關於經驗與規則,我個人是有向前輩請教的傾向的,畢竟我對那個領域一無所知,我還是沒有那個勇氣與自信去冒著有可能走無數彎路甚至遇到死路的巨大風險選擇獨自從頭闖蕩的道路的。

好了,現在回答第二個問題:「你身邊,這樣的人多麼?」我身邊確實不乏比較沒主見的人,也不乏在聽取別人意見後自己做了決定但是結果卻不稱心時抱怨後悔且反覆無常的人。

我不是別人,也沒有能摸透別人內心的本事,這是我所能給出的關於身邊某些人的最客觀的描述了。


現在聽的越來越多的就是應該做你自己,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云云,但有些人就是把這些類似於雞湯文之類的話當成縱容自己缺點的借口,或者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方面存在缺點,哪方面沒有遵循自己的內心,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當你成功時,你的處事經驗可能會是別人爭相模仿的,但個人認為有時候還是應該跟著自己的心走,問問自己內心渴望的是什麼,然後在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反省。


打破規則可要努力


連語言文字這種基本的交流方式都是前人教你的,你覺得呢


推薦閱讀:

現在主流科學界是否認為,意識就是大腦所產生的功能和作用?
有沒有在生活中的某一刻突然覺得看到的情景很熟悉或者是夢到過?請問這怎麼解釋?
邏輯是普適的嗎?
反應慢怎麼修鍊提高?
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什麼樣的動物有自由意志?

TAG:生活 | 價值觀 | 人生 | 思想 | 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