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在對以騎射為主的八旗兵為什麼不發展專以克騎的弩?如果明軍後來大規模使用弩兵是否可以避免滿清做大?
01-07
我們都知道明末明軍以步兵為主,八旗兵以騎兵為主。當時由於火器的落後,還不足以對抗大規模的騎兵運動。那麼為什麼明軍沒有發展弩兵對抗騎兵呢?我想發展弩兵的技術門檻應該比火器低,而且中國早就有李陵以八千弩兵對數萬匈奴的例子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覺得弩克騎而不是騎克弩呢
撇開各種吹牛,真正的制式弩的有效射程不超過50米。也就是說重騎兵在衝鋒的時候弩手只有一次射擊的機會,如果這一輪射擊無法打亂騎兵的衝鋒隊形,弩手們就都完了。
就算有長矛手擋在弩手前面也沒用,騎兵可以利用機動力集中優勢兵力於對手的某一翼,以騎射手在長矛線列中射出缺口,重騎兵再衝鋒,擊垮對手一翼,然後蠶食對手整個戰線。
面對輕重騎兵結合的對手,只有兩種方法能抗衡。一種是自己也是輕重騎兵結合,玩硬碰硬。這一點農民國家明朝玩不起。另一種就是多兵種結合。重步兵輕步兵重騎兵輕騎兵結合對抗全騎兵。明朝走的就是這條路線。
所以才練出了關寧鐵騎。但是由於關寧鐵騎素質相當低,所以明軍不依託堡壘幾乎沒法跟清軍玩,所以明軍在戰略上只能處於守勢。所以清在東北的坐大是無法避免的。以當時明朝的腐敗程度而言,那些弩能不能用難說。而且後期後金掌握了大炮的製造技術,明軍的守城優勢也沒了,野戰又打不過八旗騎兵,士氣低落,裝備落後,人心浮動,焉有不敗之理
中國古代軍事上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很少出現職業軍隊,取而代之的是所謂警察型軍隊,而且多半會墮落成城管型軍隊。這種軍隊欺負農民起義還行,碰上蠻族的准職業軍隊基本就是全方位被吊打。什麼叫職業軍隊?你要有固定的一批人一輩子研究這個,研究殺人放火的技巧,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階級,有自己的榮譽感,榮譽感也就是等級制度的委婉說法。但是皇權專制制度下,很多人包括皇帝是非常討厭這種人的,因為不好控制,說不定就反水了。而且職業軍隊看起來十分「銷金」,對財政很不友好,邊境幾十年內又比較太平,實在不知道維持職業軍隊的必要性在哪裡。反正都是軍隊,湊合一下也行,讓文官領著一幫城管欺負農民和北方還不成氣候的蠻子,作用也差不多。時間一長,軍人的「榮譽感」就沒了,當兵也不會受到人尊重了,軍隊就成了社會渣滓收容所,那戰鬥力還能強到哪裡去呢?明末邊軍的真實戰力集中在大大小小將領身邊的親衛部曲上,其餘都是湊數的,別看有幾萬人,那都不算數。而後金八旗很多時候只有一萬多人,那含金量可比票麵價值大多了。一相遇那還能有懸念嗎?這根本不是戰術問題,這是人的問題,是組織問題。
當年在一線對抗後金/清軍的明軍已經大量裝備了火器,這玩意兒當然要比弩好用得多,操作各種三眼神銃五雷神機百出佛朗機飛天子母炮群豹橫奔箭的明軍射手表示弩是啥?火器無論是威懾力還是殺傷力都比弩要高上許多,憑什麼說弩能抗騎?要不是李自成張獻忠之類的在全國窮攪合清軍絕B是打不進來的,就壞在了能打的那部分明軍始終在拆東牆補西牆。就好比下路在艱難地猥瑣守塔,但是上路中路全被打崩了,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末明軍的主要問題不是戰術問題,是不發軍餉。
問題不在於武器和馬。明亡於內亂,北京不但不為皇帝防禦,還防止皇帝出逃南京恢復系統備份。李自成進北京之前,清軍想過山海關難如登天。之後大量失去皇帝的明軍加入清軍成為主力。
之前的外戰有勝有負,是因為炮,騎,步配合的明軍需要高水平的組織。當時正值明清小冰期,明政府無力穩定地維持高組織水平。具體到典型案例,某朝鮮戰場表現「出色」的「偉人」,帶領火槍裝備近乎一半的,國家維持能力極限的野戰部隊,光榮成為努爾哈赤日記的反一號和自吹的資本,就是一個縮影。弩?弗朗機也沒用,而且到了中後期,投降的人把弗朗機和紅衣大炮也傳給了清軍。火槍不用用弩想像力挺好的,明朝時政府腐敗,明朝火槍的製作技術還是很好的。
首先,建州女真以重裝步兵著稱,這也是後金能夠攻堅拔寨的原因,清軍中的優秀騎兵主要是原葉赫女真和蒙古科爾沁部,再者整個明朝都不注重弩的研發使用,火器在明朝軍隊中完全取到了弩,雖然有各種毛病。再者歷史上用步兵弩陣克制騎兵最成功的是宋朝,宋朝禁軍弓弩手佔了六成,靠著長槍、大斧的步人甲在前面頂著,其實這個後來的西班牙方陣差不多,但這種軍制防禦還好說,平原進攻騎兵就和歷史上的宋朝一樣尷尬了
1.弩在明軍中已經是淘汰階段了,為何要裝備這種準備淘汰的東西?
2.在蒙古人入股後金之前,明軍騎兵是暴打後金騎兵的。3.即使是拿破崙前後,刺刀仍然是決定很多戰鬥勝負的,靠遠程武器殺傷敵人以決定勝負的戰爭,還是從美國內戰說起吧。4.另外上面又有說秦弩,實際上秦軍投射兵種比例完全是正常比例,主體還是肉搏重步兵。
後金騎射那點事:對傳說中騎射無雙的八旗鐵騎的一點小小描述~~~_史命召喚吧不要看不起貼吧~!滿清能在遼東坐大是因為遼東明軍欠餉嚴重難以整軍,關內民變四起不能集中全國力量。在進入火藥武器時代弩已經落伍。
弩的再裝填可是個問題。明軍放一輪弩以後還沒等裝填上清軍騎兵就衝上來了。明軍大部分騎兵基本就是騎馬的步兵這樣的水準,和清軍騎兵根本沒法兒比,野戰明軍就是盤菜。而且說到火器,自從清軍獲得了紅衣大炮的技術後大量山寨,每攻城時都是排上幾十門大炮轟。明軍的熱兵器實力也完全落於下風,「憑堅城,用大炮」的思路也走不通了。
滿洲韃子根本就不是騎射為主,從來都是拿刀板車推著防彈衝到敵人陣前舔壕溝或者撞倒柵欄緊身肉搏遠程射擊兵,然後再是騎兵衝鋒,連火槍都拿刀板車沒轍,努更是廢物了,除非像歐洲大量裝備三磅炮靈活精準遠距離點名,然後讓八旗硬沖即舍陣地
射程短,速度慢。等到弩兵出擊,基本要麼是贏定了,要麼就是死定了。
明朝不是辮子兵打垮的,是辮子兵拖垮了明朝的財政,然後被農民起義掃翻的。不過說實話,我覺得是被那群跟現在裝聖母一樣的煞筆東林(後期的東林黨)搞定的。
奇怪的是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明軍的戰鬥序列里沒有弩兵呢
八旗征服中國的靠的是火器
明軍的問題一是缺錢,二是執行力太差歷史不可以從來! 也沒有假設!當明朝腐敗了,沒有士氣了,用什麼更好的武器,也只是苟延殘喘!幾百年後歷史又重複了,難道國民黨的武器不比共產黨的武器好嗎?
建虜是漁獵民族,不是游牧民族,馬匹並不多,所謂騎射只是誤導。歷史上建虜在收服蒙古後,馬匹才充裕起來。建虜所長在重步兵。
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也。弩在前期可以說是對付騎兵的利器,在秦漢的後期達到了巔峰,後期的宋代更有床子弩這樣的利器,但是弩有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平射,不是弓箭的拋射,在射程上是的確很長,但是有效射程又是不同的,在後期的賊奴酋他們裝備有重甲的時候,弩早已退出歷史舞台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在各自領域出現過的公認的王者級人物?
※如何評價歷史頻道新劇《SIX》(海豹六隊)?
※如何評價張召忠將軍觀點:烏克蘭問題由美國挑起,目的是打擊歐元?
※請教為什麼自衛隊軍銜不翻譯,如將補譯少將,一佐譯上校;韓國軍銜則要翻譯,如大將譯上將,大領譯上校?
※如果從地緣來說,中印合併,或者佔領巴基斯坦緬甸,是否更好?