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某些媒體人「大學畢業後最不應該出國」的觀點?
羅振宇(羅胖子),自媒體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主講人,互聯網知識型社群試水者,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1973年1月11日生,安徽蕪湖人。90級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本科,94級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碩士,04級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歷任CCTV:《商務電視》、《經濟與法》、《對話》製片人。
卸腰。
雖然比較認同「中國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快的一輛經濟快車」及類似的觀點,但是不太同意後面這句「出國,就意味著斷掉了連接未來的機會」這個論斷。
從個人經驗的角度來說,出國前也是有點擔心自己國內建立起來的工作關係和各種人脈會斷掉,但出國後發現這些擔心都是不必要的。因為出國後,專業知識和技能上的大幅提升自不必說,也可以建立起新的人脈。之前的國內的那些之前自己擁有的潛在的「機會」,在國外待幾年,也就發現其實不過如此了。建立起的新的各種networking會提供更新更高平台的發展機會。而且,因為和中國的各種方面和程度的天然聯繫,哪怕在國外,和國內也是可以建立和保持各種良好的合作關係的。有的時候,甚至是因為你的「在國外」的這一個事實,會有更多的國內的同行和各種合作項目找到你。因為有時候,在國外可以提供一些國內無法提供的信息或者方便。另外,在國外建立的networking,等你今後回國了,就成為了沒有出過國的人幾乎不會有的和國外同行業之間的潛在機會。
總之概括一下來說就是,只要你能力強,到哪裡都可以很快建立起新的networking。只要能力強,機會會主動來找你。
所以,我斗膽猜測一下,提出題主引用的那種觀點的媒體人,應該是沒有在國外經過幾年學習或工作的。不過他的想法我也可以理解,因為我沒出國的時候也有過類似觀點吧。但我一點都不懷疑自己出國的意義。出國給我在專業水平和發展平台上帶來的提升簡直太多。
————————防抬杠專用分割線————————
以上觀點都出於個人經歷。不代表適用所有人。如果您通過你的個人經驗或者個人猜測得出不同的觀點和結論,我為您的不同經歷或獨立思考能力感到高興。笑,君不見我共和國從黨政,科研到經濟,所有領袖都有海外背景。
謝邀!
他認為一個人的綜合實力是由社會關係的總和來決定,想提升自己就要和最牛的人在一起,讀最牛的著作。中國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快的一輛經濟快車,全世界最好的成功機會都在中國。出國,就意味著斷掉了鏈接未來的機會。
這話說的真好。。。社會關係的總和。。
所以啊。。。如果沒有雄厚的社會關係怎麼辦?當然是出國鍍金啊。。
雖然這個所謂的鍍金效果越來越差,但聊勝於無啊。
反正如果沒有足夠的社會關係,留在國內也並沒有什麼卵用嘛!
還出國就意味著斷掉了鏈接未來的機會。。。。幹嘛要說的好像人家出去就都不回來了似的呢?
通過有限的家庭條件,出去留個學,最大化的完善自身,然後再回國趕快車,豈不美哉?
退一步說,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又不一樣。。。為什麼非得回去擠那趟步伐太快要等靈魂的經濟高鐵呢?
再退一步說,他真覺得出去的人,說留下不回來,就能留下不回來啊?哪兒那麼容易啊!
羅胖說這種話,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是純裝糊塗。。。羅胖給出的這幾個選項完全不構成互斥關係,沒有討論的意義。
出國留學的也可以回國創業,工作的也可以簽美國的工作。
自問自答。
題主小白一枚,尚未有出國經驗,僅就事論事,對題目中媒體人的觀點進行分析和思考。
1.題中媒體人認為「一個人的綜合實力是由社會關係的總和來決定的」
那麼,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社會關係,是什麼百度百科如是說道:2.「想提升自己,就要和最牛的人在一起,讀最牛的著作。」
且先不論該事實是否成立,羅胖在此列出這個觀點,很容易讓人順勢揣測他是否是想表達「國內有牛人牛書而國外沒有」或者「國內的牛人牛書比國外多」?然而羅胖並沒有接著說下去,而是「筆鋒一轉」開始說中國是經濟快車中的戰鬥機。造成了一個邏輯的斷層。3.「…最好的成功機會在中國。出國,就意味著斷掉了連接未來的機會。」
這裡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啊,邏輯呢?!我書讀得少你不要騙我!總之題主認為羅胖的這段言論,不僅各個論點未必能站穩腳,且論述邏輯也是實在讓人感到糟心無奈。
我順著羅胖的思路,類比著舉一個例子,不知是否妥當。
問:在三四線城市的家鄉大學畢業後是否應該到一二線的大城市讀研/就業?答:堅決不應該。1.人的綜合實力是由社會關係的總和決定的,一個人要提升自己就要接觸更多的牛人牛書。所以不能去一二線。2.三四線比起一二線來說,經濟發展空間非常大,有些三四線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快,最好的成功機會就在三四線。所以別去一二線。(聽起來還勉強過得去噢?)3.拋棄你在三四線積累多年的社會關係,而前去你尚未建立起任何社會關係的一二線,就意味著切斷了連接未來的機會。所以別去一二線。這樣一來,就會變得直觀清晰很多?
若有什麼地方有問題,還請指出斧正。么么噠。有條件的不出國就等著畢業後一年比一年後悔
羅胖最近在矽谷,很多人慕名去看,門票一張十塊錢,像看大熊貓一樣的。
其實倒不怕斷人脈,人脈這東西也就是花,個人素質才是錦。最怕的是不適應。許多讀完PhD回來的朋友已經完全不了解國內的辦事規則。憤世嫉俗且想像力豐富。事沒做成就說錢沒塞夠,不分析自身原因。。。如果帶著這樣的狀態肯定不利於職業發展。
鼠目寸光,自以為是。坐井觀天,以偏概全。
問題是國內讀研相比出國去top學校,聽起來b格太低
這對本來就出不了國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安慰。
看來我就是羅胖子所說的大學畢業後做了最不該做的事----出國。
先說下自己教育背景,北京鋼院計算機系,2010年畢業,然後墨爾本大學讀研,2012年畢業,然後在國外工作至今。大學同班同學30人,印象中有三個出國的。
綜合這些年在國外的經歷,感覺出國並不適合所有人。第一,出國是改變一種生活模式,而不是改善,所以適應能力差的、多愁善感的、內心不強大的、吃不了苦的,就別出去了。第二,對於大多數比較簡單的學科,比如計算機、會計、傳媒等,國外的教育並沒發現比國內強,值得稱道的就是學術嚴謹以及英語的提升,而且現在留學生越來越多,只是單純想鍍個金然後回國好找工作的,也沒什麼必要了,尤其是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自費出國讀書。
再說說適合出國的畢業生。第一,家裡條件不錯,出國為了豐富人生,增長見識的。第二,通過海外學習能顯著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某些工科等)。第三,不喜歡國內工作環境,希望以留學為跳板移民國外的。第四,學習不好但是有志氣的富二代。
個人感覺留學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個重要的決定,一定要多聽取有留學經歷的人的建議,自己也要理性的分析,不要有偏見(說到對留學的偏見,我又不禁想起某求職節目主持人某某剛)。
一些淺見,想到什麼說什麼了。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確實很快,但是,經濟發展速度已經在下滑了,而且這是不可避免的。
然後說羅振宇的觀點中最大的問題:一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該國國內人才質量沒有關係。大部分領域最優秀的人、最好的著作都不在中國。比如:數學、物理、計算機……從側面回答一下吧。本科的時候,學院院長根本不知道我是誰,更不要說校長。
碩士去了另一所稍微好點的學校。本科校友會在那邊搞聚會的時候,本科校長也來了,跟校長隔壁桌吃飯,吃完合了個影。此時碩士實驗室的老師們頂多也就知道我是我大老闆的學生。
在國外博士快畢業的時候,本科學校校長和學院院長來引進人才,然後同桌挨著吃了頓飯,跟院長互相留了名片,願意回學校工作的話,具體下一步情況回國談。
回國之後出差之便回碩士的實驗室交流合作,碩士實驗室也希望了解國外我那個學校的一些情況,深化合作。同樣也希望我公司能跟實驗室有一點其它進一步合作機會,於是大老闆叫了另外四個大老闆,說是陪我一起吃飯加接風。當然我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永遠是幾位老師的學生,誠惶誠恐。
這可以側面回答樓主的問題了嗎?都是拿自己的價值觀與經驗去衡量他人,沒有什麼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經歷和不同的走向,怎麼能一概而論說最適合什麼最不適合什麼呢
可能這個就是自媒體行業老二對老大的嘲諷,也是一直位於老二的原因
當時這個題在考研和公務員上猶豫了半天,選了公務員,沒想到是這個答案……
我好像聞到一股酸味。
羅輯思維 太無腦 雞湯聽太多容易腦殘
作為國內大學畢業後又出國讀書的一員,我認為我可以結合自身經歷說一下。大學時候住8人宿舍(不要懷疑,確實有這麼多人),尚未理解什麼叫獨立。應為年輕,相處起來,矛盾肯定不可避免,經常懷疑自己,為什麼有時候,顯得有點不合群。畢業後去了青島工作,公司安排宿舍,處於半獨立狀態。因為青島認識人不多,周末常常喜歡自己一個人亂逛, 內心很孤獨。後來公司有個合作項目,去了一個完全陌生,沒有任何朋友的國家,周末或者沒有工作的時候,仍舊是自己一個人亂逛,感覺自己力量很單薄,走到哪裡內心都很不踏實。後來辭職,選擇出國讀書,認識了很多同學朋友,現在跟一對年輕夫妻一起合租,跟朋友都保持適度的距離。卻常被別人說朋友多。還是常常自己一個人行走,內心踏實平靜了很多,比大學時候開朗快樂了很多。對人跟事物有了更多自己的見解,不會人云亦云。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這段時間我是在工作,可能獲得的成長比現在更多。而且,我始終覺得工作會更好的push一個人去成長,比讀書來的更強烈。但是如果那樣,我心裡會一直有遺憾。出國讀書,也算是自己從小的一個夢想。在國外這段經歷,讓我得知,原來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懂得尊重並理解而不是去評論別人的選擇。謝謝。
推薦閱讀:
※美國西密歇根大學到底好不好?
※想去日本留學,父母態度很曖昧?
※怎樣才能讓留學生活更有意義?
※如何評價北美的中國菜(如左宗雞,陳皮雞)?它們是否起源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