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蘇法(衣索比亞)哪國在二戰中起了最大作用?
備註:此處指的是結束戰爭而不是挑起戰爭,要說對二戰的產生作用最大的當然是英美兩國主導的綏靖政策。
這個調查是針對法國民眾的。調查問題是:
二戰中,哪個國家對擊敗德國的貢獻最大?
調查進行了三次, 分別於1945年,1994年,和2004年進行。可以看出,僅僅過了60年,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逆轉。
資料引用自-尼布甲尼撒:如何看待網上否定蘇聯對二戰貢獻的文章和評論?
所以這個得看你在什麽時候問,搞不好五十年後,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就是中國了。
昨天在鍋蓋頭司令那裡看見一個視頻特別應景,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https://m.weibo.cn/2099591797/4185548724184082這個問題本來是沒啥懸念的,但是經年累月的好萊塢洗腦和媒體宣傳,連這種問題都要有爭論了。
可以看看這個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KPFT-RioU
翻不了牆的我就簡單截幾張圖。每個小人是1000個死亡的士兵。
這是西線的士兵戰死狀況,和英美取得的戰果。
下面是二戰全部美軍的戰死狀況
再看看這個,蘇聯一個斯大林格勒,就取得了美英西線水平的戰果。當然代價也是慘重的。
然而這還只是剛剛開始,拉遠點看看。很明顯,蘇聯付出了最大的犧牲,取得了最大的戰果。
放到一張圖裡,就是這樣的
租借法案當然重要,但是每噸物資,也不是白給的,那也是蘇聯士兵用命換來的。
付出了最大犧牲,取得了最大戰果,說一句最大作用,也不過分吧。
用圖說明更直觀。順便黑一下英國。(圖侵刪)
當然是蘇聯。這是世界公認的事實。
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活動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美國、歐洲領導人都去,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不在華盛頓辦?是美國人太謙虛?原因很簡單,二戰中世界最大的法西斯力量是納粹德國,而納粹德國戰爭力量的90%都損失在東線戰場。納粹德國的首都被蘇聯紅軍踏平。你說,誰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用最大,貢獻最大的國家?
二戰時的德國不是如今概念下的德國。二戰多數時間裡,德國控制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的資源,其實際力量相當於現在的歐盟。德國是調動整個歐洲的力量對蘇開戰。也正因為如此,戰爭才打得如此慘烈。美國在因珍珠港遭襲參戰後,主要力量仍然投向歐洲戰場。就是因為納粹德國的綜合力量遠遠強於東方的日本。哪怕日本聯合艦隊很橫,美國人還是覺得日本可以放一放,而快吃下整個歐洲的德國實在讓人沒法在坐視了。
我們看到的歷史是當下英美強勢文化過濾下的歷史。英美在語言、媒體、影視、文學、音樂等文化領域的強勢,導致他們在二戰中的歷史貢獻被放大,同他們交手過的德國將軍更為大家所熟悉。大家對敦刻爾克撤退、倫敦大空戰、北非之戰、登陸西西里、諾曼底登陸都耳熟能詳,影視作品連篇累牘。指揮北非戰役和諾曼底的隆美爾貌似成為德軍數一數二的最強將軍。而東線戰場呢,拋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等傷亡百萬級別的大戰,幾乎平日的日常小戰的傷亡就超過了英美打得很多中等戰役。阿拉曼戰役總傷亡不及東線日常傷亡的一兩天。蘇聯糟糕的對外宣傳,使得其二戰中的貢獻在經過傳播管道後大幅縮水。做得好,更要說得好,活幹完報告寫得差,等於白乾,生活中也是這個理吧。
不容否認,美國的戰爭潛力巨大。同美國的戰爭潛力相比,二戰的舞台還是太小。如果法西斯再強大一些,蘇聯被打倒打殘退到亞洲部分龜縮,導致二戰的時間被拖長,那麼美國在二戰中的戲份會大大增加,貢獻也自然更大了。
看到那麼多說美國貢獻最大的,美國在中國全面抗戰打響的時候還在給日本賣軍火鋼鐵出口石油呢。莫非現在元旦假期這麼多小學生都放假了上網了?
知乎已完,不是乙烷。說美國貢獻最大的都是沒有歷史常識的,美國絕對是第二而絕對不是第一,蘇聯第一。
很多說美國貢獻第一的人主要論據是美國的軍工廠作用,他們忽略了兩個最最最基本的常識——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資和裝備(看看中東國家的治安戰以及國軍,武裝到牙齒物資充沛又如何)、海空軍再強大也好最終還是要陸軍來徹底剿滅對方。
第三帝國最鼎盛的時候,希特勒擁有著差不多五百萬精銳之師,不僅武裝強大而且作戰經驗極其豐富,而大洋彼岸的美帝不過二十來三十萬陸軍作戰經驗幾乎可以忽略,坦克更不是一個檔次的,幾乎無大兵團大規模機械化作戰經驗,真要和德三拼結果不會比1941年的蘇軍好。看看英美盟國和納粹的陸上戰鬥,西歐諸國崩盤快的驚人,敦刻爾克被包餃子幸好有船而元首剿匪不力才得以腳底抹油,北非戰場大吹特吹但論規模和東線比就是一鄉村械鬥水平,隆美爾各方面占絕對劣勢下還能靠微操把盟軍操的喊也咩跌,丘吉爾吹什麼鱷魚的軟腹攻打義大利墨索里尼都掛了還被德軍的二流部隊堵在義大利半島……那怕時間到了1944年,德三已經日薄西山精銳喪盡東線,諾曼底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面對在東線被臨時撤下來千里馳援的疲憊之師依然啃的牙齒都崩了不少,還有市場花園被狠揍,阿登反擊幾乎被爆菊這樣的戰例……英美盟國陸軍是不弱,但和德軍以及二戰後期的蘇軍還是差了不止一個檔次的。我就不假設希特勒全力單挑歐美了,假如希特勒能不對英美放水轉而死磕,那怕只是動用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兵力來和盟軍打西線,那盟軍早被趕下海了。不然你們以為為啥盟軍要耗到1944年才開西線啊,實在是陸軍不夠強啊,陸軍早上岸就只會被吊打,只能隔海保存實力,時機成熟再下山摘桃子啊。真要陸軍夠給力的話早就上岸了。假如蘇聯戰敗,那可是給第三帝國多了上億人口以及無比廣袤的資源,那這個世界就是英美和法西斯陣營隔海對峙,而佔據著歐亞大陸的法西斯陣營必然會慢慢蠶食掉盟國殖民地,加上歐亞非本身資源人口佔優,盟國終將敗下陣來。這就是為什麼英美只能放下成見和大鬍子談笑風生。沒有蘇聯的鋼鐵洪流,英美在德國戰車面前只能趕緊上船躲。
最後再強調一次,陸上戰爭不勝利,不徹底剿滅對方的軍事力量和大後方,則根本不算勝利。戈林把英國炸了一通,結果呢?太平洋艦隊都把聯合艦隊剿的不要不要的,麥克阿瑟還不是要帶陸軍和陸戰隊一個一個小島的打下來嘛。美國最大的貢獻是作為兵工廠,以及剿滅日本主力,而德三這個法西斯大魔頭,美帝不過是在它行將就木時適當衝上來落井下石。
沒有蘇聯,就沒有陸上戰爭的徹底勝利。在中國戰場,蘇聯早在1937年就已經開始援助中國,派航空隊來了,還在諾門坎懟日本,美帝還一直賣日本軍火和戰略物資直到珍珠港。啊對了,東北那六十萬關東軍沒有蘇聯去剿,那今天滿洲國還可能繼續苟存——各位是想讓美帝跨過半個地球運幾十萬兵馬坦克過來打呢,還是指望戰五渣國軍能收復東北?
——————分割線————————
我感到非常匪夷所思,原來我國的中學歷史教育特別是世界歷史教育水平已經低到這個讓人髮指的地步了,那麼多人說二戰貢獻最大是美國不說,有的說蘇聯參與瓜分波蘭是法西斯,反正就是蘇聯如何如何邪惡,彷彿法西斯是蘇聯養出來的一般。
我很痛心很無奈,居然要讓我來做你們中學歷史老師的工作。
給你們這些無知小學生普及常識:德三不是在希特勒一上來就這麼強大的,它完全是英美法這些西歐列強縱容養肥的——希特勒重振經濟,歐美國家貢獻不少;希特勒重建空軍,它們沉默;希特勒擴軍,它們繼續沉默;希特勒進蘇台地區,他們還是沉默;希特勒吞了捷克斯洛伐克,它們有點坐不住跑來簽慕尼黑協議號稱一個世紀的和平;希特勒進攻波蘭了,波蘭可是有和英法的軍事同盟條約的,英法政府倒是宣戰了,軍隊卻在西線靜坐不動,直到波蘭亡國後依然還在靜坐。直到最後希特勒閃擊低地國家進攻法國了才抄起傢伙,可轉眼就敦刻爾克了。
上述每一個事件,假如英法在某一次稍微作為一下,這世界大戰恐怕就打不起來。那怕到到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只要真的出兵打,說不定希特勒就得GG。他們屢屢不作為,讓希特勒能每次都集中力量干仗,越打越強。論二戰的反作用幫倒忙,英法絕對的是第一大功。美國其次。英法這樣縱容養肥希特勒,不就是想禍水東引去搞大鬍子嘛,結果倒好,養狗反倒咬自己雞雞了,怪誰?蘇聯當時本來就是國際棄兒,希特勒也不被待見,雙方簽個條約不互毆,倒成了十惡不赦了,造成這個局面的最該檢討的難道不是英法這些毫無頭腦的政治家外交家嗎?斯大林可是一開始就在給他們拋橄欖枝了還提醒要提防希特勒,希望重建一戰時那樣的同盟關係提防德國,可英法卻依然敵視蘇聯,大鬍子也很無奈啊。
蘇聯怎麼內部清洗,也沒說養肥希特勒啊,相反蘇聯一直提防德國,紅軍開戰前就已經擴充到好幾百萬,隨時準備和希特勒干仗,不過斯大林沒猜到這個維也納流浪畫家什麼時候開打,以及一開戰被打的昏頭轉向瞎招百出,但好歹他一直在打,打到1945年。法國一碰就跪,英國倒是會挑時機摘桃子,戰果也沒見幾個。
至於那些扯著蘇聯和希特勒瓜分波蘭就想把蘇聯釘恥辱柱上的,你們的歷史知識怎麼這麼匱乏啊。你們難道不知道俄國和波蘭自古以來就是世仇,沙俄時代就已經幹了幾百年,比中國和日本更甚,後來干涉俄國革命波蘭就最凶的一個嗎?大鬍子年輕時也在和波蘭交戰吃了虧,如今希特勒干波蘭了,還不許大鬍子新仇舊恨一併報啊?真當20世紀上半葉的時代是花花世界和諧社會啊?
不說了,教育工作還是交回給中學歷史老師吧。
———————— 再一條分割線 ————————
有人來評論我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怎麼洗。評價一個歷史事件最基本的難道不是在當時當地的環境下去評判么。
先下結論,就簽訂這個條約而言,從國際政治外交的角度來看,斯大林沒什麼可黑的,相反還可圈可點。
斯大林一開始就已經聞到世界大戰要再開的味道,提醒英法要提防希特勒,並且希望重建一戰那樣的英法俄聯盟提防希特勒,而英法一邊對德綏靖一邊繼續敵視俄國想禍水東引,一邊是老奸巨猾敵視蘇聯的英法及波蘭,一邊是凶神惡煞的餓狼一般的希特勒,你讓斯大林怎麼選?難道頭腦一熱就要和他們全部同時為敵?甚至讓他們擰成一團干自己?
是個正常人都懂的要分化對方各個擊破,剛好現在希特勒不想兩線作戰,斯大林希望爭取更多時間備戰,雙方簽個條約互不侵犯,沒毛病。斯大林是從頭到尾都在提防和敵視希特勒,不然蘇聯為何在戰前擴軍到那麼大的規模。還有,簽這個條約貌似是昏招,但結果是希特勒這禍水不但沒有東引反而西引去了,斯大林這招往好了說是成功的驅虎吞狼把原來要往自己流的禍水引回始作俑者那邊去了,再差再差也是成功的爭取到時間的權宜之計,比起中國的蔣某某被打到滿頭都是包的時候還吹什麼空間換時間強多了,人家一紙條約就換來時間了。
只是讓人跌眼鏡的是,全世界都不知道西歐諸國這麼不經打,希特勒發動的戰爭非但沒有陷入一戰那樣的泥沼,反而在那麼短的世界內德三大殺四方且越打越強實力膨脹的驚人。誰不能未卜先知,斯大林和我們這些看歷史的後人也很無奈啊。
還有,麻煩各位看清楚,是互不侵犯,是大家承諾不要互干,不是結盟。而最終背信棄義撕毀該條約的是希特勒,不是斯大林。我不知道就這件事而言斯大林從頭到尾有啥黑點?最多也就黑斯大林簽了條約了就輕敵大意吧?可人家也是有備戰的,而且人家比那些西方國家經打多了。
對了,我覺得《慕尼黑協定》比《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黑一百萬倍。
美蘇
Over the period of June 22, 1941 to September 20, 1945 the USSR received a total of 2,113,409 long tons of petroleum products. Another 572,979 tons arrived from the refineries of Canada, Great Britain and Iran. All in all, Lend-Lease petroleum product supplies added up to 2,686,388 long tons.
在1941年6月22日-1945年9月20日期間,蘇聯共接受了2,113,409長噸(每長噸=2240磅,約1016千克)石油以及相關製品。另外從加拿大,英國,伊朗的石油精鍊廠接受了572,979長噸。租借法案共為蘇聯提供了2,686,388長噸石油製品。
Over the war years, the USSR produced and received 4,396,000 tons of aviation gasoline, Lend-Lease supplies i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provided by the USSR Planning Committee"s First Department, imports and Lend-Lease supplies accounted for no less than 18.1% of aviation gasoline consumption in the annual national product in 1941-1945.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actual figure was at least double the one quoted above. Aviation gasoline with the octane rating of above 99 constituted 1,163,413 tons; with the octane ratings of 87-90, 122,415; and with the octane rating of 87 and lower, 19,690. These figures cover the entire import from the U.S. and the U.K. to the USSR with some cargo losses and reconsignments taken into account. Consequently, the USSR received, as a matter of fact, 1,305,518 long tons (without regard for clear fractions) or almost a half of the total Lend-Lease petroleum products supplies.
在戰爭期間,蘇聯製造和被援助的航空汽油共4,396,000長噸,這包括了租借法案提供的部分。根據蘇聯計劃委員會的統計數字,在1941-1945年間,進口和租借法案所提供的航空汽油所佔比重不少於18.1%,而比較可信的推測是:實際的數字可能最少是計劃委員會統計的兩倍。航空汽油中辛烷值100及以上的部分大約有1,163,413長噸,辛烷值在87-90之間的大約122,415長噸,辛烷值87以下的大約19,690長噸。這些數字已經包括了英美對蘇聯援助中的損失部分。因此,蘇聯實際上得到的援助大約1,305,518長噸。這大約佔了租借法案所提供的石油數量的一半。
說明:長噸(long ton)是和短噸(short ton)對應起來的,1short ton大約等於917千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1美噸。
下附一期清單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舉行的英美蘇三國代表會議議定書規定自1941年10月初起、至1942年6月底向蘇聯提供的軍需物資英國和美國將協助交貨並把貨物運到蘇聯1、 飛機:每月400架,其中短程轟炸機300架、戰鬥機100架(最終同意400架,其中美國每月供應轟炸機100架、戰鬥機100架,英國每月供應戰鬥機200架
2、 坦克:每月小型坦克或中型坦克1100輛,或兩者合計1100輛,兩者比例不固定(最終同意每月500輛,其中小型坦克不超過50%,此外英國每月供應帶機槍的小型戰車200輛)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連同彈藥:每月300門(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美國供應90mm高炮152門)4、 反坦克炮(37mm、60mm)連同彈藥:每月300門(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英國提供兩磅炮(40mm)500門,每門附彈1000發;美國供應37mm炮756門)5、 反坦克槍連同彈藥:每月2000支(最終同意每月提供200支,每支附彈200發)6、 偵察車:每月2000輛(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美國供應5000輛)7、 貨車:每月10000輛8、 戰地電話:有聲感應電話每月6000部,自沖電源電話每月600部9、 戰地電話用電線(七股絞線):每月100000公里10、 水底電纜(古塔波膠):每月50公里11、 海底電纜:每月100公里12、 粗鋁:每月4000噸(1940年9月裝船的5000噸不計在內)(加拿大和美國每月各供應2000噸)13、 碾軋硬鋁:每月500噸(美國提供)14、 錫:每月1500噸(英國提供)15、 鉛:每月7000噸(美國提供)16、 鎳:每月800噸17、 鉬:每月300噸(美國提供)18、 鈷:每月10噸(英國提供)19、 電解銅:每月3000噸(英國提供)20、 黃銅:每月5000噸(美國提供)21、 鎂合金:每月300噸22、 鋅:每月1500噸(英國提供)23、 複合金屬:每月3000噸24、 銅管和其他銅製品:每月300噸25、 鐵硅合金:每月7000噸26、 鐵鉻合金:每月2000噸27、 坦克用裝甲板:每月10000噸28、 硬合金和刀具:每月50萬美元29、 銀鋼:每月50噸30、 高速鋼:每月300噸31、 工具鋼:每月1500噸32、 刻度鋼:每月13000噸33、 熱軋鋼:每月7000噸34、 短鋼條(鉻-硅-錳):每月8000噸35、 冷軋鋼條:每月8000噸36、 冷軋鋼板:每月8000噸37、 錫板:每月4000噸38、 鋼絲:每月7000噸39、 鋼絲索纜:每月1200噸40、 鋼合金管:每月300噸41、 不鏽鋼絲:每月60噸42、 鎳鉻絲:每月70噸43、 鐵絲網:每月4000噸44、 甲苯:每月4000噸(美國提供,另優先裝運10000噸三硝基甲苯)45、 硝酸甘油:每月3000噸46、 石炭酸:每月1500噸47、 石油製品(航空汽油、辛烷、潤滑油和滑脂、汽油、煤油):每月20000噸48、 乙烯醇:每月120噸49、 溴化鈉:每月100噸50、 磷:每月100噸51、 磷苯二甲烯:每月300噸52、 二甲苯胺:每月300噸53、 二苯胺:每月300噸54、 硝化纖維:每月300噸55、 金屬切割機床:每月1200台56、 鍊鋼電爐:每月50隻57、 鍛壓機:每月400萬美元58、 各種工業機器:每月300萬美元59、 鑽石:每月15萬美元60、 磨料:每月30萬美元61、 炭精電極:每月400噸62、 錫蘭坩堝炭精:每月100噸(英國供應)63、 橡膠:每月6000噸(英國供應)64、 黃麻:每月4000噸(英國供應)65、 蟲膠:每月300噸(英國供應)66、 鞋底用皮革:每月1500噸(美國供應)67、 羊毛:每月2000噸(英國供應)68、 軍靴:每月40萬雙(英美供應)69、 軍衣料:每月120萬米70、 小麥:每月20萬噸(加拿大供應)71、 糖:每月70000噸(英國供應)72、 可可豆:每月1500噸附件一:艦隊的要求(自1941年10月初起、至1942年6月底)1、 驅逐艦8艘2、 抗磁掃雷艇9艘3、 零備件齊全的維克斯130mm 55倍徑海軍炮 150件4、 127mm高平兩用炮(含全套備用零件和附件、備用炮筒和整套彈藥)300門,其中1941年底前提供100門5、 25mm及37mm艦用自動高炮(含全套備用零件和附件、備用炮筒和整套彈藥)1500門,其中1941年底前提供500門6、 12.7mm及14mm艦用高射機槍(含全套備用零件和整套彈藥)3000架,其中1941年底前提供1000架7、 艦用柴油機,1100-1800馬力/600轉:150台8、 艇用柴油機,1500-210馬力/450轉:40台9、 75馬力柴油機配件80套10、 48馬力柴油機配件80套11、 艦用汽油機或柴油機,1000-1200馬力/2000轉:300台12、 直流柴油發電機,220伏18-20千瓦:100部13、 直流柴油發電機,115伏50千瓦:50部14、 艦用潛艇探測裝備:150套附件二:醫藥部分的要求(自1941年10月初起、至1942年6月底)
1、 古柯鹼麻醉劑:1000公斤2、 普魯卡因:3000公斤3、 三溴酚泌:5000公斤4、 鹽酸毛果芸香鹼:30公斤5、 氯胺:10萬公斤6、 斯妥反汀:7.5萬公斤7、 羊毛脂:10萬公斤8、 磺胺吡嗔:3萬公斤9、 胺苯磺胺:6.5萬公斤10、 氨基比林:3萬公斤11、 魯米那:5000公斤12、 咖啡因:3.5萬公斤13、 吐根:3000公斤14、 古柯鹼:2萬公斤15、 苯甲酸:1萬公斤16、 戊四氮:500公斤17、 溴化鈉:3萬公斤18、 溴化鉀:3萬公斤19、 吐根素:25公斤20、 瓊脂:10萬公斤21、 腖:3000公斤22、 木蜜醇:500公斤23、 麥芽糖:500公斤24、 乳糖:500公斤25、 石蕊試劑:150公斤26、 抗微油:150公斤27、 各種尺碼齊全的外科用板:50萬支28、 解剖鉗:25萬支29、 外科鉗:20萬支30、 5.5英寸科赫氏鉗:20萬支31、 5.5英寸皮安氏鉗:20萬支32、 2公分瑞科注射器(每支附針頭2枚):20萬支33、 5公分瑞科注射器(每支附針頭2枚):5萬支34、 10立方厘米瑞科注射器(每支附針頭2枚):20萬支35、 20立方厘米瑞科注射器(每支附針頭2枚):5萬支36、 0.75*30毫升第28號瑞科套管針:500萬支37、 0.80*35毫升第26號瑞科套管針:300萬支38、 0.90*40毫升第23號瑞科套管針:100萬支39、 0.20*50毫升第16號瑞科套管針:1300萬支40、 輸血用針:15萬支41、 斯替耳式石膏繃帶剪:2.5萬把42、 戈斯傷口擴張器:5000把43、 道溫-弗里舍式鉤:1萬隻44、 福克馬納斯式四齒尖鉤:1.5萬隻45、 鑽頭:5000隻46、 11.875*21英寸密蒸器,附兩箱套件和一具取盛溫燈:1000件47、 米林格式電磁體(眼科用):50件48、 X光透視機:100部49、 30*40厘米透明屏:1000件50、 耳夾:5000把51、 巴克豪斯夾鉗:2萬把52、 1號解剖刀:10萬把53、 3號解剖刀:10萬把54、 截肢手術刀:2萬把55、 庫珀式剪:10萬把56、 利斯特式剪:2萬把57、 無鋒狹剪:10萬把58、 巴布科克式脊骨針:2萬支59、 馬修式針架:2.5萬件60、 各種尺碼的消毒器:5萬件61、 梅奧-赫加式6英寸持針鉗:2.5萬把62、 法拉伯夫式鉤:2.5萬把63、 法拉伯夫式鉗:5000把64、 恩格爾骨鋸:3萬把65、 林克-道溫式防毒面具:5000件66、 法拉伯夫式曲形防毒面具:1.5萬件67、 達爾格林式顱咬骨鉗:5000把68、 惠廷式彎形顱咬骨鉗:5000把69、 道溫式彎形顱咬骨鉗:5000把70、 2號氣管插管:5000根71、 4號氣管插管:1萬根72、 6號氣管插管:5000根73、 外科用手套:50萬雙74、 解剖用手套:50萬雙75、 橡皮保暖器皿:25萬件76、 橡皮冰袋:15萬件77、 常規光學檢查鏡:300件78、 曲形鉗:3萬把79、 油布:100萬米80、 止血帶:50萬米81、 5毫米橡皮輸血管:300公斤82、 理查森式球:15萬個附件三:英國希望從蘇聯獲得的物資(括弧內為交貨期限)
1、 瀝青:50噸(6-8個月)2、 過氯氨酸鹽:50噸(6-8個月)3、 苯胺或硝基苯:3000噸(6個月)4、 氯化鋇:50噸(6個月)5、 蜜蠟:100噸(12個月內)6、 巴拉唐納葉:10噸(不急需)7、 巴拉唐納根:10噸(不急需)8、 豬鬃:200噸(12個月內)9、 鉻礦石:1萬噸(急需)10、 中國蜜蠟:5噸(12個月內)11、 二甲基一苯胺:200噸(6-8個月)12、 麻黃:10噸(6-8個月)13、 韮沃斯:5噸14、 馬鬃:300噸15、 甘草根:500噸(6-8個月)16、 菱鎂礦:15000噸(6-8個月)(英國以鎂製成品償還蘇聯)17、 氯化鉀:5000噸(1941年12月前)18、 胡荽油:500公斤(不急需)19、 茴香油:500公斤(不急需)20、 松油:1000噸(急需)21、 白金:1400公斤(急需,立即需要700公斤)22、 過氯酸鉀:50噸(6-8個月)23、 步槍和子彈:25萬支,每支附子彈1000發(急需)24、 山道年:1噸(6-8個月)25、 生絲或碎絲:50萬磅(到1941年底)26、 木料:根據噸位盡量裝運27、 罐頭鮭魚蘇聯鐵軌(包括窄軌)的生產情況變化如下:1940年為1360千噸,1941年為874千噸,1942年為112千噸,1943年為115千噸, 1944年為129千噸,1945年為308千噸。但是根據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了685,700美噸鐵軌,這相當於622,100噸。這佔到了蘇聯從 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底的鐵軌生產總量的大約56.5%。如果從這一統計結果中減去窄軌的生產量--根據租借法案不提供窄軌--那麼美國提供的數量就佔到蘇聯生產總量的83.3%。如果從這一結果減去1945年下半年的生產量,1945年下半年的生產量大大超過了鐵軌年產量的一半,這是因為軍工生產的規模減小),那麼根據租借法案所提供的數量就佔到蘇聯鐵軌生產總量的92.7%,這樣,用於蘇聯戰時鐵路上的鐵軌,幾乎有一半是由美國提供的。蘇聯大幅度削減工業鐵軌的生產,得以把額外的生產設備和鋼的儲備用於武器生產(在1945年鐵軌產量佔1940年產量的13%,而1944年只佔到5.4%)。蘇聯幹線蒸汽機車的生產量變動如下:1940年為914台,1941年為708台,1942年為9台,1943年為43台,1944年為32台,1945 年為8台。1941年幹線內燃機車的生產量為5台,而在1940年為1台,之後它們的生產直到1945年(包括在內)一直是停止的。幹線電氣機車在 1940年為9台,而在1941年為6台,之後它們也停產了。在戰爭期間根據租借法案英美共向蘇聯提供了1900台蒸汽機車和66台柴油機車。這樣 1941~1945年間根據租借法案所提供的蒸汽機車是蘇聯生產總量的2.4倍,而電氣機車是11倍。蘇聯在1942~1945年間生產的貨車車廂是 1087節。根據租借法案總共提供了11075節車廂,即為蘇聯1942年到1945年間生產量的10.2倍。
附:戰爭初期蘇聯工業損失
由於對戰爭形勢估計不足,戰前俄羅斯(前蘇聯)工業生產能力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南部地區。戰爭初期,由於戰爭失利,造成大量工業生產能力丟失。其中,生鐵生產能力丟失68%,鋼生產能力丟失58%,煤炭生產能力丟失63%,電力丟失42%。86%的石油開採與煉油能力都集中在東高加索地區,戰爭開始後便全部丟失。東部地區的原油產量僅佔12.2%,煉油能力僅佔10%。大量生產能力的丟失為滿足戰爭需要造成了巨大困難。為此,戰爭一開始,便緊急疏散西部地區的工業生產能力,以保證戰爭的大量需求。在此前提下,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於1941年6月24日決定成立疏散委員會。各經濟部門均派代表參加該委員會。同一天,政治局還通過了俄羅斯(前蘇聯)人民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從前線地區向後方疏散飛機製造廠,並在東部地區加速重建的建議。1941年6月27日,聯共(布)中央和俄羅斯(前蘇聯)人民委員會又聯合公布了《關於人員和重要物資轉移與安置辦法》。7月5日中央政治局批准了疏散委員會呈報的《後送接待站工作條例》。條例規定,沿途及終點的黨政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全力進行工作。 通過戰爭初期的緊急疏散,到1941年11月,共向東部地區搬遷了1523家工業企業,其中1360家為大型企業。主要是機器製造廠和軍工廠。其中,航空工業人民委員部的企業搬遷了85%。這是影響戰爭初期飛機生產的重要因素。在搬遷的全部企業中,有667個搬到了烏拉爾地區,226個搬到了伏爾加河流域,244家搬到了新西伯利亞地區,78個搬到了東西伯利亞地區。向哈薩克和中亞地區搬遷了308家工業企業。為了搬遷這些企業使用了約1503節車廂。 搬遷這些企業是冒著德軍的炮火和飛機轟炸緊急實施的。為了搶運前沿地區的工業設備,在搬遷過程中往往是分別接力運輸的。 搬遷設備裝置,採取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作法,即將一個大廠的不同設備分散配置在幾個地區的幾個企業中;而又將不同搬遷企業的同類設備集中在一個或幾個企業。一般不大可能把一個搬遷企業的設備都安置在一個接受企業。 由於戰爭形勢緊迫和其它原因,雖然部分機器設備搬到了東部地區,然而,隨設備疏散的技術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只有30~40%。致使許多廠雖然設備搬到了東部地區,但不能迅速投產。在緊急疏散中暴露出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機器設備可以搬遷,而高爐、鍊鋼爐和許多化工設備,不能或基本不能搬遷。這就要求在平時的工業建設中,要充分考慮這一因素,在工業布局中,必須依據戰爭需要考慮冶金、化工企業的合理布局,尤其是火炸藥及其所需原料,如硝酸、甲苯、合成氨等工業的合理布局基礎工業是加速國防工業發展,增加武器裝備產量的物質技術基礎。尤其是戰爭初期工業基礎遭受了巨大破壞與損失。其中31850家工業企業受到破壞,約24萬台電動機、17萬多台金屬切削機床(占戰前蘇聯機床總數的30%)、62座高爐、213座平爐、3萬多台發動機、2700台採煤機和5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被破壞。【二戰中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物資】
根據蘇聯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整理:
飛機: 14018架坦克,裝甲車: 22800輛運輸車: 501660輛摩托車: 30000輛鐵路車輛: 13041輛高炮: 7944門衝鋒槍: 108293挺無煙火藥: 130713噸炸藥: 132237噸鋼材: 2589766噸鋁: 26110噸石油: 2622357噸化學品: 631017噸艦艇: 672艘1941年蘇聯自己生產的高品質航空油只能滿足其需求的4%,從1941年8月-1945年9月,蘇聯生產航空汽油所用的高辛烷燃料幾乎全來自美英的援助.西方盟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給蘇聯的航空油是蘇聯自己生產的四倍,提供石油260萬噸在公路運輸方面汽車,美國提供給蘇聯的汽車409500輛,是蘇聯戰時總產量的1.5倍;提供的摩托車是蘇聯總產量的1.2倍;如果再考慮到美國汽車的噸位大、性能優,所起作用就更大.美國還提供給蘇聯的汽車外胎共5,606,000件,而且主要是大型汽車的輪胎.英國也提供了103500噸橡膠.美英向蘇聯累計提供了運輸車輛42.7萬輛,摩托車3.5萬輛.蘇聯的軍用車輛有2/3來自美國的援助.
在鐵路方面,租借法案也大大幫助了蘇聯戰時的鐵路運輸能力.盟國提供了相當於62萬多的鐵軌,佔蘇聯鐵軌總產量的56.5%,即蘇聯戰時鐵路上的一半鐵軌是由美提供的.美英兩國提供的蒸氣機車是蘇聯總產量的2.4倍、電氣機車是11倍,車廂是10.2倍.
美國為蘇聯提供的有色金屬為:優質銅387,600噸,佔蘇聯總產量的82%;優質鋁美國提供256,400噸,英國提供35,400噸,加拿大提供36,300噸,三國相加共328,100噸,是蘇聯全部鋁產量的1.25倍.這些優質鋁,被蘇聯用於航空業和生產坦克發動機.美英提供了電話線95萬多英里,海底電纜2100英里,無線電台5899台,雷達348部.
美國提供15481架飛機,英國3384架,總計18,865架,其中戰鬥機17000架,佔蘇聯總產量的30%.1941-1942年使用的大部分先進戰鬥機來自美英的援助.美國提供給蘇聯生產槍炮的特種機床和工業設備:金屬切削機床38100台,價值6.07億美元.儘管蘇聯自己生產的工業設備超過美國提供的2.5倍,但美國提供的全是蘇聯無法生產的性能優異且造價昂貴的設備.
美國提供給蘇聯的肉罐頭732595美噸(相當於蘇聯的664600噸),佔蘇聯生產的肉罐頭總量的17%;西方盟國提供的各類罐頭佔蘇聯總產量的108%.
朱可夫在談到租借法案時說:"如果從經濟的角度出發,談論我們對戰爭的準備情況,不能隱瞞從盟國一方獲得援助這一因素... ...如果沒有美國人的火藥,我們就會處於很艱難的境地,我們不可能生產出戰爭所需的那麼多的彈藥.沒有美國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車,我們就沒辦法去運輸我們的大炮.它們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證了我們的前線運輸.戰爭各個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種鋼也是由美國人提供的."
1963年蘇聯安全部門監聽並錄下了朱可夫的如下談話:"現在大家都說盟國從來沒有幫助過我們... ...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認的是美國人為我們迅速大量生產並供應了許多物質,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不可能組建我們的後備部隊,也不可能把戰爭繼續下去.我們沒有炸藥和火藥.沒有這些東西,步槍就沒有子彈.美國人真誠地給我們迅速生產並提供了多少鋼材啊.如果沒有美國人提供的鋼材,難道我們能很快地生產出坦克嗎?"西方盟國提供了具有關鍵作用的戰略物資.正如索科洛夫所說:「沒有西方的援助,蘇聯不僅不可能贏得衛國戰爭,而且甚至無法抵擋德國的入侵,也不能生產足夠的武器和技術裝備,也不能保障戰爭所用的燃料和彈藥."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舉行的英美蘇三國代表會議議定書 規定自1941年10月初起、至1942年6月底向蘇聯提供的軍需物資,英國和美國將協助交貨並把貨物運到蘇聯。1、 飛機:每月400架,其中短程轟炸機300架、戰鬥機100架(最終同意400架,其中美國每月供應轟炸機100架、戰鬥機100架,英國每月供應戰鬥機200架)2、 坦克:每月小型坦克或中型坦克1100輛,或兩者合計1100輛,兩者比例不固定(最終同意每月500輛,其中小型坦克不超過50%,此外英國每月供應帶機槍的小型戰車200輛)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連同彈藥:每月300門(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美國供應90mm高炮152門)4、 反坦克炮(37mm、60mm)連同彈藥:每月300門(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英國提供兩磅炮(40mm)500門,每門附彈1000發;美國供應37mm炮756門)5、 反坦克槍連同彈藥:每月2000支(最終同意每月提供200支,每支附彈200發)6、 偵察車:每月2000輛(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美國供應5000輛)7、 貨車:每月10000輛8、 戰地電話:有聲感應電話每月6000部,自沖電源電話每月600部9、 戰地電話用電線(七股絞線):每月100000公里10、 水底電纜(古塔波膠):每月50公里11、 海底電纜:每月100公里12、 粗鋁:每月4000噸(1940年9月裝船的5000噸不計在內)(加拿大和美國每月各供應2000噸)13、 碾軋硬鋁:每月500噸(美國提供)14、 錫:每月1500噸(英國提供)15、 鉛:每月7000噸(美國提供)16、 鎳:每月800噸17、 鉬:每月300噸(美國提供)18、 鈷:每月10噸(英國提供)19、 電解銅:每月3000噸(英國提供)20、 黃銅:每月5000噸(美國提供)21、 鎂合金:每月300噸22、 鋅:每月1500噸(英國提供)23、 複合金屬:每月3000噸24、 銅管和其他銅製品:每月300噸25、 鐵硅合金:每月7000噸26、 鐵鉻合金:每月2000噸27、 坦克用裝甲板:每月10000噸28、 硬合金和刀具:每月50萬美元29、 銀鋼:每月50噸30、 高速鋼:每月300噸31、 工具鋼:每月1500噸32、 刻度鋼:每月13000噸33、 熱軋鋼:每月7000噸34、 短鋼條(鉻-硅-錳):每月8000噸35、 冷軋鋼條:每月8000噸36、 冷軋鋼板:每月8000噸37、 錫板:每月4000噸38、 鋼絲:每月7000噸39、 鋼絲索纜:每月1200噸40、 鋼合金管:每月300噸41、 不鏽鋼絲:每月60噸42、 鎳鉻絲:每月70噸43、 鐵絲網:每月4000噸44、 甲苯:每月4000噸(美國提供,另優先裝運10000噸三硝基甲苯)45、 硝酸甘油:每月3000噸46、 石炭酸:每月1500噸47、 石油製品(航空汽油、辛烷、潤滑油和滑脂、汽油、煤油):每月20000噸48、 乙烯醇:每月120噸49、 溴化鈉:每月100噸50、 磷:每月100噸51、 磷苯二甲烯:每月300噸52、 二甲苯胺:每月300噸53、 二苯胺:每月300噸54、 硝化纖維:每月300噸55、 金屬切割機床:每月1200台56、 鍊鋼電爐:每月50隻57、 鍛壓機:每月400萬美元58、 各種工業機器:每月300萬美元59、 鑽石:每月15萬美元60、 磨料:每月30萬美元61、 炭精電極:每月400噸62、 錫蘭坩堝炭精:每月100噸(英國供應)63、 橡膠:每月6000噸(英國供應)64、 黃麻:每月4000噸(英國供應)65、 蟲膠:每月300噸(英國供應)66、 鞋底用皮革:每月1500噸(美國供應)67、 羊毛:每月2000噸(英國供應)68、 軍靴:每月40萬雙(英美供應)69、 軍衣料:每月120萬米70、 小麥:每月20萬噸(加拿大供應)71、 糖:每月70000噸(英國供應)72、 可可豆:每月1500噸蘇聯一共借了98億(美國人說是109億,蘇聯不承認)戰爭結束後,美蘇就開始進行戰時租借法援助結算的談判,美國要求蘇聯償還26億美元,但蘇聯認為英國獲得的援助幾乎是蘇聯的一倍,卻只償還4.72億美元,因此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冷戰開始後,蘇聯同美國的關係日益惡化,有關援助償還結算的雙邊談判長期懸而未解,直至1972年10月才達成協議,蘇聯同意在美國向蘇提供貿易最惠國待遇和出口貸款及擔保的條件下償還7.22億美元。這一協議始終沒有獲得徹底實現。盟國對蘇聯海軍戰艦的援助是在1941年底美國正式參戰後開始的。美英向蘇聯海軍援助了200艘魚雷艇,使蘇聯海軍沿海防禦作戰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中,蘇聯北方艦隊1941年只有2艘魚雷艇,但1945年戰爭結束時已達47艘。這些魚雷艇最大航速達41節,配備有兩個魚雷管和一門20毫米自動防空炮。美國還向蘇聯提供了60艘小型獵潛艇。然而,這些獵潛艇因為沒有搜索系統,只能用於沿海巡邏。在掃雷方面,英國最先向蘇聯提供掃雷艦。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海軍許多戰艦被德軍水雷炸沉,損失很大。英國提供的那些掃雷艦很管用,可以使用音響和電磁系統掃雷。當時,音響和電磁系統十分先進,蘇聯海軍還沒有如此先進的探測系統。後來,美國提供了77艘很先進的AM掃雷艦和UMS掃雷艇。其中,AM型為914噸,速度大約14節,艇體為鋼結構,配備了音響探測系統,武器包括9門火炮。UMS為木質艇體,但排水量只有350噸左右。戰爭後期,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接收了43艘美國的登陸艦,準備對日本本土進行登陸戰。當時,蘇聯海軍還沒有登陸艦。然而,二戰期間,蘇聯海軍先後進行了100多次登陸戰。美國援蘇的登陸艦分兩種——LCI和LCT。其中,LCI每艘可以運載212名士兵,LCT每艘可運載250名士兵。二戰期間,盟軍援蘇最大戰艦是美國的「塔科馬」級護衛艦,蘇聯總共獲得了28艘。該型艦排水量為2270噸,航速為19節,巡航距離達1.5萬公里,武器包括3門76毫米艦炮、2門40毫米艦炮和9門20毫米火炮。為了對付納粹潛艇,該型艦配備了聲吶系統和深水炸彈。戰爭期間,美英還為蘇聯海軍提供了1196部雷達和329部聲吶。此外,盟國還向蘇聯提供了許多其他作戰物資,包括42萬多輛卡車和吉普車、8700多輛拖拉機、8218門防空炮、5800多門反坦克炮、4.7億多發(枚)子彈(炮彈)、32萬多噸炸藥、1981輛機車和35萬多台機床等。再看看蘇德之間的互助。
1928-1933年,蘇聯展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圖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工業基礎,迫切需要德國大量援助,德國也投桃報李,向蘇聯提供了大量信貸以及幫助蘇聯向德國企業訂貨。以1930年到1933年為例,這4年蘇聯從德國進口的總值分別為4.31億馬克、7.6億馬克、6.26億馬克和2.82億馬克。通過合作,蘇聯在先進武器設計製造和軍事人員培訓等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蘇聯潛艇部隊。1926年,以德國海軍少將阿諾.斯賓德勒為首的代表團訪問蘇聯,對德國潛艇深感興趣的蘇聯海軍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國能提供潛艇設計和建造方面的幫助,不久,4艘德國潛艇的設計圖紙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國把全套E-I級潛艇的圖紙買給了蘇聯,還讓最好的工程師到列寧格勒幫助蘇聯人完成潛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已擁有309艘潛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更令人吃驚的是,俄羅斯軍事博物館現存資料顯示,整個20世紀20年代,德國派遣了60名一戰期間的王牌飛行員到蘇聯利佩茨克基地,專門協助訓練全由日爾曼人組成的蘇聯空軍飛行大隊。這其中包括後來成為納粹空軍元帥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光陰,並與一位蘇聯姑娘產生深厚的感情。與戈林的浪漫經歷不同,德國「空降兵之父」斯圖登特在20世紀20年代經常在德蘇之間往返,幫助蘇聯人在梁贊建立了傘兵基地,與蘇軍共同探討利用滑翔機實施空降作戰的可能性,他為此還在一次滑翔機訓練中把頭骨撞裂。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國裝甲兵之父之稱的古德里安將偽裝成「農用拖拉機」的德國第一代坦克運到蘇聯喀山,進行了各種環境下的機械化行軍及遭遇戰演習,他的閃電戰理論在蘇聯得到完整示範,並最終發展成型。1926年蘇聯紅軍在第聶伯河舉行代號為「西方」的大規模合成演習,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請參與編寫演習大綱,這中間就包含了他對閃電戰戰術的設想。斯大林對雙方的合作關係相當滿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寫信給外交人民委員齊切林說:「我想……我們與德國人的事情將運行良好。」1938年底,希特勒開始具體計劃發動大戰,為避免德國重蹈兩線作戰的覆轍,德國突然率先提出加強蘇德軍事合作問題,提出用蘇聯原料換德國武器的方案。斯大林求之不得。1939年1月,他命令所有與軍事工業相關的人民委員15天內提出A、B兩份向德國訂貨的清單。據統計,從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定到1941年6月22日蘇聯遭受德國全面進攻,蘇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鹽、鐵礦石、鉻礦石、錳礦石、有色金屬等價值4.7億馬克的戰略物資,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呂措」號重型巡洋艦及建造該艦所需的設備、艦炮、水雷、魚雷、潛望鏡、最新型號的飛機樣品、火炮樣品、坦克、通訊設備、300多種機床和機械樣品,發動機、氣輪機等。為了保證德國供貨的質量和期限,蘇聯政府令捷沃相率一個委員會常駐德國,該委員會及其麾下專家在1941年上半年竟達700人之多。捷沃相對德國官員說:「我們的任務是從德國得到最新最完善的軍工設備樣品。我們不購買老式軍品……只要我們不那准這一點,我們不可能同意這樣的訂貨。」從執行協議的態度看,雙方是守信義的。1941年上半年,即德國陳兵400萬於蘇聯西部邊界直至進攻蘇聯的前一天,德國一直按照協議供給蘇聯貨物,其數量超過了1940年的總供貨量。蘇聯一直按協議忠實供給德國貨物,直到1941年6月22日的前一天,整列整烈火車的貨物仍停在邊境,待發西送的。正如索科洛夫所說:「沒有西方的援助,蘇聯不僅不可能贏得衛國戰爭,而且甚至無法抵擋德國的入侵,也不能生產足夠的武器和技術裝備,也不能保障戰爭所用的燃料和彈藥."根據俄羅斯目前的官方統計,共有2660萬蘇聯公民在二戰中喪生;在二次大戰的各大戰場上,共有866.84萬名蘇聯官兵為國捐軀.
德國軍隊死亡人數最權威的數據可以查閱R.diger Overmans的《Deutsche militarische Verluste im Zweiten Weltkrieg》
德國軍隊各戰場死亡數據。
東線 3817429西歐 495482義大利 150660巴爾幹 103693北歐 30165非洲 16066
其他 245561合計 4859056德國戰俘死亡數據(按死亡地點)
蘇聯 363343法國 34033美國 22000
英國 21033南斯拉夫 11000其他 8066合計 459475包括戰俘在內德國軍隊一共死亡5318531人.俄國人在《Losses of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SSR in wars ,combat actions ,and military conflicts》一書中提到的德軍東線的損失人數為3,888,000人死亡,3,035,700人被俘(不包括戰後受降)。
蘇聯傷亡解密數據可以查閱克里沃舍夫准將(GF Krivosheev)的出版書籍。英文版
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陣亡:因傷死於戰場或撤退途中。傷死:因傷死於後方醫院。病死:死於疾病,事故,處決等非戰鬥原因。失蹤:被俘,逃亡,打散等各種原因。
受傷:在戰鬥中遭受的非致命性傷。疾病:因非戰鬥原因造成的非致命性減員。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純減員人數名稱 陣亡 傷死 病死 失蹤 合計張鼓峰之戰 759 ── 106 95 960諾門坎之戰 6472 1152 51 2028 9703
進攻波蘭 973 102 98 302 1475蘇芬戰爭 71214 ── 16292 39369 126875蘇德戰爭 5177410 1100327 540580 4454709 11273026中國東北 9780 ── 1340 911 12031合計 5266608 1101581 558467 4497414 11424070蘇聯武裝力量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的純減員人數及死亡人數,單位:萬人。
部隊 陣亡 傷死 病死 失蹤 合計紅軍 518.72 110.03 54.19 445.56 1128.50邊防部隊 1.89 ── 0.71 3.54 6.14內務部隊 2.07 0.25 0.65 6.80 9.77合計 522.68 110.28 55.55 455.90 1144.41確認生還 0.00 0.00 0.00 277.57 277.57
死亡人數 522.68 110.28 55.55 178.33 866.84蘇聯紅軍在偉大衛國戰爭中各階段的純減員人數。
年份 陣亡 傷死 病死 失蹤 合計1941.6-9月 236372 40680 153526 1699099 21296771941.10-12月 229009 60791 81813 636383 10079961942.1-3月 413681 45651 34328 181655 675315
1942.4-6月 232388 55761 26294 528455 8428981942.7-9月 416569 69470 53689 684767 12244951942.10-12月 310978 49344 34842 120344 5155081943.1-3月 486912 65474 30200 144128 7267141943.4-6月 100967 53254 15231 22452 1919041943.7-9月 562604 111125 14413 115714 803856
1943.10-12月 418225 70903 15315 85512 5899551944.1-3月 414298 95021 8779 52663 5707611944.4-6月 206193 86901 12787 38377 3442581944.7-9月 374817 75017 15491 45465 5107901944.10-12月 216754 72907 17363 31058 3380821945.1-3月 410066 78017 17979 51459 557521
1945.4-5月 147577 70011 8530 17178 243296遠東 9780 ── 1340 911 12031合計 5187190 1100327 541920 4455620 11285057蘇軍死亡的866.84萬人中包括了死於戰俘營的178.33萬人,而德軍在東線戰場死亡的3817429人不包括死亡的戰俘,德軍死於蘇聯戰俘營的俘虜為363343,也就是說蘇聯比德國多死了140萬戰俘,蘇聯比德國多死140萬戰俘能說明德軍戰術素養高?這隻能說明德國法西斯慘無人道!
雙方都不算死亡的俘虜,德軍死於東線戰場的人數為3817429,蘇軍對應的數字為6,818,317(5177410+1100327+540580),這麼看蘇聯方面還是吃虧不少,但且慢,德國的僕從軍就不是人嗎?德國盟國在東線的損失,引自《When Titans Clashed---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
陣亡 被俘 合計匈牙利 35,0000 513,700 863,700義大利 45,000 48,900 93,900羅馬尼亞 480,000 201,800 681,800芬蘭 84,000 2,400 86,400合計 959,000 766,800 1,725,800
德國的僕從國在東線光陣亡就接近上百萬,這難道可以忽略不計嗎?算上僕從國,雙方陣亡數量對比為6,818,317:4,776,429(3817429+959,000 ),約為1.4:1.雙方永久性損失(陣亡+被俘)數字對比為11273026:8,578,929(3,817,429+3,035,700+1,725,800),約為1.3:1.
德軍方面,其東線凈減員為6853129(另有僕從軍1725800,合計8578929,此數字不包括5月9日以後投降的1391102),其中43.11.20前為2999000(不包括僕從軍),則蘇軍反攻後應為3924700(不計僕從軍)。根據《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原書,蘇軍戰爭凈減員為11273026,其中斯大林格勒反攻前為615.5萬,其後至43年12月為255.3萬。44年為1763891,45年為800817。則反攻階段合計2564708。(由於上面德國的統計到11月底,而蘇聯的則是到12月,可能有一點誤差,德國數字上要減掉6、7萬左右[12月死亡49330])因此,蘇聯反攻後與德國戰場永久性損失交換比大約1比1.5(對蘇聯有利),如果計入僕從國,則應在1比2左右。而到了1945年,蘇軍永久性損失為800817,而根據《Deutsche militarische Verluste im Zweiten Weltkrieg》原書,德軍1945年有1074520人戰死在東線,算上被俘的數量,德軍該年的永久性損失是蘇軍的2到3倍(不包括戰後投降的德軍).
就整個戰爭而言,雙方永久性損失為1比1.3(對德國方面有利)
但是要注意幾點1.44年以後站在蘇聯一邊參戰的羅馬尼亞軍的傷亡沒有計入(不過相對基數而言數量極少,應該影響不大)2.德國大撈一筆的41年有具有無可估量意義的戰略性奇襲,而蘇聯大撈的44年夏季以後沒有.3.德國45年5月9日以後的140萬成建制向蘇軍投降的沒有列入德國損失數,但可以肯定,他們選擇抵抗的話,恐怕反而會在比較中使德國更難看(估計到時候,德國損失增加140萬,蘇聯最多加30萬,這樣反攻後只算德國人都比蘇聯多一倍了).至於什麼「蘇聯主要是靠人海戰術,而人海戰術就是逼人送死」更是徹頭徹尾的誣衊,跟西方國家和國民黨對解放軍的誣衊如出一轍。至於在突破地段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這是軍事常識,而在整個戰線上,蘇軍從來沒有達到過什麼「5到6倍」的優勢,莫斯科會戰和斯大林格勒會戰蘇軍在反攻時的總兵力優勢都不到30%。在總兵力劣勢、均勢或是微弱優勢的情況下,能在主攻地帶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正是軍事藝術的精髓所在。
那些說蘇聯靠人海戰術取勝的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以下事實:德國入侵蘇聯之前的本土及其控制區內人口已達二億零五百萬,此外其歐洲僕從國的人口也有7800萬,而蘇聯戰前人口為一億九千萬,1941年底蘇聯控制的人口只剩1.3億。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值得唾棄,但紅軍反法西斯的勝利與光榮不容詆毀.蘇聯。
法西斯主義本來就是帝國主義養出來的餓狼。
當時英法姑息德國,慕尼黑會議共同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後來德國胃口越來越大,英法卻一味妥協。結果如何?法國光速投降,英國龜縮小島。為什麼這些昔日的歐陸霸主卻不敢血拚呢?因為資產階級不做虧本的生意。為了防止國內的無產階級力量崛起,他們果斷選擇了賣國。就算英法被德國佔領,資產階級照樣舞照跳,馬照跑。他們沒有理由血拚到底。而此時的美國卻在大發戰爭財,瘋狂賣著價格暴漲的工業品。答案里對蘇聯的指責,我只想說「從泥潭裡爬出來的人手上肯定沾滿泥」。你們不敢去指責醞釀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資本主義,卻敢指責反抗資本主義而讓戰爭烈度上升的無產階級。典型的「剝削有理,造反無理」的奴才思維。答案自然是蘇聯。
德國法西斯佔領者使蘇聯國民經濟遭受重大損失。有1740座城市,7萬多村莊被野蠻破壞,3.2萬個工業企業遭轟炸和摧毀。法西斯佔領者還搗毀和洗劫了9.8萬個集體農莊,1876個國營農場和2890個農機站。在衛國戰爭中因財產直接被毀而使蘇聯人民遭受的物質總損失達6760億盧布之巨。蘇聯對德,日作戰的軍費開支以及被占造成的財政損失達到18400億盧布,戰爭使蘇聯蒙受26000億盧布。-數據來源《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史》及《真理報》 英國人民在二戰也遭到了巨大犧牲。包括還海陸空輔助兵員和居民在內,英國一共損失950794人,其中357116人被打死。-數據來源於《聯合王國武裝力量的實力與傷亡》(1939~1945)第7頁美軍有40.5萬人喪生-《世界史》第十卷,683頁。如果英美統治集團誠心誠意的履行同盟義務,及時使自己的作戰部隊與蘇聯人民及其他反法西斯聯盟國家的力量聯合起來,在決定性戰場上對付納粹德國及其僕從國,而且給予蘇維埃國家以大的幫助,那麼各國人民所蒙受的損失就會大大降低,千萬生命就會得到拯救。當然,英國和美國提供蘇聯的軍事,經濟援助有巨大作用。美國在二戰送往送往蘇聯(下圖)英國在二戰中送往蘇聯3384架戰機及坦克4292輛。-《衛國戰爭時期的蘇聯對外政策》第二卷 145頁但是,蘇聯人民得以粉碎德國法西斯侵略者及僕從主要是依靠國產武器和技術裝備,他們是通過本國工廠的勞動生產出來的。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各個工廠生產了10.2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3.7萬架戰機,49萬門各種口徑火炮,1200萬支步槍和衝鋒槍,95.4萬挺輕,重機槍,5.9億枚炮彈,炸彈和地雷,280億發子彈。蘇維埃的社會和國家制度,蘇聯的經濟體制向全世界表明,她優越於資本主義的和法西斯匪幫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僕從的的勝利,反對軍國主義日本的勝利是反法西斯各國以及與佔領者做鬥爭的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但是蘇聯及其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粉碎法西斯主義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並且決定了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局。資本主義社會最著名的政治家比如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戴高樂將軍和許多人都承認蘇聯人民在二戰中對戰勝法西斯的決定性貢獻是無可爭辯的。羅斯福:美國對蘇聯擔負鬥爭重任這一事實一清二楚。-《通信集》第二卷,29頁丘吉爾:正是紅軍決定了德國軍國主義的命運。-《通信集》第一卷,310頁戴高樂:法國人知道俄國為他們做了什麼,而且也知道正是俄國在他們的解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真理報》(借用了其他答主的圖,如果不滿私信我我會刪除。 @殘念鬼劍 )蘇德戰場是二戰主要和決定性的戰場。在這裡展開的戰鬥決定二戰的進程。1941-1945年間,德國法西斯的主要兵力集中於此。1941年夏,德國217個師中有153個師(佔德軍70.3%)在蘇德戰場作戰。在此後兩年多的時間裡,紅軍幾乎是單獨和德軍作戰。第二戰場開闢後,按1945年1月1日來算,德國314個師中有179個師(佔德軍57%)在蘇德戰場作戰。而其他戰場只有118個師(38%)。雖然第二戰場的開闢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力量對比,但是蘇德戰線仍然是主要戰場。-數據來源《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簡史》,556頁戈爾巴喬夫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蘇德戰場決定的,法西斯侵略者正是在這裡遭受了70%以上的損失。-《消息報》法國新聞記者馬克斯.利昂在1984年9月的一篇文章指出「任何一位歷史篡改者過去不能,今後也不能抹殺這一無可爭辯的劃時代的真理,即在粉碎法西斯軍隊和把歐洲從他們控制下解放出來的過程中,蘇聯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在整個戰爭中,蘇聯軍隊殲滅了506個德軍師和約100個德國僕從國師。盟軍在西線和非洲消滅了176個德國及其僕從國師。法西斯德國在與蘇聯的戰爭中損失了約一千萬人,二戰中損失了1360萬人。-數據來源於《世界史》第十卷,603頁為了勝利結束戰爭,蘇聯對外政策促進了更為有利的國際局面的形成。-《外交史》第四卷,736頁蘇聯堪稱忠實和徹底履行同盟義務的典範。1945年一月,當德軍在阿登的反攻使英美軍隊陷入困境時,紅軍給予的援助就足以說明這一點。1945年八月八日對日宣戰也體現了蘇聯忠於同盟義務。儘管蘇聯長期幾乎是單獨承受與法西斯德國及其僕從國作鬥爭的全部重擔,但是美國和英國卻三番五次違背自己對蘇聯的義務和與蘇聯簽訂的條約與規定,並且單獨和法西斯德國談判。雖然在戰爭目的,實現戰後和解途徑等問題存在明顯分歧,儘管反蘇勢力擁有旨在分裂同盟,拖延第二戰場等的陰險計劃,但蘇聯外交仍然致力於「使戰爭的解放宗旨及戰後世界體制的民主原則在波茨坦會議,聯合國憲章以及其他國際條約和協議中穩固下來」-《外交史》第四卷 733頁2017.1.2祝大家新年快樂!雖然遲到了。——————蘇聯對日貢獻(挖坑,這周寫完)日本帝國主義是蘇聯最兇惡的敵人之一。日本武裝干涉者於1918至1922年國內戰爭和武裝干涉期間在蘇聯西伯利亞和遠東犯下血腥罪行。他們多次對蘇聯進行武裝挑釁,制定奪取蘇聯領土的計劃,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佔領了中國的大量領土,又準備發動對蘇戰爭。當德國法西斯背信棄義地對蘇聯進攻時,支持北侵的陸相東條英機,外相松岡洋右及其追隨者得到天皇支持。準備加入對蘇戰爭。1941年6月25日,松岡對蘇聯全權代表提出的關於日本對蘇德戰爭態度問題明確回答說:「日本的政策將與三國公約相符,關於中立的公約(1941年4月簽署的日蘇中立條約)不會生效」東條:「如果日本在蘇聯像熟透的柿子,行將落地時開始進攻,她的威望會大大提高」(《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簡史》 526頁)日本政府準備在莫斯科失陷後再參加對蘇戰爭。但閃電戰的破產破產和德國法西斯軍隊在莫斯科近郊失敗使得日本未能如期對蘇聯進攻。然而,東京仍然把入侵蘇聯作為其對外政策的目標之一。所以蘇聯不得不在遠東常年部署數十個師的兵力,否則這些軍隊可以用於蘇德戰場。日本雖然沒有如願發起對蘇聯的進攻,但是其違背自己承擔的中立條約義務。從1941年夏季到1944年底,日本共攔截蘇聯商船178艘,擊沉18艘,導致蘇聯損失63億盧布。——《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簡史》 526頁換言之,蘇聯在反蘇戰爭中幫助了德國法西斯。在這種情況下蘇日中立公約「失去了它的意義並不可能延期」,1945年4月5日,蘇聯廢除了蘇日中立條約。以上的目的是為了告訴某些「蘇聯背棄與日本的條約入侵滿洲國」的不明勢力人士。八月風暴至今大多數人認為蘇聯的八月風暴行動是一場收人頭行動。其實不然。然而蘇聯軍隊的數量較大地超過了蘇聯的補給能力。這意味著蘇聯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戰勝日本法西斯軍隊就將面臨一定危機。還有滿洲國傀儡軍的13個師團的兵力。並且依託防線,對蘇軍來說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戰。八月風暴也具有重大意義。至1945年春,日本陸海軍總兵力約為700萬人,還有一萬餘架戰機五百餘艘艦船。駐紮在蘇聯附近的關東軍達120萬的數量。 ——庫塔科夫雖然太平洋盟軍仍然把握戰爭主動權。但軍界仍然認為英美武裝力量無法徹底戰勝日本。原定於1945年11月的奧林匹克計劃,1946年春季後的科羅涅特計劃表明英美認為1947到1948年前不能戰勝日本。英美政治家認為在日本登陸將造成一百萬以上官兵陣亡的代價。為此,蘇聯承擔了戰勝德國法西斯後兩到三個月開始對日戰爭的義務。可以說蘇聯是給予把日本最後力量打垮的存在。通常認為原子彈導致了日本的投降。實際上是蘇聯的八月風暴。萊希:在廣島和長崎使用這種野蠻的武器對我們的對日戰爭沒有任何重要幫助1945年八月九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聯政府認為,蘇聯實行的這一政策,是使和平早日到來,解救各國人民,使其避免進一步遭受痛苦的唯一手段」——《衛國戰爭時期的蘇聯對外政策》 第二卷 362頁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對日宣戰,蒙古軍隊開始同蘇聯軍隊並肩作戰。蘇聯參加對日戰爭註定了日本軍國主義迅速的失敗。日本法西斯原計劃將其駐紮在蘇聯邊境的軍隊投入對英美作戰並進行持久戰的計劃被蘇聯徹底粉碎。(蘇聯在中國戰場的貢獻,挖坑以後填)如果用現在的moba遊戲來說,那配置是這樣的。軸心國是德國上單,義大利中單,日本下單。開局蘇聯上單肉,法國中單法師,英國打野,美國後期carry下路對日本。開局上路的德國蘇聯打默契,互不侵擾,德國迅速刷了一圈野。中路的義大利操作不行,再加上英國經常遊走中路幫法國,義大利被壓制。下路日本主要在亞洲打野,美日衝突不多。比賽10分鐘,義大利因為一直被壓制,心態開始出問題,胡亂打野。德國一看不行只能去中路幫忙。法國比較保守,出的是防禦裝,出了馬奇諾盾,正面防禦力翻倍。結果德國繞野區從法國背後出來,直接一套技能,法國的盾一點都沒用上,瞬間就被打殘。好在英國及時趕過來,法國在英國的牽制下幸運回城,但馬奇諾盾掉了,徹底殘了。盟軍中路高地被破。中路法國徹底崩了後,下路的美國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中路,結果被對線的日本趁機偷塔成功。此時上路的蘇聯沒有參與戰局,因為蘇聯發現自己出錯裝備了,正在搗騰裝備問題,損失一筆錢。德國這時候一看中路高地已經拿下,法國殘了,英國也不是對手,開始轉上路。這個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義大利打野結果把自己打死了,心態徹底爆炸,開始送人頭。德國一看這不行,把義大利的裝備全扒了賣錢出了個大件,上路猛干蘇聯一波,連破2塔,準備上高地。美國一看這局不行了,一邊輸出日本,一邊招呼英國牽扯空間,表示自己是後期,只要給自己發育時間,後期能carry全場。於是英國開始四處帶線,牽扯德國注意力。結果這個時候蘇聯也反應過來了,不在瞎出裝備,開始堆屬性堆肉出反傷甲。然後冬天卡德國的視野,在斯大林格勒高地硬剛德國一波,憑藉反傷甲懟贏了德國,德國回家回狀態。然後蘇聯開始頂著塔反推上路。美國一看蘇聯這架勢,果斷出了團隊裝,帶著英法反推中路,同時給蘇聯買了幾個大血瓶。美英剛推了中路二塔時,蘇聯已經殺人破高滅了德國了。此時就剩下路的日本還苟活著,美國推了下路2塔準備上日本高地,日本打算從野區撤出回救高地,結果被蘇聯在關東野區直接干翻。最後美國在日本家放了倆大招,直接破家。本局GG。
蘇聯。
二戰的轉折點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把德軍的力量擋在高加索之外。雖然蘇聯二戰的黑歷史很多,比如說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什麼的,但是你不得不說如果不是蘇聯死了那麼多人把德國有生力量錘死個大半,希特勒的神聖羅馬帝國真的就要重建了。美國?美國主要的力量集中於太平洋與日本對戰。算是拖住了日本的軍事力量,同時也給了蘇聯很多的物資和裝備,但是這個肯定比不上蘇聯給軸心國造成的重創深。
英國...那一句「We shall never surrender."確實很振奮人心。而英軍在法國戰場被打成篩子,搞了個敦刻爾克大撤退被美化成大勝利,還有之前的一手綏靖政策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和納粹的凝聚力。連後來的諾曼底,也是和美軍一起的。但是不可否認英國海軍和埃及戰場確實打得有聲有色。
中國的話,確實是用空間換時間,將百萬日軍困在了中國。但是這也只是拖,拖著等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變化。所以說貢獻和上面幾位比著實不算太大。蘇聯,必須蘇聯~~從頭到尾的參與啊~~絕對比中國美國作用大多了~~先和元首聯手,瓜分了波蘭,然後斯大林和元首,邊喝酒擼串邊說:你就是我親兄弟啊,這輩子哥們就認你了,咱倆親兄弟,合夥瓜分歐洲去~~喝完酒,兩邊就都去準備板磚,想趁著對方不注意,來個突然襲擊。結果,斯大林可能是真喝多了,還沒醒酒,就被元首一板磚撂倒,接著就是按地上摩擦啊~~還好斯大林同志皮糙肉厚,摩擦了幾年後,元首也沒勁了。這時英美合夥從後面來,要爆元首菊花~~蘇聯見機會不錯,又自動轉陣營,轉到英美一邊了。最後一直到元首掛了,蘇聯都盡職盡責的搶地盤,往死了消曾經一起欺負波蘭的好基友啊~~沒斯大林和元首的參和,二戰都搞不起來的~~所以,蘇聯對於二戰我覺得是僅次於德意志的貢獻,排名第二的~~
沒有美國的巨大生產能力,都是扯淡。
美國巨大而不受任何干擾的工業生產能力是同盟國最終取勝的根本保證。蘇德戰爭期間美英援助蘇聯的大量軍用裝備和物資,僅美國援蘇的飛機就超過了13000架、汽車超過40萬輛,這些物資(尤其是機械化裝備)為蘇軍取得對德作戰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隆美爾戰時文件》對於北非戰爭這樣的一番總結:「決定北非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就是盟軍的物質優勢。事實上,自從美國人參戰之後,我們對最後勝利的希望就已經極其渺茫。假使我們的潛艇能控制大西洋,那麼也許還有一線希望,因為即令美國人能夠生產大量的戰車、火炮和車輛,但仍須經過海運始能到達戰場上。可是足以決定戰爭前途的『大西洋之戰』,不久就因為我們潛艇損失數字慘重而宣告失敗。這個事實就是一切勝負的主因:只要是美英運輸艦隊可以到達的地方,那麼我們就已經敗定了。」
在隆美爾看來,只要美國的強大工業力量能夠在某個戰場上發生作用,則對軸心國而言,這個戰場便再也不會有最後勝利的機會了。戰爭的實際進程印證了隆美爾的看法。美國的參戰使同盟國對軸心國確立了真正不可動搖的壓倒性的物質優勢,這在消耗巨大、突出規模效應的二戰中是決定性的因素。
因為有了美國,所以我們不可能輸;因為有了蘇聯,我們摘取了勝利,兩者伯仲之間吧。
補充一下……
我判斷作用的方法是從現實歷史中刪除這個國家(假設其中立或表現極端拙劣),然後簡單推導新的世界線。
如果沒有中國——二戰照樣打贏,多幾十個師團美國佬不太介意的;
如果沒有英國——反正現實中法國也輸掉了,英國人的主要戰果都在中東-義大利這個次要戰場,諾曼底之後的部分全靠美國人也能搞,對付日本時英軍輸到底褲全無,因此作用也不算大;
如果沒有蘇聯——希特勒很難被驅逐出歐洲大陸,但是美國人也絕對不會輸,日本還得照樣完蛋,運氣好的話,從義大利-法國入手有機會打敗軸心?
如果沒有美國——蘇德戰爭將真的變成把血流盡的戰爭,日本將會在太平洋-印度洋取得勝勢,確實,如果斯大林同志翻盤了那麼英蘇聯軍極有可能還是會讓軸心國徹底毀滅,但是在加了難度的條件下,斯大林同志真的一定還能翻盤嗎?
所以說,兩國哪一個作用更大,取決於【你】,提出問題者對於風險和收益的態度。面對巨大的危機,是希望至少能夠生存,還是寧可賭上一把?如果是前者——美國;如果是後者——蘇聯。
說美國和蘇聯都各有各的道理。英國的貢獻肯定不如美蘇的。至於中國的貢獻?不能說沒有,但是要說「犧牲」恐怕更恰當一點。而且中國主要是對日本法西斯,而對德國和義大利反法西斯鬥爭的貢獻,恐怕真是寥寥無幾了。形象點擬人說,蘇聯和美國屬於那種正面硬杠法西斯的,把德日法西斯打得斷經錯骨,七竅流血;英國屬於隔三差五敲悶棍使絆子,而中國,可能更多的只是讓日本身上潰爛製造出血點,讓日本不能使出全力。可是真正讓日本大出血而趴下的是美國。
蘇聯。東線和西線基本不處於一個烈度。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接受的英美援助究竟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0962741?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美援的作用在這裡,自己看好不好,明明知乎上就有還要我給你搬來?期末考試實在沒空,懶得叨叨。我一開始覺得問這個問題的人挺可愛的,是傻的可愛的那種,這個問題居然還能帶上中國。
後來看了看,我覺得知乎的水平也就這樣了,歷史問題誰都可以扯上兩句,畢竟我國義務教育的成果擺在那裡,這麼多說美國的什麼鬼???
你知道美國的大批援助給了蘇聯,但你知道蘇聯人在美援沒到的41年,42年,對德國取得了戰略勝利嗎?
還特么蘇聯邪惡帝國,麥克阿瑟笑了笑,自己在華盛頓乾的那點破事估計已經沒人知道了。
假如現在,好多失業的美國人實在是受不了了,去政府門口坐著,然後一群警察開槍驅散了他們,新聞里說因為他們思想有問題,你怎麼想,你會選擇相信新聞?
你說蘇聯人侵略了波羅的海三國,你就無視了那時候的菲律賓還在被美國殖民。
但是美國人建設了菲律賓啊,你張口要反駁,但看了看蘇聯對其他加盟國以及經互會國家的援助又感覺不好意思張口了。
知乎上一群人雙標還沒點自知之明,這是最可怕的,充分告訴了我們意識形態戰爭中失敗的一方甚至不被允許保留自己最後的尊嚴。
@Vivan
讀點書好不好,還沒有美國人的產能都是扯淡,你看了問題嗎?這裡問的是誰貢獻最大。而且你能不能翻翻蘇聯接受美國援助的時間表,答案一點乾貨都沒有還有人給你點贊。知乎上就有。美援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隆美爾二戰根本就沒去過東線,你拿他的觀點看,你咋這麼牛逼。蘇聯人拿到大批援助是42年末,你說能不能給德軍點面子,非要強調蘇聯人拿了美援。
事實是德國人甚至沒能打垮根本沒多少美援,工業區還在東遷的蘇聯。而德國令人髮指的工業效率,呵呵。
考試藥丸,此刻開始卸載知乎,不予回復。懷念三年前的知乎。表面上是美國:
蘇聯紅軍被德軍打得屁滾尿流,美國援助蘇聯飛機15481架、坦克裝甲車22800輛、卡車501660輛、摩托車30000輛、火車車廂11155節、鐵路機車1981台、高炮7944門、衝鋒槍108293挺、無煙火藥130713噸、炸藥132237噸、鋼材2589766噸、鋁26110噸、石油2622357噸、化學品631017噸、食物4478000噸、艦艇672艘……
德軍非常奇怪:怎麼越打紅軍越多火力越強?
朱可夫說:「美國人為我們迅速大量生產並供應了許多物質,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不可能組建我們的後備部隊,也不可能把戰爭繼續下去。我們沒有炸藥和火藥,沒有這些東西,步槍就沒有子彈。美國人真誠地給我們迅速生產並提供了多少鋼材啊,如果沒有美國人提供的鋼材,難道我們能很快地生產出坦克嗎?沒有美國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車,我們就沒辦法去運輸我們的大炮,它們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證了我們的前線運輸。戰爭各個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種鋼也是由美國人提供的。」
斯大林承認:「這場戰爭如果沒有美國的工業生產就會輸掉!」
501660輛卡車及鐵路運輸大大提高了紅軍的機動能力,能夠迅速集結兵力對德軍成局部優勢,英國破譯德軍密碼,也幫了紅軍大忙……
但,實際上是蘇聯:
列寧不願獨自過好日子,開始輸出革命,儘管華沙戰役被波蘭打成深井冰,但德左受到支持、鼓舞,發動慕尼黑起義,形勢一片大好……
極左還是極右?德國人在恐懼蘇聯的氛圍中選擇了極右——
歐美白左歷史學家誇大凡爾賽條約的影響,刻意隱瞞一個事實:沒有蘇聯,納粹、二戰就沒有產生、爆發的土壤。
讓納粹與蘇聯死掐,兩敗俱傷,英美才能以較小的代價贏得戰爭和最終勝利。辦到這一點不容易,考驗斯大林的時候到了。
沙皇、納粹、皇軍、英美帝國主義等一切反動派夢寐以求的事,均由斯大林一人承包:殺掉加侖、圖哈切夫斯基等個別軍事天才不足以完全削弱紅軍,那就處決5名元帥中的3人、4名一級集團軍級將領中的3人、67名軍長中的60人、199名師長中的136人、397名旅長中的221人……
最能打最會打的,敵人很難幹掉的,必須全部幹掉。
大量出口戰略物資,以便納粹擴充軍力;
與納粹簽訂入侵、瓜分波蘭的條約,解除其後顧之憂。
失去波蘭的緩衝,蘇聯直接暴露在納粹的槍口下,可惜希特勒是個畫家,不懂音樂,跟不上斯大林的節奏,在倫敦上空無謂地消耗極其寶貴的空軍資源———
斯大林急中生智,命令元氣大傷的紅軍猛攻弱小的芬蘭,結果被打得很慘;一看紅軍戰力如此低下,希特勒終於巴巴羅莎。
紅軍連戰連敗,動輒數十萬人被俘,莫斯科被圍。要獲取美援打贏戰爭就不可能兩面樹敵,斯大林不費吹灰之力就統一了內部思想:切,自己都保護不了還想解放全人類?
共產國際,卒。
消滅「小小的」的納粹,蘇聯傷亡2700萬,造成蘇聯決策層不可逆的心理創傷,斯大林含笑九泉:不與英美正面交火引發世界大戰成為蘇聯雷打不動的基本國策;斯大林打造的特權、特務體系隻手遮天,貪腐成風,人心思變。
蘇聯,卒。
誕生以來,蘇聯總算做了一件既漂亮又正確的事:卒。
中國徹底擺脫了數百年來北極熊的威脅,包括毛時期的核打擊威脅,心無旁騖地駛入高速發展的改開軌道……
看兄弟連太平洋拯救大兵瑞恩的時候我以為是美帝,直到我想起來翻了翻歷史書,前進 達瓦里希!
不要割裂聯繫去談重要性,更不要瞎聯繫,英美蘇在歐洲主戰場中起到了各自不同又重要的作用
1941年巴巴羅薩讓美國動員200個師出來剛正面?不可能吧,都沒參戰呢
沒了美援蘇聯跑得動?早期沒有美援里的那堆電話線、無線電..蘇聯人拿頭去指揮
說來你可能不信,這堆電話線讓全國部隊的主動性提高了5%、增援率提高了3%
不可能來個什麼英美蘇少了誰德佬會贏 然後來比較
這不是一回事,不能這麼算
你看我假設英國沒了,軸心國在北大西洋、在地中海的航運就再無阻礙,西班牙跳反,葡萄牙如果再生變故,那可好,北大西洋航運徹底為軸心國所把持,進一步的從直布羅陀到蘇伊士到馬六甲一路貫通,多米諾從歐洲倒到東亞,因為英國沒了,東南亞的石油橡膠唾手可得,日本指不定就不用南下了,德佬可以挑個良辰吉日北上了,那還打個P?
我說英國最重要 服嗎?我自己都不服 媽嗨 二戰能打起來不就是英國佬玩大陸均勢玩炸了
割裂聯繫談因果難免出現關鍵要素的丟失,這對於分析歷史事件是不利的
至於瞎聯繫...
那我還說作用最大的是塞爾維亞呢,費迪南大公在塞爾維亞遇刺是一戰的導火索,一戰把第二帝國打的稀爛才有魏瑪,魏瑪控制不住局勢才有三德子,知道什麼意思了嗎?
加費格里·普林西普——以一己之力點燃兩次世界大戰的男人,這怕不是ASSASSin
不對,第二帝國的垮台的導火索是基爾港水兵起義,基爾港水兵起義受到威廉港水兵起義的影響,威廉港水兵起義的官兵們自日德蘭以後一直宅在港口裡。日德蘭大迴轉跑路的萊因哈德.舍爾負有主要責任。
如果不是這樣,第二帝國一定能抗戰到底,把自己打成300塊,那就不會有二戰辣
貝蒂打的真是好,傑里科進場真是及時
都怪美國人,大膽死球的事情直接刊登在報紙上,搞得跟假情報一樣
推薦閱讀:
※如果你有10塊錢,可以用這十塊錢回到過去的任何一天(限於中國),且當晚就回來,你會如何利用這10塊錢?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除了課本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什麼原因?
※為什麼是「國共合作」而不叫「共國合作」?
※近現代中國人對人類文明發展有什麼貢獻?
※如何評價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