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論《圍城》里的方鴻漸?

看了兩遍,總對這個人喜歡不起來。


心上恨著鮑小姐的輕浮,身體卻被慾望擺布。

厭惡鄉紳父兄的迂腐和小城姑娘「落伍的時髦」,又無法靠自己在都市站穩腳跟。

不願接受蘇文紈的愛,也不願在最後一刻之前向她坦白。

全心追逐唐曉芙的青春光華,求而不得。

鄙夷李梅亭顧爾謙之流,隨後驚覺自己不如他們的除了算計之外竟然還有實力。

自恃聰明過人,然輕易為大學剛畢業的孫柔嘉所擺弄。

同趙辛楣平起平坐地相識成為至交,末了往來只限於求其為自己謀事。

充滿矛盾的失敗者,就連失敗都失敗得不徹底。

也許我們都是方鴻漸。


方鴻漸是一個普通人。

像我,像你,

像每一個剛踏入社會的男青年,

感受到從小所受教育和生存所需的差距;

體會了以純然的天性身處混雜社會染缸的不適;

經歷過挫折但還沒有掌握嫻熟的處事技巧;

他既善良又迂執,既正直又軟弱,既不諳世事又玩世不恭。

有些方鴻漸克服了困難成長為「不再是男孩」的另一種人,以中國社會的定義來說,就是"取得了成功「 ,這樣的人也更容易被公眾所看到,

但我們有更多的方鴻漸,還苦苦掙扎在社會的洪流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圍城》中描寫的方鴻漸就是這樣一個還沒有適應社會的普通男青年,每次看到他,都像在看我自己。


趙辛楣評價: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有人曾拿蘇聯文學裡的多餘人與方鴻漸所代表的圍城人相對比。可是多餘人的悲劇在於他有革命的信念和思想卻缺乏必要的歷史時機。圍城人的悲劇在於他的無所適從,迷茫和全無用處。他知道是非黑白卻難以真正的面對生活。他明白人情事故卻難以經受住誘惑,他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更難以面對人生的種種圍城。他走出一個圍城又進入另一個圍城。從感慨戀愛是圍城到感慨人生是圍城。方鴻漸用他失敗的人生向我們展示了知識分子的迷茫與無所適從,從而圍城人的悲劇也得展現


追求小資產階級的情調和趣味,有對純真愛情深切渴望,對複雜的社會現實認識過淺,對自我的內省也不夠度,做事猶豫不決,頑固地死守自己的書生意氣,其人就是個矛盾的綜合體,此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涉獵廣 無一技之長 如果放在現在他可能也是一個經常碰壁的矛盾體


愚見 確為無用之人 但覺過於圓滑懦弱 小心翼翼得太不讓人喜歡


不討人厭,但是沒有啥用處。


百無一用是書生


沒看過《圍城》的小說,電視劇看了幾集,不全,那時候太小看不懂。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看過一點兒,那些文章的氣質所反映出來的性格倒和前面那位仁兄說的差不多。中國文人有自嘲的雅好,並以此為成熟的標誌,因為它是以智慧為前提的,幽默和喜劇本就是智慧的產物。西方一句俗語:這個世界對感覺主義者是悲劇,對理性主義者是喜劇。我估計這句話是法國人說出來的,他們以理智著稱,所以法國人喜歡喜劇不喜歡悲劇。對這句俗語,我並不完全同意,將其視為法國啟蒙時代或在啟蒙思想影響下多少帶有某種自戀情結的過分樂觀的看法。理智有餘血氣往往不足而缺少生命的質感,這是我對法國文藝的一般印象,雨果學莎士比亞薩特學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要克服他們本民族的這個弊端,不過學得不像。書沒看過沒法兒說,只是對《管錐編》的一些印象,隨想隨寫了幾句。不過,這本書和這個人物的性格,倒讓我想起另外兩個與之類似又不完全一樣的作品,曹禺先生的《北京人》和契科夫的《櫻桃園》。別跟我說,這是話劇那是小說,這仨人不能放在一起講。其實,我還想說卡夫卡的《審判》呢,如果某些人不介意的話。


推薦閱讀:

《圍城》中方鴻漸和趙辛楣的關係是怎樣的?
錢鍾書與季羨林怎麼似乎無多少交集?
推薦一些民國風的電影或者中文名著?
蘇文紈、唐曉芙和孫柔嘉為什麼都喜歡「不討厭但是全無用處」的方鴻漸?
如何評價《圍城》中方鴻漸第一次相親的上海張小姐一家?

TAG:人物評價 | 文學 | 名著 | 圍城書籍 | 人物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