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NBA賽後的裁判報告有什麼用?


本文談到了裁判報告以及比賽管理。作者是我的朋友,澳洲專業裁判。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儘管希望不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裁判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關注度越來越高。很有意思,本來裁判應該是籃球比賽中被忽略的一個點,如今卻越來越向主角轉型。尤其是NBA出了裁判報告之後,幾乎每場受關注的比賽都可以被拉上首頁。

可以說目前裁判這個行業,是神秘而未知的,很多時候幾乎和玄學一樣。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也正是把自己一些經驗拿出來給大家分享,把一些擺不上檯面但是並不骯髒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更直觀的去了解裁判這個群體,減少一點不必要的揣測。希望能夠讓大家把關注的點回到比賽上來。畢竟,無論輸贏,看NBA的核心永遠是精彩的比賽,勝負也許沒有重要到要扣細節的程度。

實際上,這種關注到底有沒有價值真的有待商榷。或者說這份裁判報告更多的是一份迫於大量打球不多的球迷壓力不得不做的一份營銷。職業聯賽容錯率之底,說出來可能有點嚇人,NBA這個級別,每年年末的時候會有一次年終考核,就是把每次比賽錄像調出來一個回合一個回合的看,從專業裁判的角度去評價每一個判罰。具體呆在聯盟的標準是什麼我不是太清楚,但是絕對不超過百分之七。(我們的容錯標準是百分之五的漏判與每場不超過一個規則理解錯誤。NBA因為比賽節奏更快,這個標準會有所不同,但是也不會太誇張。)按照道理來講,一個在NBA呆超過兩年的裁判,平均失誤數就基本可以肯定在這個標準之內。

首先來說一下關於判罰與規則之間的聯繫。

應該說到了NBA這個級別,規則基本等同於廢紙,NBA球員與裁判的水平早已脫離了「規則」這個概念。更多的是advantage與賽季開始之前定下的吹罰要點。如果說規則是一加一等於二,NBA裁判基本等於在計算宇宙行星運行軌道,很多時候最基本的東西根本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那麼什麼是advantage呢?簡單的講就是防守的犯規動作對進攻球員不造成三點影響:前進速度,對球的掌控與身體平衡。

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身體接觸,接觸點不同,有時候哨子響了,有時候沒有。

而吹罰要點則分兩個方面,其一是建立在前一個賽季比賽中存在的動作對比賽的影響進行制定的。

另一種,則是賽前的。

有幸曾經坐在一次NBA裁判的賽前討論中,聽他們對比賽的研究。通常這種討論是建立在過往比賽中對球員分析與兩隊的交手記錄中尋找比賽走向,在事件發生前給自己心理準備。這種事情球員會做,裁判也會做。

在這種會議中,都是從一隻球隊的習慣與戰術開始,通過什麼方式為那些球員製造什麼樣的進攻機會,在這個基礎上,大致判斷出防守會對進攻採用的策略。源於這個思路,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進攻端的誤判漏判高於防守,尤其是在關鍵時刻。(關於球員決定比賽,有時間可能寫點東西說一說。)NBA級別中,甚至會細化到每個球員對每類接觸的反應與影響,以及球員喜歡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騙」犯規。舉個例子,羅斯早年有一個動作,就是每次上籃頭部都會大幅向後偏。從第三個賽季開始,即便羅斯真的被打到腦袋,很多時候。也不會得到哨子,這就是裁判對球員不誠實行為的一種否定,也可以說是懲罰。當然得不到哨子還有另一種情況,一個球員如果強到一個程度,裁判會一定意義上覺得他們無所不能,很多造成防守advantage的動作,在他們身上經常會被選擇性忽視。

像喬丹/詹姆斯/科比,都屬於這種情況。艾佛森屬於特別慘那種,一半一半,既有前者又有後者。

這樣一來也就不難看出為什麼即便現在加內特在擋拆中肘了空氣,也經常被吹惡意犯規,這個動作幾乎貫穿了老狼王的職業生涯,稍微資歷深一點的裁判見他有動作瞬間就會下意識準備響哨。

所以,像詹姆斯的四步上籃,勇士的移動人牆絕殺,以及最近馬刺雷霆發生的發球事件,真的不是聯盟賽前決定捧誰踩誰,個人感覺就是裁判不知道該不該吹,怎麼吹,那一瞬間沒想明白整場比賽趨勢如何會對勝負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或者說的不給面子一點,沒那個膽子。

作為一個商業聯盟,力捧造星屬於常態,說穿了也沒什麼神秘的。一個高潛力新人進入聯盟,必然有他過人之處,但是這種過人是建立在同齡基礎之上的。如果讓一個年輕人身上的哨子和巨星一樣,那麼他的一些長處很難得到發展甚至逐漸會被打磨乾淨,最終變得平庸,或者整個聯盟千人一面。(大學/歐洲聯賽就有點這個意思。)

但是這種優待,是建立在一定範圍之內的。也就是常規賽給球員練級,到了季後賽,就基本上變得正常的多了。NBA畢竟是商業聯盟,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最終決定聯盟喜歡誰的,還是球隊本身。

回到前面說過的,裁判報告不會寫XXX實在太強,所以我們賽前認為這類動作不會對他產生影響。同樣不會長篇大論的寫一整場比賽的發展趨勢,在這個節點與這個節點,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不得不連扔好幾個哨子收比賽的對抗,然後在我們防他們打球的過程中發生了12345所以裁判在這裡決定,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持比賽的公平性。歸根到底,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很多言論,或對或錯都會對聯盟形象造成不可控影響。它只是一份公關材料,向球迷展示,我們對這件事情是上心的。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份材料裡面除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廢話與套話,還有很多別的東西。實際上,自裁判報告誕生以來,我看過的比賽中真正有意義的一隻手就能數出來。上面寫的誤判,確實都是不符合規則的,但結合比賽,都能想明白他為什麼發生。從一個裁判與球員的角度出發,多數時候都能理解甚至覺得如果結果相反,反而會感覺當值裁判純粹就是個活在「黑白」里的新手。(也就是看不懂比賽,不明白籃球本身,搞不懂形勢,只會按規則亂吹。如果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美國高中裁判的水平。)

比賽,是每個人的比賽,但歸根結底是球員們的。裁判報告不該成為球迷關注裁判的催化劑。一個裁判最高的境界,應該是除了看賽程表當值裁判一欄,誰也不知道是那個裁判吹的,他吹了什麼,卻記得比賽的每個細節。被冠以名哨,本身就是對一個裁判的否定。每場比賽開場之前球員與教練見到他們時,才會發自內心的說一句,OK,你吹這場比賽我們就可以安心打球了。比賽結束,由衷的說一句,這場比賽打的是籃球——只有這樣的裁判,才能被稱為大師。

同樣的,當球迷的注意力回到比賽本身,才會體會到比賽的樂趣。

『全籃球』精選文章已在公眾號菜單匯總,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6UxheZTEHMljrdAa9xn7 (二維碼自動識別)


舉個例子,你考試中做錯題了,考完以後對照參考答案知道哪裡錯了,然後下次再做可能就不會錯了。

這份報告指出裁判的錯誤,是用來幫助他們改進吹罰水平,只要是人在吹罰,誤判和錯判就難以避免,只要不是明顯的黑哨,糾結這些並沒有意義。

最後誅心一下,如果兩次誤判得利的都是騎士隊,題主恐怕就不會提這個問題了吧。


還是有很多卵用的。

對於裁判:

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狀況也許就能做出更客觀準確的判斷,對於今後的比賽公正執法有幫助。另外這樣一來很好的防止裁判在判罰時帶有任何的主觀情感,真正讓裁判做到更加公正。

對於球員:

誤判牽涉到的球員,可能會因為這份裁判報告的公開而改變自己的動作幅度。一方面可以更加了解聯盟的判罰尺度,一方面也是給動作大的球員提個醒:扯衣服什麼的小動作還是難逃法眼的。

對於聯盟:

首先,裁判報告是聯盟負責任的表現。另外,裁判報告的公開是聯盟公正性的很好的體現。對於聯盟的信譽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聯盟有必要讓大家知道:我們透明執法,我們不打假球,觀眾們你們欣賞到的是最真實的體育競技比賽。

對於觀眾:

有了裁判報告,觀眾對比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籃球不那麼華麗流暢的部分有了更深的認識,大家開始關注起身體接觸以及球場上的小動作,看球時多了這些看點,也多了不少樂趣。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麼做對於體育運動的核心,公平競爭精神,是最好的詮釋與弘揚。


原文「這份報告中還提到了兩處漏判。一次是第四節還剩23秒左右時,勇士大前鋒大衛-李為庫里做了一次非法掩護,而且庫里隨後命中了一個三分球,並將比分追到91-94;另一次是發生在第四節最後還剩10秒左右時,騎士的JR在防守伊戈達拉的三分球出手時有犯規,當時騎士以96-91領先。」到你問問題的時候只剩下一半了,然後「幸好騎士贏下比賽」。我真沒覺得題主比裁判公正到哪兒去。


當然有用,不出這個東西現在還有人再說勇士掩護沒犯規。

至於一直說老詹那一球犯規的,難道你們不知道籃球只要在雙方都沒有控制球階段,身體接觸幾乎是能多大就多大,或者說怎麼吹就是看裁判了。首先老詹是碰了球,然後和庫里形成對球的爭執。然後才是把庫里弄倒。這種球基本上和兩個人搶地板球互相摔來摔去,裁判沒吹是一樣的。很顯然裁判是這樣考慮的。貌似足球鏟球即使是先碰球也可能被吹犯規,但是這本來就是兩個運動的規則。

所以如果裁判沒吹,這就是好球。

然後再往回說有什麼用,用處至少是證明了第二場和第三場勇士最後裁判佔優了

當然還有用處是,出這個前還有人在虎撲科普移動擋拆合理。這個東西至少讓相信了那個科普貼的人明白規則免於在籃球場上被打。

當然連移動擋拆都覺得對的人,應該也不打球。這麼一想還真沒什麼用。

無法想像要是有人平時打球學著勇士的擋拆,然後說裁判沒吹,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第一,聯盟不喜歡4比0。這個能理解再往下看。

懸念是競技比賽最根本的驅動,每次總決賽出現4比0,下一年收視率據說都下降。勝負懸念是最大的懸念。因此現場觀眾也常常在局面失去懸念時提前退場,輸的有贏的也有。

除了輸贏,現在NBA最特色的就是有各種數據的懸念,記錄、評比、等等。

第二,作為商業,最大限度保留最後幾分鐘局面的可掙扎性,這點不針對任何球隊。

第三,保留最有市場號召力的球員在最後時刻能夠在場上,別出現第四節一開始6犯離場。這不是忽略第5次犯規或第6次犯規,而是在前面幾節就約定俗成的事,教練做的事叫「幾犯就換下」,裁判做的事叫「巨星哨」。

第四,最後半分鐘尺度放開。因為這時最關鍵的是球權,吹罰影響球權被迫慎之又慎。「這個鍋我不背」。

第五,也有少數情況裁判也一時反應不過來,因為太少遇到。

第六,見過「找平衡」的吹罰嗎?這是裁判基本功之一。見過最離譜的是好像多年前CBA的一場比賽第四節一開始一方落後不少,一個裁判做到了每個球都吹,不讓領先方完成進攻;幾個回合之後,另一位裁判開始對對方每個球都吹。然後雙方就默契收嘴了,比賽得以正常進行。所以,割裂比賽單看某一個判罰,或許場面不堪,但有可能有找平衡的考慮,當事人反而都能接受。

最後,裁判也是人,也有頭痛腦熱,也有親疏遠近。

以上,希望大家接受世界的真相,絕對公平不存在。君不見國際足聯前面幾年怎麼反對門線技術!哪怕將來AI裁判,也會有人千方百計作弊。

回到第一條,前兩年有一次季後賽馬刺對開拓者,開拓者面臨被橫掃,於是主場好容易領先一回的時候,中間馬刺追分階段一次帕克邊路快攻,裁判跑在線內一米處,帕克的正前方,以正常移動一半的速度跑回開拓者後場,開拓者的回防得以到位。NBA連6打5的事都做得出來,吹一個哨是什麼了不得的事?不過馬刺多老的油條,見此情景也就認栽不爭,不溫不火打完,最後4比1。

難怪現在很多強隊都是開場防松一點,落後幾分到下半場或第四節再追,免得互相尷尬。

知不知道籃球裁判英文與足球裁判不是同一個詞,Umpire,多像unfair!

有裁判報告,給多數人一個交待,有時處罰幾下。皆大歡喜。


形象公關的一種,因為誤判漏判是客觀存在的,聯盟偶爾也會控制一下讓比賽往更有關注度、話題度的方向走。與其被動解答,不如發布裁判報告等於把評論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裡,而且可以適當地引導輿論,爭加關注度和討論度。

至於有人覺得對裁判水平提高有幫助(避免犯同樣的錯),我覺得沒有多大鳥用。大部分報告顯示漏判都是對獲勝方不利較多,等於是告訴球迷:我犯錯了,但我對比賽結果影響不大,你們多討論一下球員的表現吧


當你使用了卵這個字的時候,只能說明你就不是來問問題的。


題主應該這樣問:賽後報告說詹姆斯走步,裁判沒吹,還好球權是勇士的。還有還有,詹姆斯滑鏟明顯犯規了啊,賽後報告水平太差了!

要知道,知乎上可有一大批特別特別懂球的詹黑哦。

至於賽後報告的用處,是為了改進判罰質量,而當場錄像回放協助判罰在NBA是有時間和條件規定的,一般是用於關鍵時刻球權歸屬,追加T等,不是每一個球的判罰都可以看錄像。


該說的前面都說了 只補充一點 裁判也是人 在這麼高速進行的比賽中能做到這樣的判罰準確率已經非常了不起 看直播的時候很多比如干擾球比如出界我們都只能通過回放才能發現 那聯盟的裁判報告 就算是對少數的錯判漏判的補充吧


我覺得賽後的裁判報告代表了nba官方的一種宣揚人性化的態度,即承認裁判可能在比賽中的判罰出現錯誤。給因由於裁判原因受到影響的隊伍和球迷一個說法吧,讓他們感受到聯盟是認可他們的委屈的,這樣心裡會好受點吧。


看到幸好騎士贏下比賽,我就一點也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了。


事實上,裁判報告的出現是因為肖華覺得在背地裡操控比賽已經不過癮了,他就是要藉助裁判報告明著告訴全世界「對,老子就是控制了比賽!」


我想說的是,裁判真的認為詹姆斯的滑鏟斷球不犯規?知乎好像有好幾個籃球裁判的吧?沒人現身說法嗎?


個人觀點,詹姆斯的滑鏟犯規了。由此導致勇士失去一次進攻機會(或罰球2次),回過頭犯規戰術,騎士罰球2次。場面瞬間改變。


推薦閱讀:

為什麼 NBA 比賽壓哨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不算,而比賽中出手後球飛行的時候卻並不暫停秒錶?
NBA有沒有黑哨?應該以什麼心態對待NBA場上的哨子?
NBA 賽場上,裁判是如何處理、解決球員衝突的?
你怎麼看待波士頓凱爾特人與洛杉磯湖人這兩支隊伍之間的關係?

TAG:NBA | NBA季後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