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吃飯時,只要剩下很多,心裡就會特別難受,該如何調整?浪費是否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說出來我也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這個問題真的困擾我很久了。
可能是因為出生於農村,對種地有著相對直觀的感受,父輩又經歷了1958年那種食不果腹的時期,從小耳濡目染,在家裡吃飯一直是光碟。在校吃飯時,因為可以自己選擇種類和數量,所以每次也都吃完最後一點。(我很多同學都被我這個習慣嚇到了,覺得我是奇葩)上了大學以後,時不時和朋友出來吃,我就發現我飯後的心情愉悅度和所剩飯菜的量有點成反比,只要剩得比較多了,我就會默默難過很久。當然了,沒有表現出來,畢竟我知道有類似想法的人並不多,而且吃飯追求的是興緻,壞了氣氛也不好。可是每次回去之後我都會想很久,想為什麼大家一點節約意識都沒有。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一起訂外賣,當時有個活動,似乎是滿20元可以抵的,他訂不到20,就加了兩份飯。大家都知道兩份盒飯是很多的,肯定吃不掉。最後果然有一份動都沒動就扔了。我當時沒忍住,就和他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我說為什麼現在浪費現象這麼嚴重呢?他說沒辦法,社會發展了,食品早已不是什麼稀缺資源,肯定會被濫用。我又說想想那些還在挨餓的人,心裡不覺得有些過意不去麽。他說,哪有那麼多人挨餓,中國早就不存在那種大饑荒了。我說那些過著貧苦日子的人呢?他說他們也是有的吃的,至於吃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們也不能和那些大佬們比是不是?資源的流動是均衡的,你手上有多少資源,就意味著有多少資源會繼續流向你。聽他說了以後,我更加難受了,因為彷彿浪費就是理所當然的。今年袁隆平生日時微博上有人倡議節約糧食,我不知道多少人會真正上心。我還是覺得,就算科技使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食品資源,這也不能成為我們鋪張浪費的理由。中國文化就喜歡講排場,而現在很多不需要撐面子的情況下,人們也不再介意他們浪費了多少糧食了。誠然,有人會說那些糧食也不定就是浪費了,它們或許會被很好地回收利用。還有人說,有些菜一擺上桌子就已經實現了它的價值,請客者有了面子,飯店收取了利潤,是否被吃本來就不重要。我就是覺得還挺重要的啊。我就是覺得粒粒皆辛苦啊。我就是覺得應該適可而止啊。我就是覺得浪費罪孽深重啊……請問大家,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是我太傳統,太跟不上時代了麽?謝謝指點! 10/15日補充:
今天打開知乎嚇了一跳,沒想到多了這麼多答案,開頭三天幾乎時時盯著也沒更新以為要永遠沉下去了,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回答!
@yiling wang 是我邀請來回答的知乎前輩,他也「花點時間,把浪費與節約這個問題分析透徹一點」了,這件事本身讓我大受鼓舞,特別感謝。但是對於他的回答,我還是有不少疑問,有不少知友也替我提出來了。
「浪費」和「消費」是否是同一個概念?鼓勵消費難道就是鼓勵浪費?或者說沒有浪費就無法拉動消費嗎?
關於浪費是一個人權利的問題,我一點也不否認,只是說我看到浪費嚴重的現象忍不住要反思反思。就好比一群人從一個摔倒的老人旁邊經過而無動於衷,他們這樣經過也是他們的權利啊,我們也無從干涉,但是這會引發我們對道德對社會的反思。
現在很多人鼓勵資源節約的確是從資源枯竭的角度,但是糧食這個資源實在有點特殊,因為製造性太強了,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總有人認為它是不會枯竭的,所以從這方面考量的話,不節約完全是說得過去的。但是,題主本人是糾結於道德層面的,或是人的性格層面的。
再者,「鼓勵節約,是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的殘餘。」這個觀點貌似很多人都不贊同,我也不贊同。頂多說,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會催生鼓勵節約的現象,但是反過來說太牽強了。
最後您說的「如果要對浪費宣戰, 空洞的道德宣傳是沒有意義的」,@董賀蒙 提出了反對意見,退一步講,不論道德是不是空洞無力,我們都應該提倡。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僅得其下。二位都說得有道理,我想前者說沒有意義是指這種單純的道德提倡沒有效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更主張從諸如控制「三公消費」等具體的方面來改善浪費現象。
最後,請大家放心,我從沒有在大家吃飯的時候一本正經地指出浪費現象好嚴重,也從沒有試圖讓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崇尚節約,我只是覺得像北歐、日本那樣物盡其用的簡約虔誠的社會氛圍我會更喜歡更樂意在周圍看到。但是現狀很難改變了,因為社會風氣就是如此,我不想說國民性這個詞,然而社會風氣對人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這麼久以來,我已經對這樣的現象看淡了許多,只是偶爾情況誇張時會感慨一下。「寬於待人,嚴於律己」,再次感謝大家的建議!
@yilin wang 說的有些道理,但我對答案中的部分內容不大認同~
yilin兄認為浪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資金流通,這一點我同意。但是浪費所造成的危害未必會因為市場供需關係的自然調節而減少。很多時候鋪張浪費,因為吃掉的是子孫飯,所以完全不受當前市場的控制。譬如說,鼓勵石油消費,會促進石油生產,但潛在的資源就這些,用光就沒了;又如浪費糧食,確實會使得種糧有利可圖,但或許就會有大批森林因此被伐倒而改為農田。
人類的短視似乎是天生的。甚至不必言及對子孫後代的影響,哪怕造成的惡果轉眼就落到自己的頭上,貪著這一刻的享受,照樣有許多人會選擇視而不見。現在「風靡全國、經久不衰」的霧霾不就是佐證么?
「鼓勵節約,是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的殘餘。」這句話尤為不贊同。強盛如歐美國家,也在力求轉型,鼓勵節約能源。只要生產還佔用著資源,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浪費就必然會造成嚴重的惡果。只有當科技進步到一定程度,使我們可完全藉助太陽能來發電;稻田畝產萬斤而無須與大自然爭地;製造器具不必使用各種礦產……總而言之,當我們的文明不必以枯竭地球資源的方式而生存時,我們才有完全浪費的權利。
完全反對第一名答案的論證,尤其是把浪費簡單的與消費和產出掛鉤的行為。您只在最後簡單提了提市場不一定是萬能的,但前面一大堆的論證,實在是會很誤導人。過分節約、正好滿足所需、無必要浪費是消費的三個階段。你不能因為過分節約不好,就證明了反對浪費是錯誤的。
我先來舉一個簡單、極端的浪費的例子吧,證明一下浪費不是單純一個方面的。
饅頭村有100個村民,每年種小麥,可以做成100個饅頭,1塊錢1個,大家正好能吃一年。
突然有一天,饅頭村村長老爸掛了,他買下了村裡90個饅頭作為祭品。
這下子剩下的90個村民只能靠10個饅頭過活,饅頭價格一下子上漲了10倍。其中的20個村民買不起,患上了營養不良。
副村長看到這個問題,緊急從旁邊的大米村花5倍的價格買來了50碗米飯,饅頭村村民總算有飯吃了,可惜手頭裡的存款全都用來買米飯,再也沒錢買新衣服。衣服店老闆只能關張大吉。
大米村本來的糧食也夠吃,因為大米村村長把大米全都賣出去,結果村民的飯也不夠吃了,部分村民也患上營養不良;同時大米村衣服店也關門了。
第二年,大家怕饅頭村村長再搞這麼一次,所以砍掉了森林,把多出來的地多種了小麥和大米,足足可以做200個饅頭和200碗米飯,心想這次總不會餓肚子了。
可饅頭村村長家今年沒死人,不需要再買90個饅頭了。結果出現饅頭村100個人,卻生產了200個饅頭,饅頭價格跌得很慘,很多村民的饅頭賣不出去而破產。大米村也是一樣。
第三年,如果你是饅頭村的村民,你會種多少小麥?
我們來看看饅頭村村長的浪費行為,影響了多少人
- 第一年,部分買不起饅頭的村民,患上營養不良。
- 第一年,其餘村民的錢都用來買食物,沒有錢去買衣服,大米村和饅頭村服裝店倒閉。
- 第二年,多種大米和小麥的村民,糧食賠錢賣,造成破產。
- 第二年,饅頭村和大米村的森林被砍伐了,想再次造林需要10年時間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實際情況會比這個更複雜。可就是這麼極端的例子,你都能看出市場調節是有時滯性的,在調節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人的利益收到不必要的損害。回答第一名的同學,您只看到了書本上的看不見的手,您是否看到底層人民痛苦的掙扎?您是否看到經濟是個連環的網,而不是一根筋?
所以,對這個題目,我的態度就是「儘力是自己處於正好滿足所需這一階段,不要過分節約,更不要無必要浪費」。現在您隨手丟掉的一個盒飯,裡面的價值包括了原材料、水、電、人工、包裝等多重成本,我不認為可以簡單的用浪費糧食→糧食漲價→農民擴大生產浪費減少這麼簡單的邏輯就可以判斷的。在我們無法直觀判斷影響時,不做極端的事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記住,任何時候,避免浪費≠過分節約。
首先我想說樓主你沒有跟不上時代或者有什麼不對,請放寬心。有答案從經濟環境都分析過了,我就想說說答主的心態。從你問題來看,你是從小節約慣的,現在進入了一種新的消費觀里,這個落差一定讓你不舒服。就像一個從小被教育保守才是正確的的人,突然去了個脫衣舞店,一定是坐如針氈無法享樂的。這裡面並沒有哪一方是好的或者不好的。
你可以做的,要麼適應環境,要麼找跟你一樣的人。過度浪費確實是不好的,你那個朋友的解釋太牽強了。但是,如何消費確實是個人權利,不該是道德去規定的。如果是熟識並且開明的朋友,我覺得的嘗試說明也可以,我想他們會理解的。我自己不是浪費的人,但是身邊有很節約的朋友,有時候他們覺得我在浪費的時候,也會善意提醒我下,比如「別買那麼多你又吃不完」。我個人認為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不過如果是我特別想要的東西,就不喜歡別人來勸我了^_^)。
我想說的是,你可以試著調整你心態,認識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處理自己東西的習慣,把他們的習慣加到你身上或者你的加到他們身上,都是不公正的。你節約當然沒有錯,你如果認為浪費很困擾你,可以試著友善地勸說朋友一兩次,如果對方不接受那就算了。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不要太在乎別人怎麼看,多跟有想法的人交流,你心態應該可以慢慢調整過來的。 Good luck!謝謝邀請。今天決定花點時間,把浪費與節約這個問題分析透徹一點。
首先,浪費是一個人的正當權利,他人不得干涉。
任何東西,包括水,汽油,米飯等等,只要是我花錢買來,其所有權就屬於我,我如何處置,他人不得干涉,除非我的處置方式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權利。
其次,浪費具有有益的一面。大家掙了錢,都節約起來不消費掉,經濟無從發展。只有鼓勵消費,讓資金流動起來,經濟才會發展。就拿題主舉的例子來說,同事雖然吃不完,但仍然買了兩份盒飯,這對賣盒飯的人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如果大家都多買盒飯,那麼種糧的、養豬的、賣盒飯的都會從中獲益。
再次,浪費不會造成資源枯竭。很多人現在鼓勵節約,其出發點就是資源會枯竭。但事實上,只要資源市場是自由的,那麼資源就不會枯竭。還是拿盒飯舉例,很多人說土地資源有限,糧食產量也有限,過分浪費糧食會導致大饑荒。但事實上,如果大家都成為土豪,吃盒飯吃一盒倒一盒,那麼顯而易見,由於糧食產量有限。糧食價格肯定會大幅度上漲,很快大家就發現,倒盒飯是很傷錢包的一件事情,於是就開始節約了,這樣糧食的需求量又會降下來,重新達到供給平衡。石油也是這樣。前兩年,石油價格攀升到一百多美元的高位,很多人認為,石油資源接近枯竭,石油價格永不會回落,但事實上,小排量汽車開始流行,光伏、風電等新的能源方式也大行其道,過高的石油價格本身也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很快,石油價格開始回落,最近都跌倒了八十美元了。
你可能會質疑,儘管每個人都節約的吃飯,但會不會由於總人口會增加,而導致糧食的枯竭呢?我認為不會。總人口增加,同樣會引起糧價上漲,造成撫養孩子的成本增加,人們會自動的降低生育率。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生育率會降低,這是在世界上普遍觀測到的規律。當然,這些國家的生育率降低並不是因為糧食成本太高了,而是因為撫養孩子的其他資源,如成年人撫養孩子支出的時間、教育資源等是遠遠比糧食更為緊俏的資源,這些因素先於糧食制約了人口的增長。
鼓勵節約,是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的殘餘。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一般是先統計或者預估消費品的需求,讓後再按照需求制定計劃,調配物資進行生產。表面上看,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需求多少,就生產多少,不會出現產能過剩,但是,由於人口總需求的巨大數量和個體需求的多樣化,國家計劃部門必須得處理各行各業的海量的數據,調配巨量的各種物資,這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據說當年北京市女孩頭上別的發卡都屬於緊俏物資,要國務院副總理出面協調生產。可見,在計劃經濟時代,只要人民少消費一點,需求的品種單一一點,就會給國家減輕巨大的負擔,因此,在當時,節約是國家大力推崇的美德。這也是我們國家推行計劃生育的根本動力——減少人口,減輕國家供應糧食的壓力。這也是當年老百姓敞開肚皮生娃的根本動力:多生孩子,多領糧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生育就完全不必要了,老百姓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購買糧食,他們自己就會掂量自己能養活多少孩子。供應糧食,也成為有利可圖的事情,農民自己就會擴大糧食生產。
但是,節約的確是一種美德。哪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節約也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積累社會資本,從而創造出合理的需求。早期清教徒所倡導的節約,是資本主義得以發展的重要條件。並且,建立在浪費之上的市場,是不健康的,終究會受到市場規律的懲罰。比如建立在公款浪費之上的餐飲市場和白酒市場最近就陷入寒冬(股神請告訴我,茅台的底在哪裡?我想抄一把),但是應該看到,鼓勵節約是一種私人道德,只宜律己,不應該成為社會普遍尊崇的法律。比如題主,如果看不慣浪費,自己平日節約即可,別人浪費的時候,可以在心底默念:他沒有花我的錢,他沒有花我的錢........
要承認,浪費確實有必要遏制。但如果要對浪費宣戰, 空洞的道德宣傳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宣傳本身就是一種浪費。比如在我們國家,糧食浪費確實很嚴重。宣傳所謂的」光碟行動「毫無意義。浪費糧食的願意無非有二,第一,公款消費嚴重,花別人的錢,怎麼都不心疼。其二,糧食確實便宜,因為我們有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以至於耕地無法轉化為價值更高的工商業和住宅用地,農民不得不在過剩的耕地上生產過剩的糧食,這才是最大的浪費。我在日本看到,日本人每頓飯吃完,盤子都光可鑒人,絕對不可能有剩飯。我想原因有二,第一,日本的農產品很貴,大家剩不起,第二,日本沒有公款消費,大家都是拿自己的錢吃飯,浪費不起。
當然,必須承認,市場不是萬能的。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一些新的問題出現,比如說氣候變暖,最悲觀的理論認為,過分消費石化燃料可能會導致人類的毀滅。再比如城市道路的擁堵問題,道路也是一種緊缺資源,因此過度使用汽車也是一種浪費。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人們對自身物品(汽車和石化燃料)的正常使用可能都會妨害他人的利益,在目前看來,市場在解決這兩個問題上,還沒有太大的作為。當然,有些地方目前也在嘗試建立新的市場機制,如徵收擁堵費和建立碳排放機制等,這些在我看來,是比行政干預更有效的辦法。我和 @丁茂榮 一樣,對 @yilin wang 的答案有很大的疑惑,當然疑惑不等於不認同,只是看了他的答案之後,只是還沒想明白。
最大的疑惑,是我認為,產權、使用權不等於棄置權。這些詞這麼用不怎麼恰當,但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我們花錢買了盒飯,確實擁有了吃掉它的權利(也有了不吃掉的權利),但是,是不是等同於,我們也擁有了不吃掉就丟棄的權利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
===========第一點,購買的支付價格中,不一定包含丟棄所產生的成本。===========從事回收垃圾垃圾工作的人,當然是得到了一定報酬的,這個報酬,根據場合不同,可能來自我們給單位創造的利潤、可能來自我們繳納的物業排污清掃費用、可能來自我們支付給餐廳的服務附加費、可能來自我們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費,而可再生資源,更可以被有償收購。這些的價格,由市場決定,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即使是浪費而丟了垃圾,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呢,垃圾在再加工或者再利用之外的處理,比如分類、收回、填埋、焚燒,是一個分配價值,而不是生產價值的分工。如果我們少丟垃圾、合理丟地垃圾,提高垃圾的再利用比率,減少清潔和廢品回的社會工作量,甚至減少這個行業從業員的數量,解放一些勞動力出來,讓他們從事更能產生價值、或者更高效的重新分配價值的社會工種,是不是更合理呢?
從日本實行垃圾分類的效果來看,除了提高垃圾再利用比率、節約物質資源之外,也確確實實轉嫁(極大降低)了人力資源上的社會成本。根據上面一段的理論,我是這麼理解日本人的思路的:既然不管是社會承擔還是政府承擔,都要支付給清潔工和垃圾站員工報酬,那麼,
讓作為垃圾產生直接源頭和最初處置責任人的終端消費者們,義務也就是無償地,去承擔垃圾分類各個環節中,勞動負擔最重、需要報酬總和最多的分類環節,確實是最節省社會人力資源支付成本的方式。
我家人是有切身體會的。當初,20多頁的垃圾分類指導書,剛剛被發到我老婆手裡的時候,她跟我抱怨說,這玩意有些日本人自己都看不懂,太難為外國人了。對她個人來說,確實是一個新的麻煩,可其實,後來我們發現,她每周不過少跟我扯淡半小時而已,這個時間平均到每天,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相當於刷次鍋。而她所在的社區,是每個家庭按月份輪流負責整個社區的清潔工作,也就是大家都扮演「值日生」的角色,根本不需要什麼清潔工,這減少了家庭的物業保潔費支出,省錢不就是賺錢嗎?
雖然這種「節約」是廣義上的,但收益非常直觀,所以我認為,處理不必要的浪費的成本,未必包含在消費者購買時的價格中,很可能是分攤到每一個社會成員來承擔的。少丟垃圾、合理丟垃圾,往小了說,以極小的成本省點錢,往大了說,利國利民,避免惡性循環。
我看了wang答友以前對一些問題的回答,他是認同並且推崇日本的垃圾分類的,那麼,如果我請他從我的角度考慮,扔盒飯這種類型的浪費,會不會增加社會負擔、降低社會效率呢?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種「私德」不好的表現呢?
私貨:
我是不希望看到有那麼多清潔工的,就像我不想看到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小姑娘去高速收費站收費、開計程車、當保安一樣,就像我不希望看到那麼多廣義公務員人浮於事一樣,因為這是勞動力資源的錯誤分配,根源於、也掩蓋了一些更多更大的錯誤。在日本,這些崗位(包括公務員)多是由中年以上的老動者來出任的。同時,在勞動力過剩的條件下,我認為保障中老年就業,比起保障青年人就業,是兩害向權取其輕,是明智的選擇,造成的社會問題更少一些。當然我沒能力論證這個觀點,我只是先入為主,覺得日本目前這種做法,好像社會問題反倒更少,所以覺得可能這麼做更好。至於清潔工下崗了沒收入怎麼辦這個話題,有人想不明白要問的話,我再回答。
=====================
=======第二點,承接上文,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才是提倡節約在現代社會的真正意義。=======提倡節約是物質匱乏時代的產物,這句話可能是對的。但是,如果把節約理解成要求合理配置、讓資源的效用最大化,那麼即使在沒有短缺的場合下,也應該是正確的。
首先,我們要注意區分正常的浪費和不必要的浪費(第一點黑體字里提到了)。假設,能買到最便宜的盒飯定價10塊,而總是有些人的飯量只能吃掉其中相當於8塊錢的部分,如果沒人幫他們吃光,那麼剩下價值2塊錢的剩飯就是成了無法再利用的邊角廢料,是不得不」浪費「的正常的浪費。再借用其他領域的概念,10塊錢叫」單耗「,8塊錢叫」工藝損耗「,8:10=0.8叫損耗率,理論上,損耗率不可能為0。
現在挖掘機來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討論的浪費,是2塊錢的正常浪費呢,還是題主問題里那種(10塊錢盒飯都丟了)的毫無必要的浪費呢,還是二者兼而有之呢?當然是兼而有之。
我們就事論事的分析:為了貪小便宜,買了20塊的盒飯,最後吃不完也送不出去,與其乾等著它變質,只好乾脆丟掉,雖然是沒辦法的事情,但就跟坑爹基金老是選錯股最後不得不割肉一樣,這個投資是非常失敗的。我逛超市總是買很多有買有送什麼的促銷商品,然後經常用不完, 真不如少買點,把那錢剩下來鬥地主(當然了,我有犯SB的權利,因為我花錢了)。這就是不必要的浪費的錯誤。
人要盡其才、物要盡其用,浪費促進消費、進而促進經濟發展這個理論,如果也包含了不必要的浪費的部分的話,那麼它可能是了違背發展的本質的,因為在微觀上,它和資源合理配置相衝突。物質匱乏的年代,小農經濟的年代,我們要避免的,甚至可能是包含了目前看起來非常正常的浪費的:西瓜皮也要啃乾淨,苞米棒子(梗)磨成粉蒸窩頭。而現在我們連西瓜皮餃子都懶得包,棒子梗餵豬喂狗都不用。所以,浪費的意義都不同了,怎麼能把過去和現在的節約劃等號呢?
再深入的講,大家認為,盒飯不吃再買,買快餐的高興死了,農民伯伯高興死了,因為他們多賣了糧食收入會提高,這種觀點,短期看沒有錯。可是市場會調節價格的,長期來看,必然會帶來行業的競爭加劇,甚至是因為所謂的「穀賤傷農」,可能會得不償失,多賺3月然後少賺1年,這還是「天大的好事」嗎?各個領域裡前鑒太多了,。不考慮健康盲目追求形式增長所帶來的惡果,我們承受了好些年了,目前正在反思和糾正之中。
當然,我也不是完全否定大家的邏輯,為了節約1塊錢價值的資源,付出可以相當於2塊錢價值的勞動或者物質,從經濟的角度講,確實不划算。比爾蓋茨不該撿錢那個段子,出發點可能就是這個,雖然比爾蓋茨自己說,看到100塊肯定也會撿(大家都知道,除非出遠門什麼的,美國人的錢包里很少會有100塊現金,所以這是個更大的玩笑……)。
========================
上面兩段,我的理論出發點是機會成本和邊際效應,下面就不是理論了,是我個人的看法,觀點上也許是不分對錯的。
@yilin wang 說,打著道德的旗號反對浪費是沒有用的,可我認為是有用的,畢竟就連日本跪子也非常鄙視浪費。我知道這個邏輯本身是不對的,但是我真的這麼覺得。
退一步講,不論道德是不是空洞無力,我們都應該提倡。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僅得其下,站在社會整體利益的立場考慮,肆無忌憚的真小人們可能造成的危害,肯定比有所顧忌的偽君子們來的大,如果我們在一個一個細節上都不追求「道貌岸然「,沒準跌破底限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形象一點說,小時候爹媽沒教育節約,
孩子長大了,沒準會變成敗家子。
==========================
最後,明確回答題主的問題:
1、就像絕大部分答友說的那樣,你是對的,不用調整心態,寬於待人,嚴於律己,不忘本就好。
2、浪費也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但是你同學那種不必要的浪費,我認為不利於社會發展。我也跟題主一樣,大一剛進來的時候對室友的浪費行為很不滿,嘮嘮叨叨的室友都煩了,但仍舊沒效果。直到兩年後的現在,我也對此依舊有話要說,想站出來繼續絮叨一番。
但是,兩年的時間我懂得了一件事。
吃飯這種行為是很私人的一件事。
可能你確實是對的,他浪費有錯。但這種私生活的干涉其實是很不禮貌且不應該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 【做好自己】
因為我們寢室經常一起吃飯,由於我吃的慢,並且每次都要把菜吃乾淨,其他已經吃完的室友這時候就必須要等我。
等的時間很無聊啊,怎麼辦。玩手機吧,再不然就扒拉扒拉餐盤,看看還有什麼可以吃的,吧唧吧唧嘴巴。
於是自然而然的,餐盤更乾淨了一些,我也吃的心滿意足。從哲學意義上深究,人類的終極快感來自於排泄和浪費。這是這個物質世界構成的生物學基礎。為啥這個窮逼國家要搞奧運會和世博會的答案就在這裡。對於大多數沒有進化到一定靈性層面的人來說~~~不裝逼,真會死……!
關於浪費。我只想說一件事。在學校我吃東西點多了吃不完,日本人會幫我吃完,然後問我為什麼要浪費,問我如果吃不掉這麼多為什麼要點這麼多(真心不理解而發問,而不是諷刺我)。我羞得不行,然後我再也沒有浪費過了。
說實話,在國外浪費最厲害得就是中國人去群體里,基本都是吃不完的,沒有例外,特別是自助餐,還喜歡嘲笑老外拿的少。不是別的,以前窮了太久,現在即便剛富起來也改不了這種惡習,還喜歡「美其名曰」。話說我每次在學校里訂餐時都會在備註里加一句:請少放點飯,我是女生,吃不了。。。
每次的收穫都是:飯量確實有少給我,而且恰到好處,同時還會多給我一點菜。瞬間溫暖。嗯,只是說自己的一個小習慣。我看到題目就想到了,請題主打包,看到別人吃剩下的東西,你看不慣,也可以和他說明一下,你看不慣,你要打包,沒有事情是不能解決的,你看到了,與其自個難受很久,不如看到的那個時刻,你就第一時間和對方提出你的想法,和他溝通,接下來要做的事就看你自己了。溝通可以解決所有。
記得剛工作時,記得和同事出去吃飯。吃的類似於自己搭配菜的快餐。一份20元左右,當時我習慣性的吃光了整個盤子,連米飯都吃的乾乾淨淨。我的兩個同事反而在嘲笑我像沒吃過飯一樣,這件事令我很吃驚,因為從小就被教育不要浪費糧食,吃乾淨已經成了習慣。反而會因為這種自己覺得是好習慣的行為被嘲笑(嘲笑我的兩個同事都是來自農村,家裡還種糧食,他們吃飯經常剩三分之一左右)後來我想明白,其實這種行為只是一種個人的習慣,根據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沒必要強迫自己去做什麼,如果是自己吃並且自己付錢,遵循自己的習慣就好。如果是別人請客或者多人共餐,就需要考慮自己的習慣會不會影響到別人。我個人認為這種事情順其自然,不要太過糾結。有時候的不浪費必然會委屈自己(比如點多了吃的太撐),是自己出錢做主就聽自己的,如果是和別人一起要顧全大局。
資源浪費,一方面是生產的過剩,另一方面是資源配置的漏洞。上面有很多答案提到,我國的糧食生產是過剩的。但這與題主的浪費行為並沒有直接關聯,你並不是在購買國庫儲糧然後扔掉。而是因為商家一個促銷活動就去故意浪費糧食。這是由於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缺陷造成的。浪費從一開始就是罪惡。它至少意味著一定量的人類勞動價值被取消,折算到個人身上就是你曾經付出的一部分勞動變得毫無價值。也許錯誤一開始並不是出於你自己的意願,但這至少說明了,從糧食生產到你享用的食物過多這個過程中,出現了資源配置的異常。市場經濟不是金科玉律,不能用「這是市場經濟決定的」來論證浪費是正常的。
題主這樣的想法才是健康的嘛。小時候,每次有飯粒掉在桌上,或者碗里沒吃完,爺爺都會提醒「不要浪費」。在家裡時很少出現浪費。至於出去吃飯,自己請客的話,想要面子,可以選個檔次稍微高點的地方嘛;別人請客的話,看到點了差不多,一般都是建議先上菜,不夠再點。節約就是一種美德,不會過時。
純粹想多了,沒吃完的那些食物根本不會被浪費,沒聽說過豬潲嗎,酒樓會賣給養豬的來餵豬。
第一次回答,就簡單的說兩句,樓主你的想法挺好的,我也是如此,看到別人浪費食物,浪費水總忍不住碎碎念兩句,甚至我以前看到同學騎車時隨手扔垃圾還會逼他們撿起來(只限好友),導致他們當著我的面都再也不敢亂認垃圾了。浪費確實是很多人都有的問題,這隻關乎道德素質問題,說嚴重也不嚴重,只是我們看著不舒服,要讓他們徹底改基本不可能。不過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都有著一顆不浪費的心,大家把自己管好,同時也給那些在浪費和節儉間搖擺不定的人做好榜樣,就可以了。
的確是太傳統,但是絕對正確。 別拿經濟學的理論來佐證,什麼吃不完的糧食反而浪費庫存人力,吃上飯的人太多。
換我我也會特別不舒服。一向的觀點是:可以奢侈,但絕不允許浪費。我認為浪費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我在荷蘭工作,組裡面除了我都是荷蘭人。中午在一起吃飯時,他們每次吃飯,都要把盤子吃得乾乾淨淨,麵包渣都要用一粒一粒撿起來吃掉,吃沙拉盤子上留下的醬汁也要用麵包蘸著吃掉。
荷蘭這樣的人類發展指數極高(世界第4)的國家尚且如此。反倒是中國人一起吃飯時會時常剩下扔掉。我誠懇的提一下意見。你應當堅持自己的做法,不浪費是對的,但是吃飯是一個很私人的事情,一定不要在吃飯的時候讓別人不痛快,真的。我前段時間總是和AB二人一起吃飯。我不吃香菜,吃飯時飯/菜的比例比別人大,吃飯較慢(不是無法容忍那種,簡餐一般也就十幾分鐘吃完),然後A君總是說我吃的慢,說我不吃香菜挑食,B君總是說我菜吃的少不健康,一次兩次也就罷, 次次如此。後來我盡量避免和這二位一起吃飯,吃個飯都吃不痛快,活著有什麼意義?我寧願吃的更差,更普通,也不願意吃飯的時候被人指責。
題主我們好像!從小家裡人教育我不要剩飯。於是時常加飯。習慣了。直到大學。同學聚餐什麼的都是這樣。有同學知道這樣的情況,甚至會帶他在外面沒吃完的回來給我。當然是沒怎麼動筷子的。但心裡還是覺得怪怪的。嗯。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前段時間突然肚子痛得厲害,吃多了。去醫院看病。胃病。暴飲暴食?!?!?!雖然本意不是這樣,但還是看病住院掏了一萬多。那段時間我在算賬:如果我不加飯,正常健康地吃飯,可以省下這些錢。如果在同學面前不要節約過度,可能需要開銷的活動他們就會叫我一起去了。等等。結果是:不值得。所以現在開始主動剩飯吧。自己剩幾次,習慣這樣的行為之後看別人的眼神都會順眼很多。也就不是問題了
1、反對浪費!!我總體還好,但有時候也還是有點小浪費,要改進~~2、樓主做好自己就成!!人家的事,你也管不上,但是你只要做好了自己,周邊的人看到了,也會學習的.
推薦閱讀:
※有保質期食品如飲料,過期日期的前一天喝與後一天喝差別大嗎?
※製作小籠包時,為什麼要在肉餡里加入豬皮凍?
※從事食品研發工作的人的一天是怎樣的?
※求證,網上看見某橙色飲料放杯子里,再放一張餐巾紙,用筷子使勁攪拌,杯子里成清色的液體餐巾紙變成了橙色?
※為什麼蘭州拉麵不能像日本拉麵一樣流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