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英國文學為什麼再也沒有簡·奧斯丁、狄更斯、哈代、毛姆這樣的作家出現?


不是沒有,是讀的少,或者說對現在的英國文化史不了解吧。我看BBC【英語作家自白】時感覺這些作家也都是蠻好的呀。

下面貼些筆記,不要在意字,哈哈哈

以上


作家最重要的資本來自於他的經歷,不是誰一出生就懂得這個情懷那個主義的,他得去大浪淘沙。

為什麼我們民國的時候大師多?而且成名這麼早?那就是因為他們經歷的時代變革社會動蕩,是我們現在一輩子都不可能經歷的。

為什麼奧威爾寫得出《1984》《動物農莊》,因為他在緬甸當過皇家警察、在巴黎和工人睡過下水道、參加過西班牙內戰國際縱隊最後還被通緝,等等。這一切都是造就他深刻的政治觀察和隱晦的諷刺手法的先決條件。

平穩年代更難出大師:一方面因為如上所說,經歷的局限;另一方面,安逸的年代,不需要知識分子,就如同今天的中國,大家都向錢向權看,當仕途與錢途有望時,世俗是不需要和也不鼓勵知識分子的,所以即便有不錯的學者,你也不可能聽得到他們的聲音,只有在那些動亂的年代,在那些迷茫彷徨的年代,世俗才需要知識分子振臂高呼,世人需要知識分子點醒與指導,所以在那種年代的學者大師更被歷史記住。


的確沒有大師級的。題主提出的幾位大師是很特殊的,先看作品主題。

簡·奧斯丁:貴族破敗資產階級興起時的婚戀觀

狄更斯:工業化時代大都市裡的個人何去何從?

哈代:城鎮化時代農村人的出路

毛姆:殖民主義時期的吸血階級真的理解生命的本質嗎?

英國作家在一百年內觀察了階級洗牌、產業革命、城鎮化、全球殖民這四大徹底的社會革命,才有了對生命與社會的深刻體會,有體會才有表達。再加上十九世紀英語的語言霸權,自然地位是不可撼動的。現在英國有什麼?二戰後文化和經濟都逐漸防守內退,別說比不上美國,退歐標誌著政策要開始明顯收縮以遏制下滑的趨勢。當代的作家,也就只能寫寫環保、族群矛盾、性別衝突、中產階級和青少年對未來的迷茫。可以對照上面一位答主列出的作品目錄,參考二戰後的英國文學作品主題。

要有大師級的作品,必須要有深刻的社會變革體會,不能光依靠語言霸權。以上四次社會革命,在哪個國家都能造就大師級的作者。比如中國:

階級洗牌+全球殖民(中國作為殖民地):張愛玲、茅盾、老舍、魯迅

產業革命+城鎮化(中國是刨去WG的建國後時期,改開之後的極速發展):莫言、劉震雲、賈平凹

所以在當代,英國的國家命運沒有出大師的條件,正如科幻小說的未來一定在中美一樣。科技在那裡,人才有興趣。

如果爭論性別族群環保之類的主題和社會變革誰更深刻,那是因為二戰後英國借著美國的力量實際上延續了英語霸權or文化霸權,使得他們關注的主題成了高大上的東西。所以,歸根結底話語權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沒有,是你沒有發現。上述作家的作品流傳至今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百年後自然有現在的作品流傳於世。經典不經典唯一的評判人只有時間。


國家不幸詩家幸的原理,作者的經歷和當時的社會問題更能把在現實中迷惘的人逼到書中虛構或者說是無法達到的境界,更何況,自電影電視出現過,人們就連休閑娛樂的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故近現代即使有千里馬,又有多少伯樂


根本原因是社會的巨大變革在精神領域的延伸——比較哈代、勃朗特們同時代的法國,不也是文豪輩出?福樓拜、左拉等等——從社會角度看,工業革命和社會變革給全體階層都帶來了衝擊——再看看歌德和塞萬提斯時代的德意志和西班牙,一個受法國大革命而狂飆啟蒙,一個受地理髮現而殖民海外……這都不再是少數幾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社會都參與了進來。

那麼,是死氣沉沉的環境里,文學作品豐富呢,還是社會變革期的作品更豐富?如果文學作品沒有一定的量上的豐富,經典佳作從何而來?


狄更斯如是說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

也是個最差的時代

誰都是黃金一代

里程碑式的東西留作紀念就好


總而言之就是有其才,沒有其學;有其學,沒有其才;即使有才學兼備的,卻沒有趕上他們的境遇和時代。


文學一直在進化,和語言一道。

雖然不列顛不再有毛姆奧斯汀哈代,可出現了葉芝,伍爾夫,詹姆斯·喬伊斯呀。


這幾位所處的時代,或可稱為最後的經典文學時代(沒有好好學西方文學史,專有名詞估計用得不對),就毛姆稍晚一些,但他繼承了遺風。這一時代小說的特點很鮮明,大抵通過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經歷,凸顯風雲激蕩的年代背景,反映一代人的奮鬥和命運,也穿插著作者的社會問題的思考,寫作手法大多是現實主義——對於社會萬象,現實主義無疑有更好的表現力,大氣恢弘。

19世紀是工業文明急速發展、城鎮化大規模擴張、科學技術大爆發的時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局,舊式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被打破重建,傳統和現代、改良和革命衝突頻現,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理所應當有這樣的文學。何況英國作為這一時代具有全球視野的超級大國,其文壇也理應由這樣的表現。

20世紀之後,文學逐漸轉向內省,探索對個人體驗的表達,文學的實驗性因此增強,自然很少出現史詩般的作品了。倒是康拉德、戈爾丁、勞倫斯等作家的作品,或被重新發掘和借鑒,或名噪一時。當代英國作家裡,麥克尤恩,拜厄特等,都是擁有世界影響力的大牛。

就像現代文壇不可能再誕生《伊利亞特》或《李爾王》一樣,既然一代的歷史不可以重來,一代的文學又怎麼可能重現呢。


推薦閱讀:

要送英國寄宿家庭見面禮,應該送什麼樣的禮物?有哪些既比較具有中國特色,又比較討寄宿家庭喜歡的禮物?
英國叛國法令第1495條的內容是?為什麼這條法令允許赫特河親王國的存在?
在伊頓公學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求解救無聊的英國留學生活,怎麼改變現狀?
英國議會會場為何如此狹窄、窄小?

TAG:英國 | 作家 | 英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