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幼兒園搬進養老院這個做法是否可行?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西雅圖一家幼兒園搬進養老院後,彷彿世界都變回了最純真的樣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EyODUwOA==mid=210286597idx=1sn=93ebb7feee0443d8f516839cbae260ac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感覺是個很不錯的做法,不知在我國是否可行?


我覺得不可行。

不過,感覺樓上幾位都沒說到點子上。

1.凡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中國也不是沒有有錢人-所以缺錢不能成為不可行的原因

2.不管在哪國,老人和小孩也都是需要被照顧的一方-所以這也不能說明中國不可行

3.如此類推,凡是在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並能在短期內靠各種可行手段(增強投資、培訓護理人員、完善制度等)解決的,提出來作為不可行原因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認為最主要的制約條件是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

根據2010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我國老年人口(按55歲以上計算,即當年50歲以上)受教育程度如下表:

(數據來源:聯合國資料庫UNdata | record view,下同)

老年人普遍受高中及以上程度的教育的比例只有13.4%,本科以上更是低的離譜只有不到4%。

如果看老年人的數據你覺得不高興,那麼我們看看年輕人的數據吧:

出生於1975-1980年,成長在改革開放時代的9千7百萬中國人,接受本科同等以上教育人數的比例是15.2%,高中以上也只有32.8%。

相比之下。西雅圖所在的華盛頓州是什麼樣的地方呢?航天工業中心、生物技術中心、也是曾經的電子行業的中心(現在恐怕是矽谷吧),平均受教育程度遠超全美平均值。

下圖是西雅圖25歲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

高中以上93.2%,本科以上64.1%。

(圖片來源: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Seattle, Washington (City),下同)

而,最高教育程度為本科的人年齡分層:

也就是說,人家65+老年人裡面,光本科學歷(不算研究生及以上)就有22.7%。

而我國很多省份還在為幼兒教師持有高中畢業+大專學曆數超過50%而不懈奮鬥中。

咱還比個毛?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是不怎麼需要考慮什麼老年人虐童怎麼辦,老年人無法給兒童帶來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養護人員素質不足等等這些「小問題」的。

受教育程度這方面,中國將長期處在發展中國家階段。

故結論是不可行。


2010年的時候我想過這個方案。

當時特別興奮,覺得老人和小孩子在一起不會覺得寂寞,而小孩子也會有老人的悉心照料可以快樂成長。當時想的廣告語是「我和爺爺奶奶一起去上學」。

在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後,發現這個事情目前非常難做,主要有幾個方面:

1.政策不現實。單獨開一個幼兒園、養老院、老年大學的難度已經是非常高了,更何況是這樣子混合經營。

2.管理難度太大。和上面一樣,任何一個機構的管理難度都是比較大的。

3.安全問題。兩端都是需要照顧的對象,一旦發生任何安全事故,都會引起軒然大波。

4.資金投入。當時沒錢,找人投資,都覺得不可能實現。

最後放棄,最主要的是因為,看到許多老人帶小孩的方式。

讓他們長時間在一起,真的對雙方都好嗎?


我覺得思考問題的角度不能以偏概全,不是說讓老人照顧小孩,而是各有看護護理人員,老年人和小孩子只是一起學習一起娛樂的過程,老年人閱歷廣。這些孩子跟老爺爺老奶奶一起搞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唱歌、跳舞、畫畫、做飯或講故事,甚至只是參觀一下也可以。
不一定天天在一起,向大家說的老人帶小孩兒,看護小孩兒是不可能的。老人自己都需要被照顧。

孩子從這種模式能收穫很多,他也能親眼目睹父母是怎麼老去的。

一方面能讓老人重新發現並肯定自我價值,能讓他們在跟孩子接觸中也獲得更多樂趣和歡笑;另一方面,兒童也能比之前更能接受殘障老人了,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過程,能從老人那裡收穫無條件付出的愛,還意識到「大人有時也是需要幫助的」。

看中國的教育模式,就經常看到爺爺奶奶追在孫子孫女屁股後面轉,孩子對老人呼來喝去,在這種模式下,也能讓兒童學會尊重老人,心疼自己的爺爺奶奶。我覺得在高端群體里是可以實行的。中國又不是只有中低端群體。


就所知道的幾家養老機構看,基本都是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老年人,讓活動力如此強而控制力又很弱的一個群體(幼兒)跟他們在一起,你確定有養老機構敢承擔所能出現的責任?


有些事情不是光有愛就可以


真可怕,那我不會讓孩子去這樣的幼兒園。


不同意,兩邊都是需要照顧的人,而且自己的父母給帶孩子還經常發生分歧,怎麼放心別人的長輩呢?我希望的幼兒教師是年輕有活力有修養有愛心的。


應該福利院和養老院


之前課程設計中,就計劃著把幼兒園和大學放在一塊,融入到一塊,是不是比放在養老院跟符合國情呀


我認為這種方法在中國暫時不可行,具體牽扯以下幾方面:資金投入 管理人員素質 幼兒個體素質發展 老人心理健康程度 老幼衝突和安全 管理問題 家庭支持程度

答主就幼兒個體素質發展的方面具體談一下:

首先,養老院和幼兒園建在一起不能保證孩子有足夠的健康(心理和生理健康)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孩子在二歲左右開始進行模仿,而養老院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被模仿環境,從答主@川崎歺又米展示出來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體現出,老人們作為直接模仿對象總體上不能給予一個高水平的互動環境,當我們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孩子們是需要大量的觀察,思考,交流來學習,體驗自己應當如何做,如何發展自己,如何適應環境。假設該幼兒園經費充足且有大量優良師資力量對孩子進行教育,老師的標準言行和老人的不夠標準的言行可能給孩子造成疑惑感:是老師說得對還是養老院里的爺爺奶奶們說得對?進而產生懷疑和不信任感。孩子無法感受到行為的統一,就無法安穩度過組織自我的敏感期,這對其一生的發展都可能是災難——無法正確感知具體事務,無法保持自信。

其次,對於中國大部分老人來說,住在養老院甚至並非自己意願,老人會性格不穩定,情感抑鬱(如固執,保守,急躁,沮喪)。這些可能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我並不認為所有的老人在年歲增長時心理年齡也同步增長。他們可能更愛自己。在處理同兒童有關的事物上,他可能更多從自身著想,而不是從兒童角度出發。讓兩組都缺乏愛和安全感的弱勢群體相結合,真的會互幫互助,負負得正?假如發生衝突,對雙方都將是更大的傷害。

第三,答主注意到題主給的鏈接中提到「他們(即老人們)把自己的愛和注意力都轉移到了這些純真可愛的孩子們身上,給他們講授自己的人生經歷,保護他們」。那麼問題來了:老人們的人生經驗真的都是對的嗎?抑或它們都適合教給幼兒嗎?老人們愛孩子的方式不同,我們無法承受錯誤的教育和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為也許我們一生都無法撫平年幼時孩子所受的創傷。

以上。歡迎指正~


我們絕對不去 。


好點子!但在中國,敬老院不多吧,還是期待相關行業的來答


不用開在一起,比如可以做成隔壁,形成視覺上的互通,但是空間上的隔離。


作為在高端養老機構從業數年的人士來說,是絕對不合適的,小孩子對長者的衝撞/長者老年痴呆對小朋友的「襲擊」眾多無法估量的因素都會將責任歸罪於院方


不應該搬進去 但是可以在一個商圈之類的


很認真的覺得這個事情就是一個美好的想法,實踐上需要劃分地區、和時期。

雖然我們認為老人在生活閱歷,時間上能保障,但是在現實當中,照顧,對,不是教育,一個孩子也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包括體力上的以及教育觀念上的。

中國現實國情當中的敬老院中的老人的需求和幼兒的需求並不相符,老年人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和教育方法並不適合當下的發展,和樓上的一位答案中提到的老年人的受教育情況是相符的,so……顯而易見,這事兒目前情況下並不靠譜


住養老院的老人好多生活都不能自理,要護工24小時照顧,還有老年痴呆,行動不便的,這怎麼照顧孩子?再說如果出現照顧中老人摔倒,把「扶不扶」的問題再推給孩子?


不要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和外國對於養老院的觀念不一樣,外國多半認為養老院可以讓老年生活更豐富多彩,而中國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會讓進老人院的老人產生被遺棄感。

所以在中國是不適用的,中國養老院里有戾氣。


不知題主最近有沒有看四川女精神病人住養老院致懷孕27周那個新聞


這個問題很早我就想過,一直到前段時間看到西雅圖這條新聞時,內心還竊喜,覺得自己還有點預見性,而且和國際接軌了。但仔細想想,這種養老院幼兒園在一起的方式並不是太現實。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向學齡前兒童解釋死亡和疾病?因為養老院時不時會有老人過世,也許昨天還玩兒的好好的,今天就不見了。會不會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兒童,籠罩一層大烏雲呢?這些都需要去論證。也許早些認識生死有助於成長,但太早而且過於頻繁會對幼兒有益嗎?這項活動中,老人的獲益很可能大於幼兒獲益,表面看是這樣。這是我想到的最主要問題,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討論。


反正我不會把我的小孩送進去,把小孩給自己爹媽帶我都不放心,怎麼敢讓他跟別的老人接觸。本來考查幼兒園只要考察老師資質就夠了現在還要順帶考察裡面住的老人,工作量是要多大


推薦閱讀:

2 歲半的孩子稍微有不合就無理取鬧,怎麼樣教育他改變這種行為?
輔導兒童美術創作應注意那些問題?
我要辦個小型幼兒園,要做什麼準備?投資多少比較合適?
如何評價尹建莉關於自閉症的觀點?
如果不讓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主要依靠父母教育、家庭教師、遊歷實踐式的生活教育培養孩子,有什麼優勢和弊端?

TAG:幼兒教育 | 社會問題 | 幼兒園 | 養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