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無印良品的設計紀念「這樣就好」?
最近在讀,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對這樣就好的理念不是很明確
日本傳統設計特點:國外經驗+自己的文化。而禪學在日本影響深遠(簡素、以物寫意、靜、虛無)
無印良品誕生條件:70年代後,日本經濟倒退,所以向低能耗轉型。那時候的日本產品更多是在用品質感動消費者,設計追求共性,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質,也希望價格低廉。
外觀形象:產品包裝簡化到最基本狀態
文化形象: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
品牌統一性管理:在商品開發中,無印良品對設計、原材料、價格都制定了嚴格的規定。例如服裝類要嚴格遵守無花紋、格紋、條紋等設計原則,顏色上只使用黑白、褐色、藍色等,決不超出設計原則去開發商品。
品牌聯想:無印良品即為優良產品。
品牌個性:現在的品牌需要獨特的個性才能發展,無印良品現在推廣的的理念是提倡簡約、自然、富質感的MUJI式現代生活哲學。長期的推廣也讓他的主張紮根在消費者心智中,難以複製。
原研哉是02年加入的無印良品,他給無印良品傳播的設計主張是「空」,沒有具體的指向(品類),所以有足夠的承載力和包容性去銷售因更多的品類,好的產品業也可以更好地推廣它的品牌。
「這樣就好」是無印良品的品牌態度或者說是主張,符合品牌個性。原研哉說「通過儘可能簡單的設計,創造出適用於各種生活環境及任何人群的東西,讓18歲的小單身和60多歲的老夫婦都覺得『這個挺好』,這就是無印良品的質量。」延伸到禪學,大概是精神上的飽足感才是真正的富足。
我倒是覺得「利休美學」比田中一光、原研哉先進了一步,理由是他滿足了精神和物質的雙重需求。當然,這並不是說無印良品就不能滿足物質需求,而是它還並沒有成功的轉型讓人接受「拋離實用性和產品質量的原因、無印良品溢價高也是應該的」
現在國內對設計的認知也在覺醒,所以大家對待設計的時候也有了更多的觀點,對於日常用品,品牌消費也更加趨向在細分市場做的好的品牌。
提倡「這樣就好」,而非提倡「這樣是好的」。
這個「就」字透出的是一種克制的選擇。但是,這絕不是無奈放棄的選擇,而恰恰是充滿自信的選擇。「就」道出的是最低限度便能提供充分滿足的價值,這就是終極的「這樣就好」。無印良品並不是單純地去除多餘的裝飾以求外觀的簡潔,也不是一味地追求現代感,是要創造一種終極的「空」,在使用方法和商品形象上沒有任何限制,而具有包容力的留白也是越多越好。例如,18歲年輕人開始自己單獨生活時所選擇的桌子也好,60歲老夫妻選擇的他們起居室里的桌子也好,可以是同一張桌子,但是不同的擺放和使用方式卻會營造出完全不同的氛圍,因為這一切全都包容在留白的各種自由度中了。
更進一步,無印良品所要創造的是,能夠讓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圈裡的人都感覺到「這樣就好」的商品。親去看一下 日經最新出的《無印良品的設計》就懂了哦!
推薦閱讀:
※無印良品的洗髮水大家覺得怎麼樣?
※在無印良品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有沒有推薦的muji香薰精油味道?
※如何設計一個 無印良品(MUJI) 風格的家?
※無印良品 logo 的日文和英文各用的是什麼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